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外國人為什麼喜歡看中國的網路小說
當代網路文學為主營內容的網站上,可見眾多外國讀者「追更」仙俠、玄幻、言情等小說的盛況:眾多的翻譯組每天都會上傳無數英語文本,而歐美「宅男」們則認真地為自己喜歡/討厭的書撰寫著大段的評論。
㈡ 看看西方人是怎樣看待中國的
1.你最驚訝的事情是什麼?
到了西方,剛結識的外國同事、朋友或老師最喜歡問的一個問題就是:"你到了我們國家,最令你震驚和奇怪的事情是什麼?"如果我們要以誠實的態度去回答這個問題的話,那答案應該是:這里的一切和我的想像差不多。原因很簡單,今天的中國人通過報刊、電視、電影、網際網路等媒介對西方的政治、文化、生活有翔實的了解,來到國外,除了一時語言還有所不適應以外,真的怎麼也體會不到Culture Shock("文化震撼")。許多外國朋友對這個答案自然很不過癮。以他們對中國的了解,覺得你們來自"黃土地"上那個至今還"大紅燈籠高高掛"的窮鄉僻壤,乍一到我們這燈紅酒綠的發達世界一定覺得頭暈目眩,有很多感觸吧!
2.北京什麼時候"改名"的?
出國在外,總是有外國人問"Peking"("北京"過去在英文中的通常拼法)什麼時候被改成"Beijing"("北京"的漢語拼音,現已經成為國際上通用的拼法)的。對這個問題,我總是胸有成竹地答道:北京就是北京,從來就沒改過名,只是拼音的方式改用中國漢語拼音。可就有一次,一位略通漢語的法國人接著問:那為什麼"中國"不用漢語拼成zhongguo"在國外通用呢?我一時語塞。是啊,"中國"在英文里是"China",在法文里是"Chine"(發音"士因呢"),在阿拉伯語中是"思因",在泰語中是"今",還真就是沒有叫"Zhongguo"(中國)或是"Zhonghua"(中華)的。不過不要著急,將來台灣回歸祖國,統一以後的中國的外文名稱說不定就叫Zhongguo。
3.狗肉好吃嗎?
剛到巴黎時,有法國人問:你喜歡吃狗肉嗎?我那時初出神州,不知道這是一個陷阱:不論我怎麼回答,我都承認了吃狗肉這個事實,而這正是他想達到的目的。在這些外國人看來,狗是人類忠實的朋友,你們怎忍食而啖之!?不過,我很難告訴外國人,狗兒在中國雖然一樣可以看家、破案、陪主人,但是地位卻不高,名聲也不大好。比如我們中國人在貶低他人時常說"狗仗人勢"、"走狗"、"臭狗屎"等等。在這種文化背景下,吃點這"狗東西"的肉也算不上什麼吧。當然在老外面前千萬不要誇耀魚翅熊掌燕窩,免得擔上虐待動物的罪名。
4.用筷子怎麼喝湯?
許多老外下功夫練習使用筷子,到了中國餐館就拒絕用刀叉,說是不使用筷子就吃不出中餐的滋味。可是有一件事許多外國人始終搞不明白,那就是用筷子怎麼喝湯?我聽見有老外自作聰明地說一定是有一種像吸管那樣的筷子,平時夾菜吃飯,喝湯的時候就放在嘴裡吸。我告訴他們,中國人喝湯的時候把筷子放在一邊,或用勺子喝,或端起碗喝。外國人聽了似信非信:就這么簡單?
5.哪個是姓,哪個是名?
對我們中國人而言,姓在前名在後,很符合邏輯。而西方人則不然,要先說名字,然後再說姓。所以外國人見了中國人的名字,不知所以然,往往要問:那個是姓,那個是名?回答當然是:我的前面的名字是姓,後面的名字是名字。別看這么簡單,用英語說就羅嗦了,老外總是弄混。所以現在好多中國人出國後自報家名時乾脆把姓名顛倒。
6.你不高興嗎?
