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網路流行語是什麼呢
網路流行語顧名思義就是網路流行的語言,是網民們約定俗成的表達方式,它有兩大特點,一是年輕化,二是有文化。
⑵ 網路流行語改變了什麼 日常生活"無段子無社交
網路流行語是從網路中產生或應用於網路交流的一種語言
,包括中英文字母、標點、符號、拼音、圖標(圖片)和文字等多種組合。這種組合,往往在特定的網路媒介傳播中表達特殊的意義。20世紀90年代誕生初,網蟲們為了提高網上聊天的效率或詼諧、逗樂等特定需要而採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語言了。進入21世紀的10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革新,這種語言形式在互聯網媒介的傳播中有了極快的發展。目前,網路語言越來越成為人們網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⑶ 網路流行語都是什麼意思啊
網路流行語一般指網路語言,指產生並運用於網路的語言。網路流行語與網路語言為同義詞,指從網路中產生或應用於網路交流的一種語言,包括中英文字母、標點、符號、拼音、圖標(圖片)和文字等多種組合。這種組合,往往在特定的網路媒介傳播中表達特殊的意義。
網路語言包括拼音或者英文字母的縮寫。含有某種特定意義的數字以及形象生動的網路動畫和圖片,起初主要是網民們為了提高網上聊天的效率或某種特定的需要而採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語言了。
網路上冒出的新詞彙主要取決於它自身的生命力,如果那些充滿活力的網路語言能夠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約定俗成後我們就可以接受。而如果它無法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將很快的被網友拋棄。
(3)網路流行語什麼是常態擴展閱讀:
網路語言已成為網民在網上交流必不可少的「通行證」,然而在日常生活的應用中,由於一些詞彙溝通障礙,網路語言在帶給人們新奇感覺的同時,也給人們的交流造成不便。
這個問題也引起了主管部門的重視,國家語言改革工作委員會召開關於英文字母詞以及網路語言的專家研討會,規范網路語言。
對於4000多萬網民來說,網路語言有著獨特的魅力。一位大學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網路語言也是一種文化。首先,為了省事,比如網上說「再見」,一般只用數字「88"代替,時間久了也就約定俗成。
其次,不少網路用語有它自身的意義,比如「菜鳥」、「恐龍」之類,要是直截了當去說你「真是一個差勁的新手」,或是「這個真是醜女」,就感覺失去了應有的味道。還有用「灌水」來形容在論壇上濫發帖子,就很形象,換了其他詞可能表達不出這個感覺。網上是一個相對自由的虛擬空間,應自覺維護傳統語言規范與意義,不要扭曲。
對於網路語言,專家們的態度經歷了一個從「不屑一顧」到「研究規范」的過程。
⑷ 什麼叫網路流行語
網路語言是指產生並運用於網路的語言。網路語言從網路中產生或應用於網路交流的一種語言,包括中英文字母、標點、符號、拼音、圖標(圖片)和文字等多種組合。這種組合,往往在特定的網路媒介傳播中表達特殊的意義。20世紀90年代誕生初,網民們為了提高網上聊天的效率或詼諧、逗樂等特定需要而採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語言了。進入21世紀的十多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革新,這種語言形式在互聯網媒介的傳播中有了極快的發展。目前,網路語言越來越成為人們網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要注意的是,部分網路語言並不符合我們現代漢語的語法規定,因此並不具備教學意義,不能引進教學領域。
⑸ 如何看待人們在日常交談中越來越多使用網路流行語的現象
彌漫於文化外壁上的一種娛樂性的文字游戲。
梗經常意味著超級大的信息密度,快樂就是別人跟不上你的節奏。
這些網路用語讓你融入到了一種特定的群體當中,讓你立馬有了辨識度,你的那些隊友就是通過這種辨識度組在一起的。
網路用語是他們這個隊伍的暗號,在茫茫人海中,他們以此來作為自己的摩斯密碼。
他們平時像普通人一樣正常生活,但只要無線電接通,他們立馬搖身一變,變成了肩負重任的作戰隊員。
