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中的網路安全問題:
防火牆技術:防火牆(Firewall)是近年來發展的最重要的安全技術,它的主要功能是加強網路之間的訪問控制,防止外部網路進入內部網路;
加密技術:數據加密被認為是最可靠的安全保障形式,它可以從根本上滿足信息完整性的要求,是一種主動安全防範策略。數據加密就是按照確定的密碼演算法將敏感的明文數據變換成難以識別的密文數據;
數字簽名技術:數字簽名(Digital Signature)技術是將摘要用發送者的私鑰加密,與原文一起傳送給接收者。接收者只有用發送者的公鑰才能解密被加密的摘要。在電子商務安全保密系統中,數字簽名技術有著特別重要的地位,在電子商務安全服務中的源鑒別、完整性服務、不可否認服務中都要用到數字簽名技術;
數字時間戳技術:在電子商務交易的文件中,時間是十分重要的信息,是證明文件有效性的主要內容。
㈡ 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中包括哪些安全問題
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中的安全問題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1、信息被泄露。
主要表現為交易雙方進行交易的內容被第三方竊取,交易一方提供給另一方使用的文件被第三方非法使用兩個方面。
攻擊者可以通過互聯網、公用電話網、搭線或在電磁波輻射范圍內安裝截收裝置等方式,截獲在網上傳輸的機密信息,或通過對網上信息流量和流向、通信頻度和長度等參數的分析,獲取有用信息,如銀行賬號、密碼等。
2、信息被篡改。
表現為電子的交易信息在網路上傳輸的過程中,被他人非法地修改、刪除、插入或重放(即只能使用一次的信息被多次使用),使接收方接收到錯誤的信息,使信息失去了真實性和完整性。
3、身份識別。
進行身份識別後,就不會出現第三方假冒交易一方的身份破壞交易、破壞被假冒一方的信譽或盜取被假冒一方的交易成果等情形,同時,還可以約束交易雙方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對發送和接收的信息都不能予以否認。
4、信息被破壞。
表現為由於網路的硬體或軟體出現問題而導致信息傳遞的丟失與謬誤,以及計算機網路本身遭到一些惡意程序的破壞,而使得電子商務信息遭到破壞兩個方面。
(2)電商網路安全有哪些擴展閱讀:
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中防範安全問題的方法:
1、信息保密性。
交易中的商務信息均有保密的要求。如信用卡的賬號和用戶名被人知悉,就可能被盜用,訂貨和付款的信息被競爭對手獲悉,就可能喪失商機。因此,在電子商務信息傳播中一般均有加密的要求。
2、交易者身份的確定性。
網上交易的雙方很可能素昧平生,相隔千里。要使交易成功,首先要能確認對方的身份,商家要考慮客戶端不能是騙子,而客戶也會擔心網上的商店是不是一個玩弄欺詐的黑店。因此,能方便而可靠地確認對方身份是交易的前提。
3、不可否認性。
由於商情的千變萬化,交易一旦達成是不能被否認的,否則必然會損害一方的利益。例如訂購黃金,訂貨時金價較低,但收到訂單後,金價上漲了,若收單方能否認收到訂單的實際時間,甚至否認收到訂單的事實,則訂貨方就會蒙受損失。
因此,電子交易通信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都必須是不可否認的。
4、信息的完整性。
交易的文件是不可被修改的,信息接收方可以驗證收到的信息是否完整一致,是否被人篡改。如上例所舉的訂購黃金,供貨單位在收到訂單後,發現金價大幅上漲了。
