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營銷 > 我國分組交換網路中心在哪裡

我國分組交換網路中心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7-01 19:25:49

❶ .世界上第一個數據包交換計算機網路什麼分組交換網以什麼為中心都處在什麼網路邊緣

世界上第一個數據包交換計算機網路是ARPANET 分組交換網以 通信子網為中心, 主機和終端都處於網路的邊緣我不知道對不對了 你定寫上吧 呵呵!!!

❷ 中國公用分組交換網(CHINAPAC)、中國公用數字數據網(ChinaDDN)

我國現有的四個互聯網路

1.中國的國家信息化
中國沒有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的提法,代之的是國家信息化的構想。 中國的國家信息化是在國家統一規劃和組織下,在農業、工業、科學技術、國防及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深入開發、廣泛利用信息資源,加速國家實現現代化的進程。

國家信息化建設的目標是:到2000年,初步形成一定規模和比較完整的國家信息化體系;到20l0年,將建立起健全的、具有相當規模的、先進的國家信息化體系。 國家信息化體系由下列六個要素組成,即信息資源、國家信息網路、信息技術應用、信息技術與產業、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規和標准。

可以看出,我國的信息化與外國的信息高速公路和國家信息基礎設施有所不同。我國強調信息化體系六個要素之間的緊密關系,將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放在核心地位。近年來,中國信息產業發展速度超過了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八五期間、電子工業年平均遞增30%,電信業平均遞增40%以上。中國通信網基本上實現了數字化和程式控制化。全國己經初步建成以光纜為主,以數字微波和衛星通信為輔,多種手段並用的網路。

l993年底國家有關部門決定興建「金橋」、「金卡」、「金關」工程,簡稱「三金」工程。「金橋」工程是以衛星綜合數字網為基礎,以光纖、微波、無線移動等方式,形成空地一體的網路結構,是一個連接國務院、各部委專用網,與各省市、大中型企業以及國家重點工程聯結的國家公用經濟信息通信網,可傳輸數據、話音、圖像等,以電子郵件、電子數據交換(EDI)為信息交換平台,為各類信息的流通提供物理通道。目前,金橋工程己在北京、天津、沈陽、大連、長春、哈爾濱、上海等全國24個中心城市利用衛星通信建立了一個以VSAT技術為主體,己光纖為輔的衛星綜合信息網路。

「金卡」,工程即電子貨幣工程。它的目標是用10年多的時間,在3億城市人口推廣普及金融交易卡、信用卡。「金關」工程是用EDI實現國際貿易信息化,進一步與國際貿易接軌。

目前,全國部(委、辦)建立了信息中心114個,50%建立了計算機網路,其中15%建立了覆蓋了全國的計算機網路;省(市、區)建立了信息中心32個,40%建立網路,其中l0%建立了覆蓋全省(市、區)的計算機網路;1000家大型國有企業建立了自己的信息中心,50%建立了企業計算機網路。這些網路與公用網的連接的比率低於l0%。從INTEIWET在國內的發展來看,截止到1999年6月,我國四個互聯網間實現互聯。其中,用戶人戶超過400萬人,接入單位1600多家,連入計算機超過15萬台,在CN下注冊的三級域名達12643個。預見到2000年,我國計算機的裝機量將超過l000萬台,其中30%將接入各類計算機網路,並以公用計算機網路為主。同時,隨著高速互聯網路交換中心和區域交換中心的建立,更將大大促進互聯網路的信息共享。 到20l0年,我國的計算機網路將超過l0萬個,30%的家庭能獲得網路服務,多種信息媒體融合的網路將會得到明顯的進展。

2.中國公用數據網

近年來,中國的公用數據通信網建設速度很快。電信部門建立了CHINAPAC,CHINADDN,CHIANFRN等數字通信網路,形成了我國的公用數據通信網。

中國公用分組交換數據網(ChinaPAC)

l993年9月開通,l996年底已經覆蓋全國縣以上城市和一部分發達地區的鄉鎮,與世界23個國家和地區的44個數據網互聯。

(1)網路狀況

分組交換網是郵電部門建設和發展最早的基礎數據通信網路。分組交換網以CITTX.25建議為基礎,可以滿足不同速率、不同型號終端與計算機、計算機與計算機間以及計算機區域網之間的通信。分組交換網是一種基礎的數據通信網路,在其網路平台上可以構架各種增值業務,如:電子信箱、電子數據交換、傳真存儲轉發等。

CHINAPAC由國家骨幹網和各省(市、區)的省內網組成。目前骨幹網之間覆蓋所有省會城市,省內網覆蓋到有業務要求的所有城市和發達鄉鎮。通過和電話網的互連,CHINAPAC可以覆蓋到電話網通達到的所有地區。CHINAPAC設有一級交換中心和二級交換中心,一級交換中心之間採用不完全網狀結構,-級交換中心到所屬二級交換中心之間採用星狀結構;CHIANIPAC在北京和上海設有國際出入口,廣州設有到港澳地區的出入口,以完成與國際數據的聯網。

(2)網路特點及業務功能

分組交換網的突出優點是可以在一條物理電路上同時開放多條虛電路,為多個用戶同時使用;網路具有動態路出功能和復雜完備的誤碼糾錯功能。 X.25協議是在物理鏈路傳輸質量很差的情況下開發出來的,為了保證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她在每一段鏈路上都要執行差錯檢驗和出錯重傳;這種復雜的差錯校驗機制雖然使它的傳輸效率受到了限制,但確實為用戶數據的安全傳輸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CHINAPAC提供的業務如下:

l.基本業務功能

基本業務功能是指向任一數字終端設備(DTE)提供的基本業務功能。它能滿足用戶對通信的基本要求。有兩類基本業務, 交換型虛電路(SVC); 永久型虛電路(PVC)

2.任選業務功能

用戶任選業務功能是為了滿足用戶的特殊需要,向用戶提供的特殊業務功能,如入呼叫封阻、出呼叫封阻、單向入邏輯信道、單向出邏輯信道等。

3.其他業務功能

CHINANET還提供其他費ITU-T建議的業務功能,如虛擬專用網(VPN)、TCP/IP、分組多址廣播、呼叫改向等。

(3)用戶入網方式

CHINANET提供兩種接入方式。

1.專線方式

適用於通信業務量大,使用頻繁、要求高可靠性、無耗損的應用,但需作用專線,費用相對較高。專線入網速率為9.6~64KBPS。

2.電話撥號

適用於業務量不大、間歇時間較長、可以容忍呼叫失敗的應用。因其使用已有電話線路,無需另外投資,且數據可以與話音共享線路,因此大大節省投資,對零散用戶是理想的接入手段。 可分為x.28非同步撥號入網或X.32同步撥號入網,撥號入網的速率為l200-9600BPS

(4)資費政策

CHINAPAC現行兩種收費方式,一是計時計量收費,二是包月制費。計時計量收費。

應用領域和業務定位廣

和DDN、幀中繼相比較,分組業務資費比較便宜,它是用戶構架其內部廣域網最經濟的一種選擇。在需要同時建立多點連接的情況下,通過分組交換網的虛電路功能,可以替代昂貴的多點DDN專線。但由於X.25協議自身的復雜性,分組業務使用於速率低於64K的低速應用場合。例如,目前隨著金卡工程的不斷推進,POS機的使用越來越普及,POS業務量小,但實時性要求高,非分組網互聯是實現POS機和主機通信的一種非常好的方案。

中國公用數字數據網(ChinaDDN)

數字通信網(DDN)是利用數字通道提供永久性、半永久性連接線路,以傳輸數據信號為主的數字傳輸網路。它可以提供各種靈活的數據介面,為傳送數據信號服務。由於它協議簡單,速率較高,這幾年在我國得到迅速發展。

DDN由數字通道、DDN節點、網管系統和用戶環路組成,它主要提供點到點和點到多點的數字專用線路業務,也可以提供幀中繼和壓縮語音/G3傳真業務。

DDN的主要特點是:

(1)傳輸質量高,由於目前DDN大量採用光纖傳輸通道,使得傳輸質量大大提高;

(2)傳輸速率高,速率介於2400BPS到2MBPS之間

(3)協議簡單,由於DDN主要採用時分復用和交叉連接技術,對用戶信息進行全透明傳輸,對用戶的技術要求較少,應用靈活;

(4)在DDN網中,採用了先進的網管技術,線路調度、故障監控可以實現集中管理,線路遇故障時還可以自動路由迂迴,提高了用戶線路的利用率。
(1)DDN的業務應用及特點

DDN主要提供點到點的數字專用線路業務。廣泛應用於銀行、證券、氣象、文化教育等領域,使用於LAN7WAN的互聯,不同網路的互聯等。例如,一個公司的總部和分部位於不同的地點,兩點之間的通信又很頻繁,不僅要保持電話聯系,還有進行計算機聯網通信。如果租用一條DDN專線,兩端加上復用設備,把分布兩地的電話系統和計算機系統連接起來,就可以埃兩地間方便地通信。這樣既節省了兩地之間的長途電話費用,又能實現計算機系統的互聯互通。

