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安全 > 幼兒教師如何利用網路與家長溝通

幼兒教師如何利用網路與家長溝通

發布時間:2022-03-30 18:28:15

⑴ 幼兒教師如何有效與家長溝通

一、現代家長對幼兒教育的需求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家長對幼兒園教育的需求趨於多元化,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幼兒園應該有針對性地滿足幼兒家長的合理需求,不斷加強家園之間的有效溝通,促進幼兒健康和諧發展。

幼兒家長對幼兒園、教師的期望和要求主要包括:有科學的辦園思想、創新的教育理念、優秀的師資隊伍、良好的硬體設施、熱情周到的服務,並能經常聽取家長的意見、建議;關注幼兒的營養健康、情緒情感體驗;注重幼兒智力發展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以及教師對幼兒的日常照料能力、與家長溝通的能力、與同事合作的能力;等等。

二、教師與家長溝通的策略針對不同層次家長的教育需求,溝通方式因人而異。因此,教師應該拓展思維,靈活機動,游刃有餘地實現與家長的有效溝通。和家長交流溝通要遵循「十二字」原則,即「一視同仁、區別對待、真誠熱情」。

教師與家長交流溝通時,首先,匯報孩子近來的發展情況。多談孩子的優點和發展變化,談幼兒的缺點和不足時要婉轉、含蓄、淡化。其次,了解幼兒在家裡的情況及家長的教育方法,幫助家長分析查找存在問題的原因。最後,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和方法及家長需要配合的事項。

教師可通過多種途徑來實現與家長的有效溝通。比如遇到比較復雜的問題,可採取約談的形式;利用節假日進行新生入園前、期初、期末的定期家訪;對有特殊情況以及生病長時間不來園的幼兒隨機家訪;對於馬上需要解決的簡單問題,電話聯系是一種快捷的談話方法;還可以通過網路、書信、字條等形式表達感謝、祝福、希望等內容。

三、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技巧幼兒教師要講究與家長交流的方式和技巧,才能贏得家長的信任,家園工作才會更融洽、更和諧、更有序地開展。

教師與家長交流溝通要注意做到「八要八不要」:一要態度謙和,文明禮貌,不要盛氣凌人;二要坦誠相待,以平和平等的心態與家長推心置腹地交談,不要居高臨下,喋喋不休地數落家長或幼兒的過失;三要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不要炫耀自己;四要實事求是,不要誇大其詞;五要心中有數,不要隨意發揮;六要敢於擔當,不要推卸責任;七要一分為二,不要以點概面;八要留有餘地,不要主觀臆斷。

⑵ 幼兒園教師如何有效的與家長溝通

幼兒老師如何與家長有效溝通:
一、充分准備
老師與家長溝通的時間有限,為了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最好的溝通效果,在與家長溝通前,教師應該做好充分的准備,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妨列一個提綱,將需要溝通的問題寫出來,做好溝通的准備。
二、多途徑溝通
與家長溝通的方式很多,如果雙方都有時間,可以選擇面談。但有的家長工作繁忙,平時沒有多餘的時間,遇到這種情況老師可以採取簡訊、電話、聯系冊、郵件、QQ等方式與家長溝通。無論用什麼方式,最終目的都是盡快解決孩子教育方面的問題。
三、談話技巧

