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以色列「鐵穹」攔截率是百分之多少
2021年5月,巴以小規模沖突再次爆發,位於加沙地帶的武裝組織,向以色列境內發射了數百枚火箭彈,想讓以色列出現大量人員傷亡,但是以色列「鐵穹」防禦系統表現出色,攔截了其中絕大多數來襲的火箭彈,使得以色列遭遇的損失有限,此前以色列國防部宣布,哈馬斯武裝向以色列發射了超過150枚火箭彈,「鐵穹」攔截了其中數十枚,具體攔截率數字多少,還有待統計。
「鐵穹」攔截失敗瞬間
實際上哈馬斯武裝發射的火箭彈造成以色列的傷亡數字,這個才能反映出「鐵穹」系統的優秀性能,以色列宣稱,目前哈馬斯武裝發射的火箭彈造成了以色列方面3人死亡,雖然也出現了傷亡,但是這個數字已經很低了,因為以色列是一個人口密集的國家,150枚火箭彈造成了3人死亡,已經很低了,要是駐伊美軍遭遇襲擊,幾枚火箭彈就可以造成美軍人員或者雇員死亡,「鐵穹」系統可謂真真切切保護了以色列。
② 以色列,為什麼那麼強大
以色列強大的原因主要是有完善的體系、著眼出口和軍事文化,具體介紹如下:
1、體系完善。1967年「六日戰爭」後,由於法國對以色列實行武器禁運,以色列意識到實現技術和武器「自力更生」的重要性,開始加大投入,推動國防工業快速發展。
以色列國防工業體系非常完善,國防部下屬的諸多大型軍工企業都是高精尖武器製造商和出口商。這些軍工企業涵蓋了從各種軍用飛機、坦克、艦艇到電子通信設備、網路安全、人工智慧等幾乎所有軍用產品和技術的研發和生產領域,而且不斷引進、吸收和升級換代。
2、著眼出口。以色列只有800多萬人口,國防軍僅需國防工業產品中30%至40%的武器裝備,這使得以色列將眼光投向了廣闊的國際市場。
防務合作幾乎是以色列領導人每次出訪的重要談判內容。今年1月,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訪問印度期間,與印度簽署了關於擴大兩國在國防工業領域合作的協議,包括向印度出售價值5億美元「長釘」反坦克導彈的談判也將恢復。
以色列國名的由來:
來源於《聖經》猶太人的祖先雅各與神(天使)角力並取勝。
以色列國簡稱以色列。以色列國名來源於《聖經》猶太人的祖先雅各與神(天使)角力並取勝,神(天使)將雅各的名字改為以色列。因為在古代猶太人的宗教文獻中「神」字既可以指上帝又可以指天使。關於雅各與神角力一事在《聖經》里用了個「神」字來記載,雅各與神角力。
以色列國徽來自聖經中的七盞金燈台,在聖經中分別出自舊約《出埃及記》、《撒迦利亞書》以及新約《啟示錄》。國徽上的造型取自《撒加利亞書》的描述。金燈台表徵以色列是神在地上的見證。金錶徵神的神聖性情,撒加利亞書中說七燈台就是神的七眼。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以色列
③ 以色列這個國家的崛起
以色列崛起之謎
一個誕生不過58年的國家,為什麼能從一個農業國家快速變身為現代化國家?
一個人口不足700萬的國家,為什麼能在炮火和戰爭的陰影中實現人均GDP 18000美金的經濟奇跡?
一個國土面積不足中國三十分之一的國家,為什麼能完成從「農業立國」到「科技立國」的成功轉型?
一個除了沙子外幾乎一無所有的彈丸小國,為什麼能在世界經濟論壇國家排名中遙遙領先?
2006年11月25日開始的10天里,我們揣著一長串的問號,管中窺豹地探尋了以色列崛起的秘密。
我們的最後一個采訪對象是以色列外交部亞太司副司長Amos Nadai,他說,以色列崛起的秘密,就在於一無所有。除了沙子,除了惡劣的地緣政治環境,他們什麼都沒有。
從宗教聖殿到科技聖殿
以色列在高科技領域的驚人成就,是以色列人給我們的第一個沖擊。
到達以色列的第一天,我們在以色列商貿勞工部投資促進中心觀看了一個短片。從比爾·蓋茨對以色列高科技人才的贊美,到IBM等世界一流企業落戶海法高科技園區,短暫的十分鍾內,短片向我們展示了世界對以色列高科技的青睞,以及以色列的科技發明對世界的貢獻。
該中心主任Rachel Roei女士告訴我們,以色列人發明了諸多顛覆性的技術:給電信運營商帶來巨大挑戰的網路電話VoIP技術;改變人們溝通方式的ICQ;提升無線計算能力的奔騰和迅馳晶元;豐富網路運用的Comverse的語音郵件……
看到摩托羅拉在以色列的研發中心發明世界上第一部手機,看到退役軍人發明了維護網路安全的防火牆,微軟、IBM等高科技公司爭先恐後地在以色列安營紮寨。來自以色列央行的數據稱,2006年前7個月以色列吸引的外國投資達154億美元,創歷史最高記錄。
以色列高科技公司成為外國投資者的首要目標,「股神」巴菲特用40億美金收購了以色列Iscar公司80%的股權,ScanDisk則將最先發明移動硬碟技術的MSystems公司攬至麾下。世界權威機構Fitch將以色列的國家評級從「A」調到了最高的「A+」。
遙想以色列建國之初,以色列商貿勞工部外貿局局長Boaz Hirsch說,那時候,他們是一個農業國家。最典型的標志是,他們向全世界出口了很多柑橘,由於柑橘的產地在雅法,所以柑橘的品牌名稱就是雅法的城市名字Jaffa。
不足半個世紀的光景,以色列在高科技領域,尤其是信息通訊領域,取得了震驚世界的成就,在耶路撒冷這座古老的「宗教聖殿」之外,締造了一座嶄新的「科技聖殿」。他們開始向世界兜售象徵高科技的Jaffa。
Java是一種新型的計算機語言,以色列人讀起來和Jaffa的發音一致。Boaz Hirsch說:「當高科技把以色列抬進現代化國家的行列,我們的人民驕傲地說,我們走出了一條從Jaffa通往Java的新路。」
以色列為什麼會成為「第二個矽谷」?為什麼會成為矽谷之外新興科技企業最集中的地方?為什麼能在世界經濟論壇國家排名中遙遙領先?為什麼這么快就完成了從Jaffa到Java的轉變?
