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沉溺網路游戲的危害
在我國,上網人員中18歲以下的青少年佔15.8%,休閑娛樂是他們上網的最主要目的,而網路游戲是互聯網休閑娛樂方式中最吸引人的一種類型,網路游戲中角色扮演型對青少年成長產生的影響最大。中國網路游戲作為一種新型產業正處於一個高速發展期,在發展運作過程中必然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給青少年成長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網路游戲不僅僅影響了青少年身心健康,還深刻地影響了青少年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多方面領域。所以,有必要分析研究網路游戲影響青少年的內在原因,加強網路游戲的監管力度,給青少年帶來一個純凈的網路文化空間。
對於涉世未深的孩子來說,一個個網路游戲在帶給他們歡樂的同時,更多的卻是無盡的痛苦和悲哀。時間、金錢的無謂消耗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網路游戲在帶給他們一個虛擬世界的同時,讓他們不成熟的心智很容易滑向各種不健康的深淵。
然而,一方面是家長和孩子們與網癮的苦苦鬥爭,一方面是網路游戲商們想盡辦法要讓青少年越陷越深,一場不見銷煙的斗爭背後,誰來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誰來幫助他們走出網癮的深淵?又是誰來讓他們在雨季花季的陽光下,自由和健康地呼吸?
網路游戲對青少年的一些負面影響逐漸表現出來,越來越多的中學生開始沉迷於網路游戲,甚至患上了"網路游戲成癮症".網路游戲混淆虛擬游戲與現實生活.網路游戲影響青少年的道德認知.網路游戲對青少年心理、身體健康、學習等產生不良的影響.網路游戲引來國外不良文化的入侵.對網路行業加強監管,創建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對中學生開展預防和救助行動,加強家庭教育指導,加大學校教育投入。
網游成癮,給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醫學專家表示,從生理的角度而言,沉溺於網路游戲中的青少年往往長時間面對電腦,保持著同樣的姿勢,眼睛盯著屏幕,精神完全沉浸於虛幻的游戲世界,這些都會對身體的健康造成不良的影響,網游沉溺對青少年的視力,語言表達能力與植物神經系統等都會產生危害,嚴重時,甚至會直接導致沉溺者的死亡。
而更可怕的是心靈的腐蝕。北京林業大學的心理學系老師方剛認為,不良網路游戲往往充斥著暴力和色情的內容,對武力的崇尚和追求,以及強者通吃的原則,對於性的模糊甚至歪曲表現,諸如此類內容都會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危害
許多專家表達了社會、教育和家庭等一起需要盡快行動的迫切性。他們認為,就法制而言,應強烈呼籲未成年人網路權益保護法的出台。我國現今的立法程序是醞釀到出台至少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這與網路的發展速度是不相符的。未成年人的判斷力,自我控制力等都無法和成年人相比,在某種程度上,未成年人便成為網路社會里亟待保護的弱勢群體。就教育而言,教育工作者必須改變現有的教育模式。好玩、好奇與好勝是青少年的天性,教育工作者應該好好思考,通過什麼樣的方法,把教育軟體、知識等融合到游戲中去,如果只是枯燥的應試教育,那麼在這場社會與不良游戲商的孩子爭奪戰中,很難把孩子拉回到課堂中來。
當然,更多的專家呼籲首先要以政府為主導,建立由社會和公眾參與的管理體系,其次,加快建立有關標准,管理措施及產業政策等,再次,要動員社會力量和廣大公眾對管理措施落實情況進行監督。而家長們更要多學習一些信息網路知識,做孩子健康上網的指導者,有關機構盡快出台國家標準的網路游戲分級制度,對現有網路游戲進行分級,指導青少年和家長按照等級選擇適合孩子年齡段的網路游戲。
