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國際空間站上,會有地球上常用的網路嗎
國際空間站是人類技術上的奇跡,它擴大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盡管空間站是人類各項高新技術的集合體,但是空間站的互聯網服務絕對是低技術水平。2010年國際空間站開通了互聯網,美國宇航局認為連接互聯網可以讓宇航員們減少在太空的孤獨感,提高生活質量。
最近美國宇航局正在測試深空激光通信技術,激光通信的優勢在於能夠將大量信息以更快的速度傳遞。2014年6月,美國宇航局成功進行了太空激光通信,高清視頻的傳輸速度達到每秒50Mbps。這次測試的成功是未來人類走出近地軌道的重要一步,能夠讓宇航員獲得高清晰的視頻信號,不再感到孤獨,提升工作效率。
㈡ 太空能上網嗎
航天員攜帶的平板電腦可以上網,出艙時候也連著WiFi(空間站艙內部的區域網)。
通過天地通信鏈路和視頻通話設備,可實現空間站與地面的雙向視頻通話和收發電子郵件。
在執行各項維護任務時,為了針對各種意外情況都能馬上反饋,航天員們都佩戴有骨傳導耳機,隨時可以接收到來自地面的消息,與指揮人員實時通話。
除此之外,設計過程中還留有一條私密通道專門連線航天員的家人,他們可以在太空之中與家人通話,與家人分享自己在太空中的生活感受,通過精神上的放鬆為漫長繁冗的航行任務減負。
航天員解決用水問題:
空間站核心艙配置了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統,包括電解制氧、冷凝水收集與處理、尿處理、二氧化碳去除,以及微量有害氣體去除等子系統,能夠實現水等消耗性資源的循環利用,保障航天員在軌長期駐留。
㈢ 在中國空間站生活的航天員,他們能用Wi-Fi嗎
在中國空間站生活的航天員,他們能用Wi-Fi。
在2021年6月17日9時22分,神舟十二號順利將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此次在「天宮」空間站中三名宇航員如同身處三室一廳,不僅每人一個單間,而且在整個天宮空間站的覆蓋了站內區域網,也就是大家說的wifi。
航天員聶海勝告訴大家:「我們具備天地之間隨時撥打電話的能力,但不一定隨時撥打。在相對空閑的時候,我們會和地面做一些交流,包括向家人問好。我們帶的平板電腦可以上網,出艙時候也連著WiFi,當然,都是空間站艙段內部的區域網。」
太空WiFi和地面通信的原理
據悉,空間站核心艙上已經植入了WiFi,這可以大大提高航天員工作生活便利性和舒適度。空間站系統副總設計師朱光辰介紹,核心艙採用的情景照明技術和WiFi通信技術,可以讓航天員輕松便捷地使用「手機APP」來控制照明設備開關、查詢站上物資存儲情況。
通過天地通信鏈路和視頻通話設備,空間站還可以實現與地面的雙向視頻通話和收發電子郵件。「一般依靠中繼衛星來保證空間站和地面24小時不間斷的網路連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歐空局等都有自己的中繼衛星。」中國航天科工二院研究員楊宇光介紹,在我國,空間站和地面通信主要依靠地面測控站、數傳接收站和天鏈中繼衛星,其中天鏈中繼衛星能保證不間斷通信。
中繼衛星也被稱為「衛星的衛星」,它可以為衛星、飛船等航天器提供數據中繼和測控服務,為中低軌道遙感、測繪、氣象等衛星提供數據中繼和測控服務,為航天器發射提供測控支持。
㈣ 中國的互聯網路是美國國際空間站提供信息
1、全世界所有根伺服器在美國,也就是說,如果美國關閉根伺服器,全世界都將斷網
2、美國是互聯網發明者,所有的互聯網原始技術都在美國手中,包括CPU、內存、晶元核心技術、操作系統技術都在美國手中
㈤ 航天員在空間站刷手機網速與5G相當,互聯網是如何進入到太空站的
空間站與地面通信主要依靠地面測控站、數傳接收站和天鏈中繼衛星。
