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电信八大节点城市是根据什么定的中国电信发布了文件还是规划
您好
中国电信八大节点城市如下
1. 成都
成都数据中心是中国电信全国8大节点之一,可支配带宽资源丰富,与Chinanet骨干网节点带宽60G,节点带宽10G。机房内部网络全部采用千兆连接 核心层与汇聚层,双百兆冗余到接入层的无瓶颈交换式结构,局域网采用千兆与百兆混合交换式可监控网络,中心网络设备确保高可靠性架构,做到无单点故障 q#,分支网络提供冗余设备及线路,可针对客户数据传输,维护的需求提供 XDSL,DDN,ISDN等多种接入手段,并能提供与国内Chinanet主要节点城市连接的长途专线.
2. 南京
南京电信作为CHINANET的八大节点之一,南京电信拥有富足的网络资源,与同是八大节点之一的上海电信相比,南京与其他省市之间的骨干网络拥塞程度较 轻,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省节点带宽资源丰厚 (20G),4 M资源利用率适度 ,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两个标准的 IDC 机房(龙江,苜蓿园)一个在建的超大机房(游府”西街),交通极为便利。齐备的机房设施(电力,恒温,安全).
3. 西安
西安是中国公用计算机网络和中国多媒体信息网络在西北五省的网络核心中枢,同时,西安又是西北五省和中国公用计算机网络(CHINANET)连接的必由之 路,拥有最大的网络传输线路。因此,在西安建立的互3联网数据中心(IDC)必将拥有得天独厚的网络资源。
西部数据中心,是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于 2002年投资建设的工程。是中国电信规划的全国四大IDC枢纽之一是面向国内、国际各类型企业、事业客户提供大规模、高质量、安全可靠的服务器托管、带 宽租用以及o灾备中心建设、应用服务外包的超大型互联网数据交换中心。拥有众多国际知名企业合作伙伴构成的庞大用户群体,具备国际先进的软硬件环境和优质 的服务水平。是目前投入运营中为数不多的直联CHINANET骨-干核心节点的数据中心机房,目前出口以 6×10G高速光纤联接(目前全国电信IDC中最高)。为网络游戏的运营及西部市场拓展提供一流的IDC服务.
西部数据中心有北经济技术开发区和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核心机房,面积总共5000平方米。每个机以2*20G的光纤直接接入CHINANET骨干,与省网并行,内部网络双路冗余备份, 提供不间断电源,拥有良(好的防火、排水、通风设施,机房常年保持恒温、恒湿,可全面满足大型网站增长的需求, 数据中心的维护管理由西安电信具有数十年数据线路维护经验和技术的60名专业工程师,技术支持由20名高级网络工程师负责,从其软件、硬件环境而言,堪称 目前国内一流的专业互联网数据中心.
4. 武汉
武汉电信是全国重要的通信枢纽和原中国电信第三大业务领导单位,其综合通信名列全国省会城市前5 位0.处于国家骨干通信网8纵8横一级通信干线中心位置。是中国电信建设的三大高速光缆环网(南环,西环和北环)的交汇中心。武汉热线数据中心属华中最大 ISP“湖北电信武汉市分公司”,与中国电信(CHINANET)骨干网网过千兆光纤以千兆以太网方式接入主干网。具有高速、直连、高可用性、可扩展性、 高安全性。
5. 沈阳
沈阳是CHINANET八大节点之一,主要是作为CHINANET在东北地区的网络中心,在96年开通,由于东北大部分地区都被网通网络覆盖,因此 CHINANET沈阳节点是八大节点中规模最小的。
6. 广州
广州市Internet服务中心于1995年10月1 日投入试运行,系统于1996年1月1日正式开通。广州市Internet6服务中心节点作为中国公用互联网络服务系统ChinaNET的一个骨干节点, 与北京和上海的Internet节点连接,与它们以及其它地区的节点共同构成ChinaNET骨干网。广州节点是继北京、上海之后的第三个国际出口,也是 广东乃至全国最大的国际出口之一。
7. 上海
上海电信是中国电信CHINANET骨干网节点,同时也是 ChinaNet骨干网三个国际出口之一,总国际出口宽宽12G;ChinaNet骨干网上海节点和上海本地网络的互联带宽为80G;ChinaNet骨 干网上海节点ChinaNet北京(北方电信)的互联带宽为10G;上海电信是中国电信国内长途电信网的重要枢纽节点,也是中国国f际通信的三大出口局之 一,拥有京沪、北沿海、北沿江、南沿海、沪杭、沪宁等国内长途光缆系统,以及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是中美、亚欧、亚太、环球、中日、中韩等国际大容量海光 缆、陆地光缆系统的重6要节点,并建有太平洋、印度洋卫星地球站;上海长信的机房是级别最高的,上海机房中线路不管怎么绕,任何机房最终的出口都在武胜机 房和横浜机房。