記得那次去法國,在戴高樂機場有法國朋友來接,張牙舞爪,連親帶吻,誇張的動作好像幾輩子沒見面。同時來接機的還有在巴黎的中國同學,老鄉遇老鄉,雖然是兩眼淚汪汪,但僅僅是握握手而已,臉上卻平靜如水。這令老外大為不解:難道你們不高興嗎?怎麼跟外國人解釋呢?中國人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主要指心情的愉悅,而不是嘻嘻哈哈的外在表現。當然,凡事總有個例外。我的一位中國朋友愛說愛笑,表情發達,雖然也是黑眼睛、黑頭發和黃皮膚,但是總是有洋人打聽她是美國還是拉美哪個國家的人?
7.你有沒有"關系"?
中文"關系"(guanxi)一詞已經成為打入西方語匯的少數中文詞之一。有一次我在一家出口公司申請職位,公司人事主管以神秘的口吻問我:"在中國有沒有'關系'?"實際上,西方人與中國人一樣講究關系。我的一位美國朋友告訴我,美國人從小學起就知道"KISSING-UP",類似於中文的"溜須拍馬",專門用來取悅老師拉關系,以"提高"課程分數。有一次,一位美籍華人試圖說服我中國人所說的"關系"和美國人心目中的"關系"還是不一樣。他舉了個例子:假設比爾·蓋茨介紹一個年輕人到另一家電腦公司去工作,如果這是家美國公司,那麼那美國老闆會想蓋茨介紹來的人,素質一定不錯,留下;如果這是家中國公司,中國老闆會想這可是蓋茨介紹來的人,我不僱用他豈不是太不給人家面子了嗎?
8.為什麼中文這么難?
許多外國人對中國文化感興趣,想學中文。但是往往練了一會兒"媽、麻、馬、罵"以後就有點泄氣:"為什麼中文這么難?"中文對西方人來說有點難不假,但更要命的是西方人學中文有嚴重的心理障礙。在他們的語匯中,往往用"中文"這個詞泛指不可理喻之事、或看著新鮮但又沒有多少實用價值的東西。英語里有"中國迷宮"(CHINESE PUZZLE)的說法,任何晦澀難懂的事都可以用這個詞形容。另外,"中國盒子"(CHINESE BOXES)原指大盒子套一串小盒子的中國小玩藝兒,現引喻復雜之事;"中國拷貝"(CHINESECOPY)這個詞指一個把原件缺點和疵點都完滿地復制的拷貝方式。記得我在法國讀書時一次考試,卷子發下來後,只聽旁邊的法國同學嘟囔"C'EST DUCHINOIS"("這簡直是中文!")。
9.你會功夫嗎?
走在國外的街頭,時不時一些外國人會莫名其妙地突然沖你劃拳踢腿,嘴裡含混不清地說:kongfu(功夫)或者JackieChang(成龍的外文名)。原來這是些功夫愛好者,想與中國人交流一下體會。一旦聊起來,他們第一個問題就是:"你會功夫嗎?"在許多外國人眼裡,中國人從小就練功夫,雖然不一定能像成龍那樣飛檐走壁,但是對付個把地痞流氓還是綽綽有餘。有一次我到非洲的坦尚尼亞出差,晚飯後想在達累斯薩拉姆的街頭遛彎。出去之前問旅館服務人員外面治安如何,有沒有危險。那黑人看看我,說:有你在就不危險。因為當地人認為中國人個個功夫了得,惹不起。
10.有清涼油嗎?
