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網路暴力非常可怕,怎麼才能打擊網路暴力呢
打擊網路暴力是一個需要多方面努力的事情。首先就要娛樂圈規范化。營造好的氛圍,越來越多輿論指向娛樂圈,很大的問題是娛樂圈的問題。近年來從范冰冰偷稅漏稅、高以翔追我吧安全事故、肖戰事件都可以窺見娛樂圈的問題。
同時,圈裡人群自身也要多注意,現在法律不夠完善,實施網路暴力的人很難付出代價,唯一避免遭受網路暴力的、一勞永逸的辦法就是:在網上斷絕陌生人和你接觸的機會。比如把博客的評論許可權設為「僅向好友開放」而不是「公開」,比如不公開自己的照片,不建設自己的貼吧等等!
網路實名制我覺得也是可以抵抗網路暴力的方法。但我認為這是一把危險的雙刃劍。這可以讓某些嘴巴不幹凈的人心生畏懼不敢隨意帶節奏,但這又好像更加加重了危險。判斷違規都是靠人去判斷的,有些敏感話題意見相左的太嚴重了。
Ⅱ 怎樣預防網路色情
那麼,青少年應該怎樣防範網路色情的毒害呢?我們認為,整個社會應該共同行動起來,旗幟鮮明地對網路色情進行堅決的打擊與取締。具體做法如下:
政府職能部門要加強對網路色情的監督與打擊的力度
與對傳統的紙質、音像方面的色情製品的打擊相比,政府職能部門對網路色情的打擊力度明顯不足。這種情況,一方面與政府職能部門對網路色情危害性的認識不足有關,另一方面也與前面提到的網路監管困難有關。政府職能部門一定要把監督與打擊網路色情作為一項長期的工作來抓,對色情製造、傳播團伙及個人進行嚴厲的懲罰。
整個社會必須聯合起來,共同打擊網路色情
打擊網路色情決不僅僅是政府職能部門與法律的事情,它和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網路色情的跨時空特點可能使得各級政府職能部門顧此失彼,窮於應付。因此,要發揮整個社會的力量,尤其是依靠廣大網民的力量。政府職能部門可以設置各種舉報電話或網站,方便網民對色情網站或網頁進行舉報。對舉報的色情網站或網頁給予堅決的封堵、查處,對經營色情網站或網頁的團伙或個人進行堅決的打擊。總之,整個社會都應該高度重視網路色情的嚴重危害性,建立多渠道的網路犯罪報案系統,完善網路行為的監管機制,營造一個使網路色情無處容身的健康的網路世界。
青少年網民應自覺抵制網路色情的誘惑
網路色情的製造者、傳播者固然可惡,應受到嚴厲懲罰,但眾多網民尤其是青少年網民對網路色情信息、色情服務的狂熱追逐就說明了青少年網民自身素質的低下了。
2001年11月22日團中央、教育部等單位聯合向社會發布了《全國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公約明確提出了「五要五不」:要善於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要增強自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要維護網路安全,不破壞網路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作為新時期的青少年,要自覺遵守「網路文明公約」,不斷加強自身素質的培養,形成良好的上網習慣,堅決抵制網路色情的誘惑。
家庭要負起監督的責任
一些父母對子女缺乏必要的監督是導致他們子女沉溺在色情網路的一個重要原因。沒有出事前對孩子在網路上從事些什麼活動一概不知或知之甚少,一旦出事,才發現孩子經常在網上的所作所為。父母一定要對孩子的上網行為進行監督與引導,忙於工作或對網路不了解不能作為缺乏對孩子進行監督的借口。對待孩子的上網行為不能放任自流,適當的監督和了解,談心,觀察,必要的檢查應該是家庭、父母的責任。
總之,抵制網路色情,為青少年提供一個良好的、健康的網路環境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需要依靠社會各方面共同的努力,僅靠單一的力量是難以取得成效的。
Ⅲ 您最痛恨哪些網上不良行為怎麼樣才能有效的杜絕30-50字
對於那些不良網路行為,有關部門應該強力監控,加大打擊力度,同時完善此方面的法律法規,杜絕不良信息的傳播。其次,作為一個合格的網民,應提高自控能力和防範意識,自動抵制、拒絕不良信息。
Ⅳ 怎樣防範網路不道德行為 詳細�0�3
