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網路音樂在哪裡
在正版音樂庫,下面那個不起眼的右下角
一般插入的格式,MP3,網路的下載地址就是,如果你看到那個地址是一大堆,那必須重試一下連接,看到那地址是.MP3,就可以,
還可以設置播放歌曲順序和,控制音量
2. 網路歌曲的起源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發展,網路歌曲已成為流行歌曲的新形式,並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網路歌曲已形成自己的代表作品、代表歌手和獨有的藝術風格。文章重點分析了網路歌曲的起源發展、流行原因、音樂啟示、社會問題以及未來走向,目的在於引導大眾對網路歌曲有一個辯證的認識,並能以積極的姿態支持網路歌曲這一新生事物朝著健康的方向蓬勃發展。
關鍵詞:網路;歌曲;分析
網路歌曲是指通過互聯網路進行傳播並得以流傳的歌曲,主要指網友的原唱、翻唱、改唱歌曲。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發展,網路歌曲已成為流行歌曲的新形式,並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網路歌曲已形成自己的代表作品、代表歌手和獨有的藝術風格。文章重點分析了網路歌曲的起源發展、流行原因、音樂啟示、社會問題以及未來走向。
1、起源發展
近年來,網路歌曲從互聯網上出現並流行,逐漸受到媒體與社會的廣泛關注。提起網路歌曲的淵源,有人說是開山鼻祖雪村大師以一句「翠花,上酸菜」開辟了中國網路歌曲新紀元,本人也有同感。網路歌曲的發展主要表現在:
(一)出現了全社會關注的網路曲目和網路歌手
從雪村的《東北人都是活雷鋒》開始到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場雪》出爐,中間經歷了《豬之歌》、《老鼠愛大米》、《仙女》、《丁香花》、《兩只蝴蝶》、《玻璃杯》到最後出現的《後舍男生》、《後舍女生》、《羌族雙煞》等,網路歌曲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並且在最短的時間內紅遍大江南北
3. 誰知道流行歌曲的起源和創始人
據史料的明確記載,流行音樂的發展地在歐洲、北美洲以及拉丁美洲,有其中主要以美國為基點。如果再細細劃分的話,可以把它的起源歸納為兩個: 一是美洲大陸的移民,主要是歐洲移民,或者說是白人帶來的音樂,這種音樂最早是誕生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歌曲有:最早的是《yankeedodo》,隨後還有福斯特的《故鄉的親人》、《美麗的夢中人》等,《老黑奴》於20世紀傳入中國。 另一個就是西非的黑人,主要指的是黑人奴隸帶來的非洲音樂。可以說,真正給現代流行音樂帶來本質力量的就是這種黑人音樂,它的影響力是非常巨大的,今天我們接觸到的流行音樂其母體就是來自於這種黑人音樂,在這種黑人音樂的基礎上,發展和派生出了現代流行音樂的體系和基本脈絡,下面呢,就簡要地為大家做個介紹: 19世紀後期,由於復雜的歷史原因,黑人的音樂吸收了白人的音樂因素並形成自身的獨特風格,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不久便誕生了流行音樂歷史上最重要的一種音樂體裁——布魯斯(blus),這是一種具有獨特的和聲體系、曲式體系和演唱風格的黑人音樂,甚至可以說它是現代流行音樂之母。 19世紀末,歐非混血的克里奧爾人和黑人共同在布魯斯的基礎創造了爵士(jazz)這種偉大的音樂形式,現代流行音樂的歷史就此開始,並主要順延著一體系不斷發展與完善。 到20世紀初,爵士樂進入了它的輝煌時代,大師輩出,佳作紛繁。這一時期,除了爵士樂,美國流行音樂與戲劇相結合,產生了一種新型的體裁——音樂劇,這是美國20世紀又一個重大的文化成就。