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网络保密陷阱有哪些
现今,这个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完全避开网络是不可
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但是,在使用网
络时,要学会因势利导 ,减少网络成瘾 、
避开网络陷井。
1.网络游戏成瘾;
2.黄色网站;
3. 网络诈骗;
4.网络QQ等。
这些虽说什么保密,但是,一旦注册登录了,
由于网址都不可信,木马病毒多的是!
这就是网络保密陷阱了吧!
应该严格网络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
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有序进入军营,网络安全问题偶有发生。由于网络具有虚拟、开放等特征,发生在网络上的违纪违法等安全问题容易扩散发酵,造成难以挽回的不良影响。
必须破除网络安全问题难以防范的惯性思维,积极应对、主动作为,从引导官兵思想行为入手,针对不同类型问题的特点精准施策。
防范无知型网络安全问题,重在提高用网能力。无知型网络安全问题主要包括意外泄密、侵犯隐私、转发不实言论等,本质是行为人缺乏用网知识和网络行为是否合法合规的判断能力。要引导官兵加强网络知识和技术学习,适时组织网络安全讲座,宣传安全用网知识,提高用网技能。
把网络法规学习纳入部队教育训练之中,明确上网也需要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把依法用网的理念内化为品德修养、外化为行为准则、固化为生活习惯,有效预防因无知而“踩红线”“越雷池”。
防范恶意型网络安全问题,重在加强警示打击力度。恶意型网络安全问题,是行为人主动实施违法的行为,包括网上的电信诈骗、敲诈勒索、非法入侵、贩卖情报等,存在主观上的故意性。必须以严打形成震慑,“触线”即打、绝不姑息,确保打击力度形成声势,让恶意者不敢为。
注重发挥法律的警示作用,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把发生问题的严重后果讲清楚、讲到位,真正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法度,构建震慑常在、遏制不止的用网环境,形成良好的网络生态。
❸ 常见的网络安全风险有哪些
网络安全可以从狭义及广义两个定位进行分析。狭义方面,网络安全主要可以分为软硬件安全及数据安全,网络安全指的是网络信息安全,需对其中数据进行保护,保证相关程序不会被恶意攻击,以免出现不能正常运行的情况;广义方面,会直接涉及到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及安全完整性,会随重视角度变化而变化。
1、计算机技术方面
网络设备及系统安全是网络系统中安全问题的潜在问题,计算机系统实际运行中会因为自身设备因素,导致相应安全问题的出现。除此之外,网络信息技术相关优势一般会体现在信息资源共享及资源开放上,所以更容易被侵袭,计算机网络协议在整体安全方面也存在潜在问题。
2、由于病毒引起的安全风险
计算机网络安全中最常出现的问题为病毒,病毒是由黑客进行编写的计算机代码或计算机指令,可以对计算机中相关数据造成严重破坏。按照数据实际摧毁力度分析,可以分为良性及恶性,这两种病毒都能够进行迅速传播,具有较强的摧毁性能力,病毒可进行自行复制。现代社会计算机网络逐渐普及,病毒在网络上的传播也更加迅速,通过网页浏览或邮件传播等,都可以受到病毒影响,使得计算机系统内部收到计算机病毒攻击而瘫痪。
3、用户问题
