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網路中要遵守哪些規則
不傳播謠言,不涉及毒,賭,黃。不搞違法活動!
② 上網應遵守哪些規則
兒童上網安全規則 第一條:在向任何人透露有關個人身份的信息時,一定要特別留意。如果必須公布,一定要事先征詢家長或年長的好朋友的意見。 這些信息包括:姓名、年齡、家庭地址、電話號碼、學校、班級名稱,各種密碼,父母的姓名、身份以及家庭的經濟情況等等,同時也包括自己和家人的照片。 第二條:在網路上交流時很難確切知道對方的身份,任何人在網上都可以匿名,改換自己的性別和年齡,一個寫信來說自己是「12歲小女孩」的人,可能實際上是個老頭子。 第三條:在網上交朋友,一定要象在生活中結交其他朋友那樣去了解他們。 第四條:在網上不要做你在現實生活中,因為怕被懲罰而不做的事情,比如匿名去罵別人,或者去做各種違法的事情。 第五條:如果遇到帶有臟話、攻擊性、污穢的、威脅的、暴力的、或者其他讓你感到不舒服的信件或者信息,千萬不要自己去回答或者反駁,應該馬上告訴你的家長或者年長的好朋友;看到類似的怪怪的網站時,也應該馬上離開,並且告訴師長。 第六條:要警惕某些人向你無條件提供禮物或者金錢的行為,特別警惕向你發出參加聚會的邀請或者到你家拜訪的事情,一定要將這類事情告訴自己的師長,徵求他們的意見。 第七條:不要單獨去與網上認識的朋友會面,更不要在你單獨在家的時候允許網上認識的朋友來訪問你,如果認為非常必要見面,一定要有家長或者年長的好朋友的陪同。 第八條:在公共場所(如學校、商場、電腦城)上網,應當避免輸入自己的個人信息,在離開之前一定要記住將打開的瀏覽器關閉。 第九條:當你收到怪異的、來路不明的或者有不明附加檔案的電子郵件後,不要回信,最好也不要打開,刪除後馬上告訴家長或年長的好朋友。 第十條:上網是件好事情,但不沉迷在裡面,多與父母親溝通,讓他們了解你在網上的行為;多與值得信賴的朋友相互交流,合理安排上網時間和在網上的活動,不要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上網安全規則 上網是好事,但和任何其它好事一樣,也有可能遇到一些「事故」,以下這些規則只是為了使你更加安 全。 第一條:在網上,不要給出能確定身份的信息,包括:家庭地址、學校名稱、家庭電話號碼、密碼、父母 身份、家庭經濟狀況等信息。如需要給出,一定要征詢父母意見或好朋友的意見,沒有他們的同意最好不要 公布,如果公布要讓父母或好朋友知道。 第二條:不要自己單獨去與網上認識的朋友會面。如果認為非常有必要會面,則到公共場所,並且要父母 或好朋友(年齡較大的朋友)陪同。 第三條:如果遇到帶有臟話、攻擊性、淫穢、威脅、暴力等使你感到不舒服的信件或信息,請不要回答或 反駁,但要馬上告訴父母或通知服務商。 第四條:未經過父母的同意,不向網上發送自己的照片。 第五條:記住,任何人在網上都可以匿名或改變性別等。一個給你寫信的「12歲女孩」可能是一個40歲的 先生。 第六條:記住,你在網上讀到的任何信息都可能不是真的。 第七條:當你單獨在家時,不要允許網上認識的朋友來訪問你。 第八條:經常與父母溝通,讓父母了解自己在網上的所作所為。如果父母實在對計算機或互聯網不感興 趣,也要讓自己的可靠的朋友了解,並能經常交流使用互聯網的經驗。 第九條:控制自己使用網路的時間。在不影響自己正常生活、學習的情況下使用網路。最好平時用較少的 時間進行網路通信等,在節假日可集中使用。 第十條:切不可將網路(或電子游戲)當作一種精神寄託。尤其是在現實生活中受挫的青少年,不能只依 靠網路來緩解壓力或焦慮。應該在成年人或朋友的幫助下,勇敢地面對現實生活。
③ 平時我們應該遵守哪些網路規則,保護自己
覺得我們平時就像網路上一樣,一定要不點開那些不熟的鏈接啊,什麼自評啊,不要瞎點,有時候會中毒的,然後自己也要保持清醒的頭腦,遇見那種黃色不幹凈的就要去看,就會保護到自己
④ 在計算機網路中,通信雙方必須共同遵守的規則或約定,稱為
協議
協議,網路協議的簡稱,網路協議是通信計算機雙方必須共同遵從的一組約定。如怎麼樣建立連接、怎麼樣互相識別等。只有遵守這個約定,計算機之間才能相互通信交流。它的三要素是:語法、語義、時序。
