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安全 > 隨機系統的網路安全控制

隨機系統的網路安全控制

發布時間:2022-05-05 20:15:30

網路安全管理包括什麼內容

網路安全管理是一個體系的東西,內容很多
網路安全管理大體上分為管理策略和具體的管理內容,管理內容又包括邊界安全管理,內網安全管理等,這里給你一個參考的內容,金牌網管員之網路信息安全管理,你可以了解下:
http://www.ean-info.com/2009/0908/100.html
同時具體的內容涉及:
一、信息安全重點基礎知識
1、企業內部信息保護
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
信息安全三元組,標識、認證、責任、授權和隱私的概念,人員角色
安全控制的主要目標:
安全威脅和系統脆弱性的概念、信息系統的風險管理
2、企業內部信息泄露的途徑
偶然損失
不適當的活動
非法的計算機操作
黑客攻擊:
黑客簡史、黑客攻擊分類、黑客攻擊的一般過程、常見黑客攻擊手段
3、避免內部信息泄露的方法
結構性安全(PDR模型)
風險評估:
資產評估、風險分析、選擇安全措施、審計系統
安全意識的培養
二、使用現有安全設備構建安全網路
1、內網安全管理
內網安全管理面臨的問題
內網安全管理實現的主要功能:
軟硬體資產管理、行為管理、網路訪問管理、安全漏洞管理、補丁管理、對各類違規行為的審計
2、常見安全技術與設備
防病毒:
防病毒系統的主要技術、防病毒系統的部署、防病毒技術的發展趨勢
防火牆:
防火牆技術介紹、防火牆的典型應用、防火牆的技術指標、防火牆發展趨勢
VPN技術和密碼學:
密碼學簡介、常見加密技術簡介、VPN的概念、VPN的分類、常見VPN技術、構建VPN系統
IPS和IDS技術:
入侵檢測技術概述、入侵檢測系統分類及特點、IDS結構和關鍵技術、IDS應用指南、IDS發展趨勢、入侵防禦系統的概念、IPS的應用
漏洞掃描:
漏洞掃描概述、漏洞掃描的應用
訪問控制:
訪問控制模型、標識和認證、口令、生物學測定、認證協議、訪問控制方法
存儲和備份:
數據存儲和備份技術、數據備份計劃、災難恢復計劃
3、安全設備的功能和適用范圍
各類安全設備的不足
構建全面的防禦體系
三、安全管理體系的建立與維護
1、安全策略的實現
安全策略包含的內容
制定安全策略
人員管理
2、物理安全
物理安全的重要性
對物理安全的威脅
對物理安全的控制
3、安全信息系統的維護
安全管理維護
監控內外網環境

⑵ 想要確保網路的安全性,關鍵在於網路是否得到有效的控制,請問採取什麼防護措施才能確保網路信息安全呢

【熱心解答】

網路安全是個系統工程,不可能只是採取單一措施即可解決,需要網路安全保障體系共同綜合措施。通常,企事業機構需要先對網路系統進行風險評估,確定各類潛在風險和等級,並針對各類風險確定相應的策略和方案。經過有效的安全控制降低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殘留風險將通過監控和分析,並在意外發生時作出應急響應和災難恢復,最終實現業務的持續運行。

實際上,原有的一些傳統網路安全技術,通常可以使企事業機構在檢測攻擊、發現漏洞、防禦病毒、訪問控制等方面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然而,卻無法從根本上徹底解決網路信息系統整體防禦的問題。面對新的網路環境和新的威脅,促使各國為具體的安全技術建立一個以深度防禦為重點的整體網路安全平台——網路安全保障體系。

