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營銷 > 網路教學包括哪些機制

網路教學包括哪些機制

發布時間:2022-12-06 22:38:19

⑴ 網路教學設計的內容體系包括哪幾個方面

多媒體網路環境下的教學設計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

1、設計學習任務
2、設計學習評價方案
3、組織與安排學習活動
4、設計網路學習環境

⑵ 高校教師如何開展網路教學

1.開展網路教學是時代對大學生的要求信息時代對大學生的要求已不僅僅是依靠課堂的方式來傳授知識,時代要求高校必須培養人才的創新素質,那些具有發散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即具備高度創新能力的創造型人才,不能只記憶和背誦前人經驗,而是善於創新,勇於挑戰的知識型人才。當代大學生要學會認知,具有信息的獲取、分析和加工的能力,這是信息社會所需人才的最重要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素質。學生必須「有選擇地學、不斷地學」,想從老師那裡學點知識以「一勞永逸」已經不可能了。「授之魚,不如授之以漁」,明智的選擇應該讓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學會如何在信息的海洋中尋覓到自己需要的知識,如何利用各種認知手段以不斷獲得新知,使自己與時代同步。2.網路教學具有自身的優勢網路的特點就是信息量大、信息傳遞便捷、交互性強的特點,有利於開展發現式和協同式教學,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有利於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同時,網路是信息社會最為有效的信息獲取工具,開展網路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利用網路進行信息的獲取、分析、加工的能力。由於當前社會信息多、更新快、人才競爭激烈,現在的教育除了有人才素質結構的要求以外,還要求其內容科學、方法優化,使學習者可以優質、高效地接受教育。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高校教學需要大幅度地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益,對教育的水平及受教育的機會和方便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網路教學具備這些特點,主要體現在:資源共享、享受服務不受時空限制、可快速傳輸多種媒體信息、多向交流等。這些無疑是對信息時代教育的極大支持。

⑶ 簡要概述學校網路教育的基本途徑

(1)課件學習:

每門學科分為幾個章節,每一章節分幾講來完成,每一講相當於一節課。每一門學科這個部分滿分是10分,得分點在於每一講只要播放夠6分鍾以上即可得到1分。

(2)視頻學習:

每門學科分為幾個章節,每個章節都有對應的網路視頻教程學習。如果學生想把視頻保存到電腦上,可以用錄像軟體《超級捕快》,將網路視頻錄制保存AVI,FLV,WMV等常用的視頻格式,在電腦上直接學習。

(3)在線測試:

其中每一章節學完之後,課件學習後面的在線測試是和前面的每個章節對應的,課件學習每一章點播完後就可以捎帶做下後面對應章節的在線測試。

每一章做完提交就可以當場顯示得分和對錯情況,可以重復做很多遍,直到得到的分數你比較滿意,這個環節佔30分,全部完成後要得到21分以上就可以了,得到滿分更好!

(4)網上作業:

這個環節是各學科老師所布置的平時作業,一般都不計入總成績的,只有《網上學習導論》計入考試成績。

《網上學習導論》該門學科在線測試題庫裡面沒題,所以這個網上作業是必做的,相當於在線測試,佔30分。《網上學習導論》這個網上作業做題方法是把每一模塊的題目下載下來,按題目要求做好後點擊上傳即可完成。

(5)在線時長:

在線時長就是每次登陸學習平台學習的時間都會有一個統計,每學期下來累計在線學習時間多長,平台裡面會自動累計顯示的。

這個也要佔到10分左右,沒有要求學生必須每天在線時間多長,只要大家各自安排好學習計劃,每周或者休息時間登錄學習即可,原則上每學期在線累計時長要達到3000分鍾以上(最低限制,上不封頂,學習時間越多越好)。

(6)教學論壇:

這個是師生交流的一個很有利的平台,在這裡面可以看到很多個來自全國各地不同專業不同批次的同學朋友,每個學科都有一個專業輔導老師,學生可以隨意在裡面發帖發信息,關於學習考試過程中遇到的任何問題都可以在裡面發問求解。

(3)網路教學包括哪些機制擴展閱讀

學校網路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發展不均衡

通過網路實現的遠程教育,在我國地域差別比較大。受基礎設施建設的影響,東部發達地區在遠程教育開展的深度與廣度等方面均優於西部欠發達地區,因此在相應政策制訂上較難,在客觀上造成遠程教育的規范程序差。

在最近的一次遠程教育現狀調查中發現存在招收不合格生源情況、個別學生上網無法保障、教與學脫節等問題。

(2)人才緊缺

網路遠程教育與傳統的全日制教育差別比較大,主要體現在教師與學生在時間與空間兩方面的不同步性。

在這種新的教學機制下,如何將傳統教學的優點轉移到以網路為載體的教學過程中,這是一個難點。既懂網路技術,教學素質又過硬的人員很少。這就極大地影響了傳統教學模式向網路教學的成功升遷。

(3)教學模式單一

由於既懂網路又懂教學的人才緊缺,直接影響了網路教學過程中作為教與學兩方面的介面—課件的製作質量,造成網路教學模式單一。

比較單一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負面作用,主要體現在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變差,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深度、廣度把握不準,進而影響教學質量。

(4)教學交互性差

由於通過網路實現的教育教學過程,不要求教師和學生在時間和空間上嚴格不同步,客觀造成教學交互性差。學生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不能及時有效地向教師提出,教師也不能實時給予清楚明晰的解答。

盡管網路教學過程中廣泛使用了增強交互性的BBS、MSN等技術,但與傳統教學過程中師生面對面的溝通相比,其效果要遜色好多。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網路教育

