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連接 > 趣講計算機網路

趣講計算機網路

發布時間:2022-09-14 09:29:46

1. 電腦的基礎多嗎

1.閱讀入門書籍



要入門計算機,就得先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找對幾本有效涵蓋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書籍閱讀至關重要。例如:



《大話數據結構》:本書作者程傑,是一個被讀者譽為很適合寫IT技術書的傢伙。他開創了一種適合國人閱讀的趣味講解IT知識的風格模式。數據結構是計算機基礎課程中蠻重要的一門課,雖然不是最難的,但是有很多抽象的概念也不容易理解,而《大話數據結構》解決的就是這么一個問題,把一些看似復雜的概念揉碎了,用簡單有趣語言幫你講清楚。



計算機網路:自頂向下》:計算機網路這門課程一直是學習編程者所要面臨的一大難題之一,因為計算機網路基本上算是一個純理論的課程,其中有很多復雜的概念,難懂的技術原理和術語。然而本書很容易的就能帶你入門計算機。本書是當前世界上最為流行的計算機網路教科書之一,採用了作者獨創的自頂向下的方法來講授計算機網路的原理及其協議,即從應用層協議開始沿協議棧向下講解,強調應用層範例和應用編程介面,使讀者盡快進入每天使用的應用程序環境之中進行學習和「創造」。


2. 計算機網路技術是怎樣的一門技術

計算機網路技術是指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知識,培養具有一定計算機網路基本理論和開發技術,具備從事程序設計、Web的軟體開發、計算機網路的組建、網路設備配置、網路管理和安全維護能力的網路高技術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
資料庫原理與SQLSERVER,Oracle資料庫管理、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網路安全管理與維護技術,HTML與JavaScript,網路後期維護與運營,網路規劃、設計方向:Linux系統及網路管理、網路伺服器配置與管理、路由器交換機配置與管理、構建企業網路、網路綜合布線技術、網路測試與故障診斷、網路入侵的檢測與防範;網站設計方向:ASP動態網站建設、JAVA網路程序開發,php伺服器端腳本語言,Dreamwearver firework Flash網頁設計,div+css網頁布局。

3. 計算機網路基本概念

1、含義:計算機網路是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2、產生和發展:計算機網路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

誕生階段,20世紀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計算機網路以單個計算機為中心;形成階段,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以多個主機通過通信線路互聯;互聯互通階段,計算機網路具有統一的網路體系結構並遵守國際標准;高速網路技術階段,發展為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互聯網。

3、分類:分為區域網、城域網、廣域網、無線網。

4、功能:數據通信是計算機網路的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利用數據傳輸技術在兩個終端之間傳遞數據信息;資源共享;集中管理;實現分布式處理;負荷均衡。

5、應用:主要體現在商業、家庭。移動用戶方面的應用。商業方面,提供通信媒介,如電子郵件、視頻會議;電子商務活動;通過Internet與客戶做各種交易,如書店、音像。家庭運用包括訪問遠程信息、個人通信、互動式娛樂等。

(3)趣講計算機網路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的性能指標

1、速率

計算機網路中最重要的一個性能指標。根據每幀圖像存儲時所佔的比特數和傳輸比特率,可以計算數字圖像信息傳輸的速度。位元組(Byte)是構成信息的單位,在計算機中作為處理數據的基本單位,1位元組等於8位,即 1 Byte = 8 bits。

2、帶寬

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網路中某一點的最高數據率,常用的單位為bps(又稱為比特率,bit per second,每秒多少比特)。在日常生活中中描述帶寬時常常把bps省略掉,例如:帶寬為4M,完整的稱謂應為4Mbps。

3、吞吐量

對網路、設備、埠、虛電路或其他設施,單位時間內成功地傳送數據的數量。吐量的大小主要由網路設備的內外網口硬體,及程序演算法的效率決定,尤其是程序演算法。

4. 哪裡有詳細介紹計算機使用方面的資料的一定要實用,而且是容易理解的,最好還是比較有趣的。

計算機網路知識

一、網路的發展歷程

互聯網產生於1969年初,它的前身是阿帕網(ARPA網),是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管理局為准軍事目的而建立的,開始時只連接了4台主機,這便是只有四個網點的「網路之父」; 到了 1972年公開展示時,由於學術研究機構及政府機構的加入,這個系統已經連接了50所大學和研究 機構的主機;1982年ARPA網又實現了與其他多個網路的互聯,從而形成了以ARPANET為主幹網的互聯網。

1983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提供巨資,建造了全美五大超級計算中心。為使全國的科學家、工程師能共享超級計算機的設施,又建立了基於IP協議的計算機通信網路NFSNET。 最初的NFS使用傳輸速率為56Kbps的電話線通信,但根本不能滿足需要。於是NFS便在全國按地區劃分的計算機廣域網,並將他們與超級計算中心相連,最後又將各超級計算中心互連起來,通過連接各區域網的高速數據專線,而連接成為NSFNET的主幹網。1986年,NFSNET建成後取代了ARPA 網而成為互聯網的主幹網。期以ARPANET為主幹網的互聯網只對少數的專家以及政府要員開放, 則而以NFSNET為主幹網的互聯網向社會開放。 到了九十年代,隨著電腦的普及信息技術的發展, 互聯網迅速地商業化,以其獨有的魅力和爆炸式的傳播速度成為當今的熱點。商業利用是互聯網前進的發動機,一方面,網點的增加以及眾多企業商家的參與使互聯網的規模急劇擴大,信息量也成倍增加;另一方面,更刺激了網路服務的發展。 互聯網從硬體角度講是世界上最大的計算機互聯網路,它連接了全球不計其數的網路與電腦,也是世界上最為開放的系統。但這並不確切, 它也是一個實用而且有趣的巨大信息資源,允許世界上數以億計的人們進行通訊和共享信息。互聯網仍在迅猛發展,並於發展中不斷得到更新並被重新定義。

互聯網在中國起步時間雖然不長, 但卻保持著驚人的發展速度。全國目前已有中國科學技術網路(CSTNET)、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路(CERNET)、ChinaNET、中國金橋信息網(�ChinaGBN)四大互聯網和眾多的ISP,中文網站也不斷涌現。

--------------------------------------------------------------------------------

-- 作者:lujing
-- 發布時間:2004-8-2 9:26:00

--
二、計算機網路的概念

對「計算機網路」這個概念的理解和定義,隨著計算機網路本身的發展,人們提出了各種不同的觀點。

早期的計算機系統是高度集中的,所有的設備安裝在單獨的大房間中,後來出現了批處理和分時系統,分時系統所連接的多個終端必須緊接著主計算機。50年代中後期,許多系統都將地理上分散的多個終端通過通信線路連接到一台中心計算機上,這樣就出觀了第一代計算機網路。

第一代計算機網路是以單個計算機為中心的遠程聯機系統。典型應用是由一台計算機和全美范圍內2000多個終端組成的飛機定票系統。

終端:一台計算機的外部設備包括CRT控制器和鍵盤,無GPU內存。

隨著遠程終端的增多,在主機前增加了前端機FEP當時,人們把計算機網路定義為「以傳輸信息為目的而連接起來,實現遠程信息處理或近一步達到資源共享的系統」,但這樣的通信系統己具備了通信的雛形。

