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网络攻击的攻击层次
从浅入深的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简单拒绝服务。
(2)本地用户获得非授权读权限。
(3)本地用户获得非授权写权限。
(4)远程用户获得非授权账号信息。
(5)远程用户获得特权文件的读权限。
(6)远程用户获得特权文件的写权限。
(7)远程用户拥有了系统管理员权限。
‘贰’ 互联网安全的主要威胁
(1)主动攻击:包含攻击者访问所需要信息的故意行为。
(2)被动攻击。主要是收集信息而不是进行访问,数据的合法用户对这种活动一点也不会觉察到。
被动攻击包括:
1、窃听。包括键击记录、网络监听、非法访问数据、获取密码文件。
2、欺骗。包括获取口令、恶意代码、网络欺骗。
3、拒绝服务。包括导致异常型、资源耗尽型、欺骗型。
4、数据驱动攻击:包括缓冲区溢出、格式化字符串攻击、输入验证攻击、同步漏洞攻击、信任漏洞攻击。 应用系统的安全跟具体的应用有关,它涉及面广。应用系统的安全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应用的安全性也涉及到信息的安全性,它包括很多方面。
——应用系统的安全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
应用系统是不断发展且应用类型是不断增加的。在应用系统的安全性上,主要考虑尽可能建立安全的系统平台,而且通过专业的安全工具不断发现漏洞,修补漏洞,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应用的安全性涉及到信息、数据的安全性。
信息的安全性涉及到机密信息泄露、未经授权的访问、 破坏信息完整性、假冒、破坏系统的可用性等。在某些网络系统中,涉及到很多机密信息,如果一些重要信息遭到窃取或破坏,它的经济、社会影响和政治影响将是很严重的。因此,对用户使用计算机必须进行身份认证,对于重要信息的通讯必须授权,传输必须加密。采用多层次的访问控制与权限控制手段,实现对数据的安全保护;采用加密技术,保证网上传输的信息(包括管理员口令与帐户、上传信息等)的机密性与完整性。 管理是网络中安全最最重要的部分。责权不明,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及缺乏可操作性等都可能引起管理安全的风险。当网络出现攻击行为或网络受到其它一些安全威胁时(如内部人员的违规操作等),无法进行实时的检测、监控、报告与预警。同时,当事故发生后,也无法提供黑客攻击行为的追踪线索及破案依据,即缺乏对网络的可控性与可审查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站点的访问活动进行多层次的记录,及时发现非法入侵行为。
建立全新网络安全机制,必须深刻理解网络并能提供直接的解决方案,因此,最可行的做法是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和严格管理相结合。保障网络的安全运行,使其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扩充性和易管理性的信息网络便成为了首要任务。一旦上述的安全隐患成为事实,所造成的对整个网络的损失都是难以估计的。因此,网络的安全建设是校园网建设过程中重要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