如我國某金融機構的網路網路安全保障體系總體框架,如圖所示。網路網路安全保障體系框架的外圍是風險管理、法律法規、標準的符合性。

註:摘自清華大學出版社《網路安全實用技術》賈鐵軍教授主編。

計算機網路安全問題及防範措施

對計算機信息構成不安全的因素很多, 其中包括人為的因素、自然的因素和偶發的因素。其中,人為因素是指,一些不法之徒利用計算機網路存在的漏洞,或者潛入計算機房,盜用計算機系統資源,非法獲取重要數據、篡改系統數據、破壞硬體設備、編制計算機病毒。人為因素是對計算機信息網路安全威脅最大的因素,垃圾郵件和間諜軟體也都在侵犯著我們的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計算機網路的脆弱性
互聯網是對全世界都開放的網路,任何單位或個人都可以在網上方便地傳輸和獲取各種信息,互聯網這種具有開放性、共享性、國際性的特點就對計算機網路安全提出了挑戰。互聯網的不安全性主要有以下幾項:
(1)網路的開放性,網路的技術是全開放的,使得網路所面臨的攻擊來自多方面。或是來自物理傳輸線路的攻擊,或是來自對網路協議的攻擊,以及對計算機軟體、硬體的漏洞實施攻擊。
(2)網路的國際性,意味著對網路的攻擊不僅是來自於本地網路的用戶,還可以是互聯網上其他國家的黑客,所以,網路的安全面臨著國際化的挑戰。
(3)網路的自由性,大多數的網路對用戶的使用沒有技術上的約束,用戶可以自由地上網,發布和獲取各類信息。
2、操作系統存在的安全問題
操作系統是作為一個支撐軟體,使得你的程序或別的運用系統在上面正常運行的一個環境。操作系統提供了很多的管理功能,主要是管理系統的軟體資源和硬體資源。操作系統軟體自身的不安全性,系統開發設計的不周而留下的破綻,都給網路安全留下隱患。
(1)操作系統結構體系的缺陷。操作系統本身有內存管理、CPU 管理、外設的管理,每個管理都涉及到一些模塊或程序,如果在這些程序裡面存在問題,比如內存管理的問題,外部網路的一個連接過來,剛好連接一個有缺陷的模塊,可能出現的情況是,計算機系統會因此崩潰。所以,有些黑客往往是針對操作系統的不完善進行攻擊,使計算機系統,特別是伺服器系統立刻癱瘓。
(2)操作系統支持在網路上傳送文件、載入或安裝程序,包括可執行文件,這些功能也會帶來不安全因素。網路很重要的一個功能就是文件傳輸功能,比如FTP,這些安裝程序經常會帶一些可執行文件,這些可執行文件都是人為編寫的程序,如果某個地方出現漏洞,那麼系統可能就會造成崩潰。像這些遠程調用、文件傳輸,如果生產廠家或個人在上面安裝間諜程序,那麼用戶的整個傳輸過程、使用過程都會被別人監視到,所有的這些傳輸文件、載入的程序、安裝的程序、執行文件,都可能給操作系統帶來安全的隱患。所以,建議盡量少使用一些來歷不明,或者無法證明它的安全性的軟體。
(3)操作系統不安全的一個原因在於它可以創建進程,支持進程的遠程創建和激活,支持被創建的進程繼承創建的權利,這些機制提供了在遠端伺服器上安裝「間諜」軟體的條件。若將間諜軟體以打補丁的方式「打」在一個合法用戶上,特別是「打」在一個特權用戶上,黑客或間諜軟體就可以使系統進程與作業的監視程序監測不到它的存在。
(4)操作系統有些守護進程,它是系統的一些進程,總是在等待某些事件的出現。所謂守護進程,比如說用戶有沒按鍵盤或滑鼠,或者別的一些處理。一些監控病毒的監控軟體也是守護進程,這些進程可能是好的,比如防病毒程序,一有病毒出現就會被撲捉到。但是有些進程是一些病毒,一碰到特定的情況,比如碰到5月1日,它就會把用戶的硬碟格式化,這些進程就是很危險的守護進程,平時它可能不起作用,可是在某些條件發生,比如5月1日,它才發生作用,如果操作系統有些守護進程被人破壞掉就會出現這種不安全的情況。
(5)操作系統會提供一些遠程調用功能,所謂遠程調用就是一台計算機可以調用遠程一個大型伺服器裡面的一些程序,可以提交程序給遠程的伺服器執行,如telnet。遠程調用要經過很多的環節,中間的通訊環節可能會出現被人監控等安全的問題。
(6)操作系統的後門和漏洞。後門程序是指那些繞過安全控制而獲取對程序或系統訪問權的程序方法。在軟體開發階段,程序員利用軟體的後門程序得以便利修改程序設計中的不足。一旦後門被黑客利用,或在發布軟體前沒有刪除後門程序,容易被黑客當成漏洞進行攻擊,造成信息泄密和丟失。此外,操作系統的無口令的入口,也是信息安全的一大隱患。
(7)盡管操作系統的漏洞可以通過版本的不斷升級來克服, 但是系統的某一個安全漏洞就會使得系統的所有安全控制毫無價值。當發現問題到升級這段時間,一個小小的漏洞就足以使你的整個網路癱瘓掉。
3、資料庫存儲的內容存在的安全問題
資料庫管理系統大量的信息存儲在各種各樣的資料庫裡面,包括我們上網看到的所有信息,資料庫主要考慮的是信息方便存儲、利用和管理,但在安全方面考慮的比較少。例如:授權用戶超出了訪問許可權進行數據的更改活動;非法用戶繞過安全內核,竊取信息。對於資料庫的安全而言,就是要保證數據的安全可靠和正確有效,即確保數據的安全性、完整性。數據的安全性是防止資料庫被破壞和非法的存取;資料庫的完整性是防止資料庫中存在不符合語義的數據。
4 、防火牆的脆弱性
防火牆指的是一個由軟體和硬體設備組合而成、在內部網和外部網之間、專用網與網之間的界面上構造的保護屏障.它是一種硬體和軟體的結合,使Internet 與Intranet 之間建立起一個安全網關(Security Gateway),從而保護內部網免受非法用戶的侵入。
但防火牆只能提供網路的安全性,不能保證網路的絕對安全,它也難以防範網路內部的攻擊和病毒的侵犯。並不要指望防火牆靠自身就能夠給予計算機安全。防火牆保護你免受一類攻擊的威脅,但是卻不能防止從LAN 內部的攻擊,若是內部的人和外部的人聯合起來,即使防火牆再強,也是沒有優勢的。它甚至不能保護你免受所有那些它能檢測到的攻擊。隨著技術的發展,還有一些破解的方法也使得防火牆造成一定隱患。這就是防火牆的局限性。
5、其他方面的因素
計算機系統硬體和通訊設施極易遭受到自然的影響,如:各種自然災害(如地震、泥石流、水災、風暴、物破壞等)對構成威脅。還有一些偶發性因素,如電源故障、設備的機能失常、軟體開發過程中留下的某些漏洞等,也對計算機網路構成嚴重威脅。此外不好、規章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水平較低、操作失誤、瀆職行為等都會對計算機信息安全造成威脅。

計算機網路安全的對策,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進行防護:
1、 技術層面對策
對於技術方面,計算機網路安全技術主要有實時掃描技術、實時監測技術、防火牆、完整性保護技術、病毒情況分析報告技術和系統安全管理技術。綜合起來,技術層面可以採取以下對策:
(1)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包括系統管理員和用戶在內的人員的技術素質和職業修養。對重要部門和信息,嚴格做好開機查毒,及時備份數據,這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
(2)網路訪問控制。訪問控制是網路安全防範和保護的主要策略。它的主要任務是保證網路資源不被非法使用和訪問。它是保證網路安全最重要的核心策略之一。訪問控制涉及的技術比較廣,包括入網訪問控制、網路許可權控制、目錄級控制以及屬性控制等多種手段。
(3)資料庫的備份與恢復。資料庫的備份與恢復是資料庫管理員維護數據安全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操作。備份是恢復資料庫最容易和最能防止意外的保證方法。恢復是在意外發生後利用備份來恢復數據的操作。有三種主要備份策略:只備份資料庫、備份資料庫和事務日誌、增量備份。
(4)應用密碼技術。應用密碼技術是信息安全核心技術,密碼手段為信息安全提供了可靠保證。基於密碼的數字簽名和身份認證是當前保證信息完整性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密碼技術主要包括古典密碼體制、單鑰密碼體制、公鑰密碼體制、數字簽名以及密鑰管理。
(5)切斷途徑。對被感染的硬碟和計算機進行徹底殺毒處理,不使用來歷不明的U 盤和程序,不隨意下載網路可疑信息。
(6)提高網路反病毒技術能力。通過安裝病毒防火牆,進行實時過濾。對網路伺服器中的文件進行頻繁掃描和監測,在工作站上採用防病毒卡,加強網路目錄和文件訪問許可權的設置。在網路中,限制只能由伺服器才允許執行的文件。
(7)研發並完善高安全的操作系統。研發具有高安全的操作系統,不給病毒得以滋生的溫床才能更安全。
2、管理層面對策
計算機網路的安全管理,不僅要看所採用的安全技術和防範措施,而且要看它所採取的管理措施和執行計算機安全保護、法規的力度。只有將兩者緊密結合,才能使計算機網路安全確實有效。
計算機網路的安全管理,包括對計算機用戶的安全、建立相應的安全管理機構、不斷完善和加強計算機的管理功能、加強計算機及網路的立法和執法力度等方面。加強計算機安全管理、加強用戶的法律、法規和道德觀念,提高計算機用戶的安全意識,對防止計算機犯罪、抵制黑客攻擊和防止計算機病毒干擾,是十分重要的措施。
這就要對計算機用戶不斷進行法制教育,包括計算機安全法、計算機犯罪法、保密法、數據保護法等,明確計算機用戶和系統管理人員應履行的權利和義務,自覺遵守合法信息系統原則、合法用戶原則、信息公開原則、信息利用原則和資源限制原則,自覺地和一切違法犯罪的行為作斗爭,維護計算機及網路系統的安全,維護信息系統的安全。除此之外,還應教育計算機用戶和全體工作人員,應自覺遵守為維護系統安全而建立的一切規章制度,包括人員管理制度、運行維護和管理制度、計算機處理的控制和管理制度、各種資料管理制度、機房保衛管理制度、專機專用和嚴格分工等管理制度。
3、安全層面對策
要保證計算機網路系統的安全、可靠,必須保證系統實體有個安全的物理環境條件。這個安全的環境是指機房及其設施,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計算機系統的環境條件。計算機系統的安全環境條件,包括溫度、濕度、空氣潔凈度、腐蝕度、蟲害、振動和沖擊、電氣干擾等方面,都要有具體的要求和嚴格的標准。
(2)機房場地環境的選擇。計算機系統選擇一個合適的安裝場所十分重要。它直接影響到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選擇計算機房場地,要注意其外部環境安全性、可靠性、場地抗電磁干擾性,避開強振動源和強雜訊源,並避免設在建築物高層和用水設備的下層或隔壁。還要注意出入口的管理。
(3)機房的安全防護。機房的安全防護是針對環境的物理災害和防止未授權的個人或團體破壞、篡改或盜竊網路設施、重要數據而採取的安全措施和對策。為做到區域安全,首先,應考慮物理訪問控制來識別訪問用戶的身份,並對其合法性進行驗證;其次,對來訪者必須限定其活動范圍;第三,要在計算機系統中心設備外設多層安全防護圈,以防止非法暴力入侵;第四設備所在的建築物應具有抵禦各種自然災害的設施。

