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農產品網路營銷的問題研究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產業布局的調整,我國農產品市場迅速擴大,特別是加入WTO後,國外農產品大量湧入,國內農產品的供給轉為相對過剩,農產品營銷市場的競爭也更加激烈。本論文通過理論與實證研究的方法找出農產品傳統營銷方式中的弊端,利用網路營銷的原理,在傳統營銷模式的基礎上,找出一條適應我國農產品網路營銷的方式。同時,通過對我國農產品網路營銷的縱向思考,為促進我國農產品的流通,解決農民生產、銷售中的現實問題提出理論依據和現實範例,以便在我國農產品生產相對過剩的環境中為農產品貿易提供一種新措施。本論文通過對調查數據的分析,對農產品傳統營銷方式與網路營銷方式的利弊進行全面的分析,指出在網路時代,農產品網路營銷是以互聯網為基礎的一種全新的營銷方式,是利用其無時空性、高效率性、交互性、整合性等特點來拓展農產品的營銷市場空間,也是解決農產品的「賣難」問題,提高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本論文採用實證分析和理論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對影響農產品網路營銷的各種因素,如社會環境、技術環境、基礎設施、營銷觀念、營銷人才、物流系統等進行了全面分析與論證。對我國農產品網路營銷的實施與發展,提出了構建農產品網路營銷框架結構體系的觀點,並對其實施策略與方法進行了探討。
㈡ 目前中國搞農產品網路營銷人物有哪些,國外的研究現狀是怎樣的
馬雲阿里、淘寶都在做這塊的
菜蟲網也是做農產品的
做的挺好的,農民直接把產品賣給終端消費者,利潤更大了
㈢ 農產品網路營銷的手段和方法有哪些
1、首先選取一個網路平台
或是多個網路平台。比如在淘寶開網店,微信朋友圈,微店等。平台選好後根據要求注冊就好了。這僅僅是第一步。
2、農產品品種的選擇
根據當地特色選擇比較耐運輸的農產品或是農產品加工產品。為什麼選擇耐運輸的呢?因為網路銷售所面臨的的是全國市場,面臨的大多是零散群體,在這里農產品的運輸就要借用快遞了,我們知道全國發的快遞需要時長是24小時到72小時左右,不包括偏遠地區。所以要選擇耐運輸的產品。
3、農產品的「包裝」
一定要自賣自誇。選出要在網上銷售的農產品後,要深挖農產的特色,營養,健康,傳說等等等,配合圖片,視頻等,做成超美的文案。
4、快遞的選擇
當下幾大快遞已經基本覆蓋鄉村,三通一達加順豐。順豐有冷鏈物流,但是順豐的成本太高啦,我們當地兩元左右每斤,冷鏈三元左右。其它快遞價錢便宜一些。
㈣ 互聯網+背景下農產品網路營銷發展問題研究--以軟子石榴為例的文獻綜述怎麼寫
摘要 互聯網+農產品營銷管理問題研究 在現代化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互聯網+」對各個領域均產生了較大影響,同時對農產品營銷發揮了推動作用。基於「互聯網+」,國內農產品銷售管理取得實質性進展,但仍存在較多問題。根據「互聯網+」下營銷管理的缺陷,必須真正的了解認識「互聯網+」,強化企業參與程度,完善保障制度,培養新型人才,從而推動農產品市場良性發展,帶動農業發展。
㈤ 農產品的網路營銷實操
農產品的話,以水果為例,要想做好網路營銷,可從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是微信,比如開通微信公眾號,發布相關產品類推文,讓潛在客戶知道你這個品牌;其次是建立社群,即建微信群,將潛在粉絲拉進群里,可以在群里分享產品,可直接產生購買;
還可以在新媒體平台或新聞源平台發布一些高質量文章,適當帶一些產品信息,對於品牌的提升有幫助;
如果預算足夠的話,可以考慮做一個小程序,流量比較大,還可直接實現在這個裡面成交。
㈥ 目前中國搞農產品網路營銷研究的權威人物有哪些,國外的研究現狀是怎樣的
農業電子商務充滿商機,農產品網路營銷待發展。
