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於2016年11月7日發布,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2.《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經2000年9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務院第31次常務會議通過2000年9月25日公布施行。該《辦法》共二十七條,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3.《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於1997年12月11日批准,公安部於1997年12月16日公安部令(第33號)發布,於1997年12月30日實施。
4.《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1994年2月1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47號發布,根據2011年1月8日《國務院關於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修訂。
5.《計算機信息系統國際聯網保密管理規定》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國家為保障網路安全以及維護國家的主權,相繼制定了以下一系列網路安全法律法規,規范網路空間的秩序,並讓網路價值最大化:
1.《公安機關信息安全等級保護檢查工作規范(試行)》
2.中辦、國辦轉發《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關於加強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03]27號)
3.中辦、國辦《關於進一步加強互聯網管理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04]32號)
4.中央網信辦《關於加強黨政機關網站安全管理的通知》(中網辦發文[2014]1號)
5.中央網信辦《關於印發<2014年國家網路安全檢查工作方案>的通知(中網辦發文[2014]5號)
6.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印發<2013年重點領域信息安檢查工作方案>的函》(工信部協函[2013]259號)
7.《通信網路安全防護管理辦法》(工業和信息部令第11號)
8.《電信和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工業和信息部令第24號)
② 國家有哪些網路安全的法律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於2016年11月7日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並於2017年6月1日起施行,旨在確保網路空間的安全秩序。
2.2000年9月25日發布的《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是在2000年9月20日國務院第31次常務會議通過的基礎上制定,為互聯網信息服務活動提供了規范。
3.《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於1997年12月30日實施,是由國務院在1997年12月11日批准,公安部於12月16日發布的。
4.《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自1994年2月18日發布以來,歷經2011年1月8日的修訂,繼續確保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
5.《計算機信息系統國際聯網保密管理規定》自2000年1月1日起生效,強化了對計算機信息系統國際聯網的保密管理。
此外,國家還制定了一系列相關法律法規,如《公安機關信息安全等級保護檢查工作規范(試行)》、《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關於加強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見》等,以全方位加強網路安全和信息系統的保護。這些法規共同構成了維護網路空間安全和秩序的法律框架。
③ 《網路安全法》開始施行的時間是
1. 法律分析:自2017年6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正式實施。該法旨在確保網路安全,維護國家網路空間主權、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並促進經濟社會信息化健康發展。
2. 法律發布與施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於2016年11月7日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並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3. 法律依據概述:《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第一條明確,為了保障網路安全,維護網路空間主權和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社會信息化健康發展,特製定本法。
4. 國家網路安全方針:根據第三條,國家堅持網路安全與信息化發展並重,遵循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同時,國家推進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鼓勵網路技術創新和應用,支持培養網路安全人才,建立健全網路安全保障體系,提高網路安全保護能力。
④ 組織或個人違反國家網路安全要求的可能面臨什麼
刑事拘留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以下簡稱《網路安全法》)於2016年11月7日經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是我國第一部關於網路安全工作的基本大法,即將於2017年6月1日正式實施。《網路安全法》是網路安全領域「依法治國」的重要體現,對保障我國網路安全具有重大意義。
【拓展資料】
《網路安全法》對公民個人信息保護制度有哪些?
個人信息,是指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自然人個人身份的各種信息,包括但不限於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號碼、個人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等。
1、擴展個人信息保護范圍
《網路安全法》第22條第2款規定:「網路產品、服務具有手機用戶信息功能的,其提供者應當向用戶明示並取得同意;涉及用戶個人信息的,還應當遵守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關於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
2、強化服務商在用戶信息泄露後的告知義務
《網路安全法》第42條:「網路運營者應當採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確保其收集的個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漏、毀損、丟失。在發生或者可能發生個人信息泄漏、毀損、丟失的情況時,應當立即採取補救措施,按照規定及時告示用戶並向有關部門報告。」
3、完善互聯網個人信息刪除更正制度
《網路安全法》第43條:「個人發現網路運營者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或者雙方約定收集、使用其個人信息的、有權要求網路運營者刪除其個人信息;發現網路運營者收集、儲存的其個人信息有錯誤的,有權要求網路運營者予以更正。」。
侵害網路安全的具體途徑和方式有哪些?
第一種行為是對系統功能進行「刪除」。
第二種行為方式是對系統功能進行「修改」。
第三種行為方式是對系統功能進行「增加」。
第四種行為方式是對系統功能進行「干擾」。
⑤ 網路安全法第三條明確規定國家堅持網路安全與什麼並重
信息化
《網路安全法》第3條明確規定,國家堅持網路安全與( 信息化)並重,遵循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於2016年11月7日表決通過,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該法是中國第一部全面規范網路空間安全管理方面問題的基礎性法律,是中國網路空間法治建設的重要里程碑。
2022年6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實施5周年。這5年,是網路逐漸滲透到大眾生活中的5年,也是網路安全越來越受到重視的5年。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第三條國家堅持網路安全與信息化發展並重,遵循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推進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鼓勵網路技術創新和應用,支持培養網路安全人才,建立健全網路安全保障體系,提高網路安全保護能力。
⑥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是哪一年通過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是2016年通過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是為保障網路安全,維護網路空間主權和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社會信息化健康發展而制定的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於2016年11月7日通過,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法律依據
《網路安全法》第七十九條 本法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第一條 為了保障網路安全,維護網路空間主權和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社會信息化健康發展,制定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