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安全 > 網路暴力如何引起重視

網路暴力如何引起重視

發布時間:2022-03-05 00:25:16

① 網路暴力是怎樣形成的

由於未成年人長期玩飆車、砍殺、爆破、槍戰等以「攻擊、打鬥、暴力、色情」為主要內容的暴力游戲,接觸火爆刺激的內容,很容易使他們模糊道德認知,淡化游戲虛擬與現實生活的差異,誤認為這種通過傷害他人而達到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一旦形成這種錯誤觀點,他們便會不擇手段地模仿欺詐、偷盜,甚至模仿對他人施暴的行為,不但會在網上,甚至會在現實生活中發生。

此外,據犯罪心理學分析,少年性機能漸漸發育成熟,但往往性道德觀念的形成卻落後於性機能發育的成熟,色情文化的污染最容易使這個時期的少年放肆地追求性刺激,再加上少年本身喜歡模仿,好奇心強,易受暗示,在外界強烈刺激的作用下,很容易產生犯罪動機,從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網上色情文化污染,是導致未成年人性犯罪的直接誘因。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關押的一名15歲的少年犯,因夥同另外兩名少年輪奸少女,被依法判處重刑。追根溯源,是他10歲就開始看有色情內容的圖書,看色情內容的音像製品已成為他的嗜好。

近年來,黑網吧等不適宜未成年人進入的場所,誘發了許多刑事案件,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有關部門應出台整頓、治理、監督網吧和電子游藝廳的嚴格管理條例,並制定有效的監督辦法和懲罰措施,嚴令執行。

② 網路暴力會對當事人造成怎樣的傷害

網路暴力會混淆事實真相,侵害當事人權益,影響道德價值觀,阻礙和諧社會建設。

一、網路暴力會構成犯罪嗎?

網路暴力是一種非法行為。針對網路暴力的發生,2014年10月,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通知《關於審理利用信息網路侵害人身權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首次劃定個人信息保護范圍,明確了利用自媒體轉載網路信息行為的過錯認定以及如何規范網路大軍。

專家認為,防控「網路暴力」必須與暢通無阻、綜合防控相結合。要通過有效的宣傳教育,提高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的道德自律意識,增強患者人的辨別選擇能力和對低俗文化的免疫力,培養健康的心態和健全的人格,在全社會倡導文明負責的網路行為;相關職能部門應加快個人信息保護的立法研究,盡快出台相應的法律法規,加大依法懲處力度,規范人們的網路行為,通過法律手段凈化網路環境。

綜上所述,上述網路暴力的危害在一定程度上大於普通暴力,會誤導青少年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侵害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影響和諧社會的構建。

③ 網路暴力的危害與應對方法

網路暴力防治對策

(一)推行網路實名制

網路實名制並非一個新興概念,事實上,早已有國家提出並推行這一制度。當前國內的某些網站也開始嘗試自主實行實名制,然而卻頗受質疑。爭論的焦點歸納而言就是,個人信息的安保、民意反饋的限制、全面監管難度以及基層網吧對於上網身份核對把控的嚴格度。

第一是對於「網路實名制」的准確理解問題。有的人誤以為網路實名制就是必須在網路虛擬世界中應用真實姓名,而實際並非如此。這一想法應當歸屬於「前台實名」的種類,但應用更為廣泛的一種模式是「後台實名」,即網民可以自定義自身的網路虛擬世界用戶名,但是網路技術後台可以查閱到該用戶的真實姓名和身份信息,這與寫作中的筆名有所類似,但與其不同的是還附帶了技術和法律限制。這是為了保證個人信息的安全性,確保只有在合理合法手段的背景下,個人信息才能被查閱。

第二是民意反饋受限的問題。首先應該正視的一點是,真實的民意所向並不畏懼公開表達,實名制恰恰能夠預防藉由民意達到不法目的的情況出現。目前國內已有關於政府職能履行和官員貪腐的民意監管反饋渠道,但進一步完善來說,還可以建立非實名的網路舉報論壇,以保障輿論監督的質量和舉報主體的安全,這一構想無論是技術支持還是相關法規而言,都是可以實現的。第三,網路實名制的監管問題,就當前的技術水平而言,實現監管的難度並不大,譬如通過技術手段將上網門檻調整為實名制申請,否則無法進行瀏覽之外的網路活動。

(二)實施有效監督機制

對於網路暴力問題,有的學者錯估了其嚴重性,導致出現了一種當前立法已經足以應對網路暴力問題的論調。事實上,網路暴力的法律約束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解決方式也並不只局限在如何進行暴力發生後的救濟。而是應當建成一套完善的預防網路暴力、控制其暴力行為和暴力行為後救濟的法律體系。由此縱觀當前的國內立法,不難發現,絕大部分的落腳點都在於暴力行為後救濟上,對於預防和控制的法規設置尚屬空白。解決問題的最優模式應當是進行足夠的預防和事態控制,而非在發生後進行補救。

