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人可以通過直接捐贈的方式捐款;
2、個人可以通過參加志願者團隊的方式捐款;
3、個人可以通過專門選擇購買慈善消費品捐款;
4、個人可以通過捐款網站或者第三方服務軟體以及相關官方平台進行捐款。
個人捐款是身為公民為社會貢獻自己盡綿薄之力的愛心之舉,但個人捐款一定要注意一些重要方面。個人捐款需要注意捐款對象需要援助的原因的真實性,有部分人因為貪婪或者好逸惡勞會進行詐捐行為,欺騙善良的人為他們捐款。除了甄別捐款對象的真實性外,還要注意組織或發起捐款的機構以及相關平台是否合規,是否遵紀守法,有些平台會剋扣個人捐款,欺騙需要幫助的人,欺騙捐款者。個人捐款要利用好多樣的捐款方式,注意鑒別真實性。
『貳』 靠譜的捐款渠道有哪些你知道嗎
如今中國社會的貧富差距非常大,而有一些比較富有的愛心人士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社會上一些生活條件比較差的人貢獻自己的一部分愛心,就會通過捐款的方式給予他們幫助。但是社會上有很多人利用善良人的愛心籌資一些不合法的捐款,所以靠譜的捐款有哪些,那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來看一看吧。
為何人們現在不敢隨意的捐款,就是因為網路上存在許多以捐款的名義來實施詐騙的行為,讓人們產生了許多畏懼心理。所以國家一定要完善監督機制,提高准入門檻,塑造健康的公益氛圍,讓人們能夠放心的捐款,最好還能保證捐款人的捐款的走向是透明的。
『叄』 從我住的地方捐款到別的地方應該怎麼做
1
最安全的捐法:親自捐款
直接捐款。很多時候,我們在街上會遇到一些需要幫助的人,譬如行動不便的老人家,還有一些抱嬰者,我們需要給予一些捐款的,那麼可以直接向他們捐款。雖然有一些媒體曾經報導其中有很多欺騙者,那麼我們更需要用自己的良心去感受,哪些是真正需要幫助的,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去捐款。
2
最快捷的捐法:簡訊捐款
現在很多慈善基金會已經開通了簡訊捐款,譬如壹基金、中國紅十字會等,都已經接受簡訊捐款,操作方式其實也很簡單,就是發一個簡單的指令到指定的號碼,然後會有相應的回復,譬如紅十字會的捐款,都可以在其網站上查到簡訊的發送方法。這是一個非常方便的捐款方便,還可以指定月捐及日捐。譬如發送5至10699999,代表的就是一次捐5元給紅十字會。
3
大筆捐款方法:匯款捐款
近年來,天災人禍比較多,一些突發事件需要要求大筆的資金,那麼匯款捐款就是最好的方式,通常在大災難之後,基金組織會向社會公布匯款的方式,這時候只需要記錄下相應的匯款銀行及賬號等,然後可以進行匯款捐款,當然,最好先打電話明確款項的用途,讓你的錢用到最需要幫助的地方。
4
愛心展現捐款:現場募集
一些大型災難之後,單位或者學校都會組織現場募集,只需要抱著愛心,幫助別人的心,捐多少是隨心的,佛家所說的,布施憑的就是一顆心。
5
持續幫助人:定期捐款
現在很多銀行或者信用卡,都可以允許你開通定期捐款服務,譬如招商銀行的信用卡,就可以在網上銀行上設置定期捐款,這類服務的話,其實還是非常實用的,不過在選擇的時候,應該選擇一些比較有信用的機構,這樣在執行你的捐款的時候就更好了。
6
最大范圍助人:網路捐款
隨著互聯網的興起,網路捐款也是主要的捐款方式,譬如騰訊的公益頻道,就相當不錯,允許你通過網上進行捐款,我也在公益頻道有一些捐款,感覺上還是相當不錯的,可以很清楚看到款項的一些明細使用等。
注意事項
捐款的時候,一定要從多方面了解款項的用途及背後的組織機構,同時根據自己的財務力量來進行捐款。捐款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關鍵在於我們的款項要能真正幫助到別人,需要有客觀的監督辦法。
