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寫作文為什麼不能用網路詞語
網路詞彙可以出現在生活中,但不允許出現在高考作文卷上,即使是「給力」、「神馬」、「傷不起」、「有木有」等「耳熟能詳」的網路熱詞都會被當作錯別字扣分,笑臉、哭臉等網路符號在閱卷老師手下也將「一視同仁」。可惜原因就是你所說的,禁用網路熱詞,不是所謂的捍衛中文的「純潔性」,而是並不是所有的閱卷老師都熟悉網路熱詞,為了避免誤傷,避免爭論,所以一律不準用。
但是,這種情況只在上海等一部分地區出現。對於高考到底能不能使用網路語言還有很多爭議,個不同地區之間規定也不盡相同。但是為了高考順利通過,最好還是不要以身犯險的好。
現在,不少學生張嘴就用「偶」、「暈」、「稀飯」、「強」、「頂」等網路語言交流,這些語言有時還會出現在日記、作文中。
河南省實驗中學語文組教研組長楊雪珍舉了一個例子,有一次,一個學生在周記中寫有這樣一句話:「上個星期天,我的GG帶著他的『恐龍』GF在100玩,GG的GF一個勁地對我PMP,那『醬紫』就像我們認識很久……」看了之後,搞得老師一頭霧水。碰到學生作文中出現網路語言,老師一般都會用紅筆圈出來,旁邊打上問號,以引起學生的注意。
在和學生的交流中,發現諸如GG(哥哥)、MM(妹妹)、偶(我)、美眉(女孩子)、拍磚(批評、點評)、菜鳥(新手)、油墨(幽默)、果醬(過獎)之類的網路語言太平常了,孩子們幾乎是脫口而出。他們認為網路語言活潑生動,輕松有趣,和同學網上聊天、書信往來,都會用類似語言,有時順手就會用在日記和作文中。
「如果現在的學生連網路語言都不懂,那就有點『悲催』了。」楊雪珍開玩笑說,網路語言可以用在口語中或非正式書信中,但在正式考試中,還是不贊成使用網路語言的。
網路語言在作文中被靈活運用,有時候確實能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鄭州市第四十七中學高三宏志班語文教師王燕舉例,有一個學生在作文中寫「***是一台286,內存不足,反應遲鈍」。但王燕認為,在課堂上還是要提醒學生謹慎使用網路語言,因為網路語言會讓閱卷老師覺得運用語言不規范,從而影響分數。
網路語言被允許在寫作中使用需要符合兩個標准:一是詞語已經約定俗成、意思被公眾熟知;二是必須符合語法和修辭規范。比如「給力」這種《人民日報》都已用過的詞彙,適當的時候是可以使用的。但那些只是為了好玩,沒有太大意義和價值的,一般不建議使用。
「網路語言是學生十分喜歡的一種語言樣式,它新穎、幽默、有特點,滿足了新一代青少年兒童對於個性的追求,但是他們對於正確使用這種語言的情境則缺乏明晰的判斷標准。」鄭州市回民中學高一(17)班的語文教師黨蓉蓉說。
網路語言是網路時代印記明顯的語言表達方式。從類屬上看,它符合新詞新語「產生時間短」的特點,從廣泛意義上來看屬於新詞新語范疇。但是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在產生著新詞新語,而能夠經過實踐檢驗,被人們廣為流傳、長期使用的卻是很少一部分。
學生在生活中所使用的新詞新語,常常是具有時新性的這一類。諸如前不久從台灣娛樂節目《大學生了沒》流傳出來的「hold住」,從咆哮體衍生而來的「有木有」。這類詞語,雖然「新」,但並不能被社會大多數階層所使用,其代表的,也只能是年輕一代的思維方式。而新詞新語除了「時限性短」這個特點以外,還應具有普遍性大、兼容性強、層面性明確的特點。
顯然這些時下流行的、被學生廣泛使用的網路語言,在這幾個特點上是欠缺的。嚴格說這類語言並不能納入狹義上的新詞新語范疇。在正規的場合,比如,中招、高招考試中,這類網路語言是禁止使用的。而在語言使用規范程度不高的場合可以使用。
鄭州第八十一中語文教師張寒表示,教學中,老師會根據中考作文評分標准要求學生,在寫作文時,要規范用語,不允許使用網路用語,不允許出現英語單詞等。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網路語言對學生的影響逐漸顯現出來。
悲劇叫做「杯具」,喜歡叫做「稀飯」,提意見叫做「拍磚」,還有的學生乾脆用數字來表達自己的意思。雖然這些網路語言讓老師和家長雲里霧里,但是在中小學生看來卻很有吸引力。
采訪中,一名初三學生告訴記者:「使用網路語言沒有什麼不好,特別是在網上,大家使用各種各樣的網路語言進行交流,很容易消除陌生感。而在學校,如果你聽不懂網路語言,同學就會笑話你老土。」
對於學生們在日常交流中使用網路語言,大部分老師表示可以理解,但不提倡學生們在作文中引用網路語言。紅橋區實驗小學副校長、語文老師徐婭蓉說:「學生寫作文,應使用規范和標準的語言,最好不要隨意使用網路語言,尤其是太出格的網路語言。」
由於小學是孩子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機,徐婭蓉建議家長應該讓孩子多讀一些好書,在拓展孩子視野的同時,增加他們的詞彙量。
