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運營商的網路
3G高速無線上網的廣告忽悠了誰?
3G牌照發放後,有關3G的宣傳可謂鋪天蓋地。電信拿到移動牌照後,推出天翼品牌,直接定位為「互聯網手機」,並且聲稱測試速度已經達到15Mbps。聯通拿到WCDMA牌照,聲稱速度達到7.2Mbps;由於WCDMA水貨手機多,所以 WCDMA粉絲不少,都指望著高速上網。中國移動拿到是自主創新的TD,相對於其他兩個標准來說,目前TD還只是個嬰兒,目前實際速度還只有 2.8Mbps,遠遠落後。不過,所有這些宣傳給人一種錯覺:無線上網速度已經超過固定上網,所以有些人萌發了用3G上網卡替換家裡固定寬頻的念頭。可惜,這些用戶都被忽悠了,運營商沒有告訴用戶最重要的事實。
(一)3G網路帶寬依然極度有限,且是完全共享的
無線上網最重要的事實是:「共享」。
無線頻率資源是十分寶貴和有限的。目前所有的無線上網技術都是共享帶寬的,2G、3G技術如此,未來的4G技術依然如此。
另外手機上網還跟語音通話共享無線頻率的,通話的人多了,能上網的人就少了。目前,移動語音話務還在高速增長,而目前的移動通信網路卻相對飽和,這意味著3G時代各家運營商首先需要保證的依然是電話打得通,而不是讓人上網沖浪爽,所以運營商不可能將所有的信道都配置成手機上網帶寬。
對於手機上網帶寬共享可以這么理解:假設運營商配置的手機上網帶寬是2Mbps,若整個小區內只有你一個人上網,你的無線上網速率能達到2Mbps,會感覺非常好;當10個人用時,最多隻有200Kbps了,估計已經不爽了;當100個人同時用時,哦,那恐怕是不可能的,後面的大部分人恐怕根本就上不了網,而你也可能被擠下來了。
這就是無線上網的特徵:永遠共享,速度永遠沒有保證。
現在很多人對ADSL上網速度達不到要求感到不滿,不過這些人可以從3G無線上網用戶身上找到安慰:看到那些沖著10Mbps去的無線上網用戶實際速度不足100Kbps,甚至根本上不了網時,感受是否會好一些?至少ADSL的速度還是基本有保證的,一半的速度總是能夠達到。
所以說,「無線寬頻」這四個詞本身就是一種大忽悠,至少在3G時代如此。聽說4G技術能在20M頻段上提供326Mbps的共享帶寬,若4G基站數量足夠多,差不多能給每個用戶保證1Mbps的帶寬,那時可能才有點「寬頻」的意思。不過等到4G技術成熟時,1Mbps還能稱為「寬頻」嗎?
(二)未來數年,手機上網帶寬需求將高速增長
設2003年的手機上網流量為1,那麼2008年流量達到423,說明最近5年手機上網流量增加了400多倍;其中2008年一年流量從79增加到423,增幅超過400%。
以月流量1MB以上作為手機上網用戶數的口徑,這些年手機上網用戶增加很快,特別是在2008年;雖然如此,目前手機上網依然只佔總用戶的13%,說明大部分人都還沒有真正用上手機上網。
結合以上兩組數據,可以發現:手機上網業務已經正式從市場培育期進入快速增長期;未來今年手機上網需求將會迅猛增長,需求增加的速度將可能超過3G技術帶寬的增加速度。
總結 3G時代,是移動互聯網的時代,3G技術最大價值就是提升了上網帶寬。不過,面對蓬勃發展的手機上網業務,3G帶寬依然顯得非常有限,遠遠達不到「寬頻」的標准,3G時代依然還是「窄帶互聯網」時代。
3G高速上網忽悠的不僅是用戶,還有運營商員工、媒體、某些專家。
不是每個運營商員工都對帶寬有清醒認識,事實上移動運營商內有不少員工提出以「無線寬頻」來蠶食固定寬頻市場。在媒體方面,連IDC這樣的媒體都認為「移動寬頻將成運營商主要收入來源」。在專家方面,很多專家認為3G沒有需求,更有專家認為3G帶寬已經完全充足,指責中國移動推動TD-LTE是「寬頻崇拜」。
「帶寬共享」是無線上網區別於固定上網的最大特徵,運營商有責任、有義務將這個最重要的事實告訴給每一個用戶,不能忽悠、不能掩蓋、不能「選擇性宣傳」,另外「無線寬頻」、「移動寬頻」這類帶誤導性的稱呼還是少用為好。另外對於運營商,我覺得3G時代保證更多的用戶以還可以的速率同時用手機上網,遠比讓少量用戶高速上網更為有利可圖。
