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连接 > 2013年7月计算机网络原理

2013年7月计算机网络原理

发布时间:2022-08-26 05:29:05

‘壹’ 求全国201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计算机网络原理试题答案


自学考试哪里好!当然选择思翰!重庆思翰教育培训!廖咋咧!

‘贰’ 计算机网络大专毕业 自考计算机网络(独立本科段)/(本科)各需要考哪些科目哪位过来人指点下万分感谢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英语(二)日语(二)俄语(二)三个语种任选一种
4 高等数学(工本)
5 通信概论
6 计算机网络原理
7 网络操作系统
8 数据库系统原理
数据库系统原理(实践)
9 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实践)
10 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
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实践)
11 计算机网络管理
12 网络工程
13 互联网及其应用
互联网及其应用(实践)
14 计算机网络安全
15 计算机组成原理
16 加考课程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实践)

17毕业设计

本专业的大专毕业 不用加考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点一点打给你的

‘叁’ 能不能发一份2013年7月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答案发我一份啊

你要哪套的

‘肆’ 谁知道2007年7月的“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这科用的是几几年的版本,谁编的

应该是最旧版本。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彭澎编的

‘伍’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通信技术的目录

1.1OSI参考模型
1.1.1OSI的层次结构
第7层 应用层:OSI中的最高层。为特定类型的网络应用提供了访问OSI环境的手段。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应用层不仅要提供应用进程所需要的信息交换和远程操作,而且还要作为应用进程的用户代理,来完成一些为进行信息交换所必需的功能。它包括:文件传送访问和管理FTAM、虚拟终端VT、事务处理TP、远程数据库访问RDA、制造报文规范MMS、目录服务DS等协议;
第6层 表示层:主要用于处理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为上层用户解决用户信息的语法问题。它包括数据格式交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等功能;
第5层 会话层:—在两个节点之间建立端连接。为端系统的应用程序之间提供了对话控制机制。此服务包括建立连接是以全双工还是以半双工的方式进行设置,尽管可以在层4中处理双工方式 ;
第4层 传输层:—常规数据递送-面向连接或无连接。为会话层用户提供一个端到端的可靠、透明和优化的数据传输服务机制。包括全双工或半双工、流控制和错误恢复服务;
第3层 网络层:—本层通过寻址来建立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为源端的运输层送来的分组,选择合适的路由和交换节点,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传送给目的端的运输层。它包括通过互连网络来路由和中继数据 ;
第2层 数据链路层:—在此层将数据分帧,并处理流控制。屏蔽物理层,为网络层提供一个数据链路的连接,在一条有可能出差错的物理连接上,进行几乎无差错的数据传输。本层指定拓扑结构并提供硬件寻址;
第1层 物理层:处于OSI参考模型的最底层。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的传送比特流。
数据发送时,从第七层传到第一层,接收数据则相反。
上三层总称应用层,用来控制软件方面。下四层总称数据流层,用来管理硬件。
数据在发至数据流层的时候将被拆分。
在传输层的数据叫段,网络层叫包,数据链路层叫帧,物理层叫比特流,这样的叫法叫PDU(协议数据单元)
1.1.2OSI制定过程中的三级抽象
1.1.3OSI中服务和协议的含义
1.1.4OSI中SAP、层间接口和传送数据单元
1.1.5OSI中的服务原语
1.1.6OSI中的服务类型
1.2IP网络层次结构
1.2.1IP网络层次结构组成
1.2.2IP网络层次结构与OSI的关系
1.2.3TCP/IP协议族
TCP/IP协议不是TCP和IP这两个协议的合称,而是指因特网整个TCP/IP协议族。
从协议分层模型方面来讲,TCP/IP由四个层次组成: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TCP/IP协议并不完全符合OSI的七层参考模型,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是传统的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一种通信协议的7层抽象的参考模型,其中每一层执行某一特定任务。该模型的目的是使各种硬件在相同的层次上相互通信。这7层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接口层)、网络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应用层)。而TCP/IP通讯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由于ARPNET的设计者注重的是网络互联,允许通信子网(网络接口层)采用已有的或是将来有的各种协议,所以这个层次中没有提供专门的协议。实际上,TCP/IP协议可以通过网络接口层连接到任何网络上,例如X.25交换网或IEEE802局域网。
