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荊楚理工學院校園網教務系統網址是什麼
荊楚理工學院校園網教務系統網址是荊楚理工學院校園網教務系統。
荊楚理工學院是2007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省屬普通本科院校。學校由原荊門職業技術學院(學院前身為1984年成立的荊門職業大學,1997年更名為荊門職業技術學院。
其發展過程中,又先後並入1958年成立的荊門衛生學校和1978年成立的荊門石油化工學校;)和沙洋師范高等專科學校(1956年成立的沙洋師范學校)合並組建。實行「省市(荊門)共建、以省為主」的管理體制。
校訓
崇學尚德,求實創新
「崇學尚德」:崇尚學習,崇尚學問,崇尚科學,崇尚學術,注重教學和學科建設,注重校風、教風、學風建設,培育尊師重教、尊重人才、尊重奉獻、尊重創造的校園精神;立身向德,人格完備,胸懷廣闊,心態平和,尊重他人,善於合作,與人為善,以和為貴,包容和諧;力求「豐富其知識,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樹立科學文化與人文融合的現代教育理念。
「求實創新」:說實話,辦實事,務實效,求實績,不務虛名,苦練內功,創造特色,追求卓越。推崇務實作風,提倡求實精神,培養創新意識,尊重客觀規律,堅持進步追求,不斷攀越新高,力主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創新發展。
校標
設計來源:
以荊楚地域文化背景為創作設計的支點,以楚簡文字為象形符號,彰顯出了學校的地域特色和人文氣息。
「楚」本意是荊棘叢生和草木蠻夷之地,兼有披荊斬棘和奮發圖強之意,楚簡文字不僅詮釋了「楚」的精神內涵,而且暗喻了學校自身的先天特質和未來美好的希望,具有符號的美學價值和哲學寓意。
校標的色彩來源於工藝美術史中楚國出土的戰國漆器《虎座鳥形鼓架》中的系列色彩。
校標以圓形為基本造型,上部採用毛體行書,下部襯托學校的英文字體,易於識別和記憶。
㈡ 荊楚理工學院 實驗室
培養志存高遠的「下里巴人」
——訪湖北省人大代表,荊楚理工學院校長吳麟章
李欣 何侃 葉艷彬
湖北作為農業大省,發展需要靠各層次的人才,既要靠「陽春白雪」,也需要「下里巴人」,因材施教才能避免教育弊端,完善教育機制。湖北省人大代表、荊楚理工學院院長吳麟章在做客新華網接受專訪時表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本質的差距是國民素質教育,要實現「創新湖北」、「文明湖北」、「富強湖北」,首先要提升和發展國民素質。
中國特色基層型大學
記者:您為教育界提出了一個新的理念——中國特色基層型大學,致力於將荊楚理工學院打造為這樣符合國情的特色大學,這個新概念在教育界的定位是什麼,從何而來,主要內容又是什麼?
吳麟章:我在荊楚理工學院工作的五年來,從實踐的基礎上走出了一條符合現代高等教育多元化多層次化探索的道路——中國特色基層型大學,社會的發展需要各層次的人才,作為一個地方性學校,在硬軟體設施上都無法於國內一流大學相比,不能盲目跟風的模仿。另闢蹊徑要求我們要先脫離教育這個圈子來重新思考教育,但也要落腳於社會需求。與清華、北大等名牌大學的不同就在於所落腳的社會層面的不同。清華北大是精英型的大學,培養的定位可以比喻為「陽春白雪」,而地方性大學要符合地方發展實際,符合地方經濟發展。相對於它們,我們的定位就是「下里巴人」,是志向高遠,有雄心壯志的下里巴人。