今年,河南和廣東兩省教育部門明確禁止學生在7日開始的高考中使用「網路用語」。
對此,中青在線發表評論《高考禁用網路語言:真登不上檯面嗎》認為,高考可以對網路語設限,但不宜劃「紅線」,一律予以杜絕。不少網路詞語甚至進入了新版的《現代漢語詞典》,憑什麼要一棍子將它們打死呢?最科學、最人性化的做法是,提醒考生慎用生造、冷僻、不健康的網路語言,否則後果自負。
河南教育部門的有關具體規定是:除外語(課程)科目外,筆試一律用現行規范漢語言文字答卷,學生答卷時不能用繁體字、甲骨文及網路語言答卷,否則肯定會影響成績。廣東省的規定是:考生使用現行規范漢語言文字答卷。
根據教育部考務要求,用漢語文授課、學習的考生在高考時,除外語科外,筆試一律用現行規范漢語言文字答卷,考生切勿使用網路語言、繁體字、古文字等。 從以上規定看,河南、廣東兩省實際上禁止考生在高考作文里使用網路語。
而早在2011年,上海高考作文閱卷組禁止高考作文中使用網路詞語的消息就曾引發討論,有人反對,也有人贊成,兩種聲音都不乏論據的支持。如今,河南、廣東兩省教育部門高考答題禁用網路語言,無疑是不加區分地對待網路語。
筆者想重點結合高考作文能否使用網路語言談談看法。為了理解方便,我們有必要要明確這樣三個基本問題:一是為什麼要禁止高考作文中使用網路詞語;二是這樣的禁止是否符合語言規范的法定要求;三是語言規范究竟是指什麼。
關於網路語言我真的好怕怕,將來我去看病會有這樣的場景:我:「醫生,您看我這是蝦米(什麼)病?」醫生:「he,he(哈哈),小病e(一)碟。」
我:「要多少money(錢)?」醫生:「8(不)貴,880元。」我:「……」醫生:「8要,那我886(拜拜了)。」
我:「5(我)的好醫生,天下最Qoo(酷)的醫生,行行好,偶(我)沒那麼多money。」醫生:「我可沒那麼多時間和你耗,你在PMP(拍馬屁),偶就再加點錢……」我:「那算了,880就880吧。」
小聲地說「7456(氣死我了)YYP(呀呀呸)。將來你落到我的手裡看我不KO(整)你一頓」的確,網路語言是該規范一下了。
我認為,現在網路語言之所以以如此之快的速度流行,主要在於這些語言具有簡潔、幽默的巧妙的特點,在利用了諧音、暗喻、借喻等技巧,使人讀起來有點「滿口生津」的感覺。還有,時下有一種趨勢,也可以說是網民們無形間形成的一種共識??起碼在網路里的聊天室上,你不或很少是用這種網路語言,就會被人家看不起,認為你是菜鳥(笨蛋),不願與你再聊了。
由此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也使這鍾語言流行起來。有人認為網路語言扭曲了語言的本質,歪曲了語言的意義,有悖於傳統文化,應該杜絕。
可事實上網路語言是杜絕不掉的,因為它是附於網路之上的,除非你能關掉所有網路,可網路作為信息高速路在信息社會是無法被關掉的,網路語言也就不可能被杜絕。既然不能杜絕就應加以應用,因為網路語言也有它的優點如:應用了諧音之類的技巧,所以比較簡潔,運用起來比較方便,好的詞還是應該提倡的。
如,在實際寫作時,寫「再見」不如寫「886」來得快,像這樣的詞還有很多,如果大家達成共識,認同這些詞,可以大大提高寫作速度、效率;還有,我個人認為,有些罵人的詞語,像「菜鳥」之類的,比「笨蛋」要委婉、幽默一些,也可以適當保留。而且網路語言推廣容易,只需要稍作宣傳就可以了,畢竟我國已有1億網民,過不了幾年,可能就會翻番,他們的宣傳效果無疑是相當好的。
不過網民自我也應該加強自身的素質,積極抵觸不良的網路語言; *** 部門要參與其中,利用投訴電話,市場廣告的監督等來做起,使語言不被扭曲。學校也應該幫助、增強學生對母語與網路語言的區分,不然,過不了多久就會有學生問老師:「老師,「再見」是什麼意思?」老師想了好久才回答:「就是886的意思嘛。」
總之,我以為,網路語言是應該推廣,但要取精去偽摒棄骯臟的部分保留簡潔明了的優勢,在不取代母語的地位的前提下,循序漸進地普及起來,讓它能成為我們的幫手而不是殺手。
『貳』 天津市委組織部有什麼子部門
市委組織部子部門(組織機構都是一樣的,只是天津是直轄市,可能個別叫科的部門,在天津會設處室)主要有:
辦公室、研究室(政策法規科)、市委基層黨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科、黨代表聯絡工作辦公室、幹部一科(公選辦、援藏辦)、幹部二科、幹部三科、公務員管理科、幹部監督科(舉報中心)、幹部教育科、人才工作科、幹部信息管理科、政工科、機關黨委、黨員教育中心、市委幹部狀態調研與問責處理辦公室。
1、辦公室
負責本部工作的綜合協調和督促檢查;負責部機關值班、秘書事務、信訪、文書檔案、機要保密和機關辦公自動化工作;負責重要會議的組織協調、信息綜合、文件審核和部分領導講話文稿的起草;負責協調辦理有關組織工作的黨代表提案、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