『肆』 如何對待道德綁架式捐款
捐款是情分,不捐是本分。首先小編認為沒有任何人能去要求別人捐款,更不能要求別人捐多少。說起這個小編想起自己的一個親身經歷,有一次和朋友在成都春熙路坐著休息的時候,就有一個老爺爺來要錢,說實話對這種小編內心是拒絕的,正如一句俗話說的:「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然後我就搖搖頭表示拒絕,那個老爺爺就很生氣,指著我們不知道在說些什麼,應該是罵我們。讓我們覺得特別生氣,難道救助別人成了我們必須做的事情了嗎?我們自己也是學生,拿著父母的錢有什麼好逞強的,有什麼能力去捐助別人呢?由於自己也有這樣的親身經歷,所以特別理解不願意捐助的朋友,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難處。
02
不能拿自己的標准去要求別人,更不能做雙標狗。在學校發起的捐款很多時候都是這樣,看看別人捐多少,再決定自己捐多少。自己如果捐得多,別人捐得少,就有種吃了大虧的感覺,如果自己沒捐,覺得很不好意思,也巴不得別人也不捐。針對之前的天津爆炸事件馬雲未捐款一事,有記者采訪馬雲,他這樣說:「花錢比掙錢難太多,捐款是對的,不捐也是對的,但自己不捐讓別人不捐是錯的。」我覺得他說得非常有道理,捐款是自己的事,捐的是自己的心意。現在還有些網友更加過分,很多大災大難自己一分錢沒捐,但是覺得自己是對的,沒錢嘛,當然不捐,但是看到一些土豪不捐或捐得少就在網路上一頓臭罵,還一再強調自己如果這么有錢一定不會捐這么少......得了吧,暫且不說會不會有朝一日這么有錢,就算有了還真說不準能捐多少呢!這樣的就屬於雙標狗了,以賤人的標准要求自己,用聖人的標准去評估別人。來來回回就那句,因為我窮,我沒錢嘛,所以我捐不了啊,沒錢還這么嘚瑟的嗎?誰給你的勇氣,梁靜茹嗎?當然這些只是說極小部分人,各位不要對號入座。
03
一遇到天災人禍就首先考慮別人的捐款,這是乞丐心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捐款助長了一些不正之風。之前也有新聞報道,有富商資助大學生讀書,一直以來都有資助,然後卻因為要撤資,遭到報復。這不就是典型的農夫與蛇的故事嗎?本以為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而事實很多時候都並非如此。捐助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受災受難的人們我固然應當表示同情,但並不意味著所有人都應當傾囊相助,精神上的鼓勵也一樣應當得到尊重。
04
魯迅說:「人是一根會思考的蘆葦」。我們都應當有自己的觀點,不要人雲亦雲,不要因為別人的批判而熱血沸騰跟
『伍』 「羅爾事件」後該怎樣看待網路捐款
網路募捐性質如何認定?
在深圳羅爾網路捐贈事件中,僅依靠個人和一家沒有慈善資質的公司發布的兩篇微信文章,就在幾天內募集到200多萬元捐贈款。這讓人見識到國內網路捐助的蓬勃力量。
中國慈善聯合會發布的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個人捐贈達到169.30億元,其中,個人小額捐贈(單筆金額在人民幣1萬元以下)的總額從2014年的58.6億元上升到75億元。而國內主要網路捐贈平台共籌款9.66億元,較2014年增長127.29%。
然而,快速增長的網路慈善卻常常「遇人不淑」。去年6、7月間,4歲南京重病女孩柯某獲648萬余元捐款,但其父母卻被質疑濫用捐款,有數十名網友以涉嫌「詐捐」的名義報案,要求返還善款。
公眾號、朋友圈等社交圈中,時常會遇到各類求助信息,有的是患病求醫療費、有的是貧困求學費……感動之下,動手轉發或解囊相助的很多,但當事人如此募捐是否合法?信息發布方是否需要具有相關資質?