目前我国网络用户对安全问题没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及正确的态度,使用非法网站、下载安全风险较大的文件、不经常清除病毒、为设置安全保护软件及防火墙等问题,用户的不重视很容易让黑客对网络安全进行攻击。互联网用户使用网络时,并不能看到病毒,所以对病毒问题没有足够的重视,也缺乏相关防范意识。用户一般情况下只能看到网络带来的便利,忽视安全问题,部分用户不注重隐私保护,随意泄露隐私,所以近年来网络欺诈事件层出不穷。
❹ 常见的网络安全风险有哪些
病毒的侵袭、黑客的非法闯入、数据窃听和拦截、拒绝服务攻击、垃圾邮件。
❺ 军队人员在管网用网方面存在哪些高危险行为,
防范无知型网络安全问题,重在提高用网能力;防范过失型网络安全问题,重在强化责任意识;防范恶意型网络安全问题,重在加强警示打击力度。
防范无知型网络安全问题,重在提高用网能力。无知型网络安全问题主要包括意外泄密、侵犯隐私、转发不实言论等,本质是行为人缺乏用网知识和网络行为是否合法合规的判断能力。要引导官兵加强网络知识和技术学习,适时组织网络安全讲座,宣传安全用网知识,提高用网技能。把网络法规学习纳入部队教育训练之中,明确上网也需要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把依法用网的理念内化为品德修养、外化为行为准则、固化为生活习惯,有效预防因无知而“踩红线”“越雷池”。
防范过失型网络安全问题,重在强化责任意识。过失型网络安全问题,是指行为人缺乏应有的谨慎,导致过失性的泄露机密、丢失数据、密码外泄等。这类安全问题,疏忽大意是表象,有章不循是诱因,责任心缺失是根源。“海恩法则”告诉我们,祸患常积于忽微。必须认清规章制度都是用无数惨痛教训换来的,破除满不在乎的侥幸心理,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把遵纪守法、落实规定当日子过。严格落实上网用网规章制度,压实监督责任,突出薄弱部位和重点环节监管,用法规制度为网络安全保底。
防范恶意型网络安全问题,重在加强警示打击力度。恶意型网络安全问题,是行为人主动实施违法的行为,包括网上的电信诈骗、敲诈勒索、非法入侵、贩卖情报等,存在主观上的故意性。必须以严打形成震慑,“触线”即打、绝不姑息,确保打击力度形成声势,让恶意者不敢为。注重发挥法律的警示作用,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把发生问题的严重后果讲清楚、讲到位,真正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法度,构建震慑常在、遏制不止的用网环境,形成良好的网络生态。
❻ 网络陷阱主要有什么
网络陷阱有:信用卡陷阱、股票陷阱、交友陷阱、求职陷阱和链接陷阱。
信用卡陷阱是在网络上发布布诱人的购买信息,引人填写表单,骗取账号及信用卡资料。
股票陷阱是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哄抬股阶,自己借机赚钱。
交友陷阱是打着网上交友的招牌,用假资料欺骗对方。
求职陷阱是利用网上招聘信息,对进职者进行骗财骗色。
链接陷阱:当带接某些下载软件时后该软件能偷偷关闭用户与ISP的连接,而接上国外的长话拨号台,使用户支付巨额国际长途话费。有效防止办法是关闭上网电话的国际长话功能。
1.网民要提高防范意识,不要轻易相信天上会掉馅饼,不要太贪心。
2.网民要增加网络知识,比如要学会如何根据工商红盾和CA证书识别真假网站。再如还要懂得现在网上购物的支付一般都是通过第三方信用中介来完成,这点起码的常识是要有的。
3.网民和运营商都要重视安全技术,比如客户机上杀毒软件要买正版的而且要不断更新,没有CA证书的网站要增加证书。
4.政府机关要加强网站的管理,实物市场要管好,虚拟市场也要管好。
❼ 网络安全网络诈骗的常见手段是什么
网络诈骗的行为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网络安全网络诈骗常见手段有以下几种:
1、以虚假网购信息诱人汇款。在当地重点论坛和网上社区发布网购信息,吸引网民到该网站。在取得网民信任后,要求网民向指定银行账号汇款或转账,等网民发现上当后,将此前公布的联系电话变成空号或公用电话,而网民通过QQ、UC等即时通讯工具与其进行联系时,却发觉自己被列入黑名单。
