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資料庫開發工程師和網路工程師哪個有前途
軟體設計師每年的通過率25%左右,程序員能達到40%-50%。網路工程師8%-15%,今年可能高點,網路管理員通過率和網路工程師差不多。資料庫工程師通過率也在10%左右。
前途嘛,軟體肯定也好些。但軟體的證書作用不大,因為軟體的門檻相對較高,關鍵是看你對語言的掌握和編程的經驗,好多程序員都不去考證,而好多考了證的也沒有從事軟體工作。
網路工程由於范圍廣,入門簡單,所以拿了證,還是好找工作的,但也只能算是入門,網路比軟體深,怕是考過CCIE也不見得能成為網路高手。
資料庫應該是最有前途的,但也是最難的,在軟體里起的作用也最大,通過率比較低,目前就單說有那張證去就業恐怕也比較難,而且如果你沒有從事過軟體設計或編程的工作,單純的資料庫工作是很難做的,所以建議你先從軟體設計師考起。
畢竟要從能進入這個行業開始,然後再向資料庫方面發展比較好。
❷ 計算機的發展階段
計算機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
1、電子管數字機(1946—1958年)
硬體方面,邏輯元件採用的是真空電子管,外存儲器採用的是磁帶。特點是體積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價格昂貴,但為以後的計算機發展奠定了基礎。
2、晶體管數字機(1958—1964年)
應用領域以科學計算和事務處理為主,並開始進入工業控制領域。特點是體積縮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運算速度提高、性能比第1代計算機有很大的提高。
3、集成電路數字機(1964—1970年)
硬體方面採用中、小規模集成電路。軟體方面出現了分時操作系統以及結構化、規模化程序設計方法。特點是速度更快,而且可靠性有了顯著提高,產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標准化等。應用領域開始進入文字處理和圖形圖像處理領域。
4、大規模集成電路機(1970年至今)
硬體方面採用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軟體方面出現了資料庫管理系統等。特點是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處理器在美國矽谷誕生,開創了微型計算機的新時代。應用領域從科學計算、事務管理、過程式控制制逐步走向家庭。
(2)網路和資料庫哪個先出現擴展閱讀:
發展趨勢
1、巨型化
巨型化是指為了適應尖端科學技術的需要,發展高速度、大存儲容量和功能強大的超級計算機。
2、微型化
隨著微型處理器(CPU)的出現,計算機中開始使用微型處理器,使計算機體積縮小了,成本降低了。四十年來,計算機的體積不斷的縮小,台式電腦、筆記本電腦、掌上電腦、平板電腦體積逐步微型化,為人們提供便捷的服務。因此,未來計算機仍會不斷趨於微型化,體積將越來越小。
3、網路化
互聯網將世界各地的計算機連接在一起,從此進入了互聯網時代。計算機網路化徹底改變了人類世界,極大的提高了人們使用網路的便捷性,未來計算機將會進一步向網路化方面發展。
4、技術結合
計算機微型處理器(CPU)以晶體管為基本元件,隨著處理器的不斷完善和更新換代的速度加快,計算機結構和元件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❸ 網路、系統、資料庫的關系,區別和作用
你好,
希望可以幫到你伍頃,
網路是建立到系統之上的一個服務,沒有系統就沒有網路的,
資料庫是系統上的一個程序,沒有系統也就是沒耐旅有資料庫的,
有的了系統,再系統上有個資料庫,再通過網路,在那的地方就可以訪問的,(有互聯網)那就世界各地都可以訪問的(那就是設置的問題。)昌橘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