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商虛假宣傳怎麼賠償
電商平台虛假宣傳產品,構成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相關法律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財產損害的,應當依照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承擔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相關法律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財產損害的,應當依照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承擔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職業打假500元構成敲詐嗎?
1、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復雜客體,不僅侵犯公私財物的所有權,還危及他人的人身權利或者其他權益;
2、在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採用威脅、要挾、恐嚇等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財物的行為,比如以將要實施殺害、傷害、揭發隱私、毀滅財物等相恐嚇。
職業打假500元並不一定構成敲詐,應當根據是否存在威脅或者勒索的手段來進行認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 第二十四條 經營者利用廣告或者其他方法,對商品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的,監督檢查部門應當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消除影響,可以根據情節處以1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
⑵ 網上打假會判敲詐勒索罪嗎
【法律分析】
職業打假人對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的經營者索要賠償的,如果沒有採取威脅、恐嚇等的暴力手段,一般是不會構成敲詐勒索罪。敲詐勒索罪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採用威脅、要挾、恫嚇等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財物的行為。敲詐勒索的行為只有數額較大或者多次敲詐勒索時,才構成犯罪。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是本罪的加重情節。正常的消費者維權是合法的,但是採取偷換、造假手段等故意勒索財物的,可以構成本罪。成立敲詐勒索罪以目的不正當為前提。如果目的正當,就表明行為人是在行使權利,因而不是侵害被害人的財產;如果目的不正當,但手段不是脅迫,也不可能構成敲詐勒索罪。職業打假行為,都是根據法律規定要求對方賠償,不能認為其目的具有非法性。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七十四條 敲詐勒索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敲詐勒索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⑶ 電商售假違反什麼法律
法律分析:電商售假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如果銷售金額不大,不構成犯罪。應按照商標侵權的相關規定處理。情節嚴重數額較大的要承擔刑事責任。線上的商家需要守法經營,銷售假貨也同樣會承擔法律後果。輕則沒收貨物、罰款、賠償,重則承擔刑事責任。和線下商家不同的是某些銷售平台也會根據商家的經營情況制定一些獎懲制度。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條 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銷售金額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銷售金額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銷售金額在二十五萬元以上的,屬於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條規定的「數額巨大」,應當以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⑷ 知假打假最新法律規定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消費者知假買假,可以獲得賠償。
買到假貨怎麼要求賠償:
1、首先要保留證據。在網購付款前,盡量通過網上聊天工具與商家明確要購買的商品詳情等重要事項,例如在直播渠道購買商品時,我們可以聯系商家反復確認產品品牌、規格、生產日期、福利優惠等等商品相關信息,這些聊天記錄當涉及侵權時是維權的有力證據。
當發現所購買的商品是假貨後,我們要收集相關證據,對問題商品進行多維度拍照錄像,對商品的真假鑒定憑證,並截圖/錄屏與商家溝通的聊天記錄,以備投訴時使用。
2、與商家協商退換貨。收集完證據後,我們要與商家協商退換貨,並要求商家承擔相關費用。注意,在溝通時別掉進商家的聊天陷阱里,要清楚說明商家給自己所發的貨是假貨,詢問商家為什麼發的是假貨,為何與之前描述的不符,將責任固定到商家那一方。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不符合質量要求的,消費者可以依照國家規定、當事人約定退貨,或者要求經營者履行更換、修理等義務。沒有國家規定和當事人約定的,消費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退貨;七日後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條件的,消費者可以及時退貨,不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條件的,可以要求經營者履行更換、修理等義務。依照前款規定進行退貨、更換、修理的,經營者應當承擔運輸等必要費用。
3、要求商家賠償。如果商家在銷售過程中註明「保真」「假一賠X」等承諾,當收到假貨時,我們可要求商家按照承諾給予賠償;如果商家未做出相應承諾的,我們可依法要求商家賠償購買商品的價款的三倍或不足500元的賠償500元。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4、向網路交易平台投訴,依法要求賠償
若無法和商家協商一致,我們可以向網路交易平台對商家進行投訴,因為作為商家入駐的網路交易平台對商家有管理約束責任。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四條規定,消費者通過網路交易平台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要求賠償。網路交易平台提供者不能提供銷售者或者服務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的,消費者也可以向網路交易平台提供者要求賠償;網路交易平台提供者作出更有利於消費者的承諾的,應當履行承諾。網路交易平台提供者明知或者應知銷售者或者服務者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未採取必要措施的,依法與該銷售者或者服務者承擔連帶責任。
