導航:首頁 > 網路營銷 > 社會網路中有哪些傳染物

社會網路中有哪些傳染物

發布時間:2022-06-15 06:12:24

1. 電腦病毒是經過哪些方面傳染的

第一種途徑
通過不可移動的計算機硬體設備進行傳播,這些設備通常有計算機的專用ASIC晶元和硬碟等。這種病毒雖然極少, 但破壞力卻極強,目前尚沒有較好的檢測手段對付。

第二種途徑
通過移動存儲設備來傳播這些設備包括軟盤、磁帶等。在移動存儲設備中,軟盤是使用最廣泛移動最頻繁的存儲 介質,因此也成了計算機病毒寄生的「溫床」。目前,大多數計算機都是從這類途徑感染病毒的。

第三種途徑
通過計算機網路進行傳播。現代信息技術的巨大進步已使空間距離不再遙遠,「相隔天涯,如在咫尺」,但也為 計算機病毒的傳播提供了新的「高速公路」。計算機病毒可以附著在正常文件中通過網路進入一個又一個系統, 國內計 算機感染一種「進口」病毒已不再是什麼大驚小怪的事了。在我們信息國際化的同時, 我們的病毒也在國際化。估計以 後這種方式將成為第一傳播途徑。

第四種途徑
通過點對點通信系統和無線通道傳播。目前,這種傳播途徑還不是十分廣泛,但預計在未來的信息時代,這種途 徑很可能與網路傳播途徑成為病毒擴散的兩大「時尚渠道」。

如果想具體了解,請參照《計算機病毒原理》一書。如果想要的話,我這里也有。

問題補充:電腦病毒危害最大的是哪種途徑傳染?公司一台電腦有病毒會不會傳染給整個公司所有的電腦?
最大的就是第三種網路傳播了。公司一台電腦中了當然會傳染給整個公司電腦了,例如有名的「熊貓燒香」、尼姆達病毒。不過,這個也要看病毒是什麼類型的,有的不會,並不是所有的病毒都可以在區域網傳播的。

2. 計算機病毒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病毒的最基本的特徵就是傳染性,這也是判斷一個程序是否屬於病毒的標准。可以說,不具備傳染性,就不能算是電腦病毒。
病毒的復制和傳染過程只能發生在病毒程序被執行之後。如果有一個帶有病毒的程序存儲在你的電腦上,但是你永遠不去執行它,那麼這個電腦病毒也就永遠不會感染你的電腦。從用戶的角度來說,只要你能保證所執行的程序都是干凈的,你的電腦就不會染上病毒。但是,由於電腦系統本身的復雜性,而操作系統又要做得簡單易用,因此有很多程序是在用戶不知不覺的情況下悄悄執行的。啟動電腦時,會自動執行autoexec.bat中包含的程序指令,打開Word文檔時,會自動執行文檔中所包含的某些宏等等,這些都給病毒以可乘之機,而許多人都是在不清楚所執行的程序的可靠性的情況下執行程序,這就使病毒侵入的機會大大增加。
當電腦病毒被執行後,它獲得駐留在內存中以感染其後運行的各種程序,或者搜尋硬碟中沒有被感染的文件以感染它們。經過不斷的再生、感染,病毒的副本不斷增加,使得病毒迅速地擴散到整個硬碟中和整個網路中。
一台電腦一旦被感染上電腦病毒,病毒不僅在系統中很快地擴散並實施破壞作用,使系統喪失正常運行的能力。被感染的電腦立即稱為病毒流行的一個傳染源。通過電腦系統數據共享的途徑,如網路連接或磁碟復制,病毒會不斷地擴散,波及整個地區乃至全世界。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

3. 計算機病毒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計算機病毒的傳播途徑有3種:

1、通過移動存儲設備進行病毒傳播:如U盤、CD、軟盤、移動硬碟等都可以是傳播病毒的路徑,而且因為它們經常被移動和使用,所以它們更容易得到計算機病毒的青睞,成為計算機病毒的攜帶者;

2、通過網路來傳播:這里描述的網路方法也不同,網頁、電子郵件、QQ、BBS等都可以是計算機病毒網路 傳播的途徑,特別是近年來,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和互聯網的運行頻率,計算機病毒的速度越來越快,范圍也在逐步擴大;

3、利用計算機系統和應用軟體的弱點傳播: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計算機病毒利用應用系統和軟體應用的不足傳播出去因此這種途徑也被劃分在計算機病毒基本傳播方式中。

計算機病毒有自己的傳輸模式和不同的傳輸路徑。計算機本身的主要功能是它自己的復制和傳播,這意味著計算機病毒的傳播非常容易,通常可以交換數據的環境就可以進行病毒傳播。

(3)社會網路中有哪些傳染物擴展閱讀

任何病毒只要侵入系統,都會對系統及應用程序產生程度不同的影響。輕者會降低計算機工作效率,佔用系統資源,重者可導致數據丟失、系統崩潰。

病毒只有在滿足其特定條件時,才會對計算機產生致命的破壞,電腦或者系統中毒後不會馬上反應,病毒會長期隱藏在系統中。

計算機病毒不易被發現,這是由於計算機病毒具有較強的隱蔽性, 其往往以隱含文件或程序代碼的方式存在,在普通的病毒查殺中,難以實現及時有效的查殺。

4. 網路病毒傳播方法

計算機病毒具有自我復制和傳播的特點,因此,要徹底解決網路安全問題,必須研究病毒的傳播途徑,嚴防病毒的傳播。分析計算機病毒的傳播機理可知,只要是能夠進行數據交換的介質都可能成為計算機病毒傳播途徑。就當前的病毒特點分析,傳播途徑有兩種,一種是通過網路傳播,一種是通過硬體設備傳播。首先,我們來看看網路傳播的途徑和解決方案。

網路傳播,又分為網際網路傳播和區域網傳播兩種。網路信息時代,網際網路和區域網已經融入了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中,成為了社會活動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特別是網際網路,已經越來越多地被用於獲取信息、發送和接收文件、接收和發布新的消息以及下載文件和程序。隨著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計算機病毒也走上了高速傳播之路,已經成為計算機病毒的第一傳播途徑。網路傳播,又分為網際網路傳播和區域網傳播兩種。網路信息時代,網際網路和區域網已經融入了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中,成為了社會活動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特別是網際網路,已經越來越多地被用於獲取信息、發送和接收文件、接收和發布新的消息以及下載文件和程序。隨著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計算機病毒也走上了高速傳播之路,已經成為計算機病毒的第一傳播途徑。

一、網際網路傳播:

Internet既方便又快捷,不僅提高人們的工作效率,而且降低運作成本,逐步被人們所接受並得到廣泛的使用。商務來往的電子郵件,還有瀏覽網頁、下載軟體、即時通訊軟體、網路游戲等等,都是通過互聯網這一媒介進行。如此頻繁的使用率,註定備受病毒的「青睞」。

通過電子郵件傳播:

在電腦和網路日益普及的今天,商務聯通更多使用電子郵件傳遞,病毒也隨之找到了載體,最常見的是通過Internet交換Word格式的文檔。由於Internet使用的廣泛,其傳播速度相當神速。電子郵件攜帶病毒、木馬及其他惡意程序,會導致收件者的計算機被黑客入侵。

email協議的新聞組、文件伺服器、FTP下載和BBS文件區也是病毒傳播的主要形式。經常有病毒製造者上傳帶毒文件到FTP和BBS上,通常是使用群發到不同組,很多病毒偽裝成一些軟體的新版本,甚至是殺毒軟體。很多病毒流行都是依靠這種方式同時使上千台計算機染毒。