⑷ 網路教學下的英語教學模式有哪些

網路英語教學是以現代網路技術為依託,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立體化的英語教學與學習環境,以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網路英語教學利用豐富的網上資源和網路技術,在教學實施上充分顯示了其靈活性、針對性、實時性和自主性的個性化教學特徵,這是傳統英語教學所不具備的。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教師無論如何兼顧學生中的大多數,也無法針對學生的個體興趣,水平差異在教學實施上做得面面俱到,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而網路英語教學通過設計良好的網上課程可以真正實現個性化教學,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學習的方式、內容、時間以及地點,讓學生都學有所獲,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另外,多媒體和網路技術的介入,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語言環境和交流空間。教師也可以通過網路,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學習活動,加強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實現雙向互動、實時交互,從而培養學生實際使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當然,由於網路的局限性,基於網路的英語教學也有其不足之處,例如:對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要求較高,缺乏課堂教學強而有力的監督機制;缺乏真實的語言環境,學習情景的真實性不強;網路問題導致的交流障礙等。
針對上述網路英語教學的優點及不足,本文以中國人民大學網路教育學院的英語教學為例,首先分析了現有的幾種網路教學模式,在此基礎上,對它們進行了改進、補充和綜合應用,並給出了詳細的實現過程。該模式兼顧語言知識的學習和語言技能的培養,擺脫了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英語教學模式,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過程的主體。實踐結果表明,該模式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現有網路教學模式的分析
根據網路環境中教學過程的教學組織形式和學生學習過程管理的主動性,我們將目前比較流行的教學模式進行歸類。
1.以集體學習為主的講授型模式
該模式來源於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因其可用於一定規模的學生在短時間內接受系統知識、技能的培訓,被認為是最經濟的教學模式之一。在網路環境中,它不僅可以利用網路所提供的功能進行「雙主」(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而且不受傳統課堂人數、時間和地點的限制,較好地突破了客觀因素的限制。因此,網路教學可以根據教師和學生登陸網路的時間差異劃分為同步式講授和非同步式講授,不同的講授方式也將採取不同的程序、策略和評價方式等。
(1)同步式講授
同步式講授是指分布在不同地點的教師和學生在同一時間登陸在網路上,進行網路教學。教師在遠程授課教室中通過直觀演示、口頭講解、文字閱讀等手段向學生傳遞教學信息,網路將這些信息傳遞到學生所在的遠程學習教室,學生通過觀察感知、理解教材、練習鞏固、領會運用等過程進行學習,通過一定的設備可允許學生和教師進行簡單的互動。該模式要求採用實時互動式遠程教學系統,因此,對網路傳輸率和硬體設備有較高的要求。
(2)非同步式講授
非同步式講授的網路教學模式下,教師將教學要求、教學內容、以及教學評測等教學材料,編製成HTML文件,存放在WEB伺服器上,學生通過瀏覽這些頁面,即網路課件來達到學習目的;另外,還可以將教師課堂授課的情況實際拍攝下來,經過適當剪輯後,製作成流媒體的光碟課件。當學生遇到疑難問題時,可以通過BBS或電子郵件向教師請教。
這種模式的特點在於教學活動可以全天24小時進行,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學習的時間、內容和進度,可隨時在網上下載學習內容或向教師請教。

2.以個體學習為主的教學模式
該模式可以分為五大類:自學輔導型、掌握學習型、案例學習型、問題教學型、探索學習型。
盡管這些教學模式存在一些差別,但在操作上也存在著共性,如它們的學習支持方式都包括下列途徑:
(1)通過電子郵件非同步非實時地實現;
(2)通過網上的在線交談方式實時實現;
(3)教師編寫的存放在特定伺服器上的問題庫;
(4)BBS系統不僅能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強大的交流功能,也能為學習提供支持。

3. 以小組學習為主的教學模式
(1)討論學習模式
基於Internet的BBS可以很輕松地實現網上的討論學習。討論學習模式也可以分為在線討論和非同步討論。在線討論類似於傳統課堂教學中的小組討論,由教師提出討論問題,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討論;非同步討論是由學科教師或學科專家圍繞主題設計能引起爭論的初始問題,並在BBS系統中建立相應的學科主題討論組,學生參與到某一討論組,進行討論或發言。教師還要設計能將討論逐步引向深入的後續問題,讓組內的學生獲得進一步的學習。
(2)協作學習模式
協作學習是學生以小組形式參與、為達到共同的學習目標、在一定的激勵機制下最大化個人和他人習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關行為。在協作學習中,學習者藉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實現學生之間的雙向互動,並利用必要的共享學習資料,充分發揮其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行意義建構獲得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強調學習者的創造性、自主性和互動性。

二.非同步式講授和自學輔導相結合的改進模式
無論是在網路教學模式還是傳統教學模式下,對於語言知識的學習,最直接的方式莫過於教師的講解,因此,講授型的教學模式在網路英語教學中仍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如上所述,同步式講授對於網路的傳輸率,以及硬體設備都有較高的要求,同時對於學習時間和學習內容都有一定的限制,交互性也不強;而非同步式講授則顯得更為靈活,學生可以自由地選擇學習的時間、內容和進度。因而,非同步式講授模式被廣泛地應用於網路英語教學中。
在實際教學中,除了語言知識的傳授,還要注重語言技能的訓練,而來源於傳統教學的講授型模式很難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因此,我們選擇了交互性和自主性較強,同時符合外語教學規律的自學輔導模式來實現語言技能的培養。這種模式通過討論交流、教師啟發答疑以及練習總結逐步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還有助於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和學習策略的掌握。這樣,通過這兩種模式的結合使用,能夠同時做到語言知識的傳授和語言技能的訓練。
但是,這兩種教學模式也都存在著一些不足。例如:非同步式講授缺乏對學生的有效監督和實時交互性,自學輔導中由於學生基礎和學習能力的參差不齊,對於學習指導的需求也不同,而教師在其中的指導力度相對薄弱等。鑒於此,我們對這兩種教學模式進行了如下改進和補充:(1)增加了「網上導學」模塊,以加強教師的主導作用;(2)為了加強學習監督,在學習評價中實行了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3)為了加強學習過程中的實時交互性,除了使用常規的交流手段,如:BBS和E-mail以外,還開設了可以實現實時交互的語音教室,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具體的教學過程如下:
1.課件學習
如上所述,在非同步式講授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利用網路課件或光碟課件來達到學習目的。這樣,學生無需在指定時間與指定教室中學習,就可以隨時隨地得到教師授課內容。同時該模式也要求課件能充分體現學習者的特點,並能適合網上信息的表達與傳輸,以實現好的教學效果。我們的課件實現了這個要求,它集學習欄目和交互功能為一體,是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指導思想下設計而成的。以《大學英語(一)》精讀為例。傳統的英語精讀課,主要依賴於教師的課堂教學,學生被動的根據教師安排接受知識,學習時間、學習地點、學習內容和學習進度沒有可選性,學生基本上沒有什麼自主性可言,學習興趣更是很難被考慮在其中;而我們的網路英語教學則把課程的學習科學地劃分成了若干模塊,包括課程講解、例題分析、交流園地以及適用於不同學習階段、實現不同教學目的的配套練習等。另外,課件中穿插了形象的flash動畫和大量體現英語國家文化背景的資料和圖片,都為語言學習提供了形象生動的情景。歸納來說,該課件交互性強、資源集中、信息量大、形象直觀,它不僅保證了大量語言知識的獲取,又注重語言技能的培養,而且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基礎、需求及興趣有目的地選擇學習內容,從而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網上導學
網路教學強調主導-主體的教學結構,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創造型人才的同時,教師的主導作用是不容忽視的。而我們的主導作用主要是通過網上導學的形式實現的,它包括以下內容:
(1)闡明學習任務和要求,幫助制定學習計劃,掌握網路課程的學習方法
網路學習並不等於學生和教師處於完全分離的狀態,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從整體上給予學生指導。所謂的整體就是教師應該幫助學生了解網路學習及網路英語課程的特點、明確學習任務並根據要求和自身情況制定網路學習計劃,進而熟悉網路學習步驟。我們通常的做法是在學期開始時,在網上發布「開篇導學」、「本學期教學計劃」、「網路學習指南」等資料,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明確課程學習的具體步驟、目標、方法等。
(2)根據具體教學內容提供各種形式的導學材料
網路教學模式區別於傳統教學模式的主要特徵就是學生成為了學習過程的主體,但這並不意味著學習過程是由學生獨立完成的,教師必須對學習活動進行有效的組織和干預。例如:我們需要根據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分階段地把各單元的重要語言點經過濃縮、提煉後轉化成綱要性的「階段導學」和重點突出、講解詳細的「周導學」作為課件內容的重要補充,放於BBS上;另外,根據各單元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在稍微超前於學生知識水平的邊界上,提前預設出某單元學習需要注意的若干問題,分階段提出並進行講解,這實際上是在幫助學生提出問題,例如:「Do you know how to use 「case」?」,「some frequent questions about subjunctive mood」等;學習方法的指導也是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根據與學生的日常交流和觀察,提供適當的學習方法指導材料,有助於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

