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促進大學生健康的行為
每天堅持跑步,最佳時間為早晨或者傍晚。多閱讀(任何類型的雜書),多參加社會實踐,或者多打工,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多掌握一些實用的最新的技術能力,多考一些實用的證書,多鍛煉英語的讀說寫聽的能力,多交些朋友,多培養自己的愛好。
Ⅱ 大學生應如何培養健康的網路心理1000論文
所以自己多去看一些參考文獻,針對於網路心理或者是大學生健康教育這些關鍵詞去搜索相應的學術期刊論文進行查看,然後再對他們的分析研究結論進行總結分析。自己在根據相映的數據去進行一定的研究。
Ⅲ 大學生如何利用網路.養成科學.文明.健康上網的習慣
每天規定時間,規定內容,做個計劃,只要養成習慣了 就好了
Ⅳ 如何培養大學生健康的網路心理
一、父母應該做好大學生的家庭教育工作
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消除大學生網路心理問題的過程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這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因此,家長在消除大學生網路心理問題的過程中應該採取積極的行動。
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家庭教育要注意對孩子的精神關懷
95%的大學生是一個遠程教育,因為家距離因素,結合大學生已經成人行列,所以一些家長沒有照顧孩子和教育的大學生。往往在孩子沉迷於互聯網最初並沒有發現,當孩子瘋狂地迷上網路只是檢測,然後說服孩子,在幾次勸說失敗後便開始厲聲呵責,甚至打罵,這樣也只能作為一種反應。
在網路時代,家庭教育更應該關注孩子心理健康的發展。父母應積極與子女溝通交流,提高對子女的精神關懷水平,積極了解子女的內心世界,給予子女精神關懷。
父母應該經常與孩子談論他們感興趣的是什麼,參與活動,有益於他們的身心健康,而且經常帶他們的孩子出去度假,以消除它們之間的差距,滿足愛孩子的精神需求,減少上網的慾望。
父母不僅要正確認識網路,還要正確使用網路,為孩子樹立榜樣。家長良好的網路道德素質是兒童網路道德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資源。
父母的言傳身教是孩子家庭教育最基本的方法。因此,家長應該正確使用網路,樹立健康的網路心理。家長不應該瀏覽色情網站,不登錄非法網站,不傳播不良信息或散布謠言,不應該在互聯網上隨意攻擊、貶低他人,不應該沉迷於互聯網,線上線下人格一致。
通過這些例子來教育孩子,用自己正確的網路道德來激發孩子正確的網路道德,從而培養孩子健康的網路心理。
二、學校加強對大學生網路心理健康的培訓
1、高校要為大學生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校園文化對於豐富大學生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十分必要的。構建集文化、娛樂、體育為一體的校園文化,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從而提高大學生的文化品位,增強他們抵禦網路負面影響的能力。
同時,加強綜合管理的俱樂部,以社區為載體,開展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培養大學生的參與意識,讓他們在各種各樣的社區活動,這樣不僅可以激發他們的興趣,並能在團隊活動中讓他們覺得在現實世界中人與人之間的快樂,它會自動減少訪問通過網路來滿足的行為。
2、全面加強大學生網路心理健康教育軟硬體設施建設
網路心理健康教育的硬體主要是指計算機、校園網等,學校周圍網吧林立,也為大學生經常外出上網提供了條件。因此,我認為大學首先應該對機房設施做相應的調整。
首先,他們應該增加投資,增加計算機的數量和網路速度。
其次,應該建立一個高效的校園網路,使學生可以在校園的所有地方接入互聯網,除了教室。
這樣既能滿足大學生上網學習和娛樂的心理需求,又能通過校園網的管理過濾掉不良信息。建立心理教育教學網站,開發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軟體,加強對網路信息的管理,為網路心理健康創造良好的硬體環境。
三、社會各界為大學生創造良好的網路環境
良好的網路環境可以培養良好的人格。因此,要保證大學生網路心理的健康發展,還需要社會各力量的共同關注和積極配合,營造良好的網路環境。社會方面:
1、加強和改進網路管理,優化網路環境
首先政府應該完善網路法律法規,加強宣傳,讓網民不僅知道網路法律法規的存在,更重要的是讓他們知道違反這些法律法規的嚴重後果。
其次,行政部門還應建立網吧業主教育網,並實施網吧網路注冊制度。這樣,行政部門就可以定期通過網路對網吧老闆進行教育,加強監督,為網路凈化創造條件。
最後,網路管理部門在互聯網上傳播先進文化和優秀的傳統文化,緩解沖突的各種信息,影響大學生的價值觀的原始認知偏差造成的一系列影響,只有在先進文化和優秀的文化高地佔領網路文化,使大學生獲得健康的網路文化,並創建一個大學生心理健康網路。