BBS是由計算機愛好者自發組織的通訊站點,因為上站容易、投資少,因此深受大眾用戶的喜愛,用戶可以在BBS上進行文件交換(包括自由軟體、游戲、自編程序)。由於BBS站一般沒有嚴格的安全管理,亦無任何限制,這樣就給一些病毒程序編寫者提供了傳播病毒的場所。各城市BBS站間通過中心站間進行傳送,傳播面較廣。隨著BBS在國內的普及,給病毒的傳播又增加了新的介質。

解決方案:光華反病毒軟體特別設計了「郵件監視」功能、「郵件過濾設置」插件,來支持各種類郵件客戶端,在收發郵件時進行雙向過濾,徹底查殺正文、附件、超文本中隱藏的一切病毒,並自動過濾垃圾郵件。

光華反病毒專家提示:培養良好的安全意識。對來歷不明的陌生郵件及附件不要輕易打開,即使是親朋好友的郵件也要倍加小心。

通過瀏覽網頁和下載軟體傳播:

很多網友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在瀏覽過某網頁之後,IE標題便被修改了,並且每次打開IE都被迫登陸某一固定網站,有的還被禁止恢復還原,這便是惡意代碼在作怪。當你的IE被修改,注冊表不能打開了,開機後IE瘋狂地打開窗口,被強制安裝了一些不想安裝的軟體,甚至可能當你訪問了某個網頁時,而自己的硬碟卻被格式化……那麼很不幸,你肯定是中了惡意網站或惡意軟體的毒了。

當您瀏覽一些不健康網站或誤入一些黑客站點,訪問這些站點的同時或單擊其中某些鏈接或下載軟體時,便會自動在您的瀏覽器或系統中安裝上某種間諜程序。這些間諜程序便可讓您的瀏覽器不定時地訪問其站點,或者截獲您的私人信息並發送給他人。

解決方案:在登陸互聯網時,打開《光華反病毒軟體》中有關於互聯網監視的幾項功能,確保您的計算機享有實時防護的服務,遇到病毒及時反映並做出正確的處理。

光華反病毒軟體的網頁監視功能,可以有效阻擋非法網站中藏匿的惡意代碼,輕松確保IE原有設置不被篡改。

「屏蔽惡意網站」功能,使用內置默認和自由添加兩個方式確定惡意網站列表,識別惡意網站地址,有效封殺通過惡意網站進行感染的病毒和木馬。同時,隨著光華反病毒軟體的每日自動升級,惡意網站列表將不斷更新,所以不必擔心列表中的網站數量有限。

「綠色上網功能」,可以屏蔽上網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惡意組件,免受間諜軟體、廣告軟體的打擾真正實現您自由自在的網路游弋。

拒絕惡意軟體:在光華反病毒軟體中點擊菜單「工具→插件→綠色上網」,打開綠色上網插件窗口。同樣,針對不同類型的惡意軟體,光華為我們進行了詳細的分類,有國內、國外、聊天、安全、游戲等等。我們在相應的分類上點選自己想屏蔽的組件,即可屏蔽上網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惡意組件,免受間諜軟體、廣告軟體的打擾。

「光閉IE廣告窗口」即可禁止某些網站的彈出廣告,讓你用IE上網時更加省心。

光華反病毒專家提示:不要隨便登陸那些很誘惑人的小網站,因為這些網站很可能有網路陷阱。不要輕易下載小網站的軟體與程序,下載的軟體需先進行安全檢查,確認無安全無病毒後再安裝使用,確保您的計算機始終處於安全的環境下。

通過即時通訊軟體傳播:

即時通訊(Instant Messenger,簡稱IM)軟體可以說是目前我國上網用戶使用率最高的軟體,它已經從原來純娛樂休閑工具變成生活工作的必備利器。由於用戶數量眾多,再加上即時通訊軟體本身的安全缺陷,例如內建有聯系人清單,使得病毒可以方便地獲取傳播目標,這些特性都能被病毒利用來傳播自身,導致其成為病毒的攻擊目標。事實上,臭名昭著、造成上百億美元損失的求職信(Worm.Klez)病毒就是第一個可以通過ICQ進行傳播的惡性蠕蟲,它可以遍歷本地ICQ中的聯絡人清單來傳播自身。而更多的對即時通訊軟體形成安全隱患的病毒還正在陸續發現中,並有愈演愈烈的態勢。截至目前,通過QQ來進行傳播的病毒已達上百種。

P2P,即對等互聯網路技術(點對點網路技術),它讓用戶可以直接連接到其它用戶的計算機,進行文件共享與交換。每天全球有成千上萬的網民在通過P2P軟體交換資源、共享文件。由於這是一種新興的技術,還很不完善,因此,存在著很大的安全隱患。由於不經過中繼伺服器,使用起來更加隨意,所以許多病毒製造者開始編寫依賴於P2P技術的病毒。

解決方案:當您使用QQ、MSN、UC、ICQ、IRC、雅虎通等即時通訊軟體接收文件時,光華反病毒軟體的「聊天監視」將實時過濾病毒,一旦發現異常,第一時間提出警示,保護您在聊天的時候不會被病毒感染。開啟聊天監視還可以有效地避免您的QQ、MSN、雅虎通等聊天工具帳號、密碼被盜。

光華反病毒專家提示:收到好友發過來的可疑信息時,千萬不要隨意點擊,應當首先確定是否真的是好友所發。要防範通過IRC傳播的病毒,還需注意不要隨意從陌生的站點下載可疑文件並執行,而且輕易不要在IRC頻道內接收別的用戶發送的文件,以免計算機受到損害。

通過網路游戲傳播:

網路游戲已經成為目前網路活動的主體之一,更多的人選擇進入游戲來緩解生活的壓力,實現自我價值,可以說,網路游戲已經成了一部分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東西。對於游戲玩家來說,網路游戲中最重要的就是裝備、道具這類虛擬物品了,這類虛擬物品會隨著時間的積累而成為一種有真實價值的東西,因此出現了針對這些虛擬物品的交易,從而出現了偷盜虛擬物品的現象。一些用戶要想非法得到用戶的虛擬物品,就必須得到用戶的游戲帳號信息,因此,目前網路游戲的安全問題主要就是游戲盜號問題。由於網路游戲要通過電腦並連接到網路上才能運行,偷盜玩家游戲賬號、密碼最行之有效的武器莫過於特洛伊木馬(Trojan horse),專門偷竊網游賬號和密碼的木馬也層出不窮,這種攻擊性武器無論是菜鳥級的黑客,還是研究網路安全的高手,都視為最愛。

解決方案:開啟光華反病毒軟體實時監視中的「網路游戲保護」,能有效的避免盜號程序的植入。光華反病毒軟體的反木馬功能也非常強大,它掃描系統埠,有效查殺網路游戲盜號木馬等5萬種以上。

在保護玩家游戲賬號、密碼上,光華反病毒更有其獨創的「Online」技術,只要上網,系統自動進入在線防護狀態,保護在線游戲的安全。

《光華反病毒》軟體還提供了隱私保護功能,您可以將您常用的用戶名、密碼以及私密信息、各類帳號在這里做一下登記,這樣就可以防止間諜軟體將您的被保護信息以任何形式被竊取,為你的隱私加了一層保護殼。

二、區域網傳播

區域網是由相互連接的一組計算機組成的,這是數據共享和相互協作的需要。組成網路的每一台計算機都能連接到其他計算機,數據也能從一台計算機發送到其他計算機上。如果發送的數據感染了計算機病毒,接收方的計算機將自動被感染,因此,有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感染整個網路中的計算機。區域網絡技術的應用為企業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同時也為計算機病毒的迅速傳播鋪平了道路。同時,由於系統漏洞所產生的安全隱患也會使病毒在區域網中傳播。

