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營銷 > 網路銷售假葯有哪些

網路銷售假葯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4-24 14:51:00

『壹』 在網上買的葯怎麼辨別真假

1、看生產日期

任何葯物都是有一定的使用期限和保質期的,拿到葯物之後一定要看生產日期,如果保質期已過,千萬不要買,還有要觀察生產日期和保質期是否有塗改的痕跡,如果塗改過,千萬不要購買。

2、看包裝上或者是說明書上的批準的文號

任何一種葯物都是需要經過國家的相關部門批准才能夠生產和銷售的,所以真的葯品上面必須有國葯准字H(或Z.S.J.B.F)+8位數字,這樣的字樣代表一定的含義,也代表這種葯物是正規的生產和銷售渠道,如果包裝上找不到國葯准字的字樣,可能有假,千萬不能購買。

3、網上查閱

現在的葯品管理也都是網路管理,網上一查,一定讓假葯無處遁形,如果對葯品有懷疑可以登錄國家葯監局數據查詢網站,只要輸入國葯准字後面的英文字母和8個數字就可以查詢到該葯物的信息,如果查不到,可以確定是假葯。

4、省內網站查詢

如果確定是哪一個省市出的葯物,也可以在該省的衛生部門的網站上進行查詢,如果可以查到就是真的。

5、到正規的葯房買葯

盡管這些經驗可以幫助消費者分辨真假,但是,一些人採用一些真的包裝來裝假葯,從表面上難以分辨真假的,只能通過檢測機構的檢測才能確定,所以,為了萬無一失,買葯的時候還是要去比較正規的、品牌的葯店買葯,不要從私人或者一些沒有從業資格的商家購買。

(1)網路銷售假葯有哪些擴展閱讀

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網站查驗葯品真假

1、登錄「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

一般在「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能查到的葯品基本是有合法身份的。

『貳』 葯房網商城的葯有假葯嗎百度後有的說多數都是假葯,因為剛從這個商城買了葯有點怕自己買到假的。

不論實體店還是網上葯店買葯都不能完全杜絕假葯,網上葯店假葯比例大一點,葯房網商城我買了幾次,你得選靠譜點的商家,買之前在葯監局查詢醫葯公司相關資質證書等其他證書,以及這個網上葯店的資質和是否真正有這個實體店,要求開正規發票,假葯基本沒有,可能劣葯回收葯比例大點,網上買葯注意仔細辨別吧,葯房網商城賣真葯的...也有買到劣葯回收葯的風險,想保險點就去實體葯店或者醫院購葯吧

『叄』 聽說在網上買葯都是騙人的,是真的嗎我能信網上葯店嗎

在網上銷售葯品不都是騙人的,只要是葯品監管部門批準的售葯網站,都是正規的網上葯店,其銷售的葯品都是真的。

在我國,網上售葯必須具有葯品監管部門核發的互聯網葯品交易服務資格證。凡是向個人消費者零售葯品的,首先應當是實體葯品零售連鎖企業,符合自建網站審批管理規定。取得在網上售葯資質的企業,都應該在自己網站的醒目位置上標注資格證書編號,供消費者查詢核實。

(3)網路銷售假葯有哪些擴展閱讀:

葯品是特殊商品,各國都對處方葯銷售有嚴格管理要求,因此,網上聲稱代購國外抗癌葯等處方葯的,其采購渠道十分可疑,葯品真假和質量毫無保證,正規網上葯店不會設立這種業務。根據地方葯監部門既往查辦案件取得的經驗,網上代購境外抗癌葯約有75% 被證實是假冒葯品,輕則貽誤病情,重則造成更大傷害。

收到葯品時,首先看葯品外觀有無破損,消費者必須當面開包驗收。其次看產品的名稱是不是消費者訂購的葯品,再次看產品是不是在有效期內,最後在極寒或極熱天氣里看葯品的送貨條件是否能保障適宜溫度。

『肆』 特大互聯網銷售假葯案 波及全國26個省

近年來網路銷售假葯案件呈上升趨勢。。很多無良商家利用人們治療疾病的急迫性情,打著各類宣傳煽動性廣告詞誘騙患者上當,令人觸目驚心的是受害者遍及全國各地。葯監部門警示公眾,網購葯品一定要慎之又慎。