若其能改動文件內容,將訂購數1kg改為1g,則可大幅受益,那麼訂貨單位可能就會因此而蒙受損失。因此,電子交易文件也必須做到不可修改,以保障交易的嚴肅和公正。
5、系統的可靠性。
電子商務系統是計算機系統,其可靠性是指防止計算機失效、程序錯誤、傳輸錯誤、自然災害等引起的計算機信息失誤或失效。
㈢ 電子商務網路安全要素有哪幾個方面
(1)網路硬體的不安全因素,包括通訊監視、非法終端、線路干擾、運行中斷、病毒入侵等 (2)網路軟體的不安全因素,包括操作系統、網路協議和網路軟體方面的不安全因素(3)工作人員的不安全因素,包括保密觀念、規章制度、責任心等方面不健全的因素(4)交易信用的風險因素 (5)計算機病毒和黑客攻擊 (6)法方面的風險因素 (7)環境的不安全因素。
㈣ 電子商務系統的安全包括哪些方面
而電子商務系統的安全重點主要基於以下兩個方面:
(1)系統安全性:指系統的穩定性和抗攻擊能力,以及在受到攻擊或系統出現軟、硬體故障後的系統恢復能力。
(2)數據安全性:是指保持數據的一致性、完整性,和使用許可權的可控制性等。數據安全性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①數據的機密性。任何人不能看到其無權看到的信息;其中,比普通加密方式更進一步的是,任何人都不能看到或修改其行政管理概念上的許可權無權獲得的數據(數據加密),這將更符合實際的要求。
②數據的完整性。對發出的數據只有完整到達,才能被完全確認,否則數據不能被認可。
③不可抵賴性。對任何人已經發出的信息,能夠根據信息本身確定數據只能由該人發出,並能確定發出時間等重要信息。
㈤ 電子商務安全有哪些類型
電子商務安全的類型有:
一、系統安全性:指系統的穩定性和抗攻擊能力,以及系統受到攻擊或出現軟硬體故障後的恢復能力。
二、數據安全:是指數據的一致性、完整性和訪問許可權的可控性。數據安全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數據的機密性。沒有人能看到他們無權看到的信息;比普通加密更進一步的是,任何人都不能看到或修改其行政概念許可權無權訪問的數據,這將更符合實際要求。
2、數據完整性。發送的數據必須完整到達才能完全確認,否則不能接受。
3、不可抵賴性的條件。對於任何人已經發送的信息,該信息本身可以用來確定該數據只能由該人發送,並可以確定發送的時間等重要信息。
(5)電商網路安全有哪些擴展閱讀:
電子商務安全有幾個概念值得注意:
1、安全是一個系統概念。安全不僅是一個技術問題,不僅涉及技術問題,更重要的是管理問題,它與社會倫理、行業管理、人們的行為模式密切相關。
2、安全是相對的。房子的窗戶只有一塊玻璃,一般來說是安全的,但如果要用石頭砸它,那就不安全了。不懷疑石頭的安全性只是因為它能打破玻璃,因為有一個普遍的理解,玻璃不能打破,窗戶玻璃將保持房子的安全。
同樣,不要追求永遠不會被破解的安全技術。安全和管理總是聯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說,安全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如果想以後的網站永遠不會被攻擊,沒有安全問題是非常困難的,要正確的理解這個問題。
3、安全是有成本的。國外無論是b-to-B還是B-to-C,都要考慮安全性的成本和成本。如果只注重速度必然要以犧牲安全為代價,如果能考慮到安全速度就會慢一點,安全就會好一點,當然,這與電子商務的具體應用有關。
如果不直接涉及付款等敏感問題,對安全的要求就會降低;在支付方面要求更高,所以會有成本。作為經理,應該考慮到這些因素。作為安全技術的提供者,在開發安全技術時也應該考慮到這些因素。
4、安全是發展的、動態的。今天安全明天不一定是很安全的,因為網路攻擊和防禦是一種交換,一個高,一個魔鬼一丈高的東西,特別是安全技術,其敏感性,競爭力和對抗很強,需要持續的檢查、評價和調整相應的安全策略。