負責機關財務管理、治安保衛、收發文印、印鑒管理、車輛管理等行政後勤工作;負責指導全市黨委組織部系統普通密碼電報管理工作;負責全市組織部門的自身建設;負責部機關老幹部管理服務工作;承辦部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2、研究室(政策法規科)
負責起草、規劃、協調、審核黨建工作和幹部工作的有關政策、規定和文件;負責指導、協調全市組織部門及本部的調研工作,承擔省委組織部下達的有關黨建工作和幹部工作的重點課題和全市組織工作重大問題的調查研究。
參與全市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對重要經驗進行總結推介;承擔本部重要會議和部領導交辦的有關文稿、重要文章的起草工作;編發《岳陽組織工作》;負責本部的對外宣傳工作;負責組織志、組織史編寫等有關工作。
3、市委基層黨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負責對全市基層黨建工作進行部署安排、綜合協調、檢查督促和考核評價工作;負責承擔市委基層黨建工作領導小組有關會議、黨建調研及督查活動的聯絡協調服務工作。
研究和指導各級黨委落實抓基層黨建工作的責任制,總結和推廣基層黨建工作的典型經驗,負責市直單位聯村開展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扶貧開發建設工作。
4、組織科
負責研究和指導黨組織建設工作,研究和提出有關加強黨的組織建設的意見和建議;研究和指導黨組織的設置;對中央、省駐岳企業、市屬企業、農村、街道社區、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機關、院校、科研單位以及非企業民間組織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進行分類指導。
參加市黨代表大會的有關組織工作,承辦縣(市)區、市直處級單位和有關企業召開黨代表大會的審批手續;對鄉鎮黨委、村、城市社區、中央、省駐岳企業、市屬企業黨組織換屆進行指導;研究和指導全市黨員隊伍建設,指導、協調黨員教育工作,主管黨員管理和發展工作;負責黨內表彰、黨內統計和黨費管理工作。
負責指導、管理縣(市)區和市直部委辦局黨員領導幹部民主生活會;負責市委常委民主生活會相關准備工作;負責指導全市黨員幹部因私出國(境)管理工作,承辦市管黨員幹部因私出國(境)審批,接轉黨員組織關系;負責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有關工作;負責市黨建學會的日常工作。
5、黨代表聯絡工作辦公室
負責全市黨代表聯絡服務工作的綜合協調和宏觀指導;負責組織、指導、協調黨代表開展活動;指導各級黨委健全黨代表大會制度,參與市黨代會換屆有關籌備工作,做好市黨代表選舉工作;負責全國、全省和全市黨代表日常服務工作。
承辦黨代表提案、提議、質詢和詢問的有關事項;負責黨代表編組,組織黨代表開展視察和調查研究活動;承辦徵求黨代表意見、向黨代表通報情況和組織黨代表根據工作需要列席市委全會和常委會的有關事項。
組織黨代表參加對本市重要幹部的民主推薦和對市委、市紀委領導班子及其成員的民主評議、對市委常委會工作的評議;做好黨代表聯系黨員和群眾的服務工作;負責黨代會閉會期間代表資格管理的有關工作。
6、幹部一科(公選辦、援藏辦)
負責全市幹部工作的宏觀管理,研究制定幹部工作有關的政策和文件;負責辦理省委管理的幹部職務任免、工資、待遇、退休的呈報;負責協助省委組織部對省委管理的幹部進行考察和考核等工作。
負責考察市直除宣傳、科技、教育、衛生系統、國資委和市委管理企業之外的部門(單位)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對上述部門(單位)領導班子的換屆、領導幹部調整配備、職務任免、交流、工資待遇、退休、年度考核等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考察了解上述部門(單位)處級後備幹部,提出培養使用意見。
負責市直部分正處級單位政工(人事)科長的考察審批工作;綜合承辦市委管理幹部職務任免、交流、工資待遇、退休等審批手續;負責市級領導班子換屆選舉和屆中調整的有關工作;負責辦理省人大、省政協和市人大、市政協常委(代表、委員)有關人選的提名、推薦工作。
會同有關部門和本部職能科室提出市管領導班子職數配備的意見;負責辦理市委管理的幹部、市委委託市委組織部管理的幹部及科級幹部的調配;承辦有關幹部的交流和團職軍轉幹部安置工作;綜合協調培養選拔年輕幹部、女幹部、少數民族幹部和黨外幹部工作。
負責幹部公開選拔工作的宏觀指導,承辦副處級以上幹部公開選拔的具體工作;負責援藏幹部輪換選派、管理和安置等工作;負責協助省有關部門對省駐岳單位的領導班子進行考察和管理,對領導班子的調整和配備和幹部職務任免等提出建議。
