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乙太網在MAC上使用什麼協議
MAC 是區域網的協議結構,它的幀長有最大和最小的限制
這個要從網路的性能說起,CSMA/CD載波監聽多路訪問/沖突檢測,不同幀長下信道利用率
E=tf/[2τ(1-A)A+tf+τ]=1/ [a(2A-1-1)+1]
當A=0.368時,上式為E=1/(4.44a+1)
2τ=51.2μs,R=10Mb/s,競爭時槽為64位元組
當幀長為1024位元組時,競爭時槽若接近e個,則網路的效率可達理想的值0.85,這個選擇最佳幀長的依據之一。
衛星就不能用了,每個協議都有它的具體環境的應用范圍,衛星是無線的,就要用無線協議了
還有網路與發送站的站數圖我就不打出來了太復雜了不好打,不知道你明白了沒有啊,打了半天字了,回答完畢,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② MAC的LTE中MAC層結構及功能
E-UTRA提供了兩種MAC實體:位於UE的MAC實體;位於E-UTRAN的MAC實體。
功能
1、邏輯信道與傳輸信道之間的映射。
2、將來自一個或多個邏輯信道的MACSDU復用到一個傳輸塊(TB),通過傳輸信道發給物理層。
3、將一個或多個邏輯信道的MACSDU解復用,這些SDU來自於物理層通過傳輸信道發送的TB。
4、調度信息上報。
5、通過HARQ進行錯誤糾正。
6、通過動態調度在UE之間進行優先順序操作。
7、同一個UE的邏輯信道間進行優先順序的操作。
8、邏輯信道優先順序排序。
9、傳輸格式選擇。
(2)蘋果乙太網絡結構擴展閱讀
MAC層是只在LLC層的支持下為共享介質PHY提供訪問控制功能(如定址方式、訪問協調、幀校驗序列生成和檢查,以及LLCPDU定界)。MAC層在LLC層的支持下執行定址方式和幀識別功能。802.11標准利用CSMA/CA(載波監聽多路訪問/沖突防止)。
而標准乙太網利用CSMA/CD(載波監聽多路訪問/沖突檢測)。在同一個信道上利用無線電收發器既傳輸又接收是不可能的,因此,802.11無線LAN採取措施僅是為了避免沖突。
③ iphone連接乙太網教程
如果在10.5.0系統以上 從系統偏好設置—網路—乙太網—使用dhcp選單—創建ppp0e服務—創建成功後輸入adsl賬號和密碼就能上網了
1、 點擊左上角藍色蘋果,系統預置→網路→新建位置→創建一個新的位置,自定名稱,如:ADSL
2、 顯示→內建乙太網
3、 PPPoE→選擇連接使用 PPPoE→輸入帳戶名稱及密碼,選擇存儲密碼,選定在菜單中顯示 PPPoE 狀態
4、 TCP/IP→PPP
5、 配置完畢→現在應用
6、 從屏幕右上角點擊乙太網圖標,從下拉菜單中選擇連接即可開始拔號。
你顯示出了ip地址和子網掩碼,那個只是轉換器的ip!不是網路連接的!現在還沒有聯網!
系統偏好設置-網路:
先解鎖:
最後輸入你的寬頻賬戶名稱和密碼,連接就是了!
