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4年全球有哪些网络被攻击的案例
事件一、1•21中国互联网DNS大劫难
2014年1月21日下午3点10分左右,国内通用顶级域的根服务器忽然出现异常,导致众多知名网站出现DNS解析故障,用户无法正常访问。虽然国内访问根服务器很快恢复,但由于DNS缓存问题,部分地区用户“断网”现象仍持续了数个小时,至少有2/3的国内网站受到影响。微博调查显示,“1•21全国DNS大劫难”影响空前。事故发生期间,超过85%的用户遭遇了DNS故障,引发网速变慢和打不开网站的情况。
事件二、比特币交易站受攻击破产
2014年2月,全球最大的比特币交易平台Mt.Gox由于交易系统出现漏洞,75万个比特币以及Mt.Gox自身账号中约10万个比特币被窃,损失估计达到4.67亿美元,被迫宣布破产。这一事件凸显了互联网金融在网络安全威胁面前的脆弱性。
事件三、携程漏洞事件
2014年3月22日,有安全研究人员在第三方漏洞收集平台上报了一个题目为“携程安全支付日志可遍历下载导致大量用户银行卡信息泄露(包含持卡人姓名身份证、银行卡号、卡CVV码、6位卡Bin)”的漏洞。上报材料指出携程安全支付日志可遍历下载,导致大量用户银行卡信息泄露,并称已将细节通知厂商并且等待厂商处理中。一石激起千层浪,该漏洞立即引发了关于“电商网站存储用户信用卡等敏感信息,并存在泄漏风险”等问题的热议。
事件四、XP系统停止服务
微软公司在2014年4月8日后对XP系统停止更新维护的服务。但XP仍然是当今世界被广泛使用的操作系统之一。特别是在中国,仍有63.7%的用户,也就是大约3亿左右的用户还在使用XP系统。因此“后XP时代”的信息安全一直备受关注,但国内安全厂商推出的防护软件究竟效果如何,面对市场上如此多的安全防护软件,选哪个又是一个疑问,所以xp挑战赛应运而生。在2014年4月5日的XP挑战赛中,腾讯、金山落败360坚守成功。
事件五、OpenSSL心脏出血漏洞
2014年4月爆出了Heartbleed漏洞,该漏洞是近年来影响范围最广的高危漏洞,涉及各大网银、门户网站等。该漏洞可被用于窃取服务器敏感信息,实时抓取用户的账号密码。从该漏洞被公开到漏洞被修复的这段时间内,已经有黑客利用OpenSSL漏洞发动了大量攻击,有些网站用户信息或许已经被黑客非法获取。未来一段时间内,黑客可能会利用获取到的这些用户信息,在互联网上再次进行其他形式的恶意攻击,针对用户的“次生危害”(如网络诈骗等)会大量集中显现。即使是在今后十年中,预计仍会在成千上万台服务器上发现这一漏洞,甚至包括一些非常重要的服务器。
事件六、中国快递1400万信息泄露
2014年4月,国内某黑客对国内两个大型物流公司的内部系统发起网络攻击,非法获取快递用户个人信息1400多万条,并出售给不法分子。而有趣的是,该黑客贩卖这些信息仅获利1000元。根据媒体报道,该黑客仅是一名22岁的大学生,正在某大学计算机专业读大学二年级。
事件七、eBay数据的大泄漏
2014年5月22日,eBay要求近1.28亿活跃用户全部重新设置密码,此前这家零售网站透露黑客能从该网站获取密码、电话号码、地址及其他个人数据。该公司表示,黑客网络攻击得手的eBay数据库不包含客户任何财务信息——比如信用卡号码之类的信息。eBay表示该公司会就重设密码一事联系用户以解决这次危机。这次泄密事件发生在今年2月底和3月初,eBay是在5月初才发现这一泄密事件,并未说明有多少用户受到此次事件的影响。
事件八、BadUSB漏洞
2014年8月,在美国黑帽大会上,JakobLell和KarstenNohl公布了BadUSB漏洞。攻击者利用该漏洞将恶意代码存放在USB设备控制器的固件存储区,而不是存放在其它可以通过USB接口进行读取的存储区域。这样,杀毒软件或者普通的格式化操作是清除不掉该代码的,从而使USB设备在接入PC等设备时,可以欺骗PC的操作系统,从而达到某些目的。
事件九、Shellshock漏洞
2014年9月25日,US-CERT公布了一个严重的Bash安全漏洞(CVE-2014 -6271) 。由于Bash是Linux用户广泛使用的一款用于控制命令提示符工具,从而导致该漏洞影响范围甚广。安全专家表示,由于并非所有运行Bash的电脑都存在漏洞,所以受影响的系统数量或许不及“心脏流血”。不过,Shellshock本身的破坏力却更大,因为黑客可以借此完全控制被感染的机器,不仅能破坏数据,甚至会关闭网络,或对网站发起攻击。
事件十、500万谷歌账户信息被泄露
2014年9月,大约有500万谷歌的账户和密码的数据库被泄露给一家俄罗斯互联网网络安全论坛。这些用户大多使用了Gmail邮件服务和美国互联网巨头的其他产品。据俄罗斯一个受欢迎的IT新闻网站CNews报道,论坛用户tvskit声称60%的密码是有效的,一些用户也确认在数据库里发现他们的数据。
事件十一、飓风熊猫本地提权工具