1.3如何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4网络通信过程中的寻址
1.4.1寻址结构
1.4.2寻址过程
习题 2.1IPv4协议
2.1.1IPv4数据报格式
2.1.2IPv4地址
2.1.3IPv4分段封装
2.1.4IPv4功能模块
2.1.5IPv4发送和接收流程
2.1.6IPv4路由选择
2.2IPv6协议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其中Internet Protocol译为“互联网协议”。IPv6是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IPv6是为了解决IPv4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而提出的,同时它还在许多方面提出了改进,例如路由方面、自动配置方面。经过一个较长的IPv4和IPv6共存的时期,IPv6最终会完全取代IPv4在互连网上占据统治地位。
2.2.1IPv6分组格式
2.2.2IPv6扩展头部
IPv6对数据报头作了简化,以减少处理器开销并节省网络带宽。IPv6的报头由一个基本报头和多个扩展报头(Extension Header)构成,基本报头具有固定的长度(40字节),放置所有路由器都需要处理的信息。由于Internet上的绝大部分包都只是被路由器简单的转发,因此固定的报头长度有助于加快路由速度。IPv4的报头有15个域,而IPv6的只有8个域,IPv4的报头长度是由IHL域来指定的,而IPv6的是固定40个字节。这就使得路由器在处理IPv6报头时显得更为轻松。与此同时,IPv6还定义了多种扩展报头,这使得IPv6变得极其灵活,能提供对多种应用的强力支持,同时又为以后支持新的应用提供了可能。这些报头被放置在IPv6报头和上层报头之间,每一个可以通过独特的“下一报头”的值来确认。除了逐个路程段选项报头(它携带了在传输路径上每一个节点都必须进行处理的信息)外,扩展报头只有在它到达了在IPv6的报头中所指定的目标节点时才会得到处理(当多点播送时,则是所规定的每一个目标节点)。在那里,在IPv6的下一报头域中所使用的标准的解码方法调用相应的模块去处理第一个扩展报头(如果没有扩展报头,则处理上层报头)。每一个扩展报头的内容和语义决定了是否去处理下一个报头。因此,扩展报头必须按照它们在包中出现的次序依次处理。一个完整的IPv6的实现包括下面这些扩展报头的实现:逐个路程段选项报头,目的选项报头,路由报头,分段报头,身份认证报头,有效载荷安全封装报头,最终目的报头。
2.2.3IPv6地址
IPv6将现有的IP地址长度扩大4倍,由当前IPv4的32位扩充到128位,以支持大规模数量的网络节点。这样IPv6的地址总数就大约有3.4*10E38个。平均到地球表面上来说,每平方米将获得6.5*10E23个地址。IPv6支持更多级别的地址层次,IPv6的设计者把IPv6的地址空间按照不同的地址前缀来划分,并采用了层次化的地址结构,以利于骨干网路由器对数据包的快速转发。
IPv6定义了三种不同的地址类型。分别为单点传送地址(Unicast Address),多点传送地址(Multicast Address)和任意点传送地址(Anycast Address)。所有类型的IPv6地址都是属于接口(Interface)而不是节点(node)。一个IPv6单点传送地址被赋给某一个接口,而一个接口又只能属于某一个特定的节点,因此一个节点的任意一个接口的单点传送地址都可以用来标示该节点。
IPv6中的单点传送地址是连续的,以位为单位的可掩码地址与带有CIDR的IPv4地址很类似,一个标识符仅标识一个接口的情况。在IPv6中有多种单点传送地址形式,包括基于全局提供者的单点传送地址、基于地理位置的单点传送地址、NSAP地址、IPX地址、节点本地地址、链路本地地址和兼容IPv4的主机地址等。
多点传送地址是一个地址标识符对应多个接口的情况(通常属于不同节点)。IPv6多点传送地址用于表示一组节点。一个节点可能会属于几个多点传送地址。在Internet上进行多播是在1988年随着D类IPv4地址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这个功能被多媒体应用程序所广泛使用,它们需要一个节点到多个节点的
传输。RFC-2373对于多点传送地址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说明,并给出了一系列预先定义的多点传送地址。
任意点传送地址也是一个标识符对应多个接口的情况。如果一个报文要求被传送到一个任意点传送地址,则它将被传送到由该地址标识的一组接口中的最近一个(根据路由选择协议距离度量方式决定)。任意点传送地址是从单点传送地址空间中划分出来的,因此它可以使用表示单点传送地址的任何形式。从语法上来看,它与单点传送地址间是没有差别的。当一个单点传送地址被指向多于一个接口时,该地址就成为任意点传送地址,并且被明确指明。当用户发送一个数据包到这个任意点传送地址时,离用户最近的一个服务器将响应用户。这对于一个经常移动和变更的网络用户大有益处。
2.3UDP
2.3.1运输层协议概述
2.3.2UDP数据报格式
2.3.3UDP校验和算法
2.3.4UDP应用
2.4TCP
2.4.1TCP报文段格式
2.4.2TCP连接
2.4.3TCP流量控制
习题 3.1域名空间
3.1.1域
3.1.2域名
3.1.3区
3.2名字服务器3.2.1名字服务器种类
3.2.2名字服务器树
3.3域名解析算法
3.3.1域名解析方式
3.3.2定位起始域名服务器
3.4逆向域名解析
3.4.1逆向域名解析的特点
3.4.2逆向域名解析原理
3.5域名解析报文
3.5.1报文格式
3.5.2记录类型与结构
3.5.3域名解析报文的运输
习题 4.1路由选择策略
4.2最短路径法
4.2.1基本原理
4.2.2路由表的生成
4.3扩散法
4.3.1基本原理
4.3.2选择性扩散法
4.4基于流量的路由选择
……第5章路由协议第6章地址解析第7章局域网第8章宽带接入网第9章传统交换网第10章宽带交换网ATM第11章传统IPoverATM技术第12章新型宽带交换网技术第13章网络服务质量第14章网络安全技术参考文献

