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寫好網路評論
看優秀的新聞評論作品,如果網評的話去「紅辣椒評論」看看,肯定會有所收獲。
B. 網路課程的評價方式有哪些
網路課程的評價方式如下
在線學習的認證標准。這是一種被評價專家認為是確定合格最可靠的標准參照法之一,因為它是基於命題專家們的綜合判斷。它要求專家審閱每一項,確定每一項指標的得分概率。這些概率的平均值乘以項目總數,其結果就是最底限度的得分。最終的合格線是基於這種綜合判斷和平均標准誤差的計算。最後,對每項得分計算各種分析和可靠性指數。
虛擬學習環境的教育評價框架。一種是 Lanrillard 提出的會話模型(The Conversational Framework),主要把教師和學生、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環境通過媒體進行交互的活動情況作為評價對象,從所提供的各種學習工具的交互性上考察一個虛擬環境的優劣。
在線學習質量。
數字學習框架。
數字學習課件認證。
C. 增強網路輿論引導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第一,指定專門輿情評論員負責文字及宣傳工作,藉助多瑞科輿情數據分析站系統實時預警機制收集最新輿情動態,發現涉及發改工作的輿情及時上報,並在領導小組的指導下引導輿情。
第二,輿情評論員及時收集輿情危機事件及其苗頭動向,分析評估態勢趨向和可能產生的社會效果。對發現的輿情,須第一時間向領導小組匯報,提出輿情處置建議並根據情況需要逐級上報。在報告的同時及時跟帖,確保正確引導輿論走向,有條不紊地開展輿情處置工作。
第三,輿情突發事件發生後,要按照逗確認事實,快速反應,妥善處理地總體要求,在第一時間啟動響應機制。當網上出現涉及司法行政工作的負面報道後,應堅持積極正面引導,進行有針對性地解答及跟帖,以正視聽。有重大影響的輿情在領導小組的指導下,以新聞發布會、通氣會等形式迅速反應,協調主流媒體,推出相關報道,引領社會輿論。
D. 網路營銷的評價方法有哪些
網路營銷效果評價方法有三種:層次分析法、盈利能力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
1、層次分析法是將一個復雜的多目標決策問題作為一個系統,將目標分解為多個目標或准則,進而分解為多指標或准則、約束的若干層次,通過定性指標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層次單排序和總排序,以作為目標、多方案優化決策的系統方法。
2、盈利能力分析就是評價企業開展網路營銷活動以來對於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通常可以通過銷售凈利率、銷售毛利率和資產凈利率等指標來判斷,但是由於網路營銷效果很難和傳統的營銷行為完全分離開,因此,客觀上也造成了網路營銷盈利能力判斷的困難。
3、成本效益分析法是利用成本與效益之間的相互約束關系來直接評價經濟效益的一種方法。
E. 網路信息評估方法有哪些
1. 權重評估分析法:
1.1 信息來源評估
一條信息是大媒體公布的還是小道消息,是知名人物說的還是小角色。
是在有https的網站上的內容還是http網站上的。
一般事件大網站,權威媒體一般是比較准確的。
1.2 專業評估
非專業人士如果發表專業領域的看法,笑笑就可以了,別當真。
如果是和專業人士觀點背道而馳,那麼非專業人士很可能就是在胡攪蠻纏。
你想想看對方和你一樣都是不懂這個專業的,怎麼可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2.3 能力評估
如果一個人教你做了一件他自己都沒做成的事情,你就要值得懷疑。大部分情況下是騙子,少部分情況下是迫於一些現實原因沒法完成。
如果一個人本身就混的不成功,來傳授「成功」的秘訣,十有八九是這個人想推銷「成功學」騙錢。如這個人十分成功,那可能還真是「成功學」(雖然你不一定用得上)。
這里答主有一個正面例子:Ray Dalio,橋水投資的創始人。身價 $18.1 billion 美金
Ray Dalio - Wikipediaen.wikipedia.org
做了一個成功學的短視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9XGUpQZY38www.youtube.com
身價不是上億美金,不要談什麼狗屁「成功學」。
雖然答主認為這沒啥用處,如果各位真想用「雞湯」找回點信心,去看名人傳記,或者這些當代名人的「言論」,會比「職業雞湯作家」更加接近現實。
2.4 機會成本評估
主要看一個人的時間有多值錢。
這里是考慮機會成本,也就是信息來源的作者如果不去干這件事,他能賺多少錢,而不是他有多少錢!