負責了解掌握市直部分部門(單位)領導班子思想作風和民主生活會情況,並提出加強領導班子思想作風建設的意見和建議。
7、幹部二科
負責考察縣(市)區委、人大、政府、政協的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對上述領導班子的換屆、調整配備和市委管理幹部的職務任免、交流、待遇、退休、年度考核等問題提出意見與建議;負責選派幹部掛(任)職鍛煉和選調生的選派、培養和管理工作。
負責辦理縣(市)區委組織部正副部長、紀委副書記、公安局政委、檢察院檢察長、法院院長的考察和任免工作;考察了解縣(市)區處級後備幹部,提出培養使用意見;負責全市鄉鎮黨政正職的備案和宏觀管理工作。
負責了解掌握縣(市)區委、人大、政府、政協領導班子思想作風和民主生活會情況,並提出加強領導班子思想作風建設的意見和建議。
8、幹部三科
負責考察市直宣傳、科技、教育、衛生系統、國資委和市委管理的市屬國有企業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對上述部門(單位)領導班子調整配備、領導成員的職務任免、交流、工資待遇、退休、年度考核等提出意見和建議。
考察了解上述部門(單位)處級後備幹部和市委管理的市屬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後備人選,提出培養使用意見;負責上述部門正處級單位政工(人事)科長的考察審批工作;負責協助中央、省有關部門對中央、省駐岳企業的領導班子進行考察和管理,對領導班子的調整、配備和幹部職務任免等提出建議。
參與原來由市委任命,在企業退休的老同志的管理和服務工作;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訂適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國有企業領導班子和企業經營管理者隊伍建設的政策、規定和意見,研究探索適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選人用人機制,提出加強宏觀指導的意見和建議。
負責了解掌握市直宣傳、科技、教育、衛生系統、國資委和市委管理的市屬國有企業領導班子思想作風和民主生活會情況,並提出加強領導班子思想作風建設的意見和建議。
9、公務員管理科
會同有關部門負責全市公務員隊伍建設的規劃、協調和宏觀指導;研究起草公務員管理的政策規定,督促檢查有關法律法規政策的貫徹落實;組織指導全市黨委機關、人大機關、政協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民主黨派和工商聯機關實施公務員法工作,群團機關和黨群系統事業單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工作。
負責綜合管理市委各部委機關、市人大機關、市政協機關、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各民主黨派市委機關和市工商聯機關公務員(工作人員)以及市直群團機關和黨群系統有關事業單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工作人員的考錄、考核、工資福利、交流、調配、培訓、退休、申訴控告、非領導職務設置等工作。
負責黨群系統未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招聘、考核、工資福利、退休、崗位設置等工作;負責指導和協調市直黨政機關中層幹部競爭上崗工作;會同有關部門負責全市公務員管理信息系統的建立、使用和管理。
10、幹部監督科(舉報中心)
負責全市組織部門幹部監督工作的綜合、協調和宏觀指導;對縣處級黨政領導幹部和幹部選拔任用工作進行監督;制訂或參與制訂有關幹部監督管理的制度、規定,提出加強對領導幹部監督和防止用人上不正之風的意見和建議。
負責對有關監督制度落實進行督查;受理縣處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選人用人方面問題的舉報;負責對全市組織人事部門舉報工作的綜合協調,指導全市組織系統「12380」舉報受理檢查工作;負責對上級機關和領導幹部交辦、轉辦的舉報件進行調查核實,提出處理意見;負責對批轉下級和有關部門的舉報件的督辦檢查。
負責對有關領導幹部進行函詢和誡勉談話。負責對《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暫行條例》、《組織人事幹部行為若干規范》、組織人事紀律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督辦和直接辦理違反幹部選拔任用工作規定和組織人事紀律的案件。
