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侵犯網路信息安全刑事責任有什麼
侵犯網路信息的安全,需要承擔5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責任,若產生的後果十分嚴重的,也可以判5年以上的期徒刑,使用網路侵權,使用網路詐騙,都屬於違法行為,行為人是需要承擔相應刑事責任的。一、侵犯網路信息安全刑事責任有什麼?
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對侵權行為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凡未經著作權人許可,有不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擅自利用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的行為,即為侵犯著作權的行為。網路著作權內容侵權一般可分為三類:一是對其他網頁內容完全復制;二是雖對其他網頁的內容稍加修改,但仍然嚴重損害被抄襲網站的良好形象;三是侵權人通過技術手段偷取其他網站的數據,非法做一個和其他網站一樣的網站,嚴重侵犯其他網站的權益。
二、使用網路詐騙取證的規定有什麼?
被害人要寫書面的報案材料,寫明被騙經過,提供破案線索:嫌疑人特徵、被騙數額、如何交付財產、嫌疑人的詐騙手段等,公安機構可以製作詢問筆錄,詳細了解案件情況,
公安機構接受被害人報案後,立案偵查,採取措施,收集犯罪證據:抓獲嫌疑人進行訊問,製作筆錄,查明嫌疑人戶籍信息、有無犯罪前科、有無同案犯、詐騙手段、詐騙數額、贓款去向、安排被害人進行辨認、追繳作案工具、向銀行查詢查封扣押凍結嫌疑人涉案財產、銀行賬戶,刑事拘留後提請檢察院批准逮捕,逮捕嫌疑人後繼續偵查。
三、網路知識產權保護手段是什麼?
1、技術手段:通常見到的技術手段就是對軟體進行密碼保護,只有經得軟體所有人的許可才會得到相應的密碼和賬號進行使用。
2、法律手段:法律手段是目前各個國家都採用的保護手段,針對侵權的行為做出一些處罰規定,有可能是拘留或者罰款,這樣可以大大較少侵權的行為出現,畢竟誰都不想去觸犯法律法規。
侵犯網路信息安全的,需要判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對網路詐騙案子所需要取證的材料,包括受害者被騙的經過,嫌疑人的特徵,被騙的金額,交付財產的方式。需要由公安機構對受害者進行問詢,製作詢問筆錄,然後立案偵查,並採取相應的措施及時止損。
㈡ 對於網路空間的治理要用法律手段來規范和約束
法律分析:法律治理路徑,是通過明確網路空間主體權利義務與責任、規范和約束網路運行和服務過程中的行為、構建有效的監管框架和規則體系,以法律手段和法治思維有效調節網路空間活動中的社會關系和主體行為,並將技術規范上升為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法律規則,從而形成全面、充分且有效的網路安全法律治理體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
第一條 為了保障網路安全,維護網路空間主權和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社會信息化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第十二條 國家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使用網路的權利,促進網路接入普及,提升網路服務水平,為社會提供安全、便利的網路服務,保障網路信息依法有序自由流動。
任何個人和組織使用網路應當遵守憲法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危害網路安全,不得利用網路從事危害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煽動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宣揚民族仇恨、民族歧視,傳播暴力、淫穢色情信息,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擾亂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以及侵害他人名譽、隱私、知識產權和其他合法權益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