⑷ 網路安全管理措施有哪些

從信息系統安全防護技術來講主要有以下幾種:
1) 內聯網信息系統的一些重要信息交互, 可以採用專用的通信線路(特別是採用沒有電磁泄漏問題的光纜)來防止信息在傳輸的過程中被非法截獲。一些重要信息應進行加密後傳輸,
可以進一步防止被截獲信息的有效識別。這些技術主要為了保證信息的機密性。
2) 網路和系統隔離(防火牆等) 防火牆可以隔離內部網路和外部網路, 使得所有內外網之間的通信都經過特殊的檢查以確保安全。
對一些特別主特別服務可以採用包裝代理技術(如Wrapper等), 隔離用戶對系統的直接訪問, 加強系統的安全性。
3) 網路和系統安全掃描 網路安全掃描和系統掃描產品可以對內部網路、操作系統、系統服務、以及防火牆等系統的安全漏洞進行檢測,
即時發現漏洞給予修補, 使入侵者無機可乘。
4) 安全實時監控與入侵發現技術 信息系統的安全狀況是動態變化的, 安全實時監控系統可以發現入侵行為並可以調整系統進行及時的保護反應。

5) 操作系統安全加固 採用B級系統替代傳統的C級系統是解決系統安全問題的比較根本性的措施。考慮到可用性和經濟性的原則,
可以首先考慮在最敏感的伺服器和網路隔離設備上採用B級系統。
6) 資料庫系統和應用系統安全加固 在要害信息系統的伺服器中採用B級操作系統, 並配備B級資料庫管理系統, 將應用、服務都建設在B級的基礎上。這樣整個信息系統惡性循環才有比較根本性的保障。
<br>
7) 可生存技術 可生存性是指在遭受攻擊, 發生失效或事故時, 仍能及時完成服務使命的能力。主要是指健康性、適應性、多樣性、進化性和恢復性。

8) 加強安全管理技術 信息系統安全問題中最核心的問題是管理問題。"人"是實現信息系統安全的關鍵因素。因此需要大力加強人員安全培訓,
制訂安全管理規范。同時, 要充分利用各種技術手段進行自動化管理。
我是在戴威爾網路安全培訓學習網路安全的,多多少少了解一點 呵呵 希望對你寫論文有幫助吧 ^_^

⑸ 網路安全管理措施

【熱心相助】

您好!網路安全管理措施需要綜合防範,主要體現在網路安全保障體系和總體框架中。

面對各種網路安全的威脅,以往針對單方面具體的安全隱患,提出具體解決方案的應對措施難免顧此失彼,越來越暴露出其局限性。面對新的網路環境和威脅,需要建立一個以深度防禦為特點的信息安全保障體系。

【案例】我國某金融機構的網路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總體框架如圖1所示。網路信息安全保障體系框架的外圍是風險管理、法律法規、標準的符合性。

圖1 網路信息安全保障體系框架

風險管理是指在對風險的可能性和不確定性等因素進行收集、分析、評估、預測的基礎上,制定的識別風險、衡量風險、積極應對風險、有效處置風險及妥善處理風險等一整套系統而科學的管理方法,以避免和減少風險損失,促進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網路安全管理的本質是對信息安全風險的動態有效管理和控制。風險管理是企業運營管理的核心,風險分為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其中後者包括信息安全風險。實際上,在信息安全保障體系框架中充分體現了風險管理的理念。網路信息安全保障體系架構包括五個部分:

1) 網路安全戰略。以風險管理為核心理念,從長遠戰略角度通盤考慮網路建設安全。它處於整個體系架構的上層,起到總體的戰略性和方向性指導的作用。

2) 信息安全政策和標准。以風險管理理念逐層細化和落實,是對網路安全戰略的逐層細化和落實,跨越管理、運作和技術三個不同層面,在每一層面都有相應的安全政策和標准,通過落實標准政策規范管理、運作和技術,以保證其統一性和規范性。當三者發生變化時,相應的安全政策和標准通過調整相互適應。安全政策和標准也會影響管理、運作和技術。

3) 網路安全運作。是基於風險管理理念的日常運作模式及其概念性流程(風險評估、安全控制規劃和實施、安全監控及響應恢復)。既是網路安全保障體系的核心,貫穿網路安全始終;又是網路安全管理機制和技術機制在日常運作中的實現,涉及運作流程和運作管理。

4) 網路安全管理。涉及企業管理體系范疇,是網路安全體系框架的上層基礎,對網路安全運作至關重要,從人員、意識、職責等方面保證網路安全運作的順利進行。網路安全通過運作體系實現,而網路安全管理體系是從人員組織的角度保證網路安全運作,網路安全技術體系是從技術角度保證網路安全運作。

5) 網路安全技術。網路安全運作需要的網路安全基礎服務和基礎設施的及時支持。先進完善的技術可以極大提高網路安全運作的有效性,從而達到網路安全保障體系的目的,實現整個生命周期(預防、保護、檢測、響應與恢復)的風險防範和控制。

(拓展參考本人資料:清華大學出版社,賈鐵軍教授主編,網路安全實用技術)

⑹ 計算機網路安全漏洞及防範措施

這種命題一網路,不要太多,太多,,,估計是要寫論文吧,這種東西其實大家都一樣,資源網上多的是,主要的是怎麼抄的問題,抄和抄是不一樣的,建議:
1,所要抄的東西不要范圍太大,這樣容易引起老師反感,老師會自卑的,他還沒你水平高。。。
2,最好用小標題的形式,每個標題一個方面,清晰明了。。。
3,要是必須要用手寫的話,千萬記得字要寫的好。。。
4,字數不要太多,當然也不能太少哦。。。
這些是自己上學時的一些小經驗,見笑了,,,,