出國准備行裝帶點什麼東西是很費思量的事。除了個人日常用品,總還是想帶點有特色的紀念品,與外國朋友交往的時候用得上。比如雙面綉、折疊扇、郵票、手絹之類都不失為良好的選擇。以我個人的經驗,最好再帶上幾大盒清涼油。不知為什麼,清涼油這東西國外沒有廠家生產,似乎也沒有店家從中國進口銷售。外國人一般比較喜歡薄荷的味道,再加上清涼油有祛癢提神的奇效,尤其受亞、非、拉發展中國家朋友的寵愛。許多外國人見了中國人都問:"有清涼油嗎?"我的一位朋友最近去拉美的一個小國,進海關的時候,邊防警察仔細看了看護照,確認是中國人以後,突然伸出手來,嘴裡念念叨叨,似乎要什麼補充證件:"清涼油……"。這位朋友順手從口袋裡掏出一盒清涼油遞過去,順利進關,皆大歡喜。
㈢ 中國網路現狀與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
老外看中國網路現狀 第一點:中國人口大國,財富積累日漸增多,科學技術不斷進步,成為互聯網使用大戶不足為奇。分析:中國是人口大國,他們所說成為互聯網使用大戶不足為奇。筆者也同意他們的觀點沒有異議。第二點:中國互聯網使用模式卻與眾不同。西方的網上行為改變了現有商業模式,創造出新商業。相比之下,中國的互聯網用來填補空白、提供通過其它方式無法獲取的內容。這一點在年輕人身上表現突出。70%的中國互聯網用戶年齡在30歲以下,與美國網民年齡構成剛好相反。中國網民對娛樂消遣和社會交往有著強烈需求。分析:中國互聯網使用模式與眾不同,這點可以很容易看出。很多互聯網外資企業想闖進中國互聯網市場,最終很多都是以失敗告終。拿熟悉的外資企業來說,谷歌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李開復從接手谷歌中國開始,曾有多少人在幸災樂禍谷歌可能的水土不服,因為「水土不服」,雅虎、EBAY都相繼言敗,落得並購的命運。也難怪李開復說:「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Google在中國市場的成功也有五千年的耐心。」不知道中國人有沒有5000年耐心期待谷歌的成功。至於網民年齡段,這個可能跟中國文化有著密切的相關,年齡偏小也是社會環境的主要因素。第三點:互聯網在中國究竟被用來做什麼?最明顯的用途是傳播免費盜版電影、電視節目和音樂。盡管中國政府不斷打擊盜版行為,但很難找到盜版國外媒體的源頭。中國政府一直為盜版問題頭疼不已。免費流入的國外資源可能阻礙中國國內媒體行業的健康發展。分析:可以肯定地說,中國傳播免費盜版電影、電視節目和音樂這個現象確實存在,在監管方面也是一個難題。有一點十分不贊同的就是中國的互聯網主要用途不是用來傳播盜版。雖然中國互聯網發展不是很久,但是出色的企業還是很多,而且有些企業在國際上聲望還是很大,不過中國在互聯網盜版方面確實需要著手抓一抓了。第四點:中國互聯網盈利的最大市場是向手機用戶發送移動夢網內容。中國有超過5億的手機用戶,是美國、日本、德國和英國使用人數的總和。近一半多的手機用戶都向移動夢網門戶網站定製了手機鈴聲、笑話和圖片。每下載一次這些內容花費幾分錢,費用中大部分流向門戶網站,手機運營商則通過人們轉發笑話、圖片等獲利。一次下載費用雖少,但數億用戶數次行為的累積足以形成不菲收入。分析:可以說人口多有時候也是一種優勢,當然不是絕對。目前而言中國不僅僅是移動夢網內容和簡訊收錄,在網路廣告和電子商務上都在逐步影響著人們生活,因此在中國互聯網市場在逐步走向國際化軌道。第五點:在線游戲是互聯網使用的另一重要領域。這些游戲在中國迅速風靡,許多人受到影響耽誤工作和學業,令政府憂心忡忡。僅幾家大型網路游戲供應商的幾款游戲就擁有玩家數億。分析:這個說法完全符合目前的情況,網游在中國已經是眾所周知的暴利行業。不可否認,許多人確實受到影響耽誤工作和學業。也難怪一提及網游家長們就特別緊張,帶著憤怒對網游運營商的不滿。制定相關的法規也許是該進行的時候了,目前已經有地方政府考慮制定有關網路游戲的地方性法規。任何一個產業的存在,都具有其合理性。雖然從目前看,網路游戲的負面影響遠遠超過其正面。