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實施報告

計算機網路實施報告

發布時間:2022-09-13 15:15:00

計算機網路實訓報告

發成實時系統尤其是硬實時系統,應用於一些關鍵的控制場合(不僅僅是信息電器)。如,Fsmlabs公司開發出來的RT-Linux產品已經用在工業控制的很多方面;葡萄牙的Coimbra大學已經利用RT-Linux實現了化工生產控制廠里用來控制反應和程序控制的系統。第三類的產品是將實時性和嵌入式方案結合起來的方案。很多公司都這么做,並且提供集成化的開發方案,如Lineo、TimeSys等等。

因此選擇操作系統時,要根據自己的嵌入式要求和實時性要求,選擇適合自己的嵌入式Linux;同時,和選擇硬體的原則一樣,如果可能,盡量選擇使用普通的嵌入式 Linux 系統。

4.2 編程語言的選擇

編程語言的選擇主要考慮以下因素:

① 通用性。不同種類的微處理器都有自己專用的匯編語言。這就為系統開發者設置了一個巨大的障礙,使得系統編程更加困難,軟體重用無法實現。而高級語言一般和具體機器的硬體結構聯系較少,多數微處理器都有良好的支持,通用性較好。

② 可移植性程度。匯編語言和具體的微處理器密切相關,為某個微處理器設計的程序不能直接移植到另一個不同種類的微處理器上使用,移植性差;而高級語言對所有微處理器都是通用的,程序可以在不同的微處理器上運行,可移植性較好。

③ 執行效率。一般來說,越是高級的語言,其編譯器和開銷就越大,應用程序也就越大、越慢;但單純依靠低級語言,如匯編語言來進行應用程序的開發,帶來的問題是編程復雜、開發周期長。因此,存在一個開發時間和運行性能間的權衡問題。

④ 可維護性。低級語言如匯編語言,可維護性不高。高級語言程序往往是模塊化設計,各個模塊之間的介面是固定的。當系統出現問題時,可以很快地將問題定位到某個模塊內,並盡快得到解決。另外,模塊化設計也便於系統功能的擴充和升級。

幾種開發語言的比較:

在嵌入式系統開發過程中使用的語言種類很多,比較廣泛應用的高級語言有:Ada、C/C++、Mola-2和Java等。Ada語言定義嚴格,易讀易懂,有較豐富的庫程序支持,目前在國防、航空、航天等相關領域應用比較廣泛,未來仍將在這些領域佔有重要地位。C語言具有廣泛的庫程序支持,目前在嵌入式系統中是應用最廣泛的編程語言,在將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仍將在嵌入式系統應用領域占重要地位。C++是一種面向對象的編程語言,目前在嵌入式系統設計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如GNU C++。Visual C++,是一種集成開發環境,支持可視化編程,廣泛應用於GUI程序開發。但C與C++相比,C++的目標代碼往往比較龐大和復雜,在嵌入式系統應用中應充分考慮這一因素。Mola-2定義清晰,支持豐富,具有較好的模塊化結構,在教學科研方面有較廣泛的應用。雖然該語言的開發應用一直比較平緩,但近兩年在歐洲有所復甦。Java語言相對年輕,但有很強的跨平台特性,目前發展勢頭較為強勁。Java語言的「一次編程,到處可用」的特性,使得它在很多領域備受歡迎。隨著網路技術和嵌入式技術的不斷發展,Java及嵌入式Java的應用也將越來越廣泛,但是Java消耗硬體資源較大。

4.3 集成開發環境考慮的因素

集成開發環境IDE(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應考慮以下因素:

① 系統調試器的功能。系統調試特別是遠程調試是一個重要的功能。

② 支持庫函數。許多開發系統提供大量使用的庫函數和模板代碼,如大家比較熟悉的C++編譯器就帶有標準的模板庫。它提供了一套用於定義各種有用的集裝、存儲、搜尋、排序對象。與選擇硬體和操作系統的原則一樣:除非必要,盡量採用標準的 glibc。