在與家長溝通時,要充分運用語言技巧。每個家長都覺得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所以在說到孩子時,千萬不要直接說孩子這不好那不好,這樣家長很難接受。最好分兩方面來說,先客觀的評價孩子的優點,然後再說說孩子的不足之處,這樣家長比較容易接受。
四、尊重家長
與家長溝通的首要問題就是尊重。雖然我們身為老師,但是我們與家長是平等的,不要總是擺出一副高高在上、讓人難以接近的姿態。要展現出幼兒教師應有的熱情、和藹可親、以及平易近人的形象。只有這樣,才能為下面的溝通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學會聆聽
在與家長的溝通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家長,對幼兒園的工作很不滿意,會將各種不滿和牢騷發泄在老師身上。遇到這種情況,教師應該認真聆聽家長的意見,不要與家長爭執,必要時可以做好記錄,以便向上級反映。
六、徵求意見
幼兒工作是很繁雜的,難免會出現各種疏漏之處。在與家長溝通時,多向家長徵求意見,了解家長的需求,以及幼兒園在孩子教育方面的不足之處。比如說:幼兒園的飯菜是否可口;孩子是否喜歡自己的老師;家長對老師的教育方式有沒有疑問等等。做到家長多提意見,老師及時反饋。
七、講解教育方法
很多家長都因為工作繁忙,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問題。認為只要把孩子放到幼兒園就萬事大吉了。老師在與家長溝通時,要多給家長講一些教育的知識和方法,不但能讓家長佩服老師的專業素養,對老師增加信任感,還能讓家長多關心孩子的教育問題,最終更好的配合老師的工作。

⑶ 作為幼兒教師,你會如何與家長進行溝通

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兒園老師,首先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其次就是要能與家長進行良好的溝通。下面小編整理了幼兒教師和家長溝通的方法,供你閱讀參考。

充分准備

老師與家長溝通的時間有限,為了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最好的溝通效果,在與家長溝通前,教師應該做好充分的准備,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妨列一個提綱,將需要溝通的問題寫出來,做好溝通的准備。

多途徑溝通

與家長溝通的方式很多,如果雙方都有時間,可以選擇面談。但有的家長工作繁忙,平時沒有多餘的時間,遇到這種情況老師可以採取簡訊、電話、聯系冊、微信等方式與家長溝通。無論用什麼方式,最終目的都是盡快解決孩子教育方面的問題。

談話技巧

在與家長溝通時,要充分運用語言技巧。每個家長都覺得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所以在說到孩子時,千萬不要直接說孩子這不好那不好,這樣家長很難接受。最好分兩方面來說,先客觀的評價孩子的優點,然後再說說孩子的不足之處,這樣家長比較容易接受。

尊重家長

與家長溝通的首要問題就是尊重。雖然我們身為老師,但是我們與家長是平等的,不要總是擺出一副高高在上、讓人難以接近的姿態。要展現出幼兒教師應有的熱情、和藹可親、以及平易近人的形象。只有這樣,才能為下面的溝通打下良好的基礎。

學會聆聽

在與家長的溝通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家長,對幼兒園的工作很不滿意,會將各種不滿和牢騷發泄在老師身上。遇到這種情況,教師應該認真聆聽家長的意見,不要與家長爭執,必要時可以做好記錄,以便向上級反映。

徵求意見

幼兒工作是很繁雜的,難免會出現各種疏漏之處。在與家長溝通時,多向家長徵求意見,了解家長的需求,以及幼兒園在孩子教育方面的不足之處。比如說:幼兒園的飯菜是否可口;孩子是否喜歡自己的老師;家長對老師的教育方式有沒有疑問等等。做到家長多提意見,老師及時反饋。

講解教育方法

很多家長都因為工作繁忙,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問題。認為只要把孩子放到幼兒園就萬事大吉了。老師在與家長溝通時,要多給家長講一些教育的知識和方法,不但能讓家長佩服老師的專業素養,對老師增加信任感,還能讓家長多關心孩子的教育問題,最終更好的配合老師的工作。

各位好朋友們,點擊下方,加入王堃陽線下訓練粉絲團,第一時間收看更多現場視頻!