對於普通移動用戶,我的建議是:如果你不是經常用手機上網,那麼沒有必要去嘗3G的鮮;別擔心2G過時,2G網路的覆蓋優勢是無可比擬的,2G網路至少還可以用上10年,實際上網速度說不定比3G還快,所以該用2G還是繼續用2G,3G成熟了再用3G不遲;對於准備用3G上網的用戶,要做好心理准備,也許初期你的速度會不錯,不過等到用的人一多,上網就會直線下降,所以別急著把家裡的寬頻撤掉。
㈡ 一般從網路運營商那裡(就是電信廣電那些的)到普通用戶的網路要經過多少網路設備都是怎麼連接的
理論上是可以修改的,只是難易程度不同,主要看是誰管理的
如果是某個技術員或者承包商管理帶寬,修改一般比較容易;如果是像光纖到樓這種運營商集中控制的難度會比較大切容易被發現
㈢ 有線寬頻網路運營商有問題怎麼解決
去營業廳
㈣ 現在運營商的網路的最新主流傳輸技術是哪種啊
移動、電信和聯通目前的有線傳輸技術主要都還是SDH和波分技術,但是隨著ALL IP化的不斷推廣,PTN和OTN將是下一個主流。
㈤ 有線寬頻除了電信,還有哪些
除了電信,寬頻還有有移動、聯通、鐵通,如果是對網速要求不要可以選他們,缺點是不穩定,玩游戲的話就選電信。
寬頻(英語:Broadband)在基本電子和電子通信上,是描述續號或者是電子線路包含或者是能夠同時處理較寬的頻率范圍。
寬頻是一種相對的描述方式,頻率的范圍愈大,也就是帶寬愈高時,能夠發送的數據也相對增加。
㈥ 網路安全法運營商的相關規定有哪些
網路運營者開展經營和服務活動,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遵守商業道德,誠實信用,履行網路安全保護義務,接受政府和社會的監督,承擔社會責任。
建設、運營網路或者通過網路提供服務,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國家標準的強制性要求,採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網路安全、穩定運行,有效應對網路安全事件,防範網路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網路數據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網路相關行業組織按照章程,加強行業自律,制定網路安全行為規范,指導會員加強網路安全保護,提高網路安全保護水平,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6)運營商的有線網路哪些要依靠政府擴展閱讀
保障網路運行安全,必須落實網路運營者第一責任人的責任。要求網路運營者按照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的要求,採取相應的管理措施和技術防範等措施,履行相應的網路安全保護義務。
為了保障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維護國家安全、經濟安全和保障民生,對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運行安全作了規定,實行重點保護。范圍包括基礎信息網路、重要行業和領域的重要信息系統、軍事網路、重要政務網路、用戶數量眾多的商業網路等。
隨著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網路數據安全對維護國家安全、經濟安全,保護公民合法權益,促進數據利用至為重要。要求網路運營者採取數據分類、重要數據備份和加密等措施,防止網路數據被竊取或者篡改。
加強對公民個人信息的保護,防止公民個人信息數據被非法獲取、泄露或者非法使用要求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運營者在境內存儲公民個人信息等重要數據;確需在境外存儲或者向境外提供的,應當按照規定進行安全評估。
㈦ 可以向工信部投述網路運營商投述哪些事件
這類事件是可以投訴的,有兩個前題.
