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5G有哪些優勢
主要是速度快,隨之而產生的是生活模式的變化,嚴格來說是移動數據化與人類生活的更高粘合度。就如沒有互聯網伴隨長大的一代人和有互聯網伴隨(含固定設備端與移動設備端)長大的一代人,從思維慣性到生活方式再到工作形式都是天淵之別的,這也是為何20年前有人(華人,國外因為語言關系更早一點普及電腦)預言「20年後的電腦、手機盲就是今天的文盲。」此話不無道理,只是這里說到的盲並非指看不看到事物,而是指生活、工作方式的區別。同樣,5G的價值不是僅僅在數據傳輸更快,而是把數字化及交互化的東西高度融入生活,帶來的必定是再再一次革新多種產業的工作模式與生活方式。例如:無互聯網時代,筆者的同行前輩們還要通過在某地演播廳主持完節目後,工作人員把betacam磁帶寄給某地再播出來實現多地播出的模式。有互聯網時代,所有磁帶轉換成數據包,幾小時內就可以同時播出。4G時代,甚至可以實現邊現場錄制,多地邊接收節目毛片,這邊剛喊停,收工!各地已經同時通過4G帶寬實時完成異地採集演播廳節目源工作。同樣的例子下,5G可以實現怎樣好玩又高效率的玩法呢?大家可以發揮一下想像力。但是,5G也是讓不少對個人隱私安全隱患高度警惕的人保持觀望性的,如下面的5G宣傳賣點中均存在質疑聲音:
1.網路的速度快,且更加安全丶高效和低能耗。 質疑:5G採用類似迅雷下載方式的種子模式,就是說同一區域的5G用戶越多,網路速度就越快,每個用戶即是使用者也是熱點者,如何保證更高強度的個人設備數據安全問題。
2.互聯網。伴隨著5G網路的出現,在其強大傳輸速度的支持下,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將會在未來幾年裡有新的突破。
質疑聲音:移動網路一直被視為固定接入端網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互聯網和手機移動網路從來都是密不可分的,兩者數據傳輸交互從最慢的GPRS時代到5G時代,都是依靠著移動終端設備的更新迭代成就出來的,可以不客氣地說,windows和os推動了個人桌面電腦在世界各地的普及與應用,而GPRS時代的各家手機爭雄(當時較有代表性廠家有諾基亞、摩托羅拉、愛立信,以及西方人喜歡用的黑霉等)都紛紛在進入到3G時代後被蘋果手機取代了,可以說蘋果和三星以及部分第三陣營手機商撐起了整個3G.4G時代的發展推動硬體軟體應用端源頭。也因為競爭,消費者可以在越來越質優價廉的3/4G手機中消費。但目前的5G手機屈指可數,更不是所有國家都支持推動5G基網建設,那麼5G時代真的算來到身邊了嗎?離像4G般成熟與密集基站還有多久?費用何時能降下來貼近真正實用價值?
3.無人駕駛技術。5G時代的到來必將推動無人駕駛技術的進一步完善。 質疑聲音:眾所周知,無人駕駛難點在全道路數據化及可監控化,路上只有幾輛車可以無人駕駛是實現不了真正的無人駕駛的,所以這是一個全區域無死角數據化(包括人)的需求,不僅僅是網路傳輸速度的問題。當然,5G有可能是最好的移動數據傳輸方式,這是不爭的事實。只是連高度發達及文明的某些國家和地區都實現不了無人駕駛,想畢我國要實現的話,只是5G到了還遠遠不夠啊。
4.智能家居。智能家居在現實生活中較無人駕駛技術更加的完善,伴隨著5G的發展,今後的家居會更加的智能。
質疑聲音:智能家居少不了的就是雲端數據收集與存放,包括家居內影像設備和開關鎖指令等,在目前我國的個人隱私法未進一步完善及強化前,確實是很少人敢在國內通過遠程數據管理智能家居的。就如現在所有私隱協議中都只是強調軟體方有權利或根據政府需要調用個人數據,當中包括了個人影像及聊天數據等,卻從未見對用戶有真正保護性的條例出現,如濫用及惡意傳播個人隱私將被如何處罰或刑罰等,從無明確。另一方面,每一個人及家庭都必然極度重視個人私隱與家庭秘密的,不管是面對ZF還是軟體商,要開放個人私隱的話,相信大部分人寧願不用。誰能保證自己哪一天背後突然被「嫌疑化」了,然後網上被傳出各種私隱以毀滅「嫌疑人」的一切社會競爭能力。在私隱面前,誰都不能公開,包括ZF,否則有一天自己怎麼死的都不知道,卻突然身敗名裂了。
5.智慧城市。 質疑:人的管理素質未達標之前,科技先行是會害死更多人還是幫助管理者迅速提升團隊素質?值得探討
2. 5g時代可以給我們帶來些什麼
5g時代可以給我們帶來些什麼
5g時代可以給我們帶來些什麼,我們每天都在討論和熱議5g網路,5g是最新一代的通訊技術,慢慢的4G容量在當下顯然已經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了,以下分享5g時代可以給我們帶來些什麼
5G有哪些不同?
