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營銷 > 常熟數據網路技術有哪些

常熟數據網路技術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9-13 16:29:13

『壹』 網路技術包括什麼技能

網路技術是從19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把互聯網上分散的資源融為有機整體,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使人們能夠透明地使用資源的整體能力並按需獲取信息。資源包括高性能計算機、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大型資料庫、網路、感測器等。 當前的互聯網只限於信息共享,網路則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網路可以構造地區性的網路、企事業內部網路、區域網網路,甚至家庭網路和個人網路。網路的根本特徵並不一定是它的規模,而是資源共享,消除資源孤島。 網路技術具有很大的應用潛力,能同時調動數百萬台計算機完成某一個計算任務,能匯集數千科學家之力共同完成同一項科學試驗,還可以讓分布在各地的人們在虛擬環境中實現面對面交流。 網路的關鍵技術 網路的關鍵技術有網路結點、寬頻網路系統、資源管理和任務調度工具、應用層的可視化工具。網路結點是網路計算資源的提供者,包括高端伺服器、集群系統、 MPP系統大型存儲設備、資料庫等。寬頻網路系統是在網路計算環境中,提供高性能通信的必要手段。資源管理和任務調度工具用來解決資源的描述、組織和管理等關鍵問題。任務調度工具根據當前系統的負載情況,對系統內的任務進行動態調度,提高系統的運行效率。網路計算主要是科學計算,它往往伴隨著海量數據。如果把計算結果轉換成直觀的圖形信息,就能幫助研究人員擺脫理解數據的困難。這需要開發能在網路計算中傳輸和讀取,並提供友好用戶界面的可視化工具。 網路技術的應用領域 網路技術的應用領域很廣,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分布式超級計算 分布式超級計算將分布在不同地點的超級計算機用高速網路連接起來,並用網路中間件軟體「粘合」起來,形成比單台超級計算機強大得多的計算平台。 分布式儀器系統 分布式儀器系統使用網路管理分布在各地的貴重儀器系統,提供遠程訪問儀器設備的手段,提高儀器的利用率,方便用戶的使用。 數據密集型計算並行計算技術往往是由一些計算密集型應用推動的,特別是一些帶有巨大挑戰性質的應用,大大促進了對高性能並行體系結構、編程環境、大規模可視化等領域的研究。數據密集型計算的應用比計算密集型的應用多得多,它對應的數據網路更側重於數據的存儲、傳輸和處理,計算網路則更側重於計算能力的提高。在這個領域獨占鰲頭的項目是歐洲核子中心開展的數據網路(DataGrid)項目,其目標是處理2005年建成的大型強子對撞機源源不斷產生的PB/s量級實驗數據。 遠程沉浸這是一種特殊的網路化虛擬現實環境。它是對現實或歷史的逼真反映,對高性能計算結果或資料庫可視化。「沉浸」是指人可以完全融入其中:各地的參與者通過網路聚集在同一個虛擬空間里,既可以隨意漫遊,又可以相互溝通,還可以與虛擬環境交互,使之發生改變。目前,已經開發出幾十個遠程沉浸應用,包括虛擬歷史博物館、協同學習環境等。遠程沉浸可以廣泛應用於互動式科學可視化、教育、訓練、藝術、娛樂、工業設計、信息可視化等許多領域。 信息集成網路最初是以集成異構計算平台的身份出現,接著進入分布式海量數據處理領域。信息網路通過統一的信息交換架構和大量的中間件,向用戶提供「信息隨手可得」 式的服務。網路信息集成將更多應用在商業上,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應用程序和各種信息通過網路能進行無縫融合和溝通,從而形成嶄新的商業機會。

『貳』 計算機網路技術類包括哪些專業

網路方向主要學的是交換機和路由器的機理,布線,配置,優化,網路拓撲結構,網路的各種協議,負載均衡,防火牆,會使用網路監控設備,精通linux,機房建設,對各大公司的包括華為,華三,思科的設備要了解,網路自動化管理,流量管控,異常處理,日誌的分析,一定程度的讀寫編程基礎