DDN還提供多點業務,主要指廣播多點業務、雙向多點業務(輪詢)和會議電視業務。廣播多點業務特點是:數據信息流可以從一點傳送到多點,使多點同時獲得同一信息。多點廣播業務適用於信息頒布(股票、新聞、氣象預報等)。雙向多點業務主要指一個主站在一個時刻可以和一個從站進行雙向通信,主站定期訪問一個從站,與從站交換信息。雙向多點通信業務適用於集中監視、信用卡驗證、數據服務、預定系統等領域。會議電視業務是利用DDN的多點橋接功能實現多點I、司圖像和話音等信息的焦化。會議電視系統的每個站點都可作為主站與其他站點進行通信,但一個時刻只能有一個主站。多點業務的一個特點是,某一點僅通過一個介面就能完成與多點間的通信,節約了用戶端設備和網路資源,減少了投資。 另外,利用DDN網上的幀中繼資源模塊和話音壓縮模塊,還可以實現開放幀中繼業務和壓縮語音/G3傳真業務。

(2)ChinaDDN的歷史、現狀及發展

公用數據網是郵電部門經營的、在全國范圍內向用戶提供服務的數據網路。90年代初,首先在幾個城市發展起來,1994年開始組建CHINADDN一級干線網。目前一級干線網已通達所有省會城市,各省、直轄市、自治區都在積極建設經營DDN網,至1996年底,CHINADDN已經覆蓋到2100個縣以上城市,發達地區已覆蓋到鄉鎮,埠總數達l8萬個。在不久的將來,能為用戶提供全國范圍內的虛擬專用網(VPN)業務。

CHINADDN按照網路的建設、經營、管理和維護的責任地理區域,劃分為一級干線網、二級干線網和本地網三級。一級干線網由設置在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節點組成,主要提供跨省長途DDN業務的轉接,目前已通達除台灣外的所有省會城市。二級干線網由設置在省內的節點組成,它提供本省內長途和出入省的DDN業務。除西藏外各省均已建成省內網。本地網是指城市范圍內的網路,主要為用戶提供本地和長途DDN業務。

目前,CHINDDN已經成為郵電部門其他網路的支撐網。大量的CHINDDN,CHINAFAX,CHINANET的中繼線路都開在CHINADDN上。CHINADDN作為電話七號信令網一期工程的一個傳輸平面,將在電話網的建設中發揮重要的作用。部網管中心與各省網管中心聯網的DCN工程也選擇CHINADDN作為其傳輸通道,行動電話信令漫遊、多媒體網都依靠CHIANDDN來傳送信息。郵電部和中國人們銀組建的中國金融數據網是一個規模巨大的幀中繼網,全部採用CHIANDDN作為數據傳送通道。CHINADDN正日益成為電信各種業務的重要支撐。

另外社會各界也紛紛租用CHINADDN專線來開展自己的業務,各專業銀行、證券公司、教育科研部門都是CHINADDN的用戶群。

⑶ChinaDDN的用戶接入方法

目前連接用戶和DDN業務提供者(電信局)的媒體主要是電話銅線,這樣用戶接入CHINADDN主要採用MODEM、話數復用設備和2B+D線路終端設備,通過電話銅線來連接。隨著用戶對高速率的要求,HDSL設備也將在網路中得以應用。

中國公用幀中繼網(ChinaFRN)

中國公用幀中繼寬頻業務骨幹網(CHINAFRN)是我國第一個將向公眾提供服務的寬頻數據通信網路,其建成投產必將對我國的國民經濟信息化產生積極的影響,將成為我國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CHINAFRN主要提供64K以上的中高速數據通信服務。業務類型既可以是突發性的,也可以是實時性的。

CHINAFRN還可為其他數據通信網路提供高速中繼傳輸,使得各網路的性能得以增強,同時提高線路的使用效率。

中國公用幀中繼寬頻業務骨幹網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採用ATM技術平台,同時提供幀中繼和信元中繼等業務。 中國公用幀中繼寬頻業務骨幹網的主要技術特點包括,

(l)設備單機先進,網路整體性好,骨幹樞紐採取全網狀連接。

(2)網路業務種類齊全,提供幀中繼PVC、ATMPVC和SVC等基本業務。

(3)埠種類齊全,速率范圍廣。對於幀中繼業務,網路所提供的介面類型包括v35、x.21、El、信道化El、ISDNPRI、E3等。對於ATM業務,網路所提供的介面類型有E1、E3、STM-l等。

(4)用戶接入方式靈活。支持幀中繼或ATM協議的終端設備可以直接接入;區域網可通過路山器、區域網交換機直接接入;其他協議終端可通過FRAD設備進行接入。此外,由於網路埠本身內置FRAD功能,支持HDLC、SDLC和PPP協議的終端也可直接接入。

(5)支持幀中繼.ATM互通功能。
3.中國的網際網路(Internet)

中國lnternet簡介

中國INTERNET的發展歷史分為3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l986_l994年,這個階段主要是通過中科院高能所網路線路,實現了與歐洲及北美地區的EMAIL通信。 中國科技界最早使用INTERNET是從l986年開始的。國內一些科研單位,通過長途電話撥號到歐洲的一些國家,進行聯機資料庫檢索。不久,利用這些國家與INTERNET的連接,進行E.MAIL通信。實現這種通信的單位,先後有北東計算機應用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等。承擔轉發E.MAIL的單位主要在歐洲,如德國的卡爾斯魯厄大學、德國的GMD、瑞士的CERN、挪威、法國等。

l989年,中國的CHINAPAC(X.25)公用數據網基本開通。CHINAPAC雖然規模不大,但與法國、德國等的公用數據網路(X.25)有國際連接(X.75)。

l990年開始,國內的北京市計算機應用研究所、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電子部華北計算所、電子部石家莊第54研究所等科研單位,先後將自己的計算機以x.28或x.25與CHINAPAC相連接。同時,利用歐洲國家的計算機作為網關,在x.25網與ⅠNTERNET之|、司進行轉接,使得中國的CHINAPAC科技用戶可以與INTERNET用戶進行E-MAIL通信。

l993年3月,中國科學院(CAS)高能物理研究所(IHEP)為了支持國外科學家使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做高能物理實驗,開通了一條64KBPS國際數據信道,連接北京西郊的中科院高能所和美國史坦福線性加速器中心(SLAC),運行DECNET協議,還不能提供完全的INTERNET功能,但經SLAC機器的轉接,可以實現與INTERNET通信。用戶利用區域網或撥號線路登錄到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的VAXll/780(BEPC2)上使用國際網路。有了64KBPS的專線信道,通信能力比國際撥號線路和X.25信道高出數十倍,通信費用降低數.十倍。極大地促進了INTERNET在中國的應用。

第二階段從1994-1995年,這一階段是教育科研網發展階段。北京中關村地區及清華、北大組成NCFC網,於l994年4月開通了國際INTERNET的64KBPs專線連接,同時還設中國最高域名(CN)伺服器。這是中國才算真正加入了國際MTERNET行列。此後又建成了中國教育和科研網(CERNET)。

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CNIC,CAS)於l994年4月完成。該中心自l990年開始,主持了一項「中國國家計算與網路設施」(NCFC),是世界銀行貸款和國家計委共同投資的項目。項目內容為在中關村地區建設一個超級計算中心,供這一地區的科研用戶進行科學計算。為了便於使用超級計算機,將中科院中關村地區的三十多個研究所及北大、清華兩所高校,全部用光纜互聯在一起。其中網路部分於l993年全部完成,並於1994年3月開通了一條64KBPS的國際線路,連到美國。4月份路由器開通,正式接入了INTERNET。NCFC後來發展成中國科技網(CSTNET)。

CERNET是中國國家計委批准立項、國家教委主持建設和管理的全國性教育和科研網路,目的是要把全國大部分高等學校連接起來,推動這些學校校園網的建設和信息資源的交流,並與現有的國際學術計算機網互連。

第三階段是1995年以後,該階段開始了商業應用階段。l995年5月郵電部開通了中國公用INTERNET網即CHINANET。l996年9月屯子部CHINAGBN開通,各地ISP也紛紛開辦,到l996年底僅北京就有了30多家。

目前,經國家批準的可直接與INTERNET互聯的網路(稱為互聯網路)有四個:CSTNET,CHINANET,CERNET.及GBNET。他們的建成時間,運行管理單位及業務性質如:

網路名稱 運行管理單位 國際聯網完成時間 業務性質
CSTNET 中國科學院 1994.4 科技
CHINANET 郵電部 1995.5 商業
CERNET 國家教委 1995.11 教育
GBNET 電子部 1996.9 商業

中國INTERNET網路上計算機的發展很快,國內尚無完整的數據,從INTERNET上測算,歷年發展的數據如下:

日期 主機數 增長 域名數 增長
94.0l 0
94.07 325
95.0l 569
95.07 1023 95% 95
96.01 2146 110% 153 61%
96.07 11282 426% 475 210%

中國電信預測中國的INTERNET用戶在2000年時將達到一千萬。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負責管理和運行中國頂級域名CN。