吳麟章:國家現在已經進入了轉型發展的時期,個人認為,轉型發展既有經濟意義發展方式的轉型,還有社會發展方式的轉型。科技人才教育要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地方大學要准確定義自己的位置,實踐表明現在基層迫切需要人才,國家進入了一個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時期,「三農」問題是我國能否實現強國的關鍵。而解決農村,農業,農民問題的人才極度匱乏,大學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定位方面也缺乏一種對接。我們的考慮就是要從基層社會人才缺乏來定位人才培養,從這個角度提出了一種力主基層,志在高遠的中國特色基層大學的辦學思路和辦學理念。
吳麟章:可以用兩個特徵來表述它,第一個是協同創新的發展方式,和社會進行融合、協同,吸取社會的營養和資源,依託社會發展的大平台,來促進自己學校的發展,再將學校各方面的資源服務於社會,這樣才能做到學校和社會協同創新,協同發展。這里的「中國特色」指的是與其它國家的基層社會特徵不一樣,必須按照我國基層經濟的需要,按照教育的規例來培養這方面的人才,這就是中國特色基層大學培養人才的方式。第二個特徵就是學科建設的思路,不是按照傳統教育思想里純粹學術化的學科分類,是根據基層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比如我國正在全力建設新農村,農業現代化、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四化同步發展。從中國特色基層大學學科的思想領域來培養學科,新農村建設就成為一個學科領域,還有根據社會老齡化而建立的老齡事業科學學院、還有學前教育學院、社會組織管理學院。它的特點就是隊伍建設問題,通過社會化和社會共享人才資源來建設師資隊伍,社會上很多專家企業家成功人士,都可以成為我的老師,用互動的社會化思路來建設隊伍。它的特色就是人才培養的定位,學生的培養強調兩個概念,社會化和應用型。現在很多大學生畢業的時候面臨著失業,難以適應社會,更談不上融入社會發展自己,帶著社會化的教育理念培養學生用一種陽光心態認識社會,用一種積極的心態來適應社會的能力,才能為畢業後與社會無縫對接打下基礎。應用型就是強調以用為本強調所學一定為社會所用。兩個概念合在一起就是應用型的社會化人才。
引導湖北人才到經濟發展的主戰場上
記者:湖北高校眾多,排在全國前五位,畢業後卻都選擇去外地就業,留不住人才的這種現象您是怎麼看的?
吳麟章:我們省已經進入了一種城市型為主體的社會,也進入了一種創新驅動為主動力的時代。更需要我們自己培養的大學生能夠留在湖北發展創業。湖北省每年畢業的大學生大概是30萬到40萬,但是留在湖北就業創業的大學生比例卻很低。原因很多,比如說這個湖北大學生來自祖國的四面八方,有人選擇回鄉創業,有人選擇更發達的地區去創業,這都是正常的。但是還存在一定自身因素,第一,我們省經濟的發展熱度是很高,但是經濟和產業發展的熱度主要是在政府與精英身上,而社會還沒有真正的介入進來。第二個原因是我們省這幾年社會經濟發展非常快,從政府報告里就看到了最近五年GDP連跨兩個台階,生產經濟規模連續跳過了一萬億、兩萬億這兩個台階,但是我個人認為是強力度的招商引資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一種極大的刺激。但是招商引進畢竟只是輸血,只有將社會輸血轉化為自我造血,湖北才能成為吸引各類人才、各方人才的熱土。
吳麟章:第三個原因是科教優勢。怎麼樣將科教和現實對接的一個問題,現在我們省具有非常大科教優勢,但是離現實發展有很大差距,缺乏對接機制。我認為將科教優勢轉化為現實發展優勢不是理念的問題,不是觀念的問題,而是要落實到行動上的優勢。需要出台具體的政策再落實到行動。比如現在武漢出台的《黃金十條》是一個非常好的嘗試,需要一個時間來實施,需要一個過程才能見成效。《黃金十條》的真正實施,我相信會吸引一大批人才留在武漢創業、就業。這就是在探索的基礎上,逐步的總結、推廣,變成為全省重大的政策,促進科教優勢向現實優勢轉變的過程。
記者:怎麼樣去改變這個現象,可以採取什麼措施去扭轉這樣的局面呢?