就業方向基本上是運維工程師,網路工程師吧,這兩個招的人最多(對於大專學歷),負責各種伺服器的日常維護,機房管理,布線,linux一定要熟練,網路配置命令常用的要熟練,要能深入淺出。

學習期間有能力就去考思科的證,含金量蠻高的,這樣你要是還不能獲得大公司的青睞,你來這題目下把我綁到火箭上射到外太空,我保證沒有一句怨言。或者誇張的說,上面說的任何一項技術只要你能精通,精通,比如linux系統。

『叄』 網路技術包含哪些內容

計算機網路技術包含的兩個主要技術是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 如果你要成為一個網路工程師要學的技術就很多 1:計算機與網路知識 1. 計算機系統知識 1.1 硬體知識 1.1.1 計算機結構 計算機組成(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存儲器、I/O部件) 指令系統(指令、定址方式、CISC、RISC) 多處理器(緊耦合系統、松耦合系統、陣列處理機、雙機系統、同步) 處理器性能 1.1.2 存儲器 存儲介質(半導體存儲器、磁存儲器、光存儲器) 存儲系統 主存與輔存 主存類型,主存容量和性能 主存配置(主存奇偶校驗、交叉存取、多級主存、主存保護系統) 高速緩存 輔存設備的性能和容量計算 1.1.3 輸入輸出結構和設備 I/O介面(中斷、DMA、通道、SCSI、並行介面、通用介面匯流排、RS-232、USB、IEEE1394、紅外線介面、輸入輸出控制系統、通道) 輸入輸出設備類型和特性 1.1.4 嵌入式系統基礎知識 1.2 操作系統知識 1.2.1 基本概念 操作系統定義、特徵、功能及分類(批處理、分時、實時、網路、分布式) 多道程序 內核和中斷控制 進程和線程 1.2.2 處理機管理、存儲管理、設備管理、文件管理、作業管理 進程的狀態及轉換 進行調度演算法(分時輪轉、優先順序、搶占) 死鎖 存儲管理方案(分段與分頁、虛存、頁面置換演算法) 設備管理的有關技術(Spooling、緩沖、DMA、匯流排、即插即用技術) 文件管理 共享和安全(共享方式、可靠性與安全性、恢復處理、保護機制) 作業的狀態及轉換 作業調度演算法(先來先服務、短作業優先、高響應比優先) 1.3 系統配置方法 1.3.1 系統配置技術 系統架構模式(2層、3層及多層C/S和B/S系統) 系統配置方法(雙機、雙工、熱備份、容錯、緊耦合多處理器、松耦合多處理器) 處理模式(集中式、分布式、批處理、實時系統、Web計算、移動計算) 1.3.2 系統性能 性能設計(系統調整、響應特性) 性能指標、性能評估(測試基準、系統監視器) 1.3.3 系統可靠性 可靠性計算(MTBF、MTTR、可用性、故障率) 可靠性設計(失效安全、軟失效、部件可靠性及系統可靠性的分配及預估) 可靠性指標和可靠性評估,RAS(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維護性) 2. 