計算機網路的出現, 使人們在獲取和傳遞信息時, 又多了 一種選擇, 而且是一種能夠提供空前「自 由化」 的選擇, 它使信息的傳播速度、 質量與范圍在時間和空間上有了 質的飛躍, 從而使人們的許多夢想變成了 現實。 但是,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對立的統一體, 尤其是對於正在發展中的新事物來說, 更是如此。 計算機網路也不例外。 人們在享受著網路傳輸帶給我們便利的同時, 也對日 露端倪的網路負面影響愈發擔憂。 這就是我們必須正視了 一個全新的課題――網路道德。網路世界的道德問題一, 自 由性與社會責任的弱化。 網路世界中, 人們擺脫了 傳統社會的管理和 控制, 進入了 一個徹底「自由」 和 「民主」 的天地。 網民很容易忘掉自 己的社會角色和社會責任, 做一些平時不可能做的明顯不道德的甚至違法的事情。二, 開放性與道德沖突。 在網路社會, 信息傳播打破了 國家和地區的界限, 但是信息的內容仍帶有國家和地區的特徵。 在信息交換過程中, 不同文化之間的道德沖突對各國意識形態的影響很大。三, 非人性化與道德冷漠。 網上交流, 人們感受不到對方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的反應, 忽略了 對方的感情需要。 另外, 人們終日 與電腦終端打交道, 極易患「網際網路綜合症」 。四, 虛擬性與計算機犯罪。 網路是由圖文音像構成的虛擬世界, 在這里人們的身 份、 行為方式、 行為目 標等都可以被隱匿和篡改。 計算機犯罪也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防範網路不道德行為首先, 加強青少年網路教育。 青少年是網路時代的主力軍, 是未來網路文明的締造者。 這種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 需要家庭的配合及各級各類學校等組織的共同努力。 針對青少年所處的特殊年齡階段、 特定的心理和生理特點, 可以將枯燥的說教寓於生動活潑、 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形式中, 積極引導青少年正確使用網路, 正確認識自 我, 擺正自 我的位置。 盡管網路能給青少年以自 信, 幫助其樹立自 主、 獨立的意識, 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已找到了 認識自 我的正確途經, 相反, 網路還可能誤導青少年對自 我的正確認識。 家庭和社會有責任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自 我觀, 使他們清醒地了 解現實, 了 解自 我, 走出封閉的虛幻社會, 拋棄個人主義、 利己主義, 樹立集體主義價值觀, 將自 己的人生價值定位於為社會多做貢獻。 同時政府和社會應大力構建網路主流文化, 純凈社會環境, 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 塑造網上精神家園。構建網路主流文化, 牢牢把握青少年網路教育這塊主陣地, 廣泛進行法制宣傳和教育, 使青少年從事網路行為時知法、 懂法、 守法, 也是時代賦予的重任。其次, 加強對網路安全技術的研究開發, 提高網路安全防範水平。 網路犯罪是一種技術犯罪, 要有足夠的技術手段才能防範、 制止。 信息安全技術是實現網路信息安全的重要保障, 要提高網路信息安全水平, 必須以較好的安全技術為支撐。 這就需要加快網路安全技術和安全設備的研究開發, 國家應考慮增加在這方面的投入。對重要部門信息網應考慮加強技術安全防範, 開發網路安全技術。 應鼓勵企業加強自 我保護, 防範網路犯罪侵害。 網路安全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在一個地方如何實現安全和如何保證必要的自 由度總會存在著矛盾。 網路安全措施的配置要兼顧網路的便捷性與公眾必要合理的自 由度, 這更有賴於信息安全技術的全面提高。第三, 建立健全的網路法律體系。 單純從技術角度不能長遠、 全面地規范、 保障網路安全。 而且, 防範技術的增強可能會激發某些具有獵奇心態的人在網路犯罪方面的挑戰興趣。 因此, 從根本上對網路犯罪進行防範與干預, 還是要依靠法律的威嚴。 對青少年網路犯罪的懲處, 我國現行刑法典由於規定的罪名比較單一, 且范圍偏窄, 不利於打擊網路犯罪。 鑒於當前網路犯罪的現狀, 應當適當增加網路犯罪罪名, 並將一些對國計民生危害嚴重的行為擴大到刑法調節的范疇。 在完善現行刑法的同時, 考慮到網路犯罪與傳統類型犯罪相比存在諸多獨特之處, 待時機成熟, 我國應參照發達國家立法上的經驗, 將網路犯罪的防範與懲處制定為一部單行刑法,以 全面規范網 絡犯罪行為 , 避免刑 事司 法真空的 存在以 及司 法困 惑的 出現。創造一個安全的網路空間, 這是人類的共同心願。 我相信, 技術法律於道德的攜手,必將使網路更美好!