解決方案:打開《光華反病毒》將需要檢測的文件直接拖拽到主程序界面上便可以快速查毒,方便快捷。對由於系統漏洞產生的隱患,也可以通過光華反病毒軟體的「系統漏洞修護」功能進行完善。「系統漏洞修護」功能,可以找出目前您計算機系統存在的所有升級補丁,同時通過下載相應的更新補丁程序進行系統升級,使您系統達到最新狀態,提高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從而有效地避免病毒、黑客和惡意程序的攻擊。

5. 網路病毒是如何傳播的

�┥⒚嬲��岩栽斐紗竺婊�饜小�
計算機病毒必須要「搭載」到計算機上才能感染系統,通常它們是附加在某個文件上。
計算機病毒的傳播主要通過文件拷貝、文件傳送、文件執行等方式進行,文件拷貝與文件傳送需要傳輸媒介,文件執行則是病毒感染的必然途徑(Word、Excel等宏病毒通過Word、Excel調用間接地執行),因此,病毒傳播與文件傳播媒體的變化有著直接關系。
據有關資料報道,計算機病毒的出現是在70年代,那時由於計算機還未普及,所以病毒造成的破壞和對社會公眾造成的影響還不是十分大。1986年巴基斯坦智囊病毒的廣泛傳播,則把病毒對PC機的威脅實實在在地擺在了人們的面前。1987年「黑色星期五」大規模肆虐於全世界各國的IBM PC及其兼容機之中,造成了相當大的恐慌。這些計算機病毒如同其他計算機病毒一樣,最基本的特性就是它的傳染性。通過認真研究各種計算機病毒的傳染途徑,有的放矢地採取有效措施,必定能在對抗計算機病毒的斗爭中占據有利地位,更好地防止病毒對計算機系統的侵襲。
計算機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有:
1.軟盤軟盤作為最常用的交換媒介,在計算機應用的早期對病毒的傳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因那時計算機應用比較簡單,可執行文件和數據文件系統都較小,許多執行文件均通過軟盤相互拷貝、安裝,這樣病毒就能通過軟盤傳播文件型病毒;另外,在軟盤列目錄或引導機器時,引導區病毒會在軟盤與硬碟引導區互相感染。因此軟盤也成了計算機病毒的主要寄生的「溫床」。
2.光碟光碟因為容量大,存儲了大量的可執行文件,大量的病毒就有可能藏身於光碟,對只讀式光碟,不能進行寫操作,因此光碟上的病毒不能清除。以謀利為目的非法盜版軟體的製作過程中,不可能為病毒防護擔負專門責任,也決不會有真正可靠可行的技術保障避免病毒的傳入、傳染、流行和擴散。當前,盜版光碟的泛濫給病毒的傳播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3.硬碟由於帶病毒的硬碟在本地或移到其他地方使用、維修等,將干凈的軟盤傳染並再擴散。
4.BBS電子布告欄(BBS)因為上站容易、投資少,因此深受大眾用戶的喜愛。BBS是由計算機愛好者自發組織的通訊站點,用戶可以在BBS上進行文件交換(包括自由軟體、游戲、自編程序)。由於BBS站一般沒有嚴格的安全管理,亦無任何限制,這樣就給一些病毒程序編寫者提供了傳播病毒的場所。各城市BBS站間通過中心站間進行傳送,傳播面較廣。隨著BBS在國內的普及,給病毒的傳播又增加了新的介質。
5.網路現代通信技術的巨大進步已使空間距離不再遙遠,數據、文件、電子郵件可以方便地在各個網路工作站間通過電纜、光纖或電話線路進行傳送,工作站的距離可以短至並排擺放的計算機,也可以長達上萬公里,正所謂「相隔天涯,如在咫尺」,但也為計算機病毒的傳播提供了新的「高速公路」。計算機病毒可以附著在正常文件中,當您從網路另一端得到一個被感染的程序,並在您的計算機上未加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下運行它,病毒就傳染開來了。這種病毒的傳染方式在計算機網路連接很普及的國家是很常見的,國內計算機感染一種「進口」病毒已不再是什麼大驚小怪的事了。在我們信息國際化的同時,我們的病毒也在國際化。大量的國外病毒隨著互聯網路傳入國內。
隨著Internet的風靡,給病毒的傳播又增加了新的途徑,並將成為第一傳播途徑。Internet開拓性的發展使病毒可能成為災難,病毒的傳播更迅速,反病毒的任務更加艱巨。Internet帶來兩種不同的安全威脅,一種威脅來自文件下載,這些被瀏覽的或是通過FTP下載的文件中可能存在病毒。另一種威脅來自電子郵件。大多數Internet郵件系統提供了在網路間傳送附帶格式化文檔郵件的功能,因此,遭受病毒的文檔或文件就可能通過網關和郵件伺服器湧入企業網路。網路使用的簡易性和開放性使得這種威脅越來越嚴重。
當前,Internet網上病毒的最新趨勢是:(1)不法分子或好事之徒製作的匿名個人網頁直接提供了下載大批病毒活樣本的便利途徑。(2)由於學術研究的病毒樣本提供機構同樣可以成為別有用心的人的使用工具。(3)由於網路匿名登錄才成為可能的專門關於病毒製作研究討論的學術性質的電子論文、期刊、雜志及相關的網上學術交流活動,如病毒製造協會年會等等,都有可能成為國內外任何想成為新的病毒製造者學習、借鑒、盜用、抄襲的目標與對象。(4)散見於網站上大批病毒製作工具、向導、程序等等,使得無編程經驗和基礎的人製造新病毒成為可能。(5)新技術、新病毒使得幾乎所有人在不知情時無意中成為病毒擴散的載體或傳播者。參考資料