十年前,對大多數市民來說,網購還只是個新名詞,在商家眼裡,網上交易猶如海市蜃樓可望而不可及。有多少人能想到,2004年名不見經傳的淘寶網,僅僅用了4年,銷售額就突破400億元人民幣,且持續5年以高於100%速度增長,近十倍於同期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同期大型連鎖零售企業40%的年增幅與淘寶網相比,只相當於尾數。淘寶網銷售額2005年超越了沃爾瑪,2006年超越了家樂福,2007年甚至超越了沃爾瑪與家樂福之和,2009年的年交易額超過2000億元,2010年有望超3000億元。對於絕大多數消費者和網商來說,它簡直就是個奇跡,是個神話。
互聯網的日益普及、網民的更加成熟拓展了電子商務的發展空間。從1996年我國正式開通intnet那天起,網路電子商務就開始萌芽發展,經過2000年到2003年的冰凍調整期、2004到2006年的復甦回暖期,2007年起進入了高速發展期。即使在國際金融危機時期,電子商務仍然顯示了巨大的發展優勢和市場潛力。據CNNIC(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統計數據,2010年10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4.46億,互聯網普及率攀升至33%;預計2010年電子商務交易總額將達到4.2萬億元,其中B2B交易額3.8萬億元,網購交易額4300億元(網購交易額2007、2008、2009年連續3年以超過100%的速度增長)。網上支付、網路購物和網上銀行半年用戶增長率均在30%左右,預計這幾年,人數還將上升。
[探索]
農業電子商務充滿生機
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速度與一些優勢行業比較相對滯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當前農業生產集約化程度不高,農業電子商務參與主體相對規模較小,導致經營成本過高;二是部分鮮活農產品物流運輸要求比較高,操作的難度較大;三是農產品利潤比較低,對風險投資和商業資本的吸引力不強。但發展農業電子商務,作為提高農業信息化水平的一項重要內容,越來越受到政府部門的重視。今年下半年,工信部、農業部等五部季聯合發布了《農業農村信息化行動計劃(2010-2012)》,文件除了提出加快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外,還專門制定了農業電子商務拓展計劃,國家對農業信息化的扶持力度可謂前所未有。除此之外,農業標准化的逐步完善、農產品冷物流體系的發展、網上銀行和電子支付的日益普及,也為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發展農業電子商務外部環境日益成熟,農業電子商務的春天為時不遠。
與其他行業一樣,經過長期探索與實踐,農業電子商務領域也涌現了一批成功的案例。在B2B領域,有農業部建設的《中國農業信息網商務版》,商務部建設的《新農村商網》。《「菜籃子」信息網》已聯網310多家產銷地批發市場,每天採集肉、蛋、魚、果、蔬菜等348個品種的批發價格,為社會公眾服務。這些網站集成農產品信息發布、咨詢互動、購銷對接等板塊,同時發布TV版本與數字電視整合,農民坐在家裡就可以查詢農產品供求信息,足不出戶銷售自己生產的農產品。一些地區也藉助淘寶網C2C平台打響了當地農特產品牌,如現在家喻戶曉的河南新鄭好想你紅棗、鐵觀音茶等。
隨著三網融合進程不斷推進,農村信息化服務網路不斷完善,農業信息化「最後一公里」瓶頸難題有望徹底得到破解,農村信息服務網路將直接延伸到鄉鎮農服中心、中介組織、龍頭企業、批發市場、鄉村以及經紀人、種養大戶。暢通的全方位立體化信息高速公路將為農業電子商務普及掃清最後的障礙。
[實踐]
大力發展宜興農產品網路營銷
我市位於江蘇省南部,農業發達,特產豐富。全市現有農產品加工企業400多家,規模農業基地800多家,種養專業戶1000多家。為促進我市農業電子商務快速發展,讓優質農產品走上網路銷售這條快車道。市農林局將市內優質農產品生產企業集中起來抱團發展,專門建設了農特產網路商城——天綠農特產網,以此作為展示本市優質農產品的窗口,集中優勢資源,加快優化推廣天綠網,整體提升了我市農特產在全國市場上的競爭力。