第二代計算機網路是以多個主機通過通信線路互聯起來,為用戶提供服務,興起於60年代後期,典型代表是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協助開發的ARPAnet。

主機之間不是直接用線路相連,而是介面報文處理機IMP轉接後互聯的。IMP和它們之間互聯的通信線路一起負責主機間的通信任務,構成了通信子網。通信子網互聯的主機負責運行程序,提供資源共享,組成了資源子網。

兩個主機間通信時對傳送信息內容的理解,信息表示形式以及各種情況下的應答信號都必須遵守一個共同的約定,稱為協議。

在ARPA網中,將協議按功能分成了若干層次,如何分層,以及各層中具體採用的協議的總和,稱為網路體系結構,體系結構是個抽象的概念,其具體實現是通過特定的硬體和軟體來完成的。

70年代至80年代中第二代網路得到迅猛的發展。

第二代網路以通信子網為中心。這個時期,網路概念為「以能夠相互共享資源為目的互聯起來的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之集合體」,形成了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

第三代計算機網路是具有統一的網路體系結構並遵循國際標準的開放式和標准化的網路。

IS0在1984年頒布了0SI/RM,該模型分為七個層次,也稱為0SI七層模型,公認為新一代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的基礎。為普及區域網奠定了基礎。

70年代後,由於大規模集成電路出現,區域網由於投資少,方便靈活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迅猛的發展,與廣域網相比有共性,如分層的體系結構,又有不同的特性,如區域網為節省費用而不採用存儲轉發的方式,而是由單個的廣播信道來連結網上計算機。

第四代計算機網路從80年代末開始,區域網技術發展成熟,出現光纖及高速網路技術,多媒體,智能網路,整個網路就像一個對用戶透明的大的計算機系統,發展為以Internet為代表的互聯網。

計算機網路:將多個具有獨立工作能力的計算機系統通過通信設備和線路由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實現資源共享和數據通信的系統。

--------------------------------------------------------------------------------

-- 作者:lujing
-- 發布時間:2004-8-2 9:27:00

--
三、計算機網路的功能

計算機網路的功能
計算機網路的功能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信息交換、資源共享、分布式處理。

⑴信息交換

這是計算機網路最基本的功能,主要完成計算機網路中各個節點之間的系統通信。用戶可以在網上傳送電子郵件、發布新聞消息、進行電子購物、電子貿易、遠程電子教育等。

⑵資源共享

所謂的資源是指構成系統的所有要素,包括軟、硬體資源,如:計算處理能力、大容量磁碟、高速列印機、繪圖儀、通信線路、資料庫、文件和其他計算機上的有關信息。由於受經濟和其他因素的制約,這些資源並非(也不可能)所有用戶都能獨立擁有,所以網路上的計算機不僅可以使用自身的資源,也可以共享網路上的資源。因而增強了網路上計算機的處理能力,提高了計算機軟硬體的利用率。

⑶分布式處理

一項復雜的任務可以劃分成許多部分,由網路內各計算機分別協作並行完成有關部分,使整個系統的性能大為增強。

--------------------------------------------------------------------------------

-- 作者:lujing
-- 發布時間:2004-8-2 9:27:00

--
四、計算機網路分類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方式有很多種,可以按地理范圍、拓撲結構、傳輸速率和傳輸介質等分類。

⑴按地理范圍分類

①區域網LAN(Local Area Network)

區域網地理范圍一般幾百米到10km之內,屬於小范圍內的連網。如一個建築物內、一個學校內、一個工廠的廠區內等。區域網的組建簡單、靈活,使用方便。

②城域網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城域網地理范圍可從幾十公里到上百公里,可覆蓋一個城市或地區,是一種中等形式的網路。

③廣域網WAN(Wide Area Network)

廣域網地理范圍一般在幾千公里左右,屬於大范圍連網。如幾個城市,一個或幾個國家,是網路系統中的最大型的網路,能實現大范圍的資源共享,如國際性的Internet網路。

⑵按傳輸速率分類

網路的傳輸速率有快有慢,傳輸速率快的稱高速網,傳輸速率慢的稱低速網。傳輸速率的單位是b/s(每秒比特數,英文縮寫為bps)。一般將傳輸速率在Kb/s—Mb/s范圍的網路稱低速網,在Mb/s—Gb/s范圍的網稱高速網。也可以將Kb/s網稱低速網,將Mb/s網稱中速網,將Gb/s網稱高速網。

網路的傳輸速率與網路的帶寬有直接關系。帶寬是指傳輸信道的寬度,帶寬的單位是Hz(赫茲)。按照傳輸信道的寬度可分為窄帶網和寬頻網。一般將KHz—MHz帶寬的網稱為窄帶網,將MHz—GHz的網稱為寬頻網,也可以將kHz帶寬的網稱窄帶網,將MHz帶寬的網稱中帶網,將GHz帶寬的網稱寬頻網。通常情況下,高速網就是寬頻網,低速網就是窄帶網。

⑶按傳輸介質分類

傳輸介質是指數據傳輸系統中發送裝置和接受裝置間的物理媒體,按其物理形態可以劃分為有線和無線兩大類。

①有線網

傳輸介質採用有線介質連接的網路稱為有線網,常用的有線傳輸介質有雙絞線、同軸電纜和光導纖維。

●雙絞線是由兩根絕緣金屬線互相纏繞而成,這樣的一對線作為一條通信線路,由四對雙絞線構成雙絞線電纜。雙絞線點到點的通信距離一般不能超過100m。目前,計算機網路上使用的雙絞線按其傳輸速率分為三類線、五類線、六類線、七類線,傳輸速率在10Mbps到600Mbps之間,雙絞線電纜的連接器一般為RJ-45。

●同軸電纜由內、外兩個導體組成,內導體可以由單股或多股線組成,外導體一般由金屬編織網組成。內、外導體之間有絕緣材料,其阻抗為50Ω。同軸電纜分為粗纜和細纜,粗纜用DB-15連接器,細纜用BNC和T連接器。

●光纜由兩層折射率不同的材料組成。內層是具有高折射率的玻璃單根纖維體組成,外層包一層折射率較低的材料。光纜的傳輸形式分為單模傳輸和多模傳輸,單模傳輸性能優於多模傳輸。所以,光纜分為單模光纜和多模光纜,單模光纜傳送距離為幾十公里,多模光纜為幾公里。光纜的傳輸速率可達到每秒幾百兆位。光纜用ST或SC連接器。光纜的優點是不會受到電磁的干擾,傳輸的距離也比電纜遠,傳輸速率高。光纜的安裝和維護比較困難,需要專用的設備。

②無線網

採用無線介質連接的網路稱為無線網。目前無線網主要採用三種技術:微波通信,紅外線通信和激光通信。這三種技術都是以大氣為介質的。其中微波通信用途最廣,目前的衛星網就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微波通信,它利用地球同步衛星作中繼站來轉發微波信號,一個同步衛星可以覆蓋地球的三分之一以上表面,三個同步衛星就可以覆蓋地球上全部通信區域。

⑷按拓撲結構分類

計算機網路的物理連接形式叫做網路的物理拓撲結構。連接在網路上的計算機、大容量的外存、高速列印機等設備均可看作是網路上的一個節點,也稱為工作站。計算機網路中常用的拓撲結構有匯流排型、星型、環型等。