⑷ 幼兒教師怎麼與家長有效溝通的策略

決定溝通的因素包括溝通的主體、溝通的內容和溝通的地點。因此,溝通的策略要從這三個方面入手,選擇因人而異、因事而異以及因地而異的方式,才能進行有效溝通。
一、因人而異的溝通策略
根據家長性別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溝通策略;根據家長年齡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溝通策略;根據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選擇不同的溝通策略;根據家長的受教育程度,選擇不同的溝通策略;根據孩子的個人狀況,選擇不同的溝通策略。
二、因事而異的溝通策略
以交流孩子情況為主的溝通策略;以反映孩子問題為主的溝通策略;以布置配合工作為主的溝通策略;孩子在幼兒園出現事故時的溝通策略;家長因誤解情緒過激時的溝通策略。
三、因地而異的溝通策略
教師在與家長溝通時,一定要考慮到地點。有些一般性的溝通, 教師可以在家長接送時用簡短的語言在教室內與家長溝通。但是,遇到反映幼兒某方面的「問題」時,教師要注意地點,避開其他家長和孩子。人際溝通學中提到溝通主體會因溝通的地點而發生情緒、心理等方面的變化,影響溝通的效果,同時,選擇地點也是對家長的一種尊重,對孩子的一種尊重。

⑸ 作為幼兒教師應當如何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並舉例說明

作為幼兒教師應當如何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並舉倒說明?
答,作為幼兒教師應當如實地與家長有效溝通,如小孩子在幼兒園里吃飯,學習,睡覺的情況都要與家長聊聊,孩子是否適應,有何進步。

⑹ 幼兒教師如何與家長溝通方法與技巧

1.以交流孩子情況為主的溝通策略。

在這種情況下溝通,老師最好用具體的語言進行表達,其次,要藉助具體事件反映孩子的表現。這樣會讓家長更容易理解孩子的狀況,感受到老師對孩子的關注。籠統地「很好,很聰明」,會讓家長感覺到老師在應付自己,認為孩子是被忽視的。在反映孩子在園的一些缺點時,老師更要注意措辭,避免用一些過激的詞語傷害到家長的自尊,所以,老師要多使用就事論事的評價方式以及發展性的評價。

2.以反映孩子問題為主的溝通策略。

老師切忌用「告狀」口吻,要注意維護家長的自尊,不當著其他家長和孩子的面反映孩子缺點,同時遵循「一表揚二建議三希望」的原則。比如「這個孩子在幼兒園里很喜歡參與各種幼兒園活動,這是值得表揚的,如果多學習一些與人合作的方法,就更好了。相信我們好好幫助他,他會變得合作能力更強,更加優秀」。

例如我班有一位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平時家長什麼事都喜歡包辦代替,一天家長來接孩子,我對他說:「你的孩子受寵愛太多,生活處理能力稍差一點,但人很聰明,我們試著讓他學穿衣,還蠻像樣的,你們回去,也讓他多練習……。」家長聽了很高興地接受了,回到家按照我的要求,試著讓孩子自己動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可見,有時講話注意一些藝術,既有利於給家長創造一個和諧輕松的環境,也有利於培養孩子樂觀的性格。

3.以布置配合工作為主的溝通策略。

老師要明確交待任務,語言要言簡意賅,任務要具體,因為:第一,家長對於幼兒園的工作不十分了解,第二,每次老師與家長見面的時間有限。同時,要盡量讓家長理解工作的目的,使家長心裡清楚,以便更好地做好配合工作。

4.孩子在幼兒園出現事故時的溝通策略。

幼兒在幼兒園可能會出現各種狀況,最嚴重的就是事故。這種情況下,老師除了判斷准確、送醫及時、處理規范外,還要安撫好家長。首先,老師要勇於承認工作中的過失或者誠心向家長表示歉意,贏得家長的理解。其次,老師要詳細向家長反映事故情況,讓家長清晰事實真相,可以降低家長因迷惑而帶來的焦慮、擔憂和不安全感。最後,和家長一起協商做好孩子恢復工作,包括以後對孩子傷口的觀察、孩子幼兒園活動時的特殊照顧等等,以此獲得家長的諒解。

5.家長因誤解情緒過激時的溝通策略。

在幼兒園由於種種原因可能會讓家長產生誤解,使得家長情緒過激。在這種情況下,老師一定要理智,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急於辯解,耐心等家長說完,然後再一一向家長解釋,盡量避免與家長抬杠。老師不分場合與家長爭執,只會讓家長認為老師對自己的孩子或者對自己有偏見,或者認為老師是不負責任的,這樣更不易於溝通。老師要從家長疼愛孩子的角度理解家長的心理,並從關愛孩子的角度談論問題,更易於家長接受。老師可以通過說「你說得很有道理。不過……」「你的心情我能理解,你看這樣如何」等這樣先認可再建議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觀點。對於蠻橫不講理的家長,老師要不卑不亢,理性地將事情解釋清楚。