首先,同3G和4G相比,5G的速度更快,而且不是快一星半點兒。專家認為,5G數據的傳輸速度最終可以達到驚人的800Gbps,比目前測試的最新技術快100倍。三星公司曾在2013年宣布正在測試1Gbps運行的網路,記者當時激動地報道稱,1Gbps意味著不到半分鍾便可下載一部高清電影。而800Gbps的速度,相當於1秒鍾可以下載30部高清電影。
其次,5G網路的容量將是巨大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球約有70億個網路連接,到2020年全球的網路連接將達到1000億個。5G網路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能承載1000億個網路連接,這將為物聯網的進一步鋪開和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奠定重要基礎。
目前網路連接仍以人與人之間的連接為主,但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等智能設備的大規模商用,將帶來大量人與物、物與物的連接,從而形成更加廣闊和開放的物聯網世界。
最後,5G網路的另一特點是穩定性高,不會突然斷掉。專家預測,5G網路的可靠性相當於光纖連接,能夠保證突然中斷的情況不再出現。這對安全至關重要,無論是遠程手術還是智能交通,都要求網路不能在關鍵時刻掉鏈子。
另外,5G網路的時延只有百萬分之一秒,這是人類所不能察覺的速度,比4G網路快了約50倍。
未來的5G生活是什麼樣?
清晨,你醒來時卧室的燈和空調自動開啟。你來到衛生間,洗臉水已自動調至適中的溫度,數碼牙刷記錄並上傳你的牙齒以及口腔的實時數據;戴上眼鏡,看到妻子帶著孩子正在去學校的路上,通過眼鏡片上的虛擬現實技術顯示,孩子向你揮手說「早安」。你吃過早餐,遙控你的汽車自動開到門口接你,汽車帶著你自動行駛在馬路上,你在車上開啟了視頻會議……
在5G物聯網內,人們就有了「千里眼」和「順風耳」,通過掌握物品的狀態、情況和數據,從而更好地管理和操控它們。比如,你出差時忘帶了一個文件,可以立刻通過網路控制家庭監控設備找到文件,操控智能機。
物聯網不僅可以讓你通過遠程式控制制的方式調節室內溫度,甚至在列車還未到站的時候,就可以告訴候車的乘客們現在還有多少空座位。
新型的5G「多址技術」可以將移動網路接入數量提高近百倍。目前,我們的4G網路僅可以連接手機等少量設備,而5G網路除了手機以外,還可以連接近百件設備,大到一輛車,小到一根針。
汽車變成大「手機」。接入網路,汽車會實現互不幹擾自動行駛,優化道路交通,解放駕車的碎片化時間。在車內開視頻會議、玩游戲皆可實現。同樣,智能化生活方式已慢慢進入尋常百姓家。智能雨傘、水杯、餐具,甚至智能女性衛生棉條已陸續面世。
專家預測,在萬物互聯之後,「手機」的概念將會逐漸淡化。未來以手機為代表的智能終端將呈現融合化、微型化和多元化發展趨勢,移動智能終端的功能將與眼鏡、手錶等穿戴設備融合。
什麼是5G?
如果說,2G網路為語音而設,3G為語音和數據而設,4G是為寬頻互聯網體驗而設,那麼5G時代,計算機功能與通訊的融合無處不在。雖然在國際上目前對5G尚沒有統一的定義,但業界普遍認為,5G的能力將不僅僅體現在上網速度上
低能耗、低時延、低成本、較高實際體驗速率等均將成為鑒定5G的關鍵指標。除了人與人之間的無縫連接,5G還能實現「人與物」及「物與物」之間的高速連接,實現在終端、無線、網路、業務等領域的.進一步融合及創新。
何為網路時延?