⑺ 請問華東理工研究生院信息學院搞雙控的哪個老師比較NB啊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2009年上崗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介紹

(排列不分先後,請在志願表中註明是否願意調劑)

1、080402 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專業導師研究方向介紹
導師姓名 研究方向
姚曉東 1)智能信息處理;2)嵌入式系統開發及其應用;3)模式識別
張建正 1)智能檢測技術和系統;2)數字圖象處理與模式識別技術在檢測中的應用;3)嵌入式系統及應用
趙樂軍 1)智能檢測技術和系統;2)數字圖象處理;3)信號檢測與處理
阮建國 1)智能檢測與控制;2)信號處理;3)微機應用;4) FPGA應用
常青 主要從事的研究領域有信息處理,模式識別與圖像處理,包括圖象匹配,圖象分割,運動圖像識別與處理,小目標檢測,復雜背景下目標檢測,基於形態學的目標檢測等;博士期間研究方向為精確制導、導航與控制,主要研究精確制導技術,包括GPS定位和雙星定位系統研究,低空突防中的地形匹配技術,下視景象匹配技術,復合多模製導技術,仿生技術在全方位成像制導中應用的探索研究等。發表學術論文十數篇,參與多項基金項目和相關課題研究
朱宏擎 1)圖象處理;2)模式識別

2、081002 信號與信息處理專業導師研究方向介紹
導師姓名 研究方向
林家駿 1)智能控制及檢測技術;2)信息安全;3)圖形、圖象處理;4)信息融合;5)感測網路與嵌入式系統
朱煜 1)數字圖像處理;2)數字信號檢測與處理
戴本祁 1)信號檢測與信息處理;2)圖像信號處理;3)電磁場數值計算
吳雪 1)網路圖論與通信網系統優化設計;2)計算智能及智能信息處理;3)無線感測器網路;4)現代電路理論
趙樂軍 1)智能檢測技術和系統;2)數字圖象處理;3)信號檢測與處理
邵方明(校內跨專業) 優化理論應用性在信息領域的應用
陸中成 1)Electronic Technology Apllication; 2)Data Compress
姚曉東 1)智能信息處理;2)嵌入式系統開發及其應用;3)模式識別
朱宏擎 1)圖象處理;2)模式識別
樊凌濤 1)短距無線通信網路;2)汽車電子技術
張雪芹 1)信息安全; 2)網路應用;3)模式識別