⑺ 幼兒教師如何實現與家長的有效溝通

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家園能否和諧牽手,最大限度地發揮教育作用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其中教師與家長交流溝通的途徑、內容、技巧是影響家園共育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現代家長對幼兒教育的需求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家長對幼兒園教育的需求趨於多元化,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幼兒園應該有針對性地滿足幼兒家長的合理需求,不斷加強家園之間的有效溝通,促進幼兒健康和諧發展。 幼兒家長對幼兒園、教師的期望和要求主要包括:有科學的辦園思想、創新的教育理念、優秀的師資隊伍、良好的硬體設施、熱情周到的服務,並能經常聽取家長的意見、建議;關注幼兒的營養健康、情緒情感體驗;注重幼兒智力發展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以及教師對幼兒的日常照料能力、與家長溝通的能力、與同事合作的能力;等等。 二、教師與家長溝通的策略針對不同層次家長的教育需求,溝通方式因人而異。因此,教師應該拓展思維,靈活機動,游刃有餘地實現與家長的有效溝通。和家長交流溝通要遵循「十二字」原則,即「一視同仁、區別對待、真誠熱情」。 教師與家長交流溝通時,首先,匯報孩子近來的發展情況。多談孩子的優點和發展變化,談幼兒的缺點和不足時要婉轉、含蓄、淡化。其次,了解幼兒在家裡的情況及家長的教育方法,幫助家長分析查找存在問題的原因。最後,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和方法及家長需要配合的事項。 三、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技巧幼兒教師要講究與家長交流的方式和技巧,才能贏得家長的信任,家園工作才會更融洽、更和諧、更有序地開展。 教師與家長交流溝通要注意做到「八要八不要」:一要態度謙和,文明禮貌,不要盛氣凌人;二要坦誠相待,以平和平等的心態與家長推心置腹地交談,不要居高臨下,喋喋不休地數落家長或幼兒的過失;三要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不要炫耀自己;四要實事求是,不要誇大其詞;五要心中有數,不要隨意發揮;六要敢於擔當,不要推卸責任;七要一分為二,不要以點概面;八要留有餘地,不要主觀臆斷。(作者單位:濮陽市第二實驗幼兒園)