系統開發和運行基礎知識 2.1 系統開發基礎知識 2.1.1 需求分析和設計方法 需求分析 結構化分析設計 面向對象設計 模塊設計、I/O設計、人機界面設計 2.1.2 開發環境 開發工具(設計工具、編程工具、測試工具、CASE) 集中開發環境 2.1.3 測試評審方法 測試方法 評審方法 測試設計和管理方法(注入故障、系統測試) 2.1.4 項目管理基礎知識 制定項目計劃 質量計劃、管理和評估 過程管理(PERT圖、甘特圖、工作分解結構、進度控制、關鍵路徑) 配置管理 人員計劃和管理 文檔管理(文檔規范、變更手續) 開發組織和作用(開發組成員、項目經理) 成本管理和風險管理 2.1.5 系統可審計性 審計方法、審計跟蹤 在系統中納入和可審計性 2.2 系統運行和維護知識 2.2.1 系統運行 系統運行管理(計算機系統、網路) 系統成本管理 系統運行(作業調度、數據I/O管理、操作手冊) 用戶管理(ID注冊和管理) 設備和設施管理(電源、空調設備、設備管理、設施安全和管理) 系統故障管理(處理手續、監控,恢復過程、預防措施) 安全管理 性能管理 系統運行工具(自動化操作工具、監控工具、診斷工具) 系統轉換(轉入運行階段、運行測試、版本控制) 系統運行服務標准 2.2.2 系統維護 維護的類型(完善性維護、糾錯性維護、適應性維護、預防性維護) 維護的實施(日常檢查、定期維護、預防性維護、事後維護、遠程維護) 硬體維護,軟體維護,維護合同 3. 網路技術 3.1 網路體系結構 網路拓撲結構 OSI/RM 應用層協議(FTP、TELNET、SNMP、DHCP、POP、SMTP、HTTP) 傳輸層協議(TCP、UDP) 網路層協議IP(IP地址、子網掩碼) 數據鏈路層協議(ARP、RARP、PPP、SLIP) 物理地址(單播、廣播、組播) 3.2 編碼和傳輸 3.2.1 調制和編碼 AM、FM、PM、QAM PCM、抽樣 3.2.2 傳輸技術 通信方式(單工/半雙工/全雙工、串列/並行、2線/4線) 差錯控制(CRC、海明碼、奇偶校驗、比特出錯率) 同步控制(起停同步、SYN同步、標志同步、幀同步) 多路復用(FDM、TDM、WDM) 壓縮和解壓方法(JPEG、MPEG、MH、MR、MMR、遊程長度) 3.2.3 傳輸控制 競爭系統 輪詢/選擇系統 基本規程、多鏈路規程、傳輸控制字元、線路控制 HDLC 3.2.4 交換技術(電路交換、存儲轉發、分組交換、ATM交換、幀中繼) 3.2.5 公用網路和租用線路 3.3 網路 3.3.2 網路分類