督辦和直接辦理中組部、省委組織部和本部領導批辦的反映領導幹部重要問題的案件;對本市省委管理的幹部的黨籍、黨齡、參加革命工作時間、出生時間進行初審,提出處理意見和建議;負責審理市管幹部和部分老同志的黨籍、黨齡、參加革命工作時間、出生時間以及其他歷史遺留問題,研究和制訂有關政策、規定並進行宏觀指導。
協調組織領導幹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負責組織黨員領導幹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述職述廉等日常管理工作;負責辦理全市因公出國(境)人員的政治審查和審批工作。
11、幹部教育科
負責全市幹部教育培訓工作的宏觀管理,研究制訂全市幹部教育培訓的政策、規劃,協調、指導、檢查縣(市)區和市直單位幹部教育培訓工作;組織協調省管、市管幹部和部分中青年幹部的培訓。
參與組織領導幹部理論學習的考試考核,協調考試考核成果的運用;負責組織領導幹部出國(境)培訓工作;組織和指導全市開展幹部自主選學、幹部在線學習;組織開展縣級黨校、行政學校辦學水平評估工作。
協調指導縣以上黨校、行政學校和其他幹部培訓機構的教育培訓計劃安排、教材編審等工作;加強幹部培訓基地師資隊伍建設;組織和指導幹部教育理論研究;承擔市委幹部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常工作。
12、人才工作科
負責承擔全市人才隊伍建設宏觀管理的有關工作,研究制訂和參與制訂本市有關人才工作的政策、規定,調查研究人才情況,指導、協調、檢查人才工作;負責專業技術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宏觀指導。
負責建立和管理高層次人才信息庫,組織、指導專家開展活動;協調實施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直接聯系一批優秀企業家和各類高級專家;會同有關部門進行優秀專家和拔尖人才、學術技術帶頭人的選拔和管理工作。
負責科技副縣(市)長的選拔和管理工作;牽頭推進科技特派員工作;負責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日常工作。
13、幹部信息管理科
負責全市組織系統信息化建設、統籌規劃和組織實施;研究擬定全市組織系統幹部管理信息的建設規劃,指導全市組織系統信息網路建設;負責全市大組工網網路建設、網路管理和安全監控,承擔業務應用系統軟體開發工作。
負責全市幹部人事檔案、幹部統計的宏觀管理工作和業務指導;負責對本市省委管理的幹部的學歷學位進行初審,提出處理意見和建議,負責審理市管幹部的學歷學位;承擔本部信息網路的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負責本部信息化建設、辦公現代化建設的技術指導工作;管理市管幹部信息和檔案,並承擔有關信息服務工作。
14、政工科、機關黨委
負責部機關黨的建設、紀檢、思想政治工作、政治理論學習、精神文明建設和和諧機關建設工作;負責部機關定點建設扶貧工作;負責部機關黨內表彰、黨內統計和黨費管理工作;領導機關工、青、婦等群眾組織;負責組群系統黨建工作和有關工作。
負責部機關各科室領導班子建設和幹部隊伍建設;負責考察部機關副主任科員以上幹部;審核辦理部機關幹部職工的職務任免、調整交流、學習培訓、獎勵懲處、工資待遇和退休等人事工作;負責部機關的機構編制、人員調入、幹部檔案、幹部統計、工資統計等工作;負責本部歸口管理單位正科級幹部的審批和備案工作。
15、黨員教育中心
研究提出全市運用信息化手段開展黨員教育工作的規劃並組織實施,對全市黨員教育工作的有關問題進行調查研究,提出意見和建議;負責全市黨員電化教育、遠程教育、手機信息系統等工作的指導協調和督查檢查,承擔市級黨員教育平台的管理使用和服務保障工作。
承擔全市黨員集中性和經常性學習教育活動的有關具體事務,負責學習資料和教材的組織編寫;承擔岳陽紅星網網站的運行管理和安全維護工作;會同有關單位組織實施全市黨員教育培訓重點工程,指導全市黨員教育教學資源開發及教材建設。
承擔網路宣傳和輿情監控工作,提出處理意見和建議,並協調省委組織部和外宣機構進行網路回應;配合市委組織部其他科室做好市管幹部的信息拍錄工作。
16、市委幹部狀態調研與問責處理辦公室
負責全市領導幹部、機關工作人員有錯無為問責工作的綜合協調和宏觀指導,制定或參與制定有錯無為問責工作的制度、規定;負責全市有錯無為問責工作的督查和督辦;就幹部履職情況進行專題調查研究,受理有關幹部不作為、緩作為、亂作為的投訴舉報,發現問題並及時查處。
(2)紅橋區網路推廣有哪些擴展閱讀:
天津市委組織部發布28名幹部任前公示