Internet的歷史和發展
Internet最早來源於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前身ARPA建立的ARPAnet,該網於1969年投入使用。從60年代開始,ARPA就開始向美國國內大學的計算機系和一些私人有限公司提供經費,以促進基於分組交換技術的計算機網路的研究。1968年,ARPA為ARPAnet網路項目立項,這個項目基於這樣一種主導思想:網路必須能夠經受住故障的考驗而維持正常工作,一旦發生戰爭,當網路的某一部分因遭受攻擊而失去工作能力時,網路的其它部分應當能夠維持正常通信。最初,ARPAnet主要用於軍事研究目的,它有五大特點:
⑴支持資源共享;
⑵採用分布式控制技術;
⑶採用分組交換技術;
⑷使用通信控制處理機;
⑸採用分層的網路通信協議。
1972年,ARPAnet在首屆計算機後台通信國際會議上首次與公眾見面,並驗證了分組交換技術的可行性,由此,ARPAnet成為現代計算機網路誕生的標志。
ARPAnet在技術上的另一個重大貢獻是TCP/IP協議簇的開發和使用。1980年,ARPA投資把TCP/IP加進UNIX(BSD4.1版本)的內核中,在BSD4.2版本以後,TCP/IP協議即成為UNIX操作系統的標准通信模塊。1982年,Internet由ARPAnet,MILNET等幾個計算機網路合並而成,作為Internet的早期骨幹網,ARPAnet試驗並奠定了Internet存在和發展的基礎,較好地解決了異種機網路互聯的一系列理論和技術問題。
1983年,ARPAnet分裂為兩部分:ARPAnet和純軍事用的MILNET。該年1月,ARPA把TCP/IP協議作為ARPAnet的標准協議,其後,人們稱呼這個以ARPAnet為主幹網的網際互聯網為Internet,TCP/IP協議簇便在Internet中進行研究,試驗,並改進成為使用方便,效率極好的協議簇。
與此同時,區域網和其它廣域網的產生和蓬勃發展對Internet的進一步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就是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建立的美國國家科學基金網NSFnet,1986年,NSF建立起了六大超級計算機中心,為了使全國的科學家、工程師能夠共享這些超級計算機設施,NSF建立了自己的基於TCP/IP協議簇的計算機網路NSFnet。NSF在全國建立了按地區劃分的計算機廣域網,並將這些地區網路和超級計算中心相聯,最後將各超級計算中心互聯起來。地區網的構成一般是由一批在地理上局限於某一地域,在管理上隸屬於某一機構或在經濟上有共同利益的用戶的計算機互聯而成,連接各地區網上主通信結點計算機的高速數據專線構成了NSFnet的主幹網,這樣,當一個用戶的計算機與某一地區相聯以後,它除了可以使用任一超級計算中心的設施,可以同網上任一用戶通信,還可以獲得網路提供的大量信息和數據。這一成功使得NSFnet於1990年6月徹底取代了ARPAnet而成為Internet的主幹網。
NSFnet對Internet的最大貢獻是使Internet向全社會開放,而不象以前那樣僅僅借計算機研究人員、政府職員和政府承包商使用。然而,隨著網上通信量的迅猛增長,NSF不得不採用更新的網路技術來適應發展的需要。1990年9月,由Merit、IBM和MCI公司聯合建立了一個非贏利性的組織——先進網路和科學公司ANS(Advanced Network&Science,Inc)。ANS的目的是建立一個全美范圍的T3級主幹網,它能以45Mb/s的速率傳送數據,相當於每秒傳送1400頁文本信息。到1991年底,NSFnet的全部主幹網都已同ANS提供的T3級主幹網相通。
1969年12月,當ARPAnet最初建成時只有四個結點,到1972年3月也僅僅只有23個結點,直到1977年3月總共只有111個結點。但是近十年來,隨著社會科技,文化和經濟的發展,特別是計算機網路技術和通信技術的大發展,隨著人類社會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過渡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人們對信息的意識,對開發和使用信息資源的重視越來越加強,這些都強烈刺激了ARPAnet和以後發展成的NSFnet的發展,使聯入這兩個網路的主機和用戶數目急劇增加,1988年,由NSFnet連接的計算機數就猛增到56000台,此後每年更以2到3倍的驚人速度向前發展,1994年,Internet上的主機數目達到了320萬台,連接了世界上的35000個計算機網路。現在,Internet上已經擁有5000多萬個用戶,每月仍以10-15%的數目向前增長,專家預測,到1998年,Internet 上的用戶將突破1億,到2000年,全世界將有100多萬個網路,1億台主機和超過10億的用戶。今天的Internet已不再是計算機人員和軍事部門進行科研的領域,而是變成了一個開發和使用信息資源的覆蓋全球的信息海洋。在Internet 上,按從事的業務分類包括了廣告公司,航空公司,農業生產公司,藝術,導航設備,書店,化工,通信,計算機,咨詢,娛樂,財貿,各類商店,旅館等等100多類,覆蓋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構成了一個信息社會的縮影。
1995年,Internet開始大規模應用在商業領域。當年,美國Internet業務的總營收額為10億美元,預計1996年將會達到18億美元。提供聯機服務的供應商也從原先象America Online和ProdigyService這樣的計算機公司發展到象AT&T、MCI、Pacific Bell等通信運營公司也參加進來。
由於商業應用產生的巨大需求,從數據機到諸如 Web伺服器和瀏覽器的Internet 應用市場都分外紅火。
在Internet蓬勃發展的同時,其本身隨著用戶的需求的轉移也發生著產品結構上的變化。1994年,所有的Internet軟體幾乎全是TCP/IP協議保,那時人們需要的是能兼容TCP/IP協議的網路體系結構;如今Internet重心已轉向具體的應用,象利用WWW來做廣告或進行聯機貿易。Web是Internet上增長最快的應用,其用戶已從1994年的不到400萬激增至1995年的1000萬。Web站的數目1995年到三萬個。
● Internet的規模
Internet已成為目前規模最大的國際性計算機網路。今天,Internet已連接60,000多個網路,正式連接86個國家,電子信箱能通達150多個國家,有480多萬台主機通過它連接在一起,用戶有2500多萬,每天的信息流量達到萬億比特(terrabyte)以上,每月的電子信件突破10億封。
同時,Internet的應用業滲透到了各個領域,從學術研究到股票交易、從學校教育到娛樂游戲、從聯機信息檢索到在線居家購物等,都有長足的進步。據統計,目前在Internet的域名分布中,.com--即商業所佔比例最大,為41%;.e--(科教)已退居二線,佔有30%分額。去年在Internet的成長中,商企界的成長佔了其中的75%。
● Internet的未來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Internet市場仍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未來其應用將涵蓋從辦公室共享信息到市場營銷、服務等廣泛領域。另外,Internet帶來的電子貿易正改變著現今商業活動的傳統模式,其提供的方便而廣泛的互連必將對未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帶來影響。
然而Internet也有其固有的缺點,入網路無整體規劃和設計,網路拓補結構不清晰以及容錯及可靠性能的缺乏,而這些對於商業領域的不少應用是至關重要的。安全性問題是困擾Internet用戶發展的另一主要因素。雖然現在已有不少的方案和協議來確保Internet網上的聯機商業交易的可靠進行,但真正適用並將主宰市場的技術和產品目前尚不明確。另外,Internet是一個無中心的網路。所有這些問題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Internet的發展,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Internet才能更好的發展。

❸ 分組交換技術的網路現狀

1993年建立的中國公用分組交換網是向全社會開放的網路,能提供多種業務的全國分組交換網。 CHINAPAC 分為骨幹網和省內網兩極構成。骨幹網以北京為國際出入口局,廣州為港澳出入口局。以北京、上海、沈陽、武漢、成都、西安、廣州及南京等8個城市為匯接中心。覆蓋全國所有省、市、自治區。匯接中心採用全網狀結構,其它接點採用不完全網狀結構。網內每個接點都有2個或2個以上不同方向的電路,從而保證網路的可靠性。網內中繼電路主要採用數字電路。最高速率達34Mbps。
同時,各地的本地分組交換網也已延伸到了地、市、縣。CHINAPAC 以其龐大的網路規模,滿足各界客戶的需求,並且與公用數字交換網(PSTN),中國公眾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中國功用數字數據網(CHINADDN),幀中繼網(CHINAFRN)等網路互連,以達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為廣大用戶提供高質量的網路服務。並與美國、日本、加拿大、韓國、香港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分組網相連,滿足大中型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外商在內地辦事處等國際用戶的需求。