2、以便宜货为诱饵实施诈骗。在淘宝等大型网上交易平台开设网店,并放置特别便宜的商品,利用网民喜欢买便宜货的心理,将网民在大型交易平台的电子交易渠道转移到其设计的虚假网站进行电子交易行为。
3、“网上购物金卡”的骗局。不法分子通过在路上遗弃“网上购物金卡”的方式诱使贪图便宜的人上当。“网上购物金卡”写明查询方式,如果拾到者照该方式网上查询,往往显示有大量余额,但这些钱只可以到该网站购物,但这其实是不法分子设下的一个“高级陷阱”,接下来通过一系列连环套骗局,骗取事主钱财。
4、利用QQ实施诈骗。行骗者在网上利用QQ寻找作案目标,向作案目标低价兜售有纪念和收藏价值的贵重物品,并承诺先交订金,余款货到交款。爱好收藏的人往往经不住“低价”、“纪念和收藏价值”的诱惑,贪图便宜,甘愿冒险,试着订一套或二套,当把订金汇入对方账户时,对方就再也联系不上了。
5、克隆着名网站实施诈骗。将网页做得和着名网站几乎一样,但网址往往与着名网站只有一个字母之差,让人分辨不出真伪,使人不知不觉受骗上当。
6、拟制虚假中奖消息。犯罪分子冒充国内知名的游戏、购物、娱乐等大型网站或经营单位,向网站用户发送虚假中奖信息,谎称当事人中了大奖,并提供一个和该网站网址非常相似的网址链接,要求当事人上网确认。一旦用户点击该链接,就会登录到诈骗者制作的假网站,按提示进行操作,就会显示当事人确实中奖了,并要求当事人打网站上留的“客服电话”,咨询领奖事宜。打通电话后,骗子就会冒充网站工作人员,以奖品邮寄费、奖金个人所得税、账户保险费等要求当事人向其指定的银行账户汇款,而后便消声匿迹。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❽ 军人如何防范网络安全问题
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有序进入军营,网络安全问题偶有发生。由于网络具有虚拟、开放等特征,发生在网络上的违纪违法等安全问题容易扩散发酵,造成难以挽回的不良影响。必须破除网络安全问题难以防范的惯性思维,积极应对、主动作为,从引导官兵思想行为入手,针对不同类型问题的特点精准施策。
防范无知型网络安全问题,重在提高用网能力。无知型网络安全问题主要包括意外泄密、侵犯隐私、转发不实言论等,本质是行为人缺乏用网知识和网络行为是否合法合规的判断能力。要引导官兵加强网络知识和技术学习,适时组织网络安全讲座,宣传安全用网知识,提高用网技能。把网络法规学习纳入部队教育训练之中,明确上网也需要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把依法用网的理念内化为品德修养、外化为行为准则、固化为生活习惯,有效预防因无知而“踩红线”“越雷池”。
防范过失型网络安全问题,重在强化责任意识。过失型网络安全问题,是指行为人缺乏应有的谨慎,导致过失性的泄露机密、丢失数据、密码外泄等。这类安全问题,疏忽大意是表象,有章不循是诱因,责任心缺失是根源。“海恩法则”告诉我们,祸患常积于忽微。必须认清规章制度都是用无数惨痛教训换来的,破除满不在乎的侥幸心理,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把遵纪守法、落实规定当日子过。严格落实上网用网规章制度,压实监督责任,突出薄弱部位和重点环节监管,用法规制度为网络安全保底。
防范恶意型网络安全问题,重在加强警示打击力度。恶意型网络安全问题,是行为人主动实施违法的行为,包括网上的电信诈骗、敲诈勒索、非法入侵、贩卖情报等,存在主观上的故意性。必须以严打形成震慑,“触线”即打、绝不姑息,确保打击力度形成声势,让恶意者不敢为。注重发挥法律的警示作用,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把发生问题的严重后果讲清楚、讲到位,真正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法度,构建震慑常在、遏制不止的用网环境,形成良好的网络生态。