8. 北京
北京是中国电信三大核心节点城市之一,同时也是 ChinaNet骨干网三个国际出口之一,中国电信北方网络的主节点在北京电信上地机房,现在的北京上地数据中心原来是263机房,后来被电信收购重组为 中国电信北京数据中心之一,也是中国电信北方网络主节点ChinaNet骨干网的交换中枢。
B. 中国建设互联网的早期,建立的四大网络分别是哪些
除了CHINANET外,中国还有CERNET,CSTNET,CHINAGBN网网络,合起来称为中国四大骨干网。
C. 电力骨干通信网是如何构成的
电力通信网体系的分层可以从水平和垂直两个方面去理解:水平方向上可以划分两层,即骨干通信网、接入通信网;垂直方向上骨干网又可以分为传输网、数据网、支撑网。其中接入通信网可分为输变电通信网与配电通信网。
一、骨干通信网
1.1传输网:是由线路设施、传输设施等组成的为传送新消息业务提供所需传送承载能力的通道,它是通信网络的基础,它为整个通信网络上所承载的业务提供传输通道和平台。
1.2 数据网:是承载在传输网上的业务网,数据通信是按照一定的协议,利用数据传输技术在两个终端之间传递数据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和通信业务。数据网是由数据终端、传输、交换、处理等设备组成的体系。电力通信骨干数据网主要分为调度数据网和综合数据网。其中,骨干调度数据网覆盖电网调度机构(省调、地调和超高压调度)和220KV及以上变电站、直调发电厂,主要承载的业务有实时和非实时业务两大类。骨干综合业务数据网是指各类综合业务专用广域数据网络,是为电力生产管理而提供服务的传输网络,主要为省局、电厂、变电站及市局之间提供业务传输通道,它承载众多的业务和应用系统。
1.3 支撑网:是保证通信基础网和业务网正常运行,增强通信能力,提高整个通信网的服务质量二形成的专网。根据支持网所具有的功能不同,可分为信令网、同步网和管理网。
二、接入通信网:是指骨干网络到信息终端之间的网络。网络规模较小且流量较少,但节点数量众多。
D. 网络节点的八大节点
1.北京
北京是中国电信三大核心节点城市之一,同时也是 ChinaNet骨干网三个国际出口之一,中国电信北方网络的主节点在北京电信上地机房,现北京上地数据中心原来是263机房,后来被电信收购重组为中国电信北京数据中心之一,也是中国电信北方网络主节点ChinaNet骨干网的交换中枢。
2.上海
上海是中国电信CHINANET骨干网节点,同时也是 ChinaNet骨干网三个国际出口之一;上海电信是中国电信国内长途电信网的重要枢纽节点,也是中国国际通信的三大出口局之一,拥有京沪、北沿海、北沿江、南沿海、沪杭、沪宁等国内长途光缆系统,以及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是中美、亚欧、亚太、环球、中日、中韩等国际大容量海光缆、陆地光缆系统的重要节点,并建有太平洋、印度洋卫星地球站。
3.广州
广州市Internet服务中心系统于1996年1月1日正式开通,作为中国公用互联网络服务系统ChinaNET的一个骨干节点,与北京和上海的Internet节点连接,与它们以及其它地区的节点共同构成ChinaNET骨干网。广州节点是继北京、上海之后的第三个国际出口,也是广东乃至全国最大的国际出口之一。
4.西安
西安是中国公用计算机网络和中国多媒体信息网络在西北五省的网络核心中枢,同时,西安又是西北五省和中国公用计算机网络(CHINANET)连接的必由之路,拥有最大的网络传输线路。
5.南京
南京电信作为CHINANET的八大节点之一,南京电信拥有富足的网络资源,与同是八大节点之一的上海电信相比,南京与其他省市之间的骨干网络资源利用率适度。
6.成都
成都数据中心是中国电信全国大节点之一,并能提供与国内Chinanet主要节点城市连接的长途专线。
7.武汉
武汉电信是全国重要的通信枢纽和原中国电信第三大业务领导单位,处于国家骨干通信网8纵8横一级通信干线中心位置。是中国电信建设的三大高速光缆环网(南环,西环和北环)的交汇中心。
8.沈阳
沈阳主要是作为CHINANET在东北地区的网络中心,在96年开通,由于东北大部分地区都被网通网络覆盖,因此CHINANET沈阳节点是电信节点中规模比较小的。
E. 企业的网络通信可分为哪三级各有什么作用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9-20
F. 中国大陆境内国家骨干网络是什么
成都