歐美高科技公司領袖們的答案是,以色列有著世界上最聰明的頭腦。據稱,巴菲特在收購Iscar公司時稱,Iscar是頭腦、才乾和想像力的獨特組合,他們的收購,本質上是一場關於他們的頭腦的豪賭。
諸多受訪的以色列官員認為,這樣的答案看到的只是表象,更為深層的原因在於以色列一無所有。他們說,以色列沒有資源,只有投資仰仗頭腦的高科技,才有可能在國際競爭中拼出一條血路。
「我們的秘密在於我們一無所有」
「我們成功的秘密,真的就在於我們一無所有。我們幾乎沒有任何自然資源,我們要在地球上生存,就必須尋覓到適合我們的道路。」11月30日,在以色列外交部,亞太司副司長Amos Nadai,就以色列崛起的秘密,發表他的「個人看法」。
顯然,這樣的看法不僅僅是他的「個人看法」。采訪期間,從外交官到商貿勞工部官員到成功的企業家,受訪者眾口一詞,答案驚人的一致。
Amos Nadai說:「你們是不是覺得我們的國家實在太小了?從上海到北京要飛好幾個小時,而你們在直升飛機上看以色列,一會兒就結束了。」
以色列的國土面積實在是太小了。邊界線和停火線內的以色列面積,包括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控制的地區,不過27800平方公里。從西部地中海沿岸到東部死海沿岸,乘車一個多小時就能穿越而過,即便是從最北端的麥圖拉到最南端的埃拉特,也不過6個小時的車程。
國土面積小也就罷了,糟糕的是國土資源質量也不高。他們沒有阿拉伯鄰國引以自豪的石油,卻有一半以上的沙漠和半沙漠地區。在地面上跑,經常只需幾分鍾就能從綠洲跑到沙漠。雨水對這個國家的人民來說,算得上奢侈品。以色列的淡水資源已被最大限度地利用,但他們還在研究提高再生水的利用率。
貧瘠的自然資源,讓以色列人在建國之初,就意識到「科技立國」的意義。以色列第一任總理本-古里安告誡人民,對科學研究及其成果的追求,不能僅僅是抽象的知識追求,更應是關系民族存亡的關鍵因素。
之所以將科學研究拔高到民族存亡的高度,不單單在於一無所有的自然環境,還在於惡劣的地緣政治環境。外交上常說的「睦鄰友好」四個字,根本不能用來描述他們和周邊的阿拉伯國家的關系。
1948年,以色列宣布建國不到24小時,埃及、約旦、敘利亞、黎巴嫩和伊拉克的正規軍,就用槍聲撕碎了復國的歡樂。彼時的以色列公民,將近百分之一戰死在這場戰爭中。直到1973年的贖罪日戰爭,他們和周邊國家打了四次大規模的戰爭。
惡劣的周邊關系,頻頻爆發的戰爭,促使以色列人研製尖端軍事技術。以色列官員說,1960年代運用於軍事通訊系統研究的巨額資金,在1980年代孵化為民用技術。CheckPoint公司發明的防火牆軟體,就是一個從軍事技術向民用技術轉型的典型例證,它同時改變了人們對「軍隊」這一概念的認識。
狹小的國內市場,糟糕的周邊關系,迫使以色列人專注於高科技,將眼光投放到全球。RAD集團董事長Zohar Zisapel說,以色利必須走高科技的道路,必須集中優勢在有限的高科技領域內取得突破,科技生活必須成為以色列國民生活的中心。
有「以色列比爾·蓋茨」之譽的Zohar Zisapel說,早在20年前,他就在將商業攻略從香港轉移到中國大陸,10年前,他就中國大陸設立了窗口公司RAD中國公司。在Orbotech公司的實驗室,以色列科學家向我們圖解了中國市場上方興未艾的等離子彩電的技術原理。幾天前,他們向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劉淇做過同樣的演示。
該公司副總裁Amichai Steinberg稱,他們將技術賣給了韓國,韓國再用買來的技術去中國製造彩電,攻佔中國的市場。
一無所有的以色列人知道,他們能夠開發的資源只有國民的頭腦。他們復國還沒成功,誕生過諾貝爾獎得主的希伯來大學就已經建成。他們對教育的投入是驚人的。以色列人投資子女教育的熱情絲毫不遜於今天的中國人。
一位以色列女性官員說,她們在向別人介紹未成年子女的時候,往往會說,「這是我的孩子物理學家某某某」,以示父母對子女未來的期許。據悉,2000年以來,將近一半的以色列人受過13年的學校教育。以色列每1萬人中就有140名受過高等教育的科學家和工程師,這個比例是美國和日本的兩倍,全球各國沒有能出其右者。
鼓勵創新的制度安排
以色列高科技的驚人成就,以色列謎一般的崛起,是新制度經濟學家們喋喋不休的話題。華盛頓大學經濟系教授巴澤爾著述的《產權的經濟分析》,是北京大學汪丁丁教授等人時常提及的名著。書中所有的案例,都來自於以色列。
一位從英國獲得博士學位後移民以色列的「北京人」,對我們說,以色列在政治經濟制度層面的安排,是以色列得以崛起的關鍵要素。
以色列的經濟政策取向,是私有化、市場化、法治化。
以色列的技術創新,得益於政府以市場化為導向的法治環境。以色列商貿勞工部外貿局局長Boaz Hirsch說,自1950年代末期《鼓勵資本投資法》誕生以來,《鼓勵工業技術研究法》等等鼓勵私人和外資投資高科技的專門法律,接連出台。微軟等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公司,潮水般湧入。
以色列的技術創新,還得益於政府壟斷枷鎖的砸碎,私有化歷史進程的加速。將我們從中國送到以色列的以色列航空公司,就是一家兩年前由國營改制為私有的公司。
自1990年代起,以色列國有公司的私有化浪潮驚濤拍岸。去年,以色列通信巨頭Bezeq在耗時6年的私有化改制中,終於脫掉了國有的衣裳,裂變為一個個競爭充分的移動運營商或者服務提供商。政府的責任,被簡化為六個字:縮小數字鴻溝。