③ 編譯器開發商是否持續升級編譯器。

④ 連接程序是否支持所有的文件格式和符號格式。

4.4 硬體調試工具的選擇

好的軟體調試程序可以有效地發現大多數的錯誤,但是如果再選擇一個好的硬體調試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常用的硬體調試工具有以下幾種:

① 實時在線模擬器(ICE,In-Circuit Emulator)。用戶從模擬插頭向ICE看,ICE應是一個可被控制的MCU。ICE是通過一根短電纜連接到目標系統上的。該電纜的一端有一個插件,插到處理器的插座上,而處理器則插到這個插件上。ICE支持常規的調試操作,如單步運行、斷點、反匯編、內存檢查、源程序級的調試等等。

② 邏輯分析儀。邏輯分析儀最常用於硬體調試,但也可用於軟體調試。它是一種無源器件,主要用於監視系統匯流排的事件.

③ ROM模擬器。ROM模擬器用於插入目標上的ROM插座中的器件,用於模擬ROM晶元。可以將程序下載到ROM模擬器中,然後調試目標上的程序,就好像程序燒結在PROM中一樣,從而避免了每次修改程序後直接燒結的麻煩。

④ 在線調試OCD或在線模擬(on-chip emulator)

特別的硅基材料以及定製和CPU引腳的串列連接,在這種特殊的CPU晶元上使用OCD (On-Chip Debugging),才能發揮出OCD的特點。用低端適配器就可以把OCD埠和主工作站以及前端調試軟體連接起來。從OCD的基本形式看來,它的特點和單一的ROM監測器是一致的,但是不像後者那樣,需要專門的程序以及額外的通信埠。

4.5 軟體組件的選擇

有些軟體組件是免費的,有些軟體組件是授權的。授權軟體組件的費用一般都很高,但大都經過嚴格的測試,可靠性高,調試時間短。現在也有一些免費的自由軟體組件,它們的性能、可靠性也很好。因此開發人員在選擇的時候要加以權衡,確定哪種方案更好。

5 展 望

國外的開發已經如火如荼,國內的開發也不甘示弱。Linux在嵌入式系統中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利用價值,很多公司和大學都不同程度地表現出對這個方面的興趣。有理由相信,嵌入式Linux的發展將帶領我們進入嵌入式系統的新時代!

你看一看例文參考一下

❷ 急!智能化小區組網設計方案--計算機網路的試驗報告

1、方案概述
2、設計原則
3、方案設計
3.1區域劃分
3.2網路核心區的設計
3.3遠程網路接入區的設計
3.4園區網路區的設計
3.5家庭網路區的設計
4、網路設備的選型
5、網路實施的規劃
6、日常網路運維的設計

❸ 誰有計算機網路的實驗報告

目前,中國的3G通訊網路即將進入商用化應用階段,對技術標準的取捨選擇也成為移動運營商需要仔細考慮的問題。WCDMA和TD-SCDMA在技術上各有千秋,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不會出現哪種標准「一統江湖」的局面。至於誰能在3G時代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關鍵是看哪種技術標准更符合市場需求和競爭的需要。

混合組網原則

在進行TD-SODMA建網時,考慮到現有的WODMA預規劃,建議採用如下混合組網原則:在3G網路建設初期,TD-SCDMA網路無法進行獨立組網形成全國性連續覆蓋網路的前提下,建議使用WCDMA/TD-SCDMA雙模終端,這樣既可以充分借用WODMA網路,避免覆蓋盲區,同時又能保證用戶可以很好的享受高端業務的服務;依靠WODMA網路規劃資源,結合其實際布網情況,利用TD-SCDMA網路做重點局部(密集城區、城區的室外和重點樓層的室內)地區覆蓋,實現熱點地區的業務需求;由於WCDMA語音業務和數據業務覆蓋半徑差別很大,不能保持良好的網路拓撲結構,影響網路性能。TD-SODMA以補充實現高速數據業務的連續覆蓋為規劃目標,在大城市的商業區室外保證高速數據業務的連續覆蓋;在大城市的辦公樓、酒店等商業價值高的樓盤,室內實現高速數據業務的覆蓋;網路規劃要充分利用資源,在滿足網路性能和網路結構的情況下,盡可能結合兩種制式的優勢,各盡所長,降低建設費用和加快建設速度;TD-SODMA覆蓋邊緣選擇應盡可能選在話務量較低的區域,邊界處WCDMA信號要覆蓋很好,同時TD--SODMA覆蓋邊緣的信號避免出現深衰落;混合組網異系統的切換區域應設置在話務量較低的區域,不是所有地方都可以實現系統間切換,這樣可以避免服務質量和系統性能的明顯下降。