為了使數據在網路上從源到達目的,網路通信的參與方必須遵循相同的規則,這套規則稱為協議(protocol),它最終體現為在網路上傳輸的數據包的格式。
協議往往分成幾個層次進行定義,分層定義是為了使某一層協議的改變不影響其他層次的協議。
來自網路網頁鏈接
⑤ 網路要遵守哪些原則及遵守網路生活道德要求的重要
您好!網路道德原則的分類,依所涉及的對象范圍的不同,可以分為全民原則、個體原則;依具體內容劃分,可以分為平等原則、公正原則、兼容原則、互惠原則、自由原則、自主原則、無害原則、承認原則等。
1.全民原則
網路道德原則全民原則的基本內容是:所有的網路行為必須服從於網路社會的總體利益。此項原則要求網路主體以道德行為主體參與網路社會活動時,不得損害網路社會的整體利益;還要求網路社會決策和網路運行方式必須以服務於社會一切成員為最終目的,不允許以經濟、政治、文化和意識形態等方面的不同為借口而只是滿足一部分人的需求,將另一部分人排除於網路社會之外。網路應該為一切願意參與網路社會活動的主體提供平等交流的機會。
網路社會不應依人的某些條件、某些因素的不同而容留一部分,排除一部分,只有當社會所有機構、團體和成員都能參與到網路社會之中,每一類主體都能利用網路與另一部分主體進行交往,才是真正的網路社會。就如百貨商場或超市,不能因人而異限制進出,而應對所有自由購物者都開放,才可稱之為百貨商場或超市一樣。因此可以說,全民原則是網路社會的基本要求。全民原則作為理論是對現實道德關系的概括,作為要求是人們追求的目標,要把這種理論和要求變為現實,需要一定的物質條件作為保障。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網路計算機能夠使個人用戶終端所需的設備越來越少,價格越來越便宜,網路主體依此獲得個體的各種需要,網路技術為全民原則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全民原則的要求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第一,網路主體的一切網路行為必須服從於網路社會的整體利益;第二,網路社會的決策和網路運行方式必須以服務於網路社會一切成員為最終目的,不能因網路主體存在的某些差別而因人而異。
2.個體原則
個體原則的基本內容是:網路上的一切活動應當符合人的特性,任何網路主體都應得到重視和尊重。網路主體之間亦應當互相尊重。個體原則要求無論網路如何技術化、虛擬化,網路主體始終是具體的、現實中的人,不能把人看成純粹「數字化」的,可以被隨意操縱、「計算」的符號,也不能把對方看做達到自己目的的手段。
網路為人類創立了虛擬的空間,網路作為「另類生存」的空間,有著前網路時代的不同的特點,其特點可以具體表現為「去身體」「去中心」「多重身份」、創造性等。這就決定了網路社會的網路主體的地位得到顯著提高,主體性得到充分的張揚。此項特點明顯不同於前網路時代人的生存、交往和生活所受到的諸多限制,人們可以在網路上依自己的意願去從事所允許的各類活動。但是,網路活動的自由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網路主體的活動仍應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問題是應限制到什麼程度?如果以合理限制為由,對網路主體的權利予以不平等、不公平的限制,就是對個體原則的違背。如果在隱私權和知識產權方面使網路主體受到的侵害十分嚴重,甚至會危害到網路社會的生存和發展。
個體原則是對全民原則的重要補充,其具體要求包括兩個方面:第一,由於提出自主原則的出發點著重於個體的存在和交往,因此要求網路主體要有自主性,對自己應有的權利應予充分的主張,充分的行使,不應自我收縮或放棄。就如同每個人都要有一定的自主性一樣,假如人連起碼的自主性都沒有,其他就更無從談起。第二,網路社會的人也並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相對他人而存在,以他人為對象發生交往關系,因此在自己享有自由、行使權利時,必須堅持對他人和社會的尊重。不得侵害他人和社會的合法權益,這樣才能贏得他人、社會的尊重,實現網路社會的和諧、融洽發展。