以色列的技術創新,同樣得益於風險投資制度。在海法高科技園區,一個只有三個人的技術公司,試圖為中國人既不損害歐美知識產權又能便宜地使用歐美游戲軟體,提供技術支持。公司總經理從政府那裡拿到了第一筆免費的風險投資,他說,他必須小心翼翼地使用它,因為政府只給他一次機會。
以色列風險投資協會主席Assaf Harel表示,上世紀90年代初,不存在風險投資產業,政府設立專門的風險基金,打破創業者初期的資金瓶頸。如果成功的話,受益歸個人所有,失敗了,損失由政府承擔。15年後,美國擁有全球排名第二的風險投資產業。
以色列央行行長斯坦利·費希爾說,鼓勵經濟騰飛的制度創新至關重要,數十年前,不少人問他,以色列人這么聰明為什麼不好好工作?這位前美國花旗銀行副董事長說,那時候的制度安排,不能鼓勵人們創新的自主性。
以色列人不僅看重他們的經濟制度,還看重他們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在以色列高等法院門前,以色列商貿部的官員說,好的法律和好的政治,為以色列的經濟發展創造了一個好的制度環境。
以色列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均不同於美國,但三權分立的框架、憲法之上的原則、自由民主的精神,是一致的。以色列的朋友跟我們津津樂道的兩件事,一件是警察在解決冬季積雪問題時,對他家和總理家的態度沒什麼兩樣的陳年舊事,一件是我們在以色列期間發生的,以色列檢察官對總統卡察夫涉嫌性騷擾進行獨立調查。
好的政治制度對以色列而言,同樣意味著競爭力。1990年代,由於前蘇聯解體,以色列經歷了一次移民潮,湧入以色列的人口約有100萬人,這與法國當時移民到美國的人數相當。前蘇聯的移民大部分都是工程師、科學家、技術人員。據以色列商貿勞工部高級官員估測,他們給以色列經濟帶來的價值差不多150億左右。
這筆數目相當於俄國政府投資高等教育的經費,這意味著蘇聯免費為以色列培養了一支研發隊伍。蘇聯移民中還有許多經濟學教授。那時候如果你隨便打開一份報紙,就會發現有很多關於蘇聯教授為以色列做出貢獻的報道。
以色列還是一個鼓勵思想創新的國度。盡管猶太教信奉「一神思想」,但他們鼓勵思想多元化,倡導思想獨立、言論自由。1995年,刺殺以色列前總理拉賓的那個青年,在沒有死刑的以色列,開始了漫長的牢獄生涯。他表示「絕不後悔」的言論,也能自由地見諸報端。在特拉維夫大學中東研究中心,接受我們訪問的Paul Rivlin博士,指著陪同我們的外交部官員說:「我的觀點不代表政府,我認為巴以沖突中的雙方都有責任。」
軟實力
曾被馬克·吐溫嘲弄為沒有希望的瘧疾橫行的以色列,何以一躍而為中東「花園」,成為一個科技大國,一個躋身於世界經濟發達國家之林的強國?探尋以色列崛起之謎,人人不時提到她蓄積多年的「軟實力」。
軟實力,是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在上世紀90年代初首先提出的新概念,包括文化的感召力、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國際關系中的結盟能力、利用現有國際組織的能力等要素。如果說軍事層面的「硬實力」,是以色列在對敵戰爭中屢屢獲勝的關鍵,那麼,文化意識形態層面的「軟實力」則是以色列崛起的關鍵。
以色列人口中四分之三以上是猶太人。猶太文化2000年來對「一個神、一本書、一種信仰」的忠誠,最終孕育成「四海一家」的「猶太一體觀」。1948年,以色列建國後,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紛紛「回家」。以色列央行行長斯坦利·費希爾在2005年5月1日之前,還是個美國猶太人。
58年過後的今天,以色列的人口數,已由建國時的60萬,變成700萬。在希伯來大學攻取哲學博士學位的張寶賢對我們說,只要你信仰猶太教,無論你來自哪裡,都可以皈依為以色列公民。換言之,今天的猶太人不再是一個確定的種族,而是一個文化共同體。
我們在耶路撒冷街頭看到的警察,就像一個「多國部隊」,不同膚色不同種族的警察們,其父母或者來自於北非,或者來自於前蘇聯,或者來自於美洲。
「四海一家」的文化觀,影響著世界各地的猶太人。以色列外交部一位官員說,世界各地猶太人的捐款,是1950年代以色列甩掉戰爭包袱的重要因素。
引領我們去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沖突地帶的Leah Soibel,是個生長於美國的猶太人。數年前,她放棄了紐約的舒適生活,隻身來到以色列,組建了一個幫助國際記者理解巴以沖突的非政府組織——「以色列項目組織」,引領來自世界各國的記者,進入巴勒斯坦火箭喜歡襲擊的危險地帶。我們乘坐直升機觀察巴以局勢的3000美元的費用,就是該非政府組織支付的。
「四海一家」的文化觀,鼓勵以色列之外的猶太人重返故土,鼓舞以色列國內的猶太人捍衛故土,熱愛祖國。在巴以沖突頻頻的加沙附近,有個名叫Sha』ar Hanegev的地區委員會。Eliahu Segal是該委員會的行政長官。他說,炮火幾天前剛剛燒毀了他的院落,但他們一家三代並不會因為恐懼而撤退或者搬遷他處。在被火箭炮摧毀成斷壁殘垣上,人們的情緒沒有我們想像的緊張。
外交部官員說,民眾和政府之間已經形成了對付恐怖活動的默契,耶路撒冷死傷慘重的爆炸發生不過兩小時,秩序就恢復到從前。超市、酒店、辦公大樓的安檢,已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常態,人們的表情,除了配合,就是安詳。