美國的百老匯成為音樂劇的中心,從那時開始,音樂劇已經成為20世紀最主流的現代歌劇形式,中國近年來掀起的音樂劇熱潮正是對這一事實的回應。在眾多的音樂劇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貓》 ,我們來欣賞這部音樂劇的經典片段。 20世紀30到50年代初,由於科技的發展,唱片業興起,進入全盛時期,流行音樂得到了強大 的傳播載體,而廣播業開始成為另一個強大的媒體,正因為得益於此,流行音樂開始向各個方向拓展,種類也開始驟然增多,出現了鄉村民謠、抒情歌曲等新型體裁,並開始向世界各個國家大面積擴展,達到鼎盛時期。此時,由於二戰的爆發,導致了西方社會的大蛻變,流行音樂開始帶有了新的特徵,從而產生了劃時代的代言人——埃爾維斯.普雷斯利,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貓王」,他綜合了爵士樂、福音贊美詩、布魯斯、鄉村民謠以及剛剛興起的電子音樂,再加上粗魯性感的肢體語言,融會成了一種新型的流行音樂體裁,也是流行音樂范疇中最重要的一種音樂體裁——搖滾樂(rock and rock)。之後不久,搖滾樂的火種在最保守的英國引發裂變。今天呢,我們來欣賞一首貓王的一首抒情作品的片段●《love me tender》。 這一時期,來自利物浦的四個青年工人組成的●(beatles)甲克蟲樂隊,也可稱為披頭士樂隊,在1962年獲得成功,轟動英國甚至全世界,並將流行音樂發展成為了20世紀60年代的世界音樂 的主流,樂隊里的代表人物就是約翰.列儂,他於1980年被一名披頭士的樂迷刺殺身亡。如今,雖然披頭士已經不復存在,但是在全世界搖滾狂熱愛好者的心中,他們是永遠的披頭士,因為他們為流行音樂,尤其是搖滾樂的發展和進步作出的貢獻是永久的,不可磨滅的。 20世紀60年代,美國黑人的●靈歌(soul)獲得了很大發展,這種音樂形式綜合了很多種音樂元素,但極端強調演唱的投入和聲音的運用。在流行音樂中崛起,這種音樂體裁對中國的音樂發展和音樂人的影響頗深。 20世紀70年代,●迪斯科(Disco)音樂興起,這種音樂不注重歌詞,偏重於節奏,特別是大量運用現代錄音技術和播放中的現場調制技術,目前的很多迪廳運用較多,本質上是一種適合於青年人輕松宣洩的舞蹈音樂。另外,搖滾樂的一個分支——●朋克音樂以毀滅性的形象出現在舞台上,他們的發型往往奇形怪狀,化裝也十分反叛,表演狂暴,以宣洩為主,甚至有過激行為 。 20 世紀80年代,世界流行音樂開始進入全面發展、無限拓寬的時期。Midi音樂技術向各方向滲透,一種結合古典音樂、民族音樂和現代流行音樂的新型體裁—— 「世界音樂」和「新世紀音樂」這兩種體裁漸漸形成。這兩種音樂形式素材來自民間,和聲注重和諧化,演奏注重即興化,手段多樣化和融合化,追求寧靜和自然、和諧。 從流行音樂的起源和發展中,我們不難看出,流行音樂並不是憑空產生,也不由任何物質派生而來。它誕生於特定的歷史時代和特定的人文環境中,既然如此,它也必然具有某些特定的屬性,對我們來說,這的確是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直到今天,更多的流行音樂種類不斷誕生和演變,發展成了今天豐富的流行音樂。而上述都只是一個簡短的對流行音樂發展歷史的回顧,目的是為了讓大家更具體地了解流行音樂產生和發展的基本脈絡,從這基本脈絡中,可以挖掘到流行音樂本身的一些深入的東西。 從流行音樂的起源和發展中,我們不難看出,流行音樂並不是憑空產生,也不由任何物質派生而來。它誕生於特定的歷史時代和特定的人文環境中,既然如此,它也必然具有某些特定的屬性,對我們來說,這的確是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因為熟悉了這些屬性之後,我們就可以更深刻地挖掘到流行音樂的本質特徵,也可以幫助我們更客觀地去認識什麼才是流行音樂......
麻煩採納,謝謝!