3.網上答疑
無論哪種教學模式,答疑都是教學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在課堂英語教學中,教師的答疑是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因而學生向教師提問的機會也是有限的,答疑的方式基本上屬於一問一答式,學生有時會因為心理因素而羞於提問,教師獲得的反饋也非常有限;而在網路英語教學中,由於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每一個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隨時通過BBS、E-mail和語音教室等媒介向教師提問,在答疑過程中,教師可以盡量使用啟發式的話語,採用討論的形式,經過多次交互後,幫助學生找到答案。其優點在於,注重分析的過程,避免了簡單的一問一答,激發學生自主思考;由於師生討論是在虛擬環境下進行的,學生完全可以克服課堂教學中膽怯的心理,積極與教師展開交流,教師因此也獲得了更多的反饋信息,便於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並調整自己的教學工作;在此過程中,學生還可閱讀一些教師提供的參考資料。

4.自學輔導
自學輔導主要針對大學英語泛讀課程和聽說課程,要求學生對課件和教材進行自主學習,具體過程如下:闡明學習任務—提供學習要點及方法—學生自學—討論交流—教師啟發答疑—練習總結。利用該模式,學生可以在教師組織下,開展討論交流活動。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擬訂討論主題,必要的時候給出討論的線索和提示。另外,教師必須隨時跟蹤討論情況,及時給予指導,避免討論中出現偏離主題的情況,討論結束後還需要進行總結和評價,對於學生的積極參與要給予充分的肯定,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例如:在實際教學中,為了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我們藉助語音教室,開辦了「English Corner」。在每次的活動中,需要預先確定一個交流主題,選定活動主持,該主持要把整個交流活動組織起來,激發大家的交流慾望,同時,要對本次活動進行總結;另外,教師參與並協助學生開辦了英語學習論壇,與學生一起進行英語學習。這么做的目的是讓每個學生都有和老師、同學用英文交流的機會、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得到老師的單獨輔導;另外,由於師生之間、同學之間都是在一種虛擬環境下相處,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膽怯心理也不會存在,進而每個學生都獲得了更廣闊的學習空間和更多的學習機會,也就是在這種交流中,學生的語言技能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5.學習評價
目前,我們的學習評價主要針對大學英語精讀課程,採用了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模式。由於網路的局限性,缺乏監督是網路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而對語言學習來說,平時的積累又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我們主要利用「課程作業」對學生進行形成性評價。課程作業是針對各單元的內容分階段設計而成,學生必須通過所有的課程作業,才具備參加總結性評價的資格,才有可能通過該門課程的考核;而總結性評價主要是採取集中考試的方式實現的。

網路教育便捷、靈活的「五個任何」(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從任何章節開始、學習任何課程),在學習模式上最直接體現了主動學習的特點,充分滿足了發展中的現代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基本要求。本文以中國人民大學網路教育學院的英語教學為例,對現有的網路英語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進、補充及綜合應用,並給出了詳細的實現過程。該模式兼顧語言知識的學習和語言技能的培養,擺脫了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英語教學模式,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保證了學生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同時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這種教學模式不僅最大限度地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網路教學,又符合大學英語教學的基本規律和要求,同時盡可能地降低了網路帶來的負面影響。
當然,其它的網路教學模式也可能在網路英語教學中發揮很好的作用,我們將在以後的工作中不斷探索,充分利用網路的優勢,尋求更優的網路英語教學模式。

⑸ 網路課程什麼

鏈接:

提取碼: mwvh

網路課程就是通過網路表現的某門學科的教學內容及實施的教學活動的總和,是信息時代條件下課程新的表現形式。它包括按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組織起來的教學內容和網路教學支撐環境。其中網路教學支撐環境特指支持網路教學的軟體工具、教學資源以及在網路教學平台上實施的教學活動。網路課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開放性、協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徵。