⑻ 幼兒教師如何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

《幼兒園工作規程》第四十八條指出:「幼兒園應主動與幼兒家庭配合,幫助家長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向家長宣傳科學保育、教育幼兒的知識,共同擔負教育幼兒的任務」。在幼兒期,對兒童影響最大的是家庭,家園共育可以說是素質教育的立足點。教師要與家長建立平等合作的夥伴關系,共同生成適宜於促進每個幼兒最大限度發展的教育。 幼兒園具有雙重任務。一是實行教育與保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二是為家長參加工作、學習提供便利的條件。我園處於重建後一個嶄新的幼兒園,面對以前教師在工作中的一些舊的思想、舊的觀念我們將進行新的轉變,尤其是我園今後的發展方向是「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教師如何充分整合利用家長資源,提高教師的素質。教師們也認識到:掌握與家長溝通的藝術,對提高教師的教育素質是不可缺少的一個方面。因為從家長處教師可獲得許多寶貴的知識經驗與信息,對提高教師素質,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幼兒園教育必須與家庭教育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以求全面了解孩子發展的情況,在教育上取得共識,從而共商教育策略,協同進行教育。那麼,幼兒園教師該如何有效的與家長溝通呢?我通過收集有關資料及這幾年的工作經驗與大家進行分享: 一、幼兒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技巧 (1)一句話溝通法 這種辦法是針對那些孩子本身在各個領域的各項目標發展中不存在明顯的問題而家長也很少過問的。這樣的孩子和家長是最讓老師省心的,如果我們對自己稍微放鬆一些,就可以不去和這樣的家長溝通。但我認為,家長不主動找你,並不代表家長就不想了解孩子在園的各種情況,相反,他們和其他家長一樣,渴望了解孩子在園的情況及各方面發展的水平,只是由於時間關系或不願給老師添麻煩等原因而壓抑著自己。於是,我們針對這樣的家長採取了一句話溝通法,即利用接送環節用一兩句話向家長反映情況,如:今天某某學會了……今天某某吃了幾碗飯等等,當 你說完後,往往會看到家長會心的微笑。 (2)引起注意法 這種方法是針對那些孩子本身在某一領域的某一方面或多個領域的多個方面存在問題,但是沒有引起家長的重視。由於家長對幼兒教育理念不太了解,又被親情蒙住了眼睛,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即使有點缺點也會樹大自直,所以對孩子的情況不太關注。對於這樣的家長我們就採取了引起注意法,即利用半日開放、作品展示等讓家長發現自己孩子和別人孩子的差距,從而引起家長的關注,再根據不同的情況和家長溝通,過程是這樣的: 1、讓家長了解教育目標及幼兒應達到水平。2、這位小朋友和其他小朋友的差距,並逐步滲透教育理念。 3、了解家長的教育方法。 4、找出問題的原因。 5、共同制定好的解決辦法並共同努力,使家園共育取得最好的效果。 (3)真情感動法 這種辦法是針對那些孩子本身在各領域的發展中不存在問題,但家長有許多的不放心。每天圍著老師問這問那,或是站在窗外久久不願離去。對於這樣的家長我們就採用的是真情感動法,即:將孩子在各領域發展中的點點滴滴及時向家長匯報,尤其家長特別關注的問題,我們要在日常工作中認真觀察,細致指導,耐心細致的向家長反映情況,讓家長感到老師了解孩子,關注孩子。他的孩子在老師心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老師會為孩子的進步而高興,為孩子的失敗而難過,用我們細致的工作感動家長,讓家長相信我們,支持我們!讓家園共育的合力促進孩子更快 更好的發展。 二、家園溝通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要尊重家長。我們要以平等的態度來對待家長,尊重他們的人格與觀點,要耐心、虛心、誠心的聽取家長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議,努力營造和諧、輕松、愉快的交流環境,這樣家園才能保持協調一致。 (二)要肯定孩子。