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網路構架有哪些
網路架構是為設計、構建和管理一個通信網路提供一個構架和技術基礎的藍圖。網路構架定義了數據網路通信系統的每個方面,包括但不限於用戶使用的介面類型、使用的網路協議和可能使用的網路布線的類型。
網路架構典型的有一個分層結構。分層是一種現代的網路設計原理,它將通信任務劃分成很多更小的部分,每個部分完成一個特定的子任務和用小數量良好定義的方式與其它部分相結合。
(1)通用網路架構有哪些擴展閱讀:
使用網路架構注意事項:
1、動態多路徑
能夠通過多個WAN鏈路對流量進行負載均衡並不是一項新功能。但是,在傳統的WAN中,此功能很難配置,並且通常以靜態方式將流量分配給給定的WAN鏈路。即使面對諸如擁塞鏈路之類的負面擁塞,也不能改變給定WAN鏈路的流量分配。
2、應用程序級別
如果應用程序的性能開始下降,因為該應用程序使用的託管虛擬化網路功能(VNF)的物理伺服器的CPU利用率過高,則VNF可能會移動到利用率較低的伺服器中。
3、能見度
有許多工具聲稱可以為網路組織提供對傳統WAN的完全可見性,以便解決與網路和/或應用程序性能相關的問題。但是,無論是這些工具的缺陷還是網路組織使用的故障排除流程,採用新的WAN架構將使故障排除任務變得更加復雜。
② 常見的網路架構有哪些
常見網路架構的有星形、匯流排形、環形和網狀形等。
1、星形網路拓撲結構:
以一台中心處理機(通信設備)為主而構成的網路,其它入網機器僅與該中心處理機之間有直接的物理鏈路,中心處理機採用分時或輪詢的方法為入網機器服務,所有的數據必須經過中心處理機。
星形網的特點:
(1)網路結構簡單,便於管理(集中式);
(2)每台入網機均需物理線路與處理機互連,線路利用率低;
(3)處理機負載重(需處理所有的服務),因為任何兩台入網機之間交換信息,都必須通過中心處理機;
(4)入網主機故障不影響整個網路的正常工作,中心處理機的故障將導致網路的癱瘓。
適用場合:區域網、廣域網。
2、匯流排形網路拓撲結構:
所有入網設備共用一條物理傳輸線路,所有的數據發往同一條線路,並能夠由附接在線路上的所有設備感知。入網設備通過專用的分接頭接入線路。匯流排網拓撲是區域網的一種組成形式。
匯流排網的特點:
(1)多台機器共用一條傳輸信道,信道利用率較高;
(2)同一時刻只能由兩台計算機通信;
(3)某個結點的故障不影響網路的工作;
(4)網路的延伸距離有限,結點數有限。
適用場合:區域網,對實時性要求不高的環境。
3、環形網路拓撲結構:
入網設備通過轉發器接入網路,每個轉發器僅與兩個相鄰的轉發器有直接的物理線路。環形網的數據傳輸具有單向性,一個轉發器發出的數據只能被另一個轉發器接收並轉發。所有的轉發器及其物理線路構成了一個環狀的網路系統。
環形網特點:
(1)實時性較好(信息在網中傳輸的最大時間固定);
(2)每個結點只與相鄰兩個結點有物理鏈路;
(3)傳輸控制機制比較簡單;
(4)某個結點的故障將導致物理癱瘓;
(5)單個環網的結點數有限。
適用場合:區域網,實時性要求較高的環境。
4、網狀網路拓撲結構:
利用專門負責數據通信和傳輸的結點機構成的網狀網路,入網設備直接接入結點機進行通信。網狀網路通常利用冗餘的設備和線路來提高網路的可靠性,因此,結點機可以根據當前的網路信息流量有選擇地將數據發往不同的線路。適用場合:主要用於地域范圍大、入網主機多(機型多)的環境,常用於構造廣域網路。
③ 網路結構有哪些
區域網中常用的拓樸結構有(星型)、環型、(匯流排型)和樹形 下面分別介紹區域網中常用的四種拓樸結構。 1.星型拓樸結構 星型拓樸由中央節點和通過點到點的鏈路接到中央節點的各站點組成。 ⑴工作方式 中央節點執行集中式通信控制策略,相當復雜;而各個站點的通信處理負擔很小。 目前流行的電話用戶交換機PBX 就是星型拓樸結構的典型實例。 ⑵星型拓樸結構的優點 ①中央節點實施集中控制,可方便地提供服務和重新配置。 ②每個連接只接入一個設備,當連接點出現故障時不會影響整個網路。 ③由於每個站點直接連接到中央節點,因而故障易於檢測和隔離,可以很方便地將有故障的站點從系統中拆除。 ④訪問協議簡單。 ⑶星型拓樸結構的缺點 ①由於每個站點直接和中央節點相連,需要大量的電纜、電纜溝。在電纜的安裝和維護方面容易出問題。 ②過於依賴中央節點。當中央節點發生故障時,整個網路不能工作,所以對中央節點的可靠性要求較高。 2.匯流排型拓樸結構 匯流排型拓樸結構採用單根傳輸線作為傳輸介質,所有站點都通過相應的硬體介面直接連接到傳輸介質(即匯流排)上。 ⑴工作方式 任何一個站點發出的數據都可以沿著介質傳輸。通常,目標地址已編碼於報文信息內,於是與報文內地址相符的站點才能接收該信息。 由於所有節點共享一條公用的數據傳輸鏈路,所以在任一個時間段,它只能被一個設備佔用。為使工作有序,通常採用分布控制策略(帶沖突檢測的載波偵聽多路復用協議)來決定下一次哪個站點可以發送數據。 ⑵匯流排型拓樸的優點 ①電纜長度短,易於布線,易於維護,安裝費用低。 ②結構簡單,都是無源元件,可靠性高。 ③易於擴充:在匯流排的任何位置都可直接接入增加新站點;如需增加網段長度,可通過中繼器再加上一個附加段。 ⑶匯流排型拓樸的缺點 故障診斷和隔離困難:匯流排結構不是集中控制,所以故障檢測需在網上各個站點進行。如果故障發生在站點,則需將該站點從匯流排上去掉,如果傳輸介質出現故障,則這段匯流排整個都要切斷。它不能像星型結構那樣,簡單地拆除某個站點連線即可隔離故障。 3.環型拓樸結構 這種網路由點到點的鏈路組成一個閉合環。 ⑴工作方式 每個中繼器都與兩條鏈路相連。它從一條鏈路上接收數據,並以同樣速度、不經緩沖地傳送到另一條鏈路上。對所有鏈路都規定相同的收發方向,於是數據便圍繞著環循環傳輸。 由於多個設備共享一個環,因此採用分布控制來決定哪個站點在什麼時候可以把分組數據放到環上去。 ⑵環型拓樸的優點 ①電纜長度短:環型拓樸所需電纜長度與匯流排型相近,比星型拓樸要短得多。 ②可使用多種傳輸介質: h因為環型網是點到點的連接,可在樓內使用雙絞線,而在戶外的主幹網採用光纜,以解決傳輸速率和電磁干擾問題。 h因為環型拓樸在每個環上是單向傳輸,所以十分適於傳輸速率高的光纖傳輸介質。 4.樹形拓樸結構 樹形拓樸由匯流排拓樸演變而來。它有一個帶分支的根,還可再延伸出若乾子分支。樹形拓樸通常採用同軸電纜作為傳輸介質,而且使用寬頻傳輸技術。 樹形拓樸與匯流排拓樸比較如下: ⑴樹形拓樸與帶有幾個網段的匯流排型拓樸的主要區別在於根的存在。當節點發送報文數據被根接收後,才可以重新廣播到全網。 ⑵樹形拓樸易於故障隔離,這是匯流排拓樸不能比擬的。其它優點與匯流排拓樸相同。 ⑶樹形拓樸的缺點是對根的依賴太大,如果根發生故障,則整個網路不能正常工作。這種網路的可靠性問題和星型拓樸結構相似。
④ 常見的物聯網網路架構有
物聯網網路架構由感知層、網路層和應用層組成。
感知層實現對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識別、信息採集處理和自動控制,並通過通信模塊將物理實體連接到網路層和應用層。
網路層主要實現信息的傳遞、路由器和控制,包括延伸網、接入網和核心網,網路層可依託公眾電信網和互聯網,也可以實現依託行業專用通信資源。
應用層包括應用基礎設施/中間件和各種物聯網應用。應用基礎設施/中間件為物聯網應用提供信息處理、計算等通用基礎服務設施、能力及資源調用介面,以此為基礎實現物聯網在眾多領域的各種應用。
⑤ 典型的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有哪些
OSI七層模型、TCP/IP四層模型、五層體系結構
一、OSI七層模型
OSI七層協議模型主要是:應用層(Application)、表示層(Presentation)、會話層(Session)、傳輸層(Transport)、網路層(Network)、數據鏈路層(DataLink)、物理層(Physical)。
二、TCP/IP四層模型
TCP/IP是一個四層的體系結構,主要包括:應用層、運輸層、網際層和網路介面層。從實質上講,只有上邊三層,網路介面層沒有什麼具體的內容。
三、五層體系結構
五層體系結構包括:應用層、運輸層、網路層、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五層協議只是OSI和TCP/IP的綜合,實際應用還是TCP/IP的四層結構。為了方便可以把下兩層稱為網路介面層。
(5)通用網路架構有哪些擴展閱讀:
世界上第一個網路體系結構是美國IBM公司於1974年提出的,它取名為系統網路體系結構SNA(System Network Architecture)。凡是遵循SNA的設備就稱為SNA設備。這些SNA設備可以很方便地進行互連。此後,很多公司也紛紛建立自己的網路體系結構,這些體系結構大同小異,都採用了層次技術。
⑥ 常見的計算機網路的拓撲結構有哪幾種
計算機網路拓撲結構是指網路中各個站點相互連接的形式,在區域網中明確一點講就是文件伺服器、工作站和電纜等的連接形式。現在最主要的拓撲結構有匯流排型拓撲、星形拓撲、環形拓撲、樹形拓撲(由匯流排型演變而來)以及它們的混合型。
常見的網路拓撲結構有:
1、匯流排型拓撲。匯流排型拓撲是一種基於多點連接的拓撲結構,是將網路中的所有的設備通過相應的硬體介面直接連接在共同的傳輸介質上。
2、環型拓撲。
3、樹形拓撲結構。樹形拓撲從匯流排拓撲演變而來,形狀像一棵倒置的樹,頂端是樹根,樹根以下帶分支,每個分支還可再帶子分支。
4、星形拓撲結構。星形拓撲結構是一種以中央節點為中心,把若干外圍節點連接起來的輻射式互聯結構,各結點與中央結點通過點與點方式連接,中央結點執行集中式通信控制策略,因此中央結點相當復雜,負擔也重。