①匯流排拓撲結構

匯流排拓撲結構是一種共享通路的物理結構。這種結構中匯流排具有信息的雙向傳輸功能,普遍用於區域網的連接,匯流排一般採用同軸電纜或雙絞線。

匯流排拓撲結構的優點是:安裝容易,擴充或刪除一個節點很容易,不需停止網路的正常工作,節點的故障不會殃及系統。由於各個節點共用一個匯流排作為數據通路,信道的利用率高。但匯流排結構也有其缺點:由於信道共享,連接的節點不宜過多,並且匯流排自身的故障可以導致系統的崩潰。

②星型拓撲結構

星型拓撲結構是一種以中央節點為中心,把若干外圍節點連接起來的輻射式互聯結構。這種結構適用於區域網,特別是近年來連接的區域網大都採用這種連接方式。這種連接方式以雙絞線或同軸電纜作連接線路。

星型拓撲結構的特點是:安裝容易,結構簡單,費用低,通常以集線器(Hub)作為中央節點,便於維護和管理。中央節點的正常運行對網路系統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③環型拓撲結構

環型拓撲結構是將網路節點連接成閉合結構。信號順著一個方向從一台設備傳到另一台設備,每一台設備都配有一個收發器,信息在每台設備上的延時時間是固定的。

這種結構特別適用於實時控制的區域網系統。

環型拓撲結構的特點是:安裝容易,費用較低,電纜故障容易查找和排除。有些網路系統為了提高通信效率和可靠性,採用了雙環結構,即在原有的單環上再套一個環,使每個節點都具有兩個接收通道。環型網路的弱點是,當節點發生故障時,整個網路就不能正常工作。

④樹型拓撲結構

樹型拓撲結構就像一棵「根」朝上的樹,與匯流排拓撲結構相比,主要區別在於匯流排拓撲結構中沒有「根」。這種拓撲結構的網路一般採用同軸電纜,用於軍事單位、政府部門等上、下界限相當嚴格和層次分明的部門。

樹型拓撲結構的特點:優點是容易擴展、故障也容易分離處理,缺點是整個網路對根的依賴性很大,一旦網路的根發生故障,整個系統就不能正常工作。

--------------------------------------------------------------------------------

-- 作者:lujing
-- 發布時間:2004-8-2 9:27:00

--
五、計算機網路協議及網路模型

⑴網路協議

在計算機網路中一系列的通信規則稱為網路協議,如數據的格式是怎樣的,以什麼樣的控制信號聯絡,具體傳送方式是什麼,發送方怎樣保證數據的完整性、正確性,接收方如何應答等等。這一系列工作就是網路協議需要完成的功能。常見的網路協議有IPX/SPX, TCP/IP等。

⑵網路互聯模型

計算機聯網是隨著用戶的不同需要而發展起來的,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不同的開發者可能會使用完全不同的方式滿足使用者的需求,由此產生了不同的網路系統和網路協議。在同一網路系統中網路協議是一致的,節點間通信是方便的,在不同的網路系統中網路協議很可能不一致,這種不一致給網路連接和網際網之間節點的通信造成了很大的不方便。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國際標准化組織ISO(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於1981年推出「開放系統互聯結構模型」即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標准。該標準的目標是希望所有的網路系統都向此標准靠攏,消除不同系統之間因協議不同而造成的通信障礙,使得在互聯網范圍內,不同的網路系統可以不需要專門的轉換裝置就能夠進行通信。

OSI不是一個實際的物理模型,而是一個將網路協議規范化了的邏輯參考模型。OSI 根據網路系統的邏輯功能將其分為七層,並對每一層規定了功能、要求、技術特性等,但沒有規定具體的實現方法。OSI 僅僅是一個標准,而不是特定的系統或協議。網路開發者可以根據這個標准開發網路系統,制定網路協議;網路用戶可以用這個標准來考察網路系統、分析網路協議。下面是OSI七層模型圖。

應用層

表示層

會話層

傳輸層

網路層

數據鏈路層

物理層
圖片參考:http://home.hnjzcrc.com/netdemon/ctb/data/upfile/53_2_1088679393.jpg

【OSI七層參考模型】

通常把計算機網路分成通信子網和資源子網兩大部分。OSI參考模型的低三層:物理層、數據鏈路層和網路層歸於通信子網的范疇;高三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歸於資源子網的范疇。傳輸層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

-- 作者:lujing
-- 發布時間:2004-8-2 9:28:00

--
六、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概述

網路操作系統的特徵

1.網路OS允許在不同的硬體平台上安裝和使用,能夠支持各種的網路協議和網路服務。

2.提供必要的網路連接支持,能夠連接兩個不同的網路。

3.提供多用戶協同工作的支持,具有多種網路設置,管理的工具軟體,能夠方便的完成網路的管理。

4.有很高的安全性,能夠進行系統安全性保護和各類用戶的存取許可權控制。

常見的網路操作系統

1.Microsoft Windows NT4.0/2000/2003

微軟公司的這三種網路操作系統主要面向應用處理領域,特別適合於客戶機/伺服器模式。目前在資料庫伺服器,部門級伺服器,企業級伺服器,信息伺服器等等應用場合上廣泛使用。由於它們和微軟的Windows98/2000/XP一脈相承加上操作方便,安全性可靠性也不斷增強,所以這三種操作系統的市場份額逐年擴大。

2.UNIX

歷史上UNIX是大型伺服器操作系統的不二選擇。UNIX在本質上可以有效的支持多任務和多用戶工作,適合在RISC等高性能平台上運行。由於UNIX提供了最完善的TCP/IP協議支持,為人稱道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所以目前英特網中較大型的伺服器的操作系統清一色都是UNIX。現在風頭正勁的Linux就是UNIX的一種,UNIX的生命力仍舊十分的強勁。

3.Novell Netware

Novell Netware的文件服務與目錄服務功能相當出色,所以在Novell公司推出Netware 3.XX版本以後,就佔領了大部分以文件服務和列印服務為主的伺服器市場。但由於微軟公司的NT系列的性能不斷增強,現在Novell Netware的影響力有所下降。

一句話總結:網路操作系統提供安全的多用戶共享和儲存

5. 如何零基礎自學計算機

1、首先打字,可以考慮一些打字軟體的下載然後打開學習,打算年輕人都是使用拼音的方法,來學習打字,其實最簡單的打字方法是五筆打字法。而且目前最快速的打字方法就是五筆打字法,個人建議使用五筆打字法

2、而WPS Office的軟體使用方法還是比較難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對於這一方面的知識還是得有規范化的培訓和專業的講解和實際的操作。

3、對於社交軟體還是比較簡單的,對於年輕人,社交軟體有QQ 微信,還有一類就是網路游戲的也可以進行社交的交流和學習,對於電腦這些東西要想學習專業而其想從事計算機事業的人,必須有專業的培訓和學習。業余的話就沒有那必要學習太多高難度的知識。例如網站的建立,資料庫的建立等等

6. 計算機網路技術簡介

計算機網路技術簡介

計算機網路就是通過電纜、電話線或無線通訊將兩台以上的計算機互連起來的集合。下面是我整理的計算機網路技術簡介,歡迎大家參考!