Ⅳ 如何應對網路安全的挑戰
以電子商務為重點的互聯網經濟正在受到網路安全的嚴重挑戰。
由於互聯網的普及,以及電子商務的高速發展,用戶的消費習慣漸漸從線下轉移到線上,網路購物、網上支付等已經成為很多網友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伴隨而來的網路安全等問題也日益凸顯,在2012年3·15投訴量排行榜中網路購物投訴最多。一系列釣魚網站、網購木馬、手機病毒等泛濫,網路信息安全問題成為互聯網的重災區。
網路身份安全形勢嚴峻
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已成爆發之勢,網站和網民數量都呈現幾何數增長。其它應用如電子商務方面也異軍突起,僅支付寶在今年「光棍節」一天交易額就達到191億元。
但與此同時,網路空間的安全形勢也日益嚴峻。一方面,伴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仿冒金融機構、大型購物網站的網路釣魚猛增;另一方面,網站被掛馬、被篡改和被入侵等事件頻繁發生。有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11月中國反釣魚網站聯盟認定的釣魚網站達到2.4萬多個,我國商業類、政府類網站被掛馬和被篡改數量也非常多。這些違法犯罪活動造成的損失也非常嚴重。
公開數據顯示,過去一年,網路犯罪使全球個人用戶蒙受直接經濟損失1100億美元,在中國過去一年中,估計網路犯罪的受害人數超過2.57億人,直接經濟損失2890億元。
據奇虎360副總裁石曉虹透露,根據360安全中心發布的《2012上半年中國互聯網安全報告》顯示,2012年上半年,360安全中心共截獲新增釣魚網站350149家,已經達到去年全年截獲新增釣魚網站總量的75%,攔截釣魚網站訪問量更是高達21.7億次,比去年全年攔截量還高2000萬。從2012年各月的統計數據看,釣魚網站已經超過掛馬網站,其中身份欺詐是釣魚網站最突出的特徵。
網路犯罪的招數也在不斷升級。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院陳寶國博士指出,由於跨境黑客攻擊和新產品、新技術、新應用的出現,我國信息安全正面臨著新的挑戰和威脅。
他認為,在當前階段互聯網的威脅特徵主要有四個:一、釣魚網站取代木馬,成為主要手段。釣魚網站仿造銀行網站、搜索網站等獲取用戶關注,從而獲取用戶信息;二、網購木馬呈現增長趨勢。隨著電子商務數量的增長,網購木馬也增多,有的木馬甚至會仿造網上銀行的安全控制項的形式要求用戶安裝從而盜取用戶銀行賬戶的資金;三、電腦病毒製造者向智能手機安卓系統平台轉移。安卓平台是開放的平台,安卓手機用戶可以在網路上任意下載,也由於手機存在大量用戶隱私信息,更容易成為病毒製造者的目標;四、社會化媒體成為詐騙傳播新寵。社交媒體如SNS網站等由於是真實身份交友網站,方便網路詐騙者向熟人開刀。
網路信息安全難以治理
有業內人士認為,網路信息安全問題是互聯網時代的一塊頑疾,也是影響互聯網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重要障礙。在治理上出現的新挑戰不斷涌現,行政監管難、法律體系不完備等硬傷非常明顯。而且在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智能終端更加普及、我國互聯網經濟短期大發展的背景下,網路信息安全形勢更加嚴峻。
隨著移動3G網路的發展和普及,平板手機和平板電腦技術的不斷改善,網路終端開始由單一的PC終端向手機終端和平板終端轉移。用戶可以隨時隨地上網,這種趨勢不僅拓展了用戶使用網路的空間,還增加了用戶使用網路的時間。
在陳寶國看來,智能終端的發展也伴隨著一系列問題的產生,比如行動電話竊聽、移動應用攜帶惡意廣告等。網路安全問題不僅僅存在於電腦,也延伸到手機方面。
據統計,我國網站數量超過250萬個,網民數量已經達到5.38億。除了數量龐大,還因為互聯網的樹狀信息傳播模式,海量的信息在網路上任意傳播,互聯網領域也涉及到金融、海關、能源等方面,行政監管無法深入到網路的每個角落,也無法做到有效遏制計算機病毒、網路攻擊、垃圾郵件、系統漏洞、網路竊密、虛假有害信息和網路違法犯罪等問題。
中國電子商務調解中心主任梅敏認為,我國的互聯網發展只有幾十年的歷史,新興犯罪技巧和犯罪方法不斷涌現,在治理互聯網犯罪方面法律還存在著較大空白。當用戶權利受到侵害時,由於網上交易的虛擬性,沒有實質性的證據和證人,給公安機關的立案和司法機關的審判都帶來了很大的難度。用戶權利雖然受到侵害,苦於沒有清晰的法律界定和充足的證據,也只能不了了之。
維護網路安全要多措並舉