你還可以在菜單欄中顯示pppoe狀態:
④ 乙太網系統的組成和特點是什麼
乙太網系統組成:共享媒體和電纜、轉發器或集線器、網橋、交換機和乙太網協議。
區域網採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協議標准。乙太網具有如下的一般特徵:
1)共享媒體:所有網路設備使用同一通信媒體。
2)廣播域:需要傳輸的幀被發送到所有節點,但只有定址到的節點才會接收到幀。
3) CSMA/CD:乙太網中利用載波監聽多路訪問/沖突檢測方法(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以防止兩個或更多節點同時發送。
4) MAC 地址:媒體訪問控制層的所有 Ethernet 網路介面卡(NIC)都採用48位網路地址。這種地址全球唯一。
(4)蘋果乙太網絡結構擴展閱讀
交換式乙太網
乙太網的發展很快,從單根長電纜的典型乙太網結構開始演變。單根電纜存在的問題,比如找出斷裂或者松動位置等連接相關的問題,驅使人們開發出一種不同類型的布線模式。
在這種模式中,每個站都有一條專用電線連接到一個中央集線器。集線器只是在電氣上簡單地連接所有連接線,就像把它們焊接在一起。集線器不能增加容量,因為它們邏輯上等同於單根電纜的經典乙太網。隨著越來越多的站加入,每個站獲得的固定容量共享份額下降。最終,LAN將飽和。
還有另一條出路可以處理不斷增長的負載:即交換式乙太網。交換式乙太網的核心是一個交換機,它包含一塊連接所有埠的高速背板。從外面看交換機很像集線器,它們都是一個盒子,通常擁有4-48個埠,每個埠都有一個標準的RJ-45連接器用來連接雙絞電纜。
交換機只把幀輸出到該幀想去的埠。通過簡單的插入或者拔出電纜就能完成或者刪除一台機器,而且由於片狀電纜或者埠通常隻影響到一台機器,因此大多數錯誤都很容易被發現。
這種配置模式仍然存在一個共享組件出現故障的問題,即交換機本身的故障:如果所有站都失去了網路連接,則IT人員知道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更換整個交換機。
⑤ 蘋果手機乙太網是什麼情況
根據目前蘋果手機的上網方式設計,ios10.2以上系統的蘋果手機就隱藏著使用網線上網的功能,我們在蘋果設置頁面下並不能看到這個選項,只有插入相應的硬體後才能自動激活這個隱藏功能,這時候,在手機設置頁面下也能夠正常的看到乙太網設置選項,包括配置IP、ip地址、子網掩碼等。
蘋果手機連接上網線轉換器後,然後就可以把網線插入乙太網介面。這時候,稍等片刻,蘋果手機【設置】頁面下就會出現「乙太網」選項,這時候可以打開【乙太網】選項,手動設置上網相關參數了,但是,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手動設置參數容易出錯,我們不需要任何操作,連接上網線以後等待蘋果蘋果的乙太網選項自動獲取IP即可,最後就能夠正常的使用有線上網了。
⑥ 蘋果8系統是否可以用乙太網
你好
它只能用數據流量,或無線wifi的。
它應該是不支持直接用乙太網,乙太網是win架構。
⑦ 蘋果手機乙太網什麼意思
乙太網是區域網採用的通信協議標准,是一種傳輸速率為10Mbps的常用區域網。
截至2021年9月,蘋果公司(Apple Inc.)已發布32款手機產品,初代:iPhone,最新版本:iPhone 13 mini,iPhone 13,iPhone 13 Pro,iPhone 13 Pro Max;iPhone系列產品靜音鍵在設備正面的左側 。
iPhone 5之前機型使用30Pin(即30針)介面,iPhone 5(包含)之後產品使用Lightning介面。iPhone X之前機型配置Home鍵;iPhone X(包含)之後(除iPhone SE第二代)機型取消了實體Home鍵。
iphone X
iPhone X的正面由一塊異形屏構成,整個前部只保留頂部的聽筒、自拍相機和感測器。iPhone X採用「劉海屏」形式的全面屏設計,取消了蘋果沿用了10年的底部Home鍵,採用雙面玻璃+不銹鋼材質中框設計,採用了防油漬防指紋塗層,底部的介面和兩側的按鍵設計沒有變化。
iPhone X屏幕採用圓角設計,四個圓角位於一個標准矩形內,背面採用縱向的雙攝,閃光燈位於雙攝的中間,閃光燈右下角還有一個降噪麥克開孔。
⑧ 什麼是乙太網為什麼使用MAC