「按照慈善法的規定,個人進行公開慈善募捐,應當與慈善組織合作。」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賈西津說,個人和不具有慈善資質的公司在自己的平台上發布具體個人的求助信息屬於「個人求助」,而非慈善法規定的慈善募捐,法律並不禁止個人求助。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教授楊思斌則認為,個人求助是在有限空間內進行的私人行為,但是通過互聯網公眾號轉發就帶有了公共性,而「羅爾事件」中小銅人金融服務有限公司並非慈善組織,本身沒有公開募捐資格,該公司的行為是否屬於「不具備公開募捐資格的組織或者個人開展公開募捐」,要由執法部門根據事實來認定。
信息披露怎樣避免「魚目混珠」?
「羅爾事件」之所以遭遇輿論圍剿,是由於部分重要信息未向公眾披露。互聯網時代,網路慈善最怕信息失實失真。記者梳理近年來網路上出現的多個網路募捐熱點事件發現,輿論都在聚焦信息的真實性。
信息披露不充分。比如「羅爾事件」中,羅爾只提及女兒的遭遇、妻子長期沒有工作、父親得重病等信息內容,而未披露其家庭有房有車,以及白血病女兒的治療費用情況。
無中生有說假話。去年8月,廣西防城港市一女子利用天津濱海新區爆炸事件,謊稱家人遇難,不僅騙取了數千網民同情,還詐騙近10萬元捐款。
部分真實但「借雞生蛋」。去年10月,安徽利辛女子李某自稱下班路上為救女童而被惡犬咬成重傷,收到數十萬善款。後經調查,李娟其實是在男友的狗場被咬傷的。從「見義勇為」到「騙捐善款」,輿論嘩然。
家有難事向社會求助無可非議,但前提是信息披露必須真實。廣東融方律師事務所律師呂勝柱說,「羅爾事件」表面上看是信息不對稱、溝通不暢通等問題,實則暴露了現有募捐體系缺乏必要的信息證實機制,仍待規范。
艾瑞咨詢分析師李超認為,網路募捐突破了傳統募捐的時空限制,傳播快、影響大、互動強、效率高,可及時有效地為受助者排憂解難。但網路的虛擬性和開放性使得募捐信息真假難辨,這就需要提供空間服務的網路平台具有較高的甄別募捐信息真偽的能力,在信息發布前進行核實驗證,讓受捐者盡量披露更多的個人真實信息資料,並及時公布資金的使用情況。
呂勝柱表示,根據國家網信辦2015年發布的《互聯網用戶賬號名稱管理規定》的相關條款,平台要對用戶實行實名制管理,如果網路平台出現詐騙、誹謗等事故,平台如未能提供溯源用戶的實名信息,要承擔相應責任。隨著網路募捐的普及與社會慈善需求的擴大,募捐平台的數量也將越來越多。對於網路募捐平台的管理,宜從事前逐步發展到事中事後監管,比如對於網路募捐的信息公開與操作規范制定硬性要求,對接公眾的知情權與監督權。
監管如何平息「花錯錢」焦慮?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47.4%的受訪者曾通過網路平台參與過捐款,僅28.5%的受訪者信任網路捐款中的慈善組織或募捐個人,62.4%的受訪者擔憂網路募捐存在詐捐、騙捐的潛在風險。
今年慈善法實行後,民政部通過了首批13家慈善互聯網募捐平台。在不少法律界專家看來,13家「正規軍」之外,不少帶有慈善籌款性質的網路互助平台,以及利用微信朋友圈、網路論壇等形式發起的「個人求助」行為等,均面臨資金監管公信力缺乏的問題。
記者調查發現,不少類似案例共同點是「個人求助」者發布信息後,常利用個人賬戶接收善款,在缺乏第三方監督制約的情況下,即使求助的情況如病情屬實,也可能面臨質疑。