3、081100 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導師研究方向介紹
導師姓名 研究方向
顧幸生 1)復雜工業過程建模、控制與優化;2)控制理論與應用;3)系統工程;4)生產計劃與調度;5)工業過程故障檢測與故障診斷
王行愚 1)腦電信息處理與腦控技術;2)控制理論與應用;3)智能控制;4)網路控制和系統工程等
俞金壽 1)工業過程模型化與控制;2)計算機優化控制;3)先進控制技術;4)控制理論及應用
黃道 1)計算機在過程工業中的應用;2)綜合自動化的理論與應用;3)系統工程
錢鋒 1)復雜工業過程建模與控制;2)工業過程先進控制;3)智能控制理論與應用;4)化工過程系統工程;5)流程工業過程模擬與優化操作
侍洪波 1)流程工業過程模型化與先進控制技術;2) 綜合自動化系統的理論和方法;3) 工業過程工況監控與故障診斷
劉愛倫 1)過程模型化、優化與計算機控制;2)軟測量技術與先進控制;3)故障診斷與容錯控制
劉士榮(兼) 1)工業過程模型化,控制與優化;2)智能機器人與智能系統;3)模糊系統與神經網路
黃河清 綜合自動化的理論與應用.具體研究方向為:先進控制、製造執行系統(MES)、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CIMS)、企業資源計劃(ERP)和專家系統等
李紹軍 1)過程系統工程;2)復雜過程的建模、優化與控制;3)工業過程計算機應用技術
牛玉剛 近期研究興趣包括:網路化控制系統,網路擁塞控制,隨機系統的控制與濾波,滑模控制,機器人路徑規劃等
劉漫丹 1)生產過程建模、控制及優化 2)生物特徵識別
郭丙君 先進控制技術
萬衡 1)電氣自動化與EDA 2)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顏學峰 1)石油化工過程智能建模、控制與優化;2)過程系統工程;3)高維復雜模式的分析與處理;4)計算機技術、智能計算技術及其應用
王振雷 1)智能控制理論與應用;2)工業過程建模與優化;3)系統工程
張克進(兼) 工業過程模型化、控制與優化
李振光(兼) 工業過程模型化、控制與優化
彭亦功 1. Prediction on Supply and Demand for Energy System 2. Instrial Ecological System 3. Process Control, Dynamic Optimization 4.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5. Wireless Sensor Technique 6. Intelligent Sensing
羅健旭 1)過程式控制制;2)智能控制;3)數據挖掘
徐余法(兼) 電氣設備故障診斷,電機智能控制
焦斌(兼) 自動控制、電力電子應用
王建華(兼) 研究領域與研究方向為:先進控制、故障診斷、計算機控制系統和集散控制系統等。在上述領域與研究方向上,有多年的研究與開發經驗。
杜文莉 主要從事石化過程建模、先進控制、與優化的理論與應用技術研究,研究計算智能與優化演算法、神經網路、模糊邏輯和專家系統等智能理論方法與技術以及在石油化工生產過程建模、控制、優化中的應用。
葉西寧 控制理論及其應用、信息融合、測控儀表
黎冰 最優化方法,控制理論與應用,自動控制系統的設計與研究
張凌波 控制理論,生產計劃與調度
劉軍(兼) 電機智能控制、電力電子技術
薛安克(兼) 先進控制、魯棒控制、信息融合、生產過程優化調度、企業綜合自動化、特種機器人等。
張建華 1)復雜系統的建模、分析、優化與控制;2)智能系統與智能控制;3)自適應與智能信號處理;4)智能化模式識別與數據挖掘
凌志浩 1)現場匯流排與控制網路;2)嵌入式系統應用;3)檢測技術與儀表智能化;4)無線感測器網路
林家駿 1)智能控制及檢測技術;2)信息安全;3)圖形、圖象處理;4)信息融合;5)感測網路與嵌入式系統
孫自強 1)智能儀表及控制裝置;2)智能檢測及感測器技術;3)自動控制理論及工程應用
王慧鋒 1)智能儀表及控制裝置;2)智能檢測及感測器技術;3)嵌入式系統應用
王華忠 1)智能儀表及控制裝置;2)智能檢測及感測器技術;3)嵌入式系統應用
范鎧(兼) 1)現場匯流排與控制網路;2)嵌入式系統應用;3)智能儀表;4)過程檢測
周政新(兼) 智能監測與故障診斷
鄒俊忠 1)人工智慧與模式識別應用;2)腦電波信號處理與人性化護理機器人研究; 3)醫療電子與康復運動控制系統研究;4)機器人建模與高精度、高性能運動控制器開發;5)電動汽車電機驅動與控制系統開發;6)紡織機械電控系統開發;7)工業裝備高精度變頻伺服系統開發。
王如彬 1)認知神經動力學與仿腦計算模型;2)神經控制論與神經信息處理;3)隨機振動與隨機動力學
高大啟 1)模式識別;2)智能系統;3)知識工程
陳智高(校內跨專業) 1)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2)知識管理與知識系統;3)技術管理與企業孵化器;4)企業信息化
田華(兼) 系統科學與系統工程、自動化科學、復雜大系統科學、分布式人工智慧、計算機科學等。近20年,以大型復雜系統綜合集成計算模型為其最具原創性的基本領域,將大型復雜系統綜合集成的計算模型應用於分層遞階智能控制系統、智能機器人控制系統、知識基控制及智能控制、企業全范圍的系統集成及跨企業間的系統集成、以及近年來在國際上開創性地將其大型復雜系統綜合集成的計算模型應用於計算機系統的自律控制和自組織管理控制。
陳國初(兼) 工業過程模型化、控制與優化
祁榮賓 1)智能計算,多目標優化;2) 混沌系統的控制、同步和優化;3) 多智能體系統理論與應用;4) 復雜網路理論及應用
吳勝昔 1)系統模擬;2)設備監控;3)數據協調;4)流程工業綜合自動化
徐震浩 1)生產計劃和調度; 2)優化演算法 ;3)圖像處理與識別
王學武 1)過程式控制制;2)智能控制3)軟測量技術;4)現場匯流排技術
曹萃文 1)工業過程模型化、控制與優化;2)連續工業生產計劃與調度技術
孫京誥 主要從事故障診斷、智能控制、優化方法及應用、聚合反應控制等領域方向的研究與實踐。
王致傑(兼) 1)大型機電設備的故障診斷與容錯控制策略研究;2)基於模糊理論、神經網路的工業過程智能控制策略研究;3)基於網路的企業信息集成監控系統; 4)太陽能發電系統
楊富文 網路化控制,魯棒控制,迭代學習控制,工業控制,故障診斷和信息處理。
楊益群(兼) 1)工業過程式控制制的大時滯系統控制理論與應用;2)線性系統優化控制;3)非線性控制系統;4)工業計算機控制系統與開發應用
鍾偉民 主要從事機器學習、群智能優化演算法和復雜化工生產過程的建模與優化研究。
註:姓名後加上(兼)為外聘導師
4、081202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專業導師研究方向介紹
導師姓名 研究方向
虞慧群 軟體工程、可信計算與安全、形式化方法及應用
邵志清 1)網路計算及應用;2) 新型軟體設計技術;3)軟體工程和軟體自動化;4)軟體方法學
宋國新 1)軟體自動化;2)智能系統;3)知識工程
金登男 1)模式識別; 2)生物醫學信號處理 ;3)圖像處理
朱尚明 1)計算機網路理論及應用;2)多媒體通信;3)智能系統
郭衛斌 1)高性能計算;2)計算機應用;3)軟體工程
楊根興(兼) 1)軟體工程;2)智能系統與知識工程;3)軟體質量與測試
劉雲翔(兼) 主要從事人工智慧、計算機軟體與理論、信息融合等領域的研究工作,在模糊集合理論及應用,粗糙集合理論及應用,智能決策支持系統,數據融合系統測試技術,智能儀器研製與開發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成果。
張歡歡 目前主要進行如下幾個方面的研究: 1)形式化方法與驗證技術,主要是硬體電路的正確性驗證; 2)面向信息服務領域的智能代理技術
鄭紅 web服務,形式化方法,分布式計算
過弋 1)智能信息處理;2) 知識發現;3) Web服務架構設計;4) 語義網路技術;5) 本體技術應用研究
王佔全 1)資料庫;2)空間資料庫;3)空間數據挖掘
顧春華 1)計算機網路及應用;2)電子商務及其安全性;3)軟體工程
阮彤 1)軟體工程 ;2)內容管理/中間件技術; 3)智能導航; 4)P2P計算
付相君 1)產品資料庫(PDM);2)人工智慧;3)軟體工程方面的研究
註:姓名後加上(兼)為外聘導師
5、081203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導師研究方向介紹
導師姓名 研究方向
高大啟 1)模式識別;2)智能系統;3)知識工程
虞慧群 軟體工程、可信計算與安全、形式化方法及應用
邵志清 1)網路計算及應用;2) 新型軟體設計技術;3)軟體工程和軟體自動化;4)軟體方法學
宋國新 1)軟體自動化;2)智能系統;3)知識工程
林家駿 1)智能控制及檢測技術;2)信息安全;3)圖形、圖象處理;4)信息融合;5)感測網路與嵌入式系統
黃建華 網路與信息安全
黨齊民 1)信息工程;2)電子商務
謝曉玲 1)信息工程;2)構件技術;3)多媒體技術應用;4)圖形技術
顧春華 1)計算機網路及應用;2)電子商務及其安全性;3)軟體工程
劉東林 人工智慧
丁玉章(兼) 商業自動化、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
蔡笠(兼) 商業自動化
劉江 資料庫技術與應用,軟體開發技術與應用
程華 信息安全、網路行為學、流量工程
阮彤 1)軟體工程;2)內容管理/中間件技術;3)智能導航;4)P2P計算
馮翔 自然演化演算法,人工智慧,並行分布計算。 具體為:基於力的自然演化演算法,及其在網路、多感測器信息融合、超級並行計算機等方面的應用。
李建華 計算機輔助設計,包括MEMS CAD、產品建模、CNC、CAM等;計算機圖形學;圖象處理;信息檢索等
李洪林(校內跨專業) 1)計算生物學和葯物分子設計相關演算法及程序設計; 2)葯物信息學研究; 3)Drug-Target網路研究; 4)葯物及靶標相關資料庫建設;5)優化演算法及並行計算; 6)化學信息學及生物信息學
註:姓名後加上(兼)為外聘導師

