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統安全保障是在信息系統的整個生命周期中,從技術、管理、工程和人員等方面提出安全保障要求,確保信息系統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降低安全風險到可接受的程度,從而保障系統實現組織機構的使命。所有信息處理調用的指令,包括指示和控制計算機硬體的操作性指令(程序)和信息處理中使用的過程指令。程序包括操作系統程序、電子表格程序、文字處理程序等。過程包括數據輸入流程、錯誤改正流程、數據傳送流程等。
數據資源包括:由數字、字母以及其他字元組成,描述組織活動和其他事情的字母數字型數據;句子與段落組成的文本數據;圖形和圖表形式的圖像數據;記錄人與其他聲音的音頻數據。
滿足不同需求的、具有各種功能的信息系統構成了信息化社會的基礎,它提高了社會各個行業和部門的生產和管理效率,方便了人類的日常生活,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前進。
(1)風險
信息安全風險產生的因素主要有信息系統自身存在的漏洞和來自系統外部的威脅。信息系統運行環境中存在具有特定威脅動機的威脅源,通過使用各種攻擊方法,利用信息系統的各種脆弱性,對信息系統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由此引發信息安全問題和事件。
(2)保障
信息安全保障就是針對信息系統在運行環境中所面臨的各種風險,制定信息安全保障策略,在策略指導下,設計並實現信息安全保障架構或模型,採取技術、管理等安全保障措施,將風險控制到可接受的范圍和程度,從而實現其業務使命。
(3)使命
描述了信息系統在設計、執行、測試、運行、維護、廢棄整個生命周期中運行的需求和目標。信息系統的使命與其安全保障密不可分,需要通過信息系統安全措施來保障目標的正確執行。隨著信息系統面臨的威脅及運行環境的變化,安全保障也需要提供相應的保障措施,從而保障信息系統的正確運行。
風險管理是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基本方法。信息安全保障應當以風險管理為基礎,針對可能存在的各種威脅和自身弱點,採取有針對性的防範措施。信息安全不是追求絕對的安全,追求的是可管控的安全風險。最適宜的信息安全策略就是最優的風險管理對策,這是一個在有限資源前提下的最優選擇問題。信息系統防範措施不足會造成直接損失,會影響業務系統的正常運行,也會造成不良影響和損失。也就是說,信息安全保障的問題就是安全的效用問題,要從經濟、技術、管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上做出權衡和取捨。
⑵ 網路安全涉及哪幾個方面.
網路安全主要有系統安全、網路的安全、信息傳播安全、信息內容安全。具體如下:
1、系統安全
運行系統安全即保證信息處理和傳輸系統的安全,側重於保證系統正常運行。避免因為系統的崩演和損壞而對系統存儲、處理和傳輸的消息造成破壞和損失。避免由於電磁泄翻,產生信息泄露,干擾他人或受他人干擾。
2、網路的安全
網路上系統信息的安全,包括用戶口令鑒別,用戶存取許可權控制,數據存取許可權、方式控制,安全審計。安全問題跟踩。計算機病毒防治,數據加密等。
3、信息傳播安全
網路上信息傳播安全,即信息傳播後果的安全,包括信息過濾等。它側重於防止和控制由非法、有害的信息進行傳播所產生的後果,避免公用網路上大雲自由傳翰的信息失控。
4、信息內容安全
網路上信息內容的安全側重於保護信息的保密性、真實性和完整性。避免攻擊者利用系統的安全漏洞進行竊聽、冒充、詐騙等有損於合法用戶的行為。其本質是保護用戶的利益和隱私。
(2)網路信息安全有哪些方面的內容擴展閱讀:
維護網路安全的工具有VIEID、數字證書、數字簽名和基於本地或雲端的殺毒軟體等構成。
1、Internet防火牆
它能增強機構內部網路的安全性。Internet防火牆負責管理Internet和機構內部網路之間的訪問。在沒有防火牆時,內部網路上的每個節點都暴露給Internet上的其它主機,極易受到攻擊。這就意味著內部網路的安全性要由每一個主機的堅固程度來決定,並且安全性等同於其中最弱的系統。
2、VIEID
在這個網路生態系統內,每個網路用戶都可以相互信任彼此的身份,網路用戶也可以自主選擇是否擁有電子標識。除了能夠增加網路安全,電子標識還可以讓網路用戶通過創建和應用更多可信的虛擬身份,讓網路用戶少記甚至完全不用去記那些煩人的密碼。
3、數字證書
CA中心採用的是以數字加密技術為核心的數字證書認證技術,通過數字證書,CA中心可以對互聯網上所傳輸的各種信息進行加密、解密、數字簽名與簽名認證等各種處理,同時也能保障在數字傳輸的過程中不被不法分子所侵入,或者即使受到侵入也無法查看其中的內容。