❾ 各国防止军事信息网络泄密都有哪些招
英美军方 最初开始要求士兵得到允许后才能在网上撰文 发帖 禁止海外美国军人接入流行视频 音乐 图片共享网站和交友网站 限制包括即时通讯 网络游戏部分端口
部分解禁之后,在地理标注、隐私设置、视频发布等具体内容上进行了详细使用规范,其中包括:“必须实名制注册”“不允许使用昵称”“只允许朋友看见”“照片发送前需认真检查”等。美国国防部还对互联网上敏感、有害信息进行甄别过滤,尤其是对涉及政治、军事的“敏感信息”加强保密管理,并限制所有机密电脑向移动设备复制文件的权限,哦 对了 U盘你别想用了
英国也禁止士兵未经允许擅自通过博客等向媒体透露军队及服役情况。 包括在家闲着没事干 执勤 还是休(lu)息(guan) 未经允许不得“公开谈论、书写或通过包括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在内的方式涉及军中即使是个人的事务或经历”。对于网络社交媒体,英军从禁止士兵和军官访问以及玩网络游戏,到部分“解禁”同样有一个过程,对军人区分职务、地域、涉密级别的不同,赋予相应的上网权限;未经上级允许,不得发布有关部队行动或部署情况等信息。在英国本土服役的部分非重要岗位的官兵获得审批后,可通过互联网访问社交网站、撰写个人博客,但对于上网安全事宜仍有着严格的规定。对于在国外执行特殊保密任务的士兵来说,通过互联网与亲朋好友交流依然是奢望。
棒子:加强规范,实施监控
随着韩军官兵使用社交网站人数的增加,防止军方机密泄露成为一大难题。于是,韩国国防部在2013年初制定了社交网站使用指南,核心是如何防止军事机密通过社交网站流出。据报道,韩国国防部已将相关指南编成手册分发至连级以上单位,详细规定了从加入社交网站会员到上传帖子的细则,如规定官兵不要在网上散布各种涉及国家机密的内容,在使用智能手机时不得启用自动定位功能,不得与有特殊目的者或群体建立关系,智能手机需要安装杀毒软件,手机系统不得越狱,更不得出于好奇心和虚荣心,去做一些偷拍和探听军事设施的活动发布到社交平台上,不要将涉及国家机密的内容保存在互联网上的硬盘里等。
目前,韩国成立了机务司令部国防信息战中心,招募了一大批专业人才,对韩国国防计算机网和互联网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集中对本国军人上网实施监控,以防止泄密。韩国军队还将办公网络和个人网络彻底分离,禁止使用U盘等储存媒介,并在局域网上安装浏览自动监视器,限制军队的上网内容及范围。他们还从芯片着手,开发自己的军队信息网络产品,做到军队专用,并建立军队网络硬件产品安全检测制度,要求未经安全检测的硬件产品不得使用,更不能进入军网投入运行。
岛国:招数尽出,越管越严
近年来,日本自卫队网络泄密事件多发,特别是2005年,日本海上自卫队某护卫舰军官擅自将保存有秘密信息的移动存储设备带到自己家里,并将信息保存在家庭的电脑上。(制作动漫用?)后来,这台电脑感染病毒,导致相关信息泄密。此后,自卫队又发生多起类似事件,引发他们对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视。
据日媒报道,2006年,日本自卫队拨款40亿日元,配置了5.6万台内部专用电脑,旨在防止军事信息外泄,还组织专业技术部门对自卫队人员私人电脑的内存进行清除,对硬盘进行隔离,并普及应用一种密码软件,文件一旦被保存到安装此软件的移动储存设备时,会被自动编译为密码。
日本自卫队还从组织上加强对人员上网的监管,于2009年成立“自卫队情报保全队”,主要负责监管网络和应对失泄密问题发生。另外,日本防卫省于2011年组建了一支专门应对网络攻击的“网络安全防卫队”。防卫队主要负责搜集最新的电脑病毒信息,研究网络病毒对策,加强监视,提高网络攻击能力,防止泄密。同时对电子密码安全性进行监视、调查,保证其安全性。在战时,“网络部队”则专门从事网络攻击与防御,并准备在未来信息战中打“网络瘫痪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