⑻ 網路信息系統安全性分析

給我分哦,謝謝

http://bbs.wuyou.net/viewthread.php?tid=8894

網 絡 安 全 畢 業 論 文
網路安全的具體含義會隨著「角度」的變化而變化。比如:從用戶(個人、企業等)的角度來說,他們希望涉及個人隱私或商業利益的信息在網路上傳輸時受到機密性、完整性和真實性的保護,避免其他人或對手利用竊聽、冒充、篡改、抵賴等手段侵犯用戶的利益和隱,同時也避免其它用戶的非授權訪問和破壞。從網路運行和管理者角度說,他們希望對本地網路信息的訪問、讀寫等操作受到保護和控制,避免出現「陷門」、病毒、非法存取、拒絕服務和網路資源非法佔用和非法控制等威脅,制止和防禦網路黑客的攻擊。 對安全保密部門來說,他們希望對非法的、有害的或涉及國家機密的信息進行過濾和防堵,避免機要信息泄露,避免對社會產生危害,對國家造成巨大損失。 從社會教育和意識形態角度來講,網路上不健康的內容,會對社會的穩定和人類的發展造成阻礙,必須對其進行控制。 從本質上來講,網路安全就是網路上的信息安全,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受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廣義來說,凡是涉及到網路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實性和可控性的相關技術和理論都是網路安全所要研究的領域。網路安全涉及的內容既有技術方面的問題,也有管理方面的問題,兩方面相互補充,缺一不可。技術方面主要側重於防範外部非法用戶的攻擊,管理方面則側重於內部人為因素的管理。如何更有效地保護重要的信息數據、提高計算機網路系統的安全性已經成為所有計算機網路應用必須考慮和必須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不同環境和應用中的網路安全
運行系統安全:即保證信息處理和傳輸系統的安全。它側重於保證系統正常運行,避免因為系統的崩潰和損壞而對系統存貯、處理和傳輸的信息造成破壞和損失,避免由於電磁泄漏,產生信息泄露,干擾他人,受他人干擾。 網路上系統信息的安全:包括用戶口令鑒別,用戶存取許可權控制,數據存取許可權、方式控制,安全審計,安全問題跟蹤,計算機病毒防治,數據加密。 網路上信息傳播安全:即信息傳播後果的安全。包括信息過濾等。它側重於防止和控制非法、有害的信息進行傳播後的後果。避免公用網路上大量自由傳輸的信息失控。 網路上信息內容的安全:它側重於保護信息的保密性、真實性和完整性。避免攻擊者利用系統的安全漏洞進行竊聽、冒充、詐騙等有損於合法用戶的行為。本質上是保護用戶的利益和隱私 .
網路安全的結構層次主要包括:物理安全、安全控制和安全服務。
1: 物理安全
物理安全是指在物理介質層次上對存貯和傳輸的網路信息的安全保護。也就是保護計算機網路設備、設施以及其它媒體免遭地震、水災、火災等環境事故以及人為操作失誤或錯誤及各種計算機犯罪行為導致的破壞過程。物理安全是網路信息安全的最基本保障,是整個安全系統不可缺少和忽視的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環境安全:對系統所在環境的安全保護。
設備安全:主要包括設備的防盜、防毀、防電磁信息輻射泄漏、防止線路截獲、抗電磁干擾及電源保護等;
媒體安全:包括媒體數據的安全及媒體本身的安全。
目前,該層次上常見的不安全因素包括三大類:
1)自然災害(比如,地震、火災、洪水等)、物理損壞(比如,硬碟損壞、設備使用壽命到期、外力破損等)、設備故障(比如,停電斷電、電磁干擾等)。此類不安全因素的特點是:突發性、自然性、非針對性。這種不安全因素對網路信息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威脅最大,而對網路信息的保密性影響卻較小,因為在一般情況下,物理上的破壞將銷毀網路信息本身。解決此類不安全隱患的有效方法是採取各種防護措施、制定安全規章、隨時數據備份等。
2)電磁輻射(比如,偵聽微機操作過程),乘機而入(比如,合法用戶進入安全進程後半途離開),痕跡泄露(比如,口令密鑰等保管不善,被非法用戶獲得)等。此類不安全因素的特點是:隱蔽性、人為實施的故意性、信息的無意泄露性。這種不安全因素主要破壞網路信息的保密性,而對網路信息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影響不大。解決此類不安全隱患的有效方法是採取輻射防護、屏幕口令、隱藏銷毀等手段。
3)操作失誤(比如,偶然刪除文件,格式化硬碟,線路拆除等),意外疏漏(比如,系統掉電、「死機」等系統崩潰)。此類不安全因素的特點是:人為實施的無意性和非針對性。這種不安全因素主要破壞網路信息的完整性和可用性,而對保密性影響不大。解決此類不安全隱患的有效方法是:狀態檢測、報警確認、應急恢復等。 顯然,為保證信息網路系統的物理安全,除在網路規劃和場地、環境等要求之外,還要防止系統信息在空間的擴散。計算機系統通過電磁輻射使信息被截獲而失秘的案例已經很多,在理論和技術支持下的驗證工作也證實這種截取距離在幾百甚至可達千米的復原顯示給計算機系統信息的保密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危害。為了防止系統中的信息在空間上的擴散,通常是在物理上探取一定的防護措施,來減少或干擾擴散出去的空間信號。這對重要的政策、軍隊、金融機構在興建信息中心時都將成為首要設置的條件。
正常的防範措施主要在三個方面:
1、 對主機房及重要信息存儲、收發部門進行屏蔽處理 即建設一個具有高效屏蔽效能的屏蔽室,用它來安裝運行主要設備,以防止磁鼓,磁帶與高輻射設備等的信號外泄。為提高屏蔽室的效能,在屏蔽室與外界的各項聯系、連接中均要採取相應的隔離措施和設計,如信號線、電話線、空調、消防控制線,以及通風波導,門的關起等。
2、 對本地網、區域網傳輸線路傳導輻射的抑制,由於電纜傳輸輻射信息的不可避免性,現均採用了光纜傳輸的方式,大多數均在Modem出來的設備用光電轉換介面,用光纜接出屏蔽室外進行傳輸。
3、 對終端設備輻射的防範
終端機尤其是CRT顯示器,由於上萬伏高壓電子流的作用,輻射有極強的信號外泄,但又因終端分散使用不宜集中採用屏蔽室的辦法來防止,故現在的要求除在訂購設備上盡量選取低輻射產品外,目前主要採取主動式的干擾設備如干擾機來破壞對應信息的竊復,個別重要的首腦或集中的終端也可考慮採用有窗子的裝飾性屏蔽室,此類雖降低了部份屏蔽效能,但可大大改善工作環境,使人感到在普通機房內一樣工作。
安全控制是指在網路信息系統中對存貯和傳輸的信息的操作和進程進行控制和管理,重點是在網路信息處理層次上對信息進行初步的安全保護。安全控制可以分為以下三個層次:
1)操作系統的安全控制。包括:對用戶的合法身份進行核實(比如,開機時要求鍵入口令)、對文件的讀寫存取的控制(比如,文件屬性控制機制)。此類安全控制主要保護被存貯數據的安全。
2)網路介面模塊的安全控制。在網路環境下對來自其他機器的網路通信進程進行安全控制。此類控制主要包括身份認證、客戶許可權設置與判別、審計日誌等。
3)網路互聯設備的安全控制。對整個子網內的所有主機的傳輸信息和運行狀態進行安全監測和控制。此類控制主要通過網管軟體或路由器配置實現。需要指明的是,安全控制主要通過現有的操作系統或網管軟體、路由器配置等實現。安全控制只提供了初步的安全功能和網路信息保護。
安全服務是指在應用程序層對網路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信源的真實性進行保護和鑒別,滿足用戶的安全需求,防止和抵禦各種安全威脅和攻擊手段。安全服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和完善現有操作系統和網路信息系統的安全漏洞。安全服務的主要內容包括:安全機制、安全連接、安全協議、安全策略等。
1)安全機制是利用密碼演算法對重要而敏感的數據進行處理。比如,以保護網路信息的保密性為目標的數據加密和解密;以保證網路信息來源的真實性和合法性為目標的數字簽名和簽名驗證;以保護網路信息的完整性,防止和檢測數據被修改、插入、刪除和改變的信息認證等。安全機制是安全服務乃至整個網路信息安全系統的核心和關鍵。現代密碼學在安全機制的設計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2)安全連接是在安全處理前與網路通信方之間的連接過程。安全連接為安全處理進行了必要的准備工作。安全連接主要包括會話密鑰的分配和生成和身份驗證。後者旨在保護信息處理和操作的對等雙方的身份真實性和合法性。
3)安全協議。協議是多個使用方為完成某些任務所採取的一系列的有序步驟。協議的特性是:預先建立、相互同意、非二義性和完整性。安全協議使網路環境下互不信任的通信方能夠相互配合,並通過安全連接和安全機制的實現來保證通信過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公平性。
4)安全策略。安全策略是安全體制、安全連接和安全協議的有機組合方式,是網路信息系統安全性的完整的解決方案。安全策略決定了網路信息安全系統的整體安全性和實用性。不同的網路信息系統和不同的應用環境需要不同的安全策略。
網路安全的目標 通俗地說,網路信息安全與保密主要是指保護網路信息系統,使其沒有危險、不受威脅、不出事故。從技術角度來說,網路信息安全與保密的目標主要表現在系統的保密性、完整性、真實性、可靠性、可用性、不可抵賴性等方面。
1:可靠性
可靠性是網路信息系統能夠在規定條件下和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的功能的特性。可靠性是系統安全的最基於要求之一,是所有網路信息系統的建設和運行目標。網路信息系統的可靠性測度主要有三種:抗毀性、生存性和有效性。
2.抗毀性是指系統在人為破壞下的可靠性。比如,部分線路或節點失效後,系統是否仍然能夠提供一定程度的服務。增強抗毀性可以有效地避免因各種災害(戰爭、地震等)造成的大面積癱瘓事件。 生存性是在隨機破壞下系統的可靠性。生存性主要反映隨機性破壞和網路拓撲結構對系統可靠性的影響。這里,隨機性破壞是指系統部件因為自然老化等造成的自然失效。 有效性是一種基於業務性能的可靠性。有效性主要反映在網路信息系統的部件失效情況下,滿足業務性能要求的程度。比如,網路部件失效雖然沒有引起連接性故障,但是卻造成質量指標下降、平均延時增加、線路阻塞等現象。 可靠性主要表現在硬體可靠性、軟體可靠性、人員可靠性、環境可靠性等方面。硬體可靠性最為直觀和常見。軟體可靠性是指在規定的時間內,程序成功運行的概率。人員可靠性是指人員成功地完成工作或任務的概率。人員可靠性在整個系統可靠性中扮演重要角色,因為系統失效的大部分原因是人為差錯造成的。人的行為要受到生理和心理的影響,受到其技術熟練程度、責任心和品德等素質方面的影響。因此,人員的教育、培養、訓練和管理以及合理的人機界面是提高可靠性的重要方面。環境可靠性是指在規定的環境內,保證網路成功運行的概率。這里的環境主要是指自然環境和電磁環境。
3:可用性
可用性是網路信息可被授權實體訪問並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網路信息服務在需要時,允許授權用戶或實體使用的特性,或者是網路部分受損或需要降級使用時,仍能為授權用戶提供有效服務的特性。可用性是網路信息系統面向用戶的安全性能。網路信息系統最基本的功能是向用戶提供服務,而用戶的需求是隨機的、多方面的、有時還有時間要求。可用性一般用系統正常使用時間和整個工作時間之比來度量。可用性還應該滿足以下要求:身份識別與確認、訪問控制(對用戶的許可權進行控制,只能訪問相應許可權的資源,防止或限制經隱蔽通道的非法訪問。包括自主訪問控制和強制訪問控制)、業務流控制(利用均分負荷方法,防止業務流量過度集中而引起網路阻塞)、路由選擇控制(選擇那些穩定可靠的子網,中繼線或鏈路等)、審計跟蹤(把網路信息系統中發生的所有安全事件情況存儲在安全審計跟蹤之中,以便分析原因,分清責任,及時採取相應的措施。審計跟蹤的信息主要包括:事件類型、被管客體等級、事件時間、事件信息、事件回答以及事件統計等方面的信息。)
4: 保密性
保密性是網路信息不被泄露給非授權的用戶、實體或過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即,防止信息泄漏給非授權個人或實體,信息只為授權用戶使用的特性。保密性是在可靠性和可用性基礎之上,保障網路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保密技術包括:防偵收(使對手偵收不到有用的信息)、防輻射(防止有用信息以各種途徑輻射出去)、信息加密(在密鑰的控制下,用加密演算法對信息進行加密處理。即使對手得到了加密後的信息也會因為沒有密鑰而無法讀懂有效信息)、物理保密(利用各種物理方法,如限制、隔離、掩蔽、控制等措施,保護信息不被泄露)。