為在幹部選拔任用工作中進一步擴大民主,廣泛聽取群眾意見,把幹部選好、選准,根據《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及有關規定,現對市委研究擬提拔任用的28名同志進行任職前公示。
項文衛,男,漢族,1960年6月生,江蘇濱海人,1986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3年8月參加工作,全日制大學學歷,高級審計師,現任天津市紀委、市監察委員會駐市委辦公廳紀檢監察組組長,擬任天津市委巡視組組長、正局級巡視專員。
康建茂,男,漢族,1962年9月生,河北深州人,1988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5年7月參加工作,全日制大學學歷,現任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黨組成員,擬提名為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院長人選,任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
鍾英華,男,漢族,1963年5月生,河北懷安人,198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6年7月參加工作,全日制大學、在職研究生學歷,文學博士,教授,現任天津師范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擬任天津市市屬高校黨委副書記、校長(試用期一年)。
王洋,女,漢族,1979年10月生,吉林吉林人,1999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05年7月參加工作,全日制研究生學歷,法學碩士,現任天津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綜合處處長、一級調研員,擬提名為天津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人選。
李津俐,女,漢族,1965年6月生,山西翼城人,1999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7月參加工作,在職大學學歷,現任天津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廳黨建工作處處長、一級調研員、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擬任天津市人大常委會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副局級,試用期一年)。
楊君毅,男,漢族,1970年11月生,天津市人,1995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3年7月參加工作,全日制大學學歷,現任天津市委宣傳部文化藝術處處長、一級調研員,擬任天津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試用期一年)。
劉鴻瑋,男,回族,1960年8月生,山東煙台人,1990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1年10月參加工作,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現任天津市委統一戰線工作部二級巡視員、辦公室(區縣工作指導處)主任(處長),擬任天津市委統一戰線工作部副部長(試用期一年)。
馬迎新,男,漢族,1969年2月生,河南通許人,199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2年7月參加工作,全日制大學、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現任天津市監獄管理局黨委委員、副政委、政治部主任(兼),擬任天津市監獄管理局政委(試用期一年)。
張同順,男,漢族,1962年9月生,河北武強人,198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9年9月參加工作,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現任天津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成員、二級巡視員,擬任天津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副書記(試用期一年)。