5、網狀拓撲。網狀拓撲又稱作無規則結構,結點之間的聯結是任意的,沒有規律。
(1)網狀網:在一個大的區域內,用無線電通信連路連接一個大型網路時,網狀網是最好的拓撲結構。通過路由器與路由器相連,可讓網路選擇一條最快的路徑傳送數據。
(2)主幹網:通過橋接器與路由器把不同的子網或LAN連接起來形成單個匯流排或環型拓撲結構,這種網通常採用光纖做主幹線。
(3)星狀相連網:利用一些叫做超級集線器的設備將網路連接起來,由於星型結構的特點,網路中任一處的故障都可容易查找並修復。
6、混合型拓撲結構。混合型拓撲結構就是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拓撲結構同時使用。
7、蜂窩拓撲結構。蜂窩拓撲結構是無線區域網中常用的結構。
8、衛星通信拓撲結構。
⑦ 常見的網路結構體系有哪幾種
osi或者tcp/IP這兩種麼
⑧ 常見的網路架構有哪些
你好,網路存儲(network
storage)是基於數據存儲的一種,網路存儲結構大致分為三種:直連式存儲(das:direct
attached
storage)、網路存儲設備(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和存儲網路(san:storage
area
network),由於nas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較為熟悉,所以一般網路存儲都指nas。
⑨ 目前的網路體系結構有哪些
是指通信系統的整體設計,它為網路硬體、軟體、協議、存取控制和拓撲提供標准。它廣泛採用的是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在1979年提出的開放系統互連(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的參考模型。OSI參考模型用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送層、對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七個層次描述網路的結構,它的規范對所有的廠商是開放的,具有知道國際網路結構和開放系統走向的作用。它直接影響匯流排、介面和網路的性能。目前常見的網路體系結構有FDDI、乙太網、令牌環網和快速乙太網等。從網路互連的角度看,網路體系結構的關鍵要素是協議和拓撲。
網路體系結構 Network Architecture ↑
Network Architecture 網路體系結構 網路體系結構定義計算機設備和其他設備如何連接在一起以形成一個允許用戶共享信息和資源的通信系統。存在專用網路體系結構,如IBM的系統網路系統結構(SNA)和DEC的數字網路體系結構(DNA),也存在開放體系結構,如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定義的開放式系統互聯(OSI)模型。網路體系結構在層中定義(參見「分層體系結構」)。如果這個標準是開放的,它就向廠商們提供了設計與其他廠商產品具有協作能力的軟體和硬體的途徑。然而,OSI模型還保持在模型階段,它並不是一個已經被完全接受的國際標准。考慮到大量的現存事實上的標准,許多廠商只能簡單地決定提供支持許多在工業界使用的不同協議,而不是僅僅接受一個標准。
分層在一個「協議棧」的不同級別說明不同的功能。這些協議定義通信如何發生,例如在系統之間的數據流、錯誤檢測和糾錯、數據的格式、數據的打包和其它特徵。基本結構如圖N-9所示。
通信是任何網路體系結構的基本目標。在過去,一個廠商需要非常關心它自己的產品可以相互之間進行通信,並且如果它公開這種體系結構,那麼其它廠商就也可以生產和此競爭的產品了,這樣就使得這些產品之間的兼容通常是很困難的。在任何情況下,協議都是定義通信如何在不同操作的級別發生的一組規則和過程。一些層定義物理連接,例如電纜類型、訪問方式、網路拓樸,以及數據是如何在網路之上進行傳輸的。向上是一些關於在系統之間建立連接和進行通信的協議,再向上就是定義應用如何訪問低層的網路通信功能,以及如何連接到這個網路的其它應用
如上所述,OSI模型已經成為所有其它網路體系結構和協議進行比較的一個模型。這種OSI模型的目的就是協調不同廠商之間的通信標准。雖然一些廠商還在繼續追求他們自己的標准,但是象DEC和IBM這樣的一些公司已經將OSI和象TCP/IP這樣的Internet標准一起集成到他們的聯網策略中了。
當許多LAN被連接成企業網時,互操作性是很重要的。可以使用許多不同的技術來達到這一目的,其中包括在單一系統中使用多種協議或使用可以隱藏協議的「中間件」的技術。中間件還可以提供一個介面來允許在不同平台上的應用交換信息。使用這些技術,用戶就可以從他們的台式應用來訪問不同的多廠商產品了。