6. 中國十大網路病毒是什麼

1.代號:爬行者Creeper
感染系統:ARPANET大型機
發現時間:1971年
傳播方式:就是不斷自我復制。
殺傷力:不斷膨脹,將硬碟塞滿
什麼情況:
爬行者可能是人類所知的第一個病毒類程序,或者這個程序基本上都稱不上是病毒程序,更確切的來說,它就是一段惡意代碼。病毒的作者是馬薩諸塞州劍橋市一個企業的員工Bob Thomas ,此人曾參與了互聯網前身「阿帕網」的搭建工作。該程序的出現要歸因於實驗室的一次測試,測試的目的是要了解是否能創造出一種可自我復制的軟體。這個會不斷自我復制,並能夠在最早的互聯網中進行遠程復制的病毒並沒有造成什麼危害,但是它的誕生卻開啟了數字時代整整四十年的噩夢,而且至今揮之不去。
2.代號:MyDoom
感染系統:Windows 98/2000/XP
發現時間:2004年1月
傳播方式:電子郵件。
殺傷力:MyDoom是迄今為止造成經濟損失最大的病毒,385億美元是它肆虐後的代價。當然它也榮登史上傳播速度最快的病毒。
什麼情況:
在MyDoom發作的那幾天,全球至少有三分之一的電腦無法聯網,因為網速實在太慢了。MyDoom用僅一周的時間就感染了全球超過千萬台電腦,2004年的2月份,對於剛剛遭遇過寒冬的IT行業來說,那個月更讓人顫栗的是,全球每12封電子郵件中就至少有1封是帶著MyDoom病毒的郵件。
MyDoom第一個變種發作時通過發送大量的偽造攻擊郵件,導致了SCO公司網站和郵件系統全面談話。有人猜測原因大概與SCO想對Linux收取授權費用有關,隨後MyDoom的第二個變種又將目標瞄向了微軟公司。不過由於微軟的儲備有足夠多的人才,這次攻擊最終被微軟化解掉,但是仍有人抱怨那段時間訪問微軟網站速度很慢,其實或許不是訪問微軟速度很慢,而是在MyDoom的肆虐下,全球都很慢。
微軟和SCO事後聲稱,如果有人能夠告訴他們誰是MyDoom的作者,他們將分別獎勵線人25萬美金。不過FBI和CIA折騰了一番之後都無功而返,就像所有老套的資本主義笑話一樣,他們聲稱病毒製作者在俄羅斯。
3.代號:CIH
感染系統:Windows 95/98
發現時間:1998年9月
傳播方式:從正版到盜版各種EXE文件。
殺傷力:不誇張的說,CIH以其驚人的破壞能力和感染速度,著實教育了當時使用盜版成風的國人,至少很多人都醒悟到要買套正版殺毒軟體,最終它造成全球5億美元的損失,同時也帶動了國內數以億計的殺毒市場。
什麼情況:
你的硬碟是不是在狂轉?電腦開機一片黑屏?被CIH感染的計算機的硬碟會狂轉,隨後所有的電腦中的EXE程序均會遭到破壞與病毒感染,成為新的感染源。接下來CIH會在硬碟主引導區中依次寫垃圾數據,直至硬碟的數據全部被破壞徹底為止,
讓你想恢復數據都無從入手。最終的必殺手段是將電腦主板的BIOS信息全部清除,讓你的電腦徹底癱瘓。
CIH病毒的作者是中國台灣的陳盈豪,在CIH病毒成為一夜成名之後,台灣軍方也注意到陳盈豪,想將他調入台灣電子戰特種部隊,可惜在經過一番體檢之後,台灣軍方醫生認為陳盈豪患有「輕度抑鬱症」,不僅沒有將他調入台灣電子戰特種部隊,反而責令他提前退役。現如今回看當年,陳盈豪被醫生描述為輕度抑鬱症的病症表現只不過是所有網路宅男的標准特徵。
如今陳盈豪在硬體知名廠商技嘉公司工作,有意思的是當年CIH爆發後讓許多電腦用戶人心惶惶,生怕被CIH燒毀了主板BIOS無法挽救,而這是技嘉公司看準了這個噱頭,生產了雙CMOS主板狠賺了一筆。而在中國內地,CIH病毒也改寫了國內殺毒軟體的格局,救活了原來並不出名的瑞星。微軟應該是CIH病毒事件中最郁悶的廠商,Windows 98剛剛發布不久,就被證明了存在一系列重大設計缺陷,讓許多Linux支持者找到了口實。
4.代號:熊貓燒香
感染系統:Windows XP
發現時間:2006年10月16日
傳播方式:埠攻擊和惡意腳本。
殺傷力:國內至少有100萬台電腦受到感染。
什麼情況:
電腦所有可執行文件的圖標全部變成一隻舉著三隻香的胖胖的熊貓,而且所有的可執行文件都無法執行。當你試圖通過Ghost還原的時候,會發現硬碟中的GHO磁碟鏡像文件也被病毒刪除了。立刻殺毒?抱歉,絕大多數你能夠想得起來的殺毒軟體都會被病毒強行終止進程。熊貓燒香還仿照沖擊波等病毒的特點,通過Windows系統共享漏洞和用戶弱口令攻擊感染區域網內的電腦,並同時釋放Autorun.inf感染U盤和移動硬碟。
最後連HTML等網頁格式文件它也沒有放過,熊貓燒香病毒一旦發現網頁文件,就會通過iframe標記將病毒代碼插入到網頁中。而許多網站維護人員會誤將這些帶毒網頁上傳到網站中,造成更大范圍的感染。其實熊貓燒香病毒是一個沒有太多新技術的病毒,只不過病毒作者將之前N種病毒傳播特點都集中在了這一個病毒上,等於將鶴頂紅、敵敵畏、氰化物、砒霜和三聚氰胺等幾十種毒葯混在了一起,自然吃上一口就口吐白沫了。
最絕的是,病毒作者李俊將這個病毒分別買個了120個小黑客,鼓勵教導他們廣撒網多抓雞。李俊自己也購買了伺服器,專門用作病毒更新,創下了一天更新8次的病毒升級記錄,可以堪稱史上最勤奮的病毒作者。當然,這么勤勞最終的結果自然是被抓判刑。
5.代號:I Love You 又名 愛蟲
感染系統:Windows 系統
發現時間:2000年5月30日
傳播方式:電子郵件。
殺傷力:4500萬台電腦遭受感染。
什麼情況:
在那個互聯網剛剛呈現第一股熱潮的時代,那個沒有Facebook沒有Twitter只能夠用Email溝通的時代。當某一天早晨,你收到了一封寫有「I Love You 」標題的電子郵件你會點開嗎?在2000年的那個六一兒童節的前一天,許多寂寞的互聯網Geek和宅男都點開了這樣一封郵件。從此,史上感染力最強的病毒誕生了。愛蟲病毒總共感染了4500萬電腦,比第二名紅色代碼足足多出100多倍。
6.代號:沖擊波
感染系統:Windows 系統
發現時間:2003年8月
傳播方式:電子郵件。
殺傷力:全球80%的Windows系統遭受攻擊
什麼情況:
電腦突然彈框告訴你還有59秒它就要自動重啟了,沒有什麼原因,也沒有什麼理由,隨後就是一遍又一遍的重啟。而內網中很快也會出現其它和你同病相憐的電腦,很快就如同流行性感冒一樣,重啟電腦隨處可以見。隨後未中毒的計算機也會出現訪問網路速度減慢的情況。當高手們告訴你中毒了的時候,並且告訴你需要修補某個Windows補丁時,你卻發現你無法打上這個補丁了,這就是曾經肆虐互聯網的沖擊波病毒。
沖擊波病毒雖然不是第一個利用Windows漏洞傳播的病毒,但是確實第一個造成大面積危害的。特別是中國國內許多用戶的Windows並非正版,因此不能夠使用微軟提供的Windows Update服務,導致了病毒災情的加劇,事後微軟更改了自己的補丁修補策略,蓋茨為此開出了50萬美金的懸賞。而聯邦調查局也的確抓住了一個製作沖擊波病毒變種的倒霉蛋,18歲的Jeffrey Lee Parson,不過他只是一個變種作者,並非沖擊波的原作者。
7.代號:Melissa梅麗莎 又名辛普森一家
感染系統:Windows系統下的Outlook
發現時間:1999年3月26日
傳播方式:電子郵件。
殺傷力:雅虎、美國在線、微軟、朗訊、英特爾和美國多所知名大學網站的伺服器,均因為Melissa病毒泛濫而癱瘓。
什麼情況:
在1999年3月訪問過成人新聞組並下載過一個Word文檔的用戶都沒有留意到,自己的Outlook電子郵件程序開始悄悄地自動給自己地址簿里的好友發送電子郵件了。而且每一封電子郵件都帶著一個名為List.doc的帶毒文件。這可能是網路社會化六度關系SNS最早證明自己是真理的地方。隨著受害者的好友、好友的好友和好友的好友的好友不斷的疊加感染,最終梅麗莎病毒造成了互聯網的大癱瘓。
而梅麗莎病毒的親爹大衛史密斯開發這個病毒的原因竟然是愛上了一個邁阿密的脫衣舞女,他為她著迷,並最終用這個脫衣舞女的名字命名了自己的病毒。他自己最終被判刑20個月。
8.代號:尼姆達
感染系統:Windows 所有32位系統
發現時間:2001年9月18日
傳播方式:FTP、電子郵件、IM軟體、網頁。
殺傷力:造成3.7億元經濟損失
什麼情況:
雖然很多人躲過了紅色代碼的攻擊,但那一年絕大多數用戶沒有逃過尼姆達的攻擊,而原因僅在於紅色代碼只攻擊伺服器系統,而尼姆達則感染所有32位Windows系統,從Windows 95到當時最新的Windows 2000,統統不放過。
而尼姆達病毒當時的感染方式也非常多樣,它可以通過文件感染、電子郵件傳播、系統漏洞、網頁傳播四種方式進行傳播。雖然後來的熊貓燒香病毒的感染手段超越了尼姆達,但是就病毒感染途徑的多樣化而言,尼姆達當時的確是最具與殺傷力的病毒。
9.代號:灰鴿子
感染系統:Windows 系統
發現時間:2001年
傳播方式:多種網路傳播方式
殺傷力:灰鴿子
什麼情況:
中了灰鴿子會出現什麼情況?事實是什麼情況都會出現。灰鴿子能夠記錄你的鍵盤擊鍵記錄,能夠遠程開啟攝像頭,打開麥克風,能夠下載你電腦里的任何文件。幾乎你能夠想到的電腦本機操作,黑客都可以通過灰鴿子遠程式控制制實現。從灰鴿子誕生的2001年到銷聲匿跡的2008年之間,正好遭遇了全民皆黑客的年代,灰鴿子因為操作簡單,上手快,很快的成為當時最泛濫的木馬病毒,近中國國內至少有上千萬台電腦感染過灰鴿子病毒。
有趣的是,灰鴿子的作者最後並沒有像熊貓燒香的李俊一樣,一直用灰鴿子賺錢。在2008年之後該作者轉而開發防火牆,專門用來防護自己的灰鴿子。
10.代號:Stuxnet蠕蟲 超級工廠病毒
感染系統:Windows CE系統
發現時間:2010年6月
傳播方式:U盤
殺傷力:導致伊朗布希爾核電站癱瘓。
什麼情況:
2010年7月份,全球幾大殺毒軟體廠商突然開始分析一個名為Stuxnet的病毒,這個病毒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並不攻擊傳統的Windows系統,而是將目標放在了極小眾、極專業的西門子Win CC工控系統上,這個系統的原型就是廣為人熟知的Windows CE。隨後安全研究員發現,該病毒針對目標非常具體,它會通過U盤感染將自己擺渡到目標工控機中,然後發作。
吊詭的是,第一批發作的Stuxnet蠕蟲的60%都將目標定在了伊朗布希爾核電站的西門子工控系統上,這個核電站正是美國懷疑伊朗製造核武器的基地。美國國家網路安全與通訊整合中心主管邁格克指出,屬木馬程序的Stuxnet一旦找到西門子WinCC裝置,就能接管西門子設施的關鍵操作系統,並在十分之一秒里「封住」設備的操作。而有關安全組織也認為,製造Stuxnet的團體應資金充裕,成員約5到10人,耗費半年籌備。
不過Stuxnet最終不僅開始攻擊伊朗核電站,它甚至開始接二連三的變種,開始攻擊全球的西門子工控系統,連美國自己也成為了受害的倒霉蛋之一。