以色列人對祖國的熱愛,在前以色列駐滬總領事Ilan Maor看來,也是以色列經濟騰飛的原動力。作為一名外交官,他走到哪裡,都不忘記告訴自己的女兒,他們的家在以色列,他們要為家園為以色列而工作。我們采訪斯坦利·費希爾的時候,沒有問他以色列的經濟成就問題,采訪結束起身離去前,這位新以色列公民懇切地希望我們,將以色列的經濟成就告訴中國人。
以色列的崛起,乃至於復國,都離不開美國人。據稱,這在一定程度上緣自兩國文化和意識形態的親昵。
文化是猶太人對世界的最大貢獻。作為一本記錄猶太人思想體系的書,《聖經》對世界的貢獻,沒有哪本書可以與之相媲美。流淌其中的「一神思想」,在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慢慢幻化成對人和生命的尊重,並影響到美國的立國先賢。我們在傑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中看到的,「人人生而平等」之類「不言而喻的真理」,就源自猶太人的《聖經》和「一神思想」。
以色列的軟實力,是以色列吸引美國做他的「盟友」的隱形資源。倘若沒有美國的幫助,以色列復國之路可能就沒有那麼平坦了。
1947年,託管巴勒斯坦地區的英國政府,將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沖突,提交到聯合國。在美國的支持下,猶太人展開技藝嫻熟的外交攻勢,博得世界人民對猶太人因為沒有家園而被納粹屠殺的同情,終於在聯合國特別會議上,以三分之二多數票,贏得猶太民族建立自己國家的合法權利。
20年過後,美國最高法院作出一項舉世震驚的裁決:美國猶太人擁有以色列國籍,美國猶太人可以加入以色列國防軍參戰。一位中東問題專家說,沒有意識形態和政治價值的親近感,這一切可能都不會發生。
④ 國際和國內的網路安全評價標准
計算機網路安全
編者按:"千里之提,潰於蟻穴"。配置再完善的防火牆、功能 再強大的入侵檢測系統、結構再復雜的系統密碼也擋不住內部人員從網管背後的一瞥。"微軟被黑案"的事例證明,當前企業網路最大的安全漏洞來自內部管理的不嚴密。因此網路安全,重在管理。那麼如何管理呢?請仔細研讀下文。
網路安全的重要性及現狀
隨著計算機網路的普及和發展,我們的生活和工作都越來越依賴於網路。與此相關的網路安全問題也隨之凸現出來,並逐漸成為企業網路應用所面臨的主要問題。那麼網路安全這一要領是如何提到人們的議事日程中來的呢?
1. 網路安全的概念的發展過程
網路發展的早期,人們更多地強調網路的方便性和可用性,而忽略了網路的安全性。當網路僅僅用來傳送一般性信息的時候,當網路的覆蓋面積僅僅限於一幢大樓、一個校園的時候,安全問題並沒有突出地表現出來。但是,當在網路上運行關鍵性的如銀行業務等,當企業的主要業務運行在網路上,當政府部門的活動正日益網路化的時候,計算機網路安全就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隨著技術的發展,網路克服了地理上的限制,把分布在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甚至全球的分支機構聯系起來。它們使用公共的傳輸信道傳遞敏感的業務信息,通過一定的方式可以直接或間接地使用某個機構的私有網路。組織和部門的私有網路也因業務需要不可避免地與外部公眾網直接或間接地聯系起來,以上因素使得網路運行環境更加復雜、分布地域更加廣泛、用途更加多樣化,從而造成網路的可控制性急劇降低,安全性變差。
隨著組織和部門對網路依賴性的增強,一個相對較小的網路也突出地表現出一定的安全問題,尤其是當組織的部門的網路就要面對來自外部網路的各種安全威脅,即使是網路自身利益沒有明確的安全要求,也可能由於被攻擊者利用而帶來不必要的法律糾紛。網路黑客的攻擊、網路病毒的泛濫和各種網路業務的安全要求已經構成了對網路安全的迫切需求。
2. 解決網路安全的首要任務
但是,上面的現狀僅僅是問題的一個方面,當人們把過多的注意力投向黑客攻擊和網路病毒所帶來的安全問題的時候,卻不知道內部是引發安全問題的根源,正所謂"禍起蕭牆"。國內外多家安全權威機構統計表明,大約有七八成的安全事件完全或部分地由內部引發。在一定程度上,外部的安全問題可以通過購置一定的安全產品來解決,但是,大多數的外部安全問題是由內部管理不善、配置不當和不必要的信息泄露引起的。因此,建立組織的部門的網路安全體系是解決網路安全的首要任務。
網路安全存在的主要問題
任何一種單一的技術或產品者無法滿足無法滿足網路對安全的要求,只有將技術和管理有機結合起來,從控制整個網路安全建設、運行和維護的全過程角度入手,才能提高網路的整體安全水平。
無論是內部安全問題還是外部安全問題,歸結起來一般有以下幾個方面:
1. 網路建設單位、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缺乏安全防範意識,從而就不可能採取主動的安全 措施加以防範,完全處於被動挨打的位置。
2. 組織和部門的有關人員對網路的安全現狀不明確,不知道或不清楚網路存在的安全隱 患,從而失去了防禦攻擊的先機。
3. 組織和部門的計算機網路安全防範沒有形成完整的、組織化的體系結構,其缺陷給攻擊 者以可乘之機。
4. 組織和部門的計算機網路沒有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從而導致安全體系和安全控制措施 不能充分有效地發揮效能。業務活動中存在安全疏漏,造成不必要的信息泄露,給攻擊者以收集敏感信息的機會。