1、你所在的位置離運營商不是太遠,(離局端設備小於5公里)這樣就是在安裝范圍內了。
2、你要求安裝的位置和資費是合理的。比如民居就按普通資費辦。門市就按商用的交費辦。而且你所在的位置不是單位酒店等公用樓房。
只要滿足以上兩個條件,你的安裝要求就是合理的。最好留下與運營商交涉時的錄音,當做證據。錄音時你告訴對方你要向集團投訴看對方反映(不建議向工信部投訴,建議向運營商集團公司投訴。)
㈧ 運營商的網路是從哪裡來的
運營商的寬頻是國家給的權利建的,連的網路嗎都是收費的。運營商就像是個管道,只是有時這個管道會給自己找些好的節點。個人嗎,弄不了。望採納
㈨ 運營商的寬頻爭奪戰,對我們有什麼實際的好處
不知你有沒有發現,從去年開始,運營商除布局手機套餐流量競爭外,在家庭寬頻市場的競爭也是愈演愈烈。從三大運營商的2016年業績報告中看到,在寬頻市場發展上,中國電信有線寬頻用戶達到1.23億戶,中國移動總數達到7762萬戶,中國聯通則是7524萬戶。
單純的從數字的角度來說,中國移動已經超過中國聯通,成為中國第二大有線寬頻運營商,而中國電信還是穩居第一的位置。可以說,在固網寬頻市場上,中國移動的加入,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就撼動了「南電信北聯通」牢固地位,讓這個市場變得更加火葯味十足。
據介紹,千兆寬頻能為家庭提供超快的極光寬頻接入能力,下行帶寬能夠達到1000M(1G)的超高速寬頻網路。理論上下載一個8GB的藍光視頻文件,1000M寬頻只需65秒,100M寬頻則需要10分鍾,也就是說,家庭使用千兆寬頻後,大量的雲服務可以實現,除了滿足電腦、手機、電視等基礎上網需求外,還能讓家庭視頻遠程教育、家庭視頻遠程就醫、智能家居等成為現實,用戶可對家庭進行安全視頻實時監控等等。
由此可見,三大運營商的寬頻大戰,有助於加快家庭寬頻提速,而伴隨著網速的越來越快,用戶的上網體驗也跟著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寬頻上網資費大幅降低
除了網速的提升,對用戶來說,三大運營商的寬頻混戰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上網資費的降低。大家都知道,寬頻網速的快速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著單位帶寬價格在降低,如中國電信2015年、2016年固定寬頻單位帶寬價格分別下降59%和55%。
更為直觀的是,面對日趨激烈的寬頻市場競爭,為吸引用戶,運營商開始打起了價格戰。而且除了單賣寬頻價格降低外,如今用戶還能選擇終端、話費、寬頻的組合套餐,不僅可以暢享不限時寬頻網路,同時還可解決全家人的通話、流量、電視等需求,也就是一個套餐全家人能同時使用,從而享受更低「打包價」。
以安徽電信169元愛家套餐為例,可以使用的業務包括:100M不限時光纖寬頻包月、2GB國內大流量、700分鍾國內免費通話和4K超清iTV免費看等內容,而套餐內的流量、語音可供5個家庭成員共享,這樣算來,每月能省不少錢。
同樣的,在北京、重慶、河南等地區,中國聯通也推出了智慧沃家共享套餐,就100M寬頻速率時,聯通最低的價格為76元/月,包含1G全國流量和300分鍾全國語音。
可以預見,隨著寬頻市場競爭加劇,三大運營商為了保持自身寬頻用戶的穩定增長,會給用戶帶來更多優惠。
㈩ 華為獨家承建廣電5G網路,第四大運營商靠什麼立足國內
中國廣電於兩年前正式掛牌,但整合旗下一盤散沙、資本背景復雜的電視台、網並非易事,目前,全國至少有300家市級有線電視網路公司和3000多個縣級公司,互相獨立發展。而在這些獨立的公司中,部分已經上市,資本背景的復雜性增添了整合難度。而更大的意義,或許需要跳出電信行業這一隅來看。中國廣電是一家在「三網融合」背景下誕生的國家級有線電視網路公司,此次獲得基礎電信業務牌照,意味著國家「三網融合」戰略獲得了重要進展。
畢竟中國廣電目前擁有的「700M頻段」的優勢,從技術角度而言,700M絕對可以說是一個布局5G網路的「黃金頻段」,雖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容量短板,但「700頻段」具有信號傳播損耗低,覆蓋范圍廣、穿透力強等特點,可以說中國廣電在5G網路建設上具有絕對性的「後發優勢」,根據業內人士計算,中國廣電使用「700M」頻段進行5G網路覆蓋,在全國范圍內只需要建設40萬座5G基站,即可建起一張覆蓋全國的5G網路,而對比其他三大運營商,則需要建設高達600萬座5G基站才能夠達到這樣覆蓋全國的5G網路規模,而針對「700M」頻段容量短板問題,中國廣電也只需在高流量的熱點區域以及相關的熱門旅遊景區建設4900MHz-4960MHz的60MHz帶寬的5G頻段網路即可解決這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