‘陆’ 求2010年7月计算机网络原理答案

哪有答案呀!小抄要不要!很精简,大约有40分的题!
http://hi..com/letianyun606/blog/item/c08e190779af9ac57a894767.html

‘柒’ 计算机网络原理(自考)4741.历年试题、

4741是2007年出版的,是换原来的计算机网络与通讯的,所以只有2008年4月和7月的试题

‘捌’ 求2011年7月计算机网络原理答案

计算机网络原理笔记1(可以用作考条)2009-04-21 7:53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四个发展阶段: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开放式标准化网络、因特网广泛应用和高速网络技术发展。

我国三大网络: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未来发展趋势:宽带、全光、多媒体、移动、下一代网络。

计算机网络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构成。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利用通讯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软/硬件资源共享、用户间信息交换。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办公自动化、远程教育、电子银行、证券及期货交易、企业网络、智能大厦和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拓扑结构:星形、总线形、环形、树形、混合形、网形。

按交换方式: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

按覆盖范围: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

按传输技术:广播方式网络、点对点方式网络。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TU(国际电信联盟),IETF(因特网工程特别任务组)

第二章

网络协议: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

网络协议由三个要素组成:语义、语法、时序关系。

分层:将一个复杂的划分为若干个简单的

网络的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各层次结构模型及其协议的集合

面向连接服务:开始时建立连接,传输时不用携带目的节点的地址。

无连接服务:开始时不需建立连接,每个分组都要携带完整的目的节点地址,不同分组可能选择不同路径达到目的节点,节点接收到的分组可能出现乱序、重复、丢失的现象。协议相对简单,效率较高。

OSI/RM: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TCP/IP:主机-网络层、互联层、传输层、应用层。

ORI/RM与TCP/IP的比较:

共同:1,两者都以协议栈的概念为基础,协议栈中的协议彼此相互独立,2,都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概念,各层功能大体相似。