教師一句微不足道的稱贊,都會讓家長感到高興,直至影響對待孩子的態度,如親親孩子的小臉蛋說:「你真棒!老師喜歡你。」而這種獎賞性的行為和語言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孩子繼續努力的心理。同時這種肯定也能使家長輕松、自信、愉快地面對教師,主動向教師提出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或育兒的困惑,期望得到教師的指點與幫助。這樣,交流的主題就會得到延伸,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交流。 (三)教師應耐心輔導家長運用科學的育兒方式。許多家長由於對孩子年齡特點不了解,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有時教育孩子的方式很不恰當,一味的溺愛,甚至放縱。而老師是有一定育兒知識的專業人員,遇到問題應通過各種方式啟發、引導家長,讓他們了解孩子的身心特點,更新教育觀念,掌握正確的育兒方法。曾遇到過一個家長向我訴苦「老師,我們家孩子太任性,每天上學非要買零食,怎麼打他罵他都沒用,不買就不上幼兒園。」作為教師應該先告訴家長:吃零食過多,不但有礙於幼兒身體健康,還會造成幼兒偏食;建議家長把和孩子交流時用淺顯的語言講給幼兒聽,其效果肯定比打、罵的方式好的多。家長從我們這里了解到了正確的育兒知識,及時的改變了自己的教育方法。與此同時,我們也更加了解這個孩子,同時與家長也拉進了距離。 (四)對家長要一視同仁。家長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學歷、職位、性格均有所不同。無論家長間存在什麼樣的差異,從他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兒園的那一天起,家長與教師就開始了共同的歷程——教育好孩子。因此,教師應該學會與每一位家長交流,讓每位家長都能感受教師的關注或重視。由於職業、性格、文化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家長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也不盡相同。這就需要教師深入地了解家長,以便有針對性地與家長溝通。 (五)教師應以「換位」的思維方式與家長溝通。我們好多老師現在還很年輕,尚沒有為人父母的角色體驗,有的即便是已經做了母親,在與家長溝通時,常常會遇到難以達成共識的局面,這就要求教師了解父母的角色,並從父母的角色去體會家長的心情和需求。孩子在集體活動中有時手或頭碰破一點皮,家長接孩子時十分驚訝、十分心痛是肯定的,這時我們要了解幼兒父母的角色,要換位思考,體諒家長的愛子之心。而有的教師表現得若無其事的態度,認為家長大驚小怪,那麼,一件小事立即會使家長覺得老師對自己孩子不夠關心,對工作不夠負責,進而影響家長與老師的關系,給家園溝通設置了障礙。如果老師從孩子父母的角色去心疼孩子,或是換個角度想想,如果受傷的孩子是自己的孩子,那就會很自然的理解家長的心情,處事態度也會大不相同。那麼家園溝通就不會受阻。 (六)要充分發揮語言藝術的魅力。在家園交流中,雙方難免會談到孩子的缺點,作為教師,應客觀的向家長告知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而不應該摻雜主觀色彩和情緒。教師應該用平和的語氣,委婉的態度,一分為二的觀點與家長交流。可以先向家長介紹一些孩子的優點,再說孩子不足之處或須改正的地方,這樣,便於家長接受。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最棒。他們認為自己的孩子犯了錯誤,只是一時糊塗,孩子的調皮,是一種可愛。孩子畢竟是孩子,我們(包括家長)都不能以成人的標准去要求孩子。家長擔心的不是孩子犯下的錯誤,而是教師對於孩子所犯錯誤的認識與態度。我們教師關鍵在於表達一種願望——讓家長明白:談論孩子的不足,目的是希望得到家長的支持,以便家園共同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要以一顆真誠善良理解的心,去表現對孩子的關愛之情,以此換來家長的信賴,家長十分在意教師如何看待自己孩子的態度。教師在與家長溝通時,應多站在家長的角度去關心孩子,理解家長的心情,如果教師真誠對待每一個幼兒,她與家長之間的交談一定會順利進行,它會讓孩