對於普通用戶而言,網路時延是一個距離生活較遠的專業詞彙。網路時延是指數據輸送至第三方伺服器並傳回的時間。在5G網路中,時延將從4G的50毫秒縮短到1毫秒。低時延是電子醫療、自動駕駛等遠程精確控制類應用成功的關鍵。以自動駕駛汽車為例,時速60千米的汽車在50毫秒時延內將開出1米遠。如果在10毫秒時延內,車輛的移動距離僅為16厘米,安全性將大大提高。
5g是最新一代的通訊技術,對於5g網速快這個特點和好處,不用說我想大家都知道了!那麼除了快,5g還有什麼特點呢?那就是擠不爆!特能抗! 現在4g網路的容量是每平方公里可連接2000台和網路進行實時數據交互的設備!
這樣的容量在當下顯然已經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了!隨便人一多的時候,我們大家同時刷網路可能就把網路給擠爆了!而5g網路,不僅在網速上更勝一籌,在承載能力上更是大大提升!
5g網路的容量在每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可以讓一百萬台設備同時上網! 這個特點給我們生活的好處顯然是不容忽略的!5G是由國家明確提速的項目,從國家戰略上看,必定有其非凡意義,這一點不容置疑。否則,美歐也不會如此費盡心機打壓中企。國家的戰略我們沒能力談,就談談它在我們普通人生活中的作用。
5G高速的傳輸,讓網上內容,網上組織,網上直播等等更加普及。5G促進無人駕駛行業發展。 5G讓工業自動化更加智能。包括手機,也會因為5G的普及,從現在智能向著智慧方向發展。5G與現行的區塊鏈技術相得益彰。這些都是由5G具備的技術特點決定的,而4G技術是無法支撐如此龐大的系統運作。 5G也有自身短板,普及全國的時間也不能一蹴而就,深入了解正當時。
5G對我們究竟有什麼好處,要先看一看5G網路的3大特點:高帶寬、低延時、大連接。 高帶寬就是上行下行速度快,最高1000mbps的速度,消費、娛樂很適合;低延時可以到0.3ms
適合很多需要實時同步數據的應用場合,如直播采訪、遠程治療、體育賽事、自動駕駛等,比如熱門的自動駕駛就需要5G網路才可以實現,不然很容易就要交通事故了;2G實現了個人語音通話、簡訊的普及,3G實現了視頻通話,4G實現了視頻的大面積普及。
現在網路上下行速度很快,實現和個人消費移動互聯網的高度普及,打車、外賣、追劇、訂酒店、短視頻、娛樂等無所不能,這個在2G、3G時代是不可能想像的。
對於個人來說,5G在個人消費互聯網促進上幾乎不會有革命性的突破了,隨著帶寬的擴大,短視頻、VR等預計會更加促進,但是還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做改善,但是5G在2B的應用上,給全社會帶來的將是革命性的,比如因為低延時,個人電腦未來可能不需要每台機器都配置主機等等了。
當前除了5G受人關注之外,自動駕駛、無人機及遠程醫療等也受萬眾矚目,諸不知,這些場景必須要5G網路的支持才有可能實現,因為5G網路具備超低的時延和更高的網路可靠性;在高速行駛的汽車、無人機或者是遠程進行的醫療手術,對時延要求非常的高,從信息反饋到遠程式控制制之間的時間要求非常短,才能保證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我們目前所使用的都是ipv4地址,這樣的ip地址的數量是有限的,當初在設計的時候沒有想到網路技術會發展得這么快,所以說沒有想到ip地址不夠用的情況,但隨著技術的快速發脹,我們每天使用的ip地址已經出現不夠用的情況,但是隨著ipv6的部署,這已經不再是問題,ipv6的地址數量可以為地球上的每一粒沙子都能提供一個可用的IP地址。
那麼,5g和ipv6地址這兩種技術是如何配合使用,來改變我們的日常生活那?改變最大的就是智能家居系統。目前,在市面上出售的智能家居系統都是基於路由器或者智能網關來實現的網路控制
這樣技術弊端是如果你不和你的智能家居處在一個區域網下就不能實現對智能設備的控制,但是隨著ipv6地址的普及,你可以為每一台智能家居設備劃分一個ip地址,從而實現絕對的控制,你可以用手機的5g網路在遠方實現對智能設備的遠程訪問和控制。
智能家居一定會隨著時間和技術的成熟真正意義的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那時候,我們甚至可以給我們鞋墊分配一個ip地址,冬天的時候實現智能的加熱,衣服可以根據外界的溫度自動實現實時加熱,自動感知。ipv6技術和5g高速網路到那時,才會真正意義上的改變我們的生活。
