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在通信主管部门批准后3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自建网站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在通信主管部门备案后3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备案内容包括域名、IP地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或者备案号、企业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姓名等。
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设立从事网络餐饮服务分支机构的,应当在设立后3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备案内容包括分支机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姓名等。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开相关备案信息。
《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八条 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的食品经营许可证进行审查,登记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及联系方式等信息,保证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经营许可证载明的经营场所等许可信息真实。
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与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签订食品安全协议,明确食品安全责任。
第十六条 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的经营行为进行抽查和监测。 __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发现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存在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立即报告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所在地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严重违法行为的,应当立即停止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
B. 线上美食安全如何监管
平台开办者应当充分发挥“以网管网”优势,加强大数据分析,及时分享检查监测、投诉举报信息,推动公众参与、社会共治和监管方式创新,为提升餐饮质量安全水平,促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点开手机APP,无数美食“闪瞎双眼”,动动手指,外卖就会送上门来……随着外卖市场“井喷式”增长,越来越多的“吃货”们开始享受指尖美食的福利,但外卖美食的安全问题却不时遭到网友吐槽:怎么总感觉外卖菜量没有在饭店吃得多?为什么到手的菜品和线上的美食图片差太远?为什么我餐盒里的菜感觉被人吃了一半?随着《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些问题都将一一找到破解方法。
“幽灵餐厅”谁来管?第三方平台应担责
外卖商家公示的证照,竟然来自“P图高手”的虚假照片?送到家门口的网络美食,竟然出自“幽灵餐厅”?随着外卖选择不断增多,线上美食的“幕后”安全越来越引起消费者关注。
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副主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孙梅君指出,目前网上订餐存在平台对入网商家审查把关不严格等问题。有的商家弄虚作假,虚构地址、上传虚假照片;有的商家无证无照,违规开展外卖服务;有的商家冒用其他商家经营许可证照。
针对这一问题,办法规定,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的食品经营许可证进行审查,登记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及联系方式等信息,保证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经营许可证载明的经营场所等许可信息真实。
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朱毅指出,新规要求平台入驻商家“绑定实体店”,就是要求“每个和尚都要有个庙”,庙是一个门槛,可以筛掉不少靠平台为生的“假和尚”。
各大平台如何落实好这一规定?网络外卖CEO魏海介绍说,网络外卖摸索出“日常巡查+定时抽检+专线排名”的制度,如果发现有质量问题或者制造过程有问题,网络外卖将提出建议和整改,整改不合格或者逾期不改者勒令下线。
“饿了么”首席运营官兼联合创始人康嘉也表示,“饿了么”在自有人员初步核验和督导二次核查的基础上,聘请第三方机构SAI GLOBAL对商户进行线下审查。
打通“最后一公里” “爱心封”给餐盒“上保险”
送餐环节是外卖安全的重要一环,但在网络餐饮业快速扩张过程中,“外卖餐盒被污染”“餐盒疑被打开”等事件却屡屡曝出。
如何打通外卖舌尖安全的“最后一公里”?办法规定,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食品容器、餐具和包装材料,并对餐饮食品进行包装,避免送餐人员直接接触食品,确保送餐过程中食品不受污染。
根据办法规定,各大外卖平台纷纷为送餐环节“上保险”。网络外卖开始在全国推广外卖封口贴,如用户在取餐时,发现有破损或人为打开痕迹,可以有权直接拒收;“饿了么”外卖餐盒已经在部分地区试点使用“食安封签”,避免餐品在配送过程中受到二次污染;美团外卖正加速推进外卖餐袋、餐盒封签工作,近期已经推动在首批30个城市落地实施。
朱毅表示,对于配送环节,软硬件都要加把劲,装餐盒、密封条、配送箱要过关,配送员资质许可、教育培训也得跟上。不过,业内人士也指出,在送餐繁忙的时间,部分商家可能难以做到完全密封,堵住这一漏洞还要靠加强监测。
大市场有大数据 数字食安迎来智慧升级
业内人士认为,按国外网络订餐占餐饮收入30%计算,未来我国网络订餐市场或将是万亿元以上规模。面对网络订餐平台“数量大、不好管”的现状,在监管中引入新技术手段成为外卖市场的急迫需求。
美团点评集团副总裁王莆中介绍,美团外卖在2017年建设完成了“天网系统”,对商户进行入网审核、在网监管、退网追踪,已与北京、上海、厦门等地的食药监部门开展了商户证照数据对接,实现商户信息“登记”与“验真”一步完成。