7. 世衛組織:猴痘病毒已發生人際傳播,這種病毒還會通過什麼方式傳播

還可能會通過呼吸道分泌物進行傳播。

這種病毒在非洲很常見,希望當地的父母好好照顧孩子,防止他們被猴子咬傷,感染這種病毒。我們必須注意日常衛生,很多病菌會通過皮膚接觸傳播,一定要做好個人衛生。如果有被感染的動物或人,一定要及時隔離,畢竟這是一種傳染病。防止飛沫在空氣中傳播,及時採取防疫措施,到處消毒消殺,防患於未然。但是,目前我國還沒有出現猴痘這種病毒。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8. 生活、社會中容易傳染的病有哪些

傳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
中國目前的法定傳染病有甲、乙、丙3類,共37種。

傳染病的特點是有病原體,有傳染性和流行性,感染後常有免疫性。有些傳染病還有季節性或地方性。傳染病的分類尚未統一,有人按病原體分類,有人按傳播途徑分類。傳染病的預防應採取以切斷主要傳播環節為主導的綜合措施。傳染病的傳播和流行必須具備3個環節,即傳染源(能排出病原體的人和/或動物)、傳播途徑(病原體傳染他人的途徑)及易感者(對該種傳染病無免疫力者)。若能完全切斷其中的一個環節,即可防止該種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各種傳染病的薄弱環節各不相同。在預防中應充分利用。除主導環節外對其他環節也應採取措施,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預防各種傳染病。

【傳染途徑】

由於生物性的致病原於人體外可存活的時間不一,存在人體內的位置、活動方式都有不同,都影響了一個感染症如何傳染的過程。為了生存和繁衍,這類病原性的微生物必須具備可傳染的性質,每一種傳染性的病原通常都有特定的傳播方式,例如透過呼吸的路徑,某些細菌或病毒可以引起宿主呼吸道表面黏膜層的型態變化,刺激神經反射而引起咳嗽或噴嚏等症狀,藉此重回空氣等待下一個宿主將其入,但也有部分微生物則是引起消化系統異常,像是腹瀉或嘔吐,並隨著排出物散布在各處。透過這些方式,復制的病原隨患者的活動范圍可大量散播。

〖空氣傳染〗

有些病原體在空氣中可以自由散布,直徑通常為5微米,能夠長時間浮游於空氣中,做長距離的移動,主要藉由呼吸系統感染,有時亦與飛沫傳染混稱。

〖飛沫傳染〗

飛沫傳染是許多感染原的主要傳播途徑,藉由患者咳嗽、打噴嚏、說話時,噴出溫暖而潮濕之液滴,病原附著其上,隨空氣擾動飄散短時間、短距離地在風中漂浮,由下一位宿主因呼吸、張口或偶然碰觸到眼睛表面時黏附,造成新的宿主受到感染。例如:細菌性腦膜炎、水痘、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腮腺炎、結核、麻疹、德國麻疹、百日咳等等。由於飛沫質、量均小,難以承載較重之病原,因此寄生蟲感染幾乎不由此途徑傳染其它個體。

〖糞口傳染〗

常見於發展中國家衛生系統尚未健全、教育倡導不周的情況下,未處理之廢水或受病原沾染物,直接排放於環境中,可能污損飲水、食物或碰觸口、鼻黏膜之器具,以及如廁後清潔不完全,藉由飲食過程可導致食入者感染,主要病原可為病毒、細菌、寄生蟲,如霍亂、A型肝炎、小兒麻痹、輪狀病毒、弓型蟲感染症(T. gondii),於已開發國家也可能發生。有時,某些生物因體表組織構造不足以保護個體,可能因接觸患者之排泄物而受到感染,正常情況下在人類族群中不會發生這種特例。

〖接觸傳染〗

經由直接碰觸而傳染的方式稱為接觸傳染,這類疾病除了直接觸摸、親吻患者,也可以透過共享牙刷、毛巾、刮鬍刀、餐具、衣物等貼身器材,或是因患者接觸後,在環境留下病原達到傳播的目的。因此此類傳染病較常發生在學校、軍隊等物品可能不慎共享的場所。例如:真菌感染的香港腳、細菌感染的膿包症(Impetigo)、病毒在表皮引起增生的疣,而梅毒的情況特殊,通常是健康個體接觸感染者的硬性下疳(chancre)所致。

性傳染疾病包含任何可以藉由性行為傳染的疾病,因此屬於接觸傳染的一種,但因艾滋病在世界流行狀況甚為嚴重,醫學中有時會獨立探討。通常主要感染原為細菌或病毒,藉由直接接觸生殖器的黏膜組織、精液、陰道分泌物或甚至直腸所攜帶之病原,傳遞至性伴侶導致感染。若這些部位存有傷口,則病原可能使血液感染帶至全身各處。