應當承認,現在一些電子游戲確實很誘人,不僅可以從中感受到其他娛樂形式無法感受的美妙、驚險與刺激,游戲人還可以通過操作、干預改變游戲進程和結果,從中體驗到在現實生活中感受不到的自身力量,得到現實生活中得不到的自我肯定,從而獲得極大的心理滿足。但是由於未成年人是非觀念不強,自我控制能力差,有的孩子一接觸這類游戲,常常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與此同時,關於痴迷網游的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報道頻現報端。二者之間有沒有關聯?誰也不敢輕言定論,因為這必然被游戲迷的口水淹沒。
我曾看到一篇報道:國外醫學專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讓一些未成年人經常看暴力電影,後來觀察發現,這些孩子們更傾向於暴力化的玩耍,生活中不少動作都在模仿影片中的暴力行為。這項實驗表明,過多的暴力場景和畫面對人的潛移默化,至少在某種程度上,是存在的,而對未成年人的影響尤甚。專家認為,過多的殺人游戲會讓他們形成對生命的漠視和麻木。更可怕的是,這些心理、生理都未成熟的孩子,一旦在現實中遇到矛盾和沖突,諸多可供選擇的解決方案中,暴力,這一最熟悉的方式,就成了首選。在游戲中失去好壞對錯辨別能力的青少年,與自己親人的一次普通口角,最後卻被游戲的簡單粗暴演變成了一起驚天慘劇,,這樣的事已屢見不鮮。
對於絕大多數網路游戲迷來說,游戲只是游戲。但是,玩網路游戲上癮,甚至到了難以與真實世界相區分的程度,就是一種病態。據一項調查報告顯示,我國13歲至17歲的青少年在網民中網癮比例最高,大學生網路成癮率達到9%以上;北京公安部門統計,青少年犯罪中76%的人都是網路成癮患者。在青少年犯罪居高不下的今天網路成了最大的推手。數年前當網路游戲開始風靡的時候,就有人驚呼「電子海洛因」正在毒害著我們的青少年。在獨生子女居多的今天,每一個網癮少年的背後是幾個家庭的苦難。當那些網路游戲的開發商和網吧老闆在數著白花花的銀子的時候,豈知那是多少家庭的血汗?誰又去在乎上面浸著多少網癮少年的父母無奈的眼淚?
某些專家稱,將網路成癮納入到精神疾病范疇是符合世界衛生組織相關規定的。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確定一個疾病要同時具備以下兩條:給自己或他人帶來痛苦;社會功能受損。而精神疾病的特徵是個體的情緒、認知、行為等方面的改變,並伴有痛苦體驗和功能損害。我們是把網路成癮納入到「精神疾病」范疇,並不是有些人說的「精神病」范疇。前者是一個疾病分類學的科學概念,而後者是老百姓對其不全面的通俗理解。需要指出的是,精神疾病一般分為輕型與重型兩大類。輕型是指患者對自身的精神異常有一定的自知力,尚能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動,能保持與環境適應的能力,如神經症。重型是指患者對自身的精神異常表現沒有自知力,不能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動,喪失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不能正常學習、工作、生活,動作行為難以被一般人理解,顯得古怪、與眾不同。對於網路成癮患者是否屬於精神疾病的判定,一定要依據《標准》由醫生來執行。
為了更好地幫助網路成癮患者告別網癮、健康回歸社會,2008年11月8日,由北京軍區總醫院制訂的我國首個《網路成癮臨床診斷標准》在京通過專家論證。玩游戲成癮被正式納入精神病診斷范疇。這一標準的通過結束了我國醫學界長期以來無科學規范網路成癮診斷標準的歷史,為今後臨床醫學在網路成癮的預防、診斷、治療及進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據。
如今,越來越多的未成年人走進網路世界學習知識、享受樂趣,也有許多未成年人過度沉迷網路不能自拔,身心受到極大傷害,家長、學校及社會各界深感憂慮。網路是把「雙刃劍」,如何引導青少年正確使用網路,是全社會都十分關心的問題。