4. 怎樣找到歌曲的來源地址
一般音樂網站對音樂的真實連接作了加密
直接找很困難
簡單的辦法
對沒有加密的
一般是兩種格式播放
WMA格式在播放器位置上點右鍵 彈出屬性
屬性中一般有連接地址
RM格式不會出現連接地址
辦法是打開歌曲 在聽歌過程中斷網 比較簡單的辦法是拔掉網線
這是 播放器將彈出連接地址無響應
下面一行就是音樂的位置
還可以用工具
現在比較流行的是影音神探
因為加入播放器在播放東西時
如果能播放 真是的連接地址就會在內存中出現
它會幫你把地址揪出來
假如你懂HTML的話
也可以在網頁瀏覽器中選擇查看源文件
自己找
5. 網路歌曲的起源及發展階段
http://user.qzone.qq.com/351177490?ADUIN=351177490&ADSESSION=1269384038&ADTAG=CLIENT.QQ.1881_QQUrlReportBlankZone.0
6. 歌曲的起源地
說到人類為什麼唱歌,探討詩歌起源和語言發生的人們早就習慣於這樣一種說法,那就是:「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也就是說,人類先學會了說話,為了表達更深厚的情感才開始唱歌。然而這種認識顯然是從已經為歌曲安排了功能的角度提出來的,用它來說明歌唱的起源是有點本末倒置的。就好像現在人們想吃好菜想到了螃蟹,很多人會有同感,但這並不能說明最早吃螃蟹的人是為了美味。現代口頭傳統和語言口頭性的研究為我們設想人類歌唱和語言的起源提供了充分的證據。 其實人類歌唱的產生幾乎與語言產生是同步的,因為人類最初的語言傳承只能通過韻律化的口頭語言本身,而這就是原始的歌唱。 人類語言的產生首先要求祖先們開始發聲,然後具體的聲音必須與具體的意義對應,而這種聲音和意義的對應必須得到群體的認同。可想而知,語言產生這最重要的一步必然是一個群體發聲的過程。接下來的問題是,語言產生之後如何被記錄並積累?這也許是比產生更重要的一步。毫無疑問,在當時人們只能通過記憶保存語言。對於個體而言,必須記憶而且不能與群體的意義偏差,因此語言的積累過程仍然是經常性的群體發聲,重復已經被定義的詞語(或稱語言單元)。重復和記憶兩方面的要求決定了先民的群體發聲必然趨於韻律化,於是原始的歌唱便產生了。語言的產生、認同和存儲都離不開有節奏和韻律的群體重復,可以說語言依賴歌而生存,沒有歌語言無以附生,因此歌唱並不是因為要表達更深厚的情感才產生,更不是為娛樂而產生。這種語言、經驗和文化都依賴口頭語言記錄和積累的社會,與如今世界上依賴書寫的各民族主流社會有完全不同的生活和思維方式,語言有完全不同的特點,所有這些特點構成的是我們已經很不了解的口頭傳統。即便在今天的世界上仍有依賴口頭傳統的民族,他們生活中的歌唱,功能仍然更多的是記錄而不是娛樂。來自象牙海岸的達迪·艾姆·婁說:「在我們村裡有一個人他有個女兒,一個年輕人想要娶她,可年輕人信的是不同的宗教。女孩的父親告訴年輕人他必須改變宗教,於是他改了。村裡的人編了一首關於這事的歌,人人都在唱,都在取笑這個人:『就為娶老婆,你放棄了信仰。』家鄉的人們編關於任何事的歌曲。」 當然隨著口頭語言的豐富,人類經驗和文化在語言中的積累增加,這種擴展、存儲和認同文化的群體歌唱很自然地融入了分享的喜悅、喪失同伴的悲傷以及鼓舞士氣的激動等人類感情。這種感情開始與特定的節奏、旋律和唱法對應起來,人們有了音樂的感覺。當書寫文字出現之後,主流社會記錄語言和文化的任務交給了書寫,音樂便與語言脫離,純音樂出現,書寫傳統開始形成。標志音樂與語言脫離的時期,西方大致在亞歷士多德年代,即公元前427年到347年,中國則在春秋戰國時期,即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書寫的出現完全改變了人類的文化傳承方式,也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和思維方式。