2014年10月,CrowdStrike发现飓风熊猫这个本地提权工具,飓风熊猫是主要针对基础设施公司的先进攻击者。国外专业人士还表示,该攻击代码写的非常好,成功率为100%。我们知道飓风熊猫使用的是“ChinaChopper”Webshell,而一旦上传这一Webshell,操作者就可试图提升权限,然后通过各种密码破解工具获得目标访问的合法凭证。该本地提权工具影响了所有的Windows版本,包括Windows7和WindowsServer 2008 R2 及以下版本。
事件十二、赛门铁克揭秘间谍工具regin
2014年11月24日,赛门铁克发布的一份报告称,该公司发现了一款名为“regin”的先进隐形恶意软件。这是一款先进的间谍软件,被称为史上最为复杂的后门木马恶意软件。该软件被用于监视政府机关、基础设施运营商、企业、研究机构甚至针对个人的间谍活动中。
事件十三、索尼影业公司被黑客攻击
2014年12月,索尼影业公司被黑客攻击。黑客对索尼影业公司发动的这次攻击影响令人感到震惊:摄制计划、明星隐私、未发表的剧本等敏感数据都被黑客窃取,并逐步公布在网络上,甚至包括到索尼影业员工的个人信息。预计索尼影业损失高达1亿美元,仅次于2011年被黑客攻击的损失。
事件十四、12306用户数据泄露含身份证及密码信息
2014年12月25日,乌云漏洞报告平台报告称,大量12306用户数据在互联网疯传,内容包括用户帐号、明文密码、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和电子邮箱等。这次事件是黑客首先通过收集互联网某游戏网站以及其他多个网站泄露的用户名和密码信息,然后通过撞库的方式利用12306的安全机制的缺欠来获取了这13万多条用户数据。同时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就此呼吁,12306用户尽快修改密码,避免已经订到的火车票被恶意退票。另外如果有其他重要帐号使用了和12306相同的注册邮箱和密码,也应尽快修改密码,以免遭遇盗号风险。
B. 网络信息安全事件的案例有哪些
2013年国内外网络安全典型事例
【案例1-1】美国网络间谍活动公诸于世。2013年6月曾经参加美国安全局网络监控项目的斯诺登披露“棱镜事件”,美国秘密利用超级软件监控网络、电话或短信,包括谷歌、雅虎、微软、苹果、Facebook、美国在线、PalTalk、Skype、YouTube等九大公司帮助提供漏洞参数、开放服务器等,使其轻而易举地监控有关国家机构或上百万网民的邮件、即时通话及相关数据。据称,思科参与了中国几乎所有大型网络项目的建设,涉及政府、军警、金融、海关、邮政、铁路、民航、医疗等要害部门,以及中国电信、联通等电信运营商的网络系统。
【案例1-2】我国网络遭受攻击近况。根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抽样监测结果和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CNVD发布的数据,2013年8月19日至8月25日一周境内被篡改网站数量为5470个;境内被植入后门的网站数量为3203个;针对境内网站的仿冒页面数量为754个。被篡改政府网站数量为384个;境内被植入后门的政府网站数量为98个;针对境内网站的仿冒页面754个。感染网络病毒的主机数量约为69.4万个,其中包括境内被木马或被僵尸程序控制的主机约23万以及境内感染飞客(Conficker)蠕虫的主机约46.4万。新增信息安全漏洞150个,其中高危漏洞50个。更新信息:
【案例1-3】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的数据显示,中国遭受境外网络攻击的情况日趋严重。CNCERT抽样监测发现,2013年1月1日至2月28日,境外6747台木马或僵尸网络控制服务器控制了中国境内190万余台主机;其中位于美国的2194台控制服务器控制了中国境内128.7万台主机,无论是按照控制服务器数量还是按照控制中国主机数量排名,美国都名列第一。
【案例1-4】中国网络安全问题非常突出。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快速发展,中国大陆地区互联网用户数量急剧增加。据估计,到2020年,全球网络用户将上升至50亿户,移动用户将上升100亿户。我国2013年互联网用户数将达到6.48亿,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到4.61亿。网民规模、宽带网民数、国家顶级域名注册量三项指标仍居世界第一,互联网普及率稳步提升。然而各种操作系统及应用程序的漏洞不断出现,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网络安全技术、互联网用户安全防范能力和意识较为薄弱,极易成为境内外黑客攻击利用的主要目标。
C. 比较出名的网络暴力的例子
网络暴力是现代社会中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它通常涉及在互联网上对个人或团体的侮辱、威胁或其他形式的攻击。以下是一些着名的网络暴力案例:
