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行通訊,串列通訊。並行速度快,但對設備要求高,要求同步,且距離近,更是一對一。串列相對速度比較慢,但有非同步通訊,對設備要求不高,且可以一對多。
❷ 網路有幾種傳輸方式
傳輸主要是使用tcp 和 udp協議~~
從專業的角度說,TCP的可靠保證,是它的三次握手機制,這一機制保證校驗了數據,保證了他的可靠性。而UDP就沒有了,所以不可靠。不過UDP的速度是TCP比不了的,而且UDP的反應速度更快,QQ就是用UDP協議傳輸的,HTTP是用TCP協議傳輸的,不用我說什麼,自己體驗一下就能發現區別了。再有就是UDP和TCP的目的埠不一樣(這句話好象是多餘的),而且兩個協議不在同一層,TCP在三層,UDP不是在四層就是七層。
TCP/IP協議介紹
TCP/IP的通訊協議
這部分簡要介紹一下TCP/IP的內部結構,為討論與互聯網有關的安全問題打下基礎。TCP/IP協議組之所以流行,部分原因是因為它可以用在各種各樣的信道和底層協議(例如T1和X.25、乙太網以及RS-232串列介面)之上。確切地說,TCP/IP協議是一組包括TCP協議和IP協議,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協議、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協議和其他一些協議的協議組。
TCP/IP整體構架概述
TCP/IP協議並不完全符合OSI的七層參考模型。傳統的開放式系統互連參考模型,是一種通信協議的7層抽象的參考模型,其中每一層執行某一特定任務。該模型的目的是使各種硬體在相同的層次上相互通信。這7層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話路層、表示層和應用層。而TCP/IP通訊協議採用了4層的層級結構,每一層都呼叫它的下一層所提供的網路來完成自己的需求。這4層分別為:
應用層:應用程序間溝通的層,如簡單電子郵件傳輸(SMTP)、文件傳輸協議(FTP)、網路遠程訪問協議(Telnet)等。
傳輸層:在此層中,它提供了節點間的數據傳送服務,如傳輸控制協議(TCP)、用戶數據報協議(UDP)等,TCP和UDP給數據包加入傳輸數據並把它傳輸到下一層中,這一層負責傳送數據,並且確定數據已被送達並接收。
互連網路層:負責提供基本的數據封包傳送功能,讓每一塊數據包都能夠到達目的主機(但不檢查是否被正確接收),如網際協議(IP)。
網路介面層:對實際的網路媒體的管理,定義如何使用實際網路(如Ethernet、Serial Line等)來傳送數據。
TCP/IP中的協議
以下簡單介紹TCP/IP中的協議都具備什麼樣的功能,都是如何工作的:
1. IP
網際協議IP是TCP/IP的心臟,也是網路層中最重要的協議。
IP層接收由更低層(網路介面層例如乙太網設備驅動程序)發來的數據包,並把該數據包發送到更高層---TCP或UDP層;相反,IP層也把從TCP或UDP層接收來的數據包傳送到更低層。IP數據包是不可靠的,因為IP並沒有做任何事情來確認數據包是按順序發送的或者沒有被破壞。IP數據包中含有發送它的主機的地址(源地址)和接收它的主機的地址(目的地址)。
高層的TCP和UDP服務在接收數據包時,通常假設包中的源地址是有效的。也可以這樣說,IP地址形成了許多服務的認證基礎,這些服務相信數據包是從一個有效的主機發送來的。IP確認包含一個選項,叫作IP source routing,可以用來指定一條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之間的直接路徑。對於一些TCP和UDP的服務來說,使用了該選項的IP包好象是從路徑上的最後一個系統傳遞過來的,而不是來自於它的真實地點。這個選項是為了測試而存在的,說明了它可以被用來欺騙系統來進行平常是被禁止的連接。那麼,許多依靠IP源地址做確認的服務將產生問題並且會被非法入侵。