⑹ 網路語言多樣化體現在哪些方面
縱觀最近幾年網路流行語的發展過程,其呈現的特點是由自我表達向關注社會熱點事件轉變。伴隨著一些網路熱點事件的出現,網路流行語也應運而生。網路流行語的創造與使用,滿足了當代人表達方式多樣化的需求,因此對網路流行語的研究與探索,可以更好地關注生活和表達自我。
一、網路流行語的形成
網路流行語的形成有諸多因素,涉及的面非常廣,本文僅就以下三個面進行研究:
(一)來自於事件本身
就2010年的網路熱詞來說,「『給力』一詞可謂一夜走紅,『給力』字面意思是『給予力量』,引申指『酷』『棒』『爽』」(劉琳,2011)。據有關資料顯示,它出自網友配音的日本動畫片《西遊記�9�9旅程的終點》:唐僧師徒歷經磨難到達天竺,發現那裡只有一面寫著「天竺」二字的小旗,孫悟空抱怨道:「這就是天竺嗎?不給力啊!」該動畫受到網友追捧,「給力」也由此流行。
「裸X」的流行,始於相聲演員牛群的「裸捐」。據媒體報道,2002年12月,為了回應媒體對自己「官商」的指責,牛群做了五個公證,把自己名下的有形、無形資產以及今後所有的廣告收入和勞務報酬全部捐給中華慈善總會。此舉被媒體稱為「裸捐」。之後又出現了「裸退」「裸考」「裸婚」等等,「裸」族詞語逐漸豐富和流行起來。
可見,網路流行語的形成,有些來自於事件本身,還有些來自於同一事件而衍生的不同流行語,如「我爸是李剛」和「拼爹」等等。
(二)來自於外來詞的變異
網路流行語有的來自於外來詞的變異,如「某某控」結構是從日語借來的,日語中用「控」來表示具有某種情結的人。例如,「半夜醒來還忍不住要發一條微博的叫『微博控』,拿著世博護照遍場跑館蓋章的人叫『敲章控』」。
網路流行語中有來自於「迴流」詞的,如「達人」,據有關資料顯示,中國古代就有「達人」一詞,指通達事理的人。「達人」被借入日語後含義發生了變化,如今又從日語傳了回來,屬於「迴流」詞,指見多識廣、對某方面懂得透徹的人。
(三)來自於修辭方式
網路流行語中使用諧音的修辭方式是較常見的現象,如「神馬都是浮雲」中的「神馬」是「什麼」的諧音;「浮雲」則指轉瞬即逝的事物。兩者結合,意思就是「什麼都不值得一提」。又如,「最近的青年人的口中總會出現『杯具』一詞,此『杯具』也就是『悲劇』的諧音。」(程瑞雪,2010)。「杯具」最早來源於:「人生就像是一個茶幾,上面擺滿了杯具和餐具。」這只不過是一個諧音手法的比喻句,「杯具和餐具」諧音「悲劇和慘劇」,可見,在網路流行語中,諧音修辭手法的使用比較普遍。
二、網路流行語的特點
(一)網路流行語的實用性
網路流行語在人們日常交際中廣泛地被使用,已經從網路走進了現實生活。例如:「羨慕嫉妒恨」,蘊含著豐富的內容――「恨」源於「嫉妒」,「嫉妒」源於「羨慕」。在兩人開玩笑似的對話中,一個人說:「你覺得我新買的衣服怎樣?」另一個人用不屑的語氣應付著:「一般般吧。」一個人又說:「你這是羨慕嫉妒恨哪。」又如:「我是打醬油的」出自關於對「艷照門」事件看法的一段采訪,其中一位受訪的男士回答記者說:「關我什麼事,我是出來打醬油的。」「打醬油」一詞在網路上成為笑談並廣泛流行。可見,網路流行語已經被生活化了。
(二)網路流行語的類推性
網路流行語往往結構靈活,詞意泛化,當一個短語或者一句話在網路上走紅之後,就會類推出很多與之相似的詞語。最典型的例子是在流行語「很傻很天真」的基礎上提煉出的「很×很××」句式,如「蘋果很大很誘人」「很虛很飄渺」等等。又如:「哥抽的不是煙,抽的是寂寞」,類推出「哥玩的不是游戲,玩的是寂寞」「哥吃的不是面,吃的是寂寞」等。可見,類推性使流行語不單是為了表達意義,而且是一種能指與所指的語言轉換。
(三)網路流行語的時代性
21世紀,人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網路,網路流行語以簡潔、明了的形式普遍存在,很多流行語都體現出了時代的特徵。如「圍脖(微博)、伊妹兒(E-mail)」,充分體現了現代人們的生活方式,這是前所未有的,如今人們已經能通過各種網路方式去表達他們想要表達的東西。又如「蟻族」,體現的是當代大學生的就業情況,指的是大學畢業生低收入聚居群體,代表著年輕人,特別是高校畢業剛步入社會不久的職場新人們的一種典型生存狀態。
三、網路流行語折射的社會心理
(一)求新求異的心理
如今,追求時髦、喜歡標新立異已經成為一種時尚。在網路語言中,人們往往喜歡別出心裁地採用一些代表時代性的新詞語。如:《建國大業》是「史上最牛」的獻禮片;「要想不掛科,考試拜春哥」等等,無不體現了人們追求新奇的時髦心理。
人們在求新的基礎上追求立異,顯示自己與眾不同,正是這種個性意識促使了一大批網路流行語的產生。如「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個傳說」「賈君鵬,你媽喊你吃飯了」「我勒個去」「你到底是腫么了?」等等。