3. 移動互聯網和()是5g發展的主要驅動力
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是5g發展的主要驅動力。
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是5G的兩大驅動力,5G與電網結合、與交通結合、與工業技術結合,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在5G帶來巨變的同時,也催生了新的技術、新的網路架構。需求和新信息技術將推動5G面向服務的新型網路架構,利用網路切片、邊緣計算等技術滿足不同場景、不同行業的需求。」
5G針對中低頻和高頻設計了統一的技術方案,並支持百MHz的基礎帶寬。為了支持高速率傳輸和更優覆蓋,5G採用LDPC、Polar新型信道編碼方案、性能更強的大規模天線技術等。為了支持低時延、高可靠,5G採用短幀、快速反饋、多層多站數據重傳等技術。
4. 你了解5G嗎5G詳細有哪些優勢呢
5G是第五代移動通信,5G相比於4G,可以提供更高的速率、更低的時延、更多的連接數、更快的移動速率、更高的安全性以及更靈活的業務部署能力。體驗的速率可以達到2Gbps,比如下載一部高清電影只需要幾秒鍾。
溫馨提示:辦理聯通5G套餐可以享受到更高的速率。
5. 5G流量單價兩年降了46%,5G憑什麼能成為創造未來的新技術
因為5G網路是朝著網路多元化、寬頻化、綜合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隨著各種智能終端的普及,面向2020年及以後,移動數據流量將呈現爆炸式增長。在未來5G網路中,減小小區半徑,增加低功率節點數量,是保證未來5G網路支持1000倍流量增長的核心技術之一。
5G移動網路與早期的2G、3G和4G移動網路一樣,5G網路是數字蜂窩網路,在這種網路中,供應商覆蓋的服務區域被劃分為許多被稱為蜂窩的小地理區域。表示聲音和圖像的模擬信號在手機中被數字化,由模數轉換器轉換並作為比特流傳輸。蜂窩中的所有5G無線設備通過無線電波與蜂窩中的本地天線陣和低功率自動收發器(發射機和接收機)進行通信。
收發器從公共頻率池分配頻道,這些頻道在地理上分離的蜂窩中可以重復使用。本地天線通過高帶寬光纖或無線回程連接與電話網路和互聯網連接。與現有的手機一樣,當用戶從一個蜂窩穿越到另一個蜂窩時,他們的移動設備將自動“切換”到新蜂窩中的天線。
6. 什麼是5g發展的主要驅動力
個人認為有兩個驅動力,一是5G技術代表著一個國家的科技實力和對行業發展的迫切渴望;二是數字化趨勢所帶來的業務變化和市場需求推動了5G技術的發展。
7. 5g承載網的關鍵需求主要是哪幾個方面
5g承載網的關鍵需求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1、帶寬需求。5G網路的帶寬需求主要來自於eMBB業務。eMBB的相關標准已經在3GPP R15中確定,是5G初期的主要業務類型,包括超高清視頻、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高速移動上網等,其體驗帶寬從4G的10Mbps量級提升到1Gbps量級。
2、單基站帶寬需求。根據IMT-2020(5G)推進組的測算,典型的5G低頻單基站的峰值帶寬將達到5Gbps量級,高頻單基站的峰值帶寬將達到15Gbps量級。考慮到低頻和高頻基站共同部署,或高頻基站單獨部署的情況,單基站將需要2×10GE或25GE的承載帶寬。
3、前傳帶寬需求。5G接入網被重構為CU(集中單元)、DU(分布單元)和AAU(有源天線單元)。如果CU、DU合設,則承載網具有前傳和回傳兩級結構;如果CU、DU分設,則承載網具有前傳、中傳和回傳三級結構。上面我們討論的基站帶寬需求是屬於空口的范疇,而承載網的帶寬需求則包括前傳、中傳和回傳三方面的需求。
4、中傳帶寬需求。中傳指的是CU和DU之間的傳輸網路。如果採用DRAN(分布式接入)部署方式,則不存在中傳;如果採用CRAN(集中式接入)部署方式,並且假定每個CU攜帶10-20個5G低頻基站,那麼依據表1,中傳帶寬需求在23-43Gbps之間(1個基站取峰值帶寬,其餘取均值)。
