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營銷 > 測試網路性能的指標有哪些

測試網路性能的指標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1-10 02:57:00

『壹』 計算機網路哪些常用的性能指標

速率、帶寬、吞吐量、時延、時延帶寬積、往返時間RTT、利用率等。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關於計算機網路的最簡單定義是:一些相互連接的、以共享資源為目的的、自治的計算機的集合。若按此定義,則早期的面向終端的網路都不能算是計算機網路,而只能稱為聯機系統(因為那時的許多終端不能算是自治的計算機)。

但隨著硬體價格的下降,許多終端都具有一定的智能,因而「終端」和「自治的計算機」逐漸失去了嚴格的界限。若用微型計算機作為終端使用,按上述定義,則早期的那種面向終端的網路也可稱為計算機網路。



相關信息

數據通信是計算機網路的最主要的功能之一。數據通信是依照一定的通信協議,利用數據傳輸技術在兩個終端之間傳遞數據信息的一種通信方式和通信業務。它可實現計算機和計算機、計算機和終端以及終端與終端之間的數據信息傳遞。

是繼電報、電話業務之後的第三種最大的通信業務。數據通信中傳遞的信息均以二進制數據形式來表現,數據通信的另一個特點是總是與遠程信息處理相聯系,是包括科學計算、過程式控制制、信息檢索等內容的廣義的信息處理。

『貳』 怎麼測試網路穩定性

可以用ping命令,開始-運行-CMD-輸入ping 網址,-t 看看有沒有丟包問題,可以持續時間長點,如果沒有丟包或很少,說明網路還是穩定的

對網路的穩定性我們可以測試幾個指標:

1、MTBF:平均無故障時間間隔,測試方法:以該系統最大帶寬的50%~80%的速率傳輸數據,連續不間斷工作,記錄系統出故障時間。

2、帶寬:穩定的數據傳輸率。測試方法:同上,逐漸加大數據傳輸率,測試出最大的穩定帶寬。

3、最大並發流數目:TCP或者其他協議的最大支持數,測試方法:採用多客戶機多線程方法建立多條鏈路,記錄系統最大在多少個連接的情況下網路傳輸率下降不明顯。

測試說明:由於是一個較長過程的整體表現,因此,多測試幾遍,去掉最高與最低的結果,其餘結果取平均值。

所謂的穩定性是指網路系統能夠提高長期、可靠、滿足指標帶寬的性能。
長期:網路系統必須在較長的時間內正常工作,不能發生宕機、重啟等故障。
可靠:在滿負載的情況下工作正常,不能崩潰或者效率下降很多。
帶寬:能夠穩定提供不少於某個指標的數據傳輸率

『叄』 性能測試的5個性能指標

你好,主人。測試計算機性能時,我們需要注意的指標有:

RT:響應時間

TPS:每秒完成的事務數

CPU性能指標:利用率和負載

Mem:內存性能指標,可用物理內存和虛擬內存利用率。

磁碟:磁碟性能指數,磁碟時間,IO等待。

網路:網路指數、帶寬利用率和任務隊列長度

可以通過netstat命令計算TCP連接數。

中間件建立的線程池,用於監控線程狀態。

JVM性能指標、GC狀態、堆使用情況

CPU載入隊列長度

與伺服器中間件建立的連接的數量和狀態。

一般性能分析的過程

序列名稱描述

1檢查RT客戶端的響應時間

TPS TPS大的時候,RT小,說明性能好。

3檢查載入機器的資源消耗和CPU利用率。

4檢查壓縮伺服器的資源消耗CPU、內存、磁碟IO、帶寬、響應時間。

5檢查中間件配置,確定是否存在配置參數問題。

6資料庫伺服器CPU、內存、IO繁忙程度、資料庫監控。

望採納。

『肆』 性能測試有哪些指標,對一個登錄功能做性能測試,有哪些指標

性能測試常用指標從外部看,主要有

1、吞吐量:每秒鍾系統能夠處理的請求數,任務數

2、響應時間:服務處理一個請求或一個任務的耗時

3、錯誤率:一批請求中結果出錯的請求所佔比例

從伺服器的角度看,性能測試關注CPU,內存,伺服器負載,網路,磁碟IO

對登錄功能做性能測試:

1、單用戶登陸的響應界面是否符合預期

2、單用戶登陸時後台請求數量是否過多

3、高並發場景下用戶登錄的響應界面是否符合預期

4、高並發場景下服務端的監控指標是否符合預期

5、高集合點並發場景下是否存在資源死鎖和不合理的資源等待

6、長時間大量用戶連續登錄和登出,伺服器端是否存在內存泄漏

『伍』 常用的乙太網網路鏈路測試標准

每次面對網路故障時,不光公司內部員工會受到影響,公司業務也會牽扯其中,而一台好用的乙太網性能測試儀可以幫網路管理人員解決不少問題,而一台功能不全,有性能缺陷的測試儀不僅不會解決問題,還會製造問題。而在選購乙太網測試儀的時候,具體要看哪些性能指標呢。明辰智航千兆萬兆性能測試儀的小編給大家科普。
吞吐量:網路不掉幀的情況下最大的幀轉速率(驗證流量的上限)時延:包括存儲轉發時延和比特轉發時延。
存儲轉發時延就是數據幀最後一個bit進入設備開始計時到數據幀第一個bit出現在輸出埠結束間的時間差。比特轉發時延就是從第一個bit位進入開始到第一bit位出現在輸出埠結束之間的時間差。

『陸』 性能測試都有哪些指標

1.吞吐量(Throughput):指的是單位時間內處理的客戶端請求數量,直接體現軟體系統的性能承載能力。通常情況下,吞吐量用「請求數/秒」或者「頁面數/分鍾」來衡量。
2.並發(Concurrency):它最簡單的描述就是指多個同時發生的請求操作。(例如,1000個用戶同時單擊點擊生成訂單的操作。)
3.響應時間:指用戶從客戶端發起一個請求開始,到客戶端接收到從伺服器端返回結果整個過程所耗費的時間
4.點擊數:是衡量Web伺服器處理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它的統計是客戶端向Web伺服器發了多少次HTTP請求計算的。通常我們也用每秒點擊次數(Hits per Second)指標來衡量Web伺服器的處理能力。
5.資源利用率:是指系統各種資源的使用情況,一般用「資源的使用量/總的資源可用量×100%」形成資源利用率的數據。
6.錯誤率:指系統在負載情況下,失敗交易的概率。錯誤率=(失敗交易數/交易總數)*100%。
1. 不同系統對錯誤率要求不同,但一般不超過千分之五;
2. 穩定性較好的系統,其錯誤率應該由超時引起,即為超時率。
測試類相關的一些操作都可以在傳智播客官網上看視頻了解,每次我沒事就會去那上面學習。

『柒』 網路設備的性能指標都有哪些有哪些工具可以測試網路設備的性能

常用的網路性能評價指標如下。 1.吞吐量(Throughput) 吞吐量是單位時間內傳送通過網路的給定點的平均比特數,單位為b/S(比特/秒)。因為數據分組可能出錯,所以,當測試吞吐量時,一般只包括無差錯數據分組的比特數。對整個或局部穩態網路來說,其輸入和輸出速率是相等的。因此,吞吐量則為進入或離開一段網路時每秒鍾的平均比特數。 2.包延遲(Latency) 包延遲是指數據分組的最後一位從到達網路的工作站到通過網路送至目的工作站所用的時間。無論是網路延遲還是由用戶/工作站鏈路所引起的延遲,都可能超過用戶-用戶的響應時間。根據吞吐量,可測出網路在每秒鍾處理的比特數或數據分組數的平均值。很多網路用延遲-吞吐量的關系曲線來描述網路性能。由於現在網路的復雜應用,許多應用(如音頻、視頻等)對延遲非常敏感。 3.丟包率(Frame Lost Rate) 丟包率是指在正常穩定網路狀態下,應該被轉發由於缺少資源而沒有被轉發的數據包所佔的百分比。丟包率的大小,顯示出網路的穩定性及可靠性程度。 4.背對背(Back-to-back) 背對背是用於表示網路設備緩沖數據包能力的一個指標。網路上經常有一些應用(如 NFS、備份、路由更新等)會產生大量的突發數據包,而且這樣的數據包丟失可能會產生更多的數據包,強大緩沖能力可以減小這種突發對網路造成的影響。