2、網吧經營者積極配合,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一些高校周邊的網吧數量眾多,為大學生上網提供了便利,對大學生上網起到了增加壓力的作用,因此,要解決大學生的網路心理問題也需要網吧老闆的積極配合。我認為網吧老闆應該做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網吧經營者應定期對網吧的電腦進行殺毒,以避免電腦中的病毒和受不良信息的入侵,對大學生心理造成不良心理影響。
其次,網吧老闆可以考慮取消24小時營業制度,只在早上7點到晚上11點營業。這樣一方面可以避免大學生放棄晚上休息的時間而通宵上網,另一方面也可以對網吧電腦起到維護作用,延長電腦的壽命。
最後,我不認為零食應該在網吧出售。畢竟網吧是一個娛樂的地方。把零食和食物放在一起是不健康的,這也為大學生在成長期間上網提供了條件。
四、大學生積極開展自我教育
要解決大學生的網路心理問題,僅從以上三個方面做是不夠的。畢竟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外因只是條件。因此,要解決大學生的網路心理問題,大學生的自我教育和積極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1、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明確的理想目標
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有利於大學生選擇和接收互聯網上的復雜信息,學會用科學的手段對信息進行篩選,提高自身抵禦不良信息污染的能力,使自己成為互聯網的驅動者。
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有助於大學生明確自己的目標。有了明確的目標,他們就會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這樣他們就能學會正確使用互聯網來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自覺避免網癮和網路心理問題。
2、大學生要辯證地認識網路,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
大學生要辯證地認識網路,認識到網路是一把雙刃劍。
一方面,我們應該看到網路給人類文明帶來了巨大的進步,這樣我們就可以學會利用網路中的積極因素,把網路作為獲取知識的便利和有效的途徑。
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看到互聯網對人們的負面影響。我們也應該看到一些人由於不正確使用網路而產生一系列的心理問題,以此來警告自己。
面對網路的大學生應該有一個強烈的自我控制能力,學會抵制各種不良誘惑的網路,積極了解科學方法的正確使用網路,積極接受學校的網路知識教育學習,並利用網路的積極因素抵制不良因素的影響。
隨著網路文化的成長和傳播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研究如何培養大學生健康的網路心理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俗話說:一根筷子輕輕折斷,十雙筷子卻緊緊地連在一起。
大學生網路心理健康的培養,需要全社會共同行動,相互配合。只有家庭、學校、社會和大學生個體才能積極配合行動改善大學生網路心理問題。沒有任何一方,很難達到最好的效果。
Ⅳ 大學生如何培養健康心理
1.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大學生已經慢慢開始走向成熟,平時要注重培養自己在這方面的意識,這是最基本的自我教育,同時還要加強心理衛生意識,了解有關方面的知識,必要時可以進行自我調節。
2.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建立健全的生活秩序,許多大學生都是第一次遠出上大學,對外面存在的誘惑不能很好的抵制,不顧及自己的身體狀況和生理節奏,都會導致不同程度的損傷,所以要科學合理的安排時間,做到有秩序,合理安排業余時間,做到張弛有度。
3.保持積極向上的生活狀態以及穩定健康的情緒,情緒至關重要,大部分的疾病都是有不好的情緒所引發,穩定而良好的情緒狀態,可以使自己心情舒暢,做起事情來也事半功倍。
4.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學會用包容的態度對待別人,和諧的人際關系可以增強自信感,減少心理上的壓力,從而達到心理平衡。
5.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至少現階段的一個小目標,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的充實美好,把注意力集中在小目標上,從而也就沒有心思去胡思亂想了。
6.學會適時的放鬆自己,自娛自樂,緩減心理壓力,使自己得到放鬆和休整。
Ⅵ 簡述健康網路的心理培養方式
摘要 塑造健全的人格,增強大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培養大學生健全的人格,是培養大學生健康網路心理的重要內容。首先,要培養大學生活潑開朗的性格特徵,使大...