2. TCP
如果IP數據包中有已經封好的TCP數據包,那麼IP將把它們向『上』傳送到TCP層。TCP將包排序並進行錯誤檢查,同時實現虛電路間的連接。TCP數據包中包括序號和確認,所以未按照順序收到的包可以被排序,而損壞的包可以被重傳。
TCP將它的信息送到更高層的應用程序,例如Telnet的服務程序和客戶程序。應用程序輪流將信息送回TCP層,TCP層便將它們向下傳送到IP層,設備驅動程序和物理介質,最後到接收方。
面向連接的服務(例如Telnet、FTP、rlogin、X Windows和SMTP)需要高度的可靠性,所以它們使用了TCP。DNS在某些情況下使用TCP(發送和接收域名資料庫),但使用UDP傳送有關單個主機的信息。
3.UDP
UDP與TCP位於同一層,但對於數據包的順序錯誤或重發。因此,UDP不被應用於那些使用虛電路的面向連接的服務,UDP主要用於那些面向查詢---應答的服務,例如NFS。相對於FTP或Telnet,這些服務需要交換的信息量較小。使用UDP的服務包括NTP(網落時間協議)和DNS(DNS也使用TCP)。
欺騙UDP包比欺騙TCP包更容易,因為UDP沒有建立初始化連接(也可以稱為握手)(因為在兩個系統間沒有虛電路),也就是說,與UDP相關的服務面臨著更大的危險。
4.ICMP
ICMP與IP位於同一層,它被用來傳送IP的的控制信息。它主要是用來提供有關通向目的地址的路徑信息。ICMP的『Redirect』信息通知主機通向其他系統的更准確的路徑,而『Unreachable』信息則指出路徑有問題。另外,如果路徑不可用了,ICMP可以使TCP連接『體面地』終止。PING是最常用的基於ICMP的服務。
5. TCP和UDP的埠結構
TCP和UDP服務通常有一個客戶/伺服器的關系,例如,一個Telnet服務進程開始在系統上處於空閑狀態,等待著連接。用戶使用Telnet客戶程序與服務進程建立一個連接。客戶程序向服務進程寫入信息,服務進程讀出信息並發出響應,客戶程序讀出響應並向用戶報告。因而,這個連接是雙工的,可以用來進行讀寫。
兩個系統間的多重Telnet連接是如何相互確認並協調一致呢?TCP或UDP連接唯一地使用每個信息中的如下四項進行確認:
源IP地址 發送包的IP地址。
目的IP地址 接收包的IP地址。
源埠 源系統上的連接的埠。
目的埠 目的系統上的連接的埠。
埠是一個軟體結構,被客戶程序或服務進程用來發送和接收信息。一個埠對應一個16比特的數。服務進程通常使用一個固定的埠,例如,SMTP使用25、Xwindows使用6000。這些埠號是『廣為人知』的,因為在建立與特定的主機或服務的連接時,需要這些地址和目的地址進行通訊。
❸ 網路傳輸方式的種類
網路傳輸方式的種類:
1、視頻基帶傳輸:
最為傳統的電視監控傳輸方式,對0~6MHz視頻基帶信號不作任何處理;
通過同軸電纜(非平衡)直接傳輸模擬信號;
優點是:短距離傳輸圖像信號損失小,造價低廉,系統穩定;
缺點:傳輸距離短,300米以上高頻分量衰減較大,無法保證圖像質量;
一路視頻信號需布一根電纜,傳輸控制信號需另布電纜;其結構為星形結構;
布線量大、維護困難、可擴展性差,適合小系統;
2、光纖傳輸:
常見的有模擬光端機和數字光端機,是解決幾十甚至幾百公里電視監控傳輸的;
最佳解決方式,通過把視頻及控制信號轉換為激光信號在光纖中傳輸;
優點是:傳輸距離遠、衰減小,抗干擾性能好,適合遠距離傳輸;
缺點是:對於幾公里內監控信號傳輸不夠經濟;光熔接及維護需專業技術人員;
及設備操作處理,維護技術要求高,不易升級擴容;
3、網路傳輸:
是解決城域間遠距離、點位極其分散的監控傳輸方式;
採用MPEG2/4、H.264音視頻壓縮格式傳輸監控信號;
優點是:採用網路視頻伺服器作為監控信號上傳設備,只要有Internet網路的地方;
安裝上遠程監控軟體就可監看和控制;
缺點是:受網路帶寬和速度的限制,目前的ADSL只能傳輸小畫面、低畫質的圖像;
每秒只能傳輸幾到十幾幀圖像,動畫效果十分明顯並有延時,無法做到實時監控;
