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更新路由表
要看路由用的是什麼協議,看你的這個應該是根據最短距離,
所以你只要看,到達目的網路的數值最小就更新了
例如你這里的到達N6的距離原來是用8跳走F,C給的路由里到達N6的距離是4跳,那麼B可以用1跳到達C,然後用C的4跳到達N6那麼就跟新為N6 5 C 了
❷ 2011年4月自考計算機網路原理 路由表更新題目解答
分析:
路由器B的新學習到的路由項為:
網路 距離
N2 4
N3 8
N6 4
N8 3
N9 5
1、我們從這題無法判斷哪些網路跟路由器B直接連接,但是如果學習到的路由表項目如果有B直接連接的,那麼就直接跳過。
2、根據最短距離的原則,在原來B的路由表中,出現重復的網路有:
N2 、N6 、 N8 、N9那麼比原來短的,或者差不多的有:
N6、N8
3、根據學習的原則沒有的項目為:N3,N3直接加入到B的路由表項
4、路徑更新:因為N6在原來的項目中距離為8,下一條為F路由器,現在C通告的為4,比原來的好,那麼實際B經過C到達N6的路徑為4+1=5(需要經過C為一跳)所以N6 更新為 N6 5 C
同理,N8計算過後,發現跟原來的一樣3+1 =4 所以不需要更新這個項目。
最後N3 新增 距離為8+1=9 最後的路由項為 N3 9 C
是否完了?還沒,我們看看原來B的路由表:其中:
網路 距離 下一跳
N2 2 C
N7 5 C
這個時候發現N2、N7原來是從C學習的,而C新發來的數據沒有N7,表示這時候可能N7已經不可達了,那麼需要從B中將N7刪除掉,另外N2的網路通告盡管比舊表的路徑低(差),但是因為發生了變化,所以只能更新(刷新)此時N2 的路徑為:4+1=5
所以最後的表項為:
網路 距離 下一跳
N1 7 A
N2 5 C
N3 9 C
N6 5 C
N8 4 E
N9 4 F
❸ (計算機網路技術)簡述使用靜態路由的目的
摘要 你好,靜態路由作用是使網路安全保密性高。動態路由因為需要路由器之間頻繁地交換各自的路由表,而對路由表的分析可以揭示網路的拓撲結構和網路地址等信息。因此,網路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也可以採用靜態路由。不佔用網路帶寬,因為靜態路由不會產生更新流量。
❹ 計算機網路,路由器更新問題。怎麼解答詳細步驟。
你就不能把圖片放正了再上傳么
你確定你的題目沒問題么,表2是R4的路由表,那為什麼會有下一跳還是R4?
更新演算法,收到的報文距離+1
如果有新網路,更新,下一跳指向更新源
如果已有網路收到更小的距離,更新,下一跳指向更新源
已有網路收到更大距離,且原有下一跳不是更新源,則不更新
已有網路收到更大距離,且原有下一跳是更新源,則更新
更新後R6的路由表是
Net1 4 R4
Net2 5 R4
Net3 2 R4
Net4 9 R4
Net6 2 R5
❺ 路由器的功能是什麼
路由器的基本功能如下:
第一,網路互連:路由器支持各種區域網和廣域網介面,主要用於互連區域網和廣域網,實現不同網路互相通信;
第二,數據處理:提供包括分組過濾、分組轉發、優先順序、復用、加密、壓縮和防火牆等功能;
第三,網路管理:路由器提供包括路由器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容錯管理和流量控制等功能。
拓展資料
路由器是互聯網路中必不可少的網路設備之一,路由器是一種連接多個網路或網段的網路設備,它能將不同網路或網段之間的數據信息進行「翻譯」,以使它們能夠相互「讀」懂對方的數據,從而構成一個更大的網路。 路由器有兩大典型功能,即數據通道功能和控制功能。數據通道功能包括轉發決定、背板轉發以及輸出鏈路調度等,一般由特定的硬體來完成;控制功能一般用軟體來實現,包括與相鄰路由器之間的信息交換、系統配置、系統管理等。