Ⅶ 作為大學生如何培養健康心理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及其探索大學生處於人生的關鍵時期,如何引導大學生以積極的、正常的心理狀態去適應當前和發展的社會環境,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人們共同關注的問題。教育部指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勢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是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培養高素質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徑,
主要途徑有以下幾點:
1.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教育工作者運用心理學、教育學原理以及心理咨詢理論和技術對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影響,幫助他們化解心理矛盾、減少心理沖突、緩解心理壓力、優化心理素質,使受教育者的心態得以正常發展,保持良好的狀態,形成良好的個性和思想品質,促進人格的完善及人的全面發展。
2.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功能是促進和維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基本目標是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3.實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堅持點面結合的原則,不只是針對有心理障礙的學生,更多的是面向全體學生;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課堂教育與課外活動教育的結合和他人幫助教育與自我教育的結合。
4.培育自我價值感.良好的自我價值感是個體適應社會、緩解基本焦慮、發展完善的重要資源,因而自我價值感是心理健康的核心,通過培育大學生的自我價值感增進心理健康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從調節自我價值感與心理健康的中介變數——社會支持出發,在高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提出建立社會、學校、家庭、自我四個有效的支持系統以促進大學生自我價值感發展,從而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Ⅷ 如何加強大學生網路心理健康教育
一、提高教師的心理教育能力是搞好心理教育的關鍵
心理教育能不能落到實處,能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關鍵在於教師的心理教育能力。因此,必須提高教師的心理教育能力:
1、要增強教師的心理教育意識。充分認識心理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對心理教育要有濃厚的興趣、強烈的動機、正確的心理教育觀等。
2、要加強教師自我修養。在自覺學習心理學、教育學理論的同時,經常剖析自己,學會克制自己的感情,提高自控能力,以良好的心理素質去影響學生。
二、幫助學生掌握心理學知識和相關學科的知識,預防心理疾病
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離不開心理學知識和相關學科知識的掌握,系統地學習心理、衛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識,了解自身心理、生理等方面發展變化的規律與特點,學會心理保健的方法,自覺調節控制情緒,是促進大學生心理素質優化的重要措施。
三、建立健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務體系
1、開設心理輔導專題講座。可針對學生普遍性的問題進行專題心理輔導,講座要點面結合,以點帶面,即既對全體學生進行心理保健、心理衛生方面的專題教育,又對個別學生進行自我解脫教育,幫助他們消除焦慮、自卑、過敏、恐怖、沖動等心理。
2、建立學生心理檔案,進行個別心理輔導。即將學生的心理問題歷史或現狀記錄下來,存入檔案中,以便及時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個別心理健康教育,同時應將特殊的案例整理出來,以便對全體學生進行個案教育。
四、堅持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屬於育人的工作,二者存在內在的必然的聯系,但也存在著差異。心理健康教育側重於增進個人的身心健康,而思想政治教育側重培養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五、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創造良好的心理社會環境
營造文明健康的校園文化氛圍,是培養大學生健康心理的重要內容之一。校園文化是指發生在「校園」這一特定空間的文化形態,是指學校在教育過程中所形成的各種文化形態的總和,具體包括物態文化、制度文化、活動文化、心理文化等文化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