案發地點:山東省濟南市

案發緣由:多家跨國醫葯公司在華廠家聯名向公安部反映:他們的部分葯品被假冒生產並通過網路市場非法流通銷售

11月10日,山東省濟南市公安局披露了一起特大互聯網銷售假葯案。此案波及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涉及假冒十幾家跨國醫葯巨頭和上百家國內知名葯企的249個品種300餘萬粒(片),其中98%為處方葯。目前,已抓獲嫌疑人13名,繳獲假葯152箱,價值1400餘萬元。

3.4萬元買了幾盒假葯

陶明明是河北省鹿泉市大河鎮的村民。為了給妻子治病,他根據中國醫葯供求網等網站發布的廣告,網購了通心絡膠囊、拜糖平等葯品。收到葯品後他發現,這些葯全是假葯。

一氣之下,陶明明跑到生產廠家——德國拜耳公司北京生產基地討要「說法」。

拜耳公司經過檢驗,發現「陶明明購買的這些葯不是自己生產的,全是假葯」。

無獨有偶,英國阿斯利康、美國輝瑞等跨國醫葯公司也接到江蘇省啟東市神益堂葯店顧某等受害人的投訴。

2010年1月21日,德國拜耳、英國阿斯利康、美國輝瑞等跨國醫葯公司在華廠家聯名向公安部反映:他們的部分葯品被假冒生產並通過網路市場非法流通銷售,知識產權遭受不法侵犯,要求保護其合法權益。

這些跨國巨頭的反映引起了公安部的重視。經過初步調查,陶明明等人購買葯品的網路上線在山東濟南。隨後,公安部通過山東省公安廳,將此案交由濟南警方偵辦。

陶明明告訴辦案人員:他是根據「醫葯商務網」、「 21醫葯網」、「宸源醫葯信息交流中心」等網站發布的信息,通過QQ與賣葯的聯系的,並用手機與一陳姓女子通過電話。警方的調查顯示,陶明明先後3次向開戶名為「楊福利」的農行賬號匯款3.4萬元用於購葯。

警方還發現,另一受害人顧某也是通過互聯網從濟南王某等人手中,先後4次購買倍他樂克、嗎丁啉等葯品,結果發現都是假葯。

濟南市公安局治安支隊將受害人提供的16種假冒葯品,拿到山東省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進行鑒定,發現全部是假葯,成分僅僅是澱粉、葡萄糖和水。這16種假冒葯品中,有5個品種為處方葯。

夫妻檔網售千萬元假葯

專案組發現,受害人提供的涉案人員的身份、地址全是假的,聯系電話也成了空號。虛擬的世界,海量的信息,涉案人員活動軌跡飄忽不定,偵查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專案組根據涉案人員的資金流向發現,這幫人主要在濟南工商銀行明湖支行、天橋支行和農業銀行張庄路支行等十餘家營業網點的自動櫃員機提款。可惜的是,由於時間關系,有關提款錄像沒有留存。

通過耐心細致的摸排,辦案人員終於找到了涉案人員的一些蛛絲馬跡。他們發現,濟南市槐蔭區匡山小區2號樓402室有一家東北籍外來住戶,平常總在樓下儲藏室門外,打包搬運成箱葯品並開車運走。

經過調查,專案組民警得知,這家戶主叫肖某燕,30歲左右,是名年輕時尚的女性,戶籍所在地為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孟家鄉。2008年初來濟,這個地方是他們臨時租住的,其真實住址在槐蔭區泉城花園12號樓2單元1501室。

濟南警方逐步摸清了肖某燕存貨地點和發貨流向,對照其發貨時使用的假名、手機號碼和收貨人姓名等線索,用了20餘天的時間,從濟南佳怡、佳吉等9家物流公司提供的500多萬張原始單據中,找到了257張涉案單據,理清了涉案人員的假葯銷售網路,鎖定了肖某燕等人實施網路售假的犯罪證據。

警方調查顯示,從2008年12月始,肖某燕就夥同丈夫張某閣、姐姐肖某玲、姐夫陳某偉、弟弟肖某利、妹夫孟某禎等人,利用回收銷售葯品為經營手段,以各種假冒身份,在互聯網上發布大量假葯信息,對外銷售各類假葯。