『肆』 大話數據中心網路三大新技術

大話數據中心網路三大新技術
這幾年,雲計算、大數據、虛擬化等新技術讓人看得眼花繚亂,所有這些技術都要依託數據中心為基礎來得以實現。俗話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數據中心網路是實現這些功能的基礎,這些迫使網路技術要進行變革,否則根本無法適應這些新東西,所以數據中心網路技術這幾年也得到了迅速發展,各種新技術不斷涌現,數據中心裡最後的一塊封鎖基地終於得以開墾,這給數據中心帶來了活力。任何技術的進步都不是一撮而就的,需要經過各種磨練,還會有不同的聲音,也會有不少的技術會不斷消失,本文就來具體說一說數據中心網路涌現了哪些新技術。虛擬交換技術虛擬交換技術是指允許在同一台物理設備上執行多種交換功能,或在網路中的多台物理設備上執行單功能交換,虛擬交換技術是多服務網路交換結構中的核心概念。虛擬交換技術的實質是通過伺服器來實現網路交換的部分功能,以此用伺服器替代網路交換機的部分網路功能。這樣不僅可以簡化網路,還可以降低網路建設的成本,可以將交換機的部分功能下移到伺服器上,這種技術也是伺服器廠商主推的技術,伺服器廠商也是希望通過此技術來獲得部分的網路市場,得以進入網路市場。不過虛擬交換技術還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很多伺服器廠商都有各的想法,難以形成統一的技術標准。CISCO和VMware向IETF提交了虛擬交換技術草案VN-Link,CISCO是傳統的網路硬體廠商,而VMware是虛擬化軟體廠商,所以兩者的結合也都各有自己的小算盤,所以這次的草案還是提出了兩種解決方案,一種是通過軟體實現,而另一種就是通過硬體網卡來實現,CISCO甚至還自己提出了基於硬體的虛擬交換方案。要知道CISCO也是全球第五大伺服器廠商,在伺服器領域也很有實力。CISCO提出了802.1qbb BPE和802.1BR,還有別的伺服器廠商也提出了自己的虛擬交換技術,比如;802.1Qbg EVB、EVBA等,伺服器廠商畢竟不是專做網路設備的,所以這些虛擬交換技術並未得到更多的響應,尤其是得到了網路廠商的積極反擊,這樣使得虛擬交換技術成為了實驗室技術,至今未能大規模地走進數據中心,雖然絕大部分伺服器都支持虛擬交換技術,但並未得到大規模的應用。虛擬交換技術未來發展前途未知,短時間內還看不到太多更多的發展機會。大二層技術大二層技術是目前最火的網路技術,獲得了數據中心客戶的廣泛認可,並得到了規模應用。大二層技術實際上包含了多種技術,CISCO提出的草案最多最完善,比如:TRILL、OTV、LISP、PBB-EVPN、NPS、FabricPath等,可見CISCO在網路領域技術的領先優勢。其它網路廠商也不甘示弱,Juniper提出了QFabric,華為提出了CloudFabric,H3C提出了EVI,這么多的大二層技術,哪個更成熟哪個更好,現在還沒有統一定論,就在各種技術紛爭之時,VXLAN出現了,這是由VMware和CISICO聯合提出的草案,迅速得到了所有網路廠商的響應。VXLAN技術也已非常快的速度進行發展完善,並在全球的各個數據中心得到應用,再好的技術沒有實用也僅是一種理論,只有經過實踐的技術才是最好的技術。VXLAN的出現使得各大網路廠商為了進入數據中心市場,不得不進行適配和實現,這也促使了大二層技術的統一,成為網路技術領域里最快形成統一標準的技術。雖然很多網路廠商並不願放棄自己提出的大二層網路技術草案,但VXLAN發展勢頭已經無法控制,得到了數據中心客戶的積極響應,所以這些網路廠商也不得不實現VXLAN,進行網路協議兼容。這樣在大二層技術上發展上就簡單了,看誰對VXLAN支持得好,其它的大二層正在慢慢消退,成為歷史。大交換技術大交換技術關注的是數據中心交換機內部實現,伺服器可以實現一虛多,多虛一,多虛多等虛擬化技術,這些虛擬化技術給數據中心帶來了實質的好處,這使得數據中心對網路也提出了這類的需求。實現網路設備的虛擬化,不僅可以便於管理,還可以根據業務需要對網路設備進行劃分、隔離,便於部署業務。不過實現是網路設備內部的實現,所以都是私有技術,各個網路廠商的設備之間是無法實現虛擬化的。目前這個領域有幾種大交換技術,CISCO的VSS和VDC,華為的CSS,中興的VSC,H3C的IRF,這些技術雖然叫法各不相同,但實現的都是設備虛擬化。如今,大交換技術已經成為數據中心網路設備的標准配置,不支持大交換的網路設備已經無法進入到數據中心,所以不管支持到什麼程度,提出自己的虛擬化技術是必須的。在這個領域,走得最早、最前面的還是CISCO,CISCO很早就開始支持多台設備之間的合並,從時間上來講VSS和VDC技術發展最長久,發展得最成熟。不過其它網路廠商的虛擬化也有一些特色,有的還支持不同型號、不同機框設備之間的虛擬化,究竟哪個技術好,還是要看數據中心客戶使用,只有用著說好才是真的好。虛擬交換、大二層、大交換是目前數據中心網路領域最火熱的三大技術,每種技術都衍生出不少的細分門類,相互競爭。有競爭才有發展,只有在不斷競爭中,技術才能得到完善,這其中必然會有些技術會被淘汰,有些技術得到推廣。每一種技術的消失和發展,引發的都是網路廠商市場格局的變化,所以掌握新技術的發展趨勢,並佔得市場先機,是每一個網路廠商的努力方向。三大技術目前正在數據中心市場里落地生根,不斷開疆擴土,數據中心很快就會以新的網路技術面貌示人,新的數據中心網路時代開啟了!