〖垂直傳染〗

垂直傳染專指胎兒由母體得到的疾病。拉丁文以「in utero」表示「在子宮」的一種傳染形式,通常透過此種傳染方式感染胎兒之疾病病原體,多以病毒、和活動力高的小型寄生蟲為主,可以經由血液輸送,或是具備穿過組織或細胞的能力,因此可以透過胎盤在母子體內傳染,例如AIDS和B型肝炎。細菌雖較罕見於垂直感染,但是梅毒可在分娩過程,由於胎兒的黏膜部位或眼睛接觸到母體陰道受感染之黏膜組織而染病;且有少數情況則是在哺乳時透過乳汁分泌感染新生兒。後兩種路徑也都屬於垂直感染的范疇。

〖血液傳染〗

主要透過血液、傷口的感染方式,將疾病傳遞至另一個個體身上的過程即血液傳染。常見於醫療使用注射器材、輸血技術之疏失,因此許多醫療院所要求相關醫療程序之施行,必須經過多重、多人的確認以免傷害患者,於捐血、輸血時,也針對捐贈者和接受者進一步檢驗相關生理狀況,減低此類感染的風險,但由於毒品的使用,共享針頭的情況可造成難以預防的感染,尤其對於艾滋病的防範更加困難。

9. 網路的傳播介質的有哪幾種類型

網路傳播學

一、信息技術的發展與信息傳播
回顧人類傳播史,我們不難發現,信息技術的發展起著歷史性杠桿作用。信息技術的每次創新,都帶來了信息傳播的大革命,每一次革命都給人類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推動著人類的文明不斷向更高層次邁進。信息技術強而有力地改變著人類生產與生活的面貌,信息技術集中反映的標志就是信息傳播方式的變革。人類的信息傳播迄今可分為5個階段(口頭傳播階段、文字傳播階段、印刷傳播階段、電子傳播階段、網路傳播階段),前一個階段向後一階段的躍升無不以信息技術的革命性進步為前提。
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網路傳播也得到了飛速發展。網路傳播作為一種全新的現代化傳播方式,有著與傳播媒體截然不同的新特徵。網路傳播給我們的時代提供了最快捷、便利的傳播方式,使人們如虎添翼。網路傳播是人類有史以來增長最快的傳播手段。網路傳播在中國的出現和對中國文明的意義,不亞於中國人發明紙張的意義。
網路傳播對於社會的影響是全面的,不僅影響著政治和經濟方面,而且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網路傳播正在以不可抵擋的勢頭,迅速滲透到世界各國政治、經濟、思想以及文化等諸多領域,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改變著世界的面貌。
然而,網路傳播的特性決定了它與傳統大眾傳播方式截然不同,也就不可避免地帶來了一系列負面作用,如意識形態和文化滲透、假新聞假信息傳播、色情泛濫、個人隱私遭到侵犯、知識產權遭到侵犯等等。所有這些,都期待著我們去研究和探討。
因此,建立網路傳播學的理論體系,並加快培養網路傳播方面的人才,以加快中國網路傳播業的發展,是一件非常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
二、傳統的傳播學理論難以合理解釋網路傳播現象,使得網路傳播學的建立成為必要
網路傳播的出現和發展,拓寬了傳播的廣度和深度,打破了以往人類多種信息傳播形式的界限,它既可以實現面對面傳播,又可以實現點對點傳播。當信息面對多個上網用戶傳播時,網路傳播可謂大眾傳播工具,而個別獨立的上網用戶之間的交流可謂點對點的人際傳播。網路傳播將人際傳播和大眾傳播融為一體。這種全新的、特殊的傳播方式使傳統的大眾傳播理論面臨挑戰。
網路傳播融合了大眾傳播(單向)和人際傳播(雙向)的信息傳播特徵,在總體上形成一種散布型網狀傳播結構,在這種傳播結構中,任何一個網結都能夠生產、發布信息,所有網結生產、發布的信息都能夠以非線性方式流入網路之中。網路傳播將人際傳播和大眾傳播融為一體。網路傳播兼有人際傳播與大眾傳播的優勢,又突破了人際傳播與大眾傳播的局限。
網路傳播具有人際傳播的交互性,受眾可以直接迅速地反饋信息,發表意見。同時,網路傳播中,受眾接受信息時有很大的自由選擇度,可以主動選取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同時,網路傳播突破了人際傳播一對一或一對多的局限,在總體上,是一種多對多的網狀傳播模式。
在傳播學研究中,考察和分析各種制度和制度因素在大眾傳播活動中的作用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這種研究稱為「控制研究」。它包含兩個方面:一是考察外部制度對傳媒機構及其活動的控制和影響,二是考察傳媒機構的內部制度對信息的生產、加工和傳播活動的制約。
對於傳統的大眾傳播媒體來說,社會控制不難實施。國家和政府通過規定大眾傳播體制,制定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來保障媒介活動為國家制度、意識形態以及各種國家目標的實現服務。包括對媒體的活動進行法制和行政的管理,對媒體的創辦進行審批登記;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內容的傳播;分配傳播資源等等。
對於無邊無際的網路世界而言,這種實實在在的社會控制幾乎無法做到。由於網路傳播容量的無限性,物質載體的無形性,僅從技術上來看,要想控制網路傳播都是不可能的。每天,互聯網上都會有成百成千的新網站出現,要想控制住每一個網站對信息的傳播完全是空想。國家無法對其進行審批登記,也無法用經濟力量對其進行控制(建立一個網站的資金非常之少),甚至想要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的傳播,都不可能完全做到。社會控制,對於網路來說,顯得十分蒼白無力。
眾所周知,在傳統的「沙漏式」傳播模式下,記者和編輯站在「把關人」的崗位上,控制著新聞信息的生產與傳播,決定著從四面八方涌來的新聞的命運:讓哪些新聞通過這個狹窄的「漏口」傳播出去;哪些新聞不能傳播,就地「封藏」。不僅如引,他們還擔負著「議程設置」的職責,即將某信息放在何版面(節目)位置刊播、設計多大版面(節目時間)刊播、以什麼方式組織報道,等等。
在網路時代,受眾擁有前所未有的權力:不僅可以自由選取自己感興趣的信息,而且可以在網上自由地發布信息;信息的重要與否,不再完全由傳播者決定,而是可以由受眾自己決定。盡管在許多場合下,例如知名的新聞類網站,對網路新聞仍然有編輯權,仍然有網路記者和網路編輯在充當「把關人」角色,但是,由於受眾享有極大的選擇權和主動權,新聞傳播者的地位受到削弱,權力在向受眾傾斜。所有這一切都將使社會控制趨向弱化。
在網路傳播中,受眾可以對信息進行自由選擇,包括選擇信息內容和信息的接收形式以及接收時間和順序。網上媒體採用多媒體技術向網上發布信息,不僅發布關於該信息的文本,還能顯示圖像、聲音,供受眾自由選用。在信息的編排上,網上媒體除少數重大新聞事件採取同步傳播外,對大多數信息採取非同步傳播,將各種信息散布在網上,並隨時更新,讓受者去「點播」,使受者可以隨時在網上按自己喜愛的順序瀏覽或下載新聞信息。
在網路傳播中,有條件的受眾可以直接參與到信息的生產和傳播過程中去,成為名副其實的傳者。在網路傳播中,受眾與新聞傳播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進行直接的雙向交流。
由於網路新聞傳播較之傳統新聞媒體的傳播屬性上所具有的種種差異,因而在互聯網的新聞傳播領域,以往一些傳統的新聞理論與新聞實踐的界線正在變得模糊以至消失:
一是新聞傳播的區域界線。新聞信息一經上網,在空間上立即可以覆蓋全球,成為在全世界范圍內傳播的信息。
二是發布信息的時間界線。一個網路新聞媒體可以按照不同的時間梯度發布信息,即時更新、日更新、周更新、月更新會並存於一個新聞網站中。以往新聞傳媒特別是報刊媒體的刊期界線,在網際信息傳播中已經開始消失。
三是各類傳媒信息傳播方式的界線。網路新聞傳播可以同時調動文字、圖片、聲音和影像手段,增強傳播效應,同時,還可以在網上運行各種內容豐富的信息資料庫。以往報刊、廣播和電視各種新聞傳播媒體獨有的優勢,在網際新聞傳播中已經開始融為一體,加之傳統媒體未曾擁有過的信息傳播優勢,網路新聞媒體已經將這一切化合成一種人類歷史上全新的信息傳播方式。
總之,網路傳播對傳統的傳播理論造成了巨大的沖擊,使傳統的傳播理論面臨挑戰,造成社會控制的弱化,傳播效果研究面臨新課題,從而使得網路傳播學的建立成為必要。
三、什麼是網路傳播
什麼是網路傳播,這是關繫到網路傳播學的任務和研究對象的首要問題。
在回答什麼是網路傳播之前,首先需要研討什麼是傳播。許多學者對於傳播作過種種描述和解釋,有的把它說成是「信息共享」,有的把它說成是「勸服影響」,也有的把它說成是「刺激反應」,還有人認為,傳播是人類傳遞或交流信息的社會性行為;等等。郭慶光教授在其新著《傳播學教程》中認為:「所謂傳播,即社會信息的傳遞或社會信息系統的運行」。
那麼何謂網路傳播?
中國現代媒體委員會常務副主任詩蘭認為,網路傳播有三個基本的特點:全球性、交互性、超文本鏈接方式。因此,其給網路傳播下的定義是:以全球海量信息為背景、以海量參與者為對象,參與者同時又是信息接收與發布者並隨時可以對信息作出反饋,它的文本形成與閱讀是在各種文本之間隨意鏈接、並以文化程度不同而形成各種意義的超文本中完成的(《國際新聞界》2000年第6期第49頁)。
還有人認為,「網路傳播」是近年來廣泛出現於傳播學中的一個新名詞。它是相對三大傳播媒體即報紙、廣播、電視而言的。網路傳播是指以多媒體、網路化、數字化技術為核心的國際互聯網路,也被稱作網路傳播,是現代信息革命的產物(《國際新聞界》2000年第6期第49頁)。