⑹ 網路教學模式的幾種類型

: 講授型模式 個別輔導型模式 討論學習型模式 探索學習型模式 協作學習型模式. 關於網路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何克抗 目前在各級各類學校中採用的教學模式主要有兩大類:一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二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一、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則是進入九十年代以後隨著多媒體和網路技術的日益普及(特別是基於Internet的教育網路的廣泛應用),才逐漸發展起來的。多媒體和網路技術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觀的互動式學習環境(這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進行協商會話、協作學習),能提供圖文聲像並茂的多種感官綜合刺激(這有利於情境創設和大量知識的獲取與保持),還能按超文本、超鏈接方式組織管理學科知識和各種教學信息,目前在Internet上按這種方式組織建構的知識庫、信息庫浩如煙海,並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資源(這不僅有利於學生的主動發現、主動探索,還有利於發展聯想思維和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因而對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與發展,即促進學生關於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其他的教學媒體或其他學習環境無法比擬的。而「情境創設」、「協商會話」和「信息資源提供」正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所要求的學習環境必須具備的基本屬性或基本要素[1],可見,多媒體和網路技術的普及,實際上為實現建構主義的學習環境提供了最理想的條件。這就不難理解,自進入九十年代以來,為什麼隨著多媒體和網路技術的普及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會在西方迅速流行。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學習環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建構主義的 教學理論則要求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要求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採用全新的教育思想與教學模式(徹底摒棄以教師為中心、強調知識傳授、把學生當作知識灌輸對象的傳統教育思想與教學模式)、全新的教學方法和全新的教學設計(以「學」為中心的教學設計理論正是順應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的上述要求而提出來的)。因而很自然地,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就成為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的主要理論基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注意在學習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相應的教學設計主要圍繞「自主學習策略」和「學習環境」兩個方面進行。前者是整個教學設計的核心——通過各種學習策略激發學生去主動建構知識的意義(誘發學習的內因);後者則是為學生主動建構創造必要的環境和條件(提供學習的外因)。目前常用的自主學習策略有「支架式」、「拋錨式」、「隨機進入式」、「自我反饋式」和「啟發式」等多種。這種教學模式由於強調學生是認知過程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因而有利於學生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有利於創造型人材的培養,這是其突出的優點。但是,這種教學模式由於強調學生的「學」,往往忽視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忽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另外,由於忽視教師主導作用,當學生自主學習的自由度過大時,還容易偏離教學目標的要求,這又是其不足之處。由於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的主要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所以上述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的優缺點正是建構主義理論本身優缺點的具體體現,在我們應用與推廣建構主義理論的過程中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 由以上分析可見,兩種教學模式各有其優勢與不足,不能簡單地用後者去取代或否定前者,也不能反過來用前者去否定或取代後者。而是應當彼此取長補短,相輔相成,努力做到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既注意教師的教,又注意學生的學,把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主動性、積極性都調動起來。其最終目標是要通過這種新的教學思想來優化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以便培養出具有高度創新能力的跨世紀新型人材。為了與前面的以教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和以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相區別,我們把按照這種思想和目標實現的教學模式稱之為雙主教學模式(以強調這種教學模式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要調動教與學兩個方面的主動性、積極性。應當著重指出,這里所說的「雙主」和前幾年有些人所主張的「學生是主體,教師也是主體」的「雙主」是有原則區別的兩個不同概念。如上所述,我們所說的「雙主」是指既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這里的認知主體只有一個──就是學生;而有些人所主張的「雙主」,則是指雙主體,其用意是強調「教師也是主體」,所以其實質仍是維護「教師中心論」,這是我們不能苟同的)。 二、以教師為中心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 由於雙主模式是在以教師為中心教學模式和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形成的,所以為了闡明雙主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必須先了解以教師為中心教學模式和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上面我們已經簡要地論述了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的主要理論基礎--建構主義,下面再對以教師為中心教學模式的主要理論基礎作一扼要介紹。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由於是九十年代以後隨著建構主義的日益流行才逐漸發展起來的,所以其理論基礎比較單一,就是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而以教師為中心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則比較復雜,因為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已經存在了幾百年。從十七世紀三十年代捷克的誇美紐斯發表《大教學論》,提出班級授課制度,開創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以來,經過歷代眾多教育學家、教育心理學家的努力,使這一領域的實踐探索不斷深入,理論研究成果也層出不窮。其中比較突出的有十九世紀德國赫爾巴特的"五段教學"理論(預備、提示、聯系、統合、應用),二十世紀前蘇聯凱洛夫的教學理論(他運用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對赫爾巴特的五段教學加以改造,提出一種新的五段教學論--激發學習動機、復習舊課、講授新課、運用鞏固、檢查效果),贊可夫的"發展觀"(認為教學不僅應當為掌握知識和技能服務,而且應當促進兒童的一般發展,即兒童心理各個方面的發展),巴班斯基的"最優化"理論(最優化"是指要從實際情況的具體條件出發,確定效果和時耗的雙重質量標准,選定最佳教學方案,按照實施中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活動進程,以期達到最大效益,並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最合理的教育和發展),以及美國布魯納的"學科結構論"(認為不應強調增加教材的量,而應按照學科內容自身的體系結構即圍繞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來進行教學,才能有效地促進兒童的智力發展),布魯姆的"掌握學習"理論(認為絕大多數甚至90%以上的學生都能很好地掌握教學目標的要求),加涅的"聯結-認知"學習理論和他的"九段教學法",直到二十世紀後半葉奧蘇貝爾的"學與教"理論等等。 綜觀上述和以教師為中心教學模式有關的眾多理論,盡管其中每一種都對這一領域從不同的角度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但是真正能作為主要的理論基礎對以教師為中心教學模式給以 全面支持的恐怕只有奧蘇貝爾的"學與教"理論。這是因為,學習過程既涉及認知因素,也涉及情感因素。因此,若要對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給以全面的理論支持,必須既研究認知因素對學習過程的影響,又要研究情感因素對學習過程的影響;為了能實現對教學過程的優化,真正提高學習的質量與效率,最好還能在上述兩方面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一套可以付諸實施的有效教學策略。按照這樣的要求,再來看看上述各種理論,不難發現,其中有些理論完全沒有認知心理學的研究基礎(如赫爾巴特和凱洛夫的理論),有些雖然考慮了認知因素,但對認知學習理論的堅持不夠徹底(如加涅和布魯納的理論),其它或是對情感因素在學習過程 中的影響重視不夠,或是未能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 只有奧蘇貝爾對這三個方面都作了較為深入的探索並取得重要成果。因此我們認為,以奧蘇貝爾的"學與教"理論作為 以教師為中心教學模式的主要理論基礎是恰當的(但是並不否認、更不排斥其它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也能對這種教學模式在某些方面提供支持)。下面就是關於奧蘇貝爾理論的介紹。 奧蘇貝爾的"學與教"理論內容很豐富,主要涉及三個方面:"有意義接受學習"理論、"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和"動機理論"。分述如下: 1."有意義接受學習"理論 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在對學習類型做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將"學習"按照其效果劃分為"有意義學習"與"機械學習"兩種類型。所謂有意義學習,其實質是指[2]:"符號表示的觀念,以非任意的方式和在實質上(而不是字面上)同學習者已經知道的內容聯系在一起。所謂非任意的和實質上的聯系是指這些觀念和學習者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某一方面(如一個表象、一個已經有意義的符號、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有聯系。"換句話說,要想實現有意義的學習--真正習得知識的意義,即希望通過學習獲得對知識所反映事物的性質規律及事物之間關聯的認識,關鍵是要在當前所學的新概念、新知識(即"符號表示的觀念")與學習者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某個方面(表象、概念或命題)之間建立起非任意的實質性聯系。只要能建立起這種聯系就是有意義的學習,否則就必然是死記硬背的機械學習。奧蘇貝爾認為,能否建立起新舊知識之間的這種聯系,是影響學習的唯一的最重要因素,是教育心理學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一條原理。正如他的代表性論?quot;教育心理學--一種認知觀點"一書的扉頁中用特大號字所表述的[2]:"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結為一條原理的話,那麼,我將一言以蔽之曰:影響學習的唯一最重要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麼。要探明這一點,並應據此進行教學。"奧蘇貝爾指出,要想實現有意義學習可以有兩種不同的途徑或方式: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接受學習的基本特點是[2]:"所學知識的全部內容都是以確定的方式被(教師)傳遞給學習者。學習課題並不涉及學生方面的任何獨立的發現。學習者只需要把呈現出來的牧希ㄎ摶庖逡艚諢蚺潿孕穩荽剩灰皇資�蚣負味ɡ恚┘右閱諢�蜃櫓��員閽誚�茨掣鍪焙蚩梢岳�盟�虯閹�儐殖隼礎?quot;發現學習的基本特點則是[2]:"要學的主要內容不是(由教師)傳遞的,而是在從意義上被納入學生的認知結構以前必須由學習者自己去發現出來。"可見,前者主要是依靠教師發揮主導作用,並通過"傳遞-接受"教學方式(奧蘇貝爾簡稱之為"接受學習")來實現;後者則主要是依靠學生發揮認知主體作用,並通過"自主發現"學習方式(也稱"發現式"教學,奧蘇貝爾則簡稱之?quot;發現學習"或"發現教學法")來實現。奧蘇貝爾認為這兩種教學方式都可以有效地實現有意義學習,關鍵是要能在新概念、新知識與學習者原有認知結構之間建立起非任意的實質性聯系。反之,如不能建立起這種"聯系",不僅"傳遞-接受"教學方式將是機械的、無意義的,就是"發現式教學"也不可能實現有意義學習的目標。 奧蘇貝爾還強調指出,如果根據學習引起的能力變化來區分學習類型(能否實現有意義學習是引起能力發展變化的關鍵),即根據用何種方式來引起能力變化(也就是用何種方式來 實現有意義學習),那麼,就只能區分出"接受學習"與"發現學習"兩種,而所有其他的學習類型皆可併入到這兩大類型之中。他認為目前學術界對學習類型的眾多分類(如"辨別學習"、"概念學習"、"嘗試錯誤學習"、"條件反應學習"、"配對聯想學習"……等等)實際上都是"沒有按照這些學習類型所引起的能力變化來區分學習"的結果[2]。因此,在後面的論述中我們也將只對"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兩種學習類型(也就是"傳遞-接受"教學方式和"發現式"教學方式)進行討論,對於其他的學習類型與教學方式則不予涉及。 2."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 奧蘇貝爾不僅正確地指出通過"發現學習"和"接受學習"均可實現有意義學習,而且還對如何在這兩種教學方式下具體實現有意義學習的教學策略進行了研究,特別是對"傳遞-接受"教學方式下的教學策略作了更為深入的探索,並取得了成為教學論領域一座豐碑的出色成果--"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