混合組網互干擾分析


在1920MHz頻點附近,TD-SCDMA系統工作於上下行,WCDMA系統工作於上行。WODMA下行頻段和1 920MHz頻點有190MHz的頻率間隔(3GPP TS25.141規范要求UTR,A/FDD能夠支持1 90MHz的收發間隔),TD-SCDMA對WODMA下行的干擾和WCDMA下行對TD-SCDMA的干擾主要是雜散輻射,但由於有190MHz頻率保護帶,其干擾問題不是本文的研究內容。因此在1920MHz頻點處,考慮TD-SCDMA系統和WCDMA系統共存時,干擾分為四大類(見圖1):

1.TD-SCDMA上行干擾WCDMA上行(TD-SCl)MA比—WODMA BS)

2.TD-SCDMA下行干擾WODMA上行(TD-SODMA BS—WCDMA BS)

3.WODMA上行干擾TD-SODMA上行(WODMA比一TD-SODMA BS)

4.WODMA上行干擾TD--SODMA下行(WCDMA UE—TD-SCDMA UE)

通過模擬得到以下結論:1通過附加的頻率保護間隔可部分消除TD-SCDMA BS與WODMA BS間的干擾。可以通過提高WODMA UE AOLB要求或3.3 MHz的頻串保護間隔抑制WODMA UE對TD-SODMA BS的干擾。良好的工程規劃可降低兩系統共存的射頻參數要求,但不能有效消除兩系統間的干擾。兩系統BS間距的增大導致WODMAUE對TD-SODMA BS干擾的增大,B3間距的減小導致TD-SODMA BS對FDD BS干擾的增大。兩系統B日間距位於(0,R/2)區間范圍內能夠較好的協調WODMA UE干擾TD-SCDMA BS及TD-SODMA B3干擾WODMA B日的AOIB要求。

在工程上,通過空間隔離、頻帶隔離和工程技術等方法,可一定程度地解決TD-SODMA和WODMA系統混合組網時互干擾的問題。

混合組網的探討


  1. 組網方式

  2. 方式一:考慮到TD--SCDMA話務吸收能力,混合組網時考慮在WCDMA網路下,以TD-SODMA網路覆蓋高速率業務的熱點地區網路,即圖2中的藍色區域。

  3. 方式二:空間上的分區組網:不同地區,利用WODMA和TD-SODMA系統分別組網,其中TD-SODMA負責解決熱點地區的覆蓋,即圖3中的藍色區域。宏蜂窩分區覆蓋;宏蜂窩和微蜂窩結合分區覆蓋——主要將TD-SODMA網路應用到室內覆蓋中去。

  4. 2.組網策略可行性分析

  5. 在5GPP的協議標准中,TD-SODMA與WODMA的不同之處主要在於UTBAN部分,即無線接入網路部分,在核心網中無大的差別。因此,對應TD-SODMA的RNO與WODMA的BNO在高層協議處理過程上大部分是相同的,只有個別協議過程有區別。從技術層面上說,進行TD--SODMA和WODMA的混合組網是可行的。

3.移動性管理策略分析

網路選擇和接入策略:用戶可以有多種網路選擇方式,分別是優選WODMA網路、優選TD-SODMA網路和無優先順序。建議對混合組網方式一,用戶採用優選WODMA網路的方式對混合組網方式二,用戶採用無優選方式。

採用優選網路的方式,可以使用戶在覆蓋區域內始終駐留在原制式網路中,減輕不必要的切換給網路帶來的額外負荷;當系統判定由於容量、覆蓋或干擾等原因,原網路制式無法接入的情況下需要發起定向重試,通過系統間切換或小區重選等方式,將移動終端接入到另一種制式網路中,保持業務的正常接入。