❹ 分組數據交換網和中國公用分組交換數據網是一回事嗎

中國公用分組交換數據網 China Public Packet Switched Data Network (ChinaPAC) 中國信息產業部經營管理的公用分組交換網。它以CCITT X.25協議為基礎,可滿足不同速率、不同型號終端之間,終端與計算機之間,計算機之間以及區域網之間的通信。 中國公用分組交換數據網(ChinaPAC)於1993年建成投產。 分組交換數據網路(PSDN)技術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末,技術成熟,規程完備,在世界各國得到廣泛應用。我國公用分組交換數據網骨幹網於1993年9月正式開通業務,它是原郵電部建立的第一個公用數據通信網路。骨幹網建網初期埠容量有5800個,網路覆蓋31個省會和直轄市。隨後,各省相繼建立了省內的分組交換數據通信網。該網業務發展速度迅猛,到1998年9月,用戶已超過10萬。從網路開通業務至今,分組交換網路埠從5800個發展到近30萬個,網路覆蓋面從31個城市擴大到通達全國2278個縣級以上的城市,與23個國家和地區的分組數據網相連,網路規模和技術水平已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ChinaPAC的開通,大大方便了金融、政府、跨國企業等客戶計算機聯網,實現了國內數據通信與國際的接軌,提高國內企業的綜合競爭力,滿足了改革開放對數據通信的需求。 什麼是分組交換 分組交換是為適應計算機通信而發展起來的一種先進通信手段,它以CCITTX.25建議為基礎,可以滿足不同速率、不同型號終端與終端、終端與計算機、計算機與計算機間以及區域網間的通信,實現資料庫資源共享。分組交換網是數據通信的基礎網,利用其網路平台可以開發各種增值業務,如:電子信箱、電子數據交換、可視圖文、傳真存儲轉發、資料庫檢索。 分組交換網的突出優點是可以在一條電路上同時開放多條虛電路,為多個用戶同時使用,網路具有動態路由功能和先進的誤碼糾錯功能,網路性能最佳。 中國公用分組交換數據網是中國電信經營的全國性分組交換數據網,網路已直接覆蓋到全部地市和絕大部分縣城,通過電話網可以覆蓋到電話網通達的所有城市,用戶可就近以專線或電話撥號方式入網,使用分組交換業務。 分組交換的特點 –傳輸質量高 –可靠性高 具有動態路迂迴功能,網路發生故障時,只要還有一條通信路由,交換機就可選擇無故障的路由傳輸分組。 –線路利用率高 通信網路資源採用統計時分復用 –可以進行速率、碼型、規程的轉換,允許不同類型、不同速率、不同編碼格式和不同通信規程的終端之間互相通信,可採用流量控制措施 CHINAPAC提供的業務功能 CHINAPAC提供兩種基本業務 交換型虛電路(SVC) 用戶通信時,通過呼叫建立虛電路,通信結束後釋放虛電路。交換型虛電路使用靈活,每次均可以與不同的用戶建立虛電路,通信費與通信量有關。CHINAPAC可以為用戶開放多條虛電路。 永久型虛電路(PVC) 永久型虛電路類似於固定專線,由用戶申請時提出,電信部門固定做好,用戶一開機即固定建立起電路,不需每次通信是臨時建立和釋放,使用於點對點固定連接的用戶使用。 CHINAPAC提供的其它業務 優先順序分組、多網路地址、忽略檢查本地地址、計費轉移、助記名編址、虛擬專用網、分組多址廣播。 CHINAPAC支持的用戶接入協議 CCITTX.25、X.28、X.29、X.32、X.3、X.75協議等。 IBM SNA網路協議、T3POS、令牌環、幀中繼、TCP/IP協議等。 用戶入網方式和通信速率 1.撥號入網:在電話機上並接數據機(modem)撥號入網,用戶需申請一個入網身份識別碼.可分為X.28非同步撥號入網或X.32同步撥號入網或X.32同步撥號入網,撥號入網的速率為1200-9600bps向下自適應。 2.專線入網:租用一對市話線路連接到局端分組交換設備,其通信速率為600bps~64kbps.可分X.28非同步專線進網或X.25/SDLC同步專線進網,進網專線又可分為模擬專線和DDN數字專線。模擬專線時,速率1200-19200bps.DDN數字專線時,速率1.2-256Kbps 分組交換網是安全、可靠的數據通信網路平台。分組交換網以先進的現代電信網為依託,網路為網狀網和星狀網相結合的兩級網,網路具有路由迂迴功能,可靠性和抗誤碼性能較佳;分組交換網具有先進的集中網管中心,可以為用戶提供更滿意服務;分組交換網主要採用進口設備,系統處理能力強,全網功能統一,可以平衡地過度到寬頻交換網,是進行數據通信的理想選擇。 近年來,中國的公用數據通信網建設速度很快。電信部門建立CHINAPAC,CHINADDN,CHIANFRN等數字通信網路,形成了我國的公用數據通信網。 中國公用分組交換數據網(ChinaPAC)l993年9月開通,l996年底已經覆蓋全國縣以上城市和一部分發達地區的鄉鎮,與世界23個國家和地區的44個數據網互聯。 (1)網路狀況 分組交換網是郵電部門建設和發展最早的基礎數據通信網路。分組交換網以CITTX.25建議為基礎,可以滿足不同速率、不同型號終端與計算機、計算機與計算機間以及計算機區域網之間的通信。分組交換網是一種基礎的數據通信網路,在其網路平台上可以構架各種增值業務,如:電子信箱、電子數據交換、傳真存儲轉發等。 CHINAPAC由國家骨幹網和各省(市、區)的省內網組成。目前骨幹網之間覆蓋所有省會城市,省內網覆蓋到有業務要求的所有城市和發達鄉鎮。通過和電話網的互連,CHINAPAC可以覆蓋到電話網通達到的所有地區。CHINAPAC設有一級交換中心和二級交換中心,一級交換中心之間採用不完全網狀結構,-級交換中心到所屬二級交換中心之間採用星狀結構;CHIANIPAC在北京和上海設有國際出入口,廣州設有到港澳地區的出入口,以完成與國際數據的聯網。 (2)網路特點及業務功能 分組交換網的突出優點是可以在一條物理電路上同時開放多條虛電路,為多個用戶同時使用;網路具有動態路出功能和復雜完備的誤碼糾錯功能。 X.25協議是在物理鏈路傳輸質量很差的情況下開發出來的,為了保證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她在每一段鏈路上都要執行差錯檢驗和出錯重傳;這種復雜的差錯校驗機制雖然使它的傳輸效率受到了限制,但確實為用戶數據的安全傳輸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CHINAPAC提供的業務如下: l.基本業務功能 基本業務功能是指向任一數字終端設備(DTE)提供的基本業務功能。它能滿足用戶對通信的基本要求。有兩類基本業務, 交換型虛電路(SVC); 永久型虛電路(PVC) 2.任選業務功能 用戶任選業務功能是為了滿足用戶的特殊需要,向用戶提供的特殊業務功能,如入呼叫封阻、出呼叫封阻、單向入邏輯信道、單向出邏輯信道等。 3.其他業務功能 CHINANET還提供其他費ITU-T建議的業務功能,如虛擬專用網(VPN)、TCP/IP、分組多址廣播、呼叫改向等。 (3)用戶入網方式 CHINANET提供兩種接入方式。 1.專線方式 適用於通信業務量大,使用頻繁、要求高可靠性、無耗損的應用,但需作用專線,費用相對較高。專線入網速率為9.6~64KBPS。 2.電話撥號 適用於業務量不大、間歇時間較長、可以容忍呼叫失敗的應用。因其使用已有電話線路,無需另外投資,且數據可以與話音共享線路,因此大大節省投資,對零散用戶是理想的接入手段。 可分為x.28非同步撥號入網或X.32同步撥號入網,撥號入網的速率為l200-9600BPS (4)資費政策 CHINAPAC現行兩種收費方式,一是計時計量收費,二是包月制費。計時計量收費。 應用領域和業務定位廣 和DDN、幀中繼相比較,分組業務資費比較便宜,它是用戶構架其內部廣域網最經濟的一種選擇。在需要同時建立多點連接的情況下,通過分組交換網的虛電路功能,可以替代昂貴的多點DDN專線。但由於X.25協議自身的復雜性,分組業務使用於速率低於64K的低速應用場合。例如,目前隨著金卡工程的不斷推進,POS機的使用越來越普及,POS業務量小,但實時性要求高,非分組網互聯是實現POS機和主機通信的一種非常好的方案。 參考: http://ke..com/view/1127466.htm

❺ 分組交換的網路構成

分組交換的網路結構一般由分組交換機、網路管理中心、遠程集中器、分組裝拆設備、分組終端/非分組終端和傳輸線路等基本設備組成。(1)分組交換機實現數據終端與交換機之間的介面協議(X·25),交換機之間的信令協議(如X·75或內部協議),並以分組方式的存儲轉發、提供分組網服務的支持,與網路管理中心協同完成路由選擇、監測、計費、控制等。根據分組交換機在網路中的地位,分為轉接交換機和本地交換機兩種;(2)網路管理中心(NMC)與分組交換機共同協作保證網路正常運行。
其主要功能有網路管理、用戶管理、測量管理、計費管理、運行及維護管理、路由管理、搜集網路統計信息以及必要的控制功能等等,是全網管理的核心;(3)分組裝拆設備(PAD)的主要功能是把普通字元終端的非分組格式轉換成分組格式,並把各終端的數據流組成分組,在集合信道上以分組交織復用,對方再將收到的分組格式作相反方向的轉換。(4)遠程集中器的功能類似於分組交換機,通常含有PAD的功能,它只與一個分組交換機相連,無路由功能,使用在用戶比較集中的地區,一般裝在電信部門。(5)提供網路的基本業務:交換虛電路和永久虛電路及其他補充業務,如閉和用戶群,網路用戶識別等。在端到端計算機之間通信時,進行路由選擇,以及流量控制。能提供多種通信規程,數據轉發,維護運行,故障診斷,計費與一些網路的統計等。