『捌』 計算機網路的主要性能指標有哪些

性能指標從不同的方面來度量計算機網路的性能。

1、速率

計算機發送出的信號都是數字形式的。比特(bit)是計算機中的數據量的單位,也是資訊理論中使用的信息量單位。英文字bit來源binarydigit(一個二進制數字),因此一個比特就是二進制數字中的一個1或0。網路技術中的速率指的是鏈接在計算機網路上的主機在數字信道上傳送數據的速率,也稱為數據率(datarate)或者比特率(bitrate)。速率的單位是b/s(比特每秒)或者bit/s,也可以寫為bps,即bitpersecond。當數據率較高時,可以使用kb/s(k=10^3=千)、Mb/s(M=10^6=兆)、Gb/s(G=10^9=吉)或者Tb/s(T=10^12=太)。現在一般常用更簡單並不是很嚴格的記法來描述網路的速率,如100M乙太網,而省略了b/s,意思為數據率為100Mb/s的乙太網。這里的數據率通常指額定速率。

2、帶寬

帶寬本上包含兩種含義:

(1)帶寬本來指某個信號具有的頻帶寬度。信號的帶寬是指該信號所包含的各種不同頻率成分所佔據的頻率范圍。例如,在傳統的通信線路上傳送的電話信號的標准帶寬是3.1kHz(從300Hz到3.1kHz,即聲音的主要成分的頻率范圍)。這種意義的帶寬的單位是赫茲。在以前的通信的主幹線路傳送的是模擬信號(即連續變化的信號)。因此,表示通信線路允許通過的信號頻帶范圍即為線路的帶寬。

(2)在計算機網路中,貸款用來表示網路的通信線路所能傳送數據的能力,因此網路帶寬表示在單位時間內從網路的某一點到另一點所能通過的「最高數據量「。這種意義的帶寬的單位是」比特每秒「,即為b/s。子這種單位的前面也通常加上千(k)、兆(M)、吉(G)、太(T)這樣的倍數。

3、吞吐量

吞吐量(throughput)表示在單位時間內通過某個網路(或信道、介面)的數據量。吞吐量進場用於對現實世界中的網路的一種測量,以便知道實際上到底有多少數據量能夠通過網路。顯然,吞吐量受到網路的帶寬或網路的額定速率的限制。例如,對於一個100Mb/s的乙太網,其額定速率為100Mb/s,那麼這個數值也是該乙太網的吞吐量的絕對上限值。因此,對100Mb/s的乙太網,其典型的吞吐量可能只有70Mb/s。

4、時延

時延指數據(一個報文或者分組)從網路(或鏈路)的一端傳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時間。時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標,也可以稱為延遲或者遲延。

網路中的時延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1)發送時延發送時延是主機或路由器發送數據幀所需要的時間,也就是從發送數據幀的第一個比特算起,到該幀的最後一個比特發送完畢所需時間。發送時延也可以稱為傳輸時延。發送的時延=數據幀長度(b)/發送速率(b/s)。

對於一定的網路,發送時延並非固定不變,而是與發送的幀長成正比,與發送數率成反比。

(2)傳播時延傳播時延是電磁波在信道中傳播一定的距離需要花費的時間。

傳播時延=信道長度(m)/電磁波在信道上的傳播數率(m/s)

電磁波在自由空間的傳播速率是光速,即3.0×10^5km/s。電磁波在網路傳輸媒體中的傳播速率比在自由空間低一些,在銅線電纜中的傳播速率約為2.3×10^5km/s,在光纖中的傳播速率約為2.0×10^5km/s。

(3)處理時延主機或路由器在收到分組時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處理,分析分組首部、從分組中提取數據部分、進行差錯檢驗、查到適當路由等,這就產生了處理時延。