在網路運營的初期,網路容量充裕的情況下,完全可行;至於中後期,用戶增長迅速,容量受限的情況下,運營商可以充分利用TD-SODMA的優勢,採取增載入頻、多用戶檢測、智能天線、小區分裂等技術增加相應的容量。即使在容量一時無法增加時,也可利用接入定向重試、系統間負荷均衡或基於測量的系統間切換等技術將WCDMA系統可承擔的業務切換到TD-SODMA系統,以保證系統的服務質量和平穩運行。

小區重選策略:對於混合組網方式一,基於WCDMA的用戶應該盡可能的駐留在WCDMA網路中,在WCDMA網路負荷正常的情況下,只要網路質量能滿足最低業務速率接入的需要,即可以駐留。出於同樣的考慮,在TD--$CDMA網路中WCDMA小區重選門限應該高於TD-SCDMA小區的重選門限,使駐留在TD-SCDMA網路中的用戶減少異系統間切換。

負荷分擔策略:當WCDMA網路負荷偏高時,網路應該有能力對小區選擇門限進行調整,適當調高WODMA小區的選擇門限,使部分WCDMA用戶選擇到TD-SGDMA站點中以減輕WCDMA站點的負荷。該過程根據網路負荷自動執行並且可逆。同時在網路規劃當中,要考慮RNc的負荷分擔。

切換策略:當一個用戶在WCDMA系統中進行了呼叫並移動到TD-SCDMA系統的邊緣,此時其無線質量變差,

對於混合組網方式一,如果用戶駐留的WCDMA小區有同覆蓋的TD-SCDMA小區,則不需要打開測量,通過盲切換實現WCDMA到TD-SCDMA的切換。而對於混合組網方式二,則通過打開壓縮模式和系統間測量實現WCDMA到TD-SCDMA的切換。

在進行系統間切換時還需要考慮切換業務特點:兩種制式提供的Cs域業務服務質量基本相同,由於cs域掉話用戶感受明顯,所以cs域業務對切換成功率要求較高;而PS域業務掉話用戶感受不明顯,且P3域業務掉話後會自動重新進行連接。因此在切換策略各有側重點,cs域業務以盡可能保證切換成功率為主,Ps域業務以盡可能保證用戶的帶寬為主,即用戶從共同覆蓋區向其中一種制式覆蓋區移動時,cS域切換發生較早,Ps域切換發生較晚。

4.網路規劃策略分析

頻點規劃策略:由於TD-SCDMA頻率資源豐富,而WCDMA通常採用同頻組網,因此,對於頻點的規劃要考慮:相鄰TD—SCDMA小區之間採用異頻組網;相鄰TD-SCDMA和WCDMA小區之間增大頻帶隔離度。

碼資源規劃:TD-SCDMA與WCDMA混合組網的網路規劃過程中不存在擾碼規劃的問題。

呼吸效應解決策略:對於混合組網方式一,WCDMA產生的呼吸效應應該由WCDMA系統自身來解決。對於混合組網方式二,在僅有WCDMA覆蓋下的地區,產生的小區呼吸效應應由WCDMA自身規劃時解決。由於TB--SCDMA系統呼吸效應不明顯,因此在與TD-SCDMA網路相鄰的WCDMA小區發生呼吸效應時,可考慮由TD-SCDMA系統分擔一部分WCDMA小區邊緣用戶的接入要求,提高系統的整體容量。

❹ 計算機網路設計實訓報告

看你想寫多深刻了。
如果要討論傳統的DIY兼容性的話,你還得羅列大量的測試數據。
一般格式如下:
題目
摘要
概論(提出論點的情況和實際意義)
相關公式和規范
研究手段
測試和調查的過程及數據成果
分析
初步結論
自己對結論的看法以及在實際中運用的意義
不過計算機及其相關專業
可沒有關於計算機組裝和維修方面的任務吧。