⑼ 幼兒教師如何與家長溝通

家園溝通時,作為幼兒老師, 一、要尊重家長。我們要以平等的態度來對待家長,尊重他們的人格與觀點,要耐心、虛心、誠心的聽取家長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議,努力營造和諧、輕松、愉快的交流環境,這樣家園才能保持協調一致。 二、要肯定孩子。教師一句微不足道的稱贊,都會讓家長感到高興,直至影響對待孩子的態度,如親親孩子的小臉蛋說:「你真棒!老師喜歡你。」而這種獎賞性的行為和語言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孩子繼續努力的心理。同時這種肯定也能使家長輕松、自信、愉快地面對教師,主動向教師提出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或育兒的困惑,期望得到教師的指點與幫助。這樣,交流的主題就會得到延伸,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交流。 三、咱們應耐心告訴家長運用科學的育兒方式,許多家長由於對孩子年齡特點不了解,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有時教育孩子的方式很不恰當,一味的溺愛,甚至放縱。而咱們是有一定育兒知識的專業人員,遇到問題應通過各種方式啟發、引導家長,讓他們了解孩子的身心特點,更新教育觀念,掌握正確的育兒方法。曾遇到過一個家長向我訴苦「老師,我們家孩子太任性,每天上學非要買零食,怎麼打他罵他都沒用,不買就不上學。」咱們應該先告訴家長:吃零食過多,不但有礙於幼兒身體健康,還會造成幼兒偏食;建議家長把和孩子交流時用淺顯的語言講給幼兒聽,其效果肯定比打、罵的方式好的多。家長從咱這里了解到了正確的育兒知識,及時的改變了自己的教育方法。與此同時,咱也更加了解這個孩子,同時與家長也拉進了距離。 四、對家長要一視同仁。家長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學歷、職位、性格均有所不同。無論家長間存在什麼樣的差異,從他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兒園的那一天起,家長與教師就開始了共同的歷程——教育好孩子。因此,教師應該學會與每一位家長交流,讓每位家長都能感受教師的關注或重視。由於職業、性格、文化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家長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也不盡相同。這就需要教師深入地了解家長,以便有針對性地與家長溝通。 五、教師應以「換位」的思維方式與家長溝通,咱們好多老師尚沒有為人父母的角色體驗,有的即便是已經做了母親,在與家長溝通時,常常會遇到難以達成共識的局面,這就要求教師了解父母的角色,並從父母的角色去體會家長的心情和需求。孩子在集體活動中有時手或頭碰破一點皮,家長接孩子時十分驚訝、十分心痛是肯定的,這時咱們要了解幼兒父母的角色,要換位思考,體諒家長的愛子之心。而有的教師表現得若無其事的態度,認為家長大驚小怪,那麼,一件小事立即會使家長覺得老師對自己孩子不夠關心,對工作不夠負責,進而影響家長與老師的關系,給家園溝通設置了障礙。如果老師從孩子父母的角色去心疼孩子,或是換個角度想想,如果受傷的孩子是自己的孩子,那就會很自然的理解家長的心情,處事態度也會大不相同。那麼家園溝通就不會受阻。 六、要充分發揮語言藝術的魅力。在家園交流中,雙方難免會談到孩子的缺點,作為教師,應客觀的向家長告知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而不應該摻雜主觀色彩和情緒。教師應該用平和的語氣,委婉的態度,一分為二的觀點與家長交流。可以先向家長介紹一些孩子的優點,再說孩子不足之處或須改正的地方,這樣,便於家長接受。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最棒。他們認為自己的孩子犯了錯誤,只是一時糊塗,孩子的調皮,是一種可愛。孩子畢竟是孩子,咱們(包括家長)都不能以成人的標准去要求孩子。家長擔心的不是孩子犯下的錯誤,而是教師對於孩子所犯錯誤的認識與態度。咱們教師關鍵在於表達一種願望——讓家長明白:談論孩子的不足,目的是希望得到家長的支持,以便家園共同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最重要的一點是咱們要以一顆真誠善良理解的心,去表現對孩子的關愛之情,以此換來家長的信賴,家長十分在意教師如何看待自己孩子的態度。教師在與家長溝通時,應多站在家長的角度去關心孩子,理解家長的心情,如果教師真誠對待每一個幼兒,她與家長之間的交談一定會順利進行,它會讓孩子家長感受到教師是誠意喜愛關心自己的孩子,因而家長就會更容易接受教師的意見和建議,使家長堅定了教育好孩子的信心。 七、對孩子共同的愛是溝通的基礎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教育好孩子。共同的愛使家長和教師的距離拉得很近,使家園的交流更加自然、融洽。但是,家長對孩子的愛有時是不正確的,要麼愛得過火,要麼不到位。例如,當孩子沒有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時,教師會教育幼兒:"要對自己的事情負責。"而有的家長怕孩子受批評,竟主動替孩子開脫責任:"是我不好,我沒有提醒他。"從而使孩子心安理得地認為"完成老師的任務是爸爸媽媽的事,和我沒有多大關系。"而有的家長則是恨鐵不成鋼,當眾指責孩子:"你看別人怎麼都完成了?你為什麼忘了?"從而使孩子羞愧難當,自信心大受傷害。咱們在與家長交流時,首先要理解、肯定家長良好的出發點,不要使家長有挫敗感,同時要給家長一些幫助,使他們能夠正確運用他們的愛去教育孩子,使孩子的社會性得到健康發展 溝通是雙向的,家長的積極參與是溝通的必要條件,由於各種原因,如工作忙或不好意思給教師添麻煩等,不少家長很少主動與教師溝通,這對家園共育十分不利。因此,咱們教師要鼓勵家長採用多種形式與教師溝通。記得一位哲人說過:「掌握了溝通,你就掌握了世界。」

