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电信诈骗的防范措施有哪些
法律分析:防范电信诈骗可从以下四方面着手:1、高度重视电信诈骗防范工作;2、积极向客户讲解防范电信诈骗的要点;3、积极参与防诈骗技能的培训;4、加大营业区自助服务区的巡视力度等。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贰’ 如何防止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属于诈骗手段的一种,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其形式是多种多样,应当从以下几点加以防范:
1、注意避免个人资料外泄,对不熟悉的金融业务尽量不要在ATM机上操作,应到柜面直接办理。切勿相信“银行账户涉及犯罪”等谎言。
2、不要轻信陌生电话和短信。当接到疑似诈骗电话或短信时,要注意核实对方身份,尤其是对方要求向指定账户汇款时,不要轻易汇款,应第一时间告知家属商量解决或咨询公安机关;公安部门不可能提供安全账户,更不会指导您转账、设密码。
3、接到陌生电话、短信或不良信息,要主动向属地公安机关或电信监管部门举报。
‘叁’ 预防电信诈骗的措施有哪些
预防电信诈骗的措施有:
1、高度重视电信诈骗防范工作;
2、积极向客户讲解防范电信诈骗的要点;
3、积极参与防诈骗技能的培训;
4、加大营业区自助服务区的巡视力度等。
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虽然诈骗行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一些共同的特征把握这些特征予以防范,是可以避免使自己误入歧途、落入圈套的。更何况很多骗子的手段并不见得很高明,受骗的主要原因还是出于受害人本身。一般说来,受害人具有一些不良或幼稚的心理意识,是诈骗分子之所以能轻易得手的关键。
下面几种不良心理意识易被诈骗分子利用:
1、虚荣心理;
2、不作分析的同情,怜悯心理;
3、贪占小便宜的心理;
4、轻率,轻信,麻痹,缺乏责任感;
5、好逸恶劳,想入非非;
6、贪求美色的意识;
7、易受暗示、易受诱惑的心理品质等等。
诈骗的主要形式有:
1、熟人。借关系进行诈骗,此类骗子往往是冒名顶替或以老乡、朋友的身份进行诈骗的。而受害人往往碍于面子或出于热心肠,上当受骗;
2、中介。借中介为名进行诈骗,此类诈骗案件有上升的趋势。而此类骗子就是利用同学急于找到好的兼职、家教的心理,以招工点、兼职家教介绍所等;
3、特殊身份。此类骗子多以能人的名义进行诈骗,如谎称自己是导演、公安人员、气功大师、医生等,对找工作等难办的事表示完全有能力解决;
4、帮助。以遇到某种祸害急需别人帮助进行诈骗,此类骗子多以走失的或财物丢失的学生、灾区群众、落难者等名义进行诈骗;
5、小利。以小利益取信,进行诈骗为实,此类骗子极为狡猾,采取欲擒故纵的方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肆’ 防范电信诈骗建议和工作措施
法律分析:1.领导重视,大力动员,2.加强培训,提高防范,3.加强宣传,营造攻势,4.主动发现,积极劝止,5.总结经验,表彰先进。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伍’ 五大反诈利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它们分别是什么
一证通查、一键查卡、96110劝阻专线、国家反诈中心APP、12381报警劝阻短信系统。
随着网络诈骗和电信诈骗的方法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和普通居民深受其害。为了帮助更多的人树立防骗意识,增加防止诈骗概率,我国提出了五大反诈利器。
我国为推广国家反诈中心APP,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自己开设线下推广,还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和网络平台进行线上推广。国家反诈中心APP能够及时地提醒人员警惕诈骗,成为五大反诈利器中的移动软件。
该热线属于公共服务电话平台,用户不仅可以通过拨打热线电话完成咨询过程,还实行全天接受电话的方法。主要目的是减少居民上当受骗,为居民营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和网络环境。
‘陆’ 全国日均发生2700起电信网络诈骗案,我们该如何预防被电信诈骗
电信网络诈骗是日常生活中最容易遇到的诈骗方式之一。骗子所用的方式非常拙劣,但是受骗的人并不少。为了防止自己受骗上当,在生活中,不要轻易接听陌生人的电话,不相信陌生人所发的中奖信息。对别人发来的链接提高警惕,不轻易点开链接。不贪图便宜,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对不明确的信息进行核实,受骗了要及时到警局报警。这些方法都可以有效的避免电信网络诈骗。