康嘉也表示,“饿了么”已在11个城市开通了“明厨亮灶”线上直播试点,与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食药监管部门进行量化分级信息数据共享,下一步将与其他地区监管部门进行沟通协作,从技术层面解决量化分级信息公示难题。
C. 网络订餐行业监管 到底是谁的事儿
1.网络订餐逐渐成为外卖主流。但是目前针对网络订餐,全国并没有出台专门的法规,而网上外卖涉及到多个部门,监管难度较大。给一些无经营许可证、卫生证、健康证的“三无”订餐店带来可乘之机,混迹网上摇身变成“高大上”的餐厅也需要消费者提防。不过,市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已经注意到了网上订餐的隐患,开始着手管理、规范。
D. 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自什么起实施
《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
《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是为加强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网络餐饮服务经营行为,保证餐饮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而制定的法规。
《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具有实体经营门店并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并按照食品经营许可证载明的主体业态、经营项目从事经营活动,不得超范围经营。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建立并执行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审查登记、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制止及报告、严重违法行为平台服务停止、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等制度,并在网络平台上公开相关制度。
法律依据
《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网络餐饮服务经营行为,保证餐饮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通过第三方平台和自建网站提供餐饮服务的餐饮服务提供者(以下简称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利用互联网提供餐饮服务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第三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指导全国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并组织开展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
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第五条 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在通信主管部门批准后3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自建网站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在通信主管部门备案后3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备案内容包括域名、IP地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或者备案号、企业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姓名等。
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设立从事网络餐饮服务分支机构的,应当在设立后3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备案内容包括分支机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姓名等。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开相关备案信息。
E. 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为加强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网络餐饮服务经营行为,保证餐饮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2017年9月5日,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法律依据:《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一、是明确“线上线下一致”原则。《办法》规定,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具有实体经营门店并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并按照食品经营许可证载明的主体业态、经营项目从事经营活动,不得超范围经营。网络销售的餐饮食品应当与实体店销售的餐饮食品质量安全保持一致。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查处的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有严重违法行为的,应当通知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要求其立即停止对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 二、是明确平台和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义务。《办法》规定,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需要履行建立食品安全相关制度、设置专门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审查登记并公示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的许可信息、如实记录网络订餐的订单信息、对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的经营行为进行抽查和监测等义务;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需要履行公示信息、制定和实施原料控制、严格加工过程控制、定期维护设施设备等义务。 