(4)排隊時延分組在經過網路傳輸時,要經過許多的路由器。但分組在進入路由器後要先在輸入隊列中排隊等待處理。在路由器確定了轉發介面後,還要在輸出隊列中排隊等待轉發。這就產生了排隊延時。排隊延時通常取決於網路當時的通信量。

這樣數據在網路中盡力的總延時就是

總延時=發送延時+傳播延時+處理延時+排隊延時

對於高速網路鏈路,提高的僅僅是數據的發送數率而不是比特在鏈路上的傳播速率。荷載信息的電磁波在通信線路上的傳播速率與數據的發送速率並無關系。提高的數據的發送速率只是減小了數據的發送時延。

5、時延帶寬積

把以上兩個網路性能的兩個度量,傳播時延和帶寬相乘,就等到另外一個度量:傳播時延帶寬積,即

時延帶寬積=傳播時延×帶寬

例如,傳播時延為20ms,帶寬為10Mb/s,則時延帶寬積=20×10×10^3/1000=2×10^5bit。這就表示,若發送端連續發送數據,則在發送的第一個比特即將達到終點時,發送端就已經發送了20萬個比特,而這20萬個bit都在鏈路上向前移動。

6、往返時間RTT

在計算機網路中,往返時間RTT也是一個重要的性能指標,表示從發送方發送數據開始,到發送方收到來自接收方的確認,總共經歷的時間。對於上面提到的例子,往返時間RTT就是40ms,而往返時間和帶寬的乘積是4×10^5(bit)。

顯然,往返時間與所發送的分組長度有關。發送很長的數據塊的往返時間,應當比發送很短的數據塊往返時間要多些。

往返時間帶寬積的意義就是當發送方連續發送數據時,即能夠及時收到對方的確認,但已經將許多比特發送到鏈路上了。對於上述例子,假定數據的接收方及時發現了差錯,並告知發送發,使發送方立即停止發送,但也已經發送了40萬個比特了。

7、利用率

利用率有信道利用率和網路利用率。信道利用率指出某信道有百分之幾的時間是被利用的。網路利用率則是全網路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權平均值。信道利用率並非越高越好。這是因為,根據排隊的理論,當某信道的利用率增大時,該信道引起的時延也就迅速增加。

如果D0表示網路空閑時的時延,D表示當前網路時延,可以用簡單公式(D=D0/(1-U)來表示D,D0和利用率U之間的關系。U數值在0和1之間。當網路的利用率接近最大值1時,網路的時延就趨近於無窮大。

『玖』 性能測試都有哪些指標

題主,您好。計算機的性能測試時我們需要關注的指標有:
RT:響應時間
TPS:每秒完成事務數
CPU性能指標:利用率、負載
Mem:內存性能指標,可用物理內存、虛擬內存使用率
Disk:磁碟性能指標,Disk Time、IO等待
NetWork:網路指標,帶寬使用率、任務隊列長度
TCP連接數,可以用netstat命令統計得到
中間件建立的線程池,監控線程狀態
JVM性能指標,GC情況、Heap使用情況
CPU負載隊列長度
伺服器與中間件之間建立的連接數及連接狀態
一般性能分析的過程
序號 步驟名稱 說明
1 檢查RT 客戶端響應時間
2 檢查TPS TPS大時RT小, 說明性能良好
3 檢查負載機資源消耗 檢查CPU使用率
4 檢查被壓伺服器的資源消耗 CPU 、 內存、磁碟IO、帶寬、響應時間
5 檢查中間件配置 確定是否有配置參數問題
6 資料庫伺服器 CPU、內存、IO繁忙程度、資料庫監控。
望採納。

『拾』 性能測試指標有哪些

問題一:性能測試中要關注哪些主要的性能指標 伺服器系統資源方面 本機的CPU佔用率,內存佔用率 磁碟的讀寫指標
網路的佔用情況 基礎吞吐率
事務處理速度 如平均登錄時間,操作平均響應時間
至於每個指標的標准,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