⑺ 網路環境下的教與學的模式有哪些

一、確立網路環境下教與學的策略
在一年多的探索實踐中,我們首先研究和確立了網路環境下的教學策略,我們深切地感悟和領會到:網路環境下的課堂教學與傳統的課堂教學在教材組織、師生角色、學習方式上有著本質上的差異。主要體現在:
1、教材來源和形式上的多樣性。
網路教學從根本上改變了教材的來源和形式,使教材呈現出多樣性、非線性和綜合性。
(1)教材來源的多樣性。網路教學的教材不僅僅是教科書;還包括網上資源進行篩選後下載的學習資料,學校課件製作室開發製作的多媒體教材,學生之間通過調查、考察、搜集的各種信息資料等。
(2)教材呈現的非線性。網路環境呈現在學生面前的不僅是文字材料,而且音像、圖片、方法等電子教材,以非線性的網狀結構形式呈現出來。
(3)教材組合的綜合性。從我校2000年起至今不同學科的網路教學試驗課分析,其中語文、社會學科是以主題形式的綜合形式設計的,而數學、自然、美術等學科是以單元形式加以綜合組織的。教學的周期打破了原來以課時為單位的安排,演變成以星期、以月或以學期為單位的靈活樣式。
2、師生角色的重新定位。
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處於主宰課堂的中心地位,而在我們網路教學中,教師的這種地位和作用被弱化了。教師的角色轉變為教學的設計者、組織者;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幫助者。從網路環境課上,我們看不到教師從頭到尾滔滔不絕的演講或對學生指名提問,教師大量的工作在於課前對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對學習資源進行採集、篩選、整理。學生在課上可以自選練習,自行檢測,檢測或考試不再是學生懼怕的學習形式。數學課「賽一賽誰最強」的學習環節中,學生可以相互出題,相互批改,相互競賽;他們可以根據自己學習的不同能力,自主選擇學習要求。如語文課「自主學習,理解課文」的教學環節中,對學生的自學要求分為A、B、C三個層次,由他們自行選擇;在「展示成果」的學習環節中,學生可以自選主題和形式,自找資料,自我研究。整個教學過程都是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而組織確立的。
3、學習方式的變革。
網路下的教學追求的是多種多樣的、全新的學習方式,它為兒童的學習提供了研究設計、交互協作、實踐體驗等多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如《只有一個地球》的課堂教學就是學生研究性學習的方式。教學中讓兒童模仿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通過網上瀏覽、網下調查、收集大量的研究資料或事實資料,對保護地球生態環境展開研究;設計性學習是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後的成果設計。兒童把保護地球生態環境課題研究成果通過網頁、作文、寫信、發郵件、畫圖、提倡儀書等多種形式展示,這都是兒童全新學習方式的體現。網路教學中的協作學習方式,不僅要求學生與教師的交流,還要求與其他學生之間的交流和相互協作。如我們在小學數學第八冊《量的計量》教學中,通過設計「比一比誰最好」、「賽一賽誰最強」教學環節,採用組織競賽,相互考試、協作討論等學習方式。
二、探索網路環境下教與學的模式
網路環境下教與學的創新研究是教師通過網路創設教與學的環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實現學生多方面能力綜合發展,重視活動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通過學生的主體探究活動主動積極地構建自己的認知結構,獲得具有創新意義的學習成果。根據網路教學交往的公平性、隱形性、交互性、主體性等特點,我們著重研究以下網路環境下教學模式結構。
1、構建網路環境下開放式作文教學模式的研究
現代教學技術發展方向的多媒體網路等現代信息技術與其相適應的教學開發和應用,形成了一種圖、文、聲、像並茂,人機交互的教學方式。在教師創設的多媒體網路教學系統中實現了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使學生能在網路環境下依據問題進行創造性學習,極大地提高了作文教學效率,優化了作文教學結構,促進了師生創新精神的發揚。
(1)創設情境,啟發想像。利用多媒體圖、文、聲、像並茂的特點,從內容入手,創設或再現學生熟悉的人、事、物、景,有步驟、有重點地指導學生圍繞自己的愛好選擇有關人、事、物、景,進行觀察、想像,激發學生的興趣,促使其產生表達自己真情實感的強烈願望。
(2)指導觀察,以說促寫。優美的景物、生動的場面的依次出現,首先為學生解決了「言之有序」的問題,幫助學生選擇材料,安排段落,確定詳略。接著著重指導學生觀察,討論「怎樣寫」,解決「言之有物」的問題。在學生定向觀察多媒體畫面時,教師根據寫作要求、寫作重點、難點,不斷採取重放、關鍵處定格、放大或縮小等技術手段,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展開想像,對寫作重點處教師還可作一些注釋說明,設計問題,將畫面情境與感知吸收材料緊密結合起來,啟發學生豐富的想像,學生把各種信息進行加式編碼,變成指令性信息,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同時,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濃厚的興趣,引起了他們美好的回憶。
(3)交互學習,自主習作。學生在前兩步的基礎上,開始自主習作。自主習作由學生通過計算機來處理語言文字,從詞、句、篇到標點符號及文字的排版,把自己的習作顯示在計算機屏幕上。在學生自主習作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學生隨時可以通過網路語音系統向老師提問或請教,也可以通過網路瀏覽同學的習作:二是學生可以隨時獲得幫助信息,以解決習作中遇到的困難。教師則通過網路,瀏覽學生的習作情況,給學生以個別指導,及時發現學生習作中的共性問題,找出可作為評改的作文,為下一步作好准備。
(4)評改例文,強化重點。教師把要評改的例文或片斷,通過網路發送給每一位學生,根據習作要求,抓住重點,指導學生評改。先讓同學讀一讀例文,然後教師引導學生對照習作要求評改例文:好,好在哪裡,為什麼?有哪些不足的地方需要修改,怎樣改?習作的重點部分可再次出現畫面,讓學生進行文字與畫面的對照,看重點寫得是否具體,用詞是否准確,聯想是否合理。
這一環節要點是教給學生怎樣去分析一篇文章,讓學生明白怎樣的文章才是符合寫作要求的,指導學生怎樣去評改作文,培養他們的修改能力,養成邊思考、邊修改的習慣,為自評自改打下基礎。
(5)修改習作,存檔列印。學生根據上面的例文評改,對照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如有部分學生修改還有困難的話,這一步中可繼續採用第三步中網上請求、獲取幫助等方法進行修改。修改定稿後進行重新排版,預覽沒有問題後,就可以列印成文,同時讓學生把自己的作文拷貝到自己的磁碟上,形成自己的「習作集錦」。
2、構建網路環境下自主創新教學模式
網路環境下閱讀教學自主創新教學模式是融「自主」與「創新」為一體,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自定主題進行研究性學習,實現創新意識及創新精神的培養的一種課堂教學操作樣式,達到語言知識及技能、習慣態度與價值感的同步增長。還是以「只有一個地球」為例:
(1)網頁導入,激發興趣。在學生優美的朗讀聲中展示「美麗壯觀」、「和藹可親」、「渺小」等上節課學生的主題研究網頁,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打開網路,自學課文。學生打開自學庫自選要求進行自學、自練、自評、自行校正,在自主學習中還可以運用交互系統向教師、同學求助達到自學要求。
(3)自主選題,創新學習。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自選主題,自找資料,進行研究性學習;教師在網路上提供資源庫、方法庫、展示庫、交互庫,為學生順利進行研究性學習提供條件。
(4)自製成果,努力創新。學生根據展示庫的要求和自己的特點愛好選擇展示方式:網頁製作、想像作文、發郵件、提倡議、寫感受、畫漫畫等。進行創作。
(5)展示成果,交流促進。學生可以在網上選擇同學的作品進行瀏覽,並作出評價;教師在學生作品中選擇有代表性的,在全班展示、評議,再請學生交流自評情況,達到相互促進。
(6)延伸課外,探索深化。課外要求學生到英特網上去學習,去實踐,進一步探索,當個環保小衛士。
3、構建網路環境下自主協作差異式教學模式。
網路環境下自主協作探究式教學模式是立足數學課堂教學的實際而構建的一種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多維合作的教學模式。學生在自主協作中整體推進,在探索中提示思維、發展思維,最終形成能力,學會合作探究。在課堂上打破邏輯演繹推理的做法,增強學生歸納和直覺估算能力,從而體現數學文化特徵。具體研究內容如下:
《多邊形面積的計算》是小學數學人教版第九冊教學內容,包括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計算。本課教學設計以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理論為依據,在內容編排上,構建了以多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教學為單元,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藉助媒體形象直觀的演示過程,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公式的由來;在教學目標上,實施分層教學目標,採用基礎性目標和發展性目標相結合,使全班人人學會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達到人人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的由來;學有餘力的學生能自由選擇學習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和梯形面積的計算,為學生提供更寬的學習時間和空間,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均衡發展。
本課教學以學生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認識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以及通過自學操作為基礎,圍繞「問題一解決」,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展開教學。教師通過問題情景,激發學生興趣,激活學生思維,在網上設置查看答案及幫助信息等,及時矯正學生思維,保持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促進學生系統地牢固掌握知識,努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探究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按四步實施:情景導入一基礎訓練一自主探究一自我總結。依據兒童心理特點,運用擬人化的手法,創設兔媽媽的五個孩子為誰製作的圖形大而爭論不休的情景,增強學生生活情趣,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依據兒童思維特點,利用教學媒體,讓學生清晰觀察動態過程,豐富學生感性認識,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發現,填寫實驗報告,揭示規律,從而獲得面積計算公式的概念。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幫助者與合作者,通過學生自我判斷、自我探究、自我選擇性的學習、自我總結性評價等形式,努力體現教學的一體化。
三、開發網路環境下教與學的資源
網路環境下的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相比,在教與學的時間、地域和環境方面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它需要大量的信息和資料來補充和加入,必須全面開發網路的課程資源,使教與學由封閉走向開放,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1)開發網路信息為教師構建寬廣的教學設計平台。2000年下半年開始,通過Intemet網上的搜集下載教學資源、購置部分教學素材課件和教師群體自我設計開發教學資源,我校啟動了校園教學數字化資源的建設,加入地區局域教育網,並成為北京景山遠程教育示範學校,而全國教育資源的鏈接,更是為師生的網路教學設計提供了多種信息源。
(2)網上學校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2000年1月我們在Internet上建立學校的青苑網站,同年9月我們又初步建起了校內的網上學校,設置青苑之星、小荷初露、網上教程、電子閱覽、在線試題、即時輔導和網路知識等欄目。開放的網上學校,為學生創造了豐富的學習資源環境,讓他們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進行自覺主動地學習。
(3)校園熱線支撐教與學的多向交流。學校於2000年10月建起了校內熱線,主要包括BBS、部門(教導處、教科室、大隊部、教研組等)主頁、班紐(四至六年級各班)主頁、個人(教師、學生)主頁。少先隊大隊部的「蓓蕾網苑」有「校園熱點新聞」和「碰碰車」等欄目,及時報道傳播了校內外學生關心的新聞。今年4月24日,我校在接待江蘇省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工作協作會代表來校視察的過程中,少先隊大隊部「蓓蕾網苑」的幾十位少先隊員,在一小時不到的時間內,對來校視察的代表們的活動進行采訪拍攝、新聞編輯和網頁製作,即時向代表們匯報了他們在校活動的情景、及時、正確的網上報道中並插入了多幅代表們視察學校和聽課的照片,贏得了省教育廳周稽裘副廳長和代表們的熱情贊賞。
隨著我校網路環境下教與學研究的深化和普及,促進了教師觀念的更新,推進了課程的再設計、再創造,師生角色的轉換,新的學習方式不斷涌現,師生的信息素養得到不斷提高。教師團體2000年榮獲無錫市多媒體軟體現場製作一等獎;榮獲網路環境下數學課堂教學全國二等獎;2001年又榮獲無錫市第三屆校園電視專題片一等獎、片頭製作二等獎、校園新聞二等獎;在網路環境下教師的教學設計更是在各種比賽中屢屢得獎。
目前我校全體師生正以全新的感受和體驗積極參與「網路環境下的教與學創新」探索。我們堅信:一種嶄新的教與學的教育形態必將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⑻ 網路教育主要的教學模式是什麼