劉某偉和劉某祿這對夫妻是警方抓獲的第二個利用互聯網銷售假葯的團伙,他們有獨立的銷售網路,在多處設立倉庫、藏匿假葯。

從2008年年初到2011年4月被警方抓獲前,這對夫妻就以濟南恆豐偉業醫葯有限公司名義,在互聯網「醫葯商務網」、「 21醫葯網」、「宸源醫葯信息交流中心」等網頁上,大肆刊登虛假葯品廣告,涉嫌銷售假葯金額高達1100餘萬元。

網售假葯覆蓋26省市區

比起前面兩個團伙,孟某禎等人顯得有些勢單力薄。警方發現,從2010年2月開始,孟某禎等人以假冒身份在互聯網上發布虛假葯品供應信息,並通過物流公司發送假葯,涉嫌銷售假葯金額7萬余元。

「涉案犯罪嫌疑人多以血緣和親情關系為紐帶,相互之間經濟利益緊密關聯。肖某燕先後發展其親屬為幫手。劉某偉、劉某祿夫妻與肖某燕、張某閣夫妻則在銷售假葯犯罪活動中聯系密切、相互配合。」濟南市公安局治安支隊副支隊長李海峰告訴記者,他們既獨立經營又相互搭配調貨,藉助互聯網發展各自的售假下線。

他說,這些犯罪嫌疑人預謀周密,隱蔽性強、反偵查意識強。「有的『上線』、『下線』並不認識,他們通過QQ和手機聯系,達成協議後,通過物流送貨收貨,托運單上僅留假名字,並且頻繁更換電話號碼,作案手段隱蔽,給偵查取證帶來了很大難度。」

據專案組介紹,假葯波及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涉及假冒十幾家跨國醫葯巨頭和上百家國內知名葯企的249個品種300餘萬粒(片),其中98%為處方葯。目前,已抓獲嫌疑人13名,繳獲假葯152箱,價值1400餘萬元。

網售假葯案值大危害深

「此案假葯品種眾多,案值巨大,以貴重葯和處方葯為主。價格在1000元以下的126種;10000萬元以上的4種,其中,假冒阿斯利康片劑,市場售價每盒高達1.6萬元。」濟南市公安局治安支隊支隊長竇慶福告訴記者。

據悉,查獲的假葯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為墮胎葯,服用後會對孕婦和胎兒造成嚴重損害,甚至死亡;假冒的癌症手術後、心臟搭橋術後需長期服用的葯品,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

濟南市公安局副局長吳德清說:「目前,造成網上假葯泛濫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制售假葯的窩點難打。生產、銷售假葯往往是『以一對多』且『層層分支』,彼此沒有交叉,呈現出結構網路化、成員替補、身份虛擬、聯絡物理隔絕的特點。給追查生產、銷售的源頭帶來極大的困難。另外,現代化網路信息科技的發展給推銷假葯帶來極大的方便,信息海量發布、聯絡隱蔽簡單。」

「第二個原因是,現代化物流等交易平台給此類犯罪打開了『方便之門』」。吳德清說,物流公司為了追求市場利益最大化,對客戶的身份資料核查、物品檢查、單據申報等等往往流於形式。

據悉,這是濟南市公安局在「打四黑除四害」專項行動中,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偽劣產品犯罪中偵破的最大一起網路假葯案。目前,該案還在進一步偵辦中。

妙招巧鑒別 遠離假葯危害

說明書混亂

葯盒上會有簡要的說明書,表述疾病治療范圍時,中(成)葯只能說「功能主治」,化學葯品制劑為「適應症」,生物製品是「作用與用途」或「接種對象」。假葯的說明書經常表述混亂,比如某中成葯介紹它的「適應症」是「牛皮癬等皮膚病」。

標記不明確

某葯品在葯盒正面的右上角有黃色的「外用葯品」。正規葯品標注葯品分類。如處方葯、非處方葯(OTC)、特殊葯品(外用葯品、精神葯品等),而且標注清晰、色彩規范。假葯或者沒有標注,或者標注文字圖案線條模糊、色彩運用不規范。比如,按規定「外用葯品」標注應為紅色,有些假葯確實褐色或者黃色。