問題二:計算機系統的主要性能指標有哪些? 你好,計算機系統的主要性能指標有:
1)字長:字長是CPU能夠直接處理的二進制數據位數,它直接關繫到計算機的計算精度、功能和速度。字長越長處理能力就越強。常見的微機字長有8位、16位和32位。
2)運算速度:運算速度是指計算機每秒中所能執行的指令條數,一般用MIPS為單位。
3)主頻:主頻是指計算機的時鍾頻率,單位用MHz表示。
4)內存容量:內存容量是指內存儲器中能夠存儲信息的總位元組數,一般以KB、MB為單位。
5)外設配置:外設是指計算機的輸入/輸出設備

問題三:計算機的主要性能指標有哪些? 顯卡 硬碟 cpu 流處理器數量

問題四:力學性能主要包括哪些指標 材料的力學性能是指材料在不同環境(溫度、介質、濕度)下,承受各種外載入荷(拉伸、壓縮、彎曲、扭轉、沖擊、交變應力等)時所表現出的力學特徵。
性能指標
包括:彈性指標、硬度指標、強度指標、塑性指標、韌性指標、疲勞性能、斷裂韌度。
鋼材的力學性能是指標准條件下鋼材的屈服強度、抗拉強度、伸長率、冷彎性能和沖擊韌性等,也稱機械性能。

問題五:主板的主要性能指標有哪些? 支持CPU的類型與頻率范圍:
CPU只有在相應主板的支持下才能達到其額定頻率,CPU主頻等於其外頻乘以倍頻,CPU的外頻由其自身決定,而由於技術的限制,主板支持的倍頻是有限的,這樣,就使得其支持的CPU最高主頻也受限制,另外,現在的一些高端產品,出於穩定性的考慮,也限制了其支持的CPU的主頻,比如現支持雷鳥的一些主板就是這樣。因些,在選取購主板時,一定要使其能足夠支持所選的CPU,並且留有一定的升級空間 。
對內存的支持:
內存插槽的類型表現了主板所支持的也即決定了所能採用的內存類型,插槽的線數與內存條的引腳數一一對應。內存插柄一般有2-4插槽,表現了其不同程度的擴展性。另外,對於用SDRAM內存的插槽而言,即使有四個插槽,DIMM3和DIMM4也共用一個通道。因此在插滿內存條的時候,DIMM3和DIMM4要求必須是單面內存且容量相同,否則計算機將無法識別。
擴展性能和外圍介面:
有沒有多餘的外圍介面,例如是否有多餘USB3.0介面、PCI-E介面等,為後期升級考慮。

問題六:手機性能的指標有哪些 指的是什麼意思 因為目前主流手機的配件都是國際幾大公司的,所以有一定可比性。智能手機性能重要指標和電腦一樣依次是CPU頻率、核數、RAM(運行內存)大小、ROM(手機存儲)的速度、GPU(顯卡)性能、主屏幕像素、像素密度、攝像頭像素、軟體情況。這也是目前業內測試軟體測試手機性能的關鍵指標。
如下指標參數

問題七:伺服器性能測試中有哪些常用的性能指標? 常用的性能指標
【吞吐量】 固定時間間隔內的處理完畢事務個數。通常是1秒內處理完畢的請求個數,單位:事務/秒(tps)。
【平均吞吐量】一段時間內吞吐量的平均值。無法體現吞吐量的瞬間變化。
【峰值吞吐量】一段時間內吞吐量的最大值。是用來評估系統容量的重要指標之一。
【最低吞吐量】一段時間內吞吐量的最小值。如果最小值接近0,說明系統有「卡」的現象。
【70%的吞吐量集中區間】通過統計15%和85%的吞吐量邊界值,計算出70%的吞吐量集中區間。區間越集中,吞吐量越穩定。
【響應時間】一次事務的處理時間。通常指從一個請求發出,到伺服器進行處理後返回,再到接收完畢應答數據的時間間隔,單位:毫秒。
【平均響應時間】 一段時間內響應時間的平均值。無法體現響應時間的波動情況。
【中間響應時間】一段時間內響應時間的中間值,50%響應時間,有一半的伺服器響應時間低於該值而另一半高於該值。
【90%響應時間】一段時間內90%的事務響應時間比此數值要小。反應總體響應速度,和高於該值的10%超時率。是用來評估系統容量的重要指標之一。
【最小響應時間】響應時間的最小值。反映服務最快處理能力。
【最大響應時間】響應時間的最大值。反映伺服器最慢處理能力。
【CPU佔用率】1-CPU空閑率,表示CPU被使用情況,反映了系統資源利用情況。
對於游戲開發者的實際情況來說,充足的測試時間並不是每次都可以保證的,而且對於模擬機器人的開發過程本身又是一個很大的投入。這里再推薦一個壓測工具,雲端IDE內置了對HTTP、標准TCP和PB協議的解析器,無需寫腳本,只需要編寫自定義協議就行了,鏈接:wetest.qq/gaps/