要解釋路由器的概念,首先要介紹什麼是路由。所謂「路由」,是指把數據從一個地方傳送到另一個地方的行為和動作,而路由器,正是執行這種行為動作的機器,英文名稱Router。
❻ 路由器的轉發的轉發原理
轉發發生在路由器上,分組到達路由器後,由路由器檢查分組地址並將它轉發到一個鄰接的區域網(LAN)上。過濾功能過濾某些分組使它們不再通過路由器或橋接器轉發出去。
路由器首先路由表中查找,判明是否知道如何將分組發送到下一個站點(路由器或主機),如果路由器不知道如何發送分組,通常將該分組丟棄;否則就根據路由表的相應表項將分組發送到下一個站點,如果目的網路直接與路由器連,路由器就把分組直接送到相應的埠上。
(6)計算機網路技術router路由表更新擴展閱讀
因為某些原因,用戶只能經過一個非安全的主機才能連接到一個安全的主機,在這種情況下,ssh提供了一個名為埠轉發的功能。利用「埠轉發」功能,用戶就能夠加強連接路由上非安全路段的安全性。用戶需要做的只是簡單地在非安全主機上指定一個埠,非安全主機將通過這個埠與安全主機建立連接。
這就在本地主機和遠程主機之間以那個非安全主機為跳板建立了一個直接的連接。用戶可以對遠程主機或者自己的本地主機上的埠設置埠轉發功能。
如果把遠程主機的一個埠轉發到本地主機上的某個埠,需要使用ssh命令的-R選項,後面分別跟著本地埠、遠程主機地址以及將要被轉發的遠程埠,彼此之間用冒號隔開。它的工作原理是分配一個套接字來監聽遠程方面的那個埠。
只要有連接建立在這個埠上,該連接就會被轉發到一個安全的通道上,也就建立起一個從本地機器到遠程埠的連接。
❼ 如何讓路由器更新本機路由表
可以使用arp防火牆,很多arp防火牆都帶有此功能,每秒發送n個arp數據包,使目標網路設備的arp映射表被動更新。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是根據IP地址獲取物理地址的一個TCP/IP協議。主機發送信息時將包含目標IP地址的ARP請求廣播到網路上的所有主機,並接收返回消息,以此確定目標的物理地址;收到返回消息後將該IP地址和物理地址存入本機ARP緩存中並保留一定時間,下次請求時直接查詢ARP緩存以節約資源。地址解析協議是建立在網路中各個主機互相信任的基礎上的,網路上的主機可以自主發送ARP應答消息,其他主機收到應答報文時不會檢測該報文的真實性就會將其記入本機ARP緩存;由此攻擊者就可以向某一主機發送偽ARP應答報文,使其發送的信息無法到達預期的主機或到達錯誤的主機,這就構成了一個ARP欺騙。ARP命令可用於查詢本機ARP緩存中IP地址和MAC地址的對應關系、添加或刪除靜態對應關系等。相關協議有RARP、代理ARP。NDP用於在IPv6中代替地址解析協議。
❽ 計算機三級中rip路由協議更新路由表遵循的規則
路由信息協議(RIP)更新路由表的原則是使到各目的網路的距離最短。
路由信息協議(RIP)是內部網關協議(IGP)中使用得最廣泛的一種基於距離矢量路由演算法的協議,其最大優點是簡單。RIP協議更新路由表的原則是使到各目的網路的距離最短。路由最少意味著數據包通過的節點少,同時就反映了數據包到達目標節點的距離最短。
RIP翻譯為路由信息協議,是基於距離矢量演算法的路由協議,使用跳數作為計量標准。在帶寬、配置和管理方面要求較低,主要適用於較小規模的網路中。路由器運行RIP後,會首先發送路由更新請求,收到請求的路由器會發送自己的RIP路由進行響應;網路穩定後,路由器會周期性發送路由更新信息。
❾ 計算機三級網路技術 路由表更新 計算問題
RIP協議中,不會發送度量值為0的更新,對於直連路由,通告出去的度量值為1。
因為rip裡面度量值為0有特殊用途,用於表示目的不可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