網上為主,線下輔助!

⑼ 簡述網路課程教學支持平台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網路課程教學支持平台的基本功能:
一、內容資源管理:
1、實現了課程學習內容和學習輔助工具的分離,提高了課件的重用性,並使課件來源多樣化;兼容多種文件格式課件。
2、數字收發箱:接收、儲存、管理學生作業;學生之間的文件互換;
3、在線日歷:提醒重要日程安排;管理、查看任務實施情況;
4、電子黑板:記錄筆記功能,可隨時隨地上網學習。
二、在線交流功能:
1、支持多種教學模式:同步教學、非同步教學、教師引導下的學生自主學習;
2、討論區:提高能夠在線論壇,激發學生以提問方式進行學習;
3、虛擬教室:輔導、答疑、交流工具,功能包括實時聊天、白板、課程內容展示等;
4、群發郵件:郵件組將根據課程分組、用戶身份,自動生成郵件組。
三、考核管理功能:
1、試題庫管理功能:提供八種題型;可定製個性化試題;
2、創建實時測驗:可自動判分,學生可立即得到測試結果;
3、測驗定時功能:可設置考試時間,以及考試開放時間;
4、在線成績簿:教師可以查閱評分細目,可對成績進行分類索引。
四、系統管理功能:
1、系統注冊和課程創建,角色管理功能以及分級授權管理機制;
2、模塊拓展:開放API,模塊管理,可與其他應用系統集成;
3、完善的管理、統計、考評體系:
4、跟蹤、統計: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從質、量兩個方面進行;
5、靈活、方便的機構、人員、角色管理功能以及分級授權管理機制;
6、資源管理:題庫管理,課程管理可實現資源的最大共享。