小编寄语:虽然电信网络诈骗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只要我们提高警惕,是不会受上当受骗的。最后,小伙伴们受到过怎样的诈骗电话和信息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柒’ 电信诈骗的种类及防范措施
法律分析:电信诈骗的种类如下:1、退税诈骗。2、中奖诈骗。3、培训诈骗。等等。电信诈骗的防范措施:接到电话,不管对方是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断电话:陌生人通过电话、网络、短信等途径要求你对自己的存款进行转账汇款的,要做到不听、不信、不转账、不汇款。等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条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捌’ 电信诈骗有哪几种常见手段及防范措施
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段也是非常的多的,我们一定要学会防范耐心,只有这样才可以将危险扼杀在摇篮里面,一般诈骗方式分为购物诈骗,投资理财诈骗,兼职招聘诈骗,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正确看待这些诈骗分子的行为方式才行。同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社交平台的广泛应用,也极大程度上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是我们一定要学会仔细甄别身边的骗子信息才行。如果有人主动添加我们为好友的话,我们一定要三思而后行才行,如果不认识的话一定要严厉拒绝,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避免上当受骗现象的产生。
1、购物诈骗是如何进行行骗的
一般犯罪分子会主动添加受害人为好友,然后借聊天沟通来降低受害人的警惕,通过打感情牌的方式让受害人一步一步上当受骗,很多人都是在收到货物之后却没有收到尾款。在犯罪分子多次推脱之后,就会发现自己已经上当受骗,因此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电商工作者来说,一定要仔细甄别身边的骗子才行。
2、微信代购诈骗是怎样犯罪的
我们都知道,很多人的朋友圈是特别精彩的,经常性的出国或者出省旅游,这样对于一些当地的特产来说也是非常的方便购买的,但是很多人将自己伪装成。代购来进行行骗,因此我们在购买东西之前一定要仔细甄别对方的身份才行,同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保留相关的聊天记录,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保障我们的合法权益。
3、投资理财诈骗应该如何防范
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快,我们身边的理财方式也是越来越多,很多人对于高收益的理财可以说是两眼放光,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我们都知道任何投资方式都是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的,我们一定要以保本为主才行。
‘玖’ 防范网络诈骗的常识和措施是什么
防范网络诈骗的常识和措施:
1、与信息发布者电话沟通前,可详细了解产品信息,然后在沟通时询问产品的详细信息,如果对方不了解产品信息,需加倍小心。
2、永远不要相信“特殊渠道”“海关罚没”的谎言,拒绝“先付订金”的骗局。
3、如果接到中奖、抽奖等信息,应该拨打媒体上曾经公布过的公司对外电话进行咨询,不要轻易相信来自偏远地区的电话、手机等号码提供的信息。
4、不要把自己的网络帐号,信用卡帐号和密码泄露给别人,使用公用电脑不应进行购物、支付等此类操作。
5、尽量去大型知名的有信用制度和安全保障购物网站购买所需的物品。
6、发现不良信息及不法、涉嫌诈骗的网站应该及时的举报和报案,受骗后也应及时报案。
防范网络诈骗意义:
1、拒绝诱惑、远离诈骗。“天上不会掉馅饼”,广大群众要深知,中奖、退税、无担保低息贷款等好事不会无缘无故降临到头上。因此,对陌生人的电话或短信应该一概不予理睬,这是防范诈骗的第一道防线。
2、当面咨询、沉着应对。电信诈骗是一种虚拟引诱,受害群众一般有较充裕的时间应对。因此,对于事主实在不放心,想探明究竟的“信息”,可以直接拨打110询问,或到银行、税务、电信、公安机关当面咨询,只要沉着应对,处置得当,完全可以避免被骗,这是防范诈骗的第二道防线。
3、涉卡转账,立即停止。不管电信诈骗犯罪分子编造何种理由,设置何种陷阱,最后都会提到钱,诱骗受害人转账。因此,不管什么理由,当陌生人需要银行卡号、密码或在ATM机上转账时,应当猛然醒悟,停止操作,捂紧钱袋。这是防范电信诈骗的第三道防线,也是防止被骗的最后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