乙太網是當今現有區域網採用的最通用的通信 協議 標准,組建於七十年代早期。Ethernet(乙太網)是一種傳輸速率為10Mbps的常用區域網(LAN)標准。在乙太網中,所有計算機被連接一條同軸電纜上,採用具有沖突檢測的載波感應多處訪問(CSMA/CD)方法,採用競爭機制和匯流排拓樸結構。基本上,乙太網由共享傳輸媒體,如雙絞線電纜或同軸電纜和多埠集線器、網橋或交換機構成。在星型或匯流排型配置結構中,集線器/交換機/網橋通過電纜使得計算機、列印機和工作站彼此之間相互連接。
乙太網具有的一般特徵概述如下:
共享媒體:所有網路設備依次使用同一通信媒體。
廣播域:需要傳輸的幀被發送到所有節點,但只有定址到的節點才會接收到幀。
CSMA/CD:乙太網中利用載波監聽多路訪問/沖突檢測方法(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以防止 twp 或更多節點同時發送。
MAC 地址:媒體訪問控制層的所有 Ethernet 網路介面卡(NIC)都採用48位網路地址。這種地址全球唯一。
Ethernet 基本網路組成:
共享媒體和電纜:10BaseT(雙絞線),10Base-2(同軸細纜),10Base-5(同軸粗纜)。
轉發器或集線器:集線器或轉發器是用來接收網路設備上的大量乙太網連接的一類設備。通過某個連接的接收雙方獲得的數據被重新使用並發送到傳輸雙方中所有連接設備上,以獲得傳輸型設備。
網橋:網橋屬於第二層設備,負責將網路劃分為獨立的沖突域獲分段,達到能在同一個域/分段中維持廣播及共享的目標。網橋中包括一份涵蓋所有分段和轉發幀的表格,以確保分段內及其周圍的通信行為正常進行。
交換機:交換機,與網橋相同,也屬於第二層設備,且是一種多埠設備。交換機所支持的功能類似於網橋,但它比網橋更具有的優勢是,它可以臨時將任意兩個埠連接在一起。交換機包括一個交換矩陣,通過它可以迅速連接埠或解除埠連接。與集線器不同,交換機只轉發從一個埠到其它連接目標節點且不包含廣播的埠的幀。
乙太網 協議 :IEEE 802.3標准中提供了以太幀結構。當前乙太網支持光纖和雙絞線媒體支持下的四種傳輸速率:
10 Mbps – 10Base-T Ethernet(802.3)
100 Mbps – Fast Ethernet(802.3u)
1000 Mbps – Gigabit Ethernet(802.3z))
10 Gigabit Ethernet – IEEE 802.3ae
MAC地址也叫物理地址、硬體地址或鏈路地址,由網路設備製造商生產時寫在硬體內部。IP地址與MAC地址在計算機里都是以二進製表示的,IP地址是32位的,而MAC地址則是48位的。MAC地址的長度為48位(6個位元組),通常表示為12個16進制數,每2個16進制數之間用冒號隔開,如:08:00:20:0A:8C:6D就是一個MAC地址,其中前6位16進制數08:00:20代表網路硬體製造商的編號,它由IEEE(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分配,而後3位16進制數0A:8C:6D代表該製造商所製造的某個網路產品(如網卡)的系列號。只要你不去更改自己的MAC地址,那麼你的MAC地址在世界是惟一的。
MAC地址的作用
IP地址就如同一個職位,而MAC地址則好像是去應聘這個職位的人才,職位可以既可以讓甲坐,也可以讓乙坐,同樣的道理一個節點的IP地址對於網卡是不做要求,基本上什麼樣的廠家都可以用,也就是說IP地址與MAC地址並不存在著綁定關系。本身有的計算機流動性就比較強,正如同人才可以給不同的單位幹活的道理一樣的,人才的流動性是比較強的。職位和人才的對應關系就有點像是IP地址與MAC地址的對應關系。比如,如果一個網卡壞了,可以被更換,而無須取得一個新的IP地址。如果一個IP主機從一個網路移到另一個網路,可以給它一個新的IP地址,而無須換一個新的網卡。當然MAC地址除了僅僅只有這個功能還是不夠的,就拿人類社會與網路進行類比,通過類比,我們就可以發現其中的類似之處,更好地理解MAC地址的作用。
無論是區域網,還是廣域網中的計算機之間的通信,最終都表現為將數據包從某種形式的鏈路上的初始節點出發,從一個節點傳遞到另一個節點,最終傳送到目的節點。數據包在這些節點之間的移動都是由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協議)負責將IP地址映射到MAC地址上來完成的。其實人類社會和網路也是類似的,試想在人際關系網路中,甲要捎個口信給丁,就會通過乙和丙中轉一下,最後由丙 轉告給丁。在網路中,這個口信就好比是一個網路中的一個數據包。數據包在傳送過程中會不斷詢問相鄰節點的MAC地址,這個過程就好比是人類社會的口信傳送過程。相信通過這兩個例子,我們就可以進一步理解MAC地址的作用。