4、微波傳輸:
是解決幾公里甚至幾十公里不易布線場所監控傳輸的解決方式之一;
採用調頻調制或調幅調制的辦法,將圖像搭載到高頻載波上;
轉換為高頻電磁波在空中傳輸;
優點是:綜合成本低,性能更穩定,省去布線及線纜維護費用;
可動態實時傳輸廣播級圖像,圖像傳輸清晰度不錯,而且完全實時;組網靈活;
可擴展性好,即插即用;維護費用低;
缺點是:由於採用微波傳輸,頻段在1GHz以上,常用的有L波段(1.0~2.0GHz);
S波段(2.0~3.0GHz)、Ku波段(10~12GHz),傳輸環境是開放的空間;
在大城市使用,無線電波比較復雜,相對容易受外界電磁干擾;微波信號為直線傳輸;
中間不能有山體、建築物遮擋;如果有障礙物,需要加中繼加以解決;
Ku波段受天氣影響較為嚴重,尤其是雨雪天氣會有比較嚴重的雨衰現象;
不過現在也有數字微波視頻傳輸產品,抗干擾能力和可擴展性都提高不少;
5、雙絞線傳輸(平衡傳輸):
也是視頻基帶傳輸的一種,將75Ω的非平衡模式轉換為平衡模式來傳輸的;
是解決監控圖像1Km內傳輸,電磁環境相對復雜、場合比較好的解決方式;
將監控圖像信號處理通過平衡對稱方式傳輸;
優點是:布線簡易、成本低廉、抗共模干憂性能強;
缺點是:只能解決1Km以內監控圖像傳輸,而且一根雙絞線只能傳輸一路圖像;
不適合應用在大中型監控中;雙絞線質地脆弱抗老化能力差;
不適於野外傳輸;雙絞線傳輸高頻分量衰減較大,圖像顏色會受到很大損失;
6、寬頻共纜傳輸:視頻採用調幅調制、伴音調頻搭載、FSK數據信號調制等技術;
將數十路監控圖像、伴音、控制及報警信號集成到「一根」同軸電纜中雙向傳輸;
優點是:充分利用了同軸電纜的資源空間,三十路音視頻;
及控制信號在同一根電纜中雙向傳輸、實現「一線通」;
施工簡單、維護方便,大量節省材料成本及施工費用;
頻分復用技術解決遠距傳輸點位分散,布線困難監控傳輸問題;
射頻傳輸方式只衰減載波信號,圖像信號衰減比較小,亮度、色度傳輸同步嵌套;
保證圖像質量達到4級左右;採用75Ω同軸非平衡方式傳輸使其具有很強抗干擾能力;
電磁環境復雜場合仍能保證圖像質量;
缺點是:採用弱信號傳輸,系統調試技術要求高,必須使用專業儀器;
如果幹線線路有一台設備有問題,可能導致整個系統沒圖像;
另外寬頻調制端需外加AC220V交流電源供電;
(但目前大多監控點都具備AC220V交流電源這個條件).
❹ 網路上傳輸文件有哪幾種方式以及怎樣操作的 最好詳細點,還容易看懂,謝謝
1st:qq上直接把文件拖到對話面板上。。。2st:區域網設置文件共享,具體做法:新建一個文件,改名字為共享文件夾,右擊選擇屬性,共享與安全,選擇在網路上共享此文件夾,右擊我的電腦,選擇屬性,計算機名,查詢到本機名稱,再在另一台機器上打開網上鄰居,查詢到此電腦,雙擊打開,找到文件,復制3st:簡單但是有點麻煩。申請一個新浪郵箱,點擊文件中轉站,上傳,然後將此郵箱賬號和密碼給對方。讓對方自己在文件中轉站里下載
❺ 目前在線文件傳輸什麼方式最快
郵箱、雲盤是相對來說在線文件傳輸最快的了。
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無時無刻不在接收著外界的信息,並向外界傳達著自己的觀點與想法!說起信息傳輸,大家有沒有思考過在各鎮各樣的思考工具泛濫的今天,究竟什麼樣的傳輸工具才是最快的。
從早期的石頭,龜殼、青銅器,布帛、飛鴿、烽火,快馬、再到印刷術、造紙術。主要靠畜力和人力傳遞信息。進入20世紀,有了大規模的工業和互聯網,信息傳輸的方式漸漸多了起來。軟盤、光碟、U盤、雲盤、郵箱等等。
確實,各種各樣的工具極大地便利了我們的生活。但當數據足夠大的時候,上面的這些方法還會管用嗎?在進入信息時代後,人類每天瀏覽的數據量不斷增加,從人聯網到物聯網,數據呈指數級上升。
進而產生的數據量空前龐大。據統計,每位互聯網用戶日平均流量約1.5GB,而在物聯網時代,一輛無人駕駛汽車每天產生4TB的數據量,一家智能製造工廠每天將產生1PB的數據量,而一家雲視頻供應商每日數量可達750PB。