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長沙五城市青少年互聯網狀況及影響的調查報告中顯示:青少年上網的用戶中,男生略多(56.6%),年級越高,用戶比例越高。其中,高中生占高中生的56%,初中生占初中生的36%,小學生佔小學生的25.8%。在用戶總體中,初中生所佔比例最高,為42%,其次是小學生和高中生。調查還顯示,父母學歷越高,其子女用戶比例越高。
過分迷戀網路游戲,對孩子們的健康是有害的,青少年處於生長發育階段,游戲屏幕聲畫並茂,鮮艷的色彩對眼睛的刺激,容易患上色弱、怕光、近視等眼疾;其機身攜帶的輻射容易造成大腦疲勞,還會影響睡眠,嚴重地導致休克。另外,長時間保持一種坐姿,容易造成脊椎骨損傷、壓迫內臟等一系列對孩子們健康成長百害無一利的不良影響。有的孩子迷戀網路游戲不能自拔,整日沉湎於網路中。上課精神恍惚,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不惜逃學,整日泡在網吧,荒廢學業,辜負了家長對孩子們的滿腔期望。 「上網成癮的青少年,社會功能極度缺失。」從事網路成癮治療的北京軍區總醫院陶然主任擔憂地說:「更可怕的是一旦他們道德失范、人格扭曲,很可能走上惡性犯罪道路,對社會造成無法估量的危害,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的隱患。朱爾澄常委呼籲:學校、家庭、社會要齊抓共管,共同為青少年營造健康向上的網路環境和成長氛圍,讓健康之花在每一個孩子的心底綻放。
我呼籲大家在網路的世界裡關注一下孩子的心理健康,關注未來社會的和諧。
參考資料: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6855ed0100bk8u.html
2. 你們認為網路游戲對青少年危害大嗎
我覺得網路游戲對於青少年的危害還是挺大的,盡管它可能有好處。
網路游戲並不是全是壞處,它也是有好處的。比如可以鍛煉青少年的思維活躍,也可以減輕他們學習上的壓力,讓他們可以輕松一些。但是這些好處,遠遠比不上它的壞處。
第一,網路游戲容易讓人上癮。我們都直達,青少年一旦玩了網路游戲,一般情況下,都會上癮。而上癮的結果是什麼呢?就是一心想著打游戲,完全將學習這件事情拋之腦後。導致學習成績下滑。每年青少年因為打游戲而輟學的恐怕都數不過來,由此可見,電腦游戲真的害人不淺。有的人上癮了之後,能夠把網吧當成自己的家,多長時間不回家也沒事,知道錢花完了,才會考慮回家的事情,簡直就是住在了網吧。
第二,網路游戲對身體很不好。有的青少年因為打游戲,動不動就會在網吧通宵,整宿整宿的不睡覺,一直在那打游戲,這樣對我們的身體很不好的。而且電腦的輻射非常大,你一連十幾個小時甚至是幾十個小時對著電腦,對你的眼睛,大腦和身體都非常不好。我國近年來,發生過很多次青少年在網吧猝死的新聞,這對於那些常年在網吧打游戲的青少年來說再正常不過了。所以,千萬不要因為打游戲不睡覺,不吃飯,這樣會把身體拖垮的。對我們沒有一點好處。
網路游戲對青少年的危害可見一斑,所以一定要禁止青少年玩網路游戲。
3. 沉迷網路游戲的危害
認為網路游戲害人,確實太片面了,只看到表面,我們國家的教育方式之落後,連非洲國家都覺得我們的教育問題很大,由此帶來的問題自然就不難解釋.
就好象打仗,你說死的那些人都慘,就會說戰爭不好,但是要看到本質,他們為了什麼去打仗,如果不消除這些因素,戰爭會一直存在,而不會因為戰爭的殘酷或人死得有多慘就不會打仗.
學生不顧學習去網吧玩游戲,難道是游戲害人?不是游戲具備毒品的能耐,而是游戲中的模擬世界比現實中老師和家長展現給學生的世界更有吸引力.所以才會被吸引過去,打個比方,如果你鼓勵愛好足球籃球的學生去打求,我相信他們花在玩球上的時間絕對比游戲的時間多.看方法,世界上只有我們國家的某些沒有醒過來的人還在喊著游戲害人.
4. 網路游戲真的害人不淺嗎
一提到網路游戲,我就想到前幾天的一個新聞,一個公交司機在開車的時候玩王者榮耀被解僱了。開車的時候,司機必須要專注交通安全,不然一個分心很容易釀成大禍,更何況公交司機承載的可不是他一個人的安全,整車人的性命都壓在他身上了。
人們提到網路游戲最深惡痛絕的往往是家長這類人。他們自己沉迷游戲,總能給自己找出一萬條理由,諸如我上班很累,回來放鬆一下,但是當他們看到自己孩子玩游戲,就開始責難了。小伊在想,網路游戲難道真的十惡不赦嗎?不玩游戲,孩子學習成績好嗎?