問題八:衡量cpu技術性能指標有哪些 一.主頻
主頻也叫時鍾頻率,單位是MHz(或GHz),用來表示CPU的運算、處理數據的速度。CPU的主頻=外頻×倍頻系數。很多人認為主頻就決定著CPU的運行速度,這不僅是個片面的,而且對於伺服器來講,這個認識也出現了偏差。至今,沒有一條確定的公式能夠實現主頻和實際的運算速度兩者之間的數值關系,即使是兩大處理器廠家Intel英特爾和AMD,在這點上也存在著很大的爭議,從Intel的產品的發展趨勢,可以看出Intel很注重加強自身主頻的發展。像其他的處理器廠家,有人曾經拿過一塊1G的全美達處理器來做比較,它的運行效率相當於2G的Intel處理器。二.外頻
外頻是CPU的基準頻率,單位是MHz。CPU的外頻決定著整塊主板的運行速度。通俗地說,在台式機中,所說的超頻,都是超CPU的外頻(當然一般情況下,CPU的倍頻都是被鎖住的)相信這點是很好理解的。但對於伺服器CPU來講,超頻是絕對不允許的。前面說到CPU決定著主板的運行速度,兩者是同步運行的,如果把伺服器CPU超頻了,改變了外頻,會產生非同步運行,(台式機很多主板都支持非同步運行)這樣會造成整個伺服器系統的不穩定。三.前端匯流排(FSB)頻率
前端匯流排(FSB)頻率(即匯流排頻率)是直接影響CPU與內存直接數據交換速度。有一條公式可以計算,即數據帶寬=(匯流排頻率×數據位寬)/8,數據傳輸最大帶寬取決於所有同時傳輸的數據的寬度和傳輸頻率。比方,現在的支持64位的至強Nocona,前端匯流排是800MHz,按照公式,它的數據傳輸最大帶寬是6.4GB/秒。外頻與前端匯流排(FSB)頻率的區別:前端匯流排的速度指的是數據傳輸的速度,外頻是CPU與主板之間同步運行的速度。也就是說,100MHz外頻特指數字脈沖信號在每秒鍾震盪一億次;而100MHz前端匯流排指的是每秒鍾CPU可接受的數據傳輸量是100MHz×64bit÷8bit/Byte=800MB/s。四.CPU的位和字長
五.倍頻系數
倍頻系數是指CPU主頻與外頻之間的相對比例關系。在相同的外頻下,倍頻越高CPU的頻率也越高。但實際上,在相同外頻的前提下,高倍頻的CPU本身意義並不大。這是因為CPU與系統之間數據傳輸速度是有限的,一味追求高倍頻而得到高主頻的CPU就會出現明顯的「瓶頸」效應―CPU從系統中得到數據的極限速度不能夠滿足CPU運算的速度。六.緩存
緩存大小也是CPU的重要指標之一,而且緩存的結構和大小對CPU速度的影響非常大,CPU內緩存的運行頻率極高,一般是和處理器同頻運作,工作效率遠遠大於系統內存和硬碟。實際工作時,CPU往往需要重復讀取同樣的數據塊,而緩存容量的增大,可以大幅度提升CPU內部讀取數據的命中率,而不用再到內存或者硬碟上尋找,以此提高系統性能。七.CPU擴展指令集
CPU依靠指令來計算和控制系統,每款CPU在設計時就規定了一系列與其硬體電路相配合的指令系統。指令的強弱也是CPU的重要指標,指令集是提高微處理器效率的最有效工具之一。從現階段的主流體系結構講,指令集可分為復雜指令集和精簡指令集兩部分,而從具體運用看,如Intel的MMX(Multi Media Extended)、SSE、 SSE2(Streaming-Single instruction multiple data-Extensions 2)、SEE3、SSE4系列和AMD的3DNow!等都是CPU的擴展指令集,分別增強了CPU的多媒體、圖形圖象......>>