計算機網路技術簡介 篇1

1.1計算機網路基礎

計算機網路是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相結合的專門技術。它將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功能獨立的多個計算機系統、網路設備和其他信息系統互聯起來,以功能強大的網路軟體、網路協議、網路操作系究等為基礎,實現了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

計算機網路能夠實現:

1.資源共享:包括程序共享、數據共享、文件共享及設備共享等;

2.數據通信;

3.分布式計算;

4.廣泛應用。

1.1.1計算機網路原理

1.拓撲結構

(1)拓撲結構:網路中計算機與其他設備的連接關系。網路拓撲是指網路形狀,或者是它在物理上的連通結構。

(2)匯流排型結構:網路上的各節點連接在同一條匯流排上。連接在同一公共傳輸介質土的匯流排型方法的主要特點:易擴充、介質沖突較頻繁;結構簡單,便於擴充;網路響應速度快,便於廣播式工作;設備量少,價格低廉;節點多時網路性能有所下降。

(3)星型結構:網路以中央節點為中心,各個節點通過中央節點構成點對點的連接方式。其主要特點:中心節點易於集中管理、控制;傳輸率高,各節點可同時傳輸;可靠性高,某個飛節點(非中央節點)故障不影響整個網路。

(4)環型結構:網路中各個節點通過環路介面連接在閉合環型線路中。其主要特點:封閉環、不適於大流量;信息在環路中沿固定方向流動,兩節點問只有唯一的通路;傳輸速度可以預期,適用於實時控制的場合;任意節點的故障都可能導致全網路的失效。

其他類型的拓撲結構還包括:樹形拓撲、混合拓撲

及網形拓撲等。

2.網路分類

計算機網路可按多種方式進行分類。

按分布范圍分類:廣域網(WAN)、區域網(LAN)、城域網(MAN)

按交換方式分類:電路交換網、報文交換網、分組交換網;

按拓撲結構分類:匯流排網、星形網、環形網、樹形網、網狀網;

按傳輸媒體分類:雙絞線網路、同軸電纜網路、光纖網路、無線網路

按信道帶寬分類:窄帶網、寬頻網;

按信息交換范圍分類:內部網、外部網:

按社會職能分類:公用網、專用網:

按用途分類:教育網、校園網、科研網、商業網、企業網4軍事網等。

目前,網路主要以分布范圍為參考進行分類。

(1)區域網

區域網(LAN, Local Area Network):在有限的幾百米至幾公里的局部地域范圍內,將計算機、外設和網路設備互聯構成的計算機網路系統。主要涉及到乙太網、快速乙太網、令牌環網、FDDI、無線網(802.11)、藍牙等技術。

區別於其他網路,區域網具有以下特點:

1)地理分布范圍較小,一般為幾百米至幾公里。可覆蓋一幢大樓、一所校園或一個企業。

2)數據傳輸速率較高,一般為10~1000Mbps,可交換各類數字和非數字(如語音、圖像、視頻等)信息。

3)誤碼率低,一般在10一ll~104以下。這是因為區域網通常採用短距離基帶傳輸,可以使用高質量的傳輸媒體,從而提高了數據傳輸質量。

4)以計算機為主體,包括終端及各種外設,一般不包含大型網路設備。

5)結構靈活、建網成本低、周期短、便於管理和擴充。

(2)城域網

城域網(MAN,MetropolitanAreaNetwork):覆蓋城市范圍的計算機網路系統,范圍介於區域網與廣域網之間。

(3)廣域網

廣域網(WAN,WideAreaNetwork):分布距離遠,包含復雜的網路互聯設備。無明確拓撲結構,多採用點對點傳輸。主要涉及到ISDN,FrameRelay,ATM,DDN,SDH,MPLS 技術。

(4)網際網路

網際網路(Internet)也稱互聯網或萬維網,是採用TCP/IP通信協議的全球性計算機網路,由全球數以千萬計的各種類型和不同規模的計算機網路組成,是全世界所有公開使用的計算機網路的互聯總和。互聯網通過普通電話、高速率專用線路、衛星、微波和光纜等通信線路把不同國家的大學、公司、科研機構以及軍事和政治等組織的網路連接起來。

1.1.2計算機網路組成

1.計算機網路的軟體系統計算機網路的軟體系統主要包括操作系統、應用軟體、網路管理軟體、協議軟體(TCP/IP,NETBEULIPX/SPX等)。

其中,操作系統提供系統操作基本環境、資源管理、信息管理、設備驅動和設備設置軟體,伺服器端還具有網路用戶管理、網路運行狀況統計、網路安全性建立、網路信息通信等管理功能。

網路管理軟體:對網路運行狀態信息進行統計、報告、監控;設置網路設備狀態、模式、配置、功能等指標。

網路協議軟體:網路中計算機、網路設備、各類系統之間進行信息交換的規則。

2.計算機網路的硬體系統

計算機網路的硬體是由傳輸介質(連接線纜、連接端子等)、接入埠設備(網卡、數據機、中繼器、收發器和各類介面卡等)、網路設備(集線器、交換機、路由器、網橋等)、安全設備(防火牆、保密系統等)和資源設備(伺服器、工作站、外部設備等)構成。

傳輸介質提供連接網路設備,提供數據傳輸的線路,主要包括非屏蔽雙絞線(UTP,UnshieldedTwistedPaited)、屏蔽雙絞線(STP,ShieldedTwistedPaired)、光纜、電話線、細同軸電纜(簡稱細纜)、粗同軸電纜(簡稱粗纜)、無線通信等。

目前,在用戶端和區域網環境中雙絞線使用得非常廣泛,因為雙絞線具有低成本、使用方便等優點。雙絞線有兩種基本類型:屏蔽雙絞線和非屏蔽雙絞線,它們都由多對兩根絞在一起的導線來形成傳輸電路,每對導線絞在一起主要是為了防止干擾。在一條雙絞線電纜中,有四對或多對雙絞線。目前常用的是四對八芯的。還有更多對的,用於智能大樓結構化布線系統中的'垂直布線子系統中。雙絞線通過RJ45接頭(俗稱水晶頭)與網路設備等相連接cRJ45頭有八個銅片,將雙絞線的四對八芯線插入RJ45頭中,用專用的RJ45壓線器將銅片壓入線中,使之連接牢固。RJ45頭的線序排列為:銅片方朝上、頭朝前,左邊第一腳為"1罰,從左到右順序排列l~8,其每腳的定義見表1-1和表1-2。雙絞線四對的顏色按標准分為:綠白/綠、橙白/橙、藍白/藍、棕臼/棕(棕白為白色和棕色相間,其他類似)。四對八芯線與RJ45頭連接的方法:按照EIA/TIA568A或568B標准,同一根雙絞線兩端分別按這兩個標准做RJ45頭,這根雙絞線就是信號交叉連接線;兩端用同一個標准做RJ45頭,則是信號直通連接線。

接入埠設備主要指網卡、Modem(數據機)、橋接器。網卡:網路主機發送和接收數據的介面卡。Modem:撥號上網用的連接計算機和電話線路的設備。網卡是最常用的接入埠設備。網卡插在每台工作站和伺服器主機板的擴展槽里。工作站通過網卡向伺服器發出請求,當伺服器向工作站傳送數據時,工作站也通過網卡完成有關操作。