與MAC地址相關的命令與軟體
在人類社會社交中,我們認識一個人往往只會知道他的姓名,而身份證號碼在一般的人際交往中會被忽略。同樣在網路中,我們往往只會知道同事或者網友的IP地址,並不會去過多地關心對方的MAC地址。要成長為網路高手,我們可以使用一些方法去了解對方的MAC地址。在這里介紹兩種常用的方法,在Windows 9x 中可用WinIPcfg獲得,在Windows 2000/XP中可用IPconfig -all獲得。
使用命令只能單條獲得MAC地址,而且使用起來也是很麻煩的。對於網管人員,更希望有一款簡單化操作的軟體,我們可以利用「MAC掃描器」遠程批量獲取MAC地址。它是用於批量獲取遠程計算機網卡物理地址的一款網路管理軟體。該軟體運行於網路(區域網、Internet都可以)內的一台機器上,即可監控整個網路的連接情況,實時檢測各用戶的IP、MAC、主機名、用戶名等並記錄以供查詢,可以由用戶自己加以備注;能進行跨網段掃描,能和資料庫中得IP和MAC地址進行比較,有修改IP的或使用虛假MAC地址的,都能報警。
更改MAC地址
一般MAC地址在網卡中是固定的,當然也有網路高手會想辦法去修改自己的MAC地址。修改自己的MAC地址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硬體修改,另外一種是軟體修改。
硬體的方法就是直接對網卡進行操作,修改保存在網卡的EPROM裡面的MAC地址,通過網卡生產廠家提供的修改程序可以更改存儲器里的地址。那麼什麼叫做EPROM呢?EPROM是電子學中一種存儲器的專業術語,它是可擦寫的,也就是說一張白紙你用鋼筆寫了一遍以後就不能再用橡皮擦去了,而EPROM這張白紙用鉛筆寫後可以再擦去,可以反復改變其中數據的存儲器。
當然軟體修改的方法就相對來說要簡單得多了,在Windows中,網卡的MAC保存在注冊表中,實際使用也是從注冊表中提取的,所以只要修改注冊表就可以改變MAC。Windows 9x中修改:打開注冊表編輯器,在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
Service\Class\Net\下的0000,0001,0002。
Windows 2000/XP中的修改:同樣打開注冊表編輯器,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
Class\4D36E970-E325-11CE-BFC1-08002BE10318 中的0000,0001,0002中的DriverDesc,如果在0000找到,就在0000下面添加字元串變數,命名為「NetworkAddress」,值為要設置的MAC地址,例如:000102030405
完成上述操作後重啟就好了。一般網卡發出的包的源MAC地址並不是網卡本身寫上去的,而是應用程序提供的,只是在通常的實現中,應用程序先從網卡上得到MAC地址,每次發送的時候都用這個MAC作為源MAC而已,而注冊表中的MAC地址是在Windows安裝的時候從網卡中讀入的,只要你的操作系統不重新安裝應該問題不大。
MAC地址的應用
平日身份證的作用並不是很大,但是到了有的關鍵時刻,身份證就是用來證明你的身份的。比如你要去銀行提取現金,這時就要用到身份證。那麼MAC地址與IP地址綁定就如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本人攜帶自己的身份證去做重要事情一樣的道理。有的時候,我們為了防止IP地址被盜用,就通過簡單的交換機埠綁定(埠的MAC表使用靜態表項),可以在每個交換機埠只連接一台主機的情況下防止修改MAC地址的盜用,如果是三層設備還可以提供:交換機埠/IP/MAC 三者的綁定,防止修改MAC的IP盜用。一般綁定MAC地址都是在交換機和路由器上配置的,是網管人員才能接觸到的,對於一般電腦用戶來說只要了解了綁定的作用就行了。比如你在校園網中把自己的筆記本電腦換到另外一個宿舍就無法上網了,這個就是因為MAC地址與IP地址(埠)綁定引起的。