⑶ 什麼是信息安全,包含哪些方面
信息安全,ISO(國際標准化組織)的定義為:為數據處理系統建立和採用的技術、管理上的安全保護,為的是保護計算機硬體、軟體、數據不因偶然和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和泄露。
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內容,即需保證信息的保密性、真實性、完整性、未授權拷貝和所寄生系統的安全性。
信息安全的發展趨勢:
1、新數據、新應用、新網路和新計算成為今後一段時期信息安全的方向和熱點給未來帶來新挑戰
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等新網路的快速發展給信息安全帶來更大的挑戰。物聯網將會在智能電網、智能交通、智能物流、金融與服務業、國防軍事等眾多領域得到應用。物聯網中的業務認證機制和加密機制是安全上最重要的兩個環節,也是信息安全產業中保障信息安全的薄弱環節。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帶來的是移動終端存儲的隱私信息的安全風險越來越大。
2、傳統的網路安全技術已經不能滿足新一代信息安全產業的發展企業對信息安全的需求不斷發生變化
傳統的信息安全更關注防禦、應急處置能力,但是,隨著雲安全服務的出現,基於軟硬體提供安全服務模式的傳統安全產業開始發生變化。在移動互聯網、雲計算興起的新形勢下,簡化客戶端配置和維護成本,成為企業對新的網路安全需求,也成為信息安全產業發展面臨的新挑戰。
3、未來,信息安全產業發展的大趨勢是從傳統安全走向融合開放的大安全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傳統的網路邊界不復存在,給未來的互聯網應用和業務帶來巨大改變,給信息安全也帶來了新挑戰。融合開放是互聯網發展的特點之一,網路安全也因此變得正在向分布化、規模化、復雜化和間接化等方向發展,信息安全產業也將在融合開放的大安全環境中探尋發展。
⑷ 網路信息安全包括哪些方面
網路信息安全包括以下方面:
1、網路安全模型
通信雙方在網路上傳輸信息,需要先在發收之間建立一條邏輯通道。這就要先確定從發送端到接收端的路由,再選擇該路由上使用的通信協議,如TCP/IP。
2、信息安全框架
網路信息安全可看成是多個安全單元的集合。其中,每個單元都是一個整體,包含了多個特性。一般,人們從三個主要特性——安全特性、安全層次和系統單元去理解網路信息安全。
3、安全拓展
網路信息安全往往是根據系統及計算機方面做安全部署,很容易遺忘人才是這個網路信息安全中的脆弱點,而社會工程學攻擊則是這種脆弱點的擊破方法。社會工程學是一種利用人性脆弱點、貪婪等等的心理表現進行攻擊,是防不勝防的。
(4)網路信息安全有哪些方面的內容擴展閱讀:
網路信息安全的主要特徵:
1、完整性
指信息在傳輸、交換、存儲和處理過程保持非修改、非破壞和非丟失的特性,即保持信息原樣性,使信息能正確生成、存儲、傳輸,這是最基本的安全特徵。
2、保密性
指信息按給定要求不泄漏給非授權的個人、實體或過程,或提供其利用的特性,即杜絕有用信息泄漏給非授權個人或實體,強調有用信息只被授權對象使用的特徵。
3、可用性
指網路信息可被授權實體正確訪問,並按要求能正常使用或在非正常情況下能恢復使用的特徵,即在系統運行時能正確存取所需信息,當系統遭受攻擊或破壞時,能迅速恢復並能投入使用。可用性是衡量網路信息系統面向用戶的一種安全性能。
4、不可否認性
指通信雙方在信息交互過程中,確信參與者本身,以及參與者所提供的信息的真實同一性,即所有參與者都不可能否認或抵賴本人的真實身份,以及提供信息的原樣性和完成的操作與承諾。
5、可控性
指對流通在網路系統中的信息傳播及具體內容能夠實現有效控制的特性,即網路系統中的任何信息要在一定傳輸范圍和存放空間內可控。除了採用常規的傳播站點和傳播內容監控這種形式外,最典型的如密碼的託管政策,當加密演算法交由第三方管理時,必須嚴格按規定可控執行。
⑸ 網路安全包括哪些方面
網路安全由於不同的環境和應用而產生了不同的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
1、系統安全
運行系統安全即保證信息處理和傳輸系統的安全。它側重於保證系統正常運行。避免因為系統的損壞而對系統存儲、處理和傳輸的消息造成破壞和損失。避免由於電磁泄露,產生信息泄露,干擾他人或受他人干擾。
2、網路的安全
網路上系統信息的安全。包括用戶口令鑒別,用戶存取許可權控制,數據存取許可權、方式控制,安全審計,計算機病毒防治,數據加密等。
