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我們學生周圍的網路謠言有哪些
很多。比如:
上了大學之後就輕鬆了......(學醫學法的表示頭禿了)
讀書無用,讀那麼多書也用不到實際......(那麼多科學家的偉大成就是假的?)
學數學有什麼用,買菜的時候還列方程式啊(其他學科同理)。
上學談戀愛不好(那麼多情侶共同努力的例子白瞎的嗎?談戀愛不好終歸是自製力不行。)
還有其他很多的,一一列舉太心累了。
② 網路謠言的表現形式
近年來我國頻繁出現的網路謠言大致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政治謠言。主要涉及國內外政府的政策動向、政府行為等,這些謠言多因媒體記者或公眾對政府行動的動機和取向的無端猜測而引發,謠言針對的對象直接指向政府。比如石家莊抵押大樓為三鹿籌款事件、河南內鄉300官員被抓的謠言等等。政治謠言不僅直接影響我國政府在國內外的威信和百姓對政府的信任,還會間接影響我國的外交策略和經濟政策。第二,商業謠言。主要包括食品安全問題的謠言、有關企業發展決策取向的謠言以及股市謠言等。隨著問題食品的增多和民眾對食品安全的關注,與食品有關的謠言也日漸趨多,而由於股市監管力度的不足,股市謠言也一直橫行網路。比如四川蛆橘謠言事件、可口可樂收購匯源果汁事件等。此類謠言一方面造成民眾社會安全感的流失,另一方面會對企業和生產商未來的發展造成巨大的沖擊。第三,與災難有關的謠言。這一類型的謠言多是在某一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發生之後,由此引發的有關其他相關災難及應對偏方的謠言,它們極具殺傷力,甚至會直接造成社會大范圍的恐慌,進一步引發對某種特殊商品的搶購,造成物資浪費。比如汶川大地震之後的各種地震謠言、非典卷土重來的謠言以及影響期較長的有關2012世界末日的謠言等。第四,與社會傷害有關的謠言。在社會矛盾或問題增多的背景下,各種非正常死亡、惡勢力團伙犯罪事件不斷增多,由此引發的謠言也增多。比如新疆針刺謠言、天門挖腎謠言等,這些都直接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社會恐慌。第五,有關公眾人物的謠言。此類謠言,主要是傷害了被針對的公眾人物的名譽,影響范圍相對較小。
③ 網路謠言的特徵是什麼
網路謠言主要有以下三個特徵:通過網路傳播,主題誇張,無事實根據。
④ 網路謠言的三個特徵都是什麼要如何辨別這些謠言
要知道無論是在疫情比較嚴重的期間,還是在一些大事發生的過程當中,總是會伴隨著一些謠言。要知道對於我們來說是能夠去接受真相的,但是卻不能夠接受,來自於謠言的擺布。而且這些謠言當中,大多數都是帶有一些惡意中傷的。但有的時候正是因為這些謠言的散播速度比較快,所以很難很快的去控制,並且抓到這些謠言散播的源頭。
其實網路謠言的存在,無論是對於官方來說,還是對於個體來說傷害都是非常大的,而這些謠言的散播者也並非一定能夠從中獲利,而是單純擾亂了整個社會的秩序,造成了一些民眾的恐慌。
⑤ 網路謠言的特徵
網路謠言[1]是指通過網路介質(例如微博、國外網站、網路論壇、社交網站、聊天軟體等)而傳播的謠言沒有事實依據帶有攻擊性,目的性的話語。主要涉及突發事件、公共衛生領域、食品葯品安全領域、政治人物 、顛覆傳統、離經叛道等內容。
謠言傳播具有突發性且流傳速度極快,因此對正常的社會秩序易造成不良影響。[2]偷換概念、以偏概全,食品謠言防不勝防;寧信其有、不信其無,從眾心理加速傳播。網路謠言尤其是網路政治謠言由於真偽難辨、蠱惑性強,容易帶來嚴重社會問題,甚至引發社會動盪和政局失穩。許多國家把打擊網路政治謠言作為謠言治理的重要內容,綜合施策、嚴厲打擊。[3][1]