問題九:性能測試的內容 性能測試 在軟體的質量保證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包括的測試內容豐富多樣。中國軟體評測中心將性能測試概括為三個方面:應用在客戶端性能的測試、應用在網路上性能的測試和應用在伺服器端性能的測試。通常情況下,三方面有效、合理的結合,可以達到對系統性能全面的分析和瓶頸的預測。 應用在客戶端性能測試的目的是考察客戶端應用的性能,測試的入口是客戶端。它主要包括並發性能測試、疲勞強度測試、大數據量測試和速度測試等,其中並發性能測試是重點。並發性能測試是重點並發性能測試的過程是一個負載測試和壓力測試的過程,即逐漸增加負載,直到系統的瓶頸或者不能接收的性能點,通過綜合分析交易執行指標和資源監控指標來確定系統並發性能的過程。負載測試(Load Testing)是確定在各種工作負載下系統的性能,目標是測試當負載逐漸增加時,系統組成部分的相應輸出項,例如通過量、響應時間、CPU負載、內存使用等來決定系統的性能。負載測試是一個分析軟體應用程序和支撐架構、模擬真實環境的使用,從而來確定能夠接收的性能過程。壓力測試(Stress Testing)是通過確定一個系統的瓶頸或者不能接收的性能點,來獲得系統能提供的最大服務級別的測試。並發性能測試的目的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以真實的業務為依據,選擇有代表性的、關鍵的業務操作設計測試案例,以評價系統的當前性能;當擴展應用程序的功能或者新的應用程序將要被部署時,負載測試會幫助確定系統是否還能夠處理期望的用戶負載,以預測系統的未來性能;通過模擬成百上千個用戶,重復執行和運行測試,可以確認性能瓶頸並優化和調整應用,目的在於尋找到瓶頸問題。當一家企業自己組織力量或委託軟體公司代為開發一套應用系統的時候,尤其是以後在生產環境中實際使用起來,用戶往往會產生疑問,這套系統能不能承受大量的並發用戶同時訪問? 這類問題最常見於採用聯機事務處理(OLTP)方式資料庫應用、Web瀏覽和視頻點播等系統。這種問題的解決要藉助於科學的軟體測試手段和先進的測試工具。舉例說明:電信計費軟體眾所周知,每月20日左右是市話交費的高峰期,全市幾千個收費網點同時啟動。收費過程一般分為兩步,首先要根據用戶提出的電話號碼來查詢出其當月產生費用,然後收取現金並將此用戶修改為已交費狀態。一個用戶看起來簡單的兩個步驟,但當成百上千的終端,同時執行這樣的操作時,情況就大不一樣了,如此眾多的交易同時發生,對應用程序本身、操作系統、中心資料庫伺服器、中間件伺服器、網路設備的承受力都是一個嚴峻的考驗。決策者不可能在發生問題後才考慮系統的承受力,預見軟體的並發承受力,這是在軟體測試階段就應該解決的問題。大多數公司企業需要支持成百上千名用戶,各類應用環境以及由不同供應商提供的元件組裝起來的復雜產品,難以預知的用戶負載和愈來愈復雜的應用程序,使公司擔憂會發生投放性能差、用戶遭受反應慢、系統失靈等問題。其結果就是導致公司收益的損失。如何模擬實際情況呢? 找若乾颱電腦和同樣數目的操作人員在同一時刻進行操作,然後拿秒錶記錄下反應時間? 這樣的手工作坊式的測試方法不切實際,且無法捕捉程序內部變化情況,這樣就需要壓力測試工具的輔助。測試的基本策略是自動負載測試,通過在一台或幾台PC機上模擬成百或上千的虛擬用戶同時執行業務的情景,對應用程序進行測試,同時記錄下每一事務處理的時間、中間件伺服器峰值數據、資料庫狀態等。通過可重復的、真實的測試能夠徹底地度量應用的可擴展性和性能,確定問題所在以及優化系統性能。預先知道了系統的承受力,就為最終用戶規劃整個運行環境的配置提供了有力的依據。並發性能測試前的准備工作測試環境:配置......>>