成都数据中心是中国电信全国8大节点之一,可支配带宽资源丰富,与Chinanet骨干网节点带宽60G,CN2节点带宽10G。机房内部网络全部采用千兆连接核心层与汇聚层,双百兆冗余到接入层的无瓶颈交换式结构,局域网采用千兆与百兆混合交换式可监控网络,中心网络设备确保高可靠性架构,做到无单点故障,分支网络提供冗余设备及线路,可针对客户数据传输,维护的需求提供XDSL,DDN,ISDN等多种接入手段,并能提供与国内Chinanet主要节点城市连接的长途专线。
南京
南京电信作为CHINANET的八大节点之一,南京电信拥有富足的网络资源,与同是八大节点之一的上海电信相比,南京与其他省市之间的骨干网络拥塞程度较轻,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省节点带宽资源丰厚 (20G),资源利用率适度 ,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两个标准的 IDC 机房(龙江,苜蓿园)一个在建的超大机房(游府西街),交通极为便利。齐备的机房设施(电力,恒温,安全)。
中国数据(ZGSJ.COM)IDC数据中心是江苏电信总代理,是华东最大的IDC服务商,与中国电信(CHINANET)骨干网通过千兆光纤以千兆以太网方式接入主干网。具有高速、直连、高可用性、可扩展性、高安全性。
西安
西安是中国公用计算机网络和中国多媒体信息网络在西北五省的网络核心中枢,同时,西安又是西北五省和中国公用计算机网络(CHINANET)连接的必由之路,拥有最大的网络传输线路。因此,在西安建立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必将拥有得天独厚的网络资源。
西部数据中心,是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于2002年投资建设的工程。是中国电信规划的全国四大IDC枢纽之一。是面向国内、国际各类型企业、事业客户提供大规模、高质量、安全可靠的服务器托管、带宽租用以及灾备中心建设、应用服务外包的超大型互联网数据交换中心。拥有众多国际知名企业合作伙伴构成的庞大用户群体,具备国际先进的软硬件环境和优质的服务水平。是目前投入运营中为数不多的直联CHINANET骨干核心节点的数据中心机房,目前出口以6×10G高速光纤联接(目前全国电信IDC中最高)。为网络游戏的运营及西部市场拓展提供一流的IDC服务。
西部数据中心有北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核心机房,面积总共5000平方米。每个机房以2*20G的光纤直接接入CHINANET骨干,与省网并行,内部网络双路冗余备份,提供不间断电源,拥有良好的防火、排水、通风设施,机房常年保持恒温、恒湿,可全面满足大型网站增长的需求, 数据中心的维护管理由西安电信具有数十年数据线路维护经验和技术的60名专业工程师,技术支持由20名高级网络工程师负责,从其软件、硬件环境而言,堪称目前国内一流的专业互联网数据中心。
武汉
武汉电信是全国重要的通信枢纽和原中国电信第三大业务领导单位,其综合通信名列全国省会城市前5位。处于国家骨干通信网8纵8横一级通信干线中心位置。是中国电信建设的三大高速光缆环网(南环,西环和北环)的交汇中心。
武汉热线数据中心属华中最大ISP“湖北电信武汉市分公司”,与中国电信(CHINANET)骨干网通过千兆光纤以千兆以太网方式接入主干网。具有高速、直连、高可用性、可扩展性、高安全性。
沈阳
沈阳是CHINANET八大节点之一,主要是作为CHINANET在东北地区的网络中心,在96年开通,由于东北大部分地区都被网通网络覆盖,因此CHINANET沈阳节点是八大节点中规模最小的。
广州
广州市Internet服务中心于1995年10月1日投入试运行,系统于1996年1月1日正式开通。广州市Internet服务中心节点作为中国公用互联网络服务系统ChinaNET的一个骨干节点,与北京和上海的Internet节点连接,与它们以及其它地区的节点共同构成ChinaNET骨干网。广州节点是继北京、上海之后的第三个国际出口,也是广东乃至全国最大的国际出口之一。
上海
上海电信是中国电信CHINANET骨干网节点,同时也是 ChinaNet骨干网三个国际出口之一,总国际出口带宽12G;ChinaNet骨干网上海节点和上海本地网络的互联带宽为80G;ChinaNet骨干网上海节点和ChinaNet北京(北方电信)的互联带宽为10G;上海电信是中国电信国内长途电信网的重要枢纽节点,也是中国国际通信的三大出口局之一,拥有京沪、北沿海、北沿江、南沿海、沪杭、沪宁等国内长途光缆系统,以及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是中美、亚欧、亚太、环球、中日、中韩等国际大容量海光缆、陆地光缆系统的重要节点,并建有太平洋、印度洋卫星地球站;上海长信的机房是级别最高的,上海机房中线路不管怎么绕,任何机房最终的出口都在武胜机房和横浜机房。