網路設備主要包括集線器(Hub)、交換機(Switch)、路由器(Router)。集線器可以說是一種共享設備,是計算機在網路中常用的直接互聯設備。交換機在計算機之間提供專用的交換式通信信道,使單台計算機佔有更大帶寬,不受其他設備影響。

集線器可分為獨立式、堆疊式;常見有8埠、16埠、24埠等多種規格:傳輸速率主要分為:10Mbps,10OMbps和1000Mbps等。

1)獨立式(Standalorm)集線器主要是為了克服匯流排結構的網路布線困難和易出故障的問題而引入,一般不帶管理功能,沒有容錯能力,不能支持多個網段,不能同時支持多協議。這類集線器適用於小型網路,一般支持8~24個節點,可以利用串接方式連接多個集線器來擴充埠。

2)堆疊式(Stackable)集線器疊加連接,各集線器用高速鏈路連接起來,一般可以堆疊4~8個,適用於網路節點密集的工作組網路和大樓水平子系統的布線。

交換機採用模塊化結構,由機櫃、電源、面板、插卡和管理模塊等組成。支持多種區域網標准和多種類型的連接,根據需要可以插入各類區域網模塊,另外還有網管模塊、路由模塊等。它與Hub不同之處在於每個埠都可以獲得同樣的帶寬。如lOOMbps交換機,每個埠都可以獲得100Mbps的帶寬,而10OMbps的Hub則是多個埠共享100Mbps帶寬。很多交換機還有若干個比一般埠更高速的埠,用於連接高速主幹網或直接連到高性能伺服器上,這樣可以有效地克服網路瓶頸。

路由器是實現在網路層的一種網路互聯設備。它能實現很多復雜的功能,如路由選擇、多路重發以及錯誤檢測等。路由器是網路之間進行互聯的關鍵設備。通常的路由器都具有負載平衡、阻止廣播風暴、控制網路流量以及提高系統容錯能力等功能。一般來說,路由器可支持多種協議,提供多種不同的介面,從而使不同廠家、不同規格的網路產品之間,以及不同協議的網路之間可以進行非常有效的網路互聯。

安全設備:防火牆、入侵檢測系統、認證系統、加密解密系統、防病毒工具、漏洞掃描系統、審計系統、訪問控制系統等。

資源設備:包括連在網路上的所有存儲數據、提供信息、使用數據和輸入輸出數據的設備。常用的有伺服器、工作站、數據存儲設備、網路列印設備等。

伺服器是指提供信息服務的高檔計算機系統。按伺服器所提供的功能不同又分為:文件伺服器(FileServer)、域名伺服器(DomainServer)和應用伺服器(ApplicationServer)。文件伺服器通常提供文件和列印服務;應用伺服器包括資料庫伺服器、電子郵件伺服器、專用伺服器等。根據硬體配置不同,伺服器又可分為工作組伺服器和部門級伺服器。

工作站(WorkStatio丑)是連接到網路上的計算機。這些計算機是網路中的節點,稱為網路工作站,簡稱為工作站。工作站僅僅為它們的操作者服務,而伺服器則為網路上的其他伺服器和工作站共同服務。

計算機網路技術簡介 篇2

一、專業發展前景

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成立於2001年,2003年該專業被確定為院級改革試點專業。到目前為止,共招收10屆學生,8屆畢業生。我專業主要培養面向各型企事業單位,從事計算機網路的設計實施與維護、網站的設計開發與維護工作,具有必備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有網路操作系統相關知識,掌握各型網路設備的選型與使用及網路系統規劃技能,能完成對中小型網路的規劃、建設與實施;有網路安全相關知識,掌握windows、linux等系統平台下各種應用系統及服務的配置技能,能完成對中小型網路的日常管理和維護;具有從事網站開發、資料庫建立與管理技能,具有一定的工作創新精神,具有職業生涯發展基礎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二、課程設置

主要課程有:C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計算機組裝與維修、資料庫原理及應用(SQL Server2000)、網路操作系統(windows server 2003)、路由器/交換機技術、網路綜合布線、網路安全技術、Linux操作系統、網路方案規劃與實施、Web技術及網頁設計、動態網站設計與開發、組網實訓、路由器/交換機技術實訓、網路綜合布線實訓、動態網站設計與開發實訓、網路工程師職業素養訓練、網站開發工程師職業素養訓練等。

三、專業特色

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① 以就業為導向,以企業需求為依據。培養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需要的能勝任該職業崗位工作的技術應用性人才。堅持產學結合的培養途徑,將滿足企業的工作需求作為課程開發的出發點,以職場環境為背景,全力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應性。探索和建立根據企業用人「訂單」進行教育的機制,根據企業用人需求,調整專業方向,開發、設計產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的課程方案。

② 以綜合職業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以科學的勞動觀與技術觀指導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技術發展、勞動生產組織和職業活動的關系,充分認識職業和技術實踐活動對經濟發展和個人成長的意義和價值,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勞動態度、良好職業道德和正確價值觀,全面提高學生綜合職業素質。以能力為本位構建專業培養方案。從職業分析入手,對職業崗位進行能力分解,把握能力領域、能力單元兩個層次,並依此確定專業核心能力和一般專業能力,重點突出技術的運用能力和崗位工作能力的培養,圍繞核心能力培養形成系列核心課程,形成以網路技術應用能力或面向工作過程能力為支撐的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培養方案。

③以學生為主體,體現教學組織的科學性和靈活性。 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知識、技能、經驗與興趣,為學生提供適應勞動力市場需要和有職業發展前景的、模塊化的學習資源。力求在學習內容、教學組織、教學評價等方面給教師和學生提供選擇和創新的空間,用靈活的模塊化課程結構,滿足學生就業的不同需要,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技術實踐要求:選題要按照所學專業培養目標及教學基本要求確定,圍繞本領域選擇有實用價值的具有所學課程知識、能力訓練的題目。選題應與社會、生產實際工作相結合,使實踐與學生就業做到無縫連接。

打破傳統教學模式,注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

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要求學生具有非常強的動手能力,在入校時大部分學生都有過使用計算機的經歷,對基礎知識有了初步的了解,這樣,如果開始還是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生勢必會感覺枯燥無味,或認為內容淺顯。這樣就必須在開始就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情趣,將實踐內容滲透到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所以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採用課內實驗、校內集中實訓、頂崗實習三個環節。

1、上課的過程就是動手實踐的過程。在授課環節中,採用項目教學法,推行基於工作過程的教學模式,融「教、學、做」為一體,強化能力培養。

我們從校企合作中,學習、總結並應用「案例」教學、「項目驅動式」教學等先進的教學方法。摒棄先理論後上機,老師主學生輔的學科式的教學模式,全面貫徹推行符合高職特色的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職業式教學模式。即: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先提出問題,學生去分析、研究、實施,遇到困難和問題再在老師的幫助下查閱資料,自主學習。對基本理論的學習完全貫穿在實際項目的實施過程中,體現「做中學、學中做」。這樣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慾,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2、實訓教學課程採用模塊化且與職業資格等級鑒定結合,培養學生運用網路技術實際技能

我們以IT崗位的綜合職業能力為依據,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合理地確定實訓教學課程體系,改革實踐教學,切實重視學生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突出應用性和實踐性,按照實驗與檢測、實習與實訓、工程設計和施工來構建多媒體網路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縱向上與理論教學交叉進行,橫向上與理論教學相互滲透,將「雙證書」教育納入計算機網路專業課程體系中,使學生在完成學歷教育的同時取得行業認可的職業技能資格證書。