1. “饭否事件”
在2009年,中国知名企业家李开复在社交媒体微博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及了社交平台饭否。不久之后,一些饭否用户开始发布攻击性言论,甚至使用侮辱性语言针对李开复。这一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并引发了对网络暴力的讨论。
2. “女孩跳楼事件”
2013年,一名女孩在广东省中山市的一栋楼顶跳楼自杀。据报道,她在网络上遭受了持续的辱骂和攻击,这严重影响了她的心理健康。这一悲剧引起了公众对网络暴力的严重影响的关注。
3. “南京大屠杀争议”
2014年,网友李洪涛在微博上发布了一篇文章,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进行了质疑。随后,他遭到了其他网友的攻击和辱骂,甚至有人对他进行了人肉搜索和恶意举报。这一事件再次将网络暴力的议题推到了台前。
网络暴力的危害
网络暴力对受害者造成心理伤害,可能引发抑郁症和其他心理疾病,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自杀。此外,它还可能对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产生负面影响,有时甚至会激化为社会群体性事件。网络暴力还损害网络环境和社会文明程度,影响人们对网络和社会的信任。
防范和避免网络暴力
为了预防网络暴力,我们应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保护个人隐私,警惕网络诈骗。同时,我们应提倡网络文明,尊重他人言论,避免无端的攻击和侮辱。此外,加强网络监管,打击网络暴力行为,是维护网络秩序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措施。
总结
网络暴力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伤害个人,扰乱社会,破坏网络环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参与到创建一个文明、健康的网络空间中来,共同努力维护网络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D. 网络信息安全事件的案例有哪些
【案例1】2013年,美国网络安全监控活动被曝光。斯诺登揭露了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棱镜计划”,该计划通过谷歌、雅虎、微软、苹果、Facebook、美国在线、PalTalk、Skype和YouTube等九大公司的协助,实现了对国内外目标的网络监控。思科公司参与了中国众多关键基础设施的网络建设项目,包括政府、军事、金融等敏感领域。
【案例2】我国近期网络攻击事件频发。根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的监测数据,一周内,境内被篡改的网站数量达到5470个,被植入后门的网站有3203个,仿冒页面针对的境内网站有754个。政府网站也受到攻击,被篡改的政府网站有384个,被植入后门的政府网站有98个。此外,约有69.4万个主机感染了网络病毒,其中包括约23万个被木马或僵尸网络控制的主机,以及约46.4万个感染了飞客(Conficker)蠕虫的主机。新增信息安全漏洞150个,其中50个为高危漏洞。
【案例3】中国面临的境外网络攻击形势严峻。CNCERT的数据显示,2013年1月至2月,境外6747个木马或僵尸网络控制服务器控制了中国境内超过190万台主机。其中,美国控制服务器数量和控制的主机数量均居首位。
【案例4】中国的网络安全挑战显着。互联网用户数量的激增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进步,使得中国成为互联网安全问题突出的国家。2013年,中国互联网用户达到6.48亿,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4.61亿。尽管在网民规模、宽带网民数和国家顶级域名注册量等方面位居世界前列,但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在网络安全技术、用户安全防范能力和意识方面仍显薄弱,这使得中国成为黑客攻击的高风险目标。
E. 请描述一个你曾经遇到过的网络安全的实际案例,并说明你如何应对。
实际案例:我曾经在一家公司工作,某天公司的网络安全系统突然发出了警报。我们的网络安全团队立即发现了一个异常现象,公司的邮箱服务器上有大量的未授权访问尝试。这些尝试来自不同的IP地址,且尝试的邮箱账号都是我们公司的内部员工账号。