MAC地址涉及到的安全問題
從上面的介紹可以知道,這種標識方式只是MAC地址基於的,如果有人能夠更改MAC地址,就可以盜用IP免費上網了,目前網上針對小區寬頻的盜用MAC地址免費上網方式就是基於此這種思路。如果想盜用別人的IP地址,除了IP地址還要知道對應的MAC地址。舉個例子,獲得區域網內某台主機的MAC地址,比如想得到區域網內名為TARGET主機的MAC地址,先用PING命令:PING TARGET,這樣在我們主機上面的ARP表的緩存中就會留下目標地址和MAC映射的記錄,然後通過ARP A命令來查詢ARP表,這樣就得到了指定主機的MAC地址。最後用ARP -s IP 網卡MAC地址,命令把網關的IP地址和它的MAC地址映射起來就可以了。
如果要得到其它網段內的MAC地址,那麼可以用工具軟體來實現,我覺得Windows優化大師中自帶的工具不錯,點擊「系統性能優化」→「系統安全優化」→「附加工具」→「集群Ping」,可以成批的掃出MAC地址並可以保存到文件。
小知識: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是地址解析協議,ARP是一種將IP地址轉化成物理地址的協議。從IP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有兩種方式:表格方式和非表格方式。ARP具體說來就是將網路層(IP層,也就是相當於OSI的第三層)地址解析為數據連接層(MAC層,也就是相當於OSI的第二層)的MAC地址。ARP協議是通過IP地址來獲得MAC地址的。
ARP原理:某機器A要向主機B發送報文,會查詢本地的ARP緩存表,找到B的IP地址對應的MAC地址後就會進行數據傳輸。如果未找到,則廣播A一個ARP請求報文(攜帶主機A的IP地址Ia——物理地址Pa),請求IP地址為Ib的主機B回答物理地址Pb。網上所有主機包括B都收到ARP請求,但只有主機B識別自己的IP地址,於是向A主機發回一個ARP響應報文。其中就包含有B的MAC地址,A接收到B的應答後,就會更新本地的ARP緩存。接著使用這個MAC地址發送數據(由網卡附加MAC地址)。因此,本地高速緩存的這個ARP表是本地網路流通的基礎,而且這個緩存是動態的。ARP表:為了回憶通信的速度,最近常用的MAC地址與IP的轉換不用依靠交換機來進行,而是在本機上建立一個用來記錄常用主機IP-MAC映射表,即ARP表。
如何解決MAC地址帶來的安全問題
我們可以將IP地址和MAC地址捆綁起來來解決這個問題。進入「MS-DOS方式」或「命令提示符」,在命令提示符下輸入命令:ARP -s 10.88.56.72 00-10-5C-AD-72-E3,即可把MAC地址和IP地址捆綁在一起。這樣,就不會出現IP地址被盜用而不能正常使用網路的情況,可以有效保證小區網路的安全和用戶的應用。
注意:ARP命令僅對區域網的上網代理伺服器有用,而且是針對靜態IP地址,如果採用Modem撥號上網或是動態IP地址就不起作用。
不過,只是簡單地綁定IP和MAC地址是不能完全的解決IP盜用問題的。作為一個網路供應商,他們有責任為用戶解決好這些問題之的後,才交給用戶使用,而不是把安全問題交給用戶來解決。不應該讓用戶來承擔一些不必要盜用的損失。
作為網路供應商,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解決方法就是在IP、MAC綁定的基礎上,再把埠綁定進去,即IP-MAC-PORT三者綁定在一起,埠(PORT)指的是交換機的埠。這就需要在布線時候做好埠定時管理工作。在布線時應該把用戶牆上的接線盒和交換機的埠一一對應,並做好登記工作,然後把用戶交上來的MAC地址填入對應的交換機埠,進而再和IP一起綁定,達到IP-MAC-PORT的三者綁定。這樣一來,即使盜用者擁有這個IP對應的MAC地址,但是它不可能同樣擁有牆上的埠,因此,從物理通道上隔離了盜用者。
⑨ macbook連接的乙太網是什麼
這個是有線的乙太網啊。另外IPV6是最新IP分配方式,現在科技發達了,四位的數的IP地址可能就面臨用光。所以國際上就發布了六位地址IP,就是所謂的IPV6,一般我們在實際操作中只會用到四位,然後,IP解析器就自動解析成一個六位的,這個六位的IP一般用在國際網路互聯中,對於國內的IP只是一個六位數的象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