包裝喊口號

葯品包裝上是不允許隨意標注其他內容的。如廣告性質的口號、標題;超出說明書內容以外的宣傳資料等。如果遇到有宣傳以上情形的,可以懷疑為假葯。葯品生產地址、聯系電話燈的一致性、真實性也是判定真假要的一個方面。

『伍』 滬7個假眼葯水窩點被查是怎麼回事

時下,國外的眼葯水等各種葯品深受國人的喜愛,大家出國時總會采購一些,網路上這些葯品也十分暢銷。很多有出國便利的人就看中了這里的「商機」,主動為國內的「代購」充當起了采購者的角色。

王濤就是這樣有「眼光」的人。趙某和王濤(在逃)原本是一對情侶,王濤常年在國外生活。從2015年開始,王濤在國外大量采購各品牌眼葯水及其他葯品,發往二人在上海租賃的倉庫,趙某拿到葯品後在朋友圈裡售賣。即便是此後二人分手了,趙某仍然同意王濤使用二人以前租下的倉庫,同時依舊和王濤保持上下家關系,從王濤處低價批發國外的葯品,再轉賣給他人。

另一方面,溫度、濕度這些環境因素對葯品的品質有很大影響,如果運輸或者儲藏過程中環境不符合保存葯品的要求,葯品的品質就會大打折扣,甚至危害人體健康。那些沒有經過進口批準的葯,不在國家的監督體系之內,葯品質量很難得到保障。

此外,「代購」的葯品的使用說明很少有中文的,許多消費者並不能准確地知道使用方法,一旦使用有偏差,也可能造成嚴重後果。

『陸』 銷售假葯罪認定是什麼

生產、銷售假葯罪,是指自然人或者單位故意生產、銷售假葯的行為。本罪是抽象的危險犯。構成要件的內容
構成要件的基本內容是生產、銷售假葯。(1) 生產、銷售的必須是假葯。(2) 具有生產、銷售假葯的行為。(3)本罪的行為主體為自然人與單位(非身份犯)。「兩高」2014年11月3日《關於辦理危害葯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葯品案件解釋》)規定:「醫療機構、醫療機構工作人員明知是假葯而有償提供給他人使用,或者為出售而購買、儲存的行為,應當認定為……』銷售』。」危)為他人生產、銷售假葯提供幫助的(如提供資金、貸款、賬號、發票、證明、許可證件的,提供生產、經營場所、設備或者運輸、儲存、保管、郵寄、網路銷售渠道等便利條件的,提供生產技術或者原料、輔料、包裝材料、標簽、說明書的,以及提供廣告宣傳等幫助的),以生產、銷售假葯罪的共犯論處。

『柒』 武漢3家醫院網路銷售自製假葯獲利1億多,自製假葯有什麼危害

假葯的社會危害顯而易見,它時刻在嚴重地威脅著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不但謀財而且誤病、害命,對患者、對患者的家庭無疑是雪上加霜。
我們每一個人在一生當中都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的要用葯來醫治疾病,以保證我們身體的健康。但事實上卻很難保證我們每個人都不會遇到或用到假葯,因為我國既是用葯大國,又是葯品生產大國,一些犯罪分子因為利益的驅使,不顧良心的遣責,以各種方式生產、銷售假葯,進而毒害人民群眾,危害社會。

假葯當中並沒有真正有利於患者的成分,所以並不能治療患者的疾病,這樣很可能延誤患者的病情。還有一些制假葯的窩點的衛生情況奇差,制出的葯物不僅沒有效果而且還不健康,甚至可能導致患者患上其他的疾病。下面就來總結一下假葯帶給患者的四大危害。


3.看葯品外觀。
合格葯品片劑顏色均勻,無花斑、裂片、潮解等問題;假葯片劑多顏色不均勻,有花斑,糖衣褪色露底、開裂等,假注射劑、水劑出現沉澱、結晶、變色,有絮狀物等;顆粒劑粘結成塊,不易溶解;膏劑失水、發霉或有油敗氣味。