5. 網路安全管理人員和技術有員缺乏必要的專業安全知識,不能安全地配置和管理網路, 不能及時發現已經存在的和隨時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對突發的安全事件不能作出積極、有序和有效的反應。
網路安全管理體系的建立
實現網路安全的過程是復雜的。這個復雜的過程需要嚴格有效的管理才能保證整個過程的有效性,才能保證安全控制措施有效地發揮其效能,從而確保實現預期的安全目標。因此,建立組織的安全管理體系是網路安全的核心。我們要從系統工程的角度構建網路的安全體系結構,把組織和部門的所有安全措施和過程通過管理的手段融合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安全體系結構由許多靜態的安全控制措施和動態的安全分析過程組成。
1. 安全需求分析 "知已知彼,百戰不殆"。只有明了自己的安全需求才能有針對性地構建適合於自己的安全體系結構,從而有效地保證網路系統的安全。
2. 安全風險管理 安全風險管理是對安全需求分析結果中存在的安全威脅和業務安全需求進行風險評估,以組織和部門可以接受的投資,實現最大限度的安全。風險評估為制定組織和部門的安全策略和構架安全體系結構提供直接的依據。
3. 制定安全策略 根據組織和部門的安全需求和風險評估的結論,制定組織和部門的計算機網路安全策略。
4. 定期安全審核 安全審核的首要任務是審核組織的安全策略是否被有效地和正確地執行。其次,由於網路安全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組織和部門的計算機網路的配置可能經常變化,因此組織和部門對安全的需求也會發生變化,組織的安全策略需要進行相應地調整。為了在發生變化時,安全策略和控制措施能夠及時反映這種變化,必須進行定期安全審核。 5. 外部支持 計算機網路安全同必要的外部支持是分不開的。通過專業的安全服務機構的支持,將使網路安全體系更加完善,並可以得到更新的安全資訊,為計算機網路安全提供安全預警。
6. 計算機網路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計算機網路安全的重要環節,也是計算機網路安全體系結構的基礎性組成部分。通過恰當的管理活動,規范組織的各項業務活動,使網路有序地進行,是獲取安全的重要條件。
⑤ 以色列軍用級「零信任」車聯網是怎樣保護用戶的隱私安全的
通信鎖定方法,側重於消除安全風險和每輛車的安全性。鎖定方法強制執行允許的法律通信,同時完全不受攻擊的影響。其核心功能是確定的,因此可以防止任何攻擊導致功能更改的可能性。
⑥ 三星手機安全性有多高
為什麼說三星手機的安全性其實不高的也不太好,你就好比說下面這篇新聞,你可以看一下。
據美國媒體1月13日報道,三星電子表示,雖然以色列網路安全實驗室發現其Galaxy智能手機存在安全漏洞,但是並未指明就是該公司設備存在漏洞。三星表示,這種漏洞更有可能與谷歌的安卓操作系統有關,而安卓系統的正常功能可能會被不當用來攔截未加密的應用數據。
「這項研究並未指明缺陷或漏洞是存在於三星的Knox中還是安卓系統中。」Knox是三星自己的安全系統,可以將公司數據與個人使用的應用進行隔離。三星表示這則聲明是和谷歌合作完成的,聲明稱三星的研究顯示了把應用數據傳送到網上之前進行加密的重要性。
三星的聲明稱,使用標准安全技術(例如虛擬專用網路)的客戶避開了攻擊。谷歌證實給三星的聲明提供了意見,但是沒有進一步置評。
以色列內蓋夫本•古里安大學的研究人員上個月稱在「安全性較高的三星手機上發現了重大漏洞」,稱三星電子在新推出的高端Galaxy智能手機上預裝的Knox安全系統存在漏洞。
但三星手機最近好像就是說是升級了一些,你可以看一下最近的介紹。
在KNOX安全模式下,所有的安全程序會在圖標右下角顯示「鎖孔」的小圖標,這表示這個程序是KNOX模式下的安全應用,而我們在普通模式下安裝下載的程序,在KNOX安全模式下會被自動隱藏。要打開安全應用,需要先輸入我們設置好的密碼,它一共會提供20次輸入機會,當用戶實在記不起密碼,並且輸入的次數達到15次時,首次設置的恢復PIN碼輸入框就會彈出,輸入相對簡單的PIN碼後,窗口會彈出KNOX程序密碼的提示信息,以幫助用戶找回自己的KNOX密碼。我們也可以在「Samsung KNOX Apps」中下載三星授權的安全應用,這些應用會直接下載安裝到安全模式當中,在正常模式下我們是看不到的。
要從KNOX的安全模式中切換到普通模式也非常簡單,在安全模式下我們只要點擊屏幕左下角的三角形圖標 ,就可以退出安全模式切換到日常的普通模式。而要從普通模式切換到安全模式需要點擊KNOX圖標,輸入密碼後就可以切換到安全模式了,三星通過兩種不同的模式讓用戶在不同的時刻自由選擇,而且在兩種模式下安裝下載的程序不會互相影響,使用起來非常方便。
⑦ 連外賣都沒有的以色列 憑什麼成為創業的國度
原文在這里
工作到晚上10點,突然發現自己還沒有吃晚飯,抓起手機來想叫外賣,突然發現這里不是中國……
是的,這樣悲慘的故事就發生在我身上。我此時正處在以色列城市特拉維夫,作為以色列最大的都會區,是該國人口最稠密的地帶,也是以色列的經濟樞紐,但是這些Title仍舊不能在深夜10點解決我的溫飽問題。我向酒店的窗戶望出去,外面已經漆黑一片,所有的店鋪已經關門,想叫外賣,更是不可能了吧?我頓時對這個地方產生了怨念,連外賣都沒有的以色列,憑什麼被稱為「創業的國度」?