5、向消費者協會進行投訴維權
當買到假貨時,我們還可以通過電話、信件等方式向電商經營所在地12315和消費者組織反映和投訴,也可以通過撥打本地消協電話,由消協工作人員通過電商消費維權直通車網路平台幫助維權。
6、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如果以上途徑均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我們可以走司法途徑去法院起訴。
法律依據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條 「禁止生產經營下列食品:(八)超過保質期的食品」 的 規定,本案超市出售已超過保質期的商品為不符合食品安全標准並被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
《審理食品葯品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三條規定「因食品、葯品質量問題發生糾紛,購買者向生產者、銷售者主張權利,生產者、銷售者以購買者明知食品、葯品存在質量問題而仍然購買為由進行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由此可見,購買者主張權力是並不受限於其是否事先知道商品存在問題。
《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造成人身、財產或者其他損害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銷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銷售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的賠償金。」本條規定消費者在要求損失賠償時需是「造成人身、財產或者其他損害的」,但只要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銷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都可以依據本條規定要求生產者或銷售者支付價款的十倍賠償金。
⑸ 打假人要求10倍賠償怎麼處理
打假人要求10倍賠償處理方法如下:
1、打假人屬於消費者,是有權獲得相對應的10倍賠償的;
2、於食品、葯品以外的消費品,法院不予支持職業打假人的賠償要求;
3、因此遇到10倍賠償的請求時,先看其產品是否屬於食品或者葯品;
4、生產、銷售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患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十一條
【獲得賠償權】消費者因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受到人身、財產損害的,享有依法獲得賠償的權利。
第十二條
【成立維權組織權】消費者享有依法成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社會組織的權利。
第十三條
【獲得知識權】消費者享有獲得有關消費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知識的權利。
消費者應當努力掌握所需商品或者服務的知識和使用技能,正確使用商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第十四條
【受尊重權及信息得到保護權】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格尊嚴、民族風俗習慣得到尊重的權利,享有個人信息依法得到保護的權利。
第十五條
【監督權】消費者享有對商品和服務以及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進行監督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檢舉、控告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和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中的違法失職行為,有權對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提出批評、建議。
消費者的權利有哪些
1、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
2、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
3、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
⑹ 網路主播賣假貨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網路主播賣假貨涉嫌銷售假冒注冊商標商品罪,還侵犯了消費者知情權,是違法行為,銷售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很多主播都有選品團隊,負責商品選擇和品質把控,他們是有產品審核的義務。如果主播推薦的商品是虛假廣告,對消費者權益造成損害的,主播要承擔連帶責任。
網路主播是新興職業,直播帶貨也對經濟的恢復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我國對於主播的稅收以及帶貨的規定還不夠完善,直播平台多、用戶多,監管起來也比較麻煩。作為消費者一定要學法、懂法會用法,一旦權益受到損害,要勇於維護自己的權益。
⑺ 網路打假人算違法嗎
打假一般是屬於合法的。但是在打假的過程中做出一些不合法的事情,那麼不是屬於不合法的,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打假一般就是打擊假冒的產品,這種做法是會得到法律支持的,但前提是本意是屬於合法的,沒有違法性的。消費者因經營者利用虛假廣告或者其他虛假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經營者要求賠償。廣告經營者、虛假廣告的,消費者可以請求行政主管部門予以懲處。廣告經營者、者不能提供經營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惡意打假不同與職業打假,是一種違法行為,主要表現為以打假的名義採取將銷售者的產品掉包、自帶假貨等非法手段來達到敲詐勒索的目的。雖然職業打假者也是知假買假,然後向銷售者索賠,但並不違背相關法律規定,其索賠也都依照法律法規條款進行。但惡意打假是利用假貨掉包真貨或者自帶假貨等形式,然後再以購買到假貨為由逼迫店家付出高額賠償,屬於違法行為,情節嚴重的構成犯罪行為,應當受到法律追究。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四十五條 消費者因經營者利用虛假廣告或者其他虛假宣傳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經營者要求賠償。廣告經營者、發布者發布虛假廣告的,消費者可以請求行政主管部門予以懲處。廣告經營者、發布者不能提供經營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廣告經營者、發布者設計、製作、發布關系消費者生命健康商品或者服務的虛假廣告,造成消費者損害的,應當與提供該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社會團體或者其他組織、個人在關系消費者生命健康商品或者服務的虛假廣告或者其他虛假宣傳中向消費者推薦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損害的,應當與提供該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