㈥ 電子商務安全及包括哪些方面
電子商務系統的安全重點主要基於以下兩個方面:
(1)系統安全性:指系統的穩定性和抗攻擊能力,以及在受到攻擊或系統出現軟、硬體故障後的系統恢復能力。
(2)數據安全性:是指保持數據的一致性、完整性,和使用許可權的可控制性等。數據安全性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①數據的機密性。任何人不能看到其無權看到的信息;其中,比普通加密方式更進一步的是,任何人都不能看到或修改其行政管理概念上的許可權無權獲得的數據(數據加密),這將更符合實際的要求。
②數據的完整性。對發出的數據只有完整到達,才能被完全確認,否則數據不能被認可。
③不可抵賴性。對任何人已經發出的信息,能夠根據信息本身確定數據只能由該人發出,並能確定發出時間等重要信息。
㈦ 簡述電子商務的安全隱患與解決措施
1、數據傳輸安全隱患。
電子商務是在開放的互聯網上進行的貿易,大量的商務信息在計算機和網路上上存放、傳輸,從而形成信息傳輸風險。因此措施可以通過採用數據加密(包括秘密密鑰加密和公開密鑰加密)來實現的,數字信封技術是結合密鑰加密和公開密鑰加密技術實現的。
2、數據完整性的安全隱患。
數據的完整性安全隱患是指數據在傳輸過程中被篡改。因此確保數據不被篡改的措施可以通過採用安全的散列函數和數字簽名技術來實現的。雙重數字簽名可以用於保證多方通信時數據的完整性。
3、身份驗證的安全隱患。
網上通信雙方互不見面,在交易或交換敏感信息時確認對方等真實身份以及確認對方的賬戶信息的真實與否,為身份驗證的安全隱患。解決措施可以通過採用口令技術、公開密鑰技術或數字簽名技術和數字證書技術來實現的。
4、交易抵賴的安全隱患。
網上交易的各方在進行數據傳輸時,當發生交易後交易雙方不認可為本人真實意願的表達而產生的抵賴安全隱患。措施為交易時必須有自身特有的、無法被別人復制的信息,以保證交易發生糾紛時有所對證,可以通過數字簽名技術和數字證書技術來實現的。
(7)電商網路安全有哪些擴展閱讀:
電子商務分類:
1、企業對企業的電子商務(B2B);
2、企業對消費者的電子商務(B2C);
3、企業對政府的電子商務(B2G);
4、消費者對政府的電子商務(C2G);
5、消費者對消費者的電子商務(C2C);
6、企業、消費者、代理商三者相互轉化的電子商務(ABC);
7、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全新商業模式(C2B2S);
8、以供需方為目標的新型電子商務(P2D)。
㈧ 電子商務安全主要包括網路安全與電商安全,網路安全有哪些主要技術
電子商務安全主要包括網路安全與電商安全,網路安全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主要技術:
一.虛擬網技術
虛擬網技術主要基於近年發展的區域網交換技術(ATM和乙太網交換)。交換技術將傳統的基於廣播的區域網技術發展為面向連接的技術。因此,網管系統有能力限制區域網通訊的范圍而無需通過開銷很大的路由器 網路層通訊可以跨越路由器,因此攻擊可以從遠方發起。IP協議族各廠家實現的不完善,因此,在網路層發現的安全漏洞相對更多,如IP sweep, teardrop, sync-flood, IP spoofing攻擊等。
二.防火牆技術
網路防火牆技術是一種用來加強網路之間訪問控制,防止外部網路用戶以非法手段通過外部網路進入內部網路,訪問內部網路資源,保護內部網路操作環境的特殊網路互聯設備.它對兩個或多個網路之間傳輸的數據包如鏈接方式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來實施檢查,以決定網路之間的通信是否被允許,並監視網路運行狀態.
防火牆產品主要有堡壘主機,包過濾路由器,應用層網關(代理伺服器)以及電路層網關,屏蔽主機防火牆,雙宿主機等類型.