如網路操作系統課程為取證課程。在教學標準的制定過程中,以國家勞動部相關技能證書的要求為參照,制定相關的實訓內容,讓學生在學習完該課程之後就能取得相關的職業技能證書,為今後的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3、採用「2+1」教學模式,突出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讓學生早融入社會。

;

7. 有什麼經典計算機基礎書籍推薦

一、《c語言程序設計 》

《c語言程序設計 》是2012年12月18日清華大學出版社於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容、趙毅。本書是學習C語言程序設計的基礎教程,內容包括C語言概述、順序結構程序設計、分支結構程序設計、循環結構程序設計、數組、函數、指針、結構體、文件等。

本書以程序設計思想的掌握為主線,以編程應用為驅動,通過案例和問題引入內容,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重點訓練學生的編程思想,能夠充分提高學生的編程能力,鍛煉學生的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並鼓勵學生利用所學C語言知識解決專業的具體問題。

二、《計算機概論》

《計算機概論》是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嚴世傑 金子葳 洪秀朋 周伯毓。本書主要講述了整個計算機科學劃分成體系結構軟體數據組織和機器的潛力四大部分,對這四部分以及相關領域的知識做出了貼近時代深入淺出的介紹。

三、《Java編程思想ThinkinginJava》

Bruce Eckel是MindView公司的總裁,該公司向客戶提供軟體咨詢和培訓。他是C++標准委員會擁有表決權的成員之一,擁有應用物理學學士和計算機工程碩士學位。

除本書外,他還是《C++編程思想》的作者,並與人合著了《C++編程思想

第2卷》(這兩本書的英文影印版及中文版均已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引進出版)及其他著作。他已經發表了150多篇論文,還經常參加世界各地的研討會並進行演講。

四、《微型計算機原理及應用第三版》

本書主要介紹由80x86/Pentium微處理器構成的微型計算機的原理、應用及最新發展現狀。書中闡述了80x86/Pentium微處理器的編程結構、指令與定址方式、匯編語言程序設計、存儲器技術、匯流排技術,並闡述了80x86/Pentium微處理器構成的微型計算機硬體電路系統。

五、《計算機網路》

《計算機網路》是2008年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謝希仁。該書全面系統地介紹了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和原理體系結構、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等內容。

全書分為10章,比較全面系統地介紹了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和原理體系結構、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運輸層、應用層、網路安全、網際網路上的音頻/視頻服務、無線網路和下一代網際網路等內容。

8. 徵集關於電腦的有趣故事,比如為什麼採用1024進制,鍵盤為什麼那樣排。

1.QWERTY鍵盤是為了降低打字速度

最初,打字機的鍵盤是按照字母順序排列的,但如果打字速度過快,某些鍵的組合很容易出現卡鍵問題,於是克里斯托夫?拉森?授斯(Christopher Latham Sholes)發明了QWERTY鍵盤布局,他將最常用的幾個字母安置在相反方向,最大限度放慢敲鍵速度以避免卡鍵。授斯在1868年申請專利,1873 年使用此布局的第一台商用打字機成功投放市場。這就是為什麼有今天鍵盤的排列方式。

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種129年前形成的、以放慢敲鍵速度為目的的鍵盤排列方式卻延續至今。1986年布魯斯?伯里文爵士曾在《奇妙的書寫機器》一文中表示:「QWERTY的安排方式非常沒效率。」,比如:大多數打字員慣用右手,但使用QWERTY,左手卻負擔了57%的工作。兩小指及左無名指是最沒力氣的指頭,卻頻頻要使用它們。排在中列的字母,其使用率僅占整個打字工作的30%左右,因此,為了打一個字,時常要上上下下移動指頭。
(所以打字快的人手法可能很狂亂...)

2.E-mail起源
1971年,美國國防部資助的阿帕網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當中,一個非常尖銳的問題出現了:參加此項目的科學家們在不同的地方做著不同的工作,但是卻不能很好地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原因很簡單,因為大家使用的是不同的計算機,每個人的工作對別人來說都是沒有用的。他們迫切需要一種能夠藉助於網路在不同的計算機之間傳送數據的方法。為阿帕網工作的麻省理工學院博士Ray Tomlinson把一個可以在不同的電腦網路之間進行拷貝的軟體和一個僅用於單機的通信軟體進行了功能合並,命名為SNDMSG(即Send Message)。為了測試,他使用這個軟體在阿帕網上發送了第一封電子郵件,收件人是另外一台電腦上的自己。盡管這封郵件的內容連Tomlinson本人也記不起來了,但那一刻仍然具備了十足的歷史意義:電子郵件誕生了。
後來據他本人回憶,第一封電子郵件的內容很可能是:「QWERTYUIOP」(鍵盤上的第一排字母)