近年來,發展迅速的網路互助平台也面臨這樣的尷尬:資金善款流向缺乏公信力的第三方監管。在當前行業仍缺乏監管細則的情況下,不少網路互助平台的資金監管常受到網友質疑。保監會於11月發布消息稱,網路互助平台不具備保險經營資質及相應風險控制能力,其資金風險、道德風險和經營風險難以管控,容易誘發金融風險。
螞蟻互助創始人廖曉平說,網路互助平台多處於經營灰色地帶和監管真空地帶,希望監管部門推進設定行業行為准則,制定相關監管規則,對潛在風險進行管控。
「網路募捐是個新生事物,希望這次事件成為相關制度完善和成長的契機,更好監督和管理網路募捐資金的使用。」廣東南方福瑞德律師事務所律師向蘭金說。
『陸』 如何化解網路慈善中的信任山東申論
化解網路慈善中的信任,第一點是要積極的去輸入正能量,把那些網路上慈善的好榜樣積極宣傳,第2點,制定法律法規。對利用網路慈善炒作的人加以嚴厲的制裁,對那些破壞了網路慈善規則的人進行嚴厲的抨擊。第三點,是公開捐款項目的資金走向,把公眾捐出來的慈善款,花費到哪裡去,給公眾一個明確的賬目
『柒』 慈善太艱難!如何才能真正把捐贈的物資送到需要的人手上
這幾天為新型肺炎捐款事件弄得沸沸揚揚,許多捐款不知所蹤,甚至被中途掉包,或是直接被官員拿走私用,各種問題層出不窮,也寒了很多人的心,那我們捐款做慈善就是要送到有需要的人手上,不然有什麼意義?
總之,做慈善公益是很好的事情,但有了這份心,還要多一份心眼,畢竟你也不想自己為災區捐的東西被有心人截胡,我們也希望這些東西能到真正需要的人手裡,所以請睜大你的雙眼,識別真假,將善心給到那些被困在病魔中的人們吧!
『捌』 如何在網路上發起一場公益活動
現在這個社會,網路快速的發展,所以人們越來越依賴網路。所以大部分的事情都是依賴網路去完成的,我們購物喜歡用淘寶,訂餐喜歡用美團,買單喜歡用支付寶微信,聯系朋友喜歡用QQ微信。在一定程度上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讓我們更加高效便捷的生活。雖然網路也是有負面影響的,但是大部分的作用還是比較好的。它們可以很快速的讓我們得到我們需要的東西,不用費一絲一毫力。
除了輕松籌之外,還有一個和它比較類似的軟體叫做水滴的,我想它的寓意應該就是集滴水穿石之力,匯聚成萬里江河,積小成大。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這個軟體的,因為它的名字和寓意都比較有深意。像現在APP也是在利用互聯網做工作的,之前QQ推出了運動捐步做公益,後來隨著它的一次次更新,我就沒見著這個功能了。支付寶我有那種公益活動。其實不管是什麼軟體,只要利用網路做公益,就已經讓我很欽佩了,在盈利的同時,也不忘為社會帶來一點福利。
『玖』 怎麼申請求助捐款
天涯網路求助信息的建議
1. 規范天涯網路求助要求,凡不按本規定之要求發布的網路求助貼將全部刪除處理。
2. 網路求助過程要公開透明,嚴格按規范程序進行,凡在過程中出現不按規定要求進行網路求助的,天涯社區將封貼處理。
3. 天涯社區法律部要對本規范進行修訂,盡可能用合適的法律用語來規範本標准。
4. 希望天涯社區能在網路個人救助方面為廣大民間志願者和愛心人士做一件非常有意義的嘗試,並以此推動民間網路救助的規范化發展。
網路求助天涯社區規范標准格式
一、 求助信息
要盡可能詳細的說明需要捐助對象的真實情況,並註明信息來源,在徵得受捐助對象同意的前提下,可提供照片。
必須公布信息:
1. 求救事由(盡可能詳細)
