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青少年上網到什麼程度才算是網路依賴
玩到飯可以不吃
上網時 就會渾身輕松
平時什麼不愉快事通通忘記了
等到不想上網的時候下機了 過後腦子里全部都是網上亂七八糟的事
我以前就是從這里過來的
② 什麼是網路依賴症
「無紙化辦公時代」的到來,讓身在職場中的人們幾乎忘記了怎樣用筆,筆頭能力的退化尚且不論,更為嚴重的問題在於人們對於網路的依賴程度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脫離網路的束縛,避免一些網路疾病,是上班族們「治未病」的第一課!
對網路的依然,讓很多人往往沒有一定的理由,無節制地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在國際互聯網上持續聊天、瀏覽,以致影響生活質量,降低工作效率,損害身體健康,並出現各種行為異常、人格障礙、交感神經功能部分失調。其典型症狀表現為情緒低落、無愉快感或興趣喪失、睡眠障礙、生物鍾紊亂、食慾下降和體重減輕、精力 不足、精神運動性遲緩和激動、自我評價降低和能力下降、思維遲緩、有自殺意念和行為、社會活動減少、大量吸煙、飲酒和依賴葯物等。
「無言以對」型
不少人因為長期通過網路通信工具交流,而導致在面對面交流時「無言以對」。
在某廣告公司工作的吳小姐,幾乎所有和客戶的聯絡 都是在MSN進行的,在網上除了聊工作,還可以說說彼此的心情、喜好等個人問題,她也因此與許多客戶「走得很近」。而令吳小姐不解的是,每次和客戶見面,卻發現沒有什麼話題可聊,常常會冷場。但只要一回到網上,溝通立刻順暢起來。
不少白領都出現過這樣類似的「開口交流障礙」。其實這就是網路依賴的後遺症。長時間通過敲打鍵盤這樣機械的方式與人交流,難以感受到直面接觸時的真情實感,無疑會對人的心理調節和人際交往產生負面影響。何才能擺脫這些負面影響呢?專家認為,白領們可以適時地放棄使用MSN,創造機會與他人進行面對面交流,必要時逼迫自己強制斷網;並積極參加一些朋友聚會,找回沒有網路時的娛樂方式「聊天依賴」型
在虛擬空間中構建自己的社交圈,這已成為眾多白領的生活常態。
前不久,劉先生換了工作,而跳槽理由讓人瞠目結舌———因為舊東家出台新規定,上班時間不準使用網路聊天工具。劉先生說,他每天到單位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MSN,哪怕沒什麼事情需要溝通,只要看到掛在網上,自己就覺得安心。這早已成了習慣,遇上偶爾一天斷網,就不知道該幹啥了,工作也不能集中精神。劉先生說,他自知對網路的依賴已經到了無葯可救的地步。
「MSN依賴症」是網路依賴症的表現形式之一。據介紹,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等都會影響個人對網路的依賴程度,但起主導作用的因素卻是個人性格。研究表明,具有神經質、消極、敏感等性格特徵的人,網路依賴最強;相反,具有公正、剋制、拘謹等性格特徵的人,網路依賴最弱。
在網路成癮前止步
網路依賴是網路成癮的一種臨床症狀,而網路依賴又不等同於網路成癮,網路依賴者沒有典型的成癮症狀,只是精神上表現出對網路的依賴。網路依賴者如果不對自己的上網行為進行克制,任憑依賴心理繼續發展,很可能發展為網路成癮。 中醫雖然沒有對網路依賴有很明確的治療方法,但是由網路依賴造成的一系列的情緒低落、頭昏眼花、疲乏無力、食慾不振等症狀有一套很好的養生治療方法。但是養生的方法並不能從根本上解除網路的束縛,大多數網癮者在現實生活中都缺少與家人、朋友的情感交流,從而產生內心孤獨的感覺,而互聯網彌補了他們在現實中的缺憾,在網上與陌生人交流,他們更能放得開。
要預防和戒除網癮,首先還是要正視網癮給自己的工作、生活帶來的危害;學會控制上網時間,培養其他對身心有益的興趣愛好,轉移注意力;同時,提醒自己面對電腦給身體帶來的傷害,比如頸椎病、視力下降等;必要時,尋求專業心理醫生的幫助。
③ 網路依賴症有什麼症狀
就是離開網路就無所適從,行為不安,煩躁
④ 網路依賴症的心理症狀
在網路性心理障礙的早期,患者先是感到上網其樂無窮,隨之不斷延長上網時間,有些人晚上起床解手時都會情不自禁地打開電腦到網上「溜達溜達」。
他們開始是精神上的依賴———渴望上網,而後可發展為軀體依賴,表現為每天起床後情緒低落、思維遲緩、頭昏眼花、雙手顫抖、疲乏無力和食慾不振,上網以後精神狀態才能恢復至正常水平。該病晚期,患者會出現與生理因素無關的體重減輕、
外表憔悴,一旦停止上網還會出現急性戒斷綜合征,甚至有可能採取自殘或自殺手段,危害生命安全。
網路性心理障礙的發病年齡介於15-45歲,男性患者占總發病人數的98.5%左右,女性約佔1.5%,20-30歲的單身男性為易患人群。心理醫生稱之為「網路依賴症」。要想治癒網路依賴症,首先就是要承認自己對網路上癮;其次是將上網後便不再去做的事列出清單;第三是認清無節制地上網給自己帶來了多少麻煩或嚴重後果:比如視力下降、身體變差、頭昏腦漲、食慾不振、學習成績下降、工作效率降低、生活沒有熱情、家庭失和甚至破裂等,從而認清其危害性。主要採取的措施是鼓勵患者積極參加社會活動,逐步擺脫對網路的依賴,臨床也可應用抗抑鬱葯物及精神療法等綜合治療。
尤其對少年兒童的網路依賴症,當家長的要及早採取措施,要循循善誘、因勢利導,避免因高壓而產生逆反心理。網路給人帶來了好處,但同時也給人帶來了壞處。所以希望大家可以健康上網,不要對網路成迷,否則後果將不堪設想。