3、信息傳播安全
網路上信息傳播安全,即信息傳播後果的安全,包括信息過濾等。它側重於防止和控制由非法、有害的信息進行傳播所產生的後果,避免公用網路上大雲自由傳輸的信息失控。
4、信息內容安全
網路上信息內容的安全。它側重於保護信息的保密性、真實性和完整性。避免攻擊者利用系統的安全漏洞進行竊聽、冒充、詐騙等有損於合法用戶的行為。其本質是保護用戶的利益和隱私。
(5)網路信息安全有哪些方面的內容擴展閱讀
網路安全性問題關繫到未來網路應用的深入發展,它涉及安全策略、移動代碼、指令保護、密碼學、操作系統、軟體工程和網路安全管理等內容。一般專用的內部網與公用的互聯網的隔離主要使用「防火牆」技術。
「防火牆」是一種形象的說法,其實它是一種計算機硬體和軟體的組合,使互聯網與內部網之間建立起 一個安全網關,從而保護內部網免受非法用戶的侵入。
能夠完成「防火牆」工作的可以是簡單的隱蔽路由器,這種「防火牆」如果是一台普通的路由器則僅能起到一種隔離作用。
隱蔽路由器也可以在互聯網協議埠級上阻止網間或主機間通信,起到一定的過濾作用。 由於隱蔽路由器僅僅是對路由器的參數做些修改,因而也有人不把它歸入「防火牆」一級的措施。
⑹ 網路安全主要有哪些方面
網路安全是一個關系國家安全和主權、社會的穩定、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揚的重要問題。其重要性,正隨著全球信息化步伐的加快而變到越來越重要。「家門就是國門」,安全問題刻不容緩。 網路安全是一門涉及計算機科學、網路技術、通信技術、密碼技術、信息安全技術、應用數學、數論、資訊理論等多種學科的綜合性學科。 網路安全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受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網路安全由於不同的環境和應用而產生了不同的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1、系統安全運行系統安全即保證信息處理和傳輸系統的安全。它側重於保證系統正常運行。避免因為系統的崩演和損壞而對系統存儲、處理和傳輸的消息造成破壞和損失。避免由於電磁泄翻,產生信息泄露,干擾他人或受他人干擾。2、網路的安全網路上系統信息的安全。包括用戶口令鑒別,用戶存取許可權控制,數據存取許可權、方式控制,安全審計。安全問題跟踩。計算機病毒防治,數據加密等。3、信息傳播安全網路上信息傳播安全,即信息傳播後果的安全,包括信息過濾等。它側重於防止和控制由非法、有害的信息進行傳播所產生的後果,避免公用網路上大雲自由傳翰的信息失控。4、信息內容安全網路上信息內容的安全。它側重於保護信息的保密性、真實性和完整性。避免攻擊者利用系統的安全漏潤進行竊聽、冒充、詐編等有損於合法用戶的行為。其本質是保護用戶的利益和隱私。
⑺ 網路安全包括哪些內容
第一階段:計算環境安全。
針對操作系統、中間件基礎操作以及安全配置進行教學,配置真實業務系統,需掌握Windows操作系統安全、Linux操作系統安全、中間件安全、資料庫安全、PowerShell編程、LinuxShell編程、密碼學應用等技術,並能夠對操作系統以及業務系統進行安全配置以及安全事件分析。
第二階段:網路通信安全。
針對網路通信安全進行教學,涵蓋網路基礎、交換協議、路由協議、協議流量分析等內容,並配備電信級網路環境為該部門教學提供基礎支撐。
本階段需要掌握網路設計以及規劃,並對參與網路的網路設備進行網路互聯配置,從業務需求出發對網路結構進行安全設計以及網路設備安全配置。
講師會結合當前最新安全趨勢以及龍頭安全企業或行業安全風險對安全市場進行分析及預測,讓學員能夠在學習階段提前與安全市場進行接軌。
第三階段:Web安全。
本階段需掌握Web安全漏洞的測試和驗證,以及網路安全攻擊思路及手段,熟練利用所學知識以對其進行防禦,掌握網路安全服務流程。
第四階段 :滲透測試。
本階段需要掌握滲透測試和內網安全。
滲透測試,這階段主要學習實戰中紅隊人員常用的攻擊方法和套路,包括信息搜集,系統提權,內網轉發等知識,msf,cs的工具使用。課程目標讓學員知己知彼,從攻擊者角度來審視自身防禦漏洞,幫助企業在紅藍對抗,抵禦真實apt攻擊中取得不錯的結果。
第五階段:安全運營。
根據業務需求掌握目前常見網路安全設備以及伺服器的安全配置以及優化,利用所有安全防護手段中得到的線索進行安全事件關聯分析以及源頭分析,並掌握網路威脅情報理論與實踐,掌握威脅模型建立,為主動防禦提供思路及支撐。
本階段主要學習安全加固、等級保護、應急響應、風險評估等技術知識。
第六階段:綜合實戰