吳麟章:我思考過幾條不成熟的認識。首先借鑒國際上的先進經驗。比如以色列,以色列是一個很小的國家,它的國土面積大概是1.5萬平方公里,我們武漢大概是8000多平方公里,翻了一倍,但是1.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有一半是沙漠化,以色列處在一個動盪的地區,但卻是全球最典型的創業型國家,上市公司的規模、數量僅次於美國;科技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在90%以上。我們可以從中獲取經驗,第一個經驗是發展全民教育和創業教育,政府有各種政策支持全民教育,不是拿到文憑就結束教育;政府支持企業家和創業人士進入高中課堂、大學課堂,講述創業課程。第二個經驗是國家把科技教育當成一個國策進行普及教育。第三個就是政策激勵和鼓勵創新。第四個就是社會非常嚴謹。這些經驗對於我們省進入創業時代是值得借鑒的。
吳麟章:所以要讓更多大學生留下來在湖北創業就業的話,應該進行創業教育。第一,鼓勵企業家、創業成功人士到高中到大學講述創業課程,並且納入到人才培養體系裡。政府和社會要高度重視向大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和平台。因為現在很多的企業並不願意接受大學生來實習實踐,嚴重影響我們省創新能力的提升。第二,我在這次兩會上聽到,我們省為了發展縣域經濟,出台了支持縣域經濟調度資金的相關政策。就是省里拿錢提供給一個縣,讓這個縣支持一些創業的農民,一年以後再還回來,相當於提供流動資金,解決了資金短缺的困難。實際上大學也很需要這方面支持,這種支持是激發創新資源向社會經濟發展主戰場轉移的重要手段。第三,我們省中小企業以及小微企業發展不夠,造成就業、創業容量小。產業活躍,體量大才能真正吸納和留住人才。加強金融配套、金融支持,要改革創新金融的各種手段來扶持中小企業的發展。第四,我省正在推介一元多層次戰略,我認為應該把發展高等教育有機的融入進去,將教育創新資源整合進去,帶動大學生認識湖北的一元多層次戰略,積極地領會發展的空間、機遇。第五,政府應該在促進大學生留下來就業創業上發揮更加主動的作用,將大學的各種人力資源引導到社會經濟發展的主戰場上。
中國「農谷建設」
記者:荊楚理工學院參與了中國農谷問題的研究,這次兩會中也重點提出了三農問題,荊楚理工學院在這一研究領域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對湖北農業大省有什麼推動作用?
吳麟章:中國農谷是湖北省省級戰略,在荊門實施,指的是四個谷,綠色之谷、創新之谷、產業之谷、富民之谷。定位是服務於基層,服務於四化同步,服務於三農現代化。富民之谷是考慮到怎麼讓農民富起來,除了讓口袋富起來,還得讓它在思想上富起來。
老齡事業科學學院
記者:老齡事業科學學院是荊楚理工學院的一個特色學院,符合當下社會對養老問題的關注熱度,您能具體談談這個學院的研究目的以及發展方向和進展嗎?
吳麟章:我們發展老齡事業科學學院,是為了應對社會老齡化現象對人才的需求,對技術科技的需求做好准備,培養相關人才。通過跟專家、國家老齡委溝通,發現我國社會養老事業呈現出高低端兩端態勢,高端一邊是投資人、投資商在做養老事業和產業,促進了高端養老事業的發展,滿足了高端老年人的需要,但畢竟不是國家的主體。低端一邊是農村的養老問題,社會普通階層養老的問題,靠政府養老難以持續,還有除高低兩端的中間部分又該怎麼去應對,怎樣通過中間環節將高端和低端進行嫁接,使得我們國家的養老產業成為一個完整的體系,很多課題還需要去研究。(來源新華網湖北頻道)
㈢ 荊楚理工學院
摘要 荊楚理工學院是2007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省屬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由荊門職業技術學院和沙洋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合並組建而成,有30餘年舉辦高等教育的歷史。
㈣ 荊楚理工學院面積是多少
荊楚理工學院是一所經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省屬普通本科院校,位於素有「荊楚門戶」之稱的歷史文化名城
-——湖北省荊門市中心城區。學校依山傍水,風景秀美,文化底蘊深厚。
學校佔地面積2200餘畝,校舍建築面積58萬余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億余元,建有數控技術、電工電子、計算機網路、印刷工程、基礎物理、基礎化學、以及臨床病理檢驗、口腔醫學等各類實訓中心和實驗室100餘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130餘個。圖書館館藏豐富,有紙質圖書144萬余冊,電子圖書40萬余種,電子期刊8000餘種,電子資源資料庫4個。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1000餘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級職稱教師300餘人,在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博士研究生學歷學位的有440餘人。享受國務院及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11人。學校有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在校生17000餘人。
以後是校友啦
㈤ 荊楚理工學院的辦學規模
截止2014年9月,學院設有18個教學系部,本科專業31個、專科專業11個。