❻ 郵電部關於中國公用分組交換數據網(CHINAPAC)網路組織和管理暫行辦法

第一節總則一、網路管理中心設置原則
分組網設立全國網路管理中心(簡稱全國網管中心)、省級網路管理中心(簡稱省級網管中心),業務量發展較快的省也可以設區域網路監控站。
1.全國網路管理中心的設置原則
在北京設立全國網路管理中心(或稱一級網管中心),統一管理、監控中國公用分組交換數據網。網管中心設備配備應符合本辦法的規定。
2.省級網路管理中心的設置原則
(1)已組建省內網的省、自治區、直轄市應在其省郵電管理局所在省會城市設立該省的省級網管中心(或稱二級網管中心)。
(2)還沒有組建省內分組網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其屬於省際網部分的節點管理:包括網路監視、業務管理和計費管理等全部由全國網管中心負責。節點模塊的故障管理由當地節點機維護人員負責,全國網管中心負責協助、指導和監督。
(3)已經採用北電設備組建省內分組網的省,其省級分組網管中心的設備配置、業務管理功能和許可權應按本辦法的各項規定執行。
(4)採用非北電設備組網過渡的省,應建立省級網管中心,負責設備的故障監視、用戶中繼參數設置、計費統計等管理。
3.區域網路監控站的設置原則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可根據省內業務量發展需要,在其省內分組網設立區域網路監控站,其設立應滿足以下條件:
(1)其所管轄的區域,在經濟和地理上已經構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區域;
(2)所管理的節點設備(RM、AM、SAM)達到15個以上;
(3)其設備配置應符合本節「各級網管中心的設備配置」的要求;
(4)區域網路監控站的設立,由各省管局批准,報電信總局和全國及省級網管中心備案。
4.網路和網管中心的命名
(1)全國網管中心的合名
①網路名稱:中國公用分組交換數據網
②網路標識:CHINAPAC(現SESA網為CHINAPAC1)
③網管中心標識:NMC-C
④網管中心所在城市:北京
(2)省級網管中心的命名
①網路名稱:中國公用分組交換數據網-YY
②網路標識:CHINAPAC-XX
③網管中心標識:NMC-R-XX
YY:為省份中文名稱,
XX:為省的代碼標識。
④網管中心所在城市:見下表所示
(3)省級公用分組交換網及網管中心命名表:

------------------------------------
|序||||網管所|
||網路命名| 網路標識 |網管標識||
|號||||在城市|
|-|---------------|------|----|----|
|1 |中國公用分組交換數據網-北京|CHINAPAC-BJ |NMC-R-BJ|北京|
|-|---------------|------|----|----|
|2 |中國公用分組交換數據網-上海|CHINAPAC-SH |NMC-R-SH|上海|
|-|---------------|------|----|----|
|3 |中國公用分組交換數據網-天津|CHINAPAC-TJ |NMC-R-TJ|天津|
|-|---------------|------|----|----|
|4 |中國公用分組交換數據網-廣東|CHINAPAC-GD |NMC-R-GD|廣州|
|-|---------------|------|----|----|
|5 |中國公用分組交換數據網-廣西|CHINAPAC-GX |NMC-R-GX|南寧|
|-|---------------|------|----|----|
|6 |中國公用分組交換數據網-遼寧|CHINAPAC-LN |NMC-R-LN|沈陽|
|-|---------------|------|----|----|
|7 |中國公用分組交換數據網-黑龍江|CHINAPAC-HL |NMC-R-HL|哈爾濱|
|-|---------------|------|----|----|
|8 |中國公用分組交換數據網-吉林|CHINAPAC-JL |NMC-R-JL|長春|
|-|---------------|------|----|----|
|9 |中國公用分組交換數據網-河北|CHINAPAC-HJ |NMC-R-HJ|石家莊|
|-|---------------|------|----|----|
|10|中國公用分組交換數據網-河南|CHINAPAC-HY |NMC-R-HY|鄭州|
|-|---------------|------|----|----|
|11|中國公用分組交換數據網-山東|CHINAPAC-SD |NMC-R-SD|濟南|
|-|---------------|------|----|----|
|12|中國公用分組交換數據網-山西|CHINAPAC-SX |NMC-R-SX|太原|
|-|---------------|------|----|----|
|13|中國公用分組交換數據網-陝西|CHINAPAC-SN |NMC-R-SN|西安|
|-|---------------|------|----|----|
|14|中國公用分組交換數據網-湖北|CHINAPAC-HB |NMC-R-HB|武漢|
|-|---------------|------|----|----|
|15|中國公用分組交換數據網-湖南|CHINAPAC-HN |NMC-R-HN|長沙|
|-|---------------|------|----|----|
|16|中國公用分組交換數據網-安徽|CHINAPAC-AH |NMC-R-AH|合肥|
|-|---------------|------|----|----|
|17|中國公用分組交換數據網-四川|CHINAPAC-SC |NMC-R-SC|成都|
|-|---------------|------|----|----|
|18|中國公用分組交換數據網-寧夏|CHINAPAC-NX |NMC-R-NX|銀川|
|-|---------------|------|----|----|
|19|中國公用分組交換數據網-貴州|CHINAPAC-GZ |NMC-R-GZ|貴陽|
|-|---------------|------|----|----|
|20|中國公用分組交換數據網-新疆|CHINAPAC-XJ |NMC-R-XJ|烏魯木齊|
|-|---------------|------|----|----|
|21|中國公用分組交換數據網-西藏|CHINAPAC-XZ |NMC-R-XZ|拉薩|
|-|---------------|------|----|----|
|22|中國公用分組交換數據網-青海|CHINAPAC-QH |NMC-R-QH|西寧|
|-|---------------|------|----|----|
|23|中國公用分組交換數據網-甘肅|CHINAPAC-GS |NMC-R-GS|蘭州|
|-|---------------|------|----|----|
|24|中國公用分組交換數據網-雲南|CHINAPAC-YN |NMC-R-YN|昆明|
|-|---------------|------|----|----|
|25|中國公用分組交換數據網-江西|CHINAPAC-JX |NMC-R-JX|南昌|
|-|---------------|------|----|----|
|26|中國公用分組交換數據網-福建|CHINAPAC-FJ |NMC-R-FJ|福州|
|-|---------------|------|----|----|
|27|中國公用分組交換數據網-內蒙古|CHINAPAC-NM |NMC-R-NM|呼和浩特|
|-|---------------|------|----|----|
|28|中國公用分組交換數據網-海南|CHINAPAC-HQ |NMC-R-HQ|海口|
|-|---------------|------|----|----|
|29|中國公用分組交換數據網-江蘇|CHINAPAC-JS |NMC-R-JS|南京|
|-|---------------|------|----|----|
|30|中國公用分組交換數據網-浙江|CHINAPAC-ZJ |NMC-R-ZJ|杭州|
------------------------------------

(4)區域網路監控站的命名
網路監控站標識:NMC-M-XX
XX:為監控站代碼標識,由各省管局確定,並通知全國及省級網管中心。
5.全網操作代理(OA)的劃分和設置
(1)全網操作代理(OA)的層次劃分
全網設置四個層次的操作代理(OA),上層操作代理(OA)可以監控、管理與其相關的下層操作代理(OA)所管理的網路資源,包括網路運行情況、故障告警處理及有關信息的採集和上報等。
全網劃分為四級操作代理(OA):
①一級操作代理(OA1);
②二級操作代理(OA2);
③三級操作代理(OA3);
④四級操作代理(OA4);
(2)全網操作代理(OA)的設置原則
①全國網管中心設立為一級操作代理(OA1),即全網最高級操作代理。負責收集全網操作代理(OA)或設備送來的數據;
②在北京、沈陽、西安、南京、上海、武漢、廣州、成都局設立二級操作代理(OA2),只負責數據的傳送,統一由全國網管中心負責管理;
③已經採用北電設備組建省內分組網的省,在其省級網管中心設立三級操作代理(OA3),負責管理省內網路資源和數據的收集;目前還未建省內分組網的省,暫不分配OA3,省會北電設備(RM/AM)的業務數據由所屬的OA2負責收集;
④業務量較大的省可以根據需要在區域網路監控站設置四級操作代理(OA4),負責管理局部用戶數據和故障告警的收集。
(3)全網操作代理(OA)的數據收集方式(見圖3-1)
①北京OA2負責收集北京、天津、石家莊、太原和呼和浩特OA3或設備(RM/AM)送來的數據。
②沈陽OA2負責收集沈陽、長春和哈爾濱OA3或設備(RM/AM)送來的數據。
③上海OA2負責收集上海、杭州、福州和南昌OA3或設備(RM/AM)送來的數據。
④南京OA2負責收集南京、合肥和濟南OA3或設備(RM/AM)送來的數據。
⑤西安OA2負責收集西安、蘭州、銀川、西寧和烏魯木齊OA3或設備(RM/AM)送來的數據。
⑥成都OA2負責收集成都、貴陽、昆明和拉薩OA3或設備(RM/AM)送來的數據。
⑦武漢OA2負責收集武漢、長沙和鄭州OA3或設備(RM/AM)送來的數據。
⑧廣州OA2負責收集廣州、南寧和海口OA3或設備(RM/AM)送來的數據。
(4)全網操作代理(OA)的命名
①一級操作代理(OA1):命名為CNBJOA1。
②二級操作代理(OA2):命名為:
北京:RNBJOA2,沈陽:RNSYOA2,上海:RNSHOA2,
南京:RNNJOA2,西安:RNXAOA2,成都:RNCDOA2,
武漢:RNWHOA2,廣州:RNGZOA2。
③三級操作代理(OA3):命名見下表:

---------------------------
|序|省、市、自治區|
||---------------------|
|號|地點|OA名|
|---|---------|-----------|
|1|北京|BJBJOA3|
|---|---------|-----------|
|2|上海|SHSHOA3|
|---|---------|-----------|
|3|天津|TJTJOA3|
|---|---------|-----------|
|4|石家莊|HJSJOA3|
|---|---------|-----------|
|5|太原|SXTYOA3|
|---|---------|-----------|
|6|呼和|NMHHOA3|
|---|---------|-----------|
|7|沈陽|LNSYOA3|
|---|---------|-----------|
|8|長春|JLCCOA3|
|---|---------|-----------|
|9|哈爾濱|HLHROA3|
|---|---------|-----------|
|10|西安|SNXAOA3|
|---|---------|-----------|
|11|蘭州|GSLZOA3|
|---|---------|-----------|
|12|銀川|NXYCOA3|
|---|---------|-----------|
|13|西寧|QHXNOA3|
|---|---------|-----------|
|14|烏魯木齊|XJWLOA3|
|---|---------|-----------|
|15|濟南|SDJNOA3|
|---|---------|-----------|
|16|南京|JSNJOA3|
|---|---------|-----------|
|17|合肥|AHHFOA3|
|---|---------|-----------|
|18|杭州|ZJHZOA3|
|---|---------|-----------|
|19|福州|FJFZOA3|
|---|---------|-----------|
|20|南昌|JXNCOA3|
|---|---------|-----------|
|21|鄭州|HYZZOA3|
|---|---------|-----------|
|22|武漢|HBWHOA3|
|---|---------|-----------|
|23|長沙|HNCSOA3|
|---|---------|-----------|
|24|廣州|GDGZOA3|
|---|---------|-----------|
|25|南寧|GXNNOA3|
|---|---------|-----------|
|26|海口|HQHKOA3|
|---|---------|-----------|
|27|成都|SCCDOA3|
|---|---------|-----------|
|28|貴陽|GZGYOA3|
|---|---------|-----------|
|29|昆明|YNKMOA3|
|---|---------|-----------|
|30|拉薩|XZLNOA3|
---------------------------

④四級操作代理(OA4):-命名為XXXXOA4(XXXX為地市局電報漢語拼音局名標志)。重慶為SCCQOA4。
(5)操作代理(OA)標識符(OANAMSID)
①操作代理(OA1~OA3)標識符(OA NAMS ID)見下表所示。

---------------------------------
|序||OANAMSID|
||OA名|-----------------|
|號||主用(CF)|備用(BU)|
|---|---------|--------|--------|
|1|CNBJOA1|101|102|
|---|---------|--------|--------|
|2|RNBJOA2|201|202|
|---|---------|--------|--------|
|3|RNSYOA2|203|204|
|---|---------|--------|--------|
|4|RNSHOA2|205|206|
|---|---------|--------|--------|
|5|RNNJOA2|207|208|
|---|---------|--------|--------|
|6|RNXAOA2|209|210|
|---|---------|--------|--------|
|7|RNCDOA2|211|212|
|---|---------|--------|--------|
|8|RNWHOA2|213|214|
|---|---------|--------|--------|
|9|RNGZOA2|215|216|
|---|---------|--------|--------|
|10|BJBJOA3|301|302|
|---|---------|--------|--------|
|11|SHSHOA3|303|304|
|---|---------|--------|--------|
|12|TJTJOA3|305|306|
|---|---------|--------|--------|
|13|HJSJOA3|307|308|
|---|---------|--------|--------|
|14|SXTYOA3|309|310|
|---|---------|--------|--------|
|15|NMHHOA3|311|312|
|---|---------|--------|--------|
|16|LNSYOA3|313|314|
|---|---------|--------|--------|
|17|JLCCOA3|315|316|
|---|---------|--------|--------|
|18|HLHROA3|317|318|
|---|---------|--------|--------|
|19|SNXAOA3|319|320|
|---|---------|--------|--------|
|20|GSLZOA3|321|322|
|---|---------|--------|--------|
|21|NXYCOA3|323|324|
|---|---------|--------|--------|
|22|QHXNOA3|325|326|
|---|---------|--------|--------|
|23|XJWLOA3|327|328|
|---|---------|--------|--------|
|24|SDJNOA3|329|330|
|---|---------|--------|--------|
|25|JSNJOA3|331|332|
|---|---------|--------|--------|
|26|AHHFOA3|333|334|
|---|---------|--------|--------|
|27|ZJHZOA3|335|336|
|---|---------|--------|--------|
|28|FJFZOA3|337|338|
|---|---------|--------|--------|
|29|JXNCOA3|339|340|
|---|---------|--------|--------|
|30|HYZZOA3|341|342|
|---|---------|--------|--------|
|31|HBWHOA3|343|344|
|---|---------|--------|--------|
|32| HNCSOA3 |345|346|
|---|---------|--------|--------|
|33| GDGZOA3 |347|348|
|---|-------

❼ 分組交換是在網路的那一層

電路交換傳bit流在物理層,報文交換傳幀通過交換機在鏈路層,分組交換通過路由器傳數據包在網路層,有數據包和虛電路兩種分組交換方式,使用傳輸層協議TCP和UDP,傳輸層TCP協議結合IP協議虛電路方式完成是可靠的,而UDP是數據包分組交換是不可靠的。