9. 如何進行計算機網路基礎課程的教學

計算機網路技術是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緊密結合並不斷發展的一門學科。《計算機網路基礎》課程的開設,旨在培養學生了解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掌握計算機網路應用的基本工具,具備熟練上網操作的能力等。課程以網路分層體系結構為線索,具有概念多、理論抽象、實踐性強等特點。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不難發現,對於學生而言,《計算機網路基礎》課程具有抽象難懂、枯燥無味等特點。教學的關鍵在於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探索適合《計算機網路基礎》課程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1.優化設計教學過程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堅持效率與效果相統一的原則,確保提高教學質量。通過對知識的精煉講解和准確完整的描述,可以使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識。因此教師一定要對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主要問題和次要問題做出具體的分析,通過思考、研究和分析,確定符合實際的課程內容,把教學工作置於切實有效的基礎上來。對於《計算機網路基礎》這門課來說,我們首先要明確課程的整體教學任務和詳細的教學內容,明確各個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
然後在此框架內設計每一堂課的教學方法、手段和學生的活動形式。在具體的授課過程中,從講課的語言到授課的方法要生動有趣、引人入勝,從而營造生動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過程還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注重學生在課堂中的活動,多讓學生去動手,多說多練,並在此過程中實現師生的互動和生與生之間的互動。通過雙向的互動環節,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激發學生對於計算機網路學習的強烈興趣。教師通過對教材中的重點內容,通過設計問題後,讓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和小組的合作探究進行生生互動,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然後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進行師生互動,促進師生有效的交流,對重難點進行突破。這樣所講的內容學生很容易做到當堂消化,對知識本質的理解也會進一步升華。教學過程的優化設計,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主動獲取知識,進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提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靈活採用多種教學方法
2.1 任務驅動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它將以往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理念,轉變為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的教學理念:將再現式教學轉變為探究式學習,使學生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每一位學生都能根據自己對當前問題的理解,運用共有的知識和自己特有的經驗提出方案、解決問題。在《計算機網路基礎》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當前教學主題設計並提出「任務」,針對提出的任務,採取演示或講解等方式,給出完成任務的思路、方法、操作和結果,然後引導學生邊學邊練,並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這種教學方法不僅使學生獲得知識,還能增強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的探索和創新精神得以展現。筆者在課堂教學中是這樣使用任務驅動法的,首先對於所要學習的內容,提出需要掌握的程度和設計一些習題,讓學生通過認真的聽講,之後進行小組的合作探究學習,共同完成所要求達到的目標。這樣的任務驅動法,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共同獲得新知識的能力,還能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在操作中和小組合作中實現創新。
2.2 案例教學法
計算機網路課程,具有抽象的理論性和較強的實踐性,如課程中的組建與維護、網站開發與設計、互聯網應用、網路產品,需要結合實物和一定的實例進行講解,讓學生對照真實的實物和具體的實例結合課本上的理論知識進行深刻的理解,並學會融會貫通和舉一反三。為了加強學生對實際網路工作過程的了解,開闊學生的視野,在計算機網路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材的具體內容將同軸電纜、光纖、交換機、路由器等網路設備搬到課堂上,對照實物現場進行講解,同時在課堂上現場給學生演示如何製作網線,如何製作簡單的網頁,如何配置家用路由器和交換機,幫助學生更直觀、更有效地了解和掌握計算機網路原理和實用技術。學生對實際網路工作過程加強了解,開闊了視野;同時讓學生了解如何做網路研究和開發工作,提升學生對課程的興趣。
2.3 圖例教學法
對於一些比較抽象的概念.可以採用具體的圖例,並結合實際應用進行講解,使抽象的概念更加直觀。比如,在講解「星型拓撲結構」時,筆者首先畫出「星型拓撲結構」的示意圖。通過示意圖來講解它的優點是易於維護、安全可靠。一個用戶產生故障不會影響其他用戶;同時,也指出它的缺點是中心節點會成為整個網路的瓶頸,一旦出現故障.與它相連的網路就會癱瘓。學生在宿舍上網時會使用交換機進行互連,這樣互連的網路具有星型結構的優點和缺點。如果交換機出現故障,那麼與之相連的所有計算機就都不能上網。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把抽象概念實例化,學生學習起來就會容易很多。
3.綜合使用各種教學手段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採用多種教學手段,每一種教學手段都是為了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比如多媒體教學。計算機網路的原理比較抽象,有時很難用語言把它描述清楚。如果把這些晦澀難懂的內容製作成多媒體課件,將原來抽象、復雜的理論知識用生動形象的動畫表現出來,學生們就能更加直觀的接受這些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比如網路教學。通過網路教學平台,將課程的教案、參考文獻目錄、授課PPT、網路課件等相關教學資料在校園網的網路教學平台上發布,可以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在網上進行交流討論等等。
4.總結
教學是一種永無止境的追求過程,所以在《計算機網路基礎》這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從而激發學生們學習的興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10. 計算機網路與Internet的內容提要