院系設置一覽表 院系名稱數理學院機械工程學院計算機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生物工程學院化工與葯學院師范學院醫學院藝術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外國語學院思政課部公共體育部新農村科技學院成人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老齡產業學院專業設置一覽表 序號二級學院專業名稱層次1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本科2印刷工程本科3物聯網工程本科4化工與葯學院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本科5化學工程與工藝本科6制葯工程本科7機械工程學院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本科8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9計算機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10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本科11數字媒體技術本科12經濟與管理學院市場營銷本科13財務管理本科14人文社科學院漢語言文學本科15廣播電視編導本科16生物工程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本科17生物工程本科18植物科學與技術本科19師范學院學前教育本科20小學教育本科21數理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本科22應用物理學本科23外國語學院英語本科24商務英語本科25醫學院口腔醫學本科26護理學本科27藝術學院工業設計本科28音樂表演本科29視覺傳達設計本科30環境設計本科31產品設計本科32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印刷圖文信息處理專科33化工與葯學院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科34機械工程學院數控技術專科35計算機工程學院計算機應用技術專科36生物工程學院園林技術專科37數理學院數學教育專科38經濟與管理學院會計專科39人文社科學院語文教育專科40師范學院學前教育專科41外國語學院英語教育專科42醫學院護理專科 截至2014年9月,學校有專任教師1000餘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級職稱教師300餘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人。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人):吳麟章、楊希雄。 截至2014年9月,學校有省級高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4個,省級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劃專業3個,省級精品課程8門,校級精品課程50門,國家級實訓基地1個,省級實訓基地 2 個。
省級高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4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食品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印刷工程;
省級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劃專業(3個):食品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國家級實訓基地(1個):中印南方印刷實習實訓基地;
省級實訓基地 (2 個):湖北金龍泉集團有限公司食品科學與工程實習實訓基地、中印南方印刷實習實訓基地。
校級實驗實訓中心(7個):電工電子實驗中心、化工與葯學院實驗室、機械工程學院機械加工訓練中心、基礎物理實驗中心、計算機訓練中心、醫學院實驗中心、印刷實驗實訓中心 精品課程一覽表 序號課程名稱課程負責人獲評時間級別1 C語言程序設計 田原 2012 省級 2 生活中的C程序設計 任正雲 2011 省級 3 醫學遺傳學 王學民 2009 省級 4 多媒體課件製作 李成銀 2006 省級 5 網頁設計與製作 杜華兵 2006 省級 6 病理學 石銀珍 2006 省級 7 高等數學 李學銀 2005 省級 8 寫作 全展 2003 省級 9 課程與教學論 嚴 權 2013 校級 10 flash 陳志宏 2013 校級 11 有機化學 李文輝 2013 校級 12 英語演講藝術 劉諾亞 2013 校級 13 基礎英語 張 娟 2013 校級 14 C++面向對象程序設計 李素若 2013 校級 15 食品營養學 王勁松 2013 校級 16 財務管理 王梅 2013 校級 17 國際貿易實務(雙語) 李卓群 2013 校級 18 微觀經濟學 尹作亮 2013 校級 19 聲樂 楊慶 2013 校級 20 工程力學 楊紅梅 2013 校級 21 食品工程原理 張喜才 2013 校級 22 自動控制 何習佳 2013 校級 23 數字電子技術 劉春玉 2013 校級 24 單片機介面技術 王壽槐 2013 校級 25 舞蹈基本功訓練 劉曉靜 2013 校級 26 解析幾何 劉古勝 2013 校級 27 數學建模與數學實驗 朱玉明 2013 校級 28 力學 周仙美 2013 校級 29 計算方法 