(三)加強網路道德教育

不得不承認,網路暴力的預防離不開公民道德培養。網路暴力的產生來源一般是心理問題,常常是日常生活中的消極情緒累積而導致的。因此,必須要開展道德,特別是網路道德的針對性教育,全面提升我國公民素質水平。

第一,必須要打造符合科學的網路道德教育體系,網路道德教育不是機械化的生搬硬套道德理念,而是應當結合網路實際現狀和社會環境,進行針對性的道德評判,以建立較為科學合理的網路道德教育體系。

第二,綜合社會各界力量,推行全面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不能脫離社會實際存在,因此,社會必須要形成較為良好的道德風尚,進一步形成良好的網路法制環境和道德氛圍,助力網路道德教育。

第三,打造網路教育社區。網路虛擬世界是一把雙刃劍,網路暴力的本質就是一種個人依附於群體進行情緒宣洩的後果,消極情緒的集合會帶來難以想像的破壞效果,因此,個體乃至群體的理性意識提升是對於網路暴力進行預防和控制的重要手段。這對於網民自身而言,也是大有裨益的。

④ 如果遭遇網路暴力該如何調節情緒

網路暴力,好處是不會傷筋動骨,不會對你造成肉體傷害,壞處就是真氣人。所以遇到網路暴力,對自己而言,要做好心理建設,做到一笑置之,把那些鍵盤俠當空氣就好,犯不著和傻子爭論。

現在網路氛圍並不好,部分人戾氣很重, 我的看法是網上遇到不同觀點的言論,不必反駁,不理就完事了,該怎麼樣就怎麼樣,不然有可能被追著爭論,動輒幾十個回復,甚至演變成罵戰,不管輸贏,到最後心裡肯定不舒服的。

⑤ 四川確診女孩信息泄露引發網路暴力,信息泄露和網路暴力是否都該引起重視

四川確診女孩信息泄露引發網路暴力,信息泄露和網路暴力都應該引起重視,因為個人信息泄露之後極有可能會給當事人和當事人的家人帶來危險,網路暴力對於當事人來說也是一種巨大的傷害,這種傷害會伴隨當事人一生,我們要做個理智的網民,不用鍵盤去攻擊他人。

這條微博一公布在網上就有許多網友看到了,大家對這個感染者並不友善,紛紛怪她感染了還到處跑,於是大家都在網路上謾罵這個被感染的女孩子,這些網路暴力對這位女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傷害。之後警方將公布他人信息的王某抓獲了,因為他嚴重侵犯了他人的隱私權,警方對於這個人已經進行了行政處罰。

小編覺得我們任何一個人都不應該成為網暴的施暴者,只會在鍵盤上面罵人的人是特別無能的人,這樣的人只會用鍵盤去傷害他人,卻不知道怎麼去顧及別人的感受。小編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夠理智的去看待網上的事情,不要被別人牽著走,不要去網暴別人。

