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網路流行語的來源
一些時事新聞,比如:我爸是李剛
一些網路推手炒作,比如:賈君鵬,你媽喊你回家吃飯
一些是年輕人開玩笑的縮寫,比如:語死早(語文老師死的早,暗示不會清楚表達或者理解能力欠缺)
『貳』 2021年度十大網路用語的出處都是什麼
2021還有不到一個月就結束了,又到總結的時候了,而我們每年總結的一個話題肯定有」十大網路用語「,筆者就來為大家總結一下2021十大網路用語以及他們的出處。
1、社交牛逼症
指一個人在和陌生人社交的時候,沒有任何壓力,完全放飛自我。來源於網紅「雙喜哥」,他經常在自己的視頻中稱自己為馬牛逼、張牛逼之類的,然後做出一些讓看著屏幕的網友都覺得尷尬!就像他這樣,不要面子,不在乎別人眼光的社交行為,大家稱之為社交牛逼症,和社交恐懼症是相對的,而到了2021年,又在網上火了一把。
2、YYDS
這是「永遠的神」漢語的拼音縮寫,就是誇某人很厲害,出自游戲主播@騰陽天下,在一次直播中誇電競選手Uzi(烏茲)時說到:「烏茲!永遠滴神。而在2021年東京奧運會期間,楊倩獲得首金,全紅嬋決賽跳出三個滿分,「蘇神」再破百米決賽記錄,他們出場大家都齊喊「YYDS」,瞬間刷屏。
3、雙減
出自有關部門在7月24日頒布的文件,主要是為了防止校內減負的同時而校外增負的這種現象,以便能更好地讓學校發揮教育的主要作用,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學生學習回歸校園,規范校外培訓機構。
4、破防
這個詞出自格鬥游戲,為了防止某玩家一直防禦,就設置了一個破防值(guard gauge),在防禦的時候如果連續被攻擊,這個值不斷積累,達到某個極限之後就會「防禦崩壞(guard crush)」,就是大家聽到的「破防」。而放在現在的網路用語中,主要是指某人因為某件突然的事情而情緒崩潰。
5、元宇宙
出自美國科幻小說《雪崩》,後來延伸到現實,就成了在數字孿生、區塊鏈和人工智慧等技術推動下形成的虛實集合的互聯網應用形態。而在現階段,元宇宙還是一個新概念,並在不斷演變和發展。
6、絕絕子
起源於2018年,是某吧主的口頭禪,曾借吧主身份行騙,受騙者用「無語子」進行反諷,後來「絕絕子」傳入飯圈,2020年,在某些綜藝節目中廣泛傳播。2021年,某點評上開始火了。隨後在某視頻網站讓絕絕子這個詞達到高潮。
7、躺平
躺平來源於「躺平即正義」這個帖子,在這個帖子中,「好心的旅客」這個用戶把自身的經歷和希臘哲學家故事結合起來,講述了一月只有200元的生活費,每天兩頓飯,兩年沒工作的經歷。而現在主要是指青年們在996、消費和房價面前,選擇了放棄拼搏。
8、傷害性不高,侮辱性極強
出自一段網路視頻,視頻中兩個男人互相夾菜,而同桌另外一個女子看著非常孤單。視頻火了之後,大量網友調侃「傷害性不高,侮辱性極強」。後來主要用來調侃某件事沒有實質性危害,但讓人很難堪。
9、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此網路用語出自李安在紀錄片《打擾伯格曼》(2013) 里的影評:我連續看了兩次,看完動彈不得,彷彿被導演奪走了童貞。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因為言論讓人非常震驚,後來成為了各種表情包,就算沒圖,也能用「但我大受震撼.jpg 」來表示。現在多用來表示自己對某件事情非常迷惑不解並感到震驚。
10、蚌埠住了
蚌埠住了就是綳不住了的諧音。這個詞發源於貼吧,一開始形容笑得綳不住了,有一種嘲諷的意思。隨著時間的發展,這個詞逐漸被大眾所接受,現在主要是指內心因為某件事而受到巨大沖擊綳不住了、撐不住了的意思。
『叄』 2020年度流行語出爐,十大網路用語意外深長,它們都出自哪裡
在快速發展的網路時代,人人都是沖浪弄潮兒,所以每年都會推出一些網路流行語,今年也不例外,現在2020年度流行語出爐,有十句網路用語意味深長,有一些單從字面來看,似乎不懂這些網路用語所表達的意思是什麼。
除了以上網路用語入選2020年度流行語,還有“u1s1”、“九漏魚”、“打工人”、“上海名媛”和“深藏blue”等語句入選年度網路用語。可95後帥氣男星王一博卻被cue到,有人留言評論稱王一博是一個九漏魚。“九漏魚”是指九年義務的漏網之魚,意思是說文化水平不高。可為什麼有人會把這個網路標簽貼給一個頂流男星?