如果一個人十分繁忙,還在百忙之間來發表評論。那說明可能關繫到自己切身利益。
如果結論並沒有對其自身利益產生影響,很可能是這個人真的想給大眾一個真理。
一個靠寫營銷文賺錢的和一個名校博士/企業高管,都發表了對一個事件的看法,你覺得應該相信誰?
名校博士/企業高管如果不寫文章對他來說毫無影響,用這些時間去工作可以賺得比寫文章多得多的回報。之所以這么做,如果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就是真的想傳播一下真理。
而營銷文不一樣, 如果不寫,他們就沒有工資,所以觀點切實的影響了他們的利益。這時候就不要去相信這些觀點。(當然不排除某些「用愛發電」的營銷號)
2. 邏輯推理分析法
2.1 權威例外&結論利益評估
一般來說權威是准確的,但當這些內容影響到了他們自身利益的時候,他們一般不會說實話和真話。而是用「官話」搪塞或者蒙蔽一些事實,斷章取義。
大多數人是理性的動物,是靠利益驅動的。
要會判斷兩個相反的結論對誰有好處。
屁股決定腦袋,尤其是對一些活在上流社會的人來說更是如此。
他們說得大部分話首先會考慮對自己有沒有影響。
如果有影響,他們會選擇對自己有利的觀點。
如果沒影響,他們會選擇較為「正確」的觀點,這里的「正確」大部分情況指政治正確。
2.2 影響力原因
很多人喜歡用人數衡量一個人是否權威。有一定道理,但不絕對。
首先要看粉絲是為什麼來的,娛樂明星,或者節目主持人,一般粉絲都是因為,顏值,名氣而來的,而非這個人有多麼專業。所以在科學問題上不要相信這些人的言論,也不要去聽信他們對於一些技術,社會問題的解釋。
2.2 驗證困難性
很多觀點有驗證困難性。這要歸結到一個比較常見的邏輯語句 「→」
比如:事件A→事件B
如果事件A沒有發生,那麼B無論發不發生,邏輯都是自洽的。
驗證建立在事件A幾乎不可能發生,或者很難判斷A發生了,這種驗證就是無效的。
或者是B事件沒法精確驗證
比如:轉發這條說說,就能有好運。
怎麼樣判斷你有沒有「好運」就是沒法精確驗證的事情。
或者是B時間永遠正確/在你所能見到的時間尺度上永遠正確
那麼無論A發不發生,這條邏輯始終成立。
大部分的胡攪蠻纏都是在玩弄這個簡單的邏輯符號。
2.3 邏輯自查
有很多文章是前後有邏輯漏洞的,如果你邏輯非常清晰就能很快找出其中的漏洞。當然這需要一定的功底,所以不像上面那些方法簡單啊。但用好這一條確是比上面更有用。
2.4 敘述模糊
一些概念如果非常模糊,或閉口不談,那就是這部分內容沒法邏輯上自圓其說,所以故意不寫清楚。
2.5 邏輯模糊&敘述模糊:局限性
這個不適用於故事性例子。如果作者功底厲害,完全可以編一個敘述詳細,並且幾乎沒有邏輯漏洞的故事。這個只適用於類似,證明和議論類的觀點。
2.6 奧卡姆剃刀 (從簡原則)
有些情況下是兩種理論都可以完美解釋一個現象,這時候選取奧卡姆剃刀原理(選擇比較簡單的那個),對另一個復雜的原理持懷疑態度。(可能是真的,但是需要對方給出證明)
3. 計算機科學方法
3.1 加權求和
你不會判斷,就看其他人怎麼判斷這個人,你覺得最靠譜的人怎麼判斷這個人。多聽取一些其他人是怎麼判斷的。