孔君香 2013 校級 30 印刷色彩學 田學軍 2013 校級 31 機械制圖(本科) 王平 2012 校級 32 焊接方法與設備 彭碩 2012 校級 33 化工熱力學 許維秀 2012 校級 34 模擬電子 王壽槐 2012 校級 35 資料庫原理及應用 嚴永松 2012 校級 36 計算機網路 伍孝金 2012 校級 37 離散數學 盛集明 2012 校級 38 大學物理 黃興奎 2012 校級 39 線性代數 李學銀 2012 校級 40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劉行坦 2012 校級 41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趙雲芬 2012 校級 42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設計 常維國 2012 校級 43 中國旅遊地理 黃大學 2012 校級 44 旅遊學概論 劉國炳 2012 校級 45 設計色彩 朱華欣 2010 校級 46 數字化印前工藝 田學軍 2010 校級 47 電路 王軍 2010 校級 48 外國文學(本科) 尚顯成 2010 校級 49 現代漢語(本科) 王一玫 2010 校級 50 統計學 杜家龍 2010 校級 51 機械設計(本科) 蔡南武 2010 校級 52 生理學 李文忠 2010 校級 53 小學語文教材教法 劉本武 2010 校級 54 園林藝術 李淑玲 2010 校級 55 計算機基礎 田原 2010 校級 56 化工原理 許維秀 2010 校級 57 包裝設計 熊禮梅 2010 校級 58 概率論(本科) 羅小兵 2010 校級 省級教學研究項目一覽表 序號項目名稱項目主持人年份1 印刷圖文信息處理專業產學研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田學軍 2004 2 專科高級護理專業兩段制教學與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王承明 2004 3 多媒體網路技術下的大專英語自主學習模式研究 陶謙 2006 4 國家技能緊缺型護理人才社區護理技能培養與教學實踐基地建設探索 王前新 2006 5 高職化工類基礎化學新課程體系的構建及其教學實踐的研究 李文輝 2006 6 高職院校影視動畫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習龍 2006 7 本科層次嵌入式系統應用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田原 2008 8 湖北省地方院校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研究 霍俊哲 2008 9 機械類專業工藝系列課程教學研究與教改實踐 曹甜東 2008 10 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教學改革,培養實用型新農村建設創業人才 王學民 2009 11 面向基層臨床醫學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周和銀 2009 12 地方本科院校化工原理實驗教學改革與學生工程觀念的培養 許維秀 2009 13 面向基層的新聞傳播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陳洪友 2009 14 面向國家新農村戰略,構建大學教育與社會教育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模式 吳鱗章 2009 15 滲透於專業課程的小學英語教學技能培養研究 左菊 2009 學生榮譽 截至2014年9月,學校涌現出「中華孝親敬老楷模」劉芳艷,「紮根黔南山區支教、入選倫敦奧運火炬手」余恆菊,「湖北省就業創業先進個人」李新雲,湖北省大學生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2項。 截至2014年9月,學校有省級重點(培育)學科1個,省級特色學科1個。
省級重點(培育)學科(1個):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
省級特色學科(1個):化學工程與工藝。 截至2014年9月,學校有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1個,省級研究平台3個,市級研究中心2個。
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葯物合成與優化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省級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個):中國農谷發展研究中心;
省級協同創新中心(1個):靶向抗腫瘤葯物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
省級研究平台(3個):湖北省新農村發展研究院、湖北省醫葯工業技術研究院、湖北省校企共建牛磺酸技術研發中心;
市級研究中心(2個):荊門市化工資源信息研發中心、荊門市醫葯創新研究中心。 截至2014年9月,學校獲省級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各類科學研究項目20餘項。