丁紅梅,女,漢族,1968年2月生,天津市人,1994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9年7月參加工作,全日制大學、市委黨校研究生學歷,高級政工師,現任天津市供銷合作總社黨群處處長、一級調研員,擬任天津市供銷合作總社黨委委員、常委,提名為天津市供銷合作總社理事會副主任人選。
劉建彥,男,漢族,1964年1月生,天津市人,1985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10月參加工作,中央黨校大學學歷,現任天津市委統一戰線工作部幹部處(老幹部處)處長、一級調研員,擬任天津市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試用期一年)、黨組成員。
周紅蕾,女,漢族,1970年11月生,北京市人,1991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3年7月參加工作,全日制大學、在職研究生學歷,法學博士,高級政工師,現任天津師范大學黨委常委,黨委組織部部長、黨校常務副校長(兼),擬任天津外國語大學黨委委員、常委、副書記(試用期一年)。
王罡,女,漢族,1975年2月生,天津市人,1997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8年7月參加工作,全日制大學學歷,法學碩士,高級政工師,現任天津商業大學黨委常委,黨委組織部部長、黨校副校長(兼),擬任天津城建大學黨委委員、常委、副書記(試用期一年)。
徐興雲,男,漢族,1970年10月生,湖南津市人,1996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6年7月參加工作,全日制研究生學歷,歷史學碩士,現任天津市紀委監委駐市委教育工作委員會紀檢監察組副組長、一級調研員,擬任天津農學院黨委委員、紀委書記(試用期一年)。
解建申,男,漢族,1963年10月生,河北南和人,1986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0年12月參加工作,中央黨校大學學歷,現任天津市紀委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機關黨委辦公室主任(兼)、一級調研員,擬任天津國際工程咨詢公司黨委委員、紀委書記(試用期一年)。
馬月輝,男,漢族,1972年1月生,河北石家莊人,1993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0年3月參加工作,在職大學學歷,現任天津市紀委黨風政風監督室副主任(正處級),擬任天津華北地質勘查局黨委委員、紀委書記(試用期一年)。
邊柯柯,男,漢族,1982年1月生,浙江諸暨人,200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10年10月參加工作,全日制研究生學歷,工學博士,現任天津市委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天津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大數據管理處處長、信息化發展處處長(兼),天津市大數據管理中心主任(兼)(正處級),擬任天津市大數據管理中心黨委委員、書記、主任(試用期一年)。
趙瑜,男,漢族,1964年10月生,天津市人,198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7年7月參加工作,全日制大學、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現任天津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辦公室主任、一級調研員,擬任天津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心黨委委員、書記(試用期一年)。
楊洪利,男,漢族,1965年12月生,天津市人,199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6年8月參加工作,全日制大專、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現任天津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辦公室(黨委辦公室)主任,擬任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黨委委員、書記(試用期一年)。