網路道德原則的具體內容
上述的全民原則和個體原則,是依道德原則所涉及的對象范圍所做的劃分,如果將這類概括性較強、范圍較寬的道德原則細化,則可以表現為如下的具體內容。
1.網路道德的自由原則
網路社會為其主體提供了相對自由的空間,網路主體的行為的自由程度相對於傳統社會而言,已經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網路道德的自由原則,是指在網路空間里。行為主體有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的自由,有充分表達自己意見和觀點的自由,任何組織、個人、其他網路主體不得干涉他人的正常的自由行為,壓制別人正常的、應有的言論自由。在這里,我們是從一般倫理意義上講的,把自由作為一種道德原則和要求。事實上,自由也是網路道德行為的主體所應享有的權利。一般來說,網路主體享有自由的權利,但不應以行使自由權利為由,妨礙其他網路主體所應享有的自由,其他主體的自由權利同樣要受到應有的尊重。
2.網路道德的平等原則
網路社會的每一個網路主體在網路社會的正常活動中,都享有平等的社會權利,並平等地履行社會義務,這一點與傳統社會的民事主體比較一致。但應注意的是,網路社會的主體結構特徵,表現為他們都具有某個特定的網路身份,即用戶、網址、口令,網路所提供的一切服務和便利,網路主體均應得到。同時,網路主體應該遵守網路社會成員的所有規范,並履行作為一個網路主體所應履行的義務。在網路社會中,無論網路主體的實際社會地位如何,職務和個人愛好如何,文化背景、民族和宗教如何,在網路上,他都只是一個帶網址的普通的「代碼」。網路不創造特權,網路同樣反對特權,每一個上網者都應持平等的心態,既不要把自己置於高於他人的地位,也不要把自己置於低於他人的地位。
3.網路道德的公正原則
在網路社會中,網路對每一位網路主體或用戶都應該做到一視同仁,不應該為某些人制訂特別的規則並給予某些用戶特殊的權利。作為網路主體,既然與別人具有同樣的權利和義務,那麼,也沒有理由強求網路社會能給予和別人不一樣待遇,或者說享有特權。一個網路主體當打開電腦發出一組信息時,會被計算機系統轉化為一組組以1,0代碼構成的比特(bit),在通訊線路上按通訊協議送到它該去的地方,這一組組比特沒有任何可以讓網路系統給予特殊照顧的社會標志,計算機只識代碼不識人。
4.網路道德的兼容原則
網路道德的兼容原則認為,網路主體間的行為方式應符合某種一致的、相互認同的規范和標准,個人的網路行為應該被他人及整個網路社會所接受,最終實現人們網路交往的行為規范化、語言的可理解化和信息交流的無障礙化。其中的核心內容就是要求消除網路社會由於各種原因造成的網路行為主體間的交流障礙。網路兼容問題的提出直接起源於計算機網路技術本身,但不僅僅是一種經濟和技術問題。事實上,網路技術、經濟問題本身就蘊含著道德倫理等社會意義。網路道德的兼容原則,要求網路主體間行為方式的相互認同;要求網路主體在參與網路社會時,所採取的行為要麼被對象一方所接受,要麼彼此間遵守共同的規范而放棄某些別人不接受或共同規范不認同的行為方式,求得行為方式的兼容;要求整個網路社會道德原則和規范的一致,確立共同的道德標准。為網路主體所一致接受;要求網路交往語言的可理解性。兼容原則作為網路道德的基本原則之一,具體應當體現出寬容原則、開放原則。
5.網路道德的互惠原則
網路道德的互惠原則表明,任何一個網路主體必須認識到,他既是網路信息和網路服務的使用者和享受者,也是網路信息的生產者和提供者,當他享有網路社會交往的一切權利時,也應承擔網路社會對其成員所要求的責任。信息交流和網路服務是雙向的,網路主體間的關系是互動式的,你從網路和網路交往對方得到什麼利益和便利,也應同時給予網路和對方什麼利益和便利。互惠原則集中體現了網路行為的主體的道德權利和義務的統一。享有權利時不應忘記所承擔的義務。承擔義務時也不應當忘記自己所應享有的權利,不應有隻享受權利不承擔義務的主體,也不應有隻承擔義務而不享有權利的主體。