小伊就來說說自己的親身經歷。在我印象最深,網路游戲前身就是風靡一時的小霸王學習機。這款游戲機插在電視上,不同於現在玩游戲,都要上網,這個游戲都是插卡的。當時最流行的莫過於超級瑪麗,坦克大戰等游戲。
每當超級瑪麗滴度滴度的音樂響起,我們就能看到一隻帶著紅帽子的超級瑪麗開始向前奔跑,然後碰到第一塊敲門磚後,出現了一隻蘑菇,吃了以後,突然就變大了。無論前方有多少險阻,都不會讓他停止前進的腳步,直到終點,他升起了勝利的旗幟。
在坦克大戰里,在一個小小的隧道里,你追我趕,看誰先能搗毀別人的老巢。在俄羅斯方塊里,如何巧用心思讓這些堆積物趕緊消掉。除此以外,我最喜歡的是特技摩托車之類的游戲,能夠在一次次沖上去的時候,體會到自由的快樂。
兒時的小霸王學習機總能讓我快樂,孩子都是對周圍世界充滿好奇的,而現實生活總讓人感到枯燥和乏味。小霸王游戲能讓我在游戲中體會到快樂。我相信這是很多和我同齡人共同的美好回憶。
至於以後出現的魔獸和軒轅劍之類完成任務的網游在這些小游戲的基礎上有了一個飛躍,它是建立在一個個任務的基礎上,一步步誘導你進入這個游戲,體會到現實生活中所沒有的成就感。網路游戲之所以讓小孩子沉迷的主要原因是它能給孩子們帶來快樂,就像成年人吸煙成癮是一個道理。
當孩子迷戀上網路游戲,這會讓很多家長犯頭痛。有些家長甚至不惜重金幫孩子戒網癮,但是我認為歸根到底孩子沉迷網癮很可能和家長對他缺乏關注有關。孩子在現實生活中體會不到溫暖和成就感,只能在虛擬世界裡尋找存在感。
有些孩子長期受到父母的指責,在現實生活中不如意,在青春期出現逆反心理,甚至出現逃學玩游戲等現象。說到底,網路游戲本身沒有錯,錯的是我們對待孩子的方式。碰到網路游戲成癮的小孩最殘忍的方式就是讓他電擊,忘記這件事。
在我看來,最關鍵還是要找到合適的心理咨詢師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孩子網路成癮不能一下子切斷電源或者斷網這種極端方式來處理,還是按照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對他增加關懷,讓他自然而然從虛擬世界走回現實世界。
凡事物極必反,過猶不及,最主要還是要防患於未然。在孩子剛接觸網路游戲的時候,最好和他約定一個時間,比如一天只能玩半小時,假如他想要玩,你就可以讓他做一個選擇題,要麼今天玩一個小時,一周以後再玩還是今天玩半小時,明後天還可以玩。這樣既不會打擊孩子的自信,也有利於給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避免日後網路游戲成癮。
5. 網路游戲會毀了一代青少年嗎
「玩物喪志」、「勤有功戲無益」,一直都是國人對游戲的負面評價。
游戲有其正面的意義,幼兒園鼓勵兒童游戲,是對兒童的發育有益處的。
而將「網路游戲」比喻為「精神鴉片」,其實是十分可笑的!
彷彿沒有了網路游戲,孩子就會專心讀書,就能考上清華北大似的。
從前沒有網路游戲的年代,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專心讀書,都能成績優秀,都能出人頭地。
這些家長,從來不會去思考為什麼孩子會沉迷網路游戲,網路游戲到底滿足了孩子的那些需要,在他們的眼中,任何與學習無關的東西,都應該被抵制、禁止。
就因為這些家長的片面,所以才會造就了「電擊惡魔」的存在,多少家庭、多少孩子的身心就這樣被摧殘,被傷害,留下了多少的後遺症。
如果,網路游戲被稱為新時代的「精神鴉片」,那麻將算什麼?舊時代精神鴉片的「餘孽」?
無論哪個年代,人類都需要游戲,只不過游戲的形式不同而已。
6. 網路游戲的危害
網路游戲的危害等同於毒品成癮
痴迷於網路游戲不可自拔與服用毒品成癮一樣,危害深重,需要社會和政府的早期干預。這是滬上心理學專家郭蓮舫教授就目前某些大中小學生沉溺於游戲機房的現象提出的觀點。
根據心理學測試的統計結果,所有服食毒品的人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礙,焦慮、緊張、憂郁等等。而迷戀網路游戲的人經過測試後,其結果也都超過正常值,無一例外地提示具有心理障礙問題。郭教授指出,通過早期干預進行心理疏導,可以糾正心理障礙,戒除網路游戲癮。但是如果沉溺網路游戲越深就越難以自拔,其危害等同於毒品成癮。令人惋惜的是,目前還沒有生理或心理的「解葯」。因此當家長懇求「救救孩子」的時候,郭教授只能痛心地告訴家長,為時已晚!