書寫文字的出現一直以來被認為是人類文明的標志,也就是意味著書寫產生之前的人類是落後和野蠻的。但口頭傳統的研究昭示了所謂「史前文化」同樣是豐富和復雜的,僅僅反思一下華夏文化最璀璨的時期不是書寫文化千年歷史長河的中下游,而是書寫產生之初——春秋戰國時的諸子百家,就會意識到那些思想更多的是形成於口頭傳統,只不過被書寫文字記錄了下來。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意識到,口頭語言的效率在很多方面優於書寫語言。 為什麼這樣說,兩種語言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呢? 首先看書寫語言,它作為語言和知識傳承的手段,追求的是信息從一個人的思想按規矩寫在石頭、竹簡、絲絹或紙張等介質上。對表達者來說,書寫的效率即記錄在介質上的效率。因此,口頭性語言必要的重復、誇張甚至韻律等諸多特點很自然會被略去。反觀口頭性語言,它追求的是信息從一個人的思想有效地傳達到另一個或許許多多人的思想里。用書寫的標准衡量,口頭性語言的冗贅、迂迴、老生常談和陳詞濫調等是典型的低效率表現,然而這只是書寫到紙面的低效,恰恰是這些特點使其傳達到人,深入人心的效率遠遠高於書寫語言。歸納一下,書寫語言與口頭性語言的本質區別在於:書寫是便於表達的語言,而口頭性語言是便於接受的語言。 然而,各民族的歷史大多經歷了書寫取代口頭傳統的演變,我們姑且不去研究其復雜的原因。當主流社會中的文學(主要是詩歌)與音樂分道揚鑣之後,它便很自然朝脫離群眾的方向發展,無論是修辭、文體,還是風格流派都會越來越不方便接受,缺少讀者認同。關注一下中國的詩歌發展史就會發現,每一次詩歌大的變化都是民間歌唱帶來的。四言詩變五七言是因為漢魏時期的民間樂府歌謠,五七言變長短句是受從晚唐至宋元兩代民間曲牌流行的影響,現代詩歌恰恰是在白話文運動熱潮中向民間歌謠學習之後開始,由當年熱衷於歌謠研究的不少人倡導並試驗的。這種影響帶來的不僅僅是形式上的變化,我們很容易發現每一次變化的初期詩風都會表現出淳樸簡約,清新自然。這些都表現出書寫文字有違自然的人性,而口頭性語言更容易被所有人接受的本質。 這種主流社會中書寫文學與民間存續的口頭性歌謠既沖突又融匯的動態平衡,在20世紀之初被打破了。打破這種平衡的是媒體技術的進步,首先是錄音技術,而後是傳播技術。1890年留聲機投入商業生產,到1900至1910年,留聲機被膠木唱片所取代。當聲音可以被逼真地記錄之後,首先被記錄的是音樂。而音樂可以被記錄標志著現代流行音樂的開始。這是出現的第一種流行音樂是紐約的猶太作曲家將黑人舞蹈音樂拉格(rag)與歐洲傳統音樂結合創造的一種歌曲形式:拉格泰姆(ragtime)。代表性的作曲家是喬治·格什溫(George Gershiwin)和歌曲作者埃爾文·柏林(Irving Berlin)。1903年,大批拉格泰姆音樂家聚居紐約日以繼夜地創作這種商業需要的音樂,傳統音樂家戲稱之為「叮乓巷」(Tin Pan Alley),其流行勢頭一直持續到50年代。直到今天,仍不時有這種風格的流行歌曲出現,在百老匯的舞台上它仍然是風格的主流。1900年前後,爵士樂出現並被豐富地記錄在唱片當中,它復雜的形式開始成為流行音樂與古典音樂的中介,為拉格泰姆音樂家提供了登堂入室的手段。然而爵士樂真正成為大眾流行音樂是20年代歌手出現在樂隊當中。現代流行音樂的出現是以聲音被記錄為前提,它首先喚起的是大眾回到口頭傳統需求,其次它為音樂家提供了方便表達的手段,即並不符合口頭性特點,不為大眾接受的作品也可以被記錄,並被少數人接受。因此唱片業的出現部分復活了歌唱這種口頭性藝術,但其中夾雜著類似書寫文化觀念的因素。