北京
北京是中国电信三大核心节点城市之一,同时也是 ChinaNet骨干网三个国际出口之一,中国电信北方网络的主节点在北京电信上地机房,现在的北京上地数据中心原来是263机房,后来被电信收购重组为中国电信北京数据中心之一,也是中国电信北方网络主节点ChinaNet骨干网的交换中枢。
本文来自CSDN博客,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blog.csdn.net/skyherocn/archive/2008/08/18/2791911.aspx
G. 移动通信网由哪些主要节点组成,各有什么作用
系统主要由移动台(MS)、移动网子系统(NSS)、基站子系统(BSS)和操作支持子系统(OSS)四部分组成。移动台(MS)移动台是公用GSM移动通信网中用户使用的设备,也是用户能够直接接触的整个GSM系统中的唯一设备。移 动台的类型不仅包括手持台,还包括车载台和便携式台。随着GSM标准的数字式手持台进一步小型、轻巧和增加功能的发展趋势,手持台的用户将占整个用户的极大部分。基站子系统(BSS)基站子系统(BSS)是GSM系统中与无线蜂窝方面关系最直接的基本组成部分。它通过无线接口直接与移动台相接,负责无线发送接收和无线资源管理。另一方面,基站子系统与网路子系统(NSS)中的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相连,实现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网路用户之间的通信连接,传送系统信号和用户信息等。当然,要对BSS部分进行操作维护管理,还要建立BSS与操作支持子系统(OSS)之间的通信连接。移动网子系统(NSS)移动网子系统(NSS)主要包含有GSM系统的交换功能和用于用户数据与移动性管理、安全性管理所需的数据库功能,它对GSM移动用户之间通信和GSM移动用户与其它通信网用户之间通信起着管理作用。NSS由一系列功能实体构成,整个GSM系统内部,即NSS的各功能实体之间和NSS与BSS之间都通过符合CCITT信令系统No.7 协议和GSM规范的7号信令网路互相通信。操作支持子系统(OSS)操作支持子系统(OSS)需完成许多任务,包括移动用户管理、移动设备管理以及网路操作和维护。
H. 网络结构分层有哪些
OSI是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的缩写,意为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在OSI出现之前,计算机网络中存在众多的体系结构,其中以IBM公司的SNA(系统网络体系结构)和DEC公司的DNA(Digital Network Architecture)数字网络体系结构最为着名。为了解决不同体系结构的网络的互联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注意不要与OSI搞混)于1981年制定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OSI/RM)。这个模型把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7层,它们由低到高分别是物理层(Physical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示层(Presen tation Layer)和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第一层到第三层属于OSI参考模型的低三层,负责创建网络通信连接的链路;第四层到第七层为OSI参考模型的高四层,具体负责端到端的数据通信。每层完成一定的功能,每层都直接为其上层提供服务,并且所有层次都互相支持,而网络通信则可以自上而下(在发送端)或者自下而上(在接收端)双向进行。当然并不是每一通信都需要经过OSI的全部七层,有的甚至只需要双方对应的某一层即可。物理接口之间的转接,以及中继器与中继器之间的连接就只需在物理层中进行即可;而路由器与路由器之间的连接则只需经过网络层以下的三层即可。总的来说,双方的通信是在对等层次上进行的,不能在不对称层次上进行通信。
OSI 标准制定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是将整个庞大而复杂的问题划分为若干个容易处理的小问题,这就是分层的体系结构办法。在OSI中,采用了三级抽象,既体系结构,服务定义,协议规格说明。
OSI的七层结构
[编辑本段]
ISO将整个通信功能划分为七个层次,划分层次的原则是:
1、网中各节点都有相同的层次。
2、不同节点的同等层次具有相同的功能。