專家呼籲:為了幫助青少年脫離沉溺網路游戲的害人泥沼,社會和政府應早期干預,除了勒令游戲機房管理者嚴格遵守相關法規之外,必須關閉一部分管理不善的網吧和游戲機房,切斷青少年的接觸途徑。
7. 網路游戲我來談對青少年的危害
在我國,上網人員中18歲以下的青少年佔15.8%,休閑娛樂是他們上網的最主要目的,而網路游戲是互聯網休閑娛樂方式中最吸引人的一種類型,網路游戲中角色扮演型對青少年成長產生的影響最大。中國網路游戲作為一種新型產業正處於一個高速發展期,在發展運作過程中必然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給青少年成長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網路游戲不僅僅影響了青少年身心健康,還深刻地影響了青少年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多方面領域。所以,有必要分析研究網路游戲影響青少年的內在原因,加強網路游戲的監管力度,給青少年帶來一個純凈的網路文化空間。
對於涉世未深的孩子來說,一個個網路游戲在帶給他們歡樂的同時,更多的卻是無盡的痛苦和悲哀。時間、金錢的無謂消耗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網路游戲在帶給他們一個虛擬世界的同時,讓他們不成熟的心智很容易滑向各種不健康的深淵。
然而,一方面是家長和孩子們與網癮的苦苦鬥爭,一方面是網路游戲商們想盡辦法要讓青少年越陷越深,一場不見銷煙的斗爭背後,誰來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誰來幫助他們走出網癮的深淵?又是誰來讓他們在雨季花季的陽光下,自由和健康地呼吸?
網路游戲對青少年的一些負面影響逐漸表現出來,越來越多的中學生開始沉迷於網路游戲,甚至患上了"網路游戲成癮症".網路游戲混淆虛擬游戲與現實生活.網路游戲影響青少年的道德認知.網路游戲對青少年心理、身體健康、學習等產生不良的影響.網路游戲引來國外不良文化的入侵.對網路行業加強監管,創建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對中學生開展預防和救助行動,加強家庭教育指導,加大學校教育投入。
網游成癮,給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醫學專家表示,從生理的角度而言,沉溺於網路游戲中的青少年往往長時間面對電腦,保持著同樣的姿勢,眼睛盯著屏幕,精神完全沉浸於虛幻的游戲世界,這些都會對身體的健康造成不良的影響,網游沉溺對青少年的視力,語言表達能力與植物神經系統等都會產生危害,嚴重時,甚至會直接導致沉溺者的死亡。
而更可怕的是心靈的腐蝕。北京林業大學的心理學系老師方剛認為,不良網路游戲往往充斥著暴力和色情的內容,對武力的崇尚和追求,以及強者通吃的原則,對於性的模糊甚至歪曲表現,諸如此類內容都會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危害
許多專家表達了社會、教育和家庭等一起需要盡快行動的迫切性。他們認為,就法制而言,應強烈呼籲未成年人網路權益保護法的出台。我國現今的立法程序是醞釀到出台至少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這與網路的發展速度是不相符的。未成年人的判斷力,自我控制力等都無法和成年人相比,在某種程度上,未成年人便成為網路社會里亟待保護的弱勢群體。就教育而言,教育工作者必須改變現有的教育模式。好玩、好奇與好勝是青少年的天性,教育工作者應該好好思考,通過什麼樣的方法,把教育軟體、知識等融合到游戲中去,如果只是枯燥的應試教育,那麼在這場社會與不良游戲商的孩子爭奪戰中,很難把孩子拉回到課堂中來。
當然,更多的專家呼籲首先要以政府為主導,建立由社會和公眾參與的管理體系,其次,加快建立有關標准,管理措施及產業政策等,再次,要動員社會力量和廣大公眾對管理措施落實情況進行監督。而家長們更要多學習一些信息網路知識,做孩子健康上網的指導者,有關機構盡快出台國家標準的網路游戲分級制度,對現有網路游戲進行分級,指導青少年和家長按照等級選擇適合孩子年齡段的網路游戲。
8. 網路游戲是能幫孩子們還是能害孩子們!
網路游戲最好讓孩子少玩,玩智力游戲還是可以的,不過要不耽誤學習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