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營銷 > 網路犯罪對象有哪些

網路犯罪對象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6-18 07:07:33

A. 網路犯罪指的是哪些

綜觀現有的關於網路犯罪的描述,大體有三種類型:
第一,通過網路以其為工具進行的各種犯罪活動;
第二,攻擊網路以其為目標進行的犯罪活動;
第三,使用網路以其為獲利來源的犯罪活動

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針對這一高科技犯罪,在立法方面存在一定的滯後,在計算機網路管理和計算機犯罪方面基本上處於無法可依或有法難依的狀態。
《刑法》第285條規定的「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罪」,該罪是指違反國家規定,侵入國家事務、國防建設、尖端科學技術領域的計算機信息系統的行為。本罪所侵犯的客體是國家重要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犯罪對象是國家事務、國防建設、尖端科學技術領域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客觀方面表現為違反國家規定,侵入上述三類計算機信息系統的行為。而主觀方面只能是故意,即明知是該類系統而故意侵入。觸犯本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刑法》第286條規定的「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是指違反國家規定,對計算機信息系統功能進行刪除、修改、增加、干擾,造成計算機信息系統不能正常運行,或者對計算機信息系統中存儲、處理或傳輸的數據和應用程序進行刪除、修改、增加的操作,或者故意製作、傳播計算機病毒等破壞性程序,影響計算機系統正常運行,後果嚴重的行為。本罪所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對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管理制度。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違反國家規定,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且後果嚴重的行為。主觀方面只能是故意。觸犯該罪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目前針對網路違法犯罪的處罰條款,我國還散見於《刑法》、《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和《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等法律、法規中,不夠系統、集中,操作起來也比較困難。

B. 網路犯罪種類的刑法規定有哪些

網路犯罪的刑法適用范圍主要分為兩類:一是針對計算機信息系統及網路的犯罪下稱「網路犯罪」,計算機信息系統及網路作為違法犯罪行為侵害的對象,如黑客入侵、傳播木馬病毒等;

二是利用計算機及網路實施的其他犯罪稱「涉網犯罪」,計算機信息系統及網路作為實施違法犯罪行為的工具,如網路詐騙、網路傳銷、網路賭博等。

1、對網路犯罪的處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條違反國家規定,侵入國家事務、國防建設、尖端科學技術領域的計算機信息系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二百八十六條違反國家規定,對計算機信息系統功能進行刪除、修改、增加、干擾,造成計算機信息系統不能正常運行,後果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違反國家規定,對計算機信息系統中存儲、處理或者傳輸的數據和應用程序進行刪除、修改、增加的操作,後果嚴重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故意製作、傳播計算機病毒等破壞性程序,影響計算機系統正常運行,後果嚴重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2、對涉網犯罪的處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條利用計算機實施金融詐騙、盜竊、貪污、挪用公款、竊取國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定罪處罰。

(2)網路犯罪對象有哪些擴展閱讀

治理網路犯罪的方法

1、完善網路犯罪治理的法律依據。縱觀世界各國網路安全領域的立法,採用刑事手段保護網路安全、規范網路秩序已成為發展趨勢。

2、提高網路犯罪治理的執法能力。為應對手段日益先進、形式變化多樣的網路犯罪,必須不斷提高打擊網路犯罪的能力,使執法部門的機制、技術與技能能夠適應網路犯罪的治理需求。

3、推進網路犯罪治理的社會參與。在治理網路犯罪方面,社會力量的參與、協助和配合也非常重要。

要推進新時期治理網路犯罪的社會合作聯動,努力形成多方參與、協作共贏的社會防控機制,進一步提升預防、打擊網路犯罪的能力和水平,形成防範網路犯罪的社會合力。

要提高社會公眾防範網路犯罪的意識和能力,針對網路犯罪常見類型、慣用手法和動態特徵等開展多層面、多角度宣傳。

4、強化網路犯罪治理的國際合作。從技術實現的角度看,網路犯罪跨境、跨區域作案的特點非常明顯,這不僅給政府監管帶來很大難度,也給相關部門追蹤線索、破獲案件造成很大困難。