3、同一节点能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
4、每一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
5、不同节点的同等层按照协议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
第一层:物理层(PhysicalLayer),规定通信设备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的特性,用以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连接。具体地讲,机械特性规定了网络连接时所需接插件的规格尺寸、引脚数量和排列情况等;电气特性规定了在物理连接上传输bit流时线路上信号电平的大小、阻抗匹配、传输速率距离限制等;功能特性是指对各个信号先分配确切的信号含义,即定义了DTE和DCE之间各个线路的功能;规程特性定义了利用信号线进行bit流传输的一组操作规程,是指在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护、交换信息时,DTE和DCE双方在各电路上的动作系列。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比特(bit)。
属于物理层定义的典型规范代表包括:EIA/TIA RS-232、EIA/TIA RS-449、V.35、RJ-45等。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在物理层提供比特流服务的基础上,建立相邻结点之间的数据链路,通过差错控制提供数据帧(Frame)在信道上无差错的传输,并进行各电路上的动作系列。
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该层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帧(frame)。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代表包括:SDLC、HDLC、PPP、STP、帧中继等。
第三层是网络层(Network layer)
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通信的两个计算机之间可能会经过很多个数据链路,也可能还要经过很多通信子网。网络层的任务就是选择合适的网间路由和交换结点, 确保数据及时传送。网络层将数据链路层提供的帧组成数据包,包中封装有网络层包头,其中含有逻辑地址信息- -源站点和目的站点地址的网络地址。
如果你在谈论一个IP地址,那么你是在处理第3层的问题,这是“数据包”问题,而不是第2层的“帧”。IP是第3层问题的一部分,此外还有一些路由协议和地址解析协议(ARP)。有关路由的一切事情都在第3层处理。地址解析和路由是3层的重要目的。网络层还可以实现拥塞控制、网际互连等功能。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包(packet)。
网络层协议的代表包括:IP、IPX、RIP、OSPF等。
第四层是处理信息的传输层(Transport layer)。第4层的数据单元也称作数据包(packets)。但是,当你谈论TCP等具体的协议时又有特殊的叫法,TCP的数据单元称为段(segments)而UDP协议的数据单元称为“数据报(datagrams)”。这个层负责获取全部信息,因此,它必须跟踪数据单元碎片、乱序到达的数据包和其它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第4层为上层提供端到端(最终用户到最终用户)的透明的、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所谓透明的传输是指在通信过程中传输层对上层屏蔽了通信传输系统的具体细节。
传输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CP、UDP、SPX等。
第五层是会话层(Session layer)
这一层也可以称为会晤层或对话层,在会话层及以上的高层次中,数据传送的单位不再另外命名,统称为报文。会话层不参与具体的传输,它提供包括访问验证和会话管理在内的建立和维护应用之间通信的机制。如服务器验证用户登录便是由会话层完成的。
第六层是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这一层主要解决用户信息的语法表示问题。它将欲交换的数据从适合于某一用户的抽象语法,转换为适合于OSI系统内部使用的传送语法。即提供格式化的表示和转换数据服务。数据的压缩和解压缩, 加密和解密等工作都由表示层负责。例如图像格式的显示,就是由位于表示层的协议来支持。