中國、俄羅斯和其他國家正在計劃登月任務:據估計,到2030年,大約100艘宇宙飛船或宇宙飛船將抵達月球。當然不是全部都會實現,但這只會推遲幾乎不可避免的最終結果:在地球這顆天然衛星上建立有人居住的基地和永久的人類存在。這項任務並不容易:工作人員將需要一個可靠和舒適的住所,以及所有應有的文明福利。
此外,根據官方文件,空間站的無線網路技術採用華為的5G技術,空間站的智能家居解決方案與華為的鴻蒙系統系統智能家居解決方案一樣,都是通過鴻蒙系統的平台實現的“萬物互聯”。宇航員只能通過手機應用程序調節艙內照明和其他設備。事實上,中國宇航員不僅配備了華為的智能手機,華為還提供了多種技術支持,包括數據共享服務平台。
㈥ 空間站里有網路嗎 能上網嗎
肯定可以上網嘛。只不過看地面控制中心允許不允許吧。
㈦ 空間站是如何誕生的在誕生之前,又有哪些背後的故事
我們都知道,空間站是一種在近地軌道長時間運行,可供多名航天員長期工作和生活的載人航天器。這裡面最有名的就是國際空間站了,它一天能環繞地球16圈,距離地球350公里,是目前太空中最大的人造天體,重量達到400噸。造價更是高達一千億美元,有10名宇航員常年駐守,他們在上面進行著各種實驗,或許將來人類要是在月球和火星上生活,就要依靠他們的實驗結果。
但這個堪稱人類最昂貴的建築,是如何從構想一步步變成現實的,在它誕生之前,又有哪些背後故事呢?這就必須先回到過去,看看人類最初的空間站是怎麼來的,他們又是在什麼條件下誕生的。
故事依然開始於冷戰時期,當時正處於美蘇爭霸的高峰期,從地球到太空,美蘇爭霸全面開花, 美國的阿波羅11號飛船,在1969年搶先登陸月球,蘇聯在與美國登月的競賽中落敗,這給蘇聯帶來了巨大壓力,所以他們決定另闢蹊徑,計劃在太空建造一座空間站以此展示他們的航天實力。
這個空間站的名稱就叫禮炮1號,它於1971年發射升空,是人類 歷史 上首個空間站,搭載有三名宇航員,包含控制室和宇航員宿舍,蘇聯計劃讓宇航員在太空停留3周時間,這意味著禮炮1號在繞地飛行時速必須達到2.8萬公里。
所以這項任務的關鍵就是速度,因為如果速度不夠快,空間站就會從太空掉落,所以必須要達到所謂的軌道速度,這樣加速度產生的力,才能剛好抵消地球引力,太空站才不會被吸向地球,所以為了達到2.8萬公里的時速,蘇聯為禮炮1號准備了一架強力火箭:質子號,在火箭托舉著太空艙,以2.8萬公里時速進入軌道後,禮炮號便會與火箭脫離,然後它就可以一直保持這個速度在軌運行了,因為太空是真空的,所以不會有空氣阻力使速度降低,但是在近地軌道上,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真空,實際上還殘留一些大氣成分,所以這些空氣分子還是可以產生阻力,從而降低航天器速度,而一旦航天器速度低於軌道要求速度,那麼地球引力終將會把它拉回地球,墜入大氣層燒毀,因此在軌的航天器需要定期再被火箭推進,以此修正軌道,但如果推進的火箭力度過大,或是控制不好,產生的推力可能會使禮炮1號沖進太空深處,所以蘇聯的工程師必須要能精準控制火箭點火。
而解決這個難題的答案,實際上來自於朝鮮戰爭期間美軍的一項發明,當時美國為了解決在戰場上快速調度士兵的問題,他們設計出了一種火箭背包,士兵背著它可以在空中飛翔,而背包的動力來源,就是依靠裡面便於控制的化學反應,簡單說,就是利用過氧化氫的分解,釋放出氧氣和水,產生蒸汽推力,所以,蘇聯憑借著成功建造的第一代空間站禮炮1號,創造了繞行地球23天的記錄。可以說,在空間站上,蘇聯扳回一局。
但是雖然蘇聯在軌飛行時間創造了記錄,卻在三名宇航員返回地球時發生了悲劇,由於返回艙失壓,導致3名航天員在返程時全部死亡。
我們再說回美國這邊,面對空間站落後蘇聯這一局面,美國下決心要打破這一記錄,他們也要在太空建造一個巨大實驗室,名為太空實驗室,這個實驗室重達100多噸,配有三名宇航員,這就是美國的第一代空間站。
但要打破蘇聯的記錄,他們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實驗室如何與地面時刻保持聯系,因為美國要時刻監控三名宇航員的身體狀況,這是為了研究人在零重力環境中會有哪些傷害,為以後常駐太空活動積累數據,所以這個天空實驗室成功的關鍵,就是收集人體在太空低重力下的生命數據,這是本次任務成功的核心。