6.網路道德的自主原則
自主原則是全民原則中的自由原則、平等原則和公正原則在個體道德原則中的體現。按照全民原則,假如網路主體能夠獲得意志自由、社會權利和義務上的平等,具有消除不平等的權利,則對於網路社會的個體而言,必定要表現為自主,也就是他自己作為目的而不是作為手段而存在。以此為出發點,必然要求一個人要想成為真正意義的人,就應該不受約束地自主決定他可以決定的最佳利益。如果某個主體的自主權被剝奪,就說明該主體並沒有被作為應該受到尊重的人來對待,就不具有自主性,這就是自主原則的主要內容所在。
7.網路道德的承認原則
承認原則是自主原則在處理社會或他人對自己應有的尊重關系時所應遵循的一個重要原則。它要求不論網路社會如何技術化、虛擬化,網路的真正的主體是人而不是機器、設備。這種尊重,首先就表現為對自己的重視。就表現為某人對某事自願表示意見一致,即所謂的「承認」「同意」「認可」。而要使承認有意義,就必須使某人對某事有比較清楚的了解,能及時作出是非判斷;某人在承認時,應當選擇正確的評價標准,並從網路社會的整體利益出發,而不是僅僅憑個人的好惡來決定。
8.網路道德的無害原則
無害原則要求任何網路行為對他人、對網路環境。以致對網路社會至少是無害的,人們不應該利用計算機和網路技術對其他網路主體和網路空間造成直接的或間接的傷害。毫無疑問,這是最低的道德標准,是網路倫理的底線,是評價網路行為的最初的道德檢驗。網路主體的行為是否有害,行為人應有基本的判斷標准和評價能力。對網路或其他主體造成損害或破壞,行為人應是故意的行為,即明知其行為會造成危害和破壞的結果還從事了相應的行為。如果是因為過失或無過錯造成損害或破壞的後果,則不應認為是違反了此項道德原則,不應承擔道德責任。
與社會主義道德原則的關系
1.社會主義道德原則的現代表述
一般認為,社會主義道德的原則包括一項基本原則和三項其他原則,即集體主義原則和人道主義原則、社會公正原則、誠信原則。
第一,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原則。集體主義原則要解決的基本問題是個人與社會、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問題。集體主義原則認為,個人是集體中的個人,集體是由個人組成的集體,個人與集體處於一種辯證統一的關系之中,這種辯證關系體現了集體主義原則的核心內容。首先,集體利益是個人利益的總匯,而個人利益依賴於集體利益,兩者是統一的。社會主義集體主義以兼顧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為基礎,利益的追求是人的存在和發展中源於天性的追求,這種利益既包括個人利益,也包括集體(集團)利益,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恰好反映的是個人與社會、集體的雙重價值關系,將兩者統一起來。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原則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是人獲得全面自由的發展,而這種全面自由的發展,無法從單個的自我這里實現,必須依靠集體,必須堅持集體主義。集體主義原則和價值導向並不抹殺或壓抑個人的正當利益。其次,集體利益是個人利益的集中體現,而不是簡單相加,個人利益作為構成集體利益的因子,是極其活躍的,健康發展的,與集體利益是根本一致的。再次,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辯證統一的基礎是集體利益,集體利益具有至上性。最後,倡導集體主義原則之下的個人利益必要的自我犧牲。