❽ 計算機網路與通信的分組交換

20世紀60年代,美蘇冷戰期間,美國國防部領導的遠景研究規劃局ARPA提出要研製一種嶄新的網路對付來自前蘇聯的核攻擊威脅。因為當時,傳統的電路交換的電信網雖已經四通八達,但戰爭期間,一旦正在通信的電路有一個交換機或鏈路被炸,則整個通信電路就要中斷,如要立即改用其他迂迴電路,還必須重新撥號建立連接,這將要延誤一些時間。這個新型網路必須滿足一些基本要求:
1:不是為了打電話,而是用於計算機之間的數據傳送。
2:能連接不同類型的計算機。
3:所有的網路節點都同等重要,這就大大提高了網路的生存性。
4:計算機在通信時,必須有迂迴路由。當鏈路或結點被破壞時,迂迴路由能使正在進行的通信自動地找到合適的路由。
5:網路結構要盡可能地簡單,但要非常可靠地傳送數據。
根據這些要求,一批專家設計出了使用分組交換的新型計算機網路。而且,用電路交換來傳送計算機數據,其線路的傳輸速率往往很低。因為計算機數據是突發式地出現在傳輸線路上的,比如,當用戶閱讀終端屏幕上的信息或用鍵盤輸入和編輯一份文件時或計算機正在進行處理而結果尚未返回時,寶貴的通信線路資源就被浪費了。
分組交換是採用存儲轉發技術。把欲發送的報文分成一個個的「分組」,在網路中傳送。分組的首部是重要的控制信息,因此分組交換的特徵是基於標記的。分組交換網由若干個結點交換機和連接這些交換機的鏈路組成。從概念上講,一個結點交換機就是一個小型的計算機,但主機是為用戶進行信息處理的,結點交換機是進行分組交換的。每個結點交換機都有兩組埠,一組是與計算機相連,鏈路的速率較低。一組是與高速鏈路和網路中的其他結點交換機相連。注意,既然結點交換機是計算機,那輸入和輸出埠之間是沒有直接連線的,它的處理過程是:將收到的分組先放入緩存,結點交換機暫存的是短分組,而不是整個長報文,短分組暫存在交換機的存儲器(即內存)中而不是存儲在磁碟中,這就保證了較高的交換速率。再查找轉發表,找出到某個目的地址應從那個埠轉發,然後由交換機構將該分組遞給適當的埠轉發出去。各結點交換機之間也要經常交換路由信息,但這是為了進行路由選擇,當某段鏈路的通信量太大或中斷時,結點交換機中運行的路由選擇協議能自動找到其他路徑轉發分組。通訊線路資源利用率提高:當分組在某鏈路時,其他段的通信鏈路並不被當前通信的雙方所佔用,即使是這段鏈路,只有當分組在此鏈路傳送時才被佔用,在各分組傳送之間的空閑時間,該鏈路仍可為其他主機發送分組。可見採用存儲轉發的分組交換的實質上是採用了在數據通信的過程中動態分配傳輸帶寬的策略。
1.3計算機網路的分類4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與的一般的事物分類方法一樣,可以按事物的所具有的不同性質特點即事物的屬性分類。計算機網路通俗地講就是由多台計算機(或其它計算機網路設備)通過傳輸介質和軟體物理(或邏輯)連接在一起組成的。總的來說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基本上包括: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傳輸介質(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如無線網路的傳輸介質就是空氣)以及相應的應用軟體四部分。
要學習網路,首先就要了解當前的主要網路類型,分清哪些是我們初級學者必須掌握的,哪些是現有的主流網路類型。
1.3.1按地理范圍劃分4
1.3.2按拓撲結構劃分7
1.3.3按資源共享方式劃分9
1.3.4區域網的分類10
1.4計算機網路結構12
1.4.1通信子網與資源子網12
1.4.2主機和終端12
1.4.3現代網路的結構特點12
1.5我國建立的計算機數據通信網簡介13
1.5.1電話網上的數據傳輸13
1.5.2中國公用分組交換網13
1.5.3中國公用數字數據網14
1.6計算機網路的標准15
1.6.1世界重要的標准化組織15
1.6.2網際網路的標准化16
小結16
習題16
第2章數據通信基礎18
2.1數據通信基礎知識18
2.1.1數據通信模型18
2.1.2並行傳輸和串列傳輸18
2.1.3同步傳輸和非同步傳輸19
2.1.4傳輸方式20
2.1.5模擬傳輸和數字傳輸20
2.2數據通信中的基本概念21
2.2.1頻率、頻譜和帶寬21
2.2.2數據傳輸速率24
2.2.3基帶傳輸和寬頻傳輸25
2.3傳輸介質25
2.3.1雙絞線25
雙絞線(Twisted Pair)是由兩條相互絕緣的導線按照一定的規格互相纏繞(一般以逆時針纏繞)在一起而製成的一種通用配線,屬於信息通信網路傳輸介質。雙絞線過去主要是用來傳輸模擬信號的,但現同樣適用於數字信號的傳輸。
雙絞線是綜合布線工程中最常用的一種傳輸介質。
雙絞線是由一對相互絕緣的金屬導線絞合而成。採用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抵禦一部分來自外界的電磁波干擾,而且可以降低自身信號的對外干擾。把兩根絕緣的銅導線按一定密度互相絞在一起,一根導線在傳輸中輻射的電波會被另一根線上發出的電波抵消。「雙絞線」的名字也是由此而來。
雙絞線一般由兩根22-26號絕緣銅導線相互纏繞而成,實際使用時,雙絞線是由多對雙絞線一起包在一個絕緣電纜套管里的。典型的雙絞線有四對的,也有更多對雙絞線放在一個電纜套管里的。這些我們稱之為雙絞線電纜。在雙絞線電纜(也稱雙扭線電纜)內,不同線對具有不同的扭絞長度,一般地說,扭絞長度在3.81cm至14cm內,按逆時針方向扭絞。相鄰線對的扭絞長度在1.27cm以上,一般扭線的越密其抗干擾能力就越強,與其他傳輸介質相比,雙絞線在傳輸距離,信道寬度和數據傳輸速率等方面均受到一定限制,但價格較為低廉。
2.3.2同軸電纜27
同軸電纜從用途上分可分為基帶同軸電纜和寬頻同軸電纜(即網路同軸電纜和視頻同軸電纜)。同軸電纜分50Ω基帶電纜和75Ω寬頻電纜兩類。基帶電纜又分細同軸電纜和粗同軸電纜。基帶電纜僅僅用於數字傳輸,數據率可達10Mbps。
同軸電纜由里到外分為四層:中心銅線(單股的實心線或多股絞合線),塑料絕緣體,網狀導電層和電線外皮。中心銅線和網狀導電層形成電流迴路。因為中心銅線和網狀導電層為同軸關系而得名。
同軸電纜傳導交流電而非直流電,也就是說每秒鍾會有好幾次的電流方向發生逆轉。
如果使用一般電線傳輸高頻率電流,這種電線就會相當於一根向外發射無線電的天線,這種效應損耗了信號的功率,使得接收到的信號強度減小。
同軸電纜的設計正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中心電線發射出來的無線電被網狀導電層所隔離,網狀導電層可以通過接地的方式來控制發射出來的無線電。
同軸電纜也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如果電纜某一段發生比較大的擠壓或者扭曲變形,那麼中心電線和網狀導電層之間的距離就不是始終如一的,這會造成內部的無線電波會被反射回信號發送源。這種效應減低了可接收的信號功率。為了克服這個問題,中心電線和網狀導電層之間被加入一層塑料絕緣體來保證它們之間的距離始終如一。這也造成了這種電纜比較僵直而不容易彎曲的特性。
2.3.3光纖27
光纖是光導纖維的簡寫,是一種利用光在玻璃或塑料製成的纖維中的全反射原理而達成的光傳導工具。前香港中文大學校長高錕和George A. Hockham首先提出光纖可以用於通訊傳輸的設想,高錕因此獲得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微細的光纖封裝在塑料護套中,使得它能夠彎曲而不至於斷裂。通常,光纖的一端的發射裝置使用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或一束激光將光脈沖傳送至光纖,光纖的另一端的接收裝置使用光敏元件檢測脈沖。
在日常生活中,由於光在光導纖維的傳導損耗比電在電線傳導的損耗低得多,光纖被用作長距離的信息傳遞。
通常光纖與光纜兩個名詞會被混淆。多數光纖在使用前必須由幾層保護結構包覆,包覆後的纜線即被稱為光纜。光纖外層的保護層和絕緣層可防止周圍環境對光纖的傷害,如水、火、電擊等。光纜分為:光纖,緩沖層及披覆。光纖和同軸電纜相似,只是沒有網狀屏蔽層。中心是光傳播的玻璃芯。
在多模光纖中,芯的直徑是15μm~50μm, 大致與人的頭發的粗細相當。而單模光纖芯的直徑為8μm~10μm。芯外麵包圍著一層折射率比芯低的玻璃封套, 以使光線保持在芯內。再外面的是一層薄的塑料外套,用來保護封套。光纖通常被紮成束,外面有外殼保護。 纖芯通常是由石英玻璃製成的橫截面積很小的雙層同心圓柱體,它質地脆,易斷裂,因此需要外加一保護層。
2.4無線通信與衛星通信技術30
2.4.1電磁波譜30
2.4.2無線電波的傳輸32
2.4.3衛星通信32
2.4.4微波傳輸(地面微波)33
2.4.5紅外線及毫米波(室內通信)33
2.5編碼和調制技術33
2.5.1數字數據編碼為數字信號34
2.5.2數字數據調制為模擬信號36
2.5.3模擬數據轉換為數字信號39
2.5.4模擬數據轉換為模擬信號40
2.6數據交換技術41
2.6.1數據交換技術的類別41
2.6.2數據交換技術的比較45
2.7多路復用技術47
2.7.1頻分多路復用47
2.7.2同步時分多路復用48
2.7.3非同步時分多路復用48
2.7.4密集波分多路復用49
2.7.5碼分多址訪問52
2.8光纖通信54
2.8.1光纖通信的特點54
2.8.2光纖通信中的編碼技術55
2.9移動通信及蜂窩無線通信57
2.9.1模擬蜂窩電話57
2.9.2數字蜂窩無線通信58
2.9.3第三代移動通信60
2.10差錯控制的基礎知識62
2.10.1差錯產生的原因與差錯類型62
2.10.2差錯控制的方法62
小結64
習題64
第3章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66
3.1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66
3.1.1ISO/OSI參考模型的產生66
3.1.2各層功能概述68
3.1.3層間關系69
3.2TCP/IP的體系結構71
3.2.1TCP/IP與OSI參考模型的比較71
3.2.2TCP/IP的分層結構72
小結73
習題73
第4章物理層協議75
4.1物理層協議的基本概念75
4.1.1物理層的功能75
4.1.2物理層的服務76
4.1.3物理層對數據鏈路層提供的服務76
4.1.4常用的物理層標准77
4.2同步數字序列和同步光纖網79
4.2.1SDH/SONET的產生79
4.2.2SONET/SDH的傳輸速率80
4.2.3SONET數字體系第一級STS-1/OC-1的幀格式81
4.2.4SDH中的信元傳輸81
小結85
習題85
第5章數據鏈路層86
5.1數據鏈路層的功能與協議86
5.2流量控制方法88
5.3差錯控制方法90
5.3.1自動請求重發協議91
5.3.2差錯控制方法——循環冗餘校驗碼92
5.4高級數據鏈路控制協議94
5.4.1面向字元和面向位的鏈路控制協議94
5.4.2HDLC協議的基本概念95
5.4.3HDLC協議的幀格式96
5.4.4HDLC協議的主要內容97
5.5網際網路中的點對點協議99
5.5.1PPP的工作原理100
5.5.2PPP的應用102
小結103
習題103
第6章介質訪問控制子層和區域網105
6.1區域網參考模型105
6.2邏輯鏈路控制子層協議106
6.3介質訪問控制子層協議107
6.4CSMA/CD介質訪問控制方法108
6.4.1CSMA/CD協議的工作原理108
6.4.2MAC子層的幀格式112
6.5區域網協議標准114
6.5.1IEEE 802協議標准114
6.5.2IEEE 802.3乙太網標准115
6.6虛擬區域網122
6.6.1VLAN的作用123
6.6.2VLAN的連接和劃分124
6.6.3VLAN的標准802.1Q和802.1P126
6.6.4VLAN之間的通信127
6.7無線區域網129
6.7.1無線區域網的優點130
6.7.2無線區域網的組成結構130
6.7.3CSMA/CA協議的工作原理133
小結134
習題134
第7章網路層協議138
7.1網路層提供的服務138
7.1.1網路層為傳輸層提供的服務138
7.1.2網路層的兩種傳輸方式139
7.2網路層路由演算法139
7.2.1路由演算法的要求和分類139
7.2.2最短路徑演算法140
7.2.3擴散法141
7.2.4距離向量路由演算法142
7.2.5鏈路狀態路由演算法143
7.3擁塞控制145
7.3.1擁塞控制的一般概念145
7.3.2擁塞控制的方法和演算法147
7.4網際網路中的網際協議149
7.4.1IP數據報的格式149
7.4.2IP地址151
7.4.3劃分子網和子網掩碼153
7.4.4專用地址與網際網路地址轉換NAT技術157
7.5地址解析159
7.5.1IP地址與物理地址的映射159
7.5.2地址解析協議161
7.5.3反向地址解析協議163
7.6無分類域間路由選擇163
7.7網際網路控制報文協議165
7.7.1差錯報告報文166
7.7.2ICMP的查詢報文168
7.8IPv6和ICMPv6169
7.8.1IPv6概述169
7.8.2IPv6基本報頭格式171
7.8.3IPv6的地址結構172
7.8.4IPv6的擴展報頭174
7.8.5IPv4向IPv6的過渡簡介177
7.8.6ICMPv6177
7.9網際網路的路由選擇協議180
7.9.1內部網關路由協議180
7.9.2開放式最短路徑優先協議186
7.9.3單區域中OSPF的工作原理189
7.9.4多區域中OSPF的工作原理195
7.9.5邊界網關協議197
7.10虛擬專用網201
7.10.1VPN的基本概念201
7.10.2VPN連接和路由202
7.10.3VPN中的隧道技術204
7.11IP多播和IGMP206
7.11.1IP多播的用途207
7.11.2IGMP207
7.11.3多播地址208
7.11.4分布路由和多播路由協議210
小結211
習題211
第8章傳輸層協議214
8.1傳輸控制協議的基本功能214
8.1.1傳輸層的功能和服務214
8.1.2傳輸層的幾個重要概念215
8.2傳輸控制協議217
8.2.1TCP報文段的報頭217
8.2.2TCP的特性220
8.2.3TCP的流量控制222
8.2.4TCP的差錯控制223
8.2.5TCP的擁塞控制224
8.3用戶數據報協議225
8.3.1UDP概述225
8.3.2UDP通信過程和埠號226
8.3.3UDP用戶數據報的報頭格式227
8.3.4UDP的通信過程228
8.4服務質量保證230
8.4.1QoS的技術要求230
8.4.2QoS保證的相關技術231
8.4.3綜合服務和區分服務235
8.4.4多協議標簽交換協議238
小結242
習題242
第9章應用層協議245
9.1域名系統245
9.2TCP/IP應用層協議247
9.2.1文件傳輸協議247
9.2.2電子郵件248
9.2.3萬維網249
9.2.4遠程終端協議251
9.2.5信息檢索252
9.2.6簡單網路管理協議252
9.3博客和播客253
9.3.1新聞與公告服務253
9.3.2博客服務和播客服務254
9.4即時通信服務與網路電視服務256
9.4.1即時通信軟體256
9.4.2網路電視服務256
9.5對等連接軟體259
9.5.1P2P概述259
9.5.2P2P網路模型259
9.5.3P2P文件共享程序261
9.5.4P2P網路模型存在的問題和展望262
9.6動態主機配置協議262
9.6.1DHCP的用途262
9.6.2DHCP的工作流程263
小結264
習題264
第10章網路安全技術266
10.1網路安全概述266
10.1.1網路安全的概念266
10.1.2網路安全的分層理論267
10.1.3網路安全策略269
10.2信息加密技術270
10.2.1密碼技術基礎270
10.2.2加密演算法271
10.2.3數字簽名274
10.3報文鑒別275
10.4防火牆技術276
10.5入侵檢測278
10.5.1入侵檢測的概念278
10.5.2入侵檢測系統模型278
10.5.3入侵檢測原理279
10.6網路安全協議280
10.6.1網路層安全協議簇280
10.6.2安全套接字層282
10.6.3電子郵件安全283
小結285
習題285
第11章聯網設備287
11.1網路介面卡287
11.1.1網卡的分類287
11.1.2網卡的工作原理290
11.2數據機292
11.2.1Modem的基本工作原理292
11.2.2電纜電視Modem293
11.2.3ADSL技術294
11.3中繼器和集線器296
11.4網橋296
11.4.1網橋的功能296
11.4.2網橋的路徑演算法298
11.5交換機301
11.5.1交換機的功能和應用301
11.5.2交換機的工作原理303
11.5.3交換機的工作方式305
11.5.4交換機的模塊結構305
11.6路由器309
11.6.1路由器的工作原理309
11.6.2路由器的結構310
11.6.3路由器的功能311
11.6.4網關312
11.7三層交換機313
11.7.1三層交換機的產生313
11.7.2Switch Node的總體結構314
小結314
習題315
第12章網路實驗316
12.1網路實驗室介紹316
12.1.1網路實驗室拓撲結構316
12.1.2RACK實驗櫃的組成結構317
12.1.3配線架插座的說明317
12.1.4實驗室的布局318
12.1.5訪問控制伺服器簡介319
12.1.6基於Web的RCMS訪問管理319
12.2雙絞線製作實驗320
12.2.1雙絞線網線的製作標准320
12.2.2雙絞線網線製作實驗321
12.3交換機基礎配置實驗323
12.3.1交換機配置的基礎知識323
12.3.2交換機的基礎配置實驗329
12.3.3VLAN實現交換機埠隔離實驗332
12.3.4生成樹協議的應用實驗334
12.4路由器基礎配置實驗338
12.4.1路由器配置的基本知識339
12.4.2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實驗342
12.4.3路由器的靜態路由配置實驗347
12.4.4路由器的動態路由——RIP配置實驗350
12.4.5配置PPP的PAP認證實驗354
習題358
參考文獻360