防火牆處於5層網路安全體系中的最底層,屬於網路層安全技術范疇.在這一層上,企業對安全系統提出的問題是:所有的IP是否都能訪問到企業的內部網路系統 如果答案是"是",則說明企業內部網還沒有在網路層採取相應的防範措施控制對系統的訪問 集中的安全管理
使用Firewall可以阻止攻擊者獲取攻擊網路系統的有用信息,如Finger和DNS。 記錄和統計網路利用數據以及非法使用數據 Firewall可以記錄和統計通過Firewall的網路通訊,提供關於網路使用的統計數據,並且,Firewall可以提供統計數據,來判斷可能的攻擊和探測。 策略執行
5、選擇防火牆的要點
(1) 安全性:即是否通過了嚴格的入侵測試。
(2) 抗攻擊能力:對典型攻擊的防禦能力
(3) 性能:是否能夠提供足夠的網路吞吐能力
(4) 自我完備能力:自身的安全性,Fail-close
(5) 可管理能力:是否支持SNMP網管
(6) VPN支持
(7) 認證和加密特性
(8) 服務的類型和原理
(9)網路地址轉換能力
三.病毒防護技術
病毒歷來是信息系統安全的主要問題之一。由於網路的廣泛互聯,病毒的傳播途徑和速度大大加快。 病毒防護的主要技術如下:
(1) 阻止病毒的傳播。
在防火牆、代理伺服器、SMTP伺服器、網路伺服器、群件伺服器上安裝病毒過濾軟體。在桌面PC安裝病毒監控軟體。
(2) 檢查和清除病毒。
使用防病毒軟體檢查和清除病毒。
(3) 病毒資料庫的升級。
病毒資料庫應不斷更新,並下發到桌面系統。
4) 在防火牆、代理伺服器及PC上安裝Java及ActiveX控制掃描軟體,禁止未經許可的控制項下載和安裝。
四.入侵檢測技術
利用防火牆技術,經過仔細的配置,通常能夠在內外網之間提供安全的網路保護,降低了網路安全風險。
五.安全掃描技術
網路安全技術中,另一類重要技術為安全掃描技術。安全掃描技術與防火牆、安全監控系統互相配合能夠提供很高安全性的網路。
六. 認證和數宇簽名技術
認證技術主要解決網路通訊過程中通訊雙方的身份認可,數字簽名作為身份認證技術中的一種具體技術,同時數字簽名還可用於通信過程中的不可抵賴要求的實現。 認證技術將應用到企業網路中的以下方面: (1) 路由器認證,路由器和交換機之間的認證。 (2) 操作系統認證。操作系統對用戶的認證。 (3) 網管系統對網管設備之間的認證。 (4) VPN網關設備之間的認證。
(5) 撥號訪問伺服器與客戶間的認證。
(6) 應用伺服器(如Web Server)與客戶的認證。 (7) 電子郵件通訊雙方的認證。
七.VPN技術
1、 企業對VPN 技術的需求
企業總部和各分支機構之間採用internet網路進行連接,由於internet是公用網路,因此,必須保證其安全性。我們將利用公共網路實現的私用網路稱為虛擬私用網(VPN)。 因為VPN利用了公共網路,所以其最大的弱點在於缺乏足夠的安全性。企業網路接入到internet,暴露出兩個主要危險:
來自internet的未經授權的對企業內部網的存取。
當企業通過INTERNET進行通訊時,信息可能受到竊聽和非法修改。 完整的集成化的企業范圍的VPN安全解決方案,提供在INTERNET上安全的雙向通訊,以及透明的加密方案以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企業網路的全面安全要求保證: 保密-通訊過程不被竊聽。
通訊主體真實性確認-網路上的計算機不被假冒。
八.應用系統的安全技術
在利用域名服務時,應該注意到以上的安全問題。
主要的措施有:
(1) 內部網和外部網使用不同的域名伺服器,隱藏內部網路信息。
(2) 域名伺服器及域名查找應用安裝相應的安全補丁。
(3) 對付Denial-of-Service攻擊,應設計備份域名伺服器。
但Web伺服器越來越復雜,其被發現的安全漏洞越來越多。為了防止Web伺服器成為攻擊的犧牲品或成為進入內部網路的跳板,我們需要給予更多的關心:
加強電子郵件系統的安全性,通常有如下辦法:
(1) 設置一台位於停火區的電子郵件伺服器作為內外電子郵件通訊的中轉站(或利用防火牆的電子郵件中轉功能)。所有出入的電子郵件均通過該中轉站中轉。
(2) 同樣為該伺服器安裝實施監控系統。
(3) 該郵件伺服器作為專門的應用伺服器,不運行任何其它業務(切斷與內部網的通訊)。
(4) 升級到最新的安全版本。
㈨ 電子商務面臨什麼網路安全威脅
電子商務面臨什麼網路安全威脅如下:
信息的截獲和竊取:指電子商務相關用戶或外來者未經授權通過各種技術手段截獲和竊取他人的文電內容以獲取商業機密;
信息的篡改:網路攻擊者依靠各種技術方法和手段對傳輸的信息進行中途的篡改、刪除或插入,並發往目的地,從而達到破壞信息完整性的目的;
系統資源失竊問題:在網路系統環境中,系統資源失竊是常見的安全威脅等。
㈩ 電子商務網站面臨的主要安全問題有哪些
1.電子商務面臨的網路系統安全問題
電子商務系統是依賴網路實現的商務系統,需要利用Internet基礎設施和標准,所以構成電子商務安全框架的底層是網路服務層,它提供信息傳送的載體和用戶接入的手段,是各種電子商務應用系統的基礎,為電子商務系統提供了基本、靈活的網路服務。
電子商務網路系統安全問題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網路部件的不安全因素。
(2)軟體不安全因素。
(3)工作人員的不安全因素。
(4)自然環境因素。
2.電子商務面臨的電子支付系統安全問題
眾所周知,基於Internet平台的電子商務支付系統由於涉及到客戶、商家、銀行及認證部門等多方機構,以及它們之間可能的資金劃撥,所以客戶和商家在進行網上交易時必須充分考慮其系統的安全。
目前網上支付中面臨的主要安全問題有以下幾方面:
(1)支付賬號和密碼等隱私支付信息在網路傳送過程中被竊取或盜用。
(2)支付金額被更改。
(3)不能有效驗證收款人的身份。
3.電子商務面臨的認證系統安全問題
1.信息泄漏
在電子商務中表現為商業機密的泄漏,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交易雙方進行交易的內容被第
三方竊取;交易一方提供給另一方使用的文件被第三方非法使用。如的賬號和用戶名被人獲悉,就可能被盜用。
2.篡改
在電子商務中表現為商業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的問題。電子的交易信息在網路上傳輸的過程中,可能被他人非法修改、刪除或重改,這樣就使信息失去了真實性和完整性。假如兩公司簽訂了一份由一公司向另一公司供應原料的合同,若趕上原料價格上漲,供貨方公司篡改價格將使自己大幅受益,而采購公司將蒙受損失。
3.身份識別
在網路交易中如果不進行身份識別,第三方就有可能假冒交易一方的身份,以破壞交易、破壞被假冒一方的信譽或盜取被假冒一方的交易成果等,進行身份識別後,交易雙方就可防止相互猜疑的情況。
4.蓄意否認事實
由於商情的千變萬化,商務合同一旦簽訂就不能被否認,否則必然會損害一方的利益。因此,電子商務就提出了相應的安全控制要求。
(1)電子商務中面臨的法律安全問題。隨著國際信息化、網路化進化的不斷發展,在電子商務領域利用計算機網路進行犯罪的案件與日俱增,其犯罪的花樣和手段不斷翻新。
(2)電子合同中的法律問題。電子商務合同的訂立是在不同地點的計算機系統之間完成的。許多國家的法律要求必須有書面形式的交易單證作為證明交易有效和作為交易的證據;否則,這種合同屬於無效合同。關於電子合同能否視為書面合同,並取得與書面文件同等的效力,是各國法律尚未解決的問題,與傳統書面文件相比,電子文件有一定的不穩定性,一些來自外界的對計算機網路的干擾,都可能造成信息的丟失、損壞、更改。 (3)銀行電子化服務的法律問題。銀行是電子支付和結算的最終執行者,起著聯結買賣雙方的紐帶作用,但對一些從事電子貨幣業務的銀行來說,犯罪分子偽造電子貨幣,給銀行帶來了直接經濟損失。
(4)電子資金轉賬的法律問題。電子資金轉賬的法律是個特殊問題,但是我國現行的《票據法》並不承認經過數字簽名認證的非紙質的電子票據支付和結算方式。並且支付不可撤消,付款人或第三人不能要求撤消已經完成的電子資金轉賬。
(5)電子商務中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電子商務活動中交易的客體及交易的行為經常涉及傳統的知識產權領域。
(6)電子商務中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問題。電子商務等新的交易方式給消費者權益保護帶來各種新的維權問題。隨著科技進步,新產品的大量出現,消費知識滯後的矛盾也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