第二,社會主義人道主義原則。人道主義是對人際關系最基本的最低層次的規范或要求,可以適用於社會中的一切人。社會主義人道主義是社會主義社會中一種對待人的倫理原則,是處理人與人之間新型關系的道德規范,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的核心是尊重人、關心人,維護和提高人的權利、價值和尊嚴,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一原則集中體現了當代中國先進文化中以人為本,為民謀利的思想,是中國先進文化的基本要素。社會主義人道主義從倫理方面體現出社會主義社會對絕大多數人民的人格、權利、利益的尊重和關心,體現出絕大多數人民對社會整體利益的共同關心。
第三,社會公正原則。這一原則是社會主義道德原則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一個基礎原則。公正的內容與原則由兩大部分組成:形式上的公正原則;事實上的公正原則。公正的具體內容和基本原則主要包括:基本權利的保證,即保證原則;機會平等j即事前的原則;按照貢獻進行分配。即事後的原則;分配後的調整,即調劑的原則。社會主義公正原則是社會主義制度根本要求的體現,是人民根本利益的反映,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這一原則主要表現為:標准統一,機會均等,決策民主,權利與義務對等。社會主義公正原則同歷史上的公正原則的一個根本區別就是它正確處理了個人與社會、個人與集體的辯證關系,主張社會、集體高於個人,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同時也充分肯定個人在社會、集體中的價值。第四,誠信原則。誠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礎和根本,是人的最重要的品德。當代中國,誠信原則是社會主義道德規范體系中的重要原則,加強誠信建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性條件。從詞義上理解,誠即真誠、誠實,信即守承諾、講信用。誠信的基本含義是守諾、無欺。誠信是為人之本,誠信是一個人應有的基本道德。誠信原則是個人自我完善的要求,誠信原則是人際交往的基礎。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誠信是保證市場經濟健康運行的直接起點和核心內容,是現代市場經濟成熟的標志,是市場主體生存、發展的重要保證。誠信原則是市場經濟活動的一項基本道德准則,加強誠信建設是一項重要任務。
2.網路道德原則與社會主義道德原則的內在聯系
首先,從基本內涵來看,網路道德原則與社會主義道德原則的基本內容是相融、一致的,沒有根本沖突。從如上所述的網路道德原則和社會主義道德原則的比較中可以看出,社會主義道德原則被分解、融入網路道德原則,網路道德原則充分體現、深化、具體化了社會主義道德原則。集體主義是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它與網路道德原則具有密切的內在聯系。這種聯系的表現之一是,集體主義原則是網路道德原則的基礎。網路道德作為一種社會新興領域的道德,應被包含於社會道德之中。就我國而言,整個社會的道德建設以集體主義為基本原則,而網路道德的原則,既包含了集體主義、社會利益至上的全民原則的內容,也要以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原則為基礎,堅持集體主義原則,網路道德建設才能有進展和突破。這種聯系的表現之二是,集體主義原則體現網路道德原則的發展方向。現有網路道德的原則汲取了人類社會道德研究的成果,源於網路技術發展的實際,各個國家相互借鑒,尤其是借鑒了網路技術開發應用水平較高的國家、網路倫理研究起步較早的國家的成果。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原則是總結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站在歷史發展的新高度,所得出的高度概括的結論,為各個專門領域的道德建設指明了方向,當然要體現網路道德原則的發展方向。這種聯系的表現之三是,集體主義原則對網路道德原則的具體原則具有實際的指導價值。應在集體主義原則之下,進行全民原則、兼容原則、自由原則、互惠原則、無害原則等的構建。