不同:1,OSI有7层,TCP/IP有4层。TCP/IP网络层提供无连接通信,传输层支持2种。OSI网络层支持2种,传输层支持面向连接的通信。

第三章

物理层定义:在物理信道实体之间合理地通过中间系统,为比特传输所需的物理连接的激活、保持和去除提供机械的、电气的、功能性和规程性的手段

DTE::数据终端设备,对属于用户所有的联网设备或工作站的统称,如计算机、终端等。

DCE:数据通信设备,为用户提供入网连接点的网络设备的统称,如调制解调器。

物理信道的特性: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规程特性。

电气特性分三种:1,非平衡方式(非平衡发送器+接收器+1导线+1地线),2,采用差动接收器的非平衡方式(非平衡发送器+差动接收器+1导线+2地线),3,平衡方式(平衡发送器+差动接收器+2导线+2地线)。

功能特性分四类:数据信号线、控制信号线、定时信号线、接地线。

EIA(美国电子工业协会) RS-232C,:提供了利用公用电话网络作为传输介质,通过调制解调器将远程设备连接起来的技术规定。

RS-422(平衡方式),RS-423(采用差动接收器的非平衡方式)

X.21机械特性采用15芯标准

有线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介质: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激光、卫星通信。

同轴电缆分基带同轴电缆(阻抗50欧,支持百台设备)和宽带同轴电缆(阻抗75欧,支持千台设备)。

光纤:多模是发光二极管LED,注入型激光二极管ILD是单模。

数据传输速率:是指每秒能传输的二进制信息位数,单位为位/秒(bps)。R=1/T*log2N (bps)

信号传输速率(调制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信道传输的码元个数。R=1/T (Baud)

信道容量:表征一个信道传输数据的能力,单位为位/秒(bps)。

信道容量表示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是信道传输数据能力的极限,数据传输速率表示实际的数据传输速率。

奈奎斯特公示:C=2*H*log2N (bps),香农公式:C=H*log2(1+S/N)(bps)(H:信道带宽,S/N:信噪比)

误码率=出错数/总数

调制解调器:数字转模拟,CODEC:模拟转数字

放大器:增强信号中的能量,同时使噪音分量增强。中继器:重新生成信号。

数据通信: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或其他数据装置与通信线路,完成数据编码信号的传输、转接、存储和处理的通信技术。

多路复用技术:频分多路复用FDM,时分多路复用TDM,波分是频分的变形。

FDM:物理信道分为若干子信道,同时传送若干信号。

TDM:物理信道按时间片轮流分给多个信号使用。

采样,量化,编码。字长=log2N

传输线路三个主要问题:衰减、延迟畸变、噪声。

分组交换网分为虚电路和数据报两种

第四章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帧同步、差错控制、流量控制、链路管理。

差错控制:反馈重发、超时计时器、帧编号。

流量控制:数据链路层控制相邻两节点之间数据链路上的流量,传输层控制从源到最终目的之间端对端的流量。

噪声有两大类:随即热噪声和冲击噪声。

停-等: 发送窗口=1,接收窗口=1;

Go-back-N: 发送窗口>1,接收窗口=1;

选择重传: 发送窗口>1,接收窗口>1;

异步协议:字符内同步,字符间异步;同步协议:许多字符和比特组成的帧同步。

BSC:面向字符,分为数据报文和监控报文两类。

数据报文:

SYN SYN STX 报文 ETX BCC

SYN SYN SOH 报头 STX 报文 ETX BCC

SYN SYN SOH 报头 STX 报文 ETB BCC

SYN SYN STX 报文 ETB BCC

监控报文:

