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從哪裡來繪本
《我從哪裡來》是一部完整的兒童性教育繪本。
幫助即將步入青春期的孩子系統了解性健康知識。兒童性心理發展與性教育專家胡萍審訂導讀!這本全面的兒童性教育繪本,有別於其他碎片化、低齡化的性教育材料,它能幫助孩子系統地認識性健康的方方面面,接納身體的變化與沖動,啟發孩子思考生命與成長。
這本摘得澳大利亞童書獎的繪本,由「我從哪裡來」切入,科學而完整地講解了男孩和女孩的身體差別,進入青春期時的身體變化,精子和卵子怎樣相遇,受精卵怎樣在媽媽的子宮中從一顆葡萄那麼大發育成西瓜那麼大,最後又是怎樣分娩和哺乳的。
B. 繪本分享:如何幫助孩子「愛上畫畫」
繪本即畫出來的書,圖畫多而文字少,它被認為是最適合幼兒閱讀的書,同時它以獨有的圖畫展現方式,形成了一座座美輪美奐的美術博物館,將高雅的繪畫藝術以簡明的方式,呈現在孩子眼前,為孩子開啟了一扇藝術之門。
正如松居直所說:「圖畫書中的圖畫具有超乎一般人想像的用。」因此,繪本與繪畫的巧妙融合,能讓繪畫的素材多元化,主題鮮明化,給予了繪畫一個全新的切入點,相信孩子們的繪畫天賦,也能被全部挖掘,開出更絢麗的藝術之花!
愛上繪本,愛上繪畫,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快樂玩繪本
C. 中班教案《我從哪裡來》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我從哪裡來
教師:屈老師
活動名稱:我從哪裡來(科學)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了解胎兒的主要生長過程,能較完整表述觀察結果,大膽地說出自己是從哪兒來的。
2、了解媽媽懷孕十月的辛苦及撫養自己長大的艱辛,激發幼兒愛母親的情感。
活動准備:
1、課件《我從哪裡來》。
2、教學掛圖。
3、陳老師懷孕前後的照片。
4、音樂《感恩的心》。
活動過程:
一、出示兩張陳老師的照片,鼓勵幼兒進行比較。
1、師:這是誰?以前的陳老師和現在的陳老師有什麼不一樣?你從哪看出來的?
2、師:原來現在的陳老師懷孕了,要生小寶寶了,小朋友,那你們是從哪來的呢?你們知道媽媽肚子里為什麼會有小寶寶嗎?
二、播放課件《我從哪裡來一》,讓幼兒通過觀看課件初步了解人生命的由來。
1、師:小朋友,現在你們知道自己是從哪兒來的嗎?小寶寶在媽媽肚子里是怎樣形成的呢?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觀察結果,說出自己是從哪兒來的。
2、師:原來爸爸媽媽結婚以後,爸爸在媽媽的身體里種下了一些小種子,這些像小蝌蚪的種子叫做精子,他們在媽媽的身體里展開了游泳比賽,游得最快的精子就會和媽媽身體里叫做卵子的好朋友友好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受精卵,受精卵長大後就是一個小寶寶了。
三、播放課件《我從哪裡來二》,讓幼兒通過觀後課件初步了解胎兒的主要生長過程。
1、師:小寶寶住在媽媽身體里的什麼地方?
2、師:開始的時候他有多大?後來慢慢的長出了什麼?眼睛會睜開嗎?
3、師:小寶寶會在媽媽的肚子里做些什麼呢?寶寶的耳朵能聽見聲音嗎?後來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怎麼樣了?他會在媽媽的肚子里生活幾個月?
4、師:原來小寶寶一直住在媽媽身體里的一個叫做子宮的小房子里,開始的時候他像一粒種子那麼大,慢慢地長出了眼睛、耳朵、嘴巴,到了180天的時候眼睛還會睜開。小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會游泳、吸吮手指、翻跟頭,有時還會跟著音樂跳舞,後來小寶寶越長越大,媽媽的肚子再也裝不下了,他就從媽媽的肚子里出來了,他整整在媽媽的肚子里住了十個月。
四、出示教學掛圖,讓幼兒觀察進一步了解胎兒的主要生長過程。
1、逐一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
--師:這時的寶寶是怎樣的?他怎麼吃食物呢?
--師:這時候的寶寶只能看見頭和身體,還有腮和小尾巴呢!不過小尾巴會隨著寶寶的長大消失的。小寶寶是通過臍帶吸收媽媽肚子里的營養,一天天地長大。
2、出示第二幅圖片後提問。
--師:小寶寶慢慢長大了,現在他是什麼樣的?他有眼睛、鼻子、嘴巴了,他現在的眼睛、鼻子、嘴巴和我們的一樣嗎?