我們認為,所謂網路傳播其實就是指通過計算機網路的人類信息(包括新聞、知識等信息)傳播活動。在網路傳播中的信息,以數字形式存貯在光、磁等存貯介質上,通過計算機網路高速傳播,並通過計算機或類似設備閱讀使用。網路傳播以計算機通信網路為基礎,進行信息傳遞、交流和利用,從而達到其社會文化傳播的目的。網路傳播的讀者人數巨大,可以通過互聯網高速傳播。
四、網路傳播學的研究對象
我們剛才界定了網路傳播學中的網路傳播定義,它明白無誤地確立了網路傳播學的研究對象——人類網路傳播活動。
網路傳播學是傳播學的一個分支,是傳播學的子學科。傳播學亦稱「傳學」,研究人類一切信息傳播行為和傳播過程發生、發展規律及其同人和社會關系的一門新興學科。傳播學研究傳播的概念和本質,信息與對象交互作用的規律,信息的產生與獲得、加工與傳遞、效能與反映,各種符號系統的形成及其在傳播中的作用,各種傳播媒介本身的地位和作用,傳播與社會各領域、各系統的關系等。傳播學將傳播分為四個層次:(1)人的內向傳播。如自言自語,觸景生情,自我進行信息交流。(2)人際傳播。即個人與個人之間符號交流的行為。(3)組織傳播。即團體成員之間或團體之間的符號交流行為。(4)大眾傳播。即以印刷或電子為媒介,有目的的面向許多人的符號交流行為。20世紀30年代發韌於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傳到西歐和日本,並逐漸為世界上許多國家所重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門設立了國際傳播問題研究委員會,定期交流各國學者對傳播學的研究成果。
網路傳播是一種基於網路的信息雙向交流。信息其實就是一種不確定性的減少或消除。網路傳播學是以人類的網路傳播活動為研究對象的。作為人類網路傳播內容的信息,能夠使人類減少或消除不確定性。
網路傳播的出現,極大地改變了信息傳播的方式,影響著人類知識的組織、傳遞和獲取,對人類的文化和政府的政策帶來深刻的影響。傳播作為聯系信息生產、積累和獲取的中心環節,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網路傳播作為信息交流、傳播的一種重要渠道,使信息得以廣泛散發、吸收和利用。網路傳播在人類的信息流通過程中將佔有重要的地位,信息技術與手段的變革將對人類信息流通活動的方式產生深刻的影響。
五、網路傳播學的學科屬性
我們認為,網路傳播學屬於社會科學。理由主要有以下兩條。
1.從網路傳播學的研究對象我們可以認定網路傳播學屬於社會科學。因為,網路傳播學的研究對象是人類網路傳播活動,而人類網路傳播活動無疑是一種社會現象。雖然,網路傳播學的研究中要涉及到大量的技術問題,但是,這改變不了網路傳播學的社會科學性質。
2.網路傳播學是傳播學的一個分支,是傳播學的子學科。而傳播學屬於社會科學。我們由此也可以斷定網路傳播學屬於社會科學。
六、網路傳播學的相關學科
網路傳播學的相關學科主要有:傳播學、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新聞學、經濟學、計算機科學等。
網路傳播學是傳播學的一個分支,是傳播學的子學科。而在網路傳播活動中涉及到大量的政治問題,例如國際政治斗爭往往會在網路傳播中充分得以體現,如一些西方國家利用互聯網進行政治顛覆活動。網路傳播學的研究對象是人類網路傳播活動,而人類網路傳播活動是一種社會現象,在研究中要運用到社會學的原理和方法。網路傳播活動是人的活動,研究中要運用心理學的方法與理論研究網路傳播者和受眾的心理活動。網路傳播過程中要涉及到經濟投入、產出問題,要運用經濟學原理研究低成本高收益。網路傳播學是計算機技術高度發展的產物,在研究中必然涉及到大量的技術問題。
七、網路傳播學的研究現狀與前瞻
進入90年代中期,互聯網的規模快速擴張,成為全球最大的、最流行的計算機信息網路。它打破了傳統的地緣政治、地緣經濟、地緣文化的概念,形成了虛擬的以信息為主的跨國界、跨文化、跨語言的全新空間。在這一背景下,國內外學術界立刻形成了對互聯網的評介、研究的熱潮,新聞傳播學者亦對互聯網在信息傳播領域產生的變革性影響給予了充分關注。
按照美國傳播學者的定義,一種媒體使用的人數達到全國人口的五分之一,才能被稱為大眾傳媒。在美國,達成5000萬人使用的界限標準的大眾傳媒,廣播用了38年,電視用了13年,有線電視用了10年,而互聯網只用了5年。到1998年底,美國的網路用戶已達6200萬。因此,互聯網作為繼報刊、廣播、電視之後的第四大傳播媒體的概念被提出。從1995年起,國內的報刊社、廣播電台、電視台紛紛在網上建立網站。在這一背景下,新聞傳播學者開始將互聯網研究的重點放在了其網路作用方面。
1997年10月16日-17日,中國報刊月報社、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央視調查咨詢公司在北京聯合主辦了「全國電子報刊經營現狀與發展趨勢研討會」。30餘家中國新聞機構出席了這次會議。這是中國網路新聞媒體進行的第一次網路信息傳播領域的理論研討會議。由於當時中國新聞媒體上網者很少,只有人民日報網路版、華聲報電子版等少數中國新聞機構在會上作了介紹性發言,會議邀請了華爾街日報網路版主管給中國新聞界介紹他們的經驗和體會。
1999年7月1-2日,中國記協在杭州主持召開了'99全國網路新聞媒體理論研討會。50餘家中國新聞機構網路版的負責人出席了這次會議。30多家新聞機構向大會提交了論文。10多家新聞機構的代表在會議上發言,與會代表從近年來各自的網路新聞傳播實踐出發,廣泛交流了對網路信息傳播各個領域的看法。
1.國外的研究
國外不少代表性的相關著作在國內外形成很大影響,而且這些著作大多被翻譯成中文。其中包括尼葛洛龐蒂的《數字化生存》(胡泳等譯,海南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比爾·蓋茨的《未來之路》(辜正坤主譯,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未來時速:數字神經系統與商務新思維》(蔣顯zhǒng@①、姜明譯,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4月出版)、埃瑟·戴森的《2.0版數字化時代的生活設計》(胡泳、范海燕譯,海南出版社1998年8月出版)、尼爾·巴雷特的《數字化犯罪》(郝海洋譯,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唐·泰普斯科特的《數字化成長——網路世代的崛起》(陳曉開、袁世佩譯,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查克·馬丁的《數字化經濟》(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等。
這些譯著雖然並不能被看作是網路傳播學的著作,只能說是相關著作,但是它們打開了國內各界人士的眼界,促使中國人關注正在來臨的信息時代、網路時代、數字時代。其中《數字化生存》一書1998年被《新周刊》第53期評為《20年來最有影響的20本書》之一。
2.國內著作
國內學者近年來,撰寫了多種評介信息高速公路和互聯網的專著。如胡泳、范海燕合著的《網路為王》(海南出版社1997年1月出版),是國內第一部全面介紹互聯網的誕生、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的著作。緊隨其後出版的是羅伊撰寫的《無網不勝》(兵器工業出版社1997年9月出版)。郭良主編的《網路文化叢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1997年12月出版)由8位年輕學者執筆,共7本著作組成,力圖用中國人的視角,從文化的角度考察網路。作為中國學者為網路時代立言的原創著作,繼續推出的有蕭琛撰寫的《全球網路經濟》(華夏出版社1998年9月出版)、陳炎撰寫的《Internet改變中國》(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嚴耕主編的《透視網路時代叢書》(北京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姜奇平主編的《數字論壇叢書》(海洋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劉吉和金吾倫的《千年警醒:信息化與知識經濟》(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明安香的《信息高速公路與大眾傳播》(華夏出版社1999年2月)等。
3.網路傳播研究狀況
網路傳播的研究,已成為國內外新聞傳播學者的一個新領域。近年來研究的廣度和深度不斷得到拓展,甚至連研究本身都與網路緊密結合,包括從網上獲取資料、網上采訪、網上調查等等。
新聞傳播學者和直接從事網路傳播的新聞傳播者撰寫的大量文章和論文,可分為以下方面:探討網路傳播對大眾傳播理論的影響,探討網路傳播與傳統新聞傳媒的關系,探討新聞媒體網站的建設與經營,對國外網路傳播法規的評介,對新聞從業人員使用網路狀況的調查,碩士博士學位論文。
總起來看,對網路傳播的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因此,現階段描述性的,對策性的,解釋性的成果為多。
4.網路傳播學研究前瞻
進入2000年以後,隨著網路傳播業的蓬勃發展,為網路傳播學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實踐基礎。同時,國外相關研究成果也通過各種形式,尤其是互聯網,傳入中國,擴展了網路傳播學研究者的視野。網路傳播業的發展,促使新聞傳播學的高等教育機構籌劃如何培養網路新聞學或網路傳播學的高級專門人才,激勵新聞傳播學的高等教育機構和研究機構對網路傳播學的原理方法作深入的研究。可以預計網路傳播學在21世紀必然會掀起一個新的研究熱潮。