⑻ 網上平台買到假貨怎麼賠償
網上平台買到假貨怎麼賠償
網上平台買到假貨怎麼賠償,在現實生活中通過網路購買商品的情形是非常多的,進行網購時要選擇信譽比較好的網購平台,否則購買的商品有可能是假貨,以下網上平台買到假貨怎麼賠償。
第一步就是要及時保留有效證據,當消費者收貨的時候發現確實是假貨,首先要做的就是收集證據。比如之前和商家溝通交流的聊天記錄,還有用手機從各個角度拍下假貨的照片,而且一定要保證假貨的完整,好好的保存這些證據。以後投訴的時候可以作為證據使用。
第二步就是努力與商家協商,當然是在確定收到的是假貨,並且收集了充足的證據。這時候就可以通知商家,並且注意在溝通的時候一定要多長點心眼,防止掉入商家的陷阱。因為一些商家確實為了避免責任玩一些文字游戲,忽悠消費者。所以一定要清楚的說明自己買到的是假貨,然後問他為什麼自己收到的貨是假貨,與商家的圖片不符之類的。注意一定要態度堅定,義正言辭,不能被他帶騙。要堅持把責任歸到商家一方,一定要目的明確。
第三步就是要求商家退貨。而且有的商家是7天無理由退款,但是一定要仔細觀察,如果他沒有什麼假一賠三、第三方質檢的話,就要求商家退款並且要求商家承擔運費。千萬不能應和商家自己掏運費,要維護好自己的合法權益。
第四步就是要求商家賠款。這兒也要仔細注意,如果發現商家顯示參加了假一賠三的話,那商家除了賠償你商品的錢,還要按實際支付的商品價的二倍賠償你,除此之外,還要承擔退貨物品的運費。比如你當初買的假貨是100元,那商家實際應該賠償你 300元,而且運費也要商家付。如果商家還參加了第三方質檢,就要求商家賠償原來買的商品的一倍款,還有運輸費。
第五步就是向網上購物平台投訴這家店。因為有時候和商家協商出現他不理你的情況,或者他不願意賠相應的價格,你和商家無法達成一致。這時候就不用再和商家溝通了。直接對他進行投訴,要注意投訴的時候就可以拿出之前收集的證據,進行提交。之後會有網上購物平台的服務人員根據你和商家提供的證據進行最終的裁定。
第六步是選擇向消費者保護協會進行投訴。這種選擇是基於網上購物平台服務人員作出的裁定不滿足你的'意願,沒有達到自己滿意的結果。這時候就可以選擇向消費者保護協會投訴商家和淘寶。注意要以賣假貨的名義投訴商家,監督不力的名義投訴網上購物平台。
第七步,通過上面的幾個方法應該就可以達成最終協議,這時候就可以把商品郵給商家。注意要保存好物流單據,作為證據,小心以後又出現什麼變化。
最後一步要記得查看商家的退款。在商家退款以後要注意及時查看,如果金額不對再找商家,以免商家賴賬以後就撒手不管了。
消費者在網購平台購買到假貨的,可以與經營者協商賠償問題,如果協商不成的,可以要求網購平台介入,或者向消委會投訴。
二、相關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三十九條 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一)與經營者協商和解;
(二)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
(三)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
(四)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四十四條 消費者通過網路交易平台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要求賠償。網路交易平台提供者不能提供銷售者或者服務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的,消費者也可以向網路交易平台提供者要求賠償;網路交易平台提供者作出更有利於消費者的承諾的,應當履行承諾。網路交易平台提供者賠償後,有權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追償。
網路交易平台提供者明知或者應知銷售者或者服務者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未採取必要措施的,依法與該銷售者或者服務者承擔連帶責任。
第五十五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經營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費者提供,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受害人有權要求經營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條、第五十一條等法律規定賠償損失,並有權要求所受損失二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
在平台買到假貨怎麼辦
如果電商網站銷售假貨消費者是有權要求退貨的。可以向銷售者或服務者,也就是電商網站上的第三方售假商家,要求賠償。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消費者還可主張懲罰性賠償,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並且最低賠償額不少於500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五十五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經營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費者提供,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受害人有權要求經營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條、第五十一條等法律規定賠償損失,並有權要求所受損失二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
消費者維權注意事項
1、投訴要及時:消費者因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其權益受到損害時,應及時向所在地的受理產品質量問題部門投訴。及時投訴有利於正確判斷商品損壞程度與正常磨損的區別,能夠比較准確地說明情況,特別是有關服務質量等問題尤其重要。
2、要實事求是:消費者權益受到損害時,無論與責任人——生產單位或銷售、經營者進行協商,或向受理產品質量問題部門投訴,應實事求是說明或寫明情況,不誇大,不縮小,不歪曲,不隱瞞事實真相。
3、要求和意見要合理合法:投訴理由要正當,符合《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部分商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因而,消費者要學習有關法律、法規,正確使用法律武器,依法要求退換或索賠,便於公正、准確、迅速解決問題。
4、材料要完備:投訴時向受理部門寫出文字材料,提供購貨時的發票或售貨憑證。文字材料應註明購貨或接受服務的年月日,與購貨或接受服務的項目;寫明投訴人和被投訴人的姓名、地址、郵碼、單位名稱、聯系人姓名;寫明受損害的事實,所購商品名稱、型號、規格、數量、價格、生產單位及與責任人交涉的經過。投訴服務質量時,也應寫明責任人姓名(或營業證號)投訴要舉出旁證材料,如購物發票等,最好保留原件,提交復印件。注意,不要郵寄票證、單據及實樣,以防丟失。
電商平台不應該屬於法外之地,因為電商平台在我國的迅速發展,所以國家現在也非常重視關於電商平台方面的法律制度。目前為止,電商領域內假貨銷售行為還是比較猖獗的,通常消費者是可以直接向電商平台投訴商家賣假貨的行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