本階段自選項目,針對熱點行業(黨政、運營商、醫療、教育、能源、交通等)業務系統、數據中心以及核心節點進行安全運營實戰;按等保2.0基本要求對提供公共服務的信息系統進行安全檢測、風險評估、安全加固以及安全事件應急響應。
⑻ 網路時代的信息安全的有關內容
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即寄生系統的機密性,真實性,完整性,未經授權的復制和安全性。
信息系統安全包括:
(1)物理安全。物理安全主要包括環境安全,設備安全和媒體安全。處理秘密信息的系統中心房間應採取有效的技術預防措施。重要系統還應配備保安人員以進行區域保護。
(2)操作安全。操作安全性主要包括備份和恢復,病毒檢測和消除以及電磁兼容性。應備份機密系統的主要設備,軟體,數據,電源等,並能夠在短時間內恢復系統。應當使用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準的防病毒和防病毒軟體及時檢測和消毒,包括伺服器和客戶端的病毒和防病毒軟體。
(3)信息安全。確保信息的機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不可否認性是信息安全的核心任務。
(4)安全和保密管理。分類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和保密管理包括三個方面:管理組織,管理系統和各級管理技術。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機構,建立安全保障管理人員,建立嚴格的安全保密管理體系,運用先進的安全保密管理技術,管理整個機密計算機信息系統。
(8)網路信息安全有哪些方面的內容擴展閱讀:
提升信息安全的技術方法
(1)信息流通過程中加密:通常信息在流通過程中,沒有安全措施,易失竊,毫無安全性可言。通過加密等技術的使用,大大減小信息在流通中失竊的機率。
例如,保密線路應用在有線通信中;激光通信等技術應用在無線通信中,這都是比較有效的防竊措施。
(2)電磁輻射控制技術在計算機中的應用:由於電磁輻射的存在,計算機上的信息,在較遠的地方使用相關專用的設備。
經分析技術就可以直接接收,擁有高超技術的黑客通過對電磁輻射的分析,竊取一些加密信息內容。
(3)防火牆的設置:防火牆是一種軟體的防護形式。防火牆有自己的防護條例,對通信數據的來源和途徑進行檢測,對於危險的網站或信息,會自動防禦,其防禦效果還是不錯的。
但從其防護方式上看,它是一種比較被動的防禦方式,只有外面有進攻,它才能發揮作用。
⑼ 網路安全涉及的內容有哪些
網路安全是一門涉及計算機科學、網路技術、通信技術、密碼技術、信息安全技術、應用數學、數論、資訊理論等多種學科的綜合性學科。
網路安全是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受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
網路安全從其本質上來講就是網路上的信息安全。從廣義來說,凡是涉及到網路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實性和可控性的相關技術和理論都是網路安全的研究領域。
網路安全的具體含義會隨著「角度」的變化而變化。比如:從用戶(個人、企業等)的角度來說,他們希望涉及個人隱私或商業利益的信息在網路上傳輸時受到機密性、完整性和真實性的保護,避免其他人或對手利用竊聽、冒充、篡改、抵賴等手段侵犯用戶的利益和隱患。
(9)網路信息安全有哪些方面的內容擴展閱讀:
網路的物理安全是整個網路系統安全的前提。在校園網工程建設中,由於網路系統屬於弱電工程,耐壓值很低。因此,在網路工程的設計和施工中,必須優先考慮保護人和網路設備不受電、火災和雷擊的侵害。
考慮布線系統與照明電線、動力電線、通信線路、暖氣管道及冷熱空氣管道之間的距離;考慮布線系統和絕緣線、裸體線以及接地與焊接的安全;必須建設防雷系統,防雷系統不僅考慮建築物防雷,還必須考慮計算機及其他弱電耐壓設備的防雷。
總體來說物理安全的風險主要有,地震、水災、火災等環境事故;電源故障;人為操作失誤或錯誤;設備被盜、被毀;電磁干擾;線路截獲;高可用性的硬體;雙機多冗餘的設計;機房環境及報警系統、安全意識等,因此要注意這些安全隱患,同時還要盡量避免網路的物理安全風險。
⑽ 網路安全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涉及到網路安全主要涉及物理安全,網路安全,系統安全,信息安全,應用安全,管理安全,防止計算機病毒,黑客攻擊,數據刪除和修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