5、回傳帶寬需求。回傳指的是CU與核心網之間的傳輸網路。回傳網一般分為接入層、匯聚層和核心層,其帶寬需求與基站類型、密度及部署方式等多種因素相關。一般情況下,如果採取DRAN方式,則接入環帶寬可達25/50Gbps,匯聚層和核心層帶寬可達N×100/200/400Gbps;如果採取CRAN方式,則接入環帶寬可達50Gbps,匯聚層和核心層帶寬可達N×100/200/400Gbps。
8. 5g的應用領域有哪些
例如5G全場景應用智慧港口,廈門遠海碼頭5G智慧港口項目在廈門港落地,廈門港「綠色智慧」升級之路又多了一道亮麗風景線。遠海碼頭5G智慧港口項目以5G通信技術為引領,協同雲平台、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共同推進智慧港口建設,提升碼頭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提高產業鏈綜合運營效率。該項目已完成5G專網建設、基於5G的AGV通信管理、5G智能理貨、5G港機遠控、5G智能安防、5G司機行為分析、5G無人駕駛集卡網聯協作、5G無人駕駛集卡標准編制等試點工作。
9. 達闥科技葛頎:五大驅動力推進5G泛終端融合
「
5G泛終端融合有五個驅動力,5G時代里,每一個市場都可能是長尾市場,在馬太效應,我們可以看到有更多數字化平台。
」
文 | 通信產業報(網) 胡媛
11月5日,在2020中國5G終端全球創新峰會暨第八屆中國手機設計大賽天鵝獎頒獎禮上,達闥 科技 副總裁葛頎表示,5G泛終端融合有五個驅動力,一是5G SA網路,二是AI即服務,三是5G消息MaaP,四是eSIM數據,五是數字化生產平台。5G時代里,每一個市場都可能是長尾市場,在馬太效應,我們可以看到有更多數字化平台。
1950年,第三次工業革命開啟,從規律上分,應該能延續到2050年。目前,業界的專家都在判斷說第四次工業革命會提前到來,主要有兩個重要因素,一個是5G,一個是人工智慧。以5G和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將會驅動人類 社會 從原子經濟向比特經濟的快速轉型。
從GSA發布的全球5G終端報告來看,所有的5G終端裡面,5G的多形態終端(泛終端)和5G手機永遠是2:1。在9月底最新數據中,一共有444款,其中只有148款是手機,剩下296款全部是5G的多形態終端。葛頎認為,毫無疑問,5G有很多優勢,但是我們要更深刻、更准確地去了解網路的能力和演進的放養,有幾個關鍵要素是行業人士必須要關注的,比如open UPF、Open RAN、TSN、5G LAN。
第一、5G SA網路。 什麼是網路切片?端到端的QOS、端到端的SOP、端到端的SLA。從網路這端到終端這一側,目前能夠支持終端側網路切片的,華為已經做了Demo,並成功在項目中做了測試,其他的443款5G泛時代的智能化終端是否具備端到端、端到端對個人客戶意味著什麼、對家庭客戶意味著什麼、對機器人客戶意味著什麼、對行業客戶又意味著什麼?「從我們的角度來看,當5G網路增加了100倍性能的時候,智能手機要在短時間內增加100倍的性能,相對很困難。毫無疑問,雲端機器人將會是一個新的典型應用場景,因為目前只有雲端機器人的系統內部機械、電子、通信和物理構建超過智能終端復雜100倍,簡單來說,它是有可能承載起這100倍的網路能力。我們需要一個安全的專網來做好網路的切片,這個切片需要我們的端側來做回應。」葛頎認為。
邊緣計算,5G泛在終端智能分發網路。兩端式的網路機構,一側是終端,一側是網路,大網做信號、做接入,終端完成所有基於本地的計算、儲存、數據的分發。但是在5G時代,兩端式的網路架構被徹底打破,關於數據的儲存、計算、分發、控制將不會是兩元結構,而是一個三元結構,大量的數據會在邊緣計算的平台上被計算、被存儲、被分發、被控制、被清洗,甚至被拋棄掉。終端如何能做好這些響應,是要把所有的東西都放到終端側,還是依賴於網路的邊緣和核心層來做好每一個終端所產生的大量數據的管理和分發。葛頎表示,從機器人角度來看,一台巡邏的機器人一天產生的數據量就有20個GB,如果物業區域裡面布上10台機器人,它一天的數據量就是200GB,龐大的數據流量和並發的要求對網路來說壓力是非常巨大的,我們如何把這三維一體的網路架構適應終端的變化?這是在網路層面SA的快速商用帶來網路性能質的變化,網路切片讓我們有一個高可靠的神經網路,邊緣計算事實上5G不僅是一張網,而且是一個雲的平台。