為了有效杜絕一些網路欺詐問題,12月20日,中國電子認證服務產業聯盟工作年會暨網站可信任服務試點啟動。工信部信息安全協調司副司長歐陽武表示,組織認證產業聯盟,著手網站可信驗證准備,旨在打造統一權威的網站可信標識,通過必要的技術手段防止網站可信標識的冒用。
網站認證是指第三方權威機構如CA機構對互聯網網站進行的網站身份及相關信息認證。根據認證內容及認證方式的不同,網站認證分為官網認證、安全認證、資質認證、行業認證等等,認證目標為向最終用戶展示網站經過權威機構認證,具有相應認證資質,以提高用戶對網站的信用感。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安全協調司副司長歐陽武介紹,目前已經有多家機構開展了可信網站、誠信網站等認證活動,覆蓋了全國約13%的網站。但是總體來講,網站可信認證服務市場還比較混亂,認證方法沒有統一的標准和規范,有些認證服務無法保證其認證結果的可靠性,如郭美美的紅十字會的身份,網民面對各式各樣的認證標識無所適從。因此,需要有國家權威部門站出來,統一組織協調網路可信認證相關工作。
不過,一些業內人士強調,實行網站權威認證僅是一個措施,正像產品質量認證一樣,有認證,並不能解決市場上的假冒偽劣,還需要法律的完備、監管的科學到位及處罰力度的加大等等。對於網路安全也一樣,國家和相關部門必須制定和完善相應法律法規,採取更加嚴厲的措施打擊網路違法犯罪行為,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我國網民的信息和我國互聯網經濟的發展。
Ⅵ 如何打擊網路謠言
治理網路謠言什麼解決方法?
1、加強主流文化建設。倡導政府誠信行政,誠信開展公共服務;要求政府官員說實話,說真話。用正氣壓倒邪氣,用實實在在的言行粉碎一個個的謠言。時間長了,造謠者沒有市場,謠言也就沒人相信。
2、提高政府公信力。及時發布政府及公共事務、突發事件信息,用正確的信息抵制謠言。
3、完善公民網路行為法律制度。在網路謠言被發展到網路「核武器」的時代,以保護公民言論自由的前提下,釐清言論自由與造謠中傷的界限、言論自由與侵犯他人隱私的界限、虛擬空間與現實生活法律責任的界限,完善法律對網路謠言民事、行政、刑事等配套的規范,非常必要,非常緊迫。
4、加強互聯網技術應用管理創新。互聯網技術領域要加快開發創新力度,建立網路謠言監測形成機制、篩選確認制度、破壞評估制度、整合相關職能機構調查處理制度、處理後反饋制度,形成及時發現網路謠言、及時處置網路謠言、及時辟謠機制,對網路謠言內容本身及時正本清源,對網路謠言的發布者、傳播者的處理及時公布於眾,接受社會監督。要加強對網站的管理創新,完善網站行業自律制度,提高網站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提高網站識別、管理、懲戒網路謠言的能力和水平,在網民中開展誠信發言、抵制謠言等互動活動。
5、深入開展公民道德建設。在社會轉軌時期,深入開展社會主義公民道德建設,全面提升公民素養,強化公民的責任意識、擔當意識、自律意識,尤為重要。凈化官風、淳樸民風,從我做起,人人自律,才能從根本上抵制、防控網路謠言的泛濫。
治理網路謠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大家嚴格約束自己的網路行為,並長期堅持下去。
Ⅶ 如何防範網路犯罪
1. 注重對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自我,認識社會,樹立正確的人生方向,追求目標,增強大學生的公德意識。
2. 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針對大學生心理發展不夠成熟的特點,學校要有意識地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開設心理咨詢服務。幫助大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當前尤為重要的是:A) 引導大學生控制情緒,增強社會應變力,學會處理現實與願望的矛盾,學會自我調試,做事前理智思考。B) 注意引導大學生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大學生要放棄自卑心理,充滿信心地對待生活,能夠接納他人,使自己的心理處於輕松愉快之中。C) 注意引導大學生正確處理戀愛與性問題,指導大學生以嚴肅的態度對待愛情,正視戀愛關系,保持穩定的情緒及健康的心理。
3. 強化各方面教育,特別是法制教育,增強大學生法律意識,大學生應具備多種能力
學校要進行全面教育,針對大學生中許多人不知法、不懂法、有的甚至是法盲的現象,我們強調要強化法制教育,使大學生知法、懂法、守法,指導大學生正確理解權利與義務的關系,在履行義務的前提下,合法行使自己的權利,幫助大學生形成依法辦事、同違反憲法、法律以及破壞我果法制的行為斗爭的思想意識。