三、是明确送餐人员和送餐过程要求。《办法》规定,送餐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使用安全、无害的配送容器,保证配送过程食品不受污染。送餐单位要加强对送餐人员的培训和管理。配送有保鲜、保温、冷藏或冷冻等特殊要求食品的,要采取能保证食品安全的保存、配送措施。 四、是明确开展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办法》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指导全国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并组织开展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监测发现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和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存在违法行为的,通知有关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组织查处。 五、是明确与地方性法规和其他规章的衔接。《办法》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对小餐饮网络经营作出规定的,按照其规定执行。《办法》对网络餐饮
F. 大数据监管新模式 网络订餐互联网+信用
大数据监管新模式 网络订餐互联网+信用
浦东市场监管局与网络订餐平台“饿了么”启动“互联网+信用监管”项目,率先探索政府数据走出“深闺”,与第三方平台实现数据多方共享。据了解,试点近一个月下来,仅在先行试点的陆家嘴地区,浦东市场监管局已向“饿了么”推送商户信息371家,数据量达到12万。“饿了么”也已将政府监管信息以20%的比重纳入其信用评价体系。浦东新区走出了通过“大数据”,参与食品安全监管过程的第一步。浦东市场监管局透露,本月底提前将该项目从陆家嘴地区覆盖至浦东全区。“脸谱”反映食品安全状况
细心的用户张先生最近在使用“饿了么”订餐时发现,平台上的一些商户信息中都不约而同地挂上了“脸谱”符号,点开“脸谱”,商户的营业执照、餐饮服务许可证和食品安全监督公示信息跃然屏上。这些数据正是由浦东市场监管局与“饿了么”对接,并向全社会开放共享的。“脸谱”分为笑脸、平脸和哭脸三种,形象地反映了商户的食品安全状况,便于消费者选择优质、安全的餐饮服务。说起数据开放共享的缘起,第三方网络订餐平台“饿了么”CEO 张旭豪颇为感慨:“我们曾接到过消费者反映,称有的商家上传的证照信息和实际经营状态是不一致的。”张旭豪表示,“饿了么”一直设法加强对入网商户的规范化管理,要求经营者必须上传证照扫描件。但是很多信息还是无法准确掌握,在资质审查时确实有困难。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管捍东也表示,之所以选择“饿了么”试点“互联网+信用监管”项目,除了考虑到“饿了么”规模、影响都比较大,也是因为“仅凭第三方平台线上核查,或是单纯依靠政府部门线下监管,力量都是有限的”。项目试水一个月效果如何?消费者孙女士直言,以往订餐时餐厅的信息并不透明,自己只能参考订单数量和用户点评来判断餐厅的还坏,“现在就直观多了,我肯定会优先选择资质齐全、带‘笑脸’的餐厅。”孙女士不知道的是,她做出的个体选择还将汇集成市场选择,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间接推动者。如果发现公示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消费者也可以及时向平台和监管部门反映,促进行业规范和市场监管到位。“黑暗料理”将被清退据介绍,上海浦东新区先行在餐饮店数量多、监管难度大的浦东陆家嘴地区试点“互联网+信用监管”项目。消费者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网络订餐时,就能对接政府“大数据”,参与食品安全监管过程。陆家嘴地区汇集了近900家餐饮单位,接近浦东全区的十分之一:“饿了么”在陆家嘴地区“饿单”日均接单量占全区30%,目前,浦东市场监管局已向“饿了么”推送了陆家嘴地区商户371家,内容包括工商信息、许可证信息和监管信息,数据量达到12万。与此同时,“饿了么”已将政府监管信息以20%的比重纳入其新制定的信用评价体系,以此对商户进行综合信用质量评分和排序,并将配套采取关闭网店、停止网上经营、通报政府部门等手段,加强对入驻商户的线上管理和联合惩戒,以提高第三方平台餐饮服务的整体诚信度。“饿了么”方面表示,今后将杜绝无证照餐饮入网经营,新入网商户需先上传相关证照,经平台方线下现场核查、实名登记后,再与浦东市场监管局数据库线上比对。只有数据完全匹配,才能在线上开店经营。“饿了么”会员王女士最近就遇到了这样一件事。她经常光顾的一家平台商户突然不见了踪影。后来她才知道,原来这是一家卫生状况很差、无证照的“黑暗料理”,现已被市场监管部门和第三方平台联手清退了。据初步统计,“互联网+信用监管”项目试点一个月以来,陆家嘴地区“笑脸”商户订单量平均上涨约15%,而资质不全的无脸谱商户订单量有一定比例的下降。“互联网+信用监管”只是第一步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一个月间,监管局共接到涉及“饿了么”的食品安全类投诉35起,均通过平台同步流向“饿了么”,进行解决。监管部门在线下处置实体商户的同时,“饿了么”也同步完成处置和回访,并对所涉商户作出线上信用评价记录、督促整改。提及“大数据”监管的前景,浦东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网络订餐行业只是我们探索‘互联网+信用监管’的第一步,今后,我们还将向各个行业、各个领域推行‘大数据’监管模式。我们的信息资源将逐步向全社会敞开大门,欢迎社会各方加入共治行列,与我们一起共筑市场安全防线。”而浦东新区监管部门与“饿了么”启动的“互联网+信用监管”项目也计划于本月底推广到整个浦东新区。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大数据监管新模式 网络订餐互联网+信用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G. 2019年上海市9月1日出台上海市网络餐饮服务监督管理办法
网络餐饮服务(网络订餐)是近年来兴起的“互联网+”新业态,在提供消费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上海市食药监局27日正式发布与上海市通信管理局联合制定的《上海市网络餐饮服务监督管理办法》。该办法将于9月1日起正式实施。
据此,上海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对网络餐饮服务经营者、第三方平台实施食品安全信用管理,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记录对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责任约谈及整改等情况,并根据信用记录,调整监督检查频次。同时,第三方平台存在违法行为并造成严重后果,依法应吊销许可证的,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函告上海市通信管理局,由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依法吊销许可证。