⑥ 網路暴力的產生根源

網路暴力根源很多,一有網民的匿名性,網路上缺乏制度和道德約束,二有一些網民的素質原因,三有社會的不公,四有法治與精神文明建設滯後等等。
中國網路暴民的出現,與中國網民年輕化、網路的商業化運作以及中國民主環境都有極大的關聯。根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2008年7月公布的第22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情況統計報告》顯示,我國68.6%的網民為30歲以下的年輕人。而這一特徵在中國網路發展的十一年中不曾變過,18歲以下以及18~24歲之間的網民比例呈上升趨勢。網民年輕化,是網路暴力突現的直接原因。這些年輕的網民,較年長的人來說,血氣方剛,充滿激情沖勁十足,但也容易沖動,容易被激怒,容易放縱自己。主帖事件在網路上一發布,他們就會迫不及待地用鍵盤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立場,顯出不滿與憤怒。而這些憤怒的個體在網路上非常容易結合成一個觀點一致的暫時群體,然後他們以群體的身份,以「正義」名義對當事人進行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追討與打擊。他們以為自己正在伸張正義,卻忽略了自己給別人帶來的過度傷害。而且年紀也決定了他們的思想認識水平及對事物認識的深度。他們既容易受群體情緒的影響,也容易受到表面信息的左右,急於對一件事情下是非判斷,而無法迅速看清事件背後的復雜關系與原因。這種年輕的沖動與無知,很容易認同並實施以暴治暴的網路暴力。
網路本身的特性又比傳統的媒體或是言論平台更能容納這種年輕的沖動與無知。正如一位網路編輯所說,「網路暴民」這個詞並不新鮮,其實「平媒暴民」已經存在很多年了。只不過「網路暴民」由於其發言成本低、聯合成本低、殺傷半徑大而更顯威力罷了。③不僅如此,網路的虛擬性,使得參與者每個人都可以隱瞞或編造自己的身份,而這種身份匿性又使得現實生活中本該遵守的規范和約束都失去了應有的約束力。這對於自律性不強、容易沖動與放縱的年輕網民來說,無疑是一個自由的天堂。
同時,網路的商業性運作,有時更利用了年輕網民的沖動與無知,對這些網路暴力事件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雖然我們不排除一些發帖者通過極端語言炒作自己或是故意以此進行有目的的打擊與報復,但是更不能忽視的是,網路媒體在其商業化的運作中,為了在市場競爭中搶佔先機,故意自編自演相關事件或是放任網路暴行蔓延。為了追求點擊率,網路媒體一向著力於策劃議題,越有爭議性越有「創意」。他們貫用吸引眼球的大圖片、驚心動魄的大標題,以及誇張的細節故事,來對新聞事件進行炒作。如「史上最毒後媽」事件,發布的帖中就稱被虐女童被後媽「打得口吐鮮血,背部六塊脊椎骨基本被打斷」,配發的圖片也是血淋淋的。經各大論壇轉帖後,標題已升級為《史上最惡毒的後媽暴打六歲女兒》。血淋淋的圖片和聳人聽聞的標題成為網路挑動網民神經興奮點的重要手段。後來事件證實六歲女孩吐血只是患病所致而非後母所為。未經核實的新聞就加以大肆報道,很難說不是網路媒體的炒作。而當初「虐貓事件」在貓撲論壇發布後就立即引起了軒然大波,而該版版主在對帖子過濾時卻刪除了一些冷靜分析的帖子,而保留了無理謾罵的帖子。④年輕的沖動與激情,在這里,成為了網路運營商家獲利的資本。
年輕網民暴行之所以會在網路上彰顯,之所以會被商家利用,更深層的原因在於中國社會當中民眾自由表達渠道的缺失。從這些網路暴民身上,我們很容易看到民主意識、法律意識的缺乏。他們缺少必要的民主生活訓練,也缺少有效的自由表達空間或是渠道。比如在基層自治上、在選民與代表的溝通上,在傳統媒體上都沒有多少表達權。網路的出現,立刻成為民眾追捧意見表達的自由空間。缺乏民主修養的中國民眾還沒學會如何自由表達,卻已經賓士在了信息高速公路,其暴力行為完全在情理之中。這只能怪我們沒能提供更多的表達渠道,沒有在網路以外建設更多的表達機制,迫使網路承擔了更多的表達任務。⑤而網路在中國的發展,承載著民眾「自由表達空間」的期待,但真正能形成公眾輿論並通過社會信息溝通以及政府決策起作用的成就感並不多。絕大多數網路上的言論與意見沒有被足夠重視,於是民眾反而在這種公共表達空間中累積了更多的憤懣。於是依仗「馬甲」在身,看不慣的聽不慣的開口就罵,網路暴力也就不可避免了。
另外,我們的社會仍處於一個相對復雜的轉型期。經濟上的貧富懸殊、社會各階層的利益失調,文化上的「眾神狂歡」,加上社會上得腐敗現象時有發生以及全球化帶來的劇烈震盪,都使得觀念碰撞、輿論多元成為當代社會的種必然趨勢。在這種社會環境下,網路這個匿名的、開放的、管理制度相對寬松的虛擬空間不免成為網民發泄情緒的最好管道。

⑦ 為什麼網路暴力越來越嚴重了

因為進行網路暴力的人覺得這樣成本很低,而現實中暴力成本很高。他們內心的罪惡就因為覺得沒人認識自己,別人要找不到他,而瘋狂生長。當然生長到一定程度會不會在現實生活中體現,就不好說了。但是那些判斷力不強,那些青少年三觀還正在形成的人,就一定會最後把這個暴力轉化到生活中

閱讀全文

與網路暴力如何引起重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手機young網路認證 瀏覽:905
網路日誌app哪個好用 瀏覽:621
手機6g網路版 瀏覽:523
網路營銷方法是什麼 瀏覽:570
怎樣連接電話移動網路 瀏覽:61
移動網路流量共享怎麼設置 瀏覽:667
電腦顯示有網路連接但是沒網 瀏覽:472
怎樣打開電腦里的無線網路 瀏覽:220
15字宣傳語網路安全 瀏覽:785
寬頻無線網路多少錢 瀏覽:441
wifi連上了顯示網路超時怎麼辦 瀏覽:402
黑莓網路無法連接電腦連接不上 瀏覽:725
移動網路提示1302是怎麼回事 瀏覽:102
路由器的後面哪個是代表網路名 瀏覽:544
沒有網路的wifi怎麼橋接 瀏覽:464
有線無線網路么區別 瀏覽:693
網路貨運投資哪些公司好 瀏覽:435
怎麼可以讓電腦不會出現網路 瀏覽:85
網路安全不得發表不正當言論 瀏覽:599
把網路密碼改了怎麼辦 瀏覽:301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