4 加強校園內的內部管理,及社會各部門的共同教育,共同管理
預防犯罪首先必須保證良好的校園生活環境,保證校園是一個學習知識的場所,切實抵制社會不良文化的進入。學校要關心學生的生活,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各項困難。對大學生的培養與教育,不單是學校的事,社會個部門也都負有重大責任
Ⅷ 對於打擊網路暴力行為你有什麼建議
網路暴力是必須要譴責的。它應該是一種藉助網路輿論的力量,對他人進行肆意人身攻擊的狂熱行為。這種行為有以下特點。第一,明顯的暴力傾向。參與這種行為的人,往往以一種高昂的鬥志、飽滿的情緒以及極高的熱情對一個事件進行鞭策、駁斥,顯現出一種偏激的極左的傾向。第二,明顯的攻擊性。這種行為本身絕對不是以一種理性的就事論事的姿態出現在當事人的面前,而是以一種來勢洶洶的氣勢面對當事人,大有非一棒子打死方收兵回營的決心。第三,以一種「執法者」的形象出現。他們一般並不希望使用法律的手段來解決他們關注的問題,而是以自己的道德標准對當事人的行為給予是非對錯的評判,進而把他們個人的處罰意願強加在當事人身上。第四,對當事人進行非法的傷害。一個法制的社會里,任何除了合法的執法機構之外的團體或者個人,都沒有執法的權利。那麼,當網路暴力中的個人對當事人進行任何形式的處罰時,就構成了實際意義上的違法行為。在這種情形之下,當事人往往是非常無辜的。這種暴力行為對整個社會以及個人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我們不排除其做為一種輿論形式對社會現象的監督作用。但是,動輒就發起網路群眾運動對一些所謂的 「丑惡現象」的集體抨擊,勢必導致更嚴重的後果。昨天晚上在網上突然有小道消息稱,「張斌事件」的當事人「自殺身亡」。雖然後來被證實是虛假傳說,但這足以給人們一個警示,如果任由這種暴力形式發展下去,那麼,終有一天,會鬧出人命來。而更嚴重的後果,可能會讓人始料不及。
Ⅸ 如何打擊預防網路犯罪
最新《刑法修正案九》於2016年11月1日正式實行,為打擊和遏制網路犯罪,刑法修正案九細化規定:規定了利用信息網路實施犯罪行為的細則;規定編造、傳播虛假信息的行為構成犯罪;關於網路信息犯罪舉證難的,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具體條文如下 :
一、規定了利用信息網路實施犯罪行為的細則
《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條之一 利用信息網路實施下列行為之一,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一)設立用於實施詐騙、傳授犯罪方法、製作或者銷售違禁物品、管制物品等違法犯罪活動的網站、通訊群組的;
(二)發布有關製作或者銷售毒品、槍支、淫穢物品等違禁物品、管制物品或者其他違法犯罪信息的;
(三)為實施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發布信息的。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有前兩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二百八十七條之二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路實施犯罪,為其犯罪提供互聯網接入、伺服器託管、網路存儲、通訊傳輸等技術支持,或者提供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有前兩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二、編造、傳播虛假信息的行為構成犯罪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之一第二款: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網路犯罪舉證難可由公安機關協助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三款: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Ⅹ 如何打擊詐騙行為
要想打擊各種詐騙行為,就一定要出台相關的法律法規,讓那些詐騙的人受到嚴厲的處罰,讓那些詐騙的人不敢在詐騙第2次,要讓詐騙的行為所得到的回報遠遠小於他所受到的懲罰,只有這樣才能減少詐騙行為,打擊詐騙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