❺ 計算機網路實習報告的實習內容怎麼

實習報告格式和基本要求 (一)要求觀點明確,論據詳實,條理清楚,文字簡練,格式規范,具有鮮明的針對性和創新性,正文字數一般不少於2000字。 (二)內容提綱 前言 一、 實習目的 二、 實習時間 三、 實習地點 四、 實習單位和部門,實習單位的生產(經營)工作情況、管理情況及對員工的要求 五、 實習內容:實習的項目、程序、方法、計算成果及示意圖,按實習順序逐項編寫; 六、 實習總結: 實習中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情況,實習的心得體會,意見和建議 七、對母校教學實習工作的建議 (三)格式 標題(三號黑體)應准確、簡潔,能概括文章的要旨,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可加副題。標題中應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縮略語、字元、代號以及結構式和公式。 正文的層次標題,應簡短明了,不要超過15個字,不用標點符號,文內層次的劃分及編號一律使用「一、(一)1.(1)」編序。(一級標題用四號黑體,二級標題用四號楷體,以下層次的所有標題用小四宋體) 正文內容:字體-宋體;大小-小四;1.5倍行間距。 左右頁邊距:自動 (四)表格應採用三線表,可適當加註輔助線。 (五)插圖(含照片)應採用計算機製作,插圖下方應註明圖序和圖名。照片要主題鮮明、層次清晰、反差合適、剪裁恰當。

❻ 計算機網路課程報告

你哪學校的?我們也要寫這個!

❼ 誰有計算機網路的實驗報告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1] 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❽ 計算機網路實訓報告怎麼寫

網路綜合實訓報告總結
通過一周的實訓結束了,這次實訓是讓我們為一個公司搭建一個符合要求的基本的網路。通過這次實訓,我掌握了交換機的配置,vlan的作用、配置命令及基本配置方法、路由器的配置方法。還學到了許多在書本上沒學到的知識,並將他們加以實踐,還將書上學到的原理運用到實際操作當中,加強了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動手的能力,這使我在之前學習的基礎上又加深了印象。
在操作時我們根據網路要求畫出結構圖,再根據圖配置線路,然後進行配置及測試,在測試時遇到了好多問題,有的雖然很小但卻影響到整個網路的運作。此次操作時間有點緊,再加上在很多方面的經驗不足,所以遇到過很多問題,雖然我們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把一些問題都解決了,但我知道做好一個網路設計還有很多要學的地方。
在這次實訓過程中,我發現平時學習的知識與實踐環節所用到的有一定的差距,往往覺得自己掌握的很好或者自認為熟練的技術卻在此次實踐環節中常常出問題。所以我明白了,書本上的知識只提供方法,在實踐中自己必須摸索出適合具體工作的方法,這一切都需要我們的不斷鑽研和勤學好問。
在這次實訓中,我有一些地方做得不夠好:在開始接線時,對結構圖中internet 部分的埠沒有理解清楚,導致接線錯誤,使配置無法進行 。
總的來說,這次實訓對我很有幫助,讓我獲益匪淺,使我在這方面的知識有了不小的提高。除此以外,我還學會了如何更好地與別人溝通,學會了接受別人更好的觀點,如何更好地去陳述自己的觀點,讓別人認同自己的觀點。

閱讀全文

與計算機網路實施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ifi沒問題但電腦沒網路 瀏覽:762
網路電視哪個好用不卡 瀏覽:283
windows查找不到無線網路連接 瀏覽:859
恢復計算機網路的代碼 瀏覽:365
為什麼我的wifi設置沒有網路 瀏覽:147
吃雞為什麼一直讓檢查網路設置 瀏覽:50
手機個人網路在哪裡看 瀏覽:879
網路機頂盒插網線用哪個介面 瀏覽:115
盧卡mini連接網路 瀏覽:475
如何清除網路加速 瀏覽:484
子母路由器需要切換網路嗎求回答 瀏覽:747
鄰居網路信號不強 瀏覽:638
華為m6共享網路 瀏覽:251
網路安全的層次 瀏覽:948
產品網路營銷策略 瀏覽:748
本機數據網路不好怎麼辦 瀏覽:211
怎麼讓網路好了 瀏覽:484
神舟電腦網路商城 瀏覽:977
網路電視哪個可以看直播 瀏覽:697
網路信號投訴反饋 瀏覽:756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