『伍』 網路技術有哪些具體分類

你說的這些真的是很難分,他們都不是一種分類標准,
其實最大范圍內可以分為一、軟體 二、硬體
軟體包括了你說的 編程,平面設計 圖像處理 ,後面你再說的那些什麼photoshop,flash,3dmax都是圖像處理的工具,至於你說的C語言是編程用到的語言,也可以說是一種工具,
而硬體就是計算機上確實存在的東西,就是你的機箱,電源,主板,硬碟,滑鼠,鍵盤等你能看到的東西,
你可以學維修這些東西,也可以學賣這些東西,當然你賣這些東西的前提是你懂,呵呵,所以你要從懂這些東西開始,目前你要學的我感覺應該是懂最基礎的東西,計算機的硬體組成和用途,然後再來選擇你要學什麼,硬體的學習東西就是你懂得維修,更高深點你知道他們都是怎麼運行的,不過維修學出來已經能夠用它來賺錢了,
再來說下軟體,我學的是軟體開發,也就是編程(編程序),(程序就是軟體,我都感覺我在廢話,不知道你的了解程度到哪我說的這些你應該能看懂吧,如果看不懂,建議你不要這么盲目地就開始選擇自己要學的方向,因為你還沒有入門,),不過你說的那些現在都不錯,圖像處理,大城市小城市都有用,編程就要到大城市了,廣告也適用於大小城市,
下面再來說一下你列舉的計算機應用,計算機網路,計算機多媒體,計算機信息管理,計算機軟體技術,等等,這些一般都是大學裡面開的課程,我在大學裡面學的就是計算機軟體技術,主要就是軟體卡發(也就是編程),這些都是書面語,計算機應用其實沒什麼主要的方向可言,什麼都學,什麼都不精通,也就是到社會上你找工作不好找,因為你什麼都不精通,計算機多媒體,就是用來做些多媒體技術,比如flash,圖片,而你說的廣告,就需要這個了,你想啊,廣告嘛,要聲音吧,要圖像吧,要動畫吧,都是多媒體,這個比較有意思,並且男生女生比例不失調,學軟體的就太恐怖了,我們全班30個人7個女的,全系150人,不到30個女的,並且漂亮的也沒幾個,呵呵,這些是玩笑話了,不過卻是事實,圖像處理就是一門技術,就是把圖片變得漂亮清楚一些,有專門的職業需要這門技術,比如照相館里就很需要(前提是你要學好),計算機網路主要工作地點是網吧,我個人認為,如果你不是什麼大牌學校或者很有能力,去大公司當他們的網路管理員的機會很小,不過看你的愛好了,信息管理就是搞資料庫,和軟體開發聯系有點緊密,應用電子技術這個我也不太清楚了,感覺應該和計算機應用技術差不多吧,通信技術呵呵是和移動啊聯通啊這些通信公司對口的,具體學什麼我不清楚,

最後總結一句,學軟體硬體都很不錯,關鍵是看你喜歡哪樣了,但是前提是你兩方面都要懂一點,照你目前提這個問題的幼稚程度上看來,你還需要補習一下什麼是計算機,還有他的發展歷史,謝謝