⑤ 上網成癮具體有哪些症狀
1、誘發說謊隱瞞上網的情況和程度等行為、偷錢或盜用別人賬號上網等。
2、造成青少年視力下降、生物鍾紊亂、神經衰弱等生理特徵。不能維持正常的睡眠周期,停止上網時出現失眠、頭痛、注意力不集中、消化不良、惡心厭食、體重下降。
3、會出現品行障礙,誘發孩子逃學、不與人交往、暴躁,產生攻擊性等反常行為。一些人甚至會滑向犯罪的深淵。
4、過去引發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中,主要是學業壓力、人際關系、感情問題等,沉迷網路是近年來出現的新現象,並且迅速上升為主因之一。一些學生終日沉迷網路聊天、網路游戲,不但耽誤學業,考試掛紅燈、留級甚至退學。以致於荒廢了他們的學業。
5、導致青少年出現情緒障礙和社會適應困難。在心理方面,會出現注意力不能集中和持久,記憶力減退,對其他活動缺乏興趣,為人冷漠,缺乏時間感,情緒低落。
6、網癮綜合症患者由於上網時間過長,大腦神經中樞持續處於高度興奮狀態,會引起腎上腺素水平異常增高,交感神經過度興奮,血壓升高,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此外,還會誘發心血管疾病、胃腸神經官能症、緊張性頭痛等病症。
7、網路作為人類智慧的產物,雖不是洪水猛獸,但卻是一把「雙刃劍」。當代青少年在充分享受著網路時代的快捷與方便的同時,其身心也正承受著網路負面效應的煎熬。
8、 一些青少年網民過分迷戀與網上的「 人——機」式交往,會忽視真實存在的人際關系,產生現實人際交往萎縮和角色錯位的現象;爆炸般的網路信息的擠壓揉搓,會加大青少年網民的心理負擔和壓力,引發「信息污染綜合症」等心理障礙;網路世界的虛擬性也會使青少年網民產生一種「特別自由」的感覺和「為所欲為」的沖動,做一些平時不能做,也明顯是不道德的行為;長時間的上網會使一些青少年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產生對網路的過分依賴心理,成為「電子海洛因」的「吸食者」,染上「上網成癮症」等心理疾病。英國諾丁漢大學心理學專家麥克�6�1格里弗斯博士認為,「過分迷戀上網有損身心健康,嚴重的會導致心理變態,危害程度不亞於酗酒和吸毒。」「患者的行為與吸毒成癮類似,一接觸網際網路就興奮異常,沒機會接觸就寂寞難耐。」可見,網癮問題的心理危害不容小視。
9、網路欺騙、賭博、色情、人身攻擊、反動言論、犯罪行為以及各種網路垃圾等都可能使青少年受到傷害。正如一位網路罪犯在法庭上所說:「對沒有成年人監護的青少年來說,國際互連網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地方。」
10、人的心理狀況是在環境與人的相互影響中形成的。由於人腦細胞使用能力特別強,人對自己所在環境很快會形成一種心理狀態,孩子長時間和電腦在一起,他的思維將與電腦的符號式機械思維趨同,常人的邏輯思維能力受到抑制和削弱,弱化了人與人溝通相處的能力和現實生活的反應能力和應對能力,不利於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況且,網路游戲良莠不齊,暴力和色情游戲充斥著網路,長時間陷入暴力和色情游戲中,對道德觀的形成有極其不良的影響,長時間處於這樣的畫面和情景中,很可能會認為現實生活也就是如此,也有可能潛意識地去模仿。
11、很多上網成癮的孩子與他人甚至是父母的溝通較差,情緒不穩定、易怒、多變,沒有自控能力、自己做的承諾不能兌現。
⑥ 網路依賴症
盡量控制吧,看自己依賴於什麼,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在某些方面,自然而然就降低下降了對網路的依賴。
⑦ 網路依賴的危害包括哪些方面
網路依賴是指患者往往沒有一定的理由,無節制地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在國際互聯網上持續聊天、瀏覽,以致影響生活質量,降低工作效率,損害身體健康,並出現各種行為異常、人格障礙、交感神經功能部分失調。其典型症狀表現為情緒低落、無愉快感或興趣喪失、睡眠障礙、生物鍾紊亂、食慾下降和體重減輕、精力不足、精神運動性遲緩和激動、自我評價降低和能力下降、思維遲緩、有自殺意念和行為、社會活動減少、大量吸煙、飲酒和依賴葯物等。
⑧ 網路上癮的症狀是什麼
調查顯示,我國網迷和網路成癮者達8000多萬人,其中成癮患者已有250萬人,多是處於20~~30歲,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年輕人.
網路成癮臨床表現為:
1. 對網路有一種心理的依賴感,不斷增加上網時間;
2. 從上網行為中獲得愉快和滿足,下網後則感到不安,焦躁,失眠,情緒不佳,注意力不集中等.在個人現實生活中,花很少的時間參與社會活動及與他人交往;
3. 以上網來逃避現實生活中的煩惱與情緒問題.
4. 否認過度上網給自己的學習,工作,生活造成損害;
5. 每周上網至少五天以上,每一個次至少4小時以上.
你是屬於符合以上五種表現的三種以上者,表示你已經患有網路志癮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