--師:現在的小寶寶剛剛有了眼睛、鼻子、嘴巴,和我們的不一樣。
3、出示第三幅圖片後提問。
--師:你看見小寶寶的什麼了?
--師:這時的小寶寶長了小手、小腳,他躲在媽媽的肚子里很安全。
4、出示第四幅圖片後提問。
--師:你看見小寶寶又有什麼變化了?
--師:這時的小寶寶全身都覆蓋著一層絨毛。
5、出示第五幅圖片後提問。
--師:你猜猜小寶寶這時候會長成什麼樣?
--師:這時候的小寶寶還在繼續長大,骨骼也漸漸結實了,他有時還會調皮的踢媽媽一腳呢!
6、出示第六幅圖片後提問。
--師:小寶寶怎樣了?
--師:小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生活了十個月,最後終於來到了人間,來到這個世界。
五、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1、師:我們從媽媽的肚子里來到了這個世界肯定很開心幸福,但我們在媽媽肚子里一天天長大的時候,你覺得媽媽會怎樣?為什麼?
2、出示陳老師懷孕之前帶小朋友做操玩游戲的照片和懷孕之後做事情的照片讓幼兒觀察這兩個時期老師身體狀態的變化,體會媽媽懷孕的辛苦,從而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出示陳老師帶小朋友做操的照片並提問:懷孕之前陳老師在和小朋友做什麼呢?
--師:有了小寶寶之後,陳老師的身體有什麼變化?還能和小朋友一起跑、一起跳、一起做操嗎?
--出示陳老師彎腰撿東西不方便,上樓梯很累的照片讓幼兒觀察,體會媽媽懷寶寶的辛苦。
--出示陳老師看見食物不想吃,惡心及不得不吃的照片並提問:為什麼陳老師吃不下還要吃呢?因為不吃,肚子里的寶寶就缺乏營養,長不大,所以媽媽是很偉大的,我們要更加愛我們的媽媽。
3、師:小朋友都說的很好,陳老師現在懷了小寶寶上班很辛苦,常常感到很累,但是老師再累還是要帶小朋友學習本領,所以小朋友要更加體諒老師,愛老師,不惹老師生氣做一個聽話的好寶寶。
4、師:你們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你們的媽媽也付出了很多,也很辛苦,現在你們上幼兒園了,長大了應該怎樣感謝媽媽呢?可以對媽媽做些什麼、說些什麼呢?鼓勵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5、播放音樂《感恩的心》,讓幼兒表演。
--師:小朋友都說的很好,下面讓我們一起懷著感恩的心來感謝我們的媽媽,感謝他們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感謝媽媽為我們做的每一件事情。
(更多教案盡在:屈老師教案網)
D. 幼兒園大班繪本:《我是怎樣來的呢》 PPT課件
繪本課件優質課1000個
鏈接:https://pan..com/s/1RTDYwJdvvsqKLYgcyi6axw 提取碼:muco
--來自網路網盤超級會員V1的分享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E. 求《認真學習是怎樣實施的》演講稿,字數340-400字
一、指導思想: 根據市教育局工作精神和集團工作目標,以幼兒園工作實際情況出發,本學期根據省教育廳關於在全省中小學幼兒園深入開展和諧校園創建活動的通知精神,積極籌劃准備,以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為核心,以幼兒園標准化管理為抓手,以青年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培養為關鍵,以校園文化建設為載體,營造全面協調、整體優化的育人氛圍,努力使我園創建成為幼兒喜歡、家長放心、社會滿意的平安、健康、文明、和諧的校園。 二、主要工作: (一)常規管理:以標准化管理為抓手,加強園文化建設,追求精細化管理。 1、以標准化管理為抓手,,不斷完善各項管理制度,規范管理工作,注重過程監控、強化細節管理,使各項管理工作細致、有效。兩園之間在園務管理、教師培訓、課題研究、家長工作、保育保健等方面進行管理模式的移植和培訓,各項工作要力爭做到「穩」、「實」、「細」。 2、隨著集團辦園規模的擴大,教師隊伍的不斷重組,大批青年教師的加入,就本部幼兒園而言,「80後」青年教師佔75%以上,如何實現青年教師隊伍素質和專業發展水平的整體快速提升?給幼兒園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在教師群體中積極倡導「人人是窗口,個個樹形象」的管理理念,園務會成員每人分管一條線,蹲點一個組,聯系一個班,各司其職,團結協作。 