但問題也隨之出現了,因為NASA要用無線電和實驗室保持聯系,但無線電波只能直線傳播,而天空實驗室繞地球一圈需要90分鍾,因此如果只有一個地面接收器,那麼地面人員只有短短6分鍾時間的通訊時間,這樣就無法收集到所需數據,所以他們的解決方案,一是在地球上建立更多的接收中心,但是在大片的海洋上,依然沒辦法建立,於是他們就在一艘船上安裝幾個接收器,追蹤從海面上空飛過的空間站,但是由於船的航行速度比較慢,而且海洋面積又很大,所以NASA需要一種機動性更好的接收器,於是他們就把接收器放在了飛機上,在飛機最前端,安裝了一個直徑2米的無線電接收器,而且可以轉到不同角度,瞄準天空中的任意一點,所以當空間站從上空飛過時,飛機內部的操作員就調整角度接收信號,當空間站脫離了一架飛機的接收范圍後,另外一架飛機就會跟上,依靠這種方法,就像接力賽一樣,一共用了8架飛機環繞地球飛行,從而保證了不間斷的通信聯系,這樣就完美解決了空間站的目的。
美蘇兩國憑借著各自的第一代空間站,為以後更先進的空間站打下了堅實基礎,所以在此之後,蘇聯從1986年開始,用了10年時間,建成了和平號空間站,這個空間站一直使用到2001年,之後被廢棄墜入大氣層燒毀,作為死對頭的美國也曾在那裡進行了很多合作,還有很多國家的航天員也曾到訪過和平號進行工作。
再往後,就是開頭所講的國際空間站了,它實際是由美國、俄羅斯、日本、加拿大和歐洲空間局等共同建造的,於1998年開始建造,各功能模塊在其後被陸續送入軌道裝配,2011年2月國際空間站組裝工作全部結束。國際空間站也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空間站。但根據設計壽命,它將於2024年到期,隨後就被墜入大氣層燒毀,說到這里,就要特別提下咱們中國自己的空間站了,雖然當時中國被排除在國際空間站之外,但依靠自己的努力,中國自己的空間站天宮,預計將在2022年前後建成,屆時將只有中國的空間站,也就是天宮空間站,將成為唯一在太空運行的人類空間站了,也算此一時彼一時了。
如果您還想看更詳細的內容,請看視頻版《千億美金的超昂貴建築,美蘇爭霸的產物,國際空間站如何誕生的?》。
㈧ 中國空間站上有哪些驚艷世界的黑科技
神舟12號已經成功升天,此次空間站任務較以往先進了很多,航天員們也不用值夜班。關於中國空間站上有哪些驚艷世界的黑科技?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中國空間站的航天員可以與地面視頻通話,信息可以在第一時間得到有效的傳遞,核心艙和地面通信實時暢通。航天員可以與地面語音、視頻、電子郵件。其次,中國空間站艙內的生活十分舒適,不僅配備工作區、睡眠區、衛生區、就餐區等專用區域,而且還在就餐區配備了微波爐、冰箱、飲水機等生活電器,不僅如此,各種健身器材也是不在話下,航天員可以鍛煉身體。最後,中國空間站艙內情景照明可用手機app進行控制,航天員入住之後,活動空間十分寬敞。
一:航天員在空間站的生活不再無聊,甚至可以和地面視頻語音,這是一項大突破。
中國空間站的航天員可以與地面視頻通話,信息可以在第一時間得到有效的傳遞,核心艙和地面通信實時暢通。航天員可以與地面語音、視頻、電子郵件。
關於中國空間站上有哪些驚艷世界的黑科技?大家還有什麼想要補充的,歡迎在評論區下方留言。
㈨ 航天員將在空間站中裝Wifi,太空中的Wifi有什麼作用
無線WiFi設備已經被帶到太空,航天員乘組計劃18日上午進行安裝,很多人會對太空wifi好奇,究竟這太空網路跟地面上的一樣嗎?根據介紹天上的網和地面的網是連成一體的。有了WiFi之後,航天員就可以和地面人員、甚至是他們的家人,進行順暢溝通和視頻通話。不得不說這是人類科技的又一進步,也為下一步探索太空提供了網路支持,信息能夠以更快的速度跟地面進行交流。
航天員將在空間站中裝Wifi,太空中的Wifi的作用和地面一樣,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