第七层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应用层为操作系统或网络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网络服务的接口。
应用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elnet、FTP、HTTP、SNMP等。
通过 OSI 层,信息可以从一台计算机的软件应用程序传输到另一台的应用程序上。例如,计算机 A 上的应用程序要将信息发送到计算机 B 的应用程序,则计算机 A 中的应用程序需要将信息先发送到其应用层(第七层),然后此层将信息发送到表示层(第六层),表示层将数据转送到会话层(第五层),如此继续,直至物理层(第一层)。在物理层,数据被放置在物理网络媒介中并被发送至计算机 B 。计算机 B 的物理层接收来自物理媒介的数据,然后将信息向上发送至数据链路层(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再转送给网络层,依次继续直到信息到达计算机 B 的应用层。最后,计算机 B 的应用层再将信息传送给应用程序接收端,从而完成通信过程。下面图示说明了这一过程。
OSI 的七层运用各种各样的控制信息来和其他计算机系统的对应层进行通信。这些控制信息包含特殊的请求和说明,它们在对应的 OSI 层间进行交换。每一层数据的头和尾是两个携带控制信息的基本形式。
对于从上一层传送下来的数据,附加在前面的控制信息称为头,附加在后面的控制信息称为尾。然而,在对来自上一层数据增加协议头和协议尾,对一个 OSI 层来说并不是必需的。
当数据在各层间传送时,每一层都可以在数据上增加头和尾,而这些数据已经包含了上一层增加的头和尾。协议头包含了有关层与层间的通信信息。头、尾以及数据是相关联的概念,它们取决于分析信息单元的协议层。例如,传输层头包含了只有传输层可以看到的信息,传输层下面的其他层只将此头作为数据的一部分传递。对于网络层,一个信息单元由第三层的头和数据组成。对于数据链路层,经网络层向下传递的所有信息即第三层头和数据都被看作是数据。换句话说,在给定的某一 OSI 层,信息单元的数据部分包含来自于所有上层的头和尾以及数据,这称之为封装。
例如,如果计算机 A 要将应用程序中的某数据发送至计算机 B ,数据首先传送至应用层。 计算机 A 的应用层通过在数据上添加协议头来和计算机 B 的应用层通信。所形成的信息单元包含协议头、数据、可能还有协议尾,被发送至表示层,表示层再添加为计算机 B 的表示层所理解的控制信息的协议头。信息单元的大小随着每一层协议头和协议尾的添加而增加,这些协议头和协议尾包含了计算机 B 的对应层要使用的控制信息。在物理层,整个信息单元通过网络介质传输。
计算机 B 中的物理层收到信息单元并将其传送至数据链路层;然后 B 中的数据链路层读取计算机 A 的数据链路层添加的协议头中的控制信息;然后去除协议头和协议尾,剩余部分被传送至网络层。每一层执行相同的动作:从对应层读取协议头和协议尾,并去除,再将剩余信息发送至上一层。应用层执行完这些动作后,数据就被传送至计算机 B 中的应用程序,这些数据和计算机 A 的应用程序所发送的完全相同 。
一个 OSI 层与另一层之间的通信是利用第二层提供的服务完成的。相邻层提供的服务帮助一 OSI 层与另一计算机系统的对应层进行通信。一个 OSI 模型的特定层通常是与另外三个 OSI 层联系:与之直接相邻的上一层和下一层,还有目标联网计算机系统的对应层。例如,计算机 A 的数据链路层应与其网络层,物理层以及计算机 B 的数据链路层进行通信。
I. 请问中国国家骨干网是什么据说还有9大节点城市,是哪九个城市呢
简单来说,就是一条信息的高速公路,全国的所有信息数据,最终都会通过节点城市,汇聚到这样的高速公路上来。
目前全国一共有4条骨干线路:
1、中国科技网(CSTNET)
中国科技网实在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NCFC)和中国科学院网(CASnet)的基础上,建设和发展起来的覆盖全国范围的大型计算机网络,是我国最早建设并获得国家正式承认具有国际出口的中国四大互联网络之一。中国科技网的服务主要包括网络通信服务,信息资源服务,超级计算服务和域名注册服务。中国科技网拥有科学数据库,科技成果,科技管理,技术资料和文献情报等特有的科技信息资源,向国内外用户特工各种科技信息服务。中国科技网的网络中心还受国务院的委托,管理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负责提供中国顶级域"CN"的注册服务。