(二)從眾的群體心理
當一種網路流行語走紅之後,網友們會爭先模仿,這正是一種從眾心理的體現。同時網路媒體也可以催化這種從眾心理,例如:春晚小品《不差錢》播出之後,「不差錢」很快就被網民竟相引用,以至成為街頭巷尾男女老少茶餘飯後使用頻率非常高的詞語。 又如電影《夜店》中出現的流行語「純爺們」「專業水鬼」之類,都是網民們在網路聊天、網路游戲中常用的詞語。
四、結語
網路流行語的出現與傳播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生活,同樣的話語可以有多種表達方式,網路流行語的使用成為一種時尚的標志。合理、規范地使用網路流行語能更加方便快捷地表達說話者的意思,使交談雙方處於一種幽默、詼諧的氣氛中。網路流行語的使用展現了這個時代的文化特徵,不同文化的碰撞與融合促使了新的網路流行語的出現,新鮮語言元素的注入使語言充滿了生機。
⑺ 什麼叫網路流行語
網路流行語一般指網路語言,指產生並運用於網路的語言。網路流行語與網路語言為同義詞,指從網路中產生或應用於網路交流的一種語言,包括中英文字母、標點、符號、拼音、圖標(圖片)和文字等多種組合。這種組合,往往在特定的網路媒介傳播中表達特殊的意義。
網路流行語多為含有某種特定意義的數字以及形象生動的網路動畫和圖片,起初主要是網友們為了提高網上聊天的效率或某種特定的需要而採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語言了。網路上冒出的新詞彙主要取決於它自身的生命力,那些充滿活力的網路語言能夠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網路流行語主要出現在21世紀的十多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革新,這種語言形式在互聯網媒介的傳播中有了極快的發展。網路流行語越來越成為人們網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要注意的是,部分網路語言並不符合我們現代漢語的語法規定,因此不具備教學意義,不引進教學領域。
網路流行語有規范的部分,也有不規范,不健康的部分。互聯網的持續繁榮發展,為網路流行語的創造、傳播提供了平台。一些網路流行語簡潔、形象、生動的特點,如「給力」「蠻拼的」等,都很接地氣,也出現了一些不規范網路用語,如「人艱不拆」「喜大普奔」等生造晦澀的詞。
網路流行語要辨證地看待。應以辯證的態度,既充分認識其對豐富語言發展所起的積極作用,也要看到其不規范、不健康的一面。對於其使用,同樣是既不能「一棍子打死」,也不能放任自流,應按照網路語言的發展規律,趨利避害,加以正確引導。
網路流行語的使用要符合現代漢語的規范標准,健康向上,不低俗,更要考慮其不同使用范圍。在公眾場合,特別是傳統媒體中,要杜絕出現不規范、不健康的網路語言,以更好發揮其榜樣作用。在社會語言生活和網路空間,特別是私人交際場合,網路語言的使用邊界應該略寬。
⑻ 2020年度十大流行語出爐,都有哪些流行語上榜呢
不論先後主要有:
一:集美,二:一起爬山嗎,三:u1s1,四:九漏魚,五:爺青回,六:上海名媛,七:打工人,八:突擊式盡孝,九:七夕癩蛤蟆,十:深藏blue。而打工人這一個詞也是比較流行的,不管是什麼行業?都可以用打工人來形容,還有一個比較流行的一個順口溜就是打工人,打工魂,打工就是人上人,也在抖音是比較火的。所以對於這些網路熱詞來說,我覺得是真的很搞笑的,而且還有一些,我覺得也當入選,就比如說干飯人,也是比較流行的。
⑼ 一些網路用語的意思
現在網路的發展,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看到不少網路語言,那麼出現ing是什麼意思(網路用語),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1、ing源於英文的ing進行時的時態後綴,網路用語上借鑒了英文的這個用法並將其使用在中文詞彙的後尾;
2、ing是進行時態後綴,網路用語用做中文後綴,是進行時態(be+doing)的動詞一種分詞形式,來表示自己正在干什麼或表達一種感情。正因為它是進行時態後綴,因此很多人會用它來做中文後綴,來表示自己正在干什麼或表達一種感情,如游戲ing表示自己正在玩游戲,吃飯ing表示自己正在吃飯,看電視ing表示自己正在看電視;
以上就是網路用語ing是什麼意思的具體介紹了,希望本文能夠解答到你的問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