其次,共同反映了人類倫理學研究的成果和道德她設的進步。道德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而產生,逐步由較低層次發展至較高層次,社會主義道德原則的產生和確立,汲取了人類倫理道德研究的成果,符合社會發展的規律性要求,代表著人類社會道德建設與研究的發展方向。是人類的共同成果。同時,每一個新的社會領域的出現,都標志著一個新的倫理研究的分支的產生,網路技術的普及、應用,伴隨著網路道德研究的興起和網路道德建設的被普遍關注,網路道德的研究成果的出現,網路道德原則的確立,同樣是人類社會道德建設發展的標志。因此可以認為.網路道德原則與社會主義道德原則,共同反映了人類倫理學研究的成果和道德建設的進步。
3.網路道德原則與社會主義道德原則的主要區別
首先,從表述的特點來看,具有概括性和具體化的區別。社會主義道德原則是社會主義社會中各領域、各階層、各集團普遍適用的原則,因此具有較強的概括性。網路道德原則一般只適用於網路領域,調整網路社會的道德關系,因此更能體現出具體化的特點。
其次,從適用的范圍來看,具有外延限制的區別。社會主義道德原則可以適用社會主義社會的各個領域,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其調整范圍是十分寬泛的,而對於非社會主義社會,無法要求也不應要求必須適用社會主義道德原則。盡管社會主義道德原則是人類社會最進步、最先進的道德原則。網路道德原則只應適用於網路領域、網路社會,不應要求非網路領域的其他領域都適用網路道德原則,盡管相關領域具有可借鑒性。但是,網路道德原則卻可以打破國界、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的限制。其適用的地域范圍具有全球性、無限制性,這一點又是社會主義道德原則所不能與之相比的。
最後,從意識形態的特點來看,具有政治性強與弱的區別。社會主義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不同於資本主義與其他的社會制度、意識形態,而作為反映其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的社會主義道德原則,也不同於其他的道德原則,甚至是根本對立的,也就是說,社會主義道德原則具有較強的政治性特點。比較而言,網路技術代表了人類社會的技術進步,網路道德原則的確立,世界各國相互借鑒,具有共同認可的特點。政治性相對較弱。當然,我們說網路道德原則的政治性較弱,不等於無政治性,不同社會制度和不同意識形態的國家,其網路道德原則仍可能有一定的區別。
⑥ 在上網時我們應該遵守哪些網路規則(2分)
真實世界中,人與人之間的社交活動有不少約定促成的禮儀,在互聯網虛擬世界中,也同樣有一套不成文的規定及禮儀,即網路禮儀,供互聯網使用者遵守。
忽視網路禮儀的後果,可能會對他人造成騷擾,甚或引發網上罵戰或抵制等事件,雖然不會像真實世界動武般造成損傷,但對當事人也不會是一種愉快的體驗。在上網時都應遵守「網路禮儀」。與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交流溝通一樣,網上溝通同樣存在著道德規范和文明禮儀。
01
當著別人的面不能說的話在網上也不要說。
02
珍惜別人的時間,在提問題以前,自己先花些時間搜索和研究。
03
平心靜氣地爭論,以理服人,不要人身攻擊。
04
在論壇、微博博客等發帖時盡量斟酌一下用詞等。
05
表達觀點時要避免口號化、情緒化、標簽化。心中有不平,可以訴說,但應該頭腦冷靜下來理性地訴說。
06
有不同觀點,可以反駁,也應該在深思熟慮後有理有節地反駁。
一、在網路上與朋友交談或寫電子郵件的時候,要保持禮貌與良好的態度。
二、在向任何人透露有關個人身份的資訊時,一定要特別留意。如果必須公布,一定要事先征詢老師、家長或年長的好朋友的意見。這些資訊包括:姓名、年齡、家庭地址、電話號碼、學校、班級名稱,各種密碼,父母的姓名、身份以及家庭的經濟情況等等,同時也包括自己和家人的照片。