也是在錄音技術的前提之下,1912年,第一首布魯斯歌曲被錄製成唱片,以後一系列的錄音為60年的搖滾樂歌手提供了從小耳濡目染的虛擬口頭傳統。 1920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民用電子管收音機普及。整個20年代初期,廣播電台一家家建立,這為真正平民接受流行音樂提供了條件。廣播電台在商業利益的驅使之下,研究並推出廣大下層民眾喜歡的音樂節目,從此以後流行音樂基本上就是流行歌曲,即有歌詞內容的音樂。爵士樂當中開始啟用歌手,Louis Armstrong、Bing Crossby、Billie Holliday以及後來出現的Frank Sinatra成為最炙手可熱的歌手,他們演出同時出版唱片,為唱片公司和他們自己帶來豐厚的報酬。他們的演唱技巧和著名歌曲被人們津津樂道,而這種爵士歌手的風格成為搖滾樂出現之前最主流的流行音樂風格。與此同時,20年代的美國南方出現了一檔名為「山地音樂」(Hillbilly music)的音樂節目,它是由南方音樂家針對南方鄉村聽眾演出南方民間音樂。這種唱片銷量較少,主要通過廣播傳播,因而始終針對下層聽眾的音樂形式,更好地復現了歌謠的口頭性特點,它就是早期的鄉村音樂。奠定鄉村音樂風格的是早期的藝術家The Carter Family、Jimmy Rogers和稍後的Bill Monroe、Hank Williams。在30年代,哈佛大學興起的口頭傳統研究之風當中,John Lomax和Alan Lomax父子倆大量採集南方民謠,為黑人民歌手萊德伯里Leadbelly和白人民歌手Woody Guthrie錄制了一系列民歌資料唱片。這些質朴的民歌成為50年代末60年代初新一代人表達思想的主要參考資料甚至翻唱曲目。 然而真正意義上的流行音樂熱潮來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1947年電視網在美國建立,視覺形象更增添了感性的影響力。這種視覺文化在開始可以強化口頭文化影響力,但同時它漸漸形成一種與理性文化相對的感性影響,這種影響在60年代之後被極大地強化,成為了干擾流行音樂的重要因素。不過緊接著在1952年,半導體收音機出現,這種便宜並方便攜帶的歌曲傳播工具成為新文化的重要傳播介質,而那種文化的直接載體就是流行歌曲,即搖滾樂。 流行音樂如此鮮明的反映文化、藝術特點和時代特點,完全源於美國戰後一代人(Baby Boomers)的數量、影響力以及他們波瀾壯闊的成長經歷。沒有哪個國家能像美國這樣科學技術領先,始終占據錄音和傳媒技術中心,而同時又具有質朴的黑人和白人民間音樂傳統,尤其是黑人更接近口頭傳統的音樂傳統;沒有哪個國家像美國這樣極端保守主義和民主思想並存,關心世界同時蠻橫干預他國政治經濟;沒有哪個國家像美國這樣商業化和道德觀念矛盾沖突激烈,享樂主義、物質主義的娛樂業與肩負道義的搖滾樂分庭抗禮。這就是為什麼本書和本課程以戰後美國歷史和搖滾樂為主要研究對象,闡釋歌唱隨歷史文化,科學技術以及各種因素的演化。
採納哦
7. 網路歌曲是怎麼出名的
您好,您想唱?呵呵,其實他們不光是靠網路,而是分為幾步:
1、准備好歌曲2、宣傳歌曲3、網路上傳,因為宣傳完了就會惹人關注,再在網上聽,如果好的話更會惹人喜愛,不好也會引起轟動,就是這么弄的
8. 流行音樂發源地在哪裡
1917年的德國慕尼黑酒舞歌房裡,走出了第一位世界流行歌手,JR-JIONS(JR瓊斯)他的流行歌曲在世界風靡一時,成為流行音樂的奠基人,隨後陸續普及到了世界各地,相仿他的流行風格.並且慕尼黑成為了流行音樂的發源地.
9. 在哪能找到網路歌曲的來源
那些都是後台的IP數據傳輸,是不能下載的!若非黑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