政府牽頭、農企參與,形成網路營銷格局。2010年5月份,市農林局按照農業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農民受益」的原則,牽頭部分農業龍頭企業,召開了「宜興市天綠優質農產品營銷網」建設工作會議,分析研究了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經過詳盡的調查與研究,決定組建「宜興天綠優質農產品營銷公司」。期間委託專業公司開發B2C商城「天綠商城」(天綠農特產網),在淘寶C2C平台開設了天綠淘寶旗艦店。在市區開設了實體專營店。實體店的設立,既作為網路銷售倉儲,又是對網路銷售的一種補充,更是網路銷售公司強有力的保障。
「天綠商城」以實體店+網上商城相結合,營銷採用直銷+分銷模式,通過一系列商業化運作,最終在全國打響了宜興「天綠」優質農特產品。
大力宣傳、積極促銷,圍繞市場逐步推開。「天綠農特產網」在2010年7月份正式運行以來,受到了各級領導的重視與支持。《無錫日報》、《宜興日報》等多家媒體進行了一系列深度報道。
在迎中秋佳節時,天綠網及淘寶店打出「迎中秋、慶國慶,天綠商城秒殺優惠大促銷」的口號,推出各類有針對性的禮包組合,並用一些產品進行低價促銷及提供一些休閑小食品等一系列手段,藉助中秋節這個有利時機,在網路銷售上打開了一片市場。短短幾個月,實體店月成交5萬元,網上交易月超1萬元。
立足本地、面向全國,做強做大天綠品牌。網商要做大,最關鍵是要樹立自己的品牌。天綠網要做強,就要充分利用網路營銷技術,重點進行品牌推介。一是在產品經營層面上,以品牌經營為重點,聯合我市規模農企,整合小規模基地,打造一個輕資產結構、重營銷網路的核心企業集團。二是以資本運營為手段,吸收社會資本和風險投資的加盟,壯大天綠公司實力,架設農產品生產全程產業鏈。三是根據市場需求,鼓勵企業開發市場消費量大的產品,引領企業生產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農產品。四是專業策劃天綠網路推介活動:在谷歌、網路等搜索引擎和知名門戶網站做關鍵詞、廣告展位和鏈接交換等推廣,合理分析關鍵詞價位、適時投放廣告,邊投放邊測試,以求取得資金最高回報率。五是靈活採用多種網路營銷模式。天綠網採用直銷+分銷模式運行。網站在設計時已整合了強大的分銷功能,即實施會員制和代理制兩種模式。六是實施對天綠網升級工程,整合成B2B2C綜合網站。運用天綠網整合的B2B板塊進行網銷,同時免費給農業企業、種養大戶、農業專業戶等提供農產品供需信息發布服務,使天綠真正成為雙向互動多功能的農業電子商務網站。
㈦ 農產品網路營銷策略研究
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我國農業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國內外經濟環境要求農產品生產企業在經營中引入現代化的市場營銷思路和技術。網路營銷是伴隨著網路經濟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的營銷方式,是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但是,我國地大物博,地區與地區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存在很大差異,如何有針對性地開展網路營銷,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這種現代化手段的優勢,是重點研究的問題。 從農產品網路營銷的一些基本原理入手,從宏觀和微觀角度研究了農產品市場的特徵,並進一步統計分析了我國農產品網路營銷環境與網上消費者。運用戰略性營銷中的「SWOT」方法分析中國農產品網路營銷開展的優勢、劣勢,面臨機遇以及挑戰。根據分析結果,從網站建設、定價、渠道、促銷、網路營銷與企業整體營銷體系整合方面提出我國農產品企業網路營銷的策略,指出經營農產品的企業要慎重開展網上銷售,應根據自身產品或服務特點、生產經營規模、資金實力及人才技術力量等情況,從一個主頁開始到建設企業網站,從網上調研到建立客戶關系,從產品廣告到產品跟蹤服務,從建立網上商店到開展電子商務,循序漸進,逐步健全網路營銷體系。