SYN SYN ACK

SYN SYN NAK

SYN SYN P/S前缀 站地址 ENQ

SYN SYN EOT

HDLC:面向比特,有信息帧(I帧),监控帧(S帧)和无编号帧(U帧)。

帧格式:标志 地址 控制 信息 帧校验序列 标志

F A C I FCS F

01111110 8位 8位 N位 16位 01111110

PPP协议提供三类功能:成帧、链路控制、网络控制。

PPP的帧格式和HDLC的帧格式非常相似,但PPP面向字符。

第五章

网络层的功能:路由选择、拥塞控制和网际互联等。

分组交换方式中,通信子网向端系统提供虚电路和数据报两种网络服务。

最优化原则:如果路由器J在从路由器I到K的最佳路由上,那么从J到K的最佳路线就会在同一路由之中。

扩散法(泛射路由选择法):一个网络节点从某条线路收到一个分组后,再向除该条线路外的所有线路发送收到的分组。

拥塞发生的原因:1,内存不够,没有足够的内存存放同时到达的分组,2,路由器处理器的处理速度慢,难以完成排队,更新路由表等工作

拥塞控制的任务是确保子网能够承载所有到达的流量,这是一个全局的问题。流量控制只与特定的发送方和特定的接收方之间的点到点流量有关。

拥塞控制的解决方案可分成两类:开环(不考虑网络的当前状态)的和闭环的。

虚电路子网中的拥塞控制:1,准入控制,2,路由选择,3,资源预留。

数据报子网中的拥塞控制:1,警告位,2,抑制分组,3,逐跳抑制分组。

QoS四个特征:可靠性、延迟、抖动、带宽。

集成服务:每个连接有专用资源。区分服务:每一类连接有专用资源。

标签交换:类似虚电路,查表得到整条线路。

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协议)。

网络互连的目的是使一个网络上的用户能访问其它网络上的资源,使不同网络上的用户互相通信和交换信息。

路由信息协议(RIP)分被动状态和主动状态两种操作方式。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是一种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网桥用来连接类型相似的局域网,局域网本身没有网络层。

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

路由器的主要服务功能:1,建立并维护路由表,2,提供网络间的分组转发功能。

网管也称协议转换器,用于高层协议的转换,对传输层到应用层均能支持。

IP(互联网协议),ICMP(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ARP(地址转换协议),RARP(反向地址转换协议)。

IP协议提供不可靠的、无连接的数据包传输机制。

ARP:IP地址(32位)到物理网络地址(以太网地址,DA,48位)的转换。

RARP:物理网络地址到IP地址的转换。

IGMP(因特网组管理协议):只有两种报文,询问和响应。

IPv6把IP地址长度增加到128比特。

‘玖’ 你找到2011年7月计算机网络原理的答案了吗有就发我一份吧,先谢谢了,4月份急着要考试啊,挂了一次了

邮箱,我发你。

‘拾’ 求"计算机网络原理与使用技术"试题

韩老师讲高校《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网盘免费资源在线学习

链接: https://pan..com/s/1cfjCNpy6ATP-BI-A0qKNaQ

提取码: qu6n

韩老师讲高校《计算机网络原理》 目录(1).txt 156第9章 无线网络--创建临时无线网络.mp4 155第9章 无线网络--无线局域网.mp4 154第8章 Internet上的音频视频--IP电话.mp4 153第8章 Internet上的音频视频--流媒体实现现场直播.mp4 152第8章 Internet上的音频视频--通过网站观看流媒体节目.mp4 151第8章 Internet上的音频视频--安装流媒体服务.mp4 150第8章 Internet上的音频视频--互联网音频视频面临的问题.mp4 149第7章 网络安全--数据链路层安全.mp4 148第7章 网络安全--配置IPSec实现网络安全.mp4 147第7章 网络安全--搭建IPSec实验环境.mp4 146第7章 网络安全--网络层安全IPSec介绍.mp4 145第7章 网络安全--配置网站使用SSL通信.mp4 144第7章 网络安全--安全套接字SSL功能.mp4

阅读全文

与2013年7月计算机网络原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无需网络免费看动漫的软件 浏览:810
苹果一体机网络恢复 浏览:841
Xs的网络设置在哪里 浏览:379
网络营销后台托管哪里靠谱 浏览:102
管理网络图是哪个章节 浏览:911
网络词哒保同音是什么意思 浏览:574
苹果7有4g信号没网络上不了网 浏览:994
gopro连接手机网络摄像头 浏览:307
网络如何推广全网整合营销公司 浏览:133
电视蓝牙款和网络款什么区别 浏览:589
网络不好咋设置 浏览:342
网络球机录像机设置旋转 浏览:92
网络无线五方通话系统 浏览:992
怎样热点共享网络连接 浏览:154
五代计算机网络的名称 浏览:301
工会如何通过网络转会 浏览:710
vivo手机怎么usb共享网络打不开 浏览:991
手机禁别人网络软件 浏览:16
旧电视如何连网络 浏览:79
网络安全般票 浏览:87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