C. 互聯網犯罪的犯罪客體是什麼

計算機網路犯罪是指使用計算機及網路技術來進行的各種犯罪行為,它包括利用計算機及網路技術非法入侵和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犯罪,或利用計算機及網路技術進行盜竊、詐騙、傳播病毒、散布色情信息或其它犯罪行為。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1、復制、更改或者刪除計算機信息犯罪2、散布破壞性病毒、邏輯炸彈犯罪3、網路詐騙、教唆犯罪4、網路侮辱、誹謗與恐嚇犯罪5、網路色情傳播犯罪智能型、隱蔽性、復雜性、跨國性、匿名性、損失大,對象廣泛,發展迅速,涉及面廣、持獲利和探秘動機居多、低齡化和內部人員多、巨大的社會危害性 網路犯罪的構成特徵
1、網路犯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2、網路犯罪所侵犯的同類客體是信息交流於共享得以正常進行的公共秩序。3、網路犯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實施犯罪的過程中需要藉助計算機設備,通過思考輸入相關指令來完成的,這表明犯罪主體有明顯的犯罪故意4、網路犯罪客觀方面是犯罪客觀方面是刑法所規定的、說明行為對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造成侵害的客觀外在事實特徵。我國《刑法》第285條、第286條是對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功能、破壞計算機數據(程序)、製作(傳播)計算機病毒罪的規定,還有第17條第2款依筆者之見,這些規定都有需要完善和明確的地方。 1、量刑較輕,應適當加大量刑力度。2、規定的犯罪范圍偏窄,需要予以適當擴大。3、犯罪構成設計不合理,需要增加法人犯罪和過失犯罪。4、增加引渡條約。5、犯罪在主體責任年齡上可作適當降低。

D. 網路犯罪的犯罪特徵

網路犯罪的特點:對象具有廣泛性;手段具有多樣性如竊取秘密、調撥資金、金融投機、剽竊軟體、偷漏稅款、發布虛假信息;犯罪主體多元化,年輕化;犯罪方式智能化、專業化並且犯罪的互動性、隱蔽性高。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條利用計算機實施犯罪的提示性規定利用計算機實施金融詐騙、盜竊、貪污、挪用公款、竊取國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定罪處罰。《刑法》第十三條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E. 網路犯罪的刑法適用范圍包括哪些

根據我國法律法規對網路犯罪(計算機犯罪)相關條款,網路犯罪的刑法適用范圍主要分為兩類。一是針對計算機信息系統及網路的犯罪(刑法第285條、286條之規定,以下稱「網路犯罪」),計算機信息系統及網路作為違法犯罪行為侵害的對象,如黑客入侵、傳播木馬病毒等;二是利用計算機及網路實施的其他犯罪(刑法第287條之規定,以下稱「涉網犯罪」),計算機信息系統及網路作為實施違法犯罪行為的工具,如網路詐騙、網路傳銷、網路賭博等。

F. 信息網路犯罪包括哪些犯罪

法律分析:信息網路犯罪包括政治性犯罪,侵財性犯罪,侵權性犯罪,攻擊性犯罪。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

第十二條 國家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使用網路的權利,促進網路接入普及,提升網路服務水平,為社會提供安全、便利的網路服務,保障網路信息依法有序自由流動。

任何個人和組織使用網路應當遵守憲法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危害網路安全,不得利用網路從事危害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煽動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宣揚民族仇恨、民族歧視,傳播暴力、淫穢色情信息,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擾亂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以及侵害他人名譽、隱私、知識產權和其他合法權益等活動。

第十三條 國家支持研究開發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網路產品和服務,依法懲治利用網路從事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動,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網路環境。

第十四條 任何個人和組織有權對危害網路安全的行為向網信、電信、公安等部門舉報。收到舉報的部門應當及時依法作出處理;不屬於本部門職責的,應當及時移送有權處理的部門。

有關部門應當對舉報人的相關信息予以保密,保護舉報人的合法權益。

《關於辦理非法利用信息網路、幫助信息網路犯罪活動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 第十二條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路實施犯罪,為其犯罪提供幫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條之二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 為三個以上對象提供幫助的;

(二) 支付結算金額二十萬元以上的;

(三) 以投放廣告等方式提供資金五萬元以上的;

(四) 違法所得一萬元以上的;

(五) 二年內曾因非法利用信息網路、幫助信息網路犯罪活動、危害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受過行政處罰,又幫助信息網路犯罪活動的;

(六) 被幫助對象實施的犯罪造成嚴重後果的;

(七) 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實施前款規定的行為,確因客觀條件限制無法查證被幫助對象是否達到犯罪的程度,但相關數額總計達到前款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標准五倍以上,或者造成特別嚴重後果的,應當以幫助信息網路犯罪活動罪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