『陸』 計算機網路技術包括哪些

計算機網路技術是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產物。計算機網路是按照網路協議,將地球上分散的、獨立的計算機相互連接的集合。連接介質可以是電纜、雙絞線、光纖、微波、載波或通信衛星。計算機網路具有共享硬體、軟體和數據資源的功能,具有對共享數據資源集中處理及管理和維護的能力。計算機網路可按網路拓撲結構、網路涉轄范圍和互聯距離、網路數據傳輸和網路系統的擁有者、不同的服務對象等不同標准進行種類劃分。一般按網路范圍劃分為:(1)區域網(LAN);(2)城域網(MAN);(3)廣域網(WAN)。區域網的地理范圍一般在10千米以內,屬於一個部門或一組群體組建的小范圍網,例如一個學校、一個單位或一個系統等。廣域網涉轄范圍大,一般從幾十千米至幾萬千米,例如一個城市,一個國家或洲際網路,此時用於通信的傳輸裝置和介質一般由電信部門提供,能實現較大范圍的資源共享。城域網介於LAN和WAN之間,其范圍通常覆蓋一個城市或地區,距離從幾十千米到上百千米。
計算機網路由一組結點和鏈絡組成。網路中的結點有兩類:轉接結點和訪問結點。通信處理機、集中器和終端控制器等屬於轉接結點,它們在網路中轉接和交換傳送信息。主計算機和終端等是訪問結點,它們是信息傳送的源結點和目標結點。
計算機網路技術實現了資源共享。人們可以在辦公室、家裡或其他任何地方,訪問查詢網上的任何資源,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促進了辦公自動化、工廠自動化、家庭自動化的發展。
21世紀已進入計算機網路時代。計算機網路極大普及,計算機應用已進入更高層次,計算機網路成了計算機行業的一部分。新一代的計算機已將網路介面集成到主板上,網路功能已嵌入到操作系統之中,智能大樓的興建已經和計算機網路布線同時、同地、同方案施工。隨著通信和計算機技術緊密結合和同步發展,我國計算機網路技術飛躍發展。

『柒』 數據通信的主要技術有哪些

1、數據傳輸:

為了實現數據通信,必須進行數據傳輸,即將位於一地的數據源發出的數據信息通過傳輸信道傳送到另一地的數據接收設備。數據傳輸用的信道可以是實線基帶電路,也可以是頻分模擬電路或時分數字電路。

由於電話網的發展歷史長,通信容量大,覆蓋面廣,因而利用它來提供數據傳輸信道在經濟上和技術上都是比較合適的,是一種常用的方式。但是利用電話電路作數據傳輸信道時,必須採取一定的措施使之適應傳輸數據信號的要求。

2、數據交換及通信協議

在數據通信系統或計算機網中,所用傳輸信道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由交換網提供的。數據交換的方式主要有兩種:電路交換與分組交換,其中分組交換在實際的數據網中較多採用。

在一個採用分組交換的數據網中,除了在相鄰交換節點之間需實現數據傳輸與數據鏈路控制規程所要求的各項功能外,在每一交換節點上尚需完成數據分組的存儲與轉發;路由選擇、流量控制、擁塞控制、用戶入網連接以及有關網路維護、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與此相應,在與數據交換網相連接的端系統中也需實現某些相關的功能。

所有這些與構成數據交換網相關的功能均以通信協議的形式來加以規定,它們也包括端系統與網的介面協議。所謂協議,就是通信雙方為准確有效地進行通信所必須遵循規則和約定。它們在數據通信中具有重要意義,上面提到的數據鏈路控制規程實際上也是一種數據通信協議。

(7)常熟數據網路技術有哪些擴展閱讀

數據通信的發展趨勢集中表現為:

1、應用范圍與應用規模的擴大,新的應用業務如電子數據互換(EDI),多媒體通信等不斷涌現。

2、隨著通信量增大,網路日益向高速、寬頻、數字傳輸與綜合利用的方向發展。例如光纖高速區域網、城域網、寬頻綜合業務數字網、中繼、快速分組交換等許多新技術迅速發展,有的已進入實用化階段。

3、與移動通信的發展相配合,移動式數據通信正獲得迅速發展。

4、隨著網路與系統規模的不斷擴大,不同類型的網路與系統的互連(也包括對互連網路的操作與管理)的重要性日趨突出。

5、通信協議標准大量增加,協議工程技術日益發展。

『捌』 網路數據分析技術有哪些

1、對比分析法


對比分析法不管是從生活中還是工作中,都會經常用到,對比分析法也稱比較分析法,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聯系的指標數據進行比較,分析其變化情況,了解事物的本質特徵和發展規律。


在數據分析中,常用到的分3類:時間對比、空間對比以及標准對比。


2、用戶分析法


用戶分析是互聯網運營的核心,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活躍分析,留存分析,用戶分群,用戶畫像等。在剛剛說到的RARRA模型中,用戶活躍和留存是非常重要的環節,通過對用戶行為數據的分析,對產品或網頁設計進行優化,對用戶進行適當引導等。