問題十:內存的主要性能和指標有哪些? 內存的性能指標包括存儲速度、存儲容量、CAS延遲時間、內存帶寬等,下面對 他們進行一一介紹
1、存儲速度
內存的存儲速度用存取一次數據的時間來表示,單位為納秒,記為ns,1秒=10億納秒,即1納秒=10ˉ9秒。Ns值越小,表明存取時間越短,速度就越快。目前,DDR內存的存取時間一般為6ns,而更快的存儲器多用在顯卡的顯存上,如:5ns、 4ns、 3.6ns、 3.3ns、 2.8ns、 等。
2、存儲容量
目前常見的內存存儲容量單條為128MB、256MB、512MB,當然也有單條1GB的,內存,不過其價格較高,普通用戶少有使用。就目前的行情來看,配機時盡時使用單條256MB以上的內存,不要選用兩根128MB的方案。 提示:內存存儲容量的換算公式為,1GB=1024MB=1024*1024KB
3、CL
CL是CAS Lstency的縮寫,即CAS延遲時間,是指內存縱向地址脈沖的反應時間,是在一定頻率下衡量不同規范內存的重要標志之一。對於PC1600和PC2100的內存來說,其規定的CL應該為2,即他讀取數據的延遲時間是兩個時鍾周期。也就是說他必須在CL=2R 情況下穩寰工作的其工作頻率中。
4、SPD晶元
SPD是一個8針256位元組的EERROM(可電擦寫可編程只讀存儲器) 晶元.位置一般處在內存條正面的右側, 裡面記錄了諸如內存的速度、容量、電壓與行、列地址、帶寬等參數信息。當開機時,計算機的BIOS將自動讀取SPD中記錄的信息。
5、奇偶校驗
奇偶校驗就是內存每一個位元組外又額外增加了一位作為錯誤檢測之用。當CPU返回讀顧儲存的數據時,他會再次相加前8位中存儲的數據,計算結果是否與校驗相一致。當CPU發現二者不同時就會自動處理。
6、內存帶寬
從內存的功能上來看,我們可以將內存看作是內存控制器(一般位於北橋晶元中)與CPU之間的橋梁或倉庫。顯然,內存的存儲容量決定「倉庫」的大小,而內存的帶決定「橋梁的寬窄」,兩者缺一不可。 提示:內存帶寬的確定方式為:B表示帶寬、F表於存儲器時鍾頻率、D表示存儲器數據匯流排位數,則帶寬B=F*D/8
如常見100MHz的SDRAM內存的帶寬=100MHz*64bit/8=800MB/秒
常見133MHz的SDRAM內存的帶寬133MHz*64bit/8=1064MB/秒

閱讀全文

與測試網路性能的指標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魯大師手機網路測速 瀏覽:967
如何建立網路神經模型 瀏覽:989
創維電視連接網路出錯 瀏覽:104
如何充值網路密碼 瀏覽:459
為什麼手機卡主號無網路 瀏覽:507
2021年國家安全宣傳周網路安全 瀏覽:473
網路機頂盒信號接收頭 瀏覽:203
電腦網路用不了輸入什麼指令 瀏覽:781
手機能連5g網路嗎 瀏覽:584
無線有兩個網路怎麼改密碼 瀏覽:744
無線市場網路設備用料 瀏覽:717
千兆網路手機網速多少才是正確的 瀏覽:853
拒絕接入網路的軟體 瀏覽:376
華為手機怎麼忽略網路 瀏覽:312
找人拉網路多少錢 瀏覽:203
如何找到雲南的網路 瀏覽:506
網路信號強度數據 瀏覽:94
蘭州網路服務價格多少 瀏覽:634
如何在網路平台任職 瀏覽:714
移動網路盒子如何連接電信無線網 瀏覽:998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