以色列:中東的異類
以色列被稱為「創業的國度」,近年來中國公司對它趨之若鶩。坦率地說,在出發之前,我對於以色列的印象還是宗教沖突、戰亂以及悲慘的猶太人歷史。至於他們所自豪的那些科技發明和技術,並不如美國的Iphone手機和Windows操作系統那樣讓我感同身受。可能是為了驗證我對它的刻板印象,初到特拉維夫後所看到的街景比我想像中的還要破敗。
也許是因為常年動亂,以色列人並不是很重視建築的美觀。被當地人類比為」以色列的上海」的特拉維夫,很多民用建築都是破敗不堪甚至有些可以用」殘垣斷壁」來形容,即使在新城區或商業區,其繁華的程度也只能與中國的二線城市相比肩。
特拉維夫街頭
也許拿特拉維夫與中國的北京或者上海相類比並不公平。如今整個以色列人口只有800萬,而北京的人口是2200萬;以色列整個國土實際管轄面積只有2.5萬平方公里,跟北京加上周邊郊區面積差不多。它西北臨地中海,北靠黎巴嫩、東瀕敘利亞和約旦(與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近在咫尺)、西南邊則是埃及。被各個阿拉伯國家所環抱,以色列這個猶太民族國家,可以說是中東的異類。
想在網上買東西?Naive
以色列人在民用移動應用領域的建樹並不值得炫耀。雖然後來有以色列的朋友跟我說,以色列也有在線的訂餐和送餐App,最有名的叫10bis,但其用戶並不算多。大多數的使用者是當地的創業者和辦公室白領。B2C的網上購物更是發展不起來,因為物流並不發達。他們跟我說,如果你在網上買一個東西,一個小時的路程,物流甚至可以送一個星期。
根據獵豹全球智庫的研究顯示,可能是國內市場狹小,以色列人在移動App上的使用習慣明顯偏向於外國。在購物上,中國的阿里的全球速賣通甚至超過了ebay和當地的購物軟體Yad2,成為了以色列人最常用的購物軟體。以色列人最常用的通訊軟體是Whatsapp(有以色列小哥跟我搭訕一定要加我Whatsapp我會亂說?)社交用的是facebook。的哥司機比較常用兩種軟體,一個是用於接單的Uber,一個是用於導航的WAZE(這也是以色列人創造的傳奇式App,可惜後來被google收購)。
但是,如果你認為以色列就是個動亂中勉強為生的國家那就是大錯特錯了。
破舊房子下的創新動力
轉變我對以色列印象的是之後對以色列創業公司的走訪。我們此次訪問的公司全部都只有十幾個人的規模,卻大多從事的是服務於商業的To B領域的技術創新,而且一些技術創新,我們在中國甚至聞所未聞。
如果說這兩年中國才興起了「全民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以色列早就是真正的全民創業了。據統計顯示,在每1600個以色列人當中就有一個創業者;以色列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數量幾乎超過了歐洲的總和,僅次於美國、中國和加拿大;以色列的人均的VC投資是美國的2.5倍,是歐洲的30倍,中國的80倍,印度的300多倍。2015年以色列吸引外國直接投資金額高達116億美元,比2014年增長90%,當年的海外投資為67億。投資額的巨大增長反映了世界對以色列經濟的絕對信心。盡管過去十年全球經濟放緩,以色列GDP卻不減反增,增速甚至超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及美國。
以色列在網路安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甚至可以和美國相比肩。目前以色列擁有超過300家網路安全公司,2015年以色列新成立的安全初創公司多達81家,安全行業規模更是較2014年增長了25%,是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安全產業規模。最近很火的一家以色列公司叫做Cellebrite。在美國FBI與蘋果公司在是否破解用戶Iphone手機的事情上爭執不下時,作為FBI供應商的Cellebrite及時攻破了聖貝納迪諾恐怖襲擊案槍手賽義德·法魯克的iPhone手機,不僅使FBI撤回了對蘋果公司的起訴,而且據《福布斯》報道,Cellebrite破解這部iPhone只收取了15278美元。
「胸無大志」的創業公司
這是一位40多歲的中年男人,長著一副典型的以色列人面孔,清瘦且高。坐在我右手邊的他身體後傾靠在椅背上,雙手交叉放在胸前,慢條斯理地給我們介紹他們公司的業務和情況。這是我們此行訪問的第五家以色列科技公司,這家做大數據技術的公司剛剛從美國的思科和Intel融到了4000多萬美元的B輪融資,很顯然,此時這位CEO對來自中國的投資者並不感興趣。雖然在我們到來時,他仍舊很禮貌地向我們在場的每一個人都遞了名片。但相信我,他們絕對是我們此次以色列訪問過公司中最特別的一家,不僅是因為他們對我們的態度,還因為他們是唯一一家對我們宣稱未來目標是上市的以色列創業公司。
以色列公司大多「胸無大志」,大多數創業者並沒有改變世界的想法,也不想把企業做成BAT,只是做著腳踏實地的創新。在我們訪問過的公司中,他們的創始人大多年紀在40歲以上,有過多次的創業經歷,在公司成長到一定階段後,他們就把自己的公司賣給了更大的公司。對於他們來說,連續創業就像是我們從一個公司跳槽到另一個公司一樣正常。
有趣的是,我們訪問的最後一家公司,在我們表示他們已經被我們的競爭對手投資,可能無法再合作時,他們的創始人更是脫口而出:你們可以買下我們啊!對於融資和賣公司的高積極性,是以色列創業者對於投資者的普遍態度。