3、細分分析法


在數據分析概念被廣泛重視的今天,粗略的數據分析很難真正發現問題,精細化數據分析成為真正有效的方法,所以細分分析法是在本來的數據分析上做的更為深入和精細化。


4、指標分析法


在實際工作中,這個方法應用的最為廣泛,也是在使用其他方法進行分析的同時搭配使用突出問題關鍵點的方法,指直接運用統計學中的一些基礎指標來做數據分析,比如平均數、眾數、中位數、最大值、最小值等。在選擇具體使用哪個基礎指標時,需要考慮結果的取向性。

『玖』 計算機網路技術包括哪些

計算機網路技術主要包括計算機網路的概述、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數據通信技術、區域網、網路設備、廣域網路技術、Internet技術及應用、網路操作系統、實戰組網和網路安全技術等。

如有幫助請採納,手機則點擊右上角的滿意,謝謝!!

『拾』 常用的大數據技術有哪些

大數據技術包括數據收集、數據存取、基礎架構、數據處理、統計分析、數據挖掘、模型預測、結果呈現。

1、數據收集:在大數據的生命周期中,數據採集處於第一個環節。根據MapRece產生數據的應用系統分類,大數據的採集主要有4種來源:管理信息系統、Web信息系統、物理信息系統、科學實驗系統。

2、數據存取:大數據的存去採用不同的技術路線,大致可以分為3類。第1類主要面對的是大規模的結構化數據。第2類主要面對的是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第3類面對的是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混合的大數據,

3、基礎架構:雲存儲、分布式文件存儲等。

4、數據處理:對於採集到的不同的數據集,可能存在不同的結構和模式,如文件、XML 樹、關系表等,表現為數據的異構性。對多個異構的數據集,需要做進一步集成處理或整合處理,將來自不同數據集的數據收集、整理、清洗、轉換後,生成到一個新的數據集,為後續查詢和分析處理提供統一的數據視圖。

5、統計分析:假設檢驗、顯著性檢驗、差異分析、相關分析、T檢驗、方差分析、卡方分析、偏相關分析、距離分析、回歸分析、簡單回歸分析、多元回歸分析、逐步回歸、回歸預測與殘差分析、嶺回歸、logistic回歸分析、曲線估計、因子分析、聚類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快速聚類法與聚類法、判別分析、對應分析、多元對應分析(最優尺度分析)、bootstrap技術等等。

6、數據挖掘:目前,還需要改進已有數據挖掘和機器學習技術;開發數據網路挖掘、特異群組挖掘、圖挖掘等新型數據挖掘技術;突破基於對象的數據連接、相似性連接等大數據融合技術;突破用戶興趣分析、網路行為分析、情感語義分析等面向領域的大數據挖掘技術。

7、模型預測:預測模型、機器學習、建模模擬。

8、結果呈現:雲計算、標簽雲、關系圖等。

閱讀全文

與常熟數據網路技術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手機只有3g網路 瀏覽:55
網路認證是什麼網站 瀏覽:670
山東網路夜視攝像機多少錢 瀏覽:766
新路由器怎麼連網路 瀏覽:642
guest網路開多少合適 瀏覽:512
王者榮耀wifi信號好4g網路很卡 瀏覽:186
南園網路營銷網站設計哪家快 瀏覽:570
雲電腦總是網路連接中斷 瀏覽:830
小米手機首選網路類型哪個最好 瀏覽:783
小愛音箱app想換一個無線網路 瀏覽:331
中小學網路雲平台課程手機上不了 瀏覽:473
oppoa9休眠網路怎麼設置 瀏覽:842
資源網路異常是怎麼回事 瀏覽:297
蘋果4g網路流量 瀏覽:962
手機連接wifi出現不安全網路 瀏覽:783
連接上網路了但用不了 瀏覽:828
沒有網路怎麼列印手機里的文件 瀏覽:714
網路月卡游戲有哪些 瀏覽:10
wifi擴展的網路延遲 瀏覽:875
國內網路營銷哪個老師好 瀏覽:641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