2013年9月9日最高法和最高檢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路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明確了網路謠言在什麼情況下構成犯罪。該司法解釋於2013年9月10日起施行。
《2017年食品謠言治理報告》[4]顯示,截至2018年7月,中國健康傳媒集團食品葯品輿情監測中心謠言資料庫,已積累謠言及辟謠數據超過5萬條。其中,2017年與食品謠言相關的信息達1.7萬余條。[5]11月20日報道,小視頻成謠言傳播新渠道。[6]
中文名
網路謠言
介質
網路介質
內容
沒有事實依據的話語
涉及領域
突發事件、公共領域、政治人物等
特點
突發性且流傳速度極快
⑥ 謠言有哪些典型特徵
一般來講,謠言是指沒有事實依據而憑空捏造的話。中國的當今社會就出現這樣子的一個情況,很多人喜歡製造謠言並且傳播謠言。那麼謠言都有哪些典型的特徵呢?下面我簡單的從我的角度進行分析下:
一:謠言具有廣泛的傳播性。由於現在社會電視網路媒體非常的發達,不像以前的社會那麼的封閉,人們可以通過各大平台以及手機等媒介質了解當前社會的各個動態。所以一旦有什麼中爆的新聞,通過有心的引導以及宣傳很快的便會傳播開來。比如說現在人們很重視健康,很多人打著這樣子的旗子進行虛假的宣傳!
⑦ 網路謠言產生的原因有哪些
1.網路謠言傳播具有多渠道性
網路謠言生於虛擬世界,但由於主流媒體的傳播,使網路謠言接觸到更多受眾,因此被人們認為是事實。若謠言起於網路且只由網路傳播,就不會造成相同的影響。但若網路謠言被主流媒體當成新聞來報道,則謠言便可能發展成公司或組織在信心和信譽上的危機。
2.信息閉塞導致謠言產生
很多傳播學者和危機管理學者都有一個共識,即「謠言止於信息公開」。謠言之所以能盛行,有很多原因,個人的心理狀態、社會環境狀況、政治環境因素等對謠言的流行都負有責任。③而信息閉塞、渠道堵塞是謠言盛行的一個很大原因。人們生活在社會中,就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各類信息,通過對信息的分析判斷自己的生活狀況,並給出決策。當信息渠道封閉、信息交流不再通暢的時候,人們出於對信息缺乏的恐慌,就會編造謠言,相互流傳,以緩解自己的不安情緒,同時表達自己的不安。
3.傳播者有目的地製造謠言
網路上的謠言大多屬於黑色謠言,即傳遞壞消息、誹謗他人、製造騷亂。謠言傳播迅速,覆蓋范圍廣泛,而且成本低廉,效果奇佳。在西方,大多數政治謠言的傳播都可以達到一定的目的,比如誹謗政敵、改變選民態度等。由於中國的傳統觀念和政治體制,政治謠言的傳播並不成為典型。然而,謠言仍然作為一種手段被廣泛運用於現代商業戰爭中,謠言的似真似假影響著股市的攀升、企業的並購。同時,出於對他人的報復,也有人製造謠言,對他人進行中傷。甚至在職場中的人事調動中,也有人散布謠言,以確保自己的地位或者贏得晉升機會。總之,造謠者出於功利性的目的製造謠言,並利用謠言達成目的。
4.弱勢群體發泄不滿情緒
目前,中國處於社會轉型期,貧富差距逐漸拉大,這樣就會有一些社會個體對目前的生活狀況不滿。平頭百姓痛恨腐敗現象,市井小民表現出仇富心理。作為相對弱勢的一方,他們在能力、權力和財富上無力反抗的時候,就會選擇一定的方式進行發泄。於是,他們製造謠言,以贏得輿論的支持,完成自己對目前處境的不滿情緒的發泄。謠言作為一種廉價的、效果顯著的傳播方式,在迅速傳播中滿足了弱勢群體的發泄心理,讓他們意識到了自己的存在和力量。同樣,弱勢群體更容易傳播相對有利於己方的謠言,在傳播的過程中,人們宣傳了自己的隱秘願望,獲得了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