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部分网络直播答题出现乱象,不乏低俗内容以及常识性错误,作为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该如何监管
网络直播答题能够激发网民对于知识的重视,形成一种知识就是财富的正向风气。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存在不具备法定资质的平台设置题目低俗;二是存在常识性错误、不符合国家政策的内容。这样既不利于树立正确的社会和商业导向,也不利于营造良好的网络空间。所以我认为,作为政府应该主动出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抓住重点,叫停乱象项目。由于乱象已经发生,所以当务之急需要我们加强对于目前已经开放的一些平台进行监管,由公安机关对已经出现乱象的平台进行及时的叫停,并审核其题库的题目内容上、答案上的规范性,以及合法性。对于出现的问题题目要及时的进行删除和整改,并对相关平台进行相应的处罚。
其次,全面铺开,整改规范行业行为。疏堵并重,引导与监管相结合。一方面,要由网监部门、相关审批部门对于全网直播平台进行一次彻底的资质审查,加强监管和处罚的力度,扩大打击的范围和对象。另一方面,要加强行业自律的宣传,不断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号召企业对题目设置导向、内容是否绿色健康、正能量等进行深入的、持续的自查自纠、互查互纠。
再次,加大技术投入减少人力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加强对关键字筛选、图片识别、动态识别技术的投入,通过技术手段自动屏蔽问题题目,减少人力投入。
最后,需要完善相关的制度法规。如建立规范化的资格审批流程,由网监部门对于平台相关资质进行审核,在题库、内容、形式、流程等都符合规范的条件下,发放准入资格证书,可以进行答题直播等相关活动。同时要完善相关立法,对于无相关资质进行答题直播的平台要进行处罚,以及对于答题内容低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等现象明确处罚形式、力度。
人民群众是直播答题的直接参与者,也可以在平台设立明显的投诉举报按键,并且给予相应的奖金鼓励广大网民对于问题题目的投诉和举报,运用好广大网民的力量,进行广泛性的监督。我相信通过以上的做法一定可以有效的解决网络答题乱象,让网络真正的造福于民。
点评:本题在导图的内容比例上也展现了微观问法的答题比例,即问什么答什么,问的是如何监管我们就谈如何监管。如果为了保证答题的完整性,可以添加一些分析内容,但是切记要注意精简,不要偏离对策的重心。另外题干中明确提到的问题是“不乏低俗内容以及常识性错误”,考生一定要抓住重点,不要抓住大家热议很多的“关于平台方奖金以及获奖用户数是否真实”这一问题泛泛而谈。
‘贰’ 网红直播时饮酒过量去世,网络乱象越来越多应该如何整治
随着社交媒体和网络直播的普及,网红直播时发生饮酒过量导致去世等事件的确引发了一系列的网络乱象。整治这些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措施:
1. 强化法律法规和监管: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出台更加明确的法律法规,规范网络直播行业的运营和内容。加强对直播平台的监管,对于违法违规行为要严肃处理,提高违法成本。
2. 加强平台责任:网络直播平台应承担更大的责任,建立严格的审核机制,对直播内容进行有效监控和过滤。平台应该积极清理低俗、暴力、违法违规等有害信息,并对违规主播进行惩罚和下架。
3. 提高用户教育和意识:加强对用户的教育,提高其对网络乱象的认识和辨别能力。倡导理性使用网络,培养正确的网络价值观,避免盲目模仿和追逐炒作。
4. 增加自律机制:行业内应建立自律机制,制定行业规范和道德准则,约束直播主播的行为。同时,平台应加强自我监督,及时处置违规行为,维护行业的健康发展。
5. 加强媒体监督和公众监督:媒体和公众应该对网络乱象保持高度关注,并积极监督和曝光违规行为。舆论的力量可以推动平台和相关方面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来整治问题。
整治网络乱象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平台、用户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形成多方合作,综合施策的格局,才能有效整治网络乱象,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叁’ 六部门如何健全网络直播监管工作机制
8月20日下午消息,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发布文章称,近日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下发《关于加强网络直播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部署各地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网络直播服务许可、备案管理,强化网络直播服务基础管理,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大力开展存量违规网络直播服务清理工作。
三是网络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记录直播服务使用者发布内容和日志信息并保存一定期限。对自身不具备存储能力且不购买存储服务的网络直播服务提供者,网络接入服务提供者不得提供服务。
四是网络接入服务提供者、网络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法配合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调査取证,并提供必要的文件、资料和数据。
‘肆’ 网红主播直播间卖假冒“名表”当场被抓,该如何整治直播乱象
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力度整治网络环境,对直播人员进行约束。
虽然央视的报道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有效地整治,但目前的直播乱象依然没有得到彻底治理,这说明了,还没有彻底根除直播行业中滋生出一些不良现象,比如虚假宣传,虚假销售等。我们不禁质疑,作为一个网红主播为什么要在直播间卖假货?对于一个网红来说他只是一个主播而已,只要有一颗赤诚之心对待每一个粉丝,每一天认真的做好每一件事就已经是成功了。但是这件事却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才能让那些流量和粉丝们信服和喜爱他们?他们对我们有一种怎样的信任?
主播应担责吗?
对此,有网友认为:主播应该承担责任,因为平台的监管不力,所以应当承担相应责任。当然,如果商家在直播过程中存在欺骗行为,那么商家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商家和主播都需要对自己所售卖的商品负责。根据我国《商标法》规定,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销售金额在一万元以上两万元以下为情节严重,可以处十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罚款。同时禁止网络主播自带流量,为主播带货的平台有相应的管理规定。根据《电子商务法》,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应当查验其有关证明文件,发现产品存在缺陷等情况下应当退货或者消除其影响或者退货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