只因王一博曾多次寫錯字遭吐槽,不過他也很誠懇地向網友們道歉,但這位男生經常被拿來說事,還把他與“九漏魚”掛鉤一起。其實在這里要為王一博鳴不平,網路流行語“九漏魚”不是特指某人,而是一個泛指,也有調侃甚至自嘲之意。
作為娛樂圈的公眾人物,寫錯字確實挺尷尬的,在浮華的演藝圈,很多年輕人很早就放棄學業跑去當愛豆,在義務教育方面或許成為一個短板,但希望在賺錢的同時,也能把基礎文化課給提升一下,這樣避免再次發生類似尷尬之事。
『肆』 網路用語大部分都是發源於何處
一般來自天涯論壇,貓撲論壇等大型論壇,另外人人網也是一大發源(好像有個校內體= =)一般都以某帖或某網路紅人的經典語錄作為傳播源頭。。。
『伍』 求各種網路流行語的由來 謝謝大神回答
屌絲,屌絲,也寫作「吊絲」、「弔死」、「叼絲」,是中國網路文化興盛後產生的諷刺用語,源自D8元老級會員操筆帝一篇文章創新性的開創「屌絲」一詞,後被魔獸世界吧會員用以嘲諷李毅吧會員,而李毅吧吧友欣然接受這一蔑稱,並以「屌絲」自居,由於李毅吧人數眾多,後得以火遍網路!意為「劣等毅絲」。該詞因在年輕人群體間的語言文化中被廣泛應用,其使用和含義變得更加寬泛。所以,任何一個在現實生活中並不那麼如意的人,對自己進行自嘲都是很正常的。其實,「屌絲文化」不過是又一種網路亞文化的崛起,它意味著中國人更多的獲得了自己詮釋生活的角度與權利,亦為一種新型的文化。
打醬油,打醬油 dǎ jiàng yóu ,2008年度十大網路流行語之一。傳統解釋:以前的醬油都是零賣零買的,自己拿著瓶子到商店,你要多少,人家就給你稱多少,這就叫打醬油。網路用語:網路上不談政治,不談敏感話題,與自己無關,自己什麼都不知道,就用此話回帖而已,相當於「路過」
賈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網路「魔獸世界吧」里一句「賈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近乎調侃式的話,在短短的5個小時便引來了超過20萬名網友的點擊瀏覽,近萬名網友參與跟帖。許多網友還注冊「賈君鵬的媽媽」、「賈君鵬的姥爺」、「賈君鵬的二姨媽」、「賈君鵬的姑媽」等網名,形成異常龐大的「賈君鵬家庭」。內容活似一部家譜。
『陸』 這些網路流行語來自哪裡
·流行語之一: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 [幫您復習復習]2009年7月初,在帖吧里突然有人發了一張非主流男子吃面的圖片,圖片配文「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 [替您演繹演繹]小W伏案,猛敲鍵盤,19寸的液晶屏在600度的眼鏡片里掩映。小M是小W的女友,已覺寂寥多日,問:「每天泡論壇,能當泡麵吃嗎?」小W肩膀一顫,卻並不回頭,手指按下回車後,緩緩地說:「哥發的不是帖,是寂寞。」 [一起說道說道]上學時,語文老師總是會給出一個句式,讓我們依葫蘆畫瓢來造句。「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一語風行,莫不是網友們的集體「返老還童」?可是,跳開這句話的具體語義,復刻本身卻有著些許悲劇性:人們伸張創造力的管道是否堵塞到了需要在網路上來上演行為藝術的程度?上網,大家妙語連珠,個個唐伯虎;下網,卻像是斷了電的機器。這是為什麼?請您來論壇說說。 ·流行語之二:賈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 [幫您復習復習]在某游戲吧里,一個只有標題——「賈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的空貼一天內迅速成為網路第一神帖,點擊數百萬,回帖數十萬,並引發了一場眾多網友參與的網路集體狂歡,引發了社會各界和媒體們對此話的深度分析。與此同時,與其意思相似的流行語層出不窮。 [點帖你就知道] [替您演繹演繹]還是小W和小M。結婚紀念日。小M張羅了一桌好菜,紅酒,高台蠟燭……小W?當然是泡論壇。小M還沒解下圍裙,就招呼小W吃飯:「小W,吃飯啦!」「嗯。」「吃飯啦!!」「嗯?」「吃飯啦!!!」 「嗯……」「小W,別泡論壇了!你老婆喊你回家吃飯啦!」 [一起說道說道]一直覺得,這句話和2008年度的熱詞「打醬油」是絕配。不信?