⑽ 幼兒教師如何實現與家長的有效溝通 詳細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 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家 園能否和諧牽手,最大限度地發揮教育作用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其中教師與家長交流溝通的 途徑、內容、技巧是影響家園共育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現代家長對幼兒教育的需求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家長對幼兒園教育的需求趨於多 元化,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幼兒園應該有針對性地滿足幼兒家長的合理需求,不斷加強家園 之間的有效溝通,促進幼兒健康和諧發展。 幼兒家長對幼兒園、教師的期望和要求主要包含:有科學的辦園思想、創新的教育理念、 優秀的師資隊伍、良好的硬體設施、熱情周到的服務,並能經常聽取家長的意見、建議;關 注幼兒的營養健康、情緒情感體驗;注重幼兒智力發展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以及教師對 幼兒的日常照料能力、與家長溝通的能力、與同事合作的能力;等等。 二、教師與家長溝通的策略針對不同層次家長的教育需求,溝通方式因人而異。因此, 教師應該拓展思維,靈活機動,游刃有餘地實現與家長的有效溝通。和家長交流溝通要遵循 「十二字」原則,即「一視同仁、區別對待、真誠熱情」。 教師與家長交流溝通時,首先,匯報孩子近來的發展情況。多談孩子的優點和發展變化, 談幼兒的缺點和不足時要婉轉、含蓄、淡化。其次,了解幼兒在家裡的情況及家長的教育方 法,幫助家長分析查找存在問題的原因。最後,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和方法及家長需要配合的事項。 教師可通過多種途徑來實現與家長的有效溝通。舉個實例遇到比較復雜的問題,可採取 約談的形式;利用節假日進行新生入園前、期初、期末的定期家訪;對有特殊情況以及生病 長時間不來園的幼兒隨機家訪;對於馬上需要解決的簡單問題,電話聯系是一種快捷的談話 三、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技巧幼兒教師要講究與家長交流的方式和技巧,才能贏得家長的 信任,家園工作才會更融洽、更和諧、更有序地開展。 教師與家長交流溝通要注意做到「八要八不要」:一要態度謙和,文明禮貌,不要盛氣 凌人;二要坦誠相待,以平和平等的心態與家長推心置腹地交談,不要居高臨下,喋喋不休 地數落家長或幼兒的過失;三要客觀公正地評價本身,不要炫耀本身;四要實事求是,不要 誇大其詞;五要心中有數,不要隨意發揮;六要敢於擔當,不要推卸責任;七要一分為二, 不要以點概面;八要留有餘地,不要主觀臆斷。

閱讀全文

與幼兒教師如何利用網路與家長溝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安全性無效無法連接到網路 瀏覽:225
小的網路採用什麼傳輸技術 瀏覽:84
新手機怎樣連上家中網路 瀏覽:78
電信卡充王者點券顯示網路異常 瀏覽:832
路由器小頭總一閃一閃就是沒網路 瀏覽:680
網路橋接後手機可以上網電腦不行 瀏覽:88
新手如何學會網路 瀏覽:507
台式電腦網路面板不顯示無線網路 瀏覽:174
考上網路班要多少分 瀏覽:486
隆安縣網路教育多少錢 瀏覽:56
除了熱點還有沒有共享網路的辦法 瀏覽:333
網路歌手杭嬌魏新雨哪裡人 瀏覽:30
無線網無網路連接是咋回事 瀏覽:805
騰達路由器網路名稱怎麼更改 瀏覽:347
網路轉戶需要多少手續費 瀏覽:728
網易火爆的網路游戲有哪些 瀏覽:374
如何用編碼查看網路問題 瀏覽:528
網路機櫃一u等於多少 瀏覽:70
網路管理平台軟體哪個好用 瀏覽:427
添加網路共享列印機提示需要驅動 瀏覽:339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