3、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倡導愛崗敬業、合作創新的精神,打造陽光教師團隊,促進教師群體共同發展,加強和諧、文明、進取、創新的幼兒園文化建設,不斷提高教師的職業素養。繼續開展「新教師成長小組」活動,採取合作學習,以學習小組等形式對新教師進行培訓。把培訓與教育教學、科研活動緊密結合起來開展系列培訓活動。根據青年教師個體特點,在教育科研、環境創設、活動策劃、信息技術、才藝技能等方面通過「核心小組「活動形式,與幼兒園的特色課程緊密結合,定期進行培訓活動,加速教師的成長。 4、繼續落實四張管理單:即園長亮點推薦單—把各個班級最具特色的東西(班級管理、家長工作、主題活動、個案教育等)提供給老師們相互學習和交流。提醒單—是給老師們的一份友情提示,相信老師具備能力反思和進取。診斷書—是對教師業務深入剖析後的全面評價,幫助教師揚長避短,更快提升。預約單———老師們主動邀請大家聽課,大膽展示自己的風采。 5、讓案頭工作留下教師成長足跡——建立教師成長檔案,包括:我的各類計劃、我的公開教學,我的經驗反思、我的環境創設、我的觀察記錄、我的主題活動、我的設計製作、我的家長工作及其他,以次作為同伴分享、園內共享的教育資源。 6、做好新教師幫帶工作:根據新教師的特點,給每位新教師選擇合適的教師,一對一培帶,通過互相觀摩活動、交流、指導、示範等形式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促進師徒雙方的共同發展,促進師徒結對的實效性。 (二)教科研管理:以青年教師發展為本,體現分層性、合作性、整合性,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1、加強園本課程建設,繼續實行三人一組的備課組,認真根據《生活化游戲化》課程的藍本,融入我們的特色活動、精品活動、生成活動、結合幼兒園實際以及幼兒的年齡特點,兼顧自己班級的幼兒特點,進行課程前審議與後審議,逐步積累構建具有本園特色的以「生活」、「審美」、「感恩」、「快樂」為核心的園本課程。(一個完整的主題包含;主題目標、主題網路圖、活動內容、家園互動、主題區域活動設計、主題環境創設、主題活動教案、主題沙龍策劃、幼兒主題活動評價表、教師主題活動評析表。) 2、倡導「研訓一體」的管理理念,繼續以園本研討為主要形式,以課題研究為主要內容,注重園本課程的建設,運用問題會診、案例分析、互聽互評等方法,以研帶教、以研帶培,研訓結合,將集體教研活動、課題組活動、備課組活動、年級組活動等活動以合作小組活動形式展示出來,以此增強同課題組成員之間的凝聚力,同時,各合作小組之間也能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3、充分發揮網路平台在園本研討中的作用,指導新班建立班級網頁,更新班級網頁的欄目和內容;每月在家園論壇,由一名骨幹教師發起教育熱點話題的討論;開設教師博客,讓教師把自己的教育心聲和感悟以教育博客的形式在網上與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4、組織教師開展以年級組為單位的問題案例研討,讓教師把在工作中遇到的具有普遍意義或比較典型的困惑問題作為問題案例,藉助問題引導教師圍繞案例進行研討。結合市教研室進行案例評析、課例評析。(問題案例來源於各個年級組,分年級組召開,活動可由年級組青年教師擔任,負責問題的收集和活動的主持) 5、為了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專業技能,我們將組織青年教師開展「青年教師基本功亮相活動」, 圍繞課程開展命題式 「同材異構」一條龍活動,組織三園聯動的「園級教壇新秀展示」。 6、組織三園聯動的新教師培訓,結合一日活動的組織及班級管理,開展常規工作培訓。如「如何撰寫班務計劃」、「教師保育工作培訓」、「班主任的家長工作藝術」等。 7、鼓勵教師結合實際工作和學習,寫好教養筆記。工作1—2年的每兩周一篇;3—5年的每月一篇;5年以上的每學期兩篇,要求內容真實,理論聯系實踐,質量高,字數不少於500個,每月抽查,推薦優秀的登在幼兒園「宣傳欄」和「家園報」上, 8、明確課題研究方向,理清研究思路,努力推進課題研究進程 (1)對新課題做好前期准備工作 對「園本教研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課題做好前期准備工作,設計調查表格,了解、分析教師專業水平現狀,興趣愛好,發展目標等方面情況,做好記錄分析,並選取最佳切入口制定計劃進行研究。 (2)對現有課題進行梳理,繼續開展研究。 (a)「做中學幼兒科學教育中互動策略的實踐研究」課題: 准備完善上交資料,積極配合教研室下一步部署。 課題組長: (b)「在多元閱讀活動中發展幼兒的閱讀能力」課題: 選擇生動有趣的繪本材料,設計可行有效的記錄表格,以多元引導為手段,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和素養,探索在一日生活各環節中以各種游戲激發幼兒對語言及漢字的興趣。 課題組成員:中1,中2,中3(課題組長:) (c)「幼兒國畫教育活動的實踐與研究」課題: 發掘一批有國畫興趣及特長的青年教師加入課題,注重幼兒能力培養,在實踐中整理一套兒童國畫的園本教材。 課題組長: 3、對重點課程進行提煉,深入開展研究。 「家長資源在幼兒園教育中的開發與利用的實踐與研究」課題: 課題組成員:全園9個班,課題組長: 本學期的家長資源課題將繼續採取集體參與與個別參與相結合的方法,既有以整個幼兒園為單位組織的大型活動,又有以班級為單位組織的特色活動,既確保了課題研究的大方向,又鼓勵教師進行創新,做出自己的班級特色。 (三)後勤保健管理:安全為首,預防為主,強化安全、責任意識,注重細節和過程,細化服務,全面提高保教質量。 1、做好新入園幼兒的體檢登記工作,並做好全園幼兒的健康檔案。扎實做好特殊兒童管理工作,做到認真分析查找原因及對策,切實提高幼兒的身心健康。 2、強保育保健培訓工作,全面提高後勤人員的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努力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努力形成後勤服務「勤快、務實、優質、高效」的工作作風。 3、以ISO標准化管理為抓手,進一步規范後勤人員的工作行為。加強新老保育人員的培訓與教育,使保育工作細化、量化,增強工作責任心。 4、嘗試保育工作「標識化」管理,通過實行工具配備標准化,物品發放標准化、操作程序標准化,以及文字、顏色、圖加文等標示法的使用,確保保育指導的有效性。 5、嚴格幼兒園的接送制度,認真做好幼兒來園和離園的交接工作,並對外來園人員進行詢問和登記,確保幼兒園安全。 (四)家園工作管理:密切家園聯系與合作,拓展多渠道、多元化幼兒活動和家長工作。 1、組建新一屆家委會,充分發揮家教委員會的作用,以講座、座談等不同形式的活動,讓其參與幼兒園管理,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幼兒園的發展而努力。 2、不斷加強家園聯系工作,有效開展家園聯系系列活動,如:家長會、全面家訪、家長園地、家園E通、幼兒園網站等,豐富家長聯系的內容和方式:發放家長問卷調查表,根據反饋情況調整改進工作;開展家園運動會、親子活動、家教咨詢等活動,促進家園共育。 3、利用家長有利資源,開展「嘉賓有約」愛心體驗活動,鼓勵有專長的家長、對幼兒教育感興趣的家長走進課堂,以家長、老師的雙重身份給小朋友們上課。 4、以「幼兒成長檔案」為載體,加強與家長的對話,教師以對幼兒的敘事評價以及幼兒家長的反饋,來呈現出我們與家長的對話過程。共同解決幼兒成長中的困惑、共同探討促進幼兒成長的策略。 5、充分利用社會的資源來豐富幼兒的社會實踐活動,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使幼兒的教育並不應僅僅局限於幼兒園教育,讓幼兒在開放的社會中獲得更多的成長機會。 6、結合每月的以愛和美為主線的幼兒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幼兒活動和家園親子互動,培養「勇敢、自信、健康、快樂」的實幼寶寶,為孩子完滿人格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拉近家園的距離,增進孩子與家長、教師與家長的情感交流。 「關愛篇」——我愛我的幼兒園,親親我我是一家大帶小系列活動。 「感恩篇」——感謝老師、感謝親人、熱愛家鄉、熱愛祖國 「賞美篇」——走進藝術的殿堂、感受精彩與美麗,親子DIY活動 「迎新篇」——迎新親子嘉年華活動
F. 我從哪裡來的介紹
《我從哪裡來》,2011年4月,有網友在某論壇上貼出了一套名為《我從哪裡來?》的繪本翻拍圖,讓家長能夠以看圖說話的方式回答孩子「我從哪裡來」的問題。圖片引來不少網友「通俗易懂」的稱贊,但其中兩張涉及性交與孩子出生的圖片,引發了網友對幼兒性教育的尺度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