⑼ 如何提高信息系統運行可靠性的技術

1、設備要在適宜的環境下工作。

2、提高氣象業務信息的可靠性,關建設置要備份。

3、網路安全措施要到位。

4、系統管理人員通過必要的手段加強對設備及環境的監督與管理。

抗毀性部分線路或節點失效後,系統是否仍然能夠提供一定程度的服務。增強抗毀性可以有效地避免因各種災害(戰爭、地震等)造成的大面積癱瘓事件。生存性是在隨機破壞下系統的可靠性。

生存性反映隨機性破壞和網路拓撲結構對系統可靠性的影響。這里,隨機性破壞是指系統部件因為自然老化等造成的自然失效。

有效性反映在網路信息系統的部件失效情況下,滿足業務性能要求的程度。比如,網路部件失效雖然沒有引起連接性故障,但是卻造成質量指標下降、平均延時增加、線路阻塞等現象。

(9)隨機系統的網路安全控制擴展閱讀:

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管理:

1、提高安全意識,有效保障信息系統安全。由於信息系統安全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是一項系統工程,綜合性強、涉及面廣,需各部門密切合作與配合;而在實際中,電子化業務已滲透到各部門。

因此,不能一談到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就認為是技術部門的事,而應從全局著手,提高全員計算機安全意識,增長計算機安全知識,自覺遵守安全管理制度,規范化操作,從整體上提高信息安全的防範能力。

2、提高技術水平,增強信息系統的技術防範能力。由於信息系統安全是動態的,沒有一勞永逸的安全防範措施。因此要及時更新安全技術,提高技術水平,不斷調整安全策略和選用安全性較強的操作系統、資料庫系統,制定統一的安全標准、演算法和協議等,不要只注重效率而忽視了安全。