劉堅,男,漢族,1970年5月生,天津市人,2002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7年9月參加工作,全日制大學學歷,法律碩士,現任天津市河西區紀委副書記、區監察委員會副主任,擬任天津中環電子信息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常委、紀委書記(試用期一年)。
李樹桐,男,漢族,1964年11月生,天津市人,1995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6年7月參加工作,全日制大學、市委黨校研究生學歷,現任天津市委宣傳部政工職評辦公室主任、一級調研員,擬任天津紡織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常委、紀委書記(試用期一年)。
劉澤紅,男,漢族,1968年11月生,天津市人,1994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7年9月參加工作,市委黨校研究生學歷,高級政工師,現任天津市南開區紀委副書記、區監察委員會副主任,擬任天津市醫葯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常委、紀委書記(試用期一年)。
裴連軍,男,漢族,1973年6月生,河北清河人,1994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6年7月參加工作,全日制大學學歷,工商管理碩士,正高級工程師,現任天津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總經理助理,津能投資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擬任天津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試用期一年)。
劉冬,女,漢族,1970年1月生,天津市人,1995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9年9月參加工作,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現任天津市紅橋區雙環邨街道黨工委書記、人大工委主任,擬任天津水務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常委、紀委書記(試用期一年)。
張雲鵬,男,漢族,1967年8月生,河南平輿人,1985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7年7月參加工作,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現任天津市委宣傳部辦公室主任、一級調研員,擬任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常委、紀委書記(試用期一年)。
陳鈺,女,回族,1975年8月生,天津市人,2002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6年9月參加工作,全日制大專、市委黨校研究生學歷,現任天津市和平區南市街道黨工委書記、人大工委主任,擬任天津北方演藝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常委、紀委書記(試用期一年)。
韓澤縣,男,漢族,1970年10月生,河北廣宗人,2004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6年7月參加工作,全日制研究生學歷,管理學博士,高級經濟師,現任天津濱海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行長、董事會秘書,擬任天津濱海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長(試用期一年)。
王岩,男,漢族,1967年10月生,山西沁縣人,1993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8年9月參加工作,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員,現任天津市公共交通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擬任天津市公共交通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試用期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