2、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
CERNET是中国第一个覆盖全国的、由国内科技人员自行设计和建设的国家级大型计算机网络。该网络由教育部主管;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东北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等十所高校承担建设,于1995年11月建成。全国网络中心设在清华大学,八个地区网点分别设立在北京、上海、南京、西安、广州、武汉、成都、和沈阳。CERNET是为教育、科研和国际学术交流服务的非盈利性网络。
3、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简称"中国互联网"),是1995年11月邮电部委托美国信亚有限公司和中讯亚信公司承建的国家级网络,并于1996年6月在全国正式开通。中国邮电部数据通信局是CHINANET直接的经营管理者。CHINANET是基于Internet网络技术的中国公用Internet网,是中国具有经营权的Internet国际信息出口的互联单位,也是CNNIC最重要的成员之一。CHINANET不同于CSTNET和CERNET,它是面向社会公开开放的、服务于社会公众的大规模的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的集合,它的基本建设就是要保证可靠的内联外通,即保证大范围的国内用户之间的高质量的互通,进而保证国内用户与国际Internet的高质量互通。
4、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CHINAGBN)
金桥网以光纤、卫星、微波、无线移动等多种传播方式,形成天、地一体的网络结构,它和传统的数据网、话音网和图象网相结合并与Internet相连。根据计划,金桥网将建立一个覆盖全国,与国内其他专用网络相联接,并与30几个省市自治区,500个中心城市,12000个大型企业,100个重要企业集团相联接的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
至于楼主说的9大节点城市,应该是指的CHINANET上的节点,分别是:
成都、南京、西安、武汉、沈阳、广州、上海、北京、杭州
其中具备国际出口的城市:
北京、上海、广州、成都
J. 常见的网络架构有哪些
常见网络架构的有星形、总线形、环形和网状形等。
1、星形网络拓扑结构:
以一台中心处理机(通信设备)为主而构成的网络,其它入网机器仅与该中心处理机之间有直接的物理链路,中心处理机采用分时或轮询的方法为入网机器服务,所有的数据必须经过中心处理机。
星形网的特点:
(1)网络结构简单,便于管理(集中式);
(2)每台入网机均需物理线路与处理机互连,线路利用率低;
(3)处理机负载重(需处理所有的服务),因为任何两台入网机之间交换信息,都必须通过中心处理机;
(4)入网主机故障不影响整个网络的正常工作,中心处理机的故障将导致网络的瘫痪。
适用场合:局域网、广域网。
2、总线形网络拓扑结构:
所有入网设备共用一条物理传输线路,所有的数据发往同一条线路,并能够由附接在线路上的所有设备感知。入网设备通过专用的分接头接入线路。总线网拓扑是局域网的一种组成形式。
总线网的特点:
(1)多台机器共用一条传输信道,信道利用率较高;
(2)同一时刻只能由两台计算机通信;
(3)某个结点的故障不影响网络的工作;
(4)网络的延伸距离有限,结点数有限。
适用场合:局域网,对实时性要求不高的环境。
3、环形网络拓扑结构:
入网设备通过转发器接入网络,每个转发器仅与两个相邻的转发器有直接的物理线路。环形网的数据传输具有单向性,一个转发器发出的数据只能被另一个转发器接收并转发。所有的转发器及其物理线路构成了一个环状的网络系统。
环形网特点:
(1)实时性较好(信息在网中传输的最大时间固定);
(2)每个结点只与相邻两个结点有物理链路;
(3)传输控制机制比较简单;
(4)某个结点的故障将导致物理瘫痪;
(5)单个环网的结点数有限。
适用场合:局域网,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环境。
4、网状网络拓扑结构:
利用专门负责数据通信和传输的结点机构成的网状网络,入网设备直接接入结点机进行通信。网状网络通常利用冗余的设备和线路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因此,结点机可以根据当前的网络信息流量有选择地将数据发往不同的线路。适用场合:主要用于地域范围大、入网主机多(机型多)的环境,常用于构造广域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