本書全面深入地講解了計算機網路與網際網路的各個方面,包括數據傳輸、包傳送、網路互連和網路應用4大部分。數據傳輸部分解釋了最底層承載信息的電子信號如何穿越電纜,並介紹了數據怎樣用電子信號進行編碼;第2部分解釋了計算機網路為何使用數據包、數據如何聚合成發送的包,以及數據包如何被傳送到它的目的地址;第3部分主要介紹網路互連,討論了將異構網路組合成一個大規模的、無縫的通信系統的動機和實現方法;最後一部分主要介紹了應用系統如何使用底層網路進行通信。本書的附錄和光碟還提供了網路術語的解釋以及大量的網路編程和實驗的例子、圖表、動畫等,這對於深入理解網路互連技術及組織網路素材都大有裨益。
本書可作為本科生和低年級的研究生教材或教學參考書。對於從事網路研究、網路工程、技術服務的科研和工程技術人員來說,本書也是一本很好的基礎性參考讀物。
前 言
本書如此受歡迎令我欣喜異常。除了幾百所美國學校用它作為計算機網路課程的教材以外,許多專業人士還寫信說它正用於工業界,而且還有來自海外譯本的熱情洋溢的評論。在市場上充斥著網路書籍的今天,本書的成功特別令人感到滿意。它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在於它覆蓋面廣、條理清晰、對概念的闡述透徹並關注於Internet,而且隨書附帶的光碟以及下面的網站也為讀者提供了豐富的材料:
http://www.netbook.cs.pure.e
新版對原書做了徹底的修訂和更新,增加了3章(第3章,第14章和第25章)和許多新的小節,並增加了80多個術語。光碟和Web站點的內容也重新做了整理和擴展。
新增的3章內容是應教師和讀者的需求而增加的。第3章是專門為那些想初步了解網路應用和編程知識的讀者設計的。該章在介紹網路底層技術和協議設施之前,揭示了怎樣構造通過Internet操作的應用。並且,第3章還給出了一個簡化的API (包括可用的代碼),舉例說明Internet應用如何使用這個API進行通信。即便讀者對編程不感興趣,也會贊賞許多例子程序所達到的效果。
第14章是應那些要求更詳細地了解面向連接網路的讀者而編寫的。該章以ATM為例,介紹了面向連接的網路範例。除了解釋諸如標簽交換等概念和細節之外,還提供了對這一技術的評估,並討論了為什麼ATM沒有達到它雄心勃勃的設計目標。
第25章是應那些要求增加Internet路由和Internet路由協議內容的讀者而編寫的。該章討論了靜態和動態路由,覆蓋了自治系統的概念和具體的路由協議,如RIP,OSPF和BGP等。最後,該章還討論了組播路由傳播。
本書從最廣泛的意義上回答了「計算機網路和國際互聯網是怎樣操作的?」這一基本問題。它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全面的、涵蓋了從網路中最底層的數據傳輸和電纜到最高層的應用軟體的學習旅程。在每個層次中,本書都展示了下一個層次怎樣使用和擴展底層所提供的設施和服務。因此,本書在描述了一個數據機怎樣使用載波編碼以後,就開始介紹Internet這樣的分組交換系統如何使用數據機發送幀;在描述了乙太網這樣的幀傳輸技術以後,就開始介紹像TCP這樣的協議怎樣利用這些傳輸設施實現對數據的可靠傳輸。最後,本書介紹了Internet應用,解釋萬維網(World Wide Web)在這樣一個基礎設施之上是怎樣操作的。
本書是為那些沒有或只有一點網路背景的讀者准備的。書中沒有使用復雜的數學描述,也不需要讀者有操作系統的知識。相反,本書清楚地定義了概念,使用實例和插圖說明技術是怎樣操作的,闡明了分析結果但並沒有給出數學證明。
在引言(第1~3章)之後,本書的正文含有4部分:第1部分(第4~6章)簡要說明了底層的硬體是怎樣工作的。這一部分解釋了載波信號的概念,討論了載波的調制,說明了數據機怎樣把發送的數據編碼成載波信號。這一部分還討論了非同步、面向字元的數據傳輸,並定義了以後章節中出現的術語,諸如帶寬、波特等。
第2部分(第7~16章)關注於分組交換。這一部分介紹了使用分組的動機,然後描述了用於網路分類的特徵,如區域網、廣域網、本地環、公共網路和私有網路、面向連接的網路或無連接網路,還有基本的網路拓撲結構和電纜模式。這一部分還介紹了如下一跳、路由、交換、協議分層等在每一章都要使用的術語。最後舉例說明幾種常見的網路,包括乙太網、FDDI、令牌環、ATM和ADSL。
第3部分(第17~25章)著重介紹Internet協議。討論網路互連的動機之後,這一部分描述了互連網的體系結構以及路由器、互連網編址、地址綁定、TCP/IP協議等。詳細回顧了IP,TCP,ICMP和ARP協議,讓學生理解概念是怎樣聯繫到實際的。在第24章介紹了TCP,其內容覆蓋了傳輸協議的可靠性這一重要的、深層次主題。附錄5通過建設一個家庭網路、使用一個IP地址把多台計算機連接到Internet上,展示了怎樣把理論付諸實踐。
最後一部分(第26~38章)研究了網路應用。像本書其他部分一樣,這一部分的覆蓋面也是相當寬廣的——既包括通用的原理,也包括具體的應用。這一部分首先描述了網路應用用以通信的客戶-伺服器模型,然後描述了套接字(socket)API,並給出了使用套接字進行通信的客戶與伺服器示例代碼。這一部分還描述了域名系統中的名字解析和應用,如電子郵件、文件傳輸、Web瀏覽等,還通過使用CGI,Java,JavaScript的例子,介紹了動態文檔和主動文檔。在介紹每一種技術的過程中,均描述了軟體結構並解釋了客戶和伺服器之間怎樣交互以便提供服務。第35章還討論了中間件(middleware),其中包括過程式的和面向對象的中間件技術。這一部分後面的章節討論了網路安全,並介紹了如何使用應用軟體進行網路管理。最後,第38章還探討了有趣的初始化問題,介紹了應用層軟體怎樣實現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用協議軟體獲取正在使用的協議軟體在初始化時必需的信息。
本書最適合於作為一學期的網路高級引論課程使用。由於涉及目標的廣泛性,所以本書覆蓋了網路從電纜到應用的所有主題。比如,在普渡(Pure)大學,學生有每周一次的實驗室作業以強化概念的理解,並提供動手的經驗。到完成該課程時,每個學生都可以:知道IP路由器怎樣使用路由表轉發IP數據報;描述一個數據報怎樣穿越Internet;解釋集線器和2層交換機之間的不同;了解TCP如何識別一個連接;知道為什麼當前的Web伺服器能夠在80埠上同時處理多個連接;描述網橋和IP路由器之間概念上的不同;計算一個比特穿越100BaseT網路的時間長度;解釋為什麼TCP歸於端到端一類;區分乙太網使用的CSMA/CD介質訪問機制和令牌傳遞模式;了解DSL如何使用多路復用技術高速傳輸數據。
一門課程的目標是廣泛的,而不是深奧的——它覆蓋所有的主題,讀者可以不必專注於少數幾種技術或概念。因此,一門成功課程的關鍵在於保持一個敏捷的步伐,在一個學期里覆蓋基礎的主題。本書第1部分中基礎的內容可以壓縮在一周之內完成,網路和網路互連部分可以分配五周時間,留下幾個星期給應用和網路管理與安全等主題。
教師應該向學生強調概念和原理的重要性:具體的技術可能幾年後過時了,但是原理是不變的。另外,教師應該激發學生徹底學習網路的動力。
盡管沒有一個單獨的主題是具有挑戰性的,但學生仍可以發現許多內容不很容易接受。特別是,當學生們面對過多新的術語時。縮寫的網路術語和行話可能會非常令人困惑:學生花費了大量的時間才能習慣這些術語。為幫助學生掌握術語,附錄1包含了一個術語和縮寫詞彙表。為更加清晰起見,詞彙表中的詞彙定義是單獨描述的,而不是在文中逐字逐句說明的。
由於編程和實驗對幫助學生學習網路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所以實驗室練習是任何一門網路課程的重要部分。附錄6描述了Pure大學本科生網路實驗室的體系結構,展示了怎樣用一些廉價的硬體設備構造一個有用的實驗環境。我們的實驗課程強調網路的兩個重要方面:套接字編程和數據包分析。我們讓學生構造客戶軟體訪問網路並提取數據(如編寫程序列印當前的溫度)。第3章介紹了簡單的API,使用我們的API,學生可以在了解協議、地址、套接字之前編寫可運行的代碼。當然,學生在學期後面會學習如何使用套接字API。最後,學生需要編寫一個並發的Web伺服器(CGI支持是可選的)。除了應用編程之外,學生們還需要使用實驗室設施從一個真實的網路中捕獲數據包,然後編寫程序解碼數據包頭。
讓學生訪問網路提高了他們的熱情,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們做實驗——我們的經驗表明,訪問過實際網路的學生能更好地理解主題。因此,如果沒有專用的包分析儀,可以在一個標准PC上安裝相應的軟體來配置一個廉價的分析儀。對那些無法訪問網路設施的學生來說,光碟中包含了包跟蹤的例子,學生們可以編寫程序來讀取蹤跡並處理包,就像從網路中捕獲它們一樣。
本書所帶的光碟和Web站點都包含許多材料,有助於教學和讀者對本書內容的理解。對於教師,光碟包含了課程的內容,文中的圖表可以做演示,生動的圖表有助於闡明概念。光碟還包括書中沒有的內容,包括網路電纜和設備的照片以及用於學生工程作業中的數據文件。
為幫助教授和學生們定位信息,光碟還包括一個關鍵字搜索機制。給定一個術語,該搜索機制從聯機詞彙表中定位術語的定義以及與該術語相關的其他術語。最後,光碟包含了指向Web 站點的鏈接,該站點在不斷地更新。本書專門建立了兩個電子郵件列表:一般的信息可以從[email protected]獲得,關於本書教學內容的討論參見[email protected]。欲加入列表,向相應列表名字發一封電子郵件信息,郵件體由subscribe組成。為避免郵件伺服器通過Internet發送一個消息的多個拷貝,教師需要為他們站點的所有學生建立一個單獨的本地別名(alias)。
感謝所有對本書的新版做出貢獻的人:Dennis Brylow和John Lin校對了本書的所有章節,Jennifer Seitzer,Abllah Abonamah和George Varghese審讀了早期的版本,並提出了有價值的建議。Mike Evangelista 寫了第3章中的客戶和伺服器應用代碼和API,並把這個API移植到Linux,Solaris和Windows 平台。Ralph Droms准備了光碟,並且管理Web的內容。Jim Griffioen審讀了新增加的3章,提供了全球的前景和技術細節。特別感謝我的妻子和夥伴,Chris,本書的許多進步來源於她細心的編輯和有益的提議。

閱讀全文

與趣講計算機網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鄰居網路信號不強 瀏覽:637
華為m6共享網路 瀏覽:251
網路安全的層次 瀏覽:948
產品網路營銷策略 瀏覽:748
本機數據網路不好怎麼辦 瀏覽:211
怎麼讓網路好了 瀏覽:484
神舟電腦網路商城 瀏覽:977
網路電視哪個可以看直播 瀏覽:696
網路信號投訴反饋 瀏覽:756
現代四大網路有哪些 瀏覽:335
英雄殺無線網路連不上 瀏覽:645
26位網路能帶多少個主機 瀏覽:188
榮耀usb共享網路不好用 瀏覽:56
網路版微信怎麼收藏 瀏覽:990
軟體網路載入很慢 瀏覽:714
網路怎麼會異常呢 瀏覽:203
手機認證的網路 瀏覽:735
手機不使用2g網路 瀏覽:312
談談如何規范網路直播 瀏覽:959
最近wifi網路卡怎麼回事 瀏覽:182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