除了數據量之龐大超出想像外,第二個沒想到的是:現在的網速太慢了,我們還在互聯網初期……雖然如今移動網路從2G過渡到4G。
家庭網路從幾兆發展到幾十兆甚至百兆,企業專線網速甚至會更快,但是在PB和EB級數據面前,光纖還是「龜速」。PK光纖?快遞小哥笑了結果:如果在100M帶寬的網速下,當數據超過一定的大小時,通過網路傳輸往往不如直接快遞硬碟來的方便。
例如,當你數據大於35GB的時候,在北京市內通過快遞的則較快速,如果大於100G的數據,那麼只要是在國內,快遞都要比網路傳輸的要快。
❻ 區域網數據傳輸形式有些什麼
按數據傳輸方式分類:
常見的區域網大致分為乙太網、ATM、FDDI等幾種類型。
乙太網:ethernet網路標準是Xeror、Digital與Intel三家公司於1970初開發的。乙太網按執行標准和傳輸速率不同,分為乙太網(ethernet)、快速乙太網(Fast ethernet)、千兆乙太網(gigabit ethernet)和萬兆乙太網。
(1)乙太網,執行IEEE802.3標准,數據傳輸方式為CDMA/CD。可使用光纖、雙絞線、細纜、粗纜作為傳輸介質。
乙太網屬於「基頻」(Baseband),即在一條傳輸線路上,在同一時刻額只能傳送一個數據。理論傳輸速度可達到10Mbit/s,但由於廣播、碰撞等原因,實際上傳輸速率只有2~3Mbit/s。乙太網不適合於大型或忙碌的網路。
有以下4種標准:
標准 傳輸速率 傳輸距離 使用介質 應用范圍
10Base-5 10Mbit/s 500m 粗纜 絕跡
10Base-2 10Mbit/s 185m 細纜(RG-58A/U) 小型網路
10Base-T 10Mbit/s 100m 三類、五類或更高雙絞線
10Base-F 10Mbit/s 4km 1對多模光纖 沒優勢
❼ 在網路上傳輸文件有哪些方法
FTP、SFTP、TFTP、HTTP、HTTPS、QQ、中轉站、Windows下的網路共享、Linux下的SAMBA、自定義SOCKET方式等。
❽ 網路上傳輸大文件有什麼好的方法
網路上的傳輸有好幾種方式,例如QQ、郵箱、網盤、傳輸軟體等。
QQ、郵箱適合2G以下文件傳輸,但速度也不快,需要耗很多時間來傳文件。
網盤的存儲不一樣,每個網商存儲空間各有限制。上傳下載也有限速,想要快速傳輸就要開VIP或者開通限速通道。
傳輸軟體很廣泛,上傳下載不限速,存儲空間無限制,而且還可以傳輸大量文件,T級以上文件都可以妙傳。還可以跨遠距離 跨國傳輸,當然也要看什麼傳輸軟體。我用的鐳速傳輸軟體都有這些服務,至於其他傳輸軟體就不太清楚了。
想用的可以在網路搜索:
❾ 通過網路傳輸文件的方式除用QQ外,還有幾種
1.直連
如:QQ,MSN,POPO等聊天工具走支持。
2.網路中介
比如郵箱或者一些網盤,把東西存到一個網站,然後下載
❿ 簡述在網路中進行數據傳輸的幾種方式
網路中常用的數據交換技術可分為兩大類:線路交換和存儲轉發交換,其中存儲轉發交換交換技術又可分為報文交換和分組交換。 線路交換 通過線路交換進行通信,就是要通過中間交換節點在兩個站點之間建立一條專業的通信線路。利用線路交換進行通信需三個階段:線路建立、數據傳輸和線路拆除。線路交換的特點是:數據傳輸可靠、迅速、有序,但線路利用率低、浪費嚴重,不適合計算機網路。 報文交換 報文交換採用"存儲-轉發"方式進行傳送,無需事先建立線路,事後更無需拆除。它的優點是:線路利用率高、故障的影響小、可以實現多目的報文;缺點是:延遲時間長且不定、對中間節點的要求高、通信不可靠、失序等,不適合計算機網路。 分組交換 分組由報文分解所得,大小固定。分組交換適用於計算機網路,在實際應用中有兩種類型:虛電路方式和數據報方式。虛電路方式類似"線路交換",只不過對信道的使用是非獨占方式;數據報方式類似"報文交換"。 報文的優點是:高效、靈活、迅速、可靠、經濟,但存在如下的缺點:有一定的延遲時間、額外的開銷會影響傳輸效率、實現技術復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