G. 計算機網路犯罪的類型有什麼

【法律分析】
(一)計算機犯罪分為三大類:
(1)以計算機為犯罪對象的犯罪,如行為人針對個人電腦或網路發動攻擊,這些攻擊包括「非法訪問存儲在目標計算機或網路上的信息,或非法破壞這些信息取他人的電子身份等」
(2)以計算機作為攻擊主體的犯罪,如當計算機是犯罪現場、財產損失的源頭、原因或特定形式時,常見的有黑客、特洛伊木馬、蠕蟲、傳播病毒和邏輯炸彈等
(3)以計算機作為犯罪工具的傳統犯罪,如使用計算機系統盜竊他人信用卡信息,或者通過連接互聯網的計算機存儲、傳播淫穢物品、傳播兒童色情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八十五條 違反國家規定,侵入國家事務、國防建設、尖端科學技術領域的計算機信息系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違反國家規定,侵入前款規定以外的計算機信息系統或者採用其他技術手段,獲取該計算機信息系統中存儲、處理或者傳輸的數據,或者對該計算機信息系統實施非法控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提供專門用於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程序、工具,或者明知他人實施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的違法犯罪行為而為其提供程序、工具,情節嚴重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單位犯前三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款的規定處罰。

H. 網路犯罪的特點有哪些形式多樣化具有隱蔽性

1.犯罪主體多元化,年輕化。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網路的普及,各種職業、年齡、身份的人都可能實施網路犯罪。在網路犯罪中,特別是黑客中,青少年的比例相當大。網路犯罪主體的年輕化與使用電子計算機者特別是上網者年輕人占較大的比例及年輕人對網路的情有獨鍾和特有的心態有很大的關系。據國內外已發現的網路犯罪案件統計,當今網路犯罪年齡在18至40歲之間的佔80,平均年齡只有23歲。2.犯罪方式智能化、專業化。網路犯罪是一種高技術的智能犯罪,犯罪分子主要是一些掌握計算機技術的專業研究人員或對計算機有特殊興趣並掌握網路技術的人員,他們大多具有較高的智力水平,既熟悉計算機及網路的功能與特性,又洞悉計算機及網路的缺陷與漏洞。只有他們能夠藉助本身技術優勢對系統網路發動攻擊,對網路信息進行侵犯,並達到預期的目的。3.犯罪對象的廣泛性。隨著社會的網路化,網路犯罪的對象從個人隱私到國家安全,從信用卡密碼到軍事機密,無所不包。4.犯罪手段的多樣化。信息網路的迅速發展,信息技術的普及與推廣,為各種網路犯罪分子提供了日新月異的多樣化,高技術的作案手段,諸如竊取秘密、調撥資金、金融投機、剽竊軟體、偷漏稅款、發布虛假信息、入侵網路等網路犯罪活動層出不窮,花樣繁多5.犯罪的互動性、隱蔽性高。網路發展形成了一個虛擬的電腦空間,既消除了國境線,也打破了社會和空間界限,使得雙向性、多向性交流傳播成為可能。由於網路具有開放性、不確定性、超越時空性等特點,使得網路犯罪具有極高的隱蔽性,增加了網路犯罪案件的偵破難度。網路犯罪是信息時代的產物。隨著計算機以及信息網路的普遍運用,近年來,我國的網路犯罪案件一直呈上升趨勢:據公安部的統計數字,1999年立案偵查計算機網路違法犯罪案件為400餘起,2000年劇增為2700餘起,2001年又漲到4500餘起,去年共受理各類信息網路違法犯罪案件6633起,比上年增長45。9。上述統計數字表明,網路犯罪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如何防範網路犯罪不但是各國立法機關、司法機關及行政機關迫切要解決的問題,而且也是計算機技術領域、法學及犯罪學研究領域中最引人關注的課題。 【法律依據】 違反刑法的行為,滿足犯罪構成要件的,不是一般違法行為,屬於違法犯罪行為。
犯罪行為是危害社會的行為,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是違反刑法或是觸犯刑律的行為,具有刑事違法性;是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具有應受刑罰懲罰性。
犯罪行為需要承擔刑事責任,受到刑事制裁。

閱讀全文

與網路犯罪對象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米機頂合無法連接無線網路 瀏覽:345
關於網路營銷的文獻 瀏覽:169
如何讓3g手機變成4g網路 瀏覽:353
宏海網路是什麼 瀏覽:496
為什麼玩手游總是網路異常 瀏覽:548
辦公網路安全問題排查 瀏覽:483
小米手機怎麼添加自動連接網路 瀏覽:22
已經更改的wifi如何找回網路 瀏覽:577
網路詐騙子自首判多少年 瀏覽:531
路由器怎麼接在網路面板上 瀏覽:731
路由器網路g一直在閃 瀏覽:837
為什麼網路不好卻有信號 瀏覽:384
五級網路卡如何升級 瀏覽:862
ipad接入無線網後沒網路 瀏覽:244
小米給電腦提供網路 瀏覽:840
谷歌無網路連接小恐龍 瀏覽:287
手機無網路怎麼備份 瀏覽:536
如何應對全景視覺網路科技 瀏覽:400
堅果pro怎麼查移動網路 瀏覽:561
廣西有哪裡可以用5g網路 瀏覽:995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