三、在網路上交流時很難確切知道對方的身份,任何人在網上都可以匿名,改換自己的性別和年齡,一個寫信來說自己是「12歲小女孩」的人,可能實際上是個老頭子。
四、在網上交朋友,一定要像在生活中結交其他朋友那樣去了
⑦ 網上禮儀的基本規則有哪些
網上禮儀最基本的規則大約可以概括成兩條:
第一,鼓勵並尊重個性發揮;
第二,網路是美好的,因而必須予以保護。
所以,熟悉網路禮儀是你在網路中成長的第一步。
(1)不要高聲喊叫
如果你的話全部都用大寫表示,就意味著你在喊叫。如果別人這樣做了,禮貌地請示他停止。
(2)正確書寫地址
保證你的信件不要弄錯地址,私人信件尤應如此。
(3)注意語氣
在談話中聽來有趣和合理的東西變成書面語就可能會顯得咄咄逼人、唐突甚至粗魯。大多數人寫電子郵件時都不像寫普通信件時那麼認真和注意修飾。實際上,在把郵件發到Internet上之前應該好好地檢查一下。
(4)內容要合適
不要讓你的郵件顯得粗俗而又無賴。這不僅不能為他人接受,而且,由於郵件是有案可查的東西,它可能會給你帶來損害。在現實中,許多人因為把不該寫出來的東西寫出來而倒了大霉。
(5)不要發火
發火就是你在盛怒之下寫了你腦子里所想的一切。結果,別人會認為你既愚蠢又不成熟。
(6)不要和連環信沾邊
利用電子郵遞能做的最令人憎惡的事就是四處傳遞連鎖信。每個人可能都會碰到連環信事件,說什麼如果將自己收到的信復寫幾份,分別寄給10個人,多少天後你就會收到一大筆錢。看,寫寫信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成為富翁?
做一個合格的網上公民,懂得以下幾條准則是十分必要的:
①如果是初學者的話,在開始時要多請教別人以獲得必要的幫助。
②閱讀電子郵件或新聞稿時不要對作者作任何假定。簡言之,不要假定作者是一個專家或是一個白痴。
③要對名人或熟知的官方機構提供的任何信息持懷疑態度——電子信息標題可能被偽造,有些人似乎喜歡從偽造信息標題中取樂。
④編輯或組織一封電子郵件或准備發出新聞稿時,切記該電子郵件或新聞稿可能將被與你背景不同的人閱讀。
⑤像在任何社交中一樣,要節制。
⑥不要主觀認為某些話是個人性的侮辱言論,特別是在當別人對你的觀點作出反應的時候。
⑦使用笑臉符號:以通知讀者你在以一種幽默的方式談論某些事情。
⑧ 國家對網上發帖有什麼法律條例約束和規范呢
國家對網上發帖有法律條例約束和規范如下:
反對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
危害國家安全,泄露國家秘密,顛覆國家政權,破壞國家統一的;
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
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的;
破壞國家宗教政策,宣揚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
散布淫穢、色情、賭博、暴力、兇殺、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侮辱或者誹謗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
含有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其他內容的。
文明發帖。
⑨ 我們上網時應該遵守哪些網路規則
不得利用計算機進行黑客攻擊、埠掃描、撒播病毒等活動。禁止瀏覽和發表有損國家、黃色淫穢的內容;不利用網路從事危害國家安全、泄露國家秘密的違法犯罪活動,不製作、查閱、復制和傳播有礙社會治安及社會公德和有傷社會風化的信息。
⑩ 簡述網路規則
(1)網路交往要遵守道德。網路是我們共有的生活空間,我們共負建設文明、健康的網路環境的責任。
(2)上網更要遵守法律。網路交往是現實人際交往的延伸,因此,上網要遵守法律這一基本的行為准則。上網時,要有很強的依法行事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