同時判斷投票者的價值,也就是加權。
你比較相信的人,從來不說假話的人有較高的權重。
你不相信的人,原來騙過你的人有較低的權重。
有權威出處的,專業的,機會成本高的,能力強的,判斷出錯率少,和屁股利益沒有沖突的,有較高權重。
上文已經介紹了怎麼樣設置權重在此不錯贅述。
3.2 搜索引擎判斷法
google搜索靠前的一般是比較靠譜的
wiki上英文詞條解釋一般是比較靠譜的
網路上搜索靠前的熱點事件和ACG文化是比較靠譜的
網路上對於一些中國名人的解釋一般會比wiki詳細
4. 對錯界限模糊判斷
4.1 自身利益判斷
很多觀點對錯很難界定,無非就是「誰賺錢,誰虧錢」,「誰吃肉,誰喝湯」的問題。這就要看問題對你有沒有影響了。
尤其是你可以改變結果的問題。需要考慮自己的機會成本(時間,金錢)的情況下好好的研究一下該怎麼選擇,別讓自己被騙吃虧。
如果你的選擇影響不了結果,那麼別浪費時間了。這瓜不甜,把時間花在能改變的結果的事情上。
F. 酒店網路評價的主要形式
主要形式如下:
可以根據酒店的服務質量、實物產品及設施設備對企業進行評價
網路評價(又稱網路點評)是數字化時代背景下,社會大眾認識社會、分析事物及優化決策行為的重要方式。
在網路技術應用初期,網路評價主要以文學批評、影視批評為主,通過讀者或觀眾的感官體驗,為其他社會群體提供閱讀或觀賞建議。然而在互聯網信息技術發展的過程中,網路評價逐漸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市場地位。然而網路評價的真正興起與發展,需要追溯到攜程網大眾點評等評價類網站的建立,攜程網與大眾點評通過科學有效的營銷方式及運營管理,成為公眾選擇酒店的重要渠道。
社會大眾可以根據酒店的服務質量、實物產品及設施設備對企業進行評價,其中,營業時間較長的企業在設施設備與服務管理等方面評價較高,開業時間有限的酒店則在實物產品、設施設備、服務質量等層面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其中實物產品問題所佔比例較大,約67%在服務質量層面,則表現為服務態度低下、服務內容單一。
我國現代酒店雖然注重網路評價的質量,然而卻很少深入地挖掘自身的問題,反而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利用優惠措施,引導其對酒店進行好評,極大地影響了網路點評的真實性。
然而伴隨我國網路點評體系的不斷完善,對企業經營管理的影響也日漸提升,傳統的以顧客為基礎的網路評價對策,已然無法提升酒店在網路空間的評價數值。
因此,酒店企業需要從網路評價本身出發,構建基於服務質量的管理機制,以此提升酒店的核心競爭力。
G. 網路輿情效果評估最常用的評估方式有
目前網路公關傳播顯然已經在公關中占據重要的地位,但其效果評估一直困擾著企業和網路公關公司。網路公關公司普遍採用「廣告當量」代替對互聯網公關傳播效果本身的衡量,這樣的評估方式雖然量化上有一定的指標意義,但是對於影響力以及效果的真實說明上還是存在距離的,我們看看當前的一些評估方式有哪些?