第二、5G泛終端融合驅動力,AI即服務。 SA網路帶來革命性變化的同時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工智慧,比如手機上各種各樣的語音智能,人工智慧的本質就是它是對人而言的,人的智能有什麼呢?最少有三個,包括智能的語音、智能的圖像、智能的行動,所有5G時代的泛終端必須要同時具備這三個多模態終端才有可能具備了所有與人工相似的智能的水平和智能的能力。對機器人而言,網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第一個是移動化,第二個是本地化,第三個是協同化。第四個是聯邦化。葛頎介紹,我們有大量的數據在本地,如果把數據送到雲端來訓練,會產生很多顧慮,有隱私的問題,甚至有些工廠滿負荷運轉,會擔心競爭對手尋找潛在的客戶產生新的競爭威脅,聯邦化的學習是說模型可以通過雲端進行分發,數據的訓練在本地完成,主要是對5G人工智慧的服務,對泛終端的發展給了巨大的驅動力
第三、泛終端融合驅動力,5G消息MaaP。 目前,使用的技術標準是選用GSMA推動的RCS,為什麼5G消息這么重要?進入5G時代,終端可以是ToC、ToB、ToH、ToG,都需要一個可信的信息化平台,這個可信的信息化的平台既可以完成信息的交互,還可以遠程訂購,維護商業關系客戶,好處是它不需要關注微信公眾帳號,不需要去開發定製升級APP,甚至不需要費錢費時的後裝或者預裝,在所有智能手機原生的簡訊息介面裡面,就具備了所有功能,事實上5G消息或者MaaP這個能力也應該成為5G時代泛終端融合能力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驅動力。
第四、5G泛終端融合驅動力,eSIM數據。 eSIM就是一個嵌入式的SIM卡,每一個eSIM都是一個互聯網的入口,當eSIM是為手機或者為可穿戴設備服務的時候,它是一個個人數據的入口,當這個eSIM放到千行百業的生產力的設備、生產力的平台,放在 汽車 機床裡面,它就是一個產業互聯網數據的入口,當擁有了更多這樣可靠、可信的數據入口,千行百業的5G泛終端就會和千行百業產生更大的融合、更大的價值。
第五、5G數字化生產力平台。 現在全世界50億客戶,已經有35億在用智能手機,還有十幾億的新增市場空間,但這十幾億人的購買力很有限,此外換機的時間越來越長,如果我們僅僅是針對ToC,是很難做大的。從5G時代來看,事實上5G的泛終端就是一個數字化的 社會 生產力的平台,我們希望通過像我們的手機、機器人、各種物聯網的設備一樣,大家能夠在不同的細分行業市場進一步加強,原來不能夠成為市場的市場也會由於數字化技術的快速普及和低成本的快速演進,讓這個市場成為一個有商業價值的市場,在馬太效應進一步加強的時候,我們會看到更多的由5G泛終端承載的數字化的生產力平台來承載數字經濟的發展。
2020中國5G終端全球創新峰會暨第八屆中國手機設計大賽天鵝獎頒獎禮是2020中國手機創新周暨第八屆中國手機設計大賽最後的落地活動。
2020中國手機創新周暨第八屆中國手機設計大賽以「創新5G時代 共贏智能未來」為主題,重點聚焦5G,關注中國手機產業鏈在5G規模商用、疫情爆發等諸多挑戰下的持續創新,繼續發掘天人合一的匠心之作,弘揚5G時代的工匠精神,推動終端產業的生態共建與創新發展。
天鵝獎揭曉!2020中國5G終端全球創新峰會舉行
官宣:2020天鵝獎全名單
解讀天鵝獎:誰在乘風破浪?
楊學山:智能終端產業發展需拉開視野
董小平:推動中國智能終端產業高質量發展
宋顯珠:5G對終端提出全新要求
神志雄:廣東全力打造大灣區萬億級5G產業集群
林濤:攜手共創5G ,推進河源「雙循環」體系
倪光南:構建良性產業生態關系終端產業下一程
IEEE Fellow薛泉:面向5G/6G的毫米波技術使命與創新
GSMA龐策:疫情之下全球5G及終端產業的挑戰、機會與創新
華為李昌竹:夯實產業「底座」,為消費者創造最好體驗產品
中國移動劉鈞毅:攜手產業鏈共促5G SA終端成熟
10. 車聯網業務對5g網路有哪些性能需求
性能需求:可靠性、時延、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