4.看葯品生產廠家。
《葯品管理法》明確規定:所有葯品外包裝或說明書內要詳細註明生產企業名稱、地址、郵編、電話、網址等內容,有的還設辨別真偽查詢專線電話,便於患者聯系查詢;假葯這些項目不齊全或編造假信息。

『捌』 大連破獲特大跨省網路銷售假葯案了嗎

據報道,2016年2月26日,大連花園口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對叢某經營的某診所進行例行檢查工作中發現該診所銷售的「某復方咳喘膠丸」等14種葯,提供不出進貨票據和供應商資質。經大連市葯監局鑒定,「某復方咳喘膠丸」為假葯,葯內含有大量激素及止痛等西葯成分,人體若長期服用,將嚴重危害人身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隨後,該假葯案移交至花園口公安分局,並與大連市食葯偵支隊組成專案組,快速開展偵查工作。

經查,2011年1月至今,犯罪嫌疑人邱、朱二人為牟取暴利,在未取得任何生產經營葯品資質的情況下,採取電話訂貨的方式在當地組織生產「某復方咳喘膠丸」等假葯,通過網路大肆宣傳,誇大療效,並通過快遞銷往黑龍江、遼寧、新疆等10餘個省市,生產銷售假葯50餘萬盒,涉案總價值600餘萬元。

目前,邱某、朱某等4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採取強制措施,此案正在進一步工作中。

『玖』 請問在淘寶網上買葯可靠嗎

不可靠。實際上,出於用葯安全的考慮,國家對於網路售葯有著十分嚴格的規定。2019年4月2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的《葯品管理法(修訂草案)》明確規定,不得通過網路銷售第三方平台直接銷售處方葯。

雖然網售處方葯在立法層面被「一刀切」式的禁止了,但實際上依舊可以在網上隨便購買。對此,全國合理用葯監測系統專家孫忠實先生表示,一方面是即時快捷的網路購葯大大方便了用葯者;另一方面是監管依然存在漏洞,容易導致處方葯濫用,這對公眾是一種安全隱患。

另外,根據《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規定,醫師掌握患者病歷資料後,可以為部分常見病、慢性病患者在線開具處方。在線開具的處方經葯師審核後,醫療機構、葯品經營企業可委託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機構配送,這給網路平台售賣處方葯提供了一個迂迴的解決方式。

(9)網路銷售假葯有哪些擴展閱讀

網路購葯時應牢記以下提示:

1、核實確認。一是確認是否為正規售葯網站,二是確認葯品是否可靠。消費者可登錄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網站查驗「網上葯店」,還可輸入葯品名稱、批准文號、生產企業等信息進行核對。

2、主動咨詢。網路購葯下單前應咨詢專業葯師,詳細說明情況,獲取有關購葯建議。按照相關規定,正規的網上葯店裡必須配備專門的執業葯師。

3、必須憑醫生處方購買和使用處方葯。消費者或葯師都不具備判斷病情和處方用葯的能力和權力,即使是常見病或患者長期使用的葯品,也需要根據病情由醫生決定是否維持或調整用葯。

閱讀全文

與網路銷售假葯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連接好就是不可上網為什麼 瀏覽:43
咋直接看網路密碼 瀏覽:592
網路信號放大器怎麼使 瀏覽:676
智能無線網路寬頻路由器 瀏覽:467
網路版記帳軟體 瀏覽:962
網路主播用哪個象棋 瀏覽:941
最好的手機網路測速 瀏覽:246
四川廣電網路有多少m 瀏覽:281
逢良網路是什麼 瀏覽:160
網路電視不通過wifi可以用嗎 瀏覽:992
軟體本地驗證和網路驗證哪個好 瀏覽:918
極佳是什麼等級網路信號 瀏覽:452
如何投訴網路不良現象 瀏覽:948
網路安全視頻正能量 瀏覽:66
手機網路不好怎麼設置寬頻密碼 瀏覽:331
蘋果手機連接網路為什麼沒辦法用 瀏覽:227
網路安全動圖講解 瀏覽:589
小米手機如何添加自己的網路 瀏覽:655
上海網路研發軟體 瀏覽:585
蘋果6網路信號跟wf天線有關么 瀏覽:983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