2. 受助者身份(性別,年齡,家庭所在地)
3. 受助者家庭背景(父母子女及直系親屬收入情況)
4. 求助證明(醫院證明、政府證明、媒體證明或其它組織證明等方式之一,以上證明需於網路進行公布,包括文件影印件、相關固定電話、照片)
5. 是否獲得過社會及相關捐助,是否求助過第三方募捐,受捐助情況。
二、發起募捐者信息
發起人應該提供自己的真實信息,並確認經過受助人同意接受委託。
必須公布信息:
1. 與受助者關系
2. 本人真實身份(真實姓名,生活所在地,聯系電話)
3. 發起人與受助者之間聯系的方式(電話、郵件、實地)
4. 受助人網路募捐授權委託證明(書面形式,發起人可用網名,掃描公布於網路)。
三、募捐時間、地點、額度、用途
發起人及受捐人必須公布募捐時間期限和募捐額度。
必須公布信息:
1. 募捐起止時間(終止時間需確認在何種情況下終止捐助)
2. 募捐地點(網路募集地、實際募集地)
3. 募捐額度(額度證明)
4. 用途(募捐款只用於救助本身用途,嚴禁用於與救助目的以外的地方,用於與救助相關用途時需要在網路中公布相關信息)
四、受捐帳戶開設
發起人與受助人必須確認受捐帳戶並保證該帳號為真實有效,保證該帳號內所有受捐款用於募捐事由。發起帳號需為官方所認可的公開帳號,專款專用。(社會相關慈善救助機構名單附後並不斷更新增加)天涯社區不接受私人帳號募捐。
必須公布信息:
1. 帳戶名稱
2. 開戶行
3. 帳號
五、募捐款管理和監督及過程情況公布
發起人與受捐人需對所提供的帳號進行管理並對其結果負責,接受捐助人的詢問與監督。
必須公布信息:
1. 發起人及時在網上報告捐助進展,定期公布捐助款賬目,賬目應該包括收支情況明細。
2. 發起人定期公布受助人動態信息,及時公布受助狀態,不得隱瞞實情或發布虛假信息。
3. 餘款管理。如果捐助出現余額或因受助人死亡等客觀因素出現救助失敗,需在捐助發布貼聲明餘款處理,內容為「根據捐助人意願,除按比例退還、繼續由受助人處理外,其它全部轉交第三方慈善機構或轉交其他受助者」等,並於募捐前受助人書面確認同意。
4. 募捐活動結束後發起人與受助人應發布停止募捐聲明,之後再有針對該募捐活動進入該帳戶的款項如數返還或轉第三方機構(匯入時間以匯款人手中匯款證明為准)
六、捐助人捐助信息
捐助人可根據自己的判斷對受捐人進行針對性捐助,並註明捐助基本信息與條件。
必須公布信息:
1. 網路ID/真實姓名:
2. 聯系方式(可選:郵箱/即時聊天工具/電話等):
3. 來自社區:
4. 捐款數額:
5. 捐款時間:
6. 聲明留言:(捐助出現余額請按比例返還/捐助出現余額同意轉贈第三方/捐助出現余額同意繼續贈與受助人或其有效繼承人/其它)以上內容任選其一。
7. 捐助憑證:(請做好保留,以備落實確認是否到帳)
8. 其它留言:
七、發起人與受助人聲明
活動發起人與受助人需於活動初發表聲明,保證所有公布信息真實並接受社會公開監督。並承擔由於信息不實所造成的相關法律責任。聲明需要發起人或受助人簽字並掃描上網公布。
八、落款
1.發起網路社區、聯合網路社區
2.發起人網路簽名、受助人或代理人網路簽名
3.聯系方式
4.發起時間
附:本網路救助標准為民間自發組織操作,在網路救助過程中出現的一切法律問題按國家相關法律規定由司法部門解決,天涯社區不承擔相關責任。
『拾』 中國網名半年捐款18億,網上捐款怎麼有效監督
還是需要有關部門以及群眾的監督的,也要靠自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