在面对这个网络安全问题时,先采取了隔离问题的措施。通过将出现问题的服务器进行隔离,防止了问题进一步扩散到其他系统。这一步非常重要,因为如果问题继续扩散,可能会对公司的整个网络系统造成更大的损害。接下来收集了所有相关的日志和数据,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这些日志和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找出问题的根源,从而更好地理解攻击者的行为和意图。
然后立即重置了所有被尝试访问的员工的邮箱密码,以防止账户被恶意攻击者进一步使用。这一步是必要的,因为如果攻击者成功地进入了某个员工的邮箱,他们可能会利用该邮箱发送恶意邮件或者访问其他敏感信息。
最后,增加了一些新的安全措施来防止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例如,我增加了更严格的访问控制和更频繁的密码更改要求。这些措施可以增加攻击者入侵系统的难度,从而提高我们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这个案例让我深刻认识到网络安全问题对公司的重要性。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网络安全防护工作,并不断提高自己的网络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对于网络安全问题的建议
1、定期更新和升级:无论是操作系统、应用程序还是安全软件,都应定期更新和升级。这可以确保你的系统具备最新的安全补丁和功能,以防止恶意软件利用已知的漏洞进行攻击。
2、使用复杂且独特的密码:密码是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应使用长且复杂的密码,并避免在多个账户中使用相同的密码。定期更改密码,并确保新密码与之前的密码不同。
3、备份数据:数据备份是防止数据丢失和损坏的关键步骤。如果发生恶意攻击或系统故障,你可以从备份中恢复数据,减少损失。
4、使用安全软件:安装防病毒软件、防火墙和反间谍软件等安全软件,可以帮助检测和阻止恶意软件、病毒、钓鱼网站和其他网络威胁。
5、谨慎处理电子邮件和链接:不要打开来自未知发件人或不信任的邮件或链接,特别是包含附件或链接的邮件。这些可能是恶意软件或钓鱼网站的诱饵。
6、保护个人隐私:避免在公共场合透露个人信息,例如家庭地址、电话号码或银行信息等。使用强密码和隐私保护工具,例如VPN,以增强在线隐私保护。
F. 关于网络安全的故事或事例
1、聊天陷阱
2006年2月24日晚上,上海“网虫”钱某终于见到了网上聊天认识的女网友“仇某”。然而,两人散步至一处花店附近时,突然冒出4名手持剪刀的青年男子。毫无准备的钱某不仅遭到一阵殴打,身上仅有的1部手机和300元人民币也被抢走。
3天以后,案情大白,犯罪嫌疑人裘某正是那位自称“仇某”的女网友。原来,两人在网上搭识以后,钱某经常出言不逊,裘某萌发报复念头,找到以前的男友抢劫钱某财物。
2、低价陷阱
2018年1月,徐某无意中进入一个买卖二手车的网址,发现其中一辆本田CRV车只要13000元。徐某心动不已,随即联系网站客服,按照对方要求填写信息并通过网银转账500元订金。2天后,对方告知押车员已将车子运送至天台县,要求徐某支付余款12500元。
徐某打款后兴冲冲等着去提车,结果对方又找各种理由要求他再付16870元,徐某这才恍然大悟自己是被骗了。
3、“支付宝”发邮件称需升级
小美在淘宝开了一家汽车用品店。一个“买家”来店里拍了一套汽车坐垫后发了一张截图,显示“本次支付失败”,并提示“由于卖家账号异常,已发邮件给卖家”。小美打开邮箱,果然有一封主题为“来自支付宝的安全提醒”的未读邮件。
小美没有多想就点击邮件里的链接,按提示一步步进行了“升级”,期间几次输入支付宝账号和密码。隔天,小美发现账户里的8000多元余额被人以支付红包的形式盗空。
4、代“刷信誉”先交“服务费”
阿珍在淘宝网上开了一家卖袜子的小店。去年5月,她在网上看到可以帮忙“刷信誉”的广告,便心动了。加QQ后,对方要求先付钱才能帮其代刷,阿珍就向对方账户汇了1500元“服务费”。没过多久对方又称,需要阿珍再付3000元“保证金”。
这下阿珍起了疑心,要求对方先刷一部分信誉再谈,对方却坚持要阿珍再汇款。阿珍越想越觉得可疑,要求对方退回1500元,对方却怎么都不理她了。阿珍这才明白,自己是被骗了。
5、“大客户”下单后要“回扣”
去年7月,小罗的汽车用品淘宝店来了一个“大客户”。这买家自称是公司的采购,想要长期合作,但希望小罗给“回扣”。一番沟通后,买家很快用另一个旺旺号拍下1万多元的宝贝并付款,随后要求小罗将说好的近2000元“回扣”转给他。
小罗转了回扣后,对方却申请了退款,因为“回扣”是通过支付宝直接转账的,无法申请退款,小罗因此损失近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