至於其中的原因,一位十年前就在中國上海定居的以色列人Michelle Tzhori為我們分析說:「以色列國土狹小,市場並不廣闊。周圍的鄰居們對我們又不是特別友好,地區局勢也不穩定,所以以色列人都有一種不安全感。基業長青可能並不是最好的選擇。所以他們通常到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就賣給了美國或歐洲的公司,因為那裡有更廣闊的市場。」Michelle是往來於中國和以色列之間的律師事務所合夥人,他們不僅為中國與以色列之間的貿易往來提供法律服務,還為中國投資者篩選靠譜的以色列創業公司,這種需求近年來顯得越來越迫切。她還給自己取了一個好聽的中國名字:崔米雪。
參觀以色列創業公司
但與中國的情況相類似,以色列創業公司的「死亡率」也相當高。以色列出口協會的Peggy告訴我說,每年參加巴塞羅那世界移動通訊大會的以色列公司,到了第二年再參展的時候,可能四分之一的公司就已經消失了。總結起來可能有三種原因,Peggy說:「一是創始人是技術出身的公司,他們通常從世界知名的網路公司google、facebook等辭職創業,但缺少融資、經營等能力,使得公司並不具有持續發展的可能;二是以色列市場狹小,又沒有有效拓展海外市場,公司的成長性變得非常有限。第三當然也有一些創始人本身技術不過硬,光有好點子的情況。」
計程車上巧遇「中國手機的粉絲」
根據世界知名調查機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的數據,以色列的手機滲透率達到132%,74%的人有智能手機,智能手機普及率高居全球第三,僅次於韓國和澳大利亞。韓國的手機品牌在以色列佔有非常高的市場份額,特別是三星,這從遍布特拉維夫街頭的三星廣告可見一斑。雖然沒有現成的調查數據印證,但這一發現在當地人口中得到了證實。
「的確,在中國,手機品牌中占支配地位的絕對是蘋果,但在以色列,人們可能更愛用韓國手機。」崔米雪告訴我們。「很多人喜歡用三星,但我覺得LG更好用。」與崔米雪在同一事務所工作的同事補充道,她手中拿著的手機正是LG。的確,LG這一在中國並不被廣泛使用的手機品牌,在以色列,上到公司的高管,下到的哥司機,也都是它的使用者。
但是,中國手機在以色列也並不是沒有存在感。在我們一次打車的過程中,一位計程車司機就與我聊起了這個話題。
「你從中國來的,為什麼不用中國手機?」他看了看我手中的Iphone6。
「呃……好問題」我尷尬地握了手中的手機,竟然無言以對。
「我很喜歡中國手機,便宜質量又好。而且我覺得比蘋果手機運行更快。」司機是位不到30歲的小哥,他似乎看出了我的不安,又接過了話頭,「在中國,中國人都用哪些國產手機品牌?」
「華為,小米。」他問到了我的強項。
「華為、小米,嗯,我都知道。但我覺得用的人肯定不如三星多吧?」
「不,在中國華為可能已經超越三星了。」我迅速地找回了自信。
「真的嗎?那你聽說過魅族和一加嗎?」
「魅族和一加?」謝天謝地我聽懂了他的發音,」當然,它們可能也很好用,但用的人確實沒有華為和小米多。」
「我打算買一個魅族,換個中國手機用。」
我這時候才想起看了看他掛在車操作台前用於接Uber單子的智能手機,是個中國台灣產的華碩手機。這時我們的目的地也到了,小哥收下車費後依舊熱情地說Goodbye:「希望下次見到你時可以看見你用中國手機!」也許會吧,我心裡想。
「加個微信吧」
2014年,互聯網女皇瑪麗·米克爾(Mary Meeker)在其年度互聯網報告中特意將中國單獨列出,介紹了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以及其中的機會。據中國工信部數據,2015年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近9億。如此大的市場中國對全世界的移動互聯網公司都是最巨大的吸引力。對以色列的互聯網公司也是如此。
中以互聯網界的互相吸引可能來自於雙方經貿往來的大趨勢。20多年前,中國與以色列建交時,中以的雙邊貿易額在1992年為6000萬美元,而以色列總理新聞處表示,目前雙方貿易額約為每年80億美元(也有數字說2014年即達到110億美元,是2010年的2倍)。去年重新執政的本雅明·內塔尼亞胡,近年一直在積極推行將以色列的貿易關系從歐洲(仍是以色列遙遙領先的最大商業夥伴)轉向新興市場的政策。
但是大部分以色列人對中國市場既充滿了好奇和渴望,又知之甚少。不過,以色列人謙遜、積極、勤奮的性格在與中國人做生意的過程中體現得尤為明顯。為了與中國人和中國公司打交道,」加個微信吧」,成為以色列人與中國人初次見面時的口頭禪。如果是一個中國人在一個以色列的商務場合,並不需要那麼多的社交技巧,很多以色列人會主動熱情地向你打招呼並介紹自己及自己的公司,當然,交換名片和微信也是必要的。
與此同時,中國公司對以色列的創新科技和創業公司也越來越感興趣,我們參觀的一家以色列做VR科技的公司告訴我們說,他們這個星期曾經接待了一個30人的中國公司訪問團;而另一個已經在美國上市的以色列科技公司銷售總監向我抱怨說,他現在的工作已經被各種各樣的訪問需求所佔領,而這些訪問需求通常來自於中國公司。但同時他也私下發簡訊給以色列駐華使館商務處的官員說,即使他們已經IPO並不缺錢,他們也很歡迎中國公司或投資者來訪,因為說不定哪家中國公司就能幫助他們開拓中國市場。他的這種務實很能代表以色列公司對中國市場的普遍態度。