請看:「賈君鵬,別打醬油了,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一幅溫馨動人、炊煙裊裊的畫面印入眼簾,可誰又能料到,這句流行語卻是由赤裸裸的商業利益而發端。事先不說細了,當然不是因為有啥難言之隱,只是囿於版面,不屑於幫推手們再炒一遍。2010年,請各位網友擦亮眼睛,別「被」裹挾,中了「用心良苦」的連環計:人家賺錢騙點擊,咱們費時損鍵盤。 流行語之三: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個傳說。 [幫您復習復習]這句話的起源是貓撲網大雜燴,由網友「不要迷戀哥」的一個帖子引起的惡搞,其中PS和惡搞的圖片蜂擁而至,許多貓撲高管也參與了其中的惡搞活動,由此網友們紛紛開始參與。 [替您演繹演繹]小M家的馬桶年久失修,不忍重負,徹底罷工。小W自告奮勇,兩頓飯的功夫,中飯和晚飯全賴在小M家了,終於大功告成,馬桶煥然一新。面對小M崇拜的眼神,小W輕輕地揮揮手:「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個傳說。」 [一起說道說道]一句話之所以會廣為流傳,必定有其特質,而這種特質一定符合其傳播人群的心理特徵。「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個傳說」總讓人感覺有股青春的味道,言說者對自我充滿了自信,稍帶張揚,但其戲謔的否定句式卻消解了整個話語的負面感觀。經常把此話掛在嘴上的,應該是風華正茂的青少年們。您是中年人,也愛這一口?請進論壇來說說。 ·流行語之四:偷菜去、今天買了什麼車? [幫您復習復習]開心網游戲,上網「偷菜」、「占車位」成了許多辦公室的一道風景。最極端的例子是,由於虛擬的蔬菜大多在晚上成熟,一些鐵桿玩家竟然調好鬧鍾,深更半夜起來「偷菜」。 [點帖你就知道] [替您演繹演繹]小W和小M是室友,同一個辦公室。早晨,小W戴著「熊貓眼」,頂著「雞窩頭」出現在辦公室門口。小M正和一塊煎餅做艱苦卓越的斗爭,抬頭看見小W,「昨晚又忙著偷菜,沒睡好覺吧?」 [一起說道說道]但凡一個開發成本不足百萬的游戲被上百萬個人追捧,自然而然就成了話題。有關「偷菜族」的深層緣由、人生哲理、情感情緒,早已被洞若觀火的評論家們解剖了個透徹,我們不妨也「偷下」他們種下的「菜」,只強調一點:這個游戲,抽象地說是這種行為,凸顯了當代白領們、社會中堅、青壯年們的現實挫敗感。他們難以在工作和生活中獲得成功,進而無法汲取信心。那麼,怎麼辦?偷菜! ·流行語之五:人生就像是一個茶幾,上面擺滿了杯具(悲劇)和餐具(慘劇)。 [幫您復習復習]首先是易中天因為在一期《百家講壇》中瞪大眼睛感嘆了一句「悲劇啊」,結果就被網友截了圖並上傳到了網上,隨即成為無數網友爭相引用的簽名檔。其實,這句流行語的句式模板來自張愛玲筆下的———「人生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虱子。」 [替您演繹演繹]小W,股民,買漲不買跌,某日聊發少年狂,冒死進了些中石油。下午三時許,神色頹然,目中無神……小M經過,「菜被人偷了?」小W:「別提了!種啥啥被偷,買啥啥就跌……人生就像是一個茶幾,上面擺滿了杯具和餐具。」 [一起說道說道]人的禍福觀有很多種:有「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的辯證觀,也有「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的阿Q觀,也有擺滿「杯具」和「餐具」的茶幾觀。無論是哪一種,其實都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功用在於消解大禍臨頭帶給個體的沖擊力,因此多說也無妨,何況人生的確像是個茶幾,上面擺滿了杯具(悲劇)和餐具(慘劇),當然還有洗具(喜劇)。 流行語發源地之二:官員雷語 ·流行語之六:我們是有身份的人。 [幫您復習復習]今年國慶黃金周期間,敦煌莫高窟著名旅遊景點藏經洞,一名50歲上下的中年婦女在伸手觸摸1000年前的西夏壁畫時,被一名19歲的女講解員制止。婦人頓時大怒,拂袖而去。不料頃刻即回,在兩名壯漢的簇擁下,徑直走向那位講解員,打了她兩記耳光,同時伴隨著不堪入耳的污言穢語。在接受詢問時,這位婦人丈夫說:「我們是有身份的人,幾分鍾的一個小事,你們不要把事情搞大了。」 [點帖你就知道] [替您演繹演繹]小W和小M周末外出打牙祭,挑定一家牛排館,門口燕尾服若干,陣仗唬人。小M說:「咱換個地方吧。」小W微微一笑:「照吃不誤,咱都是有身份證的人。」 [一起說道說道]「我們是有身份的人」背後是一種特權意識,這點大家都心知肚明,但讓人拍案稱奇的卻是,當今真有人如此直抒胸意、毫無遮攔,以至於讓聞者心驚、見者動魄。「人是人他媽生的,妖是妖他媽生的」本就只是神話、笑話,人人生來平等才是真諦,這句話足以點醒我們,原來這個社會的某些局部,還是存在著錯落無致的落差。那麼,原因是什麼?歡迎來論壇聊聊。 ·流行語之七:這事不能說太細。 [幫您復習復習]2009年元旦過後,中國南北兩大直轄市——上海和天津,不約而同招來了一些網民的罵聲。惹來非議的是同一項收費:貸款道路建設車輛通行費。 在央視播出的《焦點訪談》節目中,報道了天津堅持收取55元的車輛通行費,面對記者「天津市每年要償還的公路建設的貸款量有多大」的提問,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一官員說:「這事兒不能說得太細。」 [替您演繹演繹]論壇里出了一條新帖,帖主小W聲淚俱下地描述了買房時的非人道遭遇,五秒鍾過後,小M跟帖:「這事樓主說得太細了,下回注意。」 [一起說道說道]凡事不能說太細,兩因必居其一:一則便於混水摸魚。要說太細,我傻啊?全告訴你們了,哪容我乾坤大挪移?二則內有貓膩。要說太細,我秀逗啊?全告訴你們了,我還混得下去?這句話熱在2009,卻已發酵多時:政府信息公開、官員財產公開、水價油價上漲……細細觀照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詞兒,就會發現在它們身後,我們總會不期而遇一個相同的訴求:請你把事兒說細。 流行語發源地之三:娛樂大話 ·流行語之八:不差錢。 [幫您復習復習]趙本山、畢福劍、小沈陽、毛毛表演的2009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小品《不差錢》,想必大家都熟知。穿著蘇格蘭裙的小沈陽紅遍天下,「這個可以有」、「這個真沒有」、「跑偏了」、「PiaPia地」等詞語,一夜間都成為流行語。 [替您演繹演繹]年終歲尾,單位發了點體恤錢,小M挽著小W,小W攥著錢包逛賣場。人頭攢動。小W看看小M,「誰說經濟危機了?都不差錢!改天再來吧。」小M鬆手,「行,人走,錢包擱下。」 [一起說道說道]如果要評選跨年度流行語,「不差錢」當之無愧:從2008年的大年三十,一直說到了2009年的年尾。愛說這話的人,分兩種:一種的確不差錢,比如國家財政就結余了2萬億;另一種卻是很差錢,比如求神求鬼只求一間蝸居的你我他。 ·流行語之九:你OUT了! [幫您復習復習]英語單詞OUT在英漢詞典中的解釋是「出外;在外;向外」,如今,這個詞被賦予了「落伍」的新意,無數追趕時尚潮流的年輕人時刻將其掛在嘴邊,不為別的,就為了能在適當的時機鄙視一下被潮流落在後頭的人。 [替您演繹演繹]連續劇《蝸居》,msn群里聊得熱火朝天。「小貝太弱了,我要是他,肯定要去找宋思明理論。」「我倒是挺支持海藻的,人生苦短,濃縮才是精華。」……小W:「小貝?宋思明?海藻?咱們這來了個新同事,要去海邊度假?」小M:「小W,你OUT了。」 [一起說道說道]這句話倒讓人憶起了往日的洋涇浜,中英文雜糅,從一個側面說明,中國和中國人已經坐上了全球化的快車道,連語言都開始重新編碼。另一方面,如果斷網幾日,再回壇子,就可能會恍如隔世。當下的互聯網已為虛擬世界填入了太多燃料,「論壇」、「博客」、「圍脖」……大有超越現實、呼嘯而過之勢,人若要維持兩個世界的角色,怎能不產生OUT之感,脫節之惑?話說,如果不盤點下今年的流行語
『柒』 網路語言的來源
網路語言的來源從網路開始那一天就己經出現,他是一種簡單化、形象化的語言,是一種約定俗成後長期習慣的叫法!比如:一個叫張三的人,時間長了後,有可能都叫他小張,或是三,或是阿三,或是三張都可能出現!
網路語言起源於何時,無法追溯。互聯網是一個代表著快捷化的地方!跟著他出的一切,都只是一個適應的產物!也可以說,網路語言起源於大家適應了網路時!源起於大家對網路的熟悉度,這是一個積累,不是跳躍!表徵無法求證!真要定義一下此語言使用之祖,那就是把「計算機」叫做「電腦」時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