10. 在網路中的常見病毒有哪些會造成什麼問題

常見問題——計算機病毒的特徵

(一)非授權可執行性 用戶通常調用執行一個程序時,把系統控制交給這個程序,並分配給他相應系統資源,如內存,從而使之能夠運行完成用戶的需求。因此程序執行的過程對用戶是透明的。而計算機病毒是非法程序,正常用戶是不會明知是病毒程序,而故意調用執行。但由於計算機病毒具有正常程序的一切特性:可存儲性、可執行性。它隱藏在合法的程序或數據中,當用戶運行正常程序時,病毒伺機竊取到系統的控制權,得以搶先運行,然而此時用戶還認為在執行正常程序。
(二)隱蔽性 計算機病毒是一種具有很高編程技巧、短小精悍的可執行程序。它通常粘附在正常程序之中或磁碟引導扇區中,或者磁碟上標為壞簇的扇區中,以及一些空閑概率較大的扇區中,這是它的非法可存儲性。病毒想方設法隱藏自身,就是為了防止用戶察覺。

(三)傳染性 傳染性是計算機病毒最重要的特徵,是判斷一段程序代碼是否為計算機病毒的依據。病毒程序一旦侵入計算機系統就開始搜索可以傳染的程序或者磁介質,然後通過自我復制迅速傳播。由於目前計算機網路日益發達,計算機病毒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通過像 Internet這樣的網路傳遍世界。

(四)潛伏性 計算機病毒具有依附於其他媒體而寄生的能力,這種媒體我們稱之為計算機病毒的宿主。依靠病毒的寄生能力,病毒傳染合法的程序和系統後,不立即發作,而是悄悄隱藏起來,然後在用戶不察覺的情況下進行傳染。這樣,病毒的潛伏性越好,它在系統中存在的時間也就越長,病毒傳染的范圍也越廣,其危害性也越大。

(五)表現性或破壞性 無論何種病毒程序一旦侵入系統都會對操作系統的運行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即使不直接產生破壞作用的病毒程序也要佔用系統資源(如佔用內存空間,佔用磁碟存儲空間以及系統運行時間等)。而絕大多數病毒程序要顯示一些文字或圖像,影響系統的正常運行,還有一些病毒程序刪除文件,加密磁碟中的數據,甚至摧毀整個系統和數據,使之無法恢復,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因此,病毒程序的副作用輕者降低系統工作效率,重者導致系統崩潰、數據丟失。病毒程序的表現性或破壞性體現了病毒設計者的真正意圖。

(六)可觸發性 計算機病毒一般都有一個或者幾個觸發條件。滿足其觸發條件或者激活病毒的傳染機制,使之進行傳染;或者激活病毒的表現部分或破壞部分。觸發的實質是一種條件的控制,病毒程序可以依據設計者的要求,在一定條件下實施攻擊。這個條件可以是敲入特定字元,使用特定文件,某個特定日期或特定時刻,或者是病毒內置的計數器達到一定次數等。
要想殺啊,就在網上下流行病毒專殺工具啊@!

閱讀全文

與社會網路中有哪些傳染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郵政銀行app打不開顯示網路異常 瀏覽:843
電腦網路感覺慢 瀏覽:857
4g手機變5個網路的配件 瀏覽:951
怎麼檢測網路是否正常 瀏覽:754
路由器建立區域網絡 瀏覽:549
不使用移動網路它連接哪裡 瀏覽:265
網路暴力屬於網路安全范疇 瀏覽:662
3gwifi信號看網路機頂盒 瀏覽:371
手機網路上網太慢了怎麼解決 瀏覽:827
網路電視緩沖c盤在哪裡 瀏覽:307
無線網路出現plus 瀏覽:408
網路升級改造需要哪些東西 瀏覽:167
哪家的網路wifi比較好用 瀏覽:924
蘋果網路鏈接在哪裡 瀏覽:857
買來的電腦怎麼有網路 瀏覽:683
網路室外音箱ip設置方法 瀏覽:779
網路手機如何解鎖 瀏覽:30
2020年網路營銷市場產值 瀏覽:300
蘋果游戲蜂窩移動網路怎麼下載 瀏覽:392
手機可以關閉wifi保留網路嗎 瀏覽:798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