後記
小時候讀書時曾經看到過一句美國人的諺語:世界上的智慧在中國人的腦袋裡,世界上的財富在猶太人的口袋裡。這句話本意是說中國人聰明,猶太人善於經商。猶太人的富是毋庸置疑的。根據世界銀行2014年的數據,以色列的人均GDP已經達到了3.7萬美元,是中國的近5倍。但如果從近幾十年的科技發展來看,猶太人腦袋裡的智慧也是數一數二的。
在特拉維夫本古里安機場的出關處,有一條掛滿了巨幅照片和文字介紹的長廊,照片上都是以色列人引以為傲的科技發明,所有即將走出以色列海關的外國人都會忍不住在此逗留。僅舉幾例,你就會知道以色列人驕傲於他們的科學技術完全是有理由的:
今天幾乎人人都離不開的電腦優盤是以色列人AmirBan, Dov Moran 和 OronOgdan發明的,他們都來自以色列M-Systems公司。他們在美國注冊專利的時間是1999年4月。
今天中國的即時通訊工具QQ,脫胎於1996年由以色列Mirabillis公司發明的ICQ。ICQ的意思是:I seek you (我找你)。
聖女果:這種可愛的小西紅柿的野生品種來自南美,目前人工種植的有三個品種,其中最主要的特別甜美的品種Tomaccio是在以色列希伯來大學教授Prof.Nahum Keidar 和 Prof. Chaim Rabinovitch領導下花了十二年時間雜交培育出來的。
還有,說個遠點的,大家熟知的臉書(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是美國籍的猶太人。
為什麼在如此狹小的國土上會有這么多的創新和發明?他們的動力來源於哪裡?以色列前總統西蒙·佩雷斯,今年已經93歲的以色列政壇「長青樹」,對這個問題有著非常深刻的理解:
「猶太人有一點特別,因為猶太人從來不滿足,因為一旦滿足你就懶惰了。
我們的土地太少,以色列占整個中東面積的千分之一。而且我們在北方有帶瘧疾的蚊子,在南方有沙漠,各種風沙,這片土地是荒蕪的。我們也沒有水,兩個湖,一個已經死了,一個快要死了(死海)。
我們有一個特別有名的河(約旦河),但他的名氣比它的水量大多了。我們沒有金子也沒有石油。我們周邊的鄰居對我們不太友好。世界上也沒人給我們鼓勵,沒有武器,也沒有食物,也沒有任何人的幫助。
但我們發現我們有一個特別棒的資源,這個唯一的資源就是你的夢和你的大腦。我們如何把水利用起來,怎麼樣去把水量提高。我想到可以重復利用,然後想到海水淡化,我們想去怎麼節水,我們發明了滴灌技術,一方面創造水,一方面節水。當我們什麼都沒有的時候,我們就要創造想法。」
也許,正是因為處於這種山窮水盡的境地,才讓以色列人的聰明才智得以被充分地被激發出來。人成為了這個國家最寶貴的資源,而以色列人的創新精神,則成為支撐這個國家生存和繁榮的重要因素。
⑧ 以色列手機網路制式
與以前2至3公斤的大型車載、航空裝載等終端不同,體積接近普通手機、重量210克、待機42小時的海事衛星手機業務19日開通,實現了在中國境內海洋、沙漠等特殊環境下的無盲區通信,2008年將在全球覆蓋。據中國交通通信中心主任楊洪義介紹,此次推出的海事衛星手機業務,是通過運行在國際海事衛星系統下的手持式終端提供話音服務。目前,這一業務已覆蓋亞洲、非洲大部分區域,在2008年第三顆支持手機業務的衛星發射後,全球無盲區海事衛星手機通話將得以實現。海事衛星手機適合個人使用,更為國家安全、應急救助、物流、石油勘探、新聞媒體等行業提供了多種通信手段。這種手機採用海事衛星和GSM雙模製式,也就是說,在有傳統移動通信GSM網路覆蓋的地方,切換成一般手機,使用者可以避免海事衛星手機的較高資費。同時,這一手機具有當前手機擁有的新功能,如呼叫保持、呼叫等待、呼叫轉移、五方電話會議和簡訊等。目前海事衛星手機資費1分鍾不超過1美元,且有各種資費套餐。此次推出的海事衛星手機價格在2000美元至3000美元,隨著手機大量生產,價格有望降至數百美元。
⑨ 以色列總理稱以色列網路安全做的怎麼樣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20日表示,以色列已成為網路安全領域的全球五大領先國家之一。
國際網路安全會議是正在以色列海濱城市特拉維夫舉行的以色列網路周的重要內容,網路周每年舉行一次。本屆網路周於6月17日拉開帷幕,吸引了來自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參加。
厲害了。以色列。
⑩ Honeywell為何收購以色列網路安全公司Nextnine
據報道,近日美國科技巨頭霍尼韋爾(Honeywell)宣布以35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以色列 Nextnine 公司,這是近期以色列 Cyber Security(網路安全)領域數額巨大的一筆收購,Honeywell負責人表示之所以進行收購是為了工業自動化安全加碼。
Honeywell表示,以色列安全公司 Nextnine其核心技術是 ICS Shield,這項技術可以保護工業現場免受網路安全的攻擊,可以對設備進行實時、遠程的監控,目前已經部署在全球超過6200處油氣業、化工業、礦業和製造業的工作站點,還被全球5-7家最大的工業系統供應商採納和使用。
網友表示網路安全市場潛力巨大,像 Nextnine 這樣提前佔位並紮根深厚的企業,未來極有可能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