㈧ 怎樣做農產品的網路營銷
淺談網路營銷怎麼做
第一、要從產品自身做起。品質不好只能是一次性買賣,不能長久持續經營。成功的營銷要讓消費者有不同一般的體驗感受和值得購買的感覺,這樣才能擁有一批忠實的客戶。要讓消費者擁有不同一般的體驗感受可以從產品的生產過程和產品品質兩個方面入手。 在標准化生產的基礎上,利用信息採集和二維碼技術,將生產信息上線。客戶只要手機一掃就能知道產品具體產地所在,何時播種、何時施肥、何時採收以及產品安全檢測結果等信息,完全掌握所購買農產品從種子到餐桌的所有信息,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要提高產品品質,就必需對產品進行分等、分級,這是農產品生產和銷售的一個的一個大趨勢。農產品的檔次高不僅僅是體現在外包裝和內包裝上,根重要的是產品本身的一些指標,比如產品的完整度,同一包裝內產品的大小、成熟度、色澤等指標是否一致,這就是精緻。
第二,網路營銷一定要建立產品品牌。無論什麼產品在網路上銷售,都必須有自身的品牌,農產品也不例外。在做好產品定位的基礎上,充分發掘自身產品的特色,通過品牌宣傳,不斷增強產品的影響力和公信力,讓更多的消費者願意做出第一次的嘗試,進而成為產品的忠實客戶。在農產品的網路營銷中,我覺得獨一無二、私人訂制是其優勢。
第三,網路營銷就必需利用好網路的信息流通快、覆蓋面廣的特性,進行大力的宣傳和炒作,增加人們對產品的關注度,擴大購買群體。無論是採用類似「柳橙」的故事宣傳,還是多利農庄「有機」的概念炒作,就是要突出特色,吸引眼球,通過產品的亮點的展示,讓消費者願意去關注,在了解之後有購買的沖動。
第四,線上線下要相互結合。在線上銷售的同時,設立實體體驗店是不可缺少的。線下體驗,線上支付。網上消費取代不了實體店的功能,兩者相互結合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㈨ 農副產品怎樣通過網路營銷的渠道賣出去呢該怎樣去做
可以拓展線上銷售,在網路生活平台開展半成品銷售,推進餐飲、零售線上化。
引導傳統餐飲企業積極研發線上產品,拓展線上銷售,在網路生活平台開展半成品銷售,推進餐飲、零售線上化。鼓勵外賣平台減免傭金收費,推出商戶快速上線、客戶引流、團膳直供等服務。推動生鮮果蔬、餐飲通過「無接觸配送」等新模式進入社區。著力打造一刻鍾便民生活服務圈,支持企業加速鋪設「智能取餐櫃」、「智能取菜櫃」,為市民提供便捷、安全和優質的生活服務。
鼓勵電子商務企業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全面、深入、精準對接,不斷提高訂單農業、產銷一體、股權合作等長期穩定農產品流通模式在農產品流通中的比重,實現聯產品、聯設施、聯標准、聯數據、聯市場,打造上聯生產、下聯消費,利益緊密聯結、產銷密切銜接、長期穩定的新型農商關系,構建符合農產品流通需求的農產品電子商務供應鏈體系,提升農產品供給質量和效率。
(9)農產品網路營銷人數擴展閱讀:
農副產品網路營銷的相關要求規定:
1、結合產品區域和分類,優化「一部手機雲品薈」專區設置,設立面向生產端和消費端開放的對接服務專欄,以縣級為主體,組織所轄區域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供銷合作社、種養大戶等主體入駐平台。
2、在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台開店,省商務部門牽頭開設「中國特產·雲南館」,州、市商務部門牽頭開設「中國特產·州市館」,組織農產品進館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