⑽ 關於計算機網路安全制度有哪些

網路安全管理機構和制度 網路安全管理機構和規章制度是網路安全的組織與制度保障。網路安全管理的制度包括人事資源管理、資產物業管理、教育培訓、資格認證、人事考核鑒定製度、動態運行機制、日常工作規范、崗位責任制度等。建立健全網路安全管理機構和各項規章制度,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完善管理機構和崗位責任制 計算機網路系統的安全涉及整個系統和機構的安全、效益及聲譽。系統安全保密工作最好由單位主要領導負責,必要時設置專門機構,如安全管理中心SOC等,協助主要領導管理。重要單位、要害部門的安全保密工作分別由安全、保密、保衛和技術部門分工負責。所有領導機構、重要計算機系統的安全組織機構,包括安全審查機構、安全決策機構、安全管理機構,都要建立和健全各項規章制度。 完善專門的安全防範組織和人員。各單位須建立相應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委員會、安全小組、安全員。安全組織成員應由主管領導、公安保衛、信息中心、人事、審計等部門的工作人員組成,必要時可聘請相關部門的專家組成。安全組織也可成立專門的獨立、認證機構。對安全組織的成立、成員的變動等應定期向公安計算機安全監察部門報告。對計算機信息系統中發生的案件,應當在規定時間內向當地區(縣)級及以上公安機關報告,並受公安機關對計算機有害數據防治工作的監督、檢查和指導。 制定各類人員的崗位責任制,嚴格紀律、管理和分工的原則,不準串崗、兼崗,嚴禁程序設計師同時兼任系統操作員,嚴格禁止系統管理員、終端操作員和系統設計人員混崗。 專職安全管理人員具體負責本系統區域內安全策略的實施,保證安全策略的長期有效:負責軟硬體的安裝維護、日常操作監視,應急條件下安全措施的恢復和風險分析等;負責整個系統的安全,對整個系統的授權、修改、特權、口令、違章報告、報警記錄處理、控制台日誌審閱負責,遇到重大問題不能解決時要及時向主管領導報告。 安全審計人員監視系統運行情況,收集對系統資源的各種非法訪問事件,並對非法事件進行記錄、分析和處理。必要時將審計事件及時上報主管部門。 保安人員負責非技術性常規安全工作,如系統周邊的警衛、辦公安全、出入門驗證等。 2.健全安全管理規章制度 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管理規章制度,並認真貫徹落實非常重要。常用的網路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包括以下7個方面: 1)系統運行維護管理制度。包括設備管理維護制度、軟體維護制度、用戶管理制度、密鑰管理制度、出入門衛管理值班制度、各種操作規程及守則、各種行政領導部門的定期檢查或監督制度。機要重地的機房應規定雙人進出及不準單人在機房操作計算機的制度。機房門加雙鎖,保證兩把鑰匙同時使用才能打開機房。信息處理機要專機專用,不允許兼作其他用途。終端操作員因故離開終端必須退出登錄畫面,避免其他人員非法使用。 2)計算機處理控制管理制度。包括編制及控制數據處理流程、程序軟體和數據的管理、拷貝移植和存儲介質的管理,文件檔案日誌的標准化和通信網路系統的管理。 3)文檔資料管理。各種憑證、單據、賬簿、報表和文字資科,必須妥善保管和嚴格控制;交叉復核記賬;各類人員所掌握的資料要與其職責一致,如終端操作員只能閱讀終端操作規程、手冊,只有系統管理員才能使用系統手冊。 4)操作及管理人員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種相關人員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① 指定具體使用和操作的計算機或伺服器,明確工作職責、許可權和范圍; ② 程序員、系統管理員、操作員崗位分離且不混崗; ③ 禁止在系統運行的機器上做與工作無關的操作; ④ 不越權運行程序,不查閱無關參數; ⑤ 當系統出現操作異常時應立即報告; ⑥ 建立和完善工程技術人員的管理制度; ⑦ 當相關人員調離時,應採取相應的安全管理措施。如人員調離的時馬上收回鑰匙、移交工作、更換口令、取消賬號,並向被調離的工作人員申明其保密義務。 5) 機房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建立健全的機房管理規章制度,經常對有關人員進行安全教育與培訓,定期或隨機地進行安全檢查。機房管理規章制度主要包括:機房門衛管理、機房安全工作、機房衛生工作、機房操作管理等。 6)其他的重要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系統軟體與應用軟體管理制度、數據管理制度、密碼口令管理制度、網路通信安全管理制度、病毒的防治管理制度、實行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實行網路電子公告系統的用戶登記和信息管理制度、對外交流維護管理制度等。 7)風險分析及安全培訓 ① 定期進行風險分析,制定意外災難應急恢復計劃和方案。如關鍵技術人員的多種聯絡方法、備份數據的取得、系統重建的組織。 ② 建立安全考核培訓制度。除了應當對關鍵崗位的人員和新員工進行考核之外,還要定期進行計算機安全方面的法律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和計算機安全技術更新等方面的教育培訓。 對於從事涉及國家安全、軍事機密、財政金融或人事檔案等重要信息的工作人員更要重視安全教育,並應挑選可靠素質好的人員擔任。 3.堅持合作交流制度 計算機網路在快速發展中,面臨嚴峻的安全問題。維護互聯網安全是全球的共識和責任,網路運營商更負有重要責任,應對此高度關注,發揮互聯網積極、正面的作用,包括對青少年在內的廣大用戶負責。各級政府也有責任為企業和消費者創造一個共享、安全的網路環境,同時也需要行業組織、企業和各利益相關方的共同努力。因此,應當大力加強與相關業務往來單位和安全機構的合作與交流,密切配合共同維護網路安全,及時獲得必要的安全管理信息和專業技術支持與更新。國內外也應當進一步加強交流與合作,拓寬網路安全國際合作渠道,建立政府、網路安全機構、行業組織及企業之間多層次、多渠道、齊抓共管的合作機制。 拓展閱讀:網路安全技術及應用(第2版)機械工業出版社 賈鐵軍主編 上海優秀教材獎

閱讀全文

與隨機系統的網路安全控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想做電腦以及網路綜合布線工作 瀏覽:94
視頻上出現網路異常是怎麼回事 瀏覽:242
公益網路安全宣傳官證書加分嗎 瀏覽:469
網路營銷我為家鄉代言 瀏覽:215
網路如何注冊新公司 瀏覽:747
hp台式機網路同傳怎麼關閉 瀏覽:683
無線網路訪問權利 瀏覽:960
有沒有軟體可以測試出來網路卡頓 瀏覽:929
小米下拉網路投屏開關如何設置 瀏覽:897
網路游戲設置時間 瀏覽:560
如何網路訂購曲阜門票 瀏覽:106
網路消費還有哪些新的特徵 瀏覽:796
古劍奇譚網路版交易平台哪個好 瀏覽:816
越南手機什麼制式網路 瀏覽:930
爾雅網路課怎麼設置 瀏覽:892
網路電視盒怎麼還有維護密碼 瀏覽:309
非wifi網路緩存 瀏覽:130
台式機的網路想換成wifi 瀏覽:659
濟南醫院網路安全等級保護 瀏覽:863
樹形網路拓撲由什麼構成 瀏覽:589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