1)量:評估網路公關傳播會以數量作為KPI已經成為普遍方式,主要表現為主動發布篇次、被轉載數、評論數、瀏覽量等。
不過目前瀏覽量一般媒體平台很少對外公開,尤其對於單篇新聞,頁面上也很難看出來,其他數據是比較直觀,對於達成效果上是相對容易的,在對效果的意義上,以量為據的方式不是最好的評估方法,在傳播中這種方法是最基礎的KPI設定方式。在被轉載數這個指標上,目前來看是對網路公關一個很好的評估,一篇好的文章,和一個好的新聞事件,會在很長時間內會被反復轉載。截止一個時間段並記錄它的被轉載次數,是一個可行的方案。
2)質:關於網路公關傳播質量的評估,會有很多個維度,比如:
熱門新聞排行榜:由於很多新聞沒有瀏覽量來權衡,不過一些新聞網站會有一個根據24小時、48小時訪問流量的新聞自動排序,兩外一些網路新聞源媒體在「網路新聞」各個頻道的推薦也值得關注。
網路媒體發布的位置:網路發布的位置一般會通過兩方面產生,一個是以廣告形式購買的文字鏈或者幻燈片輪播,之後用戶點擊是企業的新聞,或產品推薦或者品牌植入等等,這種方式一般較容易達成,不過要考慮內容的符合度。另外一種方式則是策劃優秀的內容被編輯推薦,這種難度較高,需要營銷推廣人員在內容選題、稿件撰寫上有一定功夫。
專題的影響力:帶入流量、專題文章數量、評論量、文章撰寫專家數量與影響力等都會成為專題評估的指標,不過目前在網路公關上,大家習慣性的進行專題製造,在專題的用法上重點在質,不在量的多少,一個專題輸出內容是不是足夠有影響力,吸引過來用戶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是一個企業的產品介紹頁,那不如就直接做個廣告鏈接到企業官方網站,專題更多會是深度解讀,從品牌的另一面展示品牌內涵。
3)勢:網路公關的真正的影響力有多大,這個「勢」可以引起多少人關注,在這方面會有幾個指標出現:
傳播力:有些網路公關傳播上會引發全行業的關注,一篇爆炸性的網路新聞發出後,引起平面、電視、廣播等媒體的熱烈討論,在這時就不是「被轉載數」這個指標來評估了,在成「勢」之後,會有眾多媒體、機構自發的將事件發酵起來,此時可以通過網路指數、Google趨勢等數據進行評估,或者委託第三方調研公司,調查品牌或者產品的知名度及美譽度變化情況。
銷售力:銷售這個詞是企業推廣的終極目的,只是在品牌的各階段要求會略有不同,然而在網路公關效果成「勢」方面是不是就能帶來銷售力,我的回答是,能!從一個用戶「了解、知道、興趣、購買」的行為轉化流程看,了解、知道環節都可以從網路公關上獲得,用戶行為的轉化可以通過公關、廣告、互動產生,目前通過網路廣告產生是很容易評估,各種監測代碼隨著用戶跳轉著陸被記錄下來。
H. 網路新聞評論有哪些形態
網路新聞評論主要有兩種存在形式。一種是傳統媒體新聞評論的翻版或延續,即網路媒體評論,如「人民網」的《人民時評》、《網友說話》等欄目。它是指網路媒體編輯就新近發生的新聞或變動的事實,在新聞網頁上所設的言論專欄里發表或發布的署名評論。這種形式的網路新聞評論是以Web網頁傳送評論文章,同傳統的媒體評論相似,都是單向傳遞信息,用戶只能被動的接受網頁評論觀點。它在較大程度上保持了傳統媒體新聞評論的觀點,是報紙評論功能在網上的延伸。另一種形式是網路媒體論壇。所謂網路媒體論壇,是網路媒體在互聯網上為網民提供的就新聞和社會問題發表和交換意見的場所,是在相互傳遞和交換信息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無形的用戶交流網。網路論壇製造了一種開放的信息傳播環境,信息傳播途徑的多樣化促進了信息獲取能力和言論表達權利的平等。而網路的匿名性使言論的發表者獲得了更高的安全感,但同時也對輿論引導提出了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