此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新增了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的法律义务和法律责任。
据了解,《办法》对网络餐饮服务经营者、送餐环节以及第三方平台均提出了要求,同时鼓励网络餐饮服务经营者和第三方平台参与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对网络餐饮服务经营者,《办法》规定,网络餐饮服务经营者的实际经营地址、经营项目等应当与其取得的食品经营许可一致。网络餐饮服务经营者应当在其网站首页或者经营活动主页面醒目位置,完整、真实、清晰地公示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件的相关信息。网络餐饮服务经营者自行送餐的,应当加强对送餐人员的培训和管理,送餐过程应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送餐环节具有一定的食品安全风险,《办法》提出了送餐环节食品安全要求。网络餐饮服务经营者自行送餐的,应该遵守相关要求;委托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第三方物流送餐的,应当对其是否具备规定的条件进行核实。
除了执行送餐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办法》规定,用于盛放食品的容器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送餐时应当采取能够防止灰尘、雨水等污染的有效措施,确保送餐过程食品不受污染;使用的送餐箱或者送餐包应当定期清洁、消毒。
对于有冷藏等特殊温度要求的食品,如冷菜、生食、冷加工糕点、预拌色拉等,其配送条件应当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配送。此外,《办法》鼓励在食品容器或者外包装上标示食品制作烹饪时间和安全食用时限,并提醒消费者收到后尽快食用。
《办法》对第三方平台提出了相关规定:第三方平台应当对网络餐饮服务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记录其社会信用代码、食品经营许可证件编号、许可证有效期、核准名称、地址、经营项目、联系人、联系方式等信息。第三方平台检查发现平台内的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存在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向所在地市场监督管理局报告;发现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存在无许可证经营、经营禁止生产经营食品、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等严重违法行为的,应当立即停止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
上海市市药监局方面当日表示,鼓励建立平台内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安全信用评价体系,并在网上公示信用评价情况;同时鼓励建立消费预赔金制度和投保食品安全责任。
H. 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自什么起实施
法律分析:《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已于2017年9月5日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法律依据:《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I. 网络餐饮服务监督管理办法
法律分析:为加强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网络餐饮服务经营行为,保证餐饮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法律依据: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第三条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指导全国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并组织开展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县级以上地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具有实体经营门店并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并按照食品经营许可证载明的主体业态、经营项目从事经营活动,不得超范围经营。
J. 外卖平台归哪个部门监管
外卖平台归工商行政管理局监管。
工商行政管理局是负责市场监督和行政执法的政府部门。外卖平台还接受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监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包括市场监督管理、行政执法、各类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活动、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职责。
(10)网络订餐监管从哪里开始扩展阅读:
外卖最早在美国兴起,在美国兴起当然有它独特的文化优势,比如国外的人更喜欢提前预定用餐。国内的在线订餐还是处于混乱的诸侯混战状态,各大网站各自占据着自己的一方水土,但是随着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在线订餐市场也在进行一轮新的洗牌;
拥有充足资金的订餐网站正在迅速的扩大各大城市分站,占领市场份额。基于网上订餐的衍生物,半小时微信订餐从网上订餐中脱颖而出。作为腾讯出品的微信手机应用获得外卖信息的一种服务。通过半小时微信开放平台接口嫁接的各种微信功能类服务。
让微信公众号的价值大大发挥和提升。很多订餐网站都已经开通了微信服务平台,牢牢地抓住微信用户这一庞大的资源,为自己的业务开拓出一片更加广阔的市场。使用该服务,不仅可以得到任一服务地区周边的外卖商家信息,菜品信息以及商家的优惠券。
该服务实现了直接订餐服务,甚至可以网上付款。这是一种突破传统的全新的外卖订购方式与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