⑽ 不同平台的鼓勵機制是什麼

網路平台激勵機制
一、問題提出
學習動機不強、參與程度低一直是網路學習中存在的普遍問題,針對這個問題,目前的一些研究成果中主要提出了優化教學資源、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加強教師參與、增強過程性評價等策略。實際上,這些策略主要涉及兩個關鍵要素,一個是教師,一個是網路教學平台。其中,平台的作用則體現在為教師激勵策略的實施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既包括對各種教學資源組織呈現、教學活動開展的支持,又包括對各種學習行為數據的採集分析、對各種學習評價策略的支持。然而,目前主流的網路教學平台在資源共享、教學組織、互動交流等方面的功能已經較為成熟,在學習評價方面,功能還未能盡如人意。
劉盛峰等通過調查研究,發現遠程學習者的學習動機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為了工作的需要」、「為了提高素質,提高競爭力」、「為了獲取文憑」。姚巧紅等對大學生網路學習情況的調查研究則發現,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通過考試和滿足興趣等是學生利用網路進行學習的三項主要動機。可見,在我國,無論是遠程教育還是學校教育,學生參與網上學習的動機都是以外部動機為主。在這樣的情況下,通過合理的評價機制督促學生積極參與就顯得尤為必要。目前,人們普遍認可的一種評價方式是開展過程性評價,將學生的參與程度反映到課程成績當中,而如前所述,當前主流的網路教學平台對這一策略都未能提供較好支持;另外,相關的研究也多是僅僅簡單提到這一策略,對於如何具體實現則未進行深入探討。實際上,這一策略說起來簡單,但真正要在網路教學平台中實現,還需要考慮很多方面的具體問題。因此,設計一個具體的網路教學平台中的學習激勵機制並進行技術實現,研究如何通過評價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程度,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二、網路教學平台的學習激勵機制
1.參與學習,記錄積分
以積分作為考查學習參與程度的依據。為登錄平台、利用資源、分享資源、討論交流等平台中的各種活動分別賦予一定的單位積分,學習者每當參與某種活動,就會獲得相應的單位積分,隨著學習的不斷進行,學習者的單位積分不斷累積,構成總積分。積分通過次數、時間等量化數據客觀地反映了學習者的參與程度,既記錄了學生在各個活動中的參與情況,又將各種數量單位統一在了一個體系當中。
2.單位分值,自主設定
網路教學平台中各種參與積分計算的活動都被賦予一定的單位積分,這些單位積分不是系統內置、一成不變的,而是可以由教師自主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要求學生參與的學習活動類型不同、側重點也不同,有的要求學生多學習教材內容,有的則要求學生多參與討論,由教師設定單位積分,便可針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靈活安排不同活動單位積分的相對權重,使積分的計算更加合理。
3.任務完成,積分開始
學習者想要獲得積分,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達到教師設定的最低標准。教師除設定每類活動的單位積分值外,還要設定每類活動的最低要求,學習者只有完成最低要求規定的任務,才開始獲取積分。通過這種方式,既能夠督促學習者完成基本的學習任務,又能激勵學習者持續積極參與。
4.積分排名,分段計分
對學生按照所獲積分的多少進行排名,並將學生的名次劃分為若乾等級,為每個等級設置一定的分數,這樣,學生名次對應等級的分數就是其積分所對應的成績。這種方式根據名次計算成績,不設積分上限,可以激勵學習者持續積極參與;而劃定等級的分段計分,又可以模糊相近積分之間的差異,避免學習者為了追求一兩個名次而進行惡性競爭,使成績的計算更加公平合理。
5.參與情況,實時反饋
向學習者實時呈現自己的積分狀態,包括總積分以及每一項活動的積分,使參與學習的同學能夠看到自己積分的不斷增長,與此同時,呈現學習者目前的積分的名次以及各項活動中全班同學的平均水平,這樣,讓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通過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以及所處位置,有利於積極參與的同學維持學習動機,也有利於積分較少的同學及時發現差距。除向學生實時反饋之外,也向教師實時呈現全班同學的積分狀態,使教師能夠及時了解全班同學以及個別學習者的學習狀況。
6.積分規則,靈活配置
允許教師對各種參數進行自主配置,包括前面提到的參與計算積分的活動項、每一項的單位積分值、積分的等級數量及范圍、每一等級的對應的分數等,這些內容共同構成了一個積分規則。除了積分規則本身可以由教師自主配置外,還應允許教師在一門課程中配置多個積分規則,每個積分規則應用於不同的教學階段,並且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活動的不同,為各個規則配置相應的活動項、單位積分值、計分方式等,使激勵工具的應用能夠盡量靈活。
三、學習激勵機制的功能實現
基於以上實現機制,本文對相關功能進行了系統開發,在平台中新增「課程積分」模塊,主要包含積分規則管理、積分規則設置、積分信息反饋等具體功能。
1.積分規則管理
在一門課程當中,教師可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為不同的學習階段設定不同的考察項目、積分值及計分方法等參數,形成不同的積分規則。進入「課程積分」模塊,教師與學生用戶均能看到本課程所有的積分規則,教師可對積分規則進行各種管理操作,包括添加、刪除、預覽、修改、查看學生積分等,學生則具備查看積分規則信息以及查看積分詳情的許可權。
2.積分規則設置
在「課程積分」模塊中,教師可點擊「添加」按鈕,添加一個新的積分規則,積分規則中需要設置的內容有三項,一是基本信息,包括積分規則名稱以及該規則收集數據的起始時間;二是規則明細,結合平台已有功能,系統提供了登錄次數、學習時長、發帖數、回帖數、帖子被瀏覽數、提問次數、資源下載次數、資源上傳次數等可選考察項,教師可根據需要選擇,對每一考察項,教師需要設定單位積分值及最低要求值,單位積分值表示學生參與單位活動能夠得到的積分,最低要求值則表示該項目最少需要完成的量,只有在達到最低要求的基礎上,學生才會獲得積分;三是分段計分規則,系統採取分段計分的方式實現積分與成績的轉化,具體機制為將學生按照積分進行排名,最後按名次段計分,例如給前10%的學生100分,10%至20%的學生90分,設置該項目時,教師首先需要添加一定數量的名次段,然後設置各段的名次范圍及其對應的分數。
3.積分信息反饋
「課程積分」模塊的積分規則列表會向學生即時呈現其當前積分及名次,點擊積分值,系統將呈現其在每個考察項的積分情況以及各個項目的課程平均水平,這樣,學生既可以隨時看到自己的積分,又能夠全面了解自己在各個活動中的參與程度。教師用戶登錄後,點擊某個積分規則後的「學生積分」按鈕,系統將列出該規則下全班學生的積分、名次與成績,點擊某個學生姓名後的「詳情」按鈕,系統則會呈現該學生的分項積分情況積分及積分日誌。
四、結語
網路教學平台雖然擴展了教學空間,但是由於學習者內部動機不足的現象普遍存在,通過採取一定的激勵措施督促學習者積極參與還是很有必要的。激勵措施的實施需要平台的支持,本文設計的學習激勵機制以積分記錄學習過程,允許教師自主制定積分規則,積分及參照情況及時反饋,並根據積分名次確定學習參與成績,這些具體機制可以為教師採取學習激勵措施、開展過程性評價提供一定的幫助與支持。

閱讀全文

與網路教學包括哪些機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手機網路忽然4g變2g 瀏覽:439
win7設置無線網路名 瀏覽:216
計算機網路自下而上 瀏覽:559
企業的網路營銷規劃 瀏覽:217
手機怎麼連接網路不能用 瀏覽:216
怎麼通過伺服器訪問網路 瀏覽:646
mac連不上網路和手機熱點 瀏覽:253
如何解決網路異常現象 瀏覽:85
網路連接顯示500 瀏覽:587
車載ce導航無線網路 瀏覽:530
特徵融合分類網路怎麼做 瀏覽:648
自己家的wifi沒有網路了怎麼設置 瀏覽:512
電腦怎麼蹭wifi的網路 瀏覽:994
電視只能用有線網路不能連接wifi 瀏覽:556
二級交換網路的交叉點怎麼計算 瀏覽:920
威寧企業網路營銷 瀏覽:443
有線電視網路能上wifi嗎 瀏覽:149
不想要電腦怎麼設置網路 瀏覽:804
天長教體局無線網路 瀏覽:184
月卡無線網路 瀏覽:66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