省級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牛磺酸結晶工藝研究及產業化改造。 科學研究項目一覽表(2009-2010)序號項目名稱項目負責人級別年份1 牛糞有機菌肥的研製 方華舟 省級 2010 2 「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綱要編制(2010R37) 梁小青 市級 2010 3 荊門市科技項目管理系統開發(2010R37) 周良澤 市級 2010 4 高等學校內部控制規范研究 許進軍 校級 2009 5 荊門市創意產業現狀與發展研究 朱宗華 校級 2009 6 荊門市農村合作組織發展模式研究 丁建軍 校級 2009 7 形成性評估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董恩家 校級 2009 8 基於績效技術的高校教師績效開發與激勵體制 王學民 校級 2009 9 荊楚理工學院體育俱樂部半開放模式的可行性研究 龔雲峰 校級 2009 10 草莓脫毒快繁的研究 范淑芳 校級 2009 11 潛流人工濕地處理城市污水技術研究 劉善培 校級 2009 12 三七注射液對家兔坐骨神經損傷後電生理學特性影響的比較性實驗研究 李文忠 校級 2009 13 數控標准化油茶良種繁育體系的建立 易慶平 校級 2009 14 新穎硒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張華新 校級 2009 15 荊楚理工學院科研管理系統的研究與開發 伍孝金 校級 2009 16 有機硅織物抗菌整理劑的研究 危想平 校級 2009 17 新型催化劑催化烯烴的環氧化研究 詹紅菊 校級 2009 18 塑料口杯模具設計、製造與應用 王立強 校級 2009 19 飽和摻量下高效減水劑保水性能研究 黃緒泉 校級 2009 館藏資源 截至2014年9月,館藏紙質圖書105萬冊,長期定購中外文期刊1800餘種;電子圖書40萬種,電子期刊8000種,聲像資料12600片(盤),資料庫總容量達到5TB。 學術資源 《荊楚理工學院學報》(雙月刊),是首屆全國優秀社科學報、全國地方高校優秀學報、全國優秀欄目策劃社科學報、全國質量進步社科學報。
《荊楚學刊》(雙月刊),是全國優秀社科學報。
㈥ 怎樣進入荊楚理工學院校園網教務系統
在網路輸入荊楚理工學院校,點擊進入官網
荊楚理工學院(Jingch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位於素有「荊楚門戶」之稱的歷史文化名城荊門,是一所經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省屬本科院校。
荊楚理工學院創建於1956年,前身為荊門職業技術學院,2007年更為現名。
截至2014年9月,學校佔地面積2100餘畝,校舍建築面積58萬余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億余元,建有各類實訓中心和實驗室100餘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130餘個。紙質圖書92萬余冊,電子圖書40萬余種。專任教師800餘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級職稱教師240餘人,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在校生18000餘人。
㈦ 荊楚理工學院怎麼樣
學校環境很好,在湖北省內大學中雖然目前排名不是最靠前,但按目前的發展速度,學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遠遠超越省內或國內很多大學。就像中國一定會超越美國一樣。中國很多專家學者很看好荊楚理工學院,他們多次在公開場合贊揚荊楚理工學院,認為荊楚理工學院開創中國大學辦學之先鋒,辦學理念超前,定位準確,很有發展前途,是一所務實的大學。上面有幾位好像沒上過大學,那還這里評價什麼呢。我是荊楚理工學院的學生,目前正努力考武漢大學研究生。努力吧,荊楚理工學子!
現在我想對正在為高考奮斗的學子的提幾點建議:
一,你們為什麼要上大學?你們認為大學應該是什麼樣的?你對人生有沒有規劃?既然你們對大學充滿好奇,我現在可以犧牲一點時間來給你們介紹一下大學生活,大學是知識的海洋,這里有浩瀚的圖書資料和先進的儀器設備,能使大學生接觸廣博的知識,培養必要的專業技能。大學有濃厚的學習和研究氛圍,大學主要是學分制,除了公共科目、學科基礎課和專業課屬於必修課之外,各專業還開設選修課,我們自由支配的時間很多,學習的自主性大大增強。大學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你們來了要珍惜,合理把握學習和生活的時間分配問題。
祝2012年學子高考金榜題名,考上理想的大學。
㈧ 荊楚理工學院校園網教務系統
這個可以通過網路進入荊楚理工學院官網,再進入教務系統,進行登錄即可。
1、打開電腦瀏覽器網路搜索【荊楚理工學院】如圖。
㈨ 荊楚理工學院怎麼樣
荊楚理工學院簡介
荊楚理工學院是一所經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省屬普通本科院校,位於素有「荊楚門戶」之稱的歷史文化名城--湖北省荊門市。學校依山傍水,風景秀美,文化底蘊深厚。