❾ CNPAC公用分組交換網的英文全稱是什麼

國家計委價格認證中心 1989年11月,我國第一個公用分組交換網CNPAC建成運行,在此基礎上,1993年9月建成新的中國公用分組交換網. 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公安,銀行,軍隊以及其他一些部門也相繼建立了各自的專用計算機廣域網. 我國組建的第一個公用分組交換網簡稱CNPAC,是1988年從法國SESA公司引進的實驗網,該實驗網於1989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由於該網路的覆蓋面不大,埠數較少,無法滿足信息量較大,分布較廣的企業和部門的需求,原郵電部決定擴建我國的公用分組交換網,擴建的公用分組數據交換網簡稱CHINAPAC,於1993年建成投入使用,由骨幹網和地區網兩級構成 [Price Credit Authentication (PCA)],CN代表china

❿ 我國建成的第一個公用分組交換數據網的各分支分別建在了哪個城市

我國建成的第一個公用分組交換數據網(CNPAC)已開通使用。數據網在北京、上海、廣州3個城市建主節點交換機(PSX);在天津、沈陽、西安、成都、武漢、南京、深圳和郵電部數據研究所(北京)等8個城市建遠程集中器。網路管理中心和國際出入口局均設在北京。目前,該網只允許用戶電報和公用電話網內的用戶呼叫分組網上的用戶,分組網上的用戶呼叫公眾電話網、電報網的用戶還有待開發。享用國際有關資料庫資源可通過北京出入口局與國際分組交換網互通實現。

閱讀全文

與我國分組交換網路中心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延遲檢測路由器 瀏覽:88
網路連接還要撥號 瀏覽:240
漢南網路推廣多少錢 瀏覽:391
現用的手機能適應5g網路嗎 瀏覽:818
網路轉換器有哪些功能 瀏覽:803
網路機頂盒電視節日怎麼設置 瀏覽:852
無線4g網路移動聯通電信哪個好 瀏覽:909
關於網路安全的班級信息內容 瀏覽:718
機頂盒網路異常怎麼弄 瀏覽:710
普聯路由器網路斷斷續續 瀏覽:307
手機怎麼關網路連接 瀏覽:845
電腦網路充值游戲排行榜 瀏覽:794
電信光貓路由器鏈接wf沒有網路 瀏覽:360
4g移動網路轉一成5g網路 瀏覽:639
暢暢網路是哪個公司做的 瀏覽:863
港版蘋果se二代是什麼網路 瀏覽:267
網路營銷職能的不同崗位 瀏覽:370
為什麼要設置網路分類 瀏覽:966
支持電信網路的路由器 瀏覽:73
網路促銷哪些形式 瀏覽:376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