但是強制性地禁止一個產業的運營,是不現實,網路游戲的規范需要一個過程。第六點:一些網站還經常提供各色閑雜新聞,偶爾夾雜葷段子,時時行走在法律邊緣。美國職業籃球聯賽和英國足球聯賽風靡網上,與其綁定的動態廣告也成為中國國內新興產業。分析:最近的華南虎和不雅照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但這些事件只是媒體反映事實的真相,是媒體的傳播權利和大眾的自由言論,本人並不認為是一種行走在法律邊緣。對於非法圖片傳播,當然是一個違法的行為,是必須杜絕的行為。要把中國的網路發展成為健康,不僅僅是企業,個人,也需要國家出台相關的互聯網法規條文,目前中國互聯網法規還屬於空白。第七點:最具動態,也是網路外行最難理解的內容是網路社區。網路社區為用戶提供即時信息服務和網上社交。分析:理解也好,不理解也好,我認為中國互聯網的特色就是網路社區,其互動性極強。中國互聯網的未來是社區化,眾多巨頭紛紛加大社區的投入,證明了網路社區化越來越受人關注。隨著網民上網的行為模式正逐步向互動交流轉變,社區平台的應用越來越深入廣泛,未來的成功的商業模式,都將建立在社區基礎之上。
㈣ 外國人如何看待中國的網路玄幻小說
外國人很少知道中國的小說,中國不論是電視電影還是小說在國外都非常小'眾,所以談不上外國人怎麼看中國的玄幻小說 他們連知道都不知道,談何了解看法呢,據我所知外國人特別是歐美日本這些發達國家地區的人們對中國小說根本不感興趣,不屑了解。你如果想跟對方討論,對方是興趣缺缺的,就像你會想了解越南的小說嗎,你對柬埔寨的小說什麼看法?
但是雖然小眾,我們的玄幻小說在國外也是有人知道的,比如起點在外網就有一個專門的翻譯國內小說的網站,其實瀏覽的人很少,但是也有讀者催更,你要是想看這些讀者催更的評論,可以去龍騰網搜索一下,龍騰網是專門翻譯國外評論的網站,就是有的帖子要錢看,有的是免費看,你看看不花錢的那種,有的免費的帖子翻譯的評論還是非常良心的。
總結一下,我們文化傳播工作做的確實不咋地,明明我國文化深厚,有底蘊,有那麼多人才,外國人卻不了解我們,真的很可惜。這里就得佩服韓國了,彈丸小國,但是韓流在國外粉絲眾多,對韓國印象就是美美美,帥帥帥,發達。
其實我國不缺這些人才 比如很火的抖音,國內的很多抖音視頻合集被盜視頻發到到外網,遮掉抖音水印,假裝是韓國日本的視頻,視頻點擊率都很高,都是誇韓國日本人好可愛好發達阿,其實都是中國人拍的,但是沒有幾個評論認為這是中國的,唉。
㈤ 外國人如何看待中國的網路小說
每個國家的文化都不一樣,寫作的網路小說也是不一樣的。不管哪個國家都會有比較精彩的小說作品,相信外國人看中國的網路小說也會有不同的感官。
㈥ 中國網路小說異常繁榮,真的有外國網友看我國的網路小說嗎
肯定有看的啊,只是雖然很受歡迎,但是也應該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高吧。畢竟從洋務運動開始我們就向西方學習他們的文化技術,像那種世界名著幾乎沒有中國的,在某些方面,我們還是有所欠缺的吧,不過網文算是我們中國自己特有的一種文化現象,在國內也是很受大家的追捧。
曾經有一則新聞報道稱,一個美國小夥子,因為沉迷於中國小說而戒掉了毒癮。「過去我回家後只想著吸毒,現在我回家後滿腦子想的都是中國小說。」美國小伙凱文·卡扎德這樣說。這則新聞引發大家的廣泛關注,中國網路小說竟如此強大,讓老外如此著迷。這也從側面說明了,中國的網文小說在外國還是有很大的一批粉絲的。
我們中國是有著五千多年的文化歷史的國家,有著深厚的文學底蘊。如果把中國的網文小說翻譯成英文或者其他語言的圖書,不了解我們中國文化的人肯定不能有一個很好的體驗感。而且我們中國有多年來形成的歇後語等,這些都不是很好翻譯的,有些翻譯過去就不是原來的那種語境了,文章的流暢度大打折扣,這也是導致中國網路小說在國外收到限制一個因素。不過,這么好看的中國網路小說,自然是有很多的外國人觀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