學校佔地面積2100餘畝,校舍建築面積58萬余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26億余元,建有數控技術、電工電子、計算機網路、印刷工程、基礎物理、基礎化學、以及臨床病理檢驗、口腔工藝技術等各類實訓中心和實驗室100餘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90多個。建有主校區、虎牙關校區兩個圖書館,圖書館建築面積3.8萬平方米,閱覽座位2193個,館內建有電子閱覽室。館藏文獻總量185萬冊,其中,紙質圖書144.8萬冊,電子圖書40萬冊,電子期刊8000種,非書資料12600件,電子資源資料庫3個。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1100人。其中教授56人,副教授318人,高級職稱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48.66%。現有專任教師中博、碩士生481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49.17%;專任教師中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2人,享受省政府專項津貼的3人。學校現有全日制普通本專科生17000人。
學校設有16個普通教育教學學院、2個教學部,並設有成人教育學院和國際教育學院。目前共開辦普通專科專業58個、學科專業門類以工為主,涵蓋理、工、農、醫、文、法、教、管等學科門類。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學校正確把握繼承與創新的關系,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積極開展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逐漸形成了數控技術、印刷工程、小學教育、護理、口腔醫學等幾個較有特色的本、專科專業。
學校立足於應用型人才培養,秉持「豐富其知識,文明其精神,強健其體魄」的人才培養理念,探索實踐「131」人才培養模式,重視體育和人文精神在學生成長和人才培養過程中的獨特作用,營造良好的人文氛圍,促進人文校園、綠色校園、和諧校園建設。堅持以生為本,沒有一個學生因家庭貧困而輟學,畢業生就業率一直穩定在90%以上。先進的辦學理念,優質的教育教學,濃厚的人文氛圍熏陶,培養出了眾多優秀畢業生。劉芳艷同學「攜盲母上大學」的事跡受到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中共湖北省委領導關注,被列為2006年全國十大「中華孝親敬老楷模」。
學校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支持師生參與社會經濟實踐與科技產業化工作,建有「醫葯創新平台」、「化工研究中心」、「新農村發展與教育研究」、「湖北省社科院人文研究基地」等省市級科研基地6個。近年來,全校教師承擔省市科研課題100餘項,獲省市科技成果等獎項20餘項。出版著作及主編、參編各類教材260餘部。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800餘篇,被SCI、EI、ISTP、CA等收錄300餘篇。
學校堅持科學發展觀,按照「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和「求穩定、強規范、入主流、謀發展」的思路,以「四大工程」(隊伍提高工程、優勢學科孵化工程、資產盤活與運營工程、校園文化建設工程)為抓手,加強資源優化整合,推進學校內涵建設。按照「培育辦學特色、提高辦學質量」的要求,積極開展「加強學習、抓好隊伍、強化內涵、提高質量」活動,學校事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學校堅持「三個面向」,「開放辦學、特色辦學、人才辦學」,努力把荊楚理工學院建設成為一所高水平、有特色、有影響的地方性本科高校。
㈩ 荊楚理工學院真的有那麼糟糕嗎
荊楚理工學院並沒有很糟糕,主要的缺點是學科不全(只有37個學科),但在其他方面還是有一定優勢的,具體分析如下:
1、學校環境優美
學校位於湖北省荊門市中心城區白龍山下,依山傍水,風景秀美,文化歷史底蘊深厚,是一座山水園林式大學。學校一校區辦學,校園佔地面積2200餘畝,校舍建築面積34萬余平方米。
2、硬體設施完善
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13億元,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129萬冊,採用了成蹊智能圖書管理系統,擁有各類電子資源資料庫21個。學校教學科研設施齊備,宿舍區運動場集中連片,校園無線網路覆蓋全校,生活便利,條件優良。
3、師資力量強大
學校有在編教職工1122人,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級職稱人員383人,博士、碩士652人。享受國務院及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4人。
學校的辦學理念
學校堅持立足荊門,面向湖北,輻射全國,服務地方經濟社會及相關行業產業的服務定位,堅持教學工作中心地位,圍繞培養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人文素養、扎實的學科專業基礎、較強的創新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這一目標。
探索構建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二大協同育人體系,打造通識教育課程、專業主幹課程、個性發展課程三大課程平台,實現人才培